微信语音传播特性课程设计剖析
《2024年微信传播模式探析》范文
《微信传播模式探析》篇一一、引言微信作为当前社交媒体的主流应用之一,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即时通讯工具的起点出发,微信如今已拓展了多种功能,如社交、信息分享、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等,呈现出多元而强大的传播能力。
其强大的用户基础和传播功能使微信成为了企业和个人推广宣传的重要平台。
因此,本文将就微信的传播模式进行深入探析,分析其特点及影响因素。
二、微信传播模式的概述微信传播模式主要是以微信为媒介,通过多种功能进行信息传播的模式。
这种传播模式主要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传播内容,具有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特点。
微信的传播模式既有传统的社交媒体传播模式的特点,又有其独特之处。
三、微信传播模式的特点1. 用户基础庞大:微信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使得其传播范围广泛,影响力巨大。
2. 多元化传播内容:微信支持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传播内容,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 互动性强:微信的社交属性使得其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用户可以随时进行评论、点赞、转发等操作。
4. 精准推送:微信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推送,将信息推送给最可能感兴趣的用户。
四、影响微信传播模式的因素1. 内容质量:优质的内容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关注和分享,从而提高传播效果。
2. 传播渠道:除了微信自身的社交功能外,公众号、小程序等外部渠道也能促进信息的传播。
3. 用户关系:良好的用户关系可以增加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4. 社交属性:微信的社交属性如点赞、评论等互动行为能增强信息的传播效果。
五、微信传播模式的应用及案例分析1. 企业宣传:企业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产品宣传、活动推广等,通过精准推送和互动性强的特点,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用户粘性。
例如,某知名品牌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新品推广,通过精美的图文和视频内容,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和分享。
2. 新闻传播: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新闻信息,利用微信的社交属性和广泛的用户基础,实现快速传播。
微信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微信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当今信息普及的时代,通讯方式的发展日新月异,微信作为普及度最高的通讯软件之一,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技术创新,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微信语音识别技术,下面将从技术原理、效果分析、应用场景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技术原理语音识别技术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在过去多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
微信语音识别技术作为初级的语音识别系统,其识别原理与一般的语音识别系统相似,但其功能与普通语音识别又有所不同。
微信的语音识别技术首先需要对用户的语音样本进行特征提取,将声音信号转换成一串数字,然后进行一系列模型训练。
当我们发出一段语音时,微信会自动将我们的语音样本进行转化,并分析出语音特征,综合各种指标,为用户的语音做出识别结果。
二、效果分析从语音识别难度来看,微信的语音识别效果可以说是颇为优秀的,与市面上其他的语音识别软件、产品相比,微信自带的语音识别技术虽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总体来说已经达到了让人满意的水平。
在语音识别效果上,微信语音识别技术的准确度可以达到85%以上。
不论是中文语音、英文语音、还是方言口音,微信语音识别技术都能够准确识别出来,并且在转化后的文本准确度也非常高。
当然,这也与语音信号的清晰度、用户说话的语速、背景噪音以及网络的稳定性等因素有关。
三、应用场景微信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除了文字输入以外,还可以在语音助手、语音浏览、语音搜索等方面作出贡献。
例如:在iPhone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语音输入,帮助用户在输入短信文字内容时提高效率。
在Apple Watch中,用户甚至可以进行语音搜索,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在微信群聊中,语音识别技术也可以帮助用户更方便地查找聊天记录。
此外,微信语音识别技术还支持多语言环境的识别,可应用于国际商务、旅游等领域。
总结微信语音识别技术是一项非常优秀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还为智能技术的发展开创了新的方向。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语音教学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语音教学研究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款广泛应用的社交媒体工具,为语音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语音教学,分析其优势、应用模式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微信公众平台在语音教学中的优势1、便捷性与普及性微信作为一款几乎人人都在使用的社交软件,其公众平台具有极高的普及度。
学生和教师无需额外安装专门的教学软件,只要有微信就能参与语音教学,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这种便捷性使得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无论是在家里、学校还是在外出途中,只要有网络就能获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
2、多媒体融合微信公众平台支持多种媒体形式,包括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
在语音教学中,可以将语音讲解与文字说明、图片示例、视频演示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
例如,对于发音技巧的讲解,可以配合口型图片和发音部位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模仿。
3、互动性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
学生可以通过语音留言、文字评论等方式向教师提问、反馈学习情况,教师也能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此外,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积极性。
4、个性化学习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其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为不同水平和特点的学生制定专属的学习计划和推送相应的语音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语音教学应用模式1、课程推送模式教师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定期推送语音课程,包括课文朗读、知识点讲解、听力练习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与教师交流。
2、在线答疑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教师提问。
教师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通过语音或文字为学生答疑解惑。
微信语言的传播特点
微信语言的传播特点作者:张飞,王江波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7年第5期摘要微信语言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新兴的社交语言。
它极大地丰富和简化了人们传递信息的途径。
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微信语言形态已经超越其交流属性,正在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了解微信语言的传播特点,有益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认知这一新兴语言形态。
关键词复合体系;传播手段;真实还原性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5-0012-02据企鹅智酷发布的2016 版《微信数据化报告》,至2015 年9 月,微信已覆盖90% 以上的智能手机,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6.5 亿,超过九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 小时,61.4% 用户每次打开微信必刷“朋友圈”。
可见,微信作为社交软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和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传播的特点,更是值得我们重新认识。
1 微信语言是一个符号的复合体系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符号都蕴含着约定俗成的意义,所以微信语言所代表的是互联网移动端的文化。
对于微信语言而言,其不仅仅拥有语言符号,还拥有非语言符号,可以说,微信语言是一个符号的复合体系。
因为,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而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
而语言符号所包括的则有口头语和以书写符号文字形态出现的书面语,通俗的来说即是语言符号是指口头发音和笔头书写的符号。
在语言符号下,微信是以语音消息传送为主要功能,以文字消息传送为辅的社交软件。
虽然在微信中,文本消息的传送并不是主要的功能,但作为对语音消息传送的辅助功能,在人们微信的言语交际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符号。
其中,中国人在微信中使用的大部分文字符号来自汉语、数字、英语甚至汉语拼音等语言符号系统。
例如,人们如果想要传递一些金融信息,文字符号则比声音符号更加具体以及印象深刻,并且拥有较强的记忆功能,一看便知。
语音特征教案设计说明模板
一、课程名称:初中物理——乐音的三个特征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音调、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及其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音调、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提出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的问题。
(2)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
(3)总结出乐音的三个特征。
2. 实验探究(1)音调的高低①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实验,观察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时,所发生的振动现象及听到的声音。
②讨论: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③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
强调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
④指导学生阅读声的频率表,重温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其对超声、次声的定义。
(2)响度的演示①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然后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证实。
②利用橡皮筋拉紧,轻轻拨动和重拨听一听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③通过敲响队鼓,敲击由轻逐渐加重,观察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的跳动的变化,同时听鼓声的变化。
④启发学生自己得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⑤轻轻摇动响铃,使前排学生可听到铃声,后排学生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3)音色①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个乐曲,让学生感受音色的不同。
②讨论:为什么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个乐曲,音色会有所不同?③引导学生理解音色是由声源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
3. 总结与反思(1)总结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回顾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音调、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语音特征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语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辨别不同语音特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语音知识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语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声母、韵母、声调的辨别。
教学难点:1. 声母、韵母、声调之间的区别。
2. 语音在实际沟通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语音教学材料。
3. 语音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语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语音吗?语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语音特征讲解1. 语音的基本概念:声音、音素、音节等。
2. 语音的特征:音高、音强、音长、音质等。
3. 声母、韵母、声调的讲解:a. 声母:介绍声母的概念、分类、发音方法等。
b. 韵母:介绍韵母的概念、分类、发音方法等。
c. 声调:介绍声调的概念、分类、发音方法等。
三、语音特征练习1. 教师播放不同声母、韵母、声调的语音材料,让学生辨别。
2. 学生分组进行语音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生活中的语音沟通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语音特征在沟通中的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语音特征在实际沟通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语音基本概念和特征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辨别不同语音特征的能力。
3. 学生运用语音知识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对语音特征的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语音基本概念和特征。
2. 针对声母、韵母、声调进行专项练习。
3. 收集生活中的语音沟通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试析微信语言的传播特点
试析微信语言的传播特点作者:吕越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年第02期【摘要】微信是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至今现如今已经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它向人们展示了互联网时代即时通讯工具的创新和潜力。
它为人际交流建立了更加快捷方便的沟通桥梁,也为人类语言传播创造了新的媒介。
今天我们将依据微信的语言来探讨微信语言的传播特点。
【关键词】微信;通讯软件;新媒体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2.0531. 微信语言是一个复合体系微信作为一个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很大程度上承载着人们日常信息的人际交流。
而这种基于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为人际传播创造了新的媒介。
它允许两人或多人通过网络即时传递文字、图片、表情、语音并进行视频交流。
而这就体现了微信语言是一个复合体系。
在说明复合体系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就是口语传播,直至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手段,再到文字传播时代,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再到印刷传播时代,最后到现如今的电子传播时代。
通过这种依次叠加的进程人类发展到现如今。
然而这几种传播方式的优点则在微信语言传播的过程当中得到体现。
首先,微信最基本的语言传播方式就是文字。
文字克服了人类记忆力的有限性,人类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和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的记忆力。
文字可以把信息长久的保存下来。
人们如果在微信上聊天时候不方便通过语音的方式发送则可以通过文字聊天的方式传输信息。
并且因为微信具有储存聊天记录的功能,如果你不删除聊天记录,聊天记录是可以长久保存下来的。
再来看微信语言的另一种传播方式,通过声音的方式。
这其中就包括微信语言当中通过语音录制发送的功能和语音聊天视频聊天的功能。
通过声音的方式从而达到传播的目的是最常用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只需要按下录制按钮就可以录制声音发送给对方。
语音教学微课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和发音指定的语音。
-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语音规则进行简单句子构建。
- 学生能够识别和纠正发音错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模仿、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音感知和表达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语音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音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 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语音类型:包括元音、辅音、声调等。
2. 发音技巧:包括口腔、鼻腔、声带等发音器官的正确运用。
3. 语音规则:包括音节结构、重音、连读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正确发音指定的语音。
-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发音技巧进行句子构建。
2.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和纠正发音错误。
- 学生能够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语音规则。
四、教学方法1. 视频教学:利用微课视频展示语音发音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 模仿练习:通过示范、模仿等方式,让学生反复练习发音。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语音练习,相互纠正错误,提高发音准确度。
4. 实际应用:设置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语音进行实际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语音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入本次微课的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2. 讲授新课- 展示微课视频,让学生观察发音过程。
- 讲解语音规则,解释发音技巧。
3. 模仿练习- 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随模仿。
-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错误。
4.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发音规律。
- 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发音水平。
5. 实际应用- 设置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语音进行实际交流。
- 教师指导,纠正发音错误。
6. 总结与反思- 回顾本次微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习重点。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发音准确度:通过录音、视频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发音水平。
语音信号分析的课程设计
语音信号分析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语音信号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包括语音信号的时域、频域特性。
2. 学习并识别不同语音特征参数,如振幅、频率、共振峰等,及其在语音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3. 掌握语音信号的数字化过程,理解采样、量化等基本概念。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软件工具对语音信号进行基本分析,如绘制频谱图、语谱图。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语音信号,识别和改进语音质量的能力,例如去噪、增强等。
3. 能够设计简单的语音信号处理程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语音信号分析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声音世界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学会相互尊重和沟通。
3. 通过对语音信号处理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智能助手、语音识别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其已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抽象思维能力,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课程性质偏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强调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语音信号基础概念:包括语音信号的物理特性、心理声学基础,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 语音信号概述内容列举:声音的三要素、声波图、听觉特性。
2. 语音信号的数字化:讲解采样、量化、编码等基本概念,以及语音信号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内容列举:采样定理、量化方法、编码技术。
3. 语音信号的时频分析:介绍短时傅里叶变换、语谱图等分析方法,以及如何提取语音信号的频域特征。
教材章节:第三章 语音信号的时频分析内容列举:短时傅里叶变换、语谱图、频谱特征提取。
语音教学微课教案模板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并发音指定语音,掌握语音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模仿、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音感知能力和发音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音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语音观念,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指定语音的正确发音、语音规律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语音的辨别、模仿和发音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语音示范,使学生了解语音的形态和发音特点。
2. 模仿法:通过模仿语音示范,使学生掌握语音的正确发音。
3. 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语音感知能力和发音技巧。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方式:播放与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语音内容。
(3)导入语:那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语音的世界,探索语音的奥秘。
2. 讲授新课(1)结合教材:介绍语音的基本概念、规律和特点。
(2)观察法:展示语音示范,引导学生观察语音的形态和发音特点。
(3)模仿法:引导学生模仿语音示范,掌握语音的正确发音。
(4)练习法: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3. 巩固(1)选择题:检查学生对语音知识的掌握情况。
(2)主题升华:引导学生思考语音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语音意识。
4. 小结(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师生共同总结: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语音学习的方法。
5. 作业(1)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语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情况。
3. 学生语音发音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言符号学视域下微信传播语言特点探析
紧蠹丁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O N G N A N C H U A N B O传媒研究——新媒体研究语言符号学视域下微信传播语言特点探析王灏,吴晓春(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从2011年发布到现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腾讯微信以突破3亿用户的数据向人们展示了互联网时代即时通讯工具的创新和潜力。
它为人际交流建立了更加快捷方便的沟通桥梁,也为人类语言传播创造了新的媒介。
笔者首先介绍微信产生的语言符号背景,其次对微信的语言符号构成进行分析,进而对比微信与其他新新媒介的特点和优势。
关键词:微信传播语言符号学新新媒介一、引言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M cLuhan)认为:“任何媒介(亦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新的尺度引起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日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I l l现代通讯设备的不断创新,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际交流提供了新的方式——O TT(O ver t he t op)业务。
m O T T原指篮球等体育运动中的过顶传球,如今成为通信行业一个颇为流行的词,被用来指互联网公司越过电信运营商,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如Skype、Q Q、微信等。
现代智能手持设备的出现极大程度上促进了O T T业务的迅速发展壮大,同时也带动了O T T业务中最具代表性的I M(I ns t a nt M e ss ages)即时通讯工具的开发和应用。
131这种基于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为人际传播创造了新的媒介。
它允许两人或多人通过网络即时传递文字、图片、语音并进行视频交流。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国外的I C Q、M S N、S kype等,以及国内的Q Q、微信等。
尤其在腾讯公司推出“微信”应用软件后,传统的通讯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微信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作为一种“多模态媒介”,141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文字、图片和视频,并支持多人群聊。
探析微信的传播模式
探析微信的传播模式内容摘要:作为一款定位于即时通讯和社交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微信火速发展并融入我们的生活,其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同于传统通讯社交应用的特征也备受学界关注。
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对微信的主要功能特点,包括对微信的传播者、传播特征、传播内容、传播效果及人际传播特征进行分析。
并结合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微信的传播模式。
关键词:微信传播;功能特点;传播模式一、微信的主要功能特点微信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基于手机通讯录直接建立与联系人链接的,它就是微信。
首先,微信是一款完全免费的软件,仅需为手机运营商提供微信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流量资费。
其次微信功能强大并且十分实用,它支持语音短信的发送,支持图片和视频的发送,也包括表情的发送和文字的发送;可以通过微信搜索周边也使用微信的人;可以支持多人聊天;支持邮箱、语音记事本、微博、QQ同步助手、漂流瓶等插件功能。
二、微信的兴起微信的兴起在于它是对短信、彩信、飞信等传统即时通讯工具而言,不仅继承了他们的基础功能,而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整合、升级和扩充。
弥补了传统即时通讯工具的先天不足,使之更加人性化,因此微信在众多即时通讯工具中脱颖而出,广受大家的青睐。
这也体现出美国著名媒介家所著《数字麦克卢汉》一书中提出了“补偿性媒介”的理论,媒介之间也存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即后继媒体是前一媒体的某一种先天不足功能的补救和补偿。
另一方面是基于手机通讯录的微信在与聊天工具QQ 平台打通之后,凭借着QQ 强大的用户数目,使得QQ 好友成为了微信好友的主要来源,而手机通讯录成为微信用户的第二大来源。
另外利用微信自带的工具“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及“扫一扫”等功能又可以结识不同的陌生人。
三、微信的传播者作为一种传播工具,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微信进行信息的交流传送。
微信的发展依靠智能手机的普及,随着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买得起智能手机,也使得智能手机从高收入人群逐渐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这无形之中促进了微信的发展。
微信的传播特征及其社会影响
微信的传播特征及其社会影响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平台之一,微信凭借其丰富的功能、便捷的操作和广泛的用户基础,对信息传播和社会交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微信的传播特征,深入探讨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我们理解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现象提供新的视角。
本文首先将对微信的传播特征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其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用户互动的方式与频率、内容形态的多样性与创新性等方面。
随后,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探讨微信对个体社交行为、社会舆论环境、商业经营模式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反思微信传播带来的挑战与问题,如信息过载、隐私泄露、网络欺诈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微信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微信的传播特征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其传播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独特性。
微信的传播具有私密性。
用户在微信中建立的社交网络大多基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亲人和同事,这种强关系网络使得信息传播更加私密,信息内容也更加真实可靠。
微信的社交属性使得用户更倾向于分享个人生活、情感和观点,进一步增强了信息的私密性和深度。
微信的传播具有互动性。
微信的社交功能设计,如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等,都鼓励用户之间的互动。
用户可以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双向、多向的传播模式。
这种互动性不仅增强了用户之间的交流,也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再次,微信的传播具有即时性。
微信的信息传递速度非常快,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送和接收信息,无需等待。
这种即时性使得微信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新闻和信息发布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到最新的消息和动态。
微信的传播具有多元化。
语音信号处理课程设计资料上传分析
讲义课程设计目的:深入了解专业课程知识的应用,加强实践训练内容简介:步骤:查阅资料,了解相关基本理论知识运行调试程序,实现设计要求,并理解程序运行结果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时域、频域特征分析语音信号处理是研究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语音学知识对语音信号进行处理的新兴的学科,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信息科学研究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语音传递信息是人类最重要、最有效、最常用和最方便的交换信息形式。
同时,语言也是人与机器之间进行通信的重要工具,它是一种理想的人机通信方式,因而可为信息处理系统建立良好的人机交互环境,进一步推动计算机和其他智能机器的应用,提高社会的信息化程度。
语音信号处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同时又是综合性的多学科领域和涉及面很广的交叉学科。
虽然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人员主要来自信号与信息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学科,但是它与语音学、语言学、声学、认知科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许多学科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课程设计内容内容概述:1、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时域特征分析通过学习、资料查阅,自己设计程序,给出某一语音信号的短时过零率、短时能量、短时自相关特征的分析结果,并分析语音信号的基音周期。
2、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频域特征分析通过学习、资料查阅,自己设计程序,给出某一语音信号的短时谱、倒谱、语谱图的分析结果,并语音信号的基音周期或共振峰。
3、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的LPC分析通过学习、资料查阅,自己设计程序,给出某一语音信号的LPC分析结果,并分析语音信号的基音周期和共振峰。
-----------------------------------------------------------------------------1、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时域特征分析一、目的语音信号是一种非平稳的时变信号,它携带着各种信息。
在语音编码、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和语音增强等语音处理中无一例外需要提取语音中包含的各种信息。
微信传播模式探析
微信传播模式探析作者:单晓彤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2期【摘要】随着3G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腾讯开发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凭借着传播方式的多元化悄无声息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并且通过二维码“扫一扫”功能成功的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结合。
【关键词】微信传播模式即时通讯中国的手机用户超过9亿,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超过使用电脑上网呈明显趋势,智能手机的推广也从高端市场走向了大众普及。
3G手机具有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的特点,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交互式工具。
2011年1月,腾讯正式推出基于QQ用户的微信。
它不仅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群聊、“扫一扫”、“查找附近的人”的手机聊天软件,而且跨越了运营商、硬件和软件、社交网络等多种壁垒,实现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无缝连接”,使移动终端成为了新的社交节点。
微信使智能手机的功能得到发挥,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成就了一种全新的传播类型。
一、全媒体时代的新生力量微信在累计经过40余个版本升级后,形成了一个三维沟通矩阵:X坐标是语音、文字、图片、视频;Y坐标是手机通讯录、智能手机客户端、QQ、微博、邮箱;Z坐标是LBS定位、漂流瓶、摇一摇、二维码识别。
纵横交错立体化的社交链,覆盖了工作、生活的多层次需求,并且在这个三维空间里,各沟通链交叉、各平台互动共享,这是其他任何IM工具都无法比拟的。
而短信的传播形式就只有短信和彩信,形式比较单一,短信的信息承载量很小,一条文字短信可以容纳70个字,一条彩信可容纳50K,相当于25,000字,压缩的图片清晰度不高。
因此,在传播形式上微信大大超过了短信。
微信吸引广大的年轻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对于短信来说,微信的通讯成本几乎为零,通话成本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微信的最大竞争优势。
微信是基于QQ平台的一款应用软件,是站在QQ的肩膀上发展而来的。
QQ是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即时通讯软件和聊天工具,目前其注册用户超过10亿,活跃用户超过6亿,已经形成的关系网络具有国内任何其他社交网络无法比拟的稳定性,微信用户在使用时可以不用注册,直接用QQ号就可以登录或者搜到好友可谓是“一号通天下”。
关于微信的论文:微信传播特性、模式和正负效应
关于微信的论文:微信传播特性、模式和正负效应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关于微信的论文:微信传播特性、模式和正负效应一、微信的传播特性和模式1、传播特性传播渠道是传播过程的重要中介,传播者利用传播渠道可将选择加工的信息,传递给受传者并引起相应的反应。
传播渠道是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递的重要一环。
微信的产生不断地更新着传播的形式,丰富着传播的内容,提高了传播信息的速度,同时对这些优势的反馈又促进着微信的进一步发展。
(1)病毒式的用户推广。
通过手机通讯录添加好友或与腾讯QQ绑定是微信用户注册登录的主要途径,这两种方式都给微信用户们提供了先天的优势,即:无论是手机通讯录还是腾讯QQ,用户们都拥有广阔的交友圈,用户登录使用微信就有了大量的好友,用户在使用微信时,可以利用微信的功能,迅速传递给好友。
微信利用病毒式推广方式,使得用户在网络上形成自发传播的推广方式,通过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传播,让传播数量呈几何倍的增长。
2011年8月,微信推出7个月左右,微信添加了“查看附近的人”的陌生人交友功能,用户达到1500万。
到2011年底,不到一年的时间,微信的注册使用用户已超过5000万;2012年3月,经过了13各月的时间的快速发展微信用户破亿。
(2)交互跟随性。
微信是一款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通讯软件,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不离身成了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
随手拍美景、拍美食、拍新闻等成了全民记者的生动体现。
移动网络的覆盖为微信的信息传递提供了保证与支持;微信的图片、语音、视频等上传功能为信息的迅速传播提供了功能支持,微信的好友交流、实时传递功能又为微信内容的即时传播提供了渠道保证。
这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得微信内容实现交互跟随性。
2、传播模式传播模式主要是指信息的传播过程,提到传播模式最被广泛接受与认可的就是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即: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本文主要以信息的传播渠道(in which channel)为切入点,分析微信这一传播渠道的自媒体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三种形态。
网络聊天软件课程设计小结
网络聊天软件课程设计小结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聊天软件的基本概念、功能及操作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网络聊天软件中的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相关知识。
3. 帮助学生了解网络聊天软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应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熟练操作网络聊天软件的能力,包括文字、语音、图片等多种沟通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聊天软件进行有效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在网络聊天中辨别信息真伪、保护个人隐私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聊天软件,养成良好的网络沟通礼仪和道德观念。
2.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使其在网络聊天中能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用网络聊天软件传播正能量,为他人提供帮助。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用技能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网络聊天软件的使用技巧,提高沟通效率,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道德观念。
学生特点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普遍具备一定的网络聊天软件使用经验,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对安全、道德等方面的认识。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2.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二、教学内容1. 网络聊天软件概述- 了解网络聊天软件的发展历程、分类及特点。
- 掌握常见的网络聊天软件,如QQ、微信、微博等。
2. 网络聊天软件的功能与操作- 学习如何注册、登录网络聊天软件。
- 掌握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沟通方式的使用。
- 了解聊天软件中的好友管理、群组管理等功能。
3.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学习如何设置密码、修改密码,确保账户安全。
- 了解聊天软件中的隐私设置,如加好友验证、消息加密等。
- 掌握辨别网络诈骗、恶意软件的基本方法。
4. 网络沟通礼仪与道德观念- 学习网络聊天中的基本礼仪,如文明用语、尊重他人等。
人际沟通视阈下的微信传播解读
人际沟通视阈下的微信传播解读人际沟通视阈下的微信传播解读引言如今,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微信已成为人们进行日常沟通的重要工具之一。
微信传播具有即时性、广泛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同时也对人际沟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人际沟通视阈出发,对微信传播进行解读和分析。
第一部分:微信传播及其特点1. 微信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微信是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它可以让用户通过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相比于传统的通信方式,微信传播具有以下特点:1) 即时性:微信的实时传输特性使得信息可以在瞬间传达给接收者,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2) 广泛性:微信用户众多,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或多个微信账号,这使得信息传播具有广泛的覆盖面。
3) 互动性:微信不仅仅是一种单向信息传递方式,用户之间可以通过微信进行互动,形成多向交流的模式。
2. 微信传播的优势和挑战微信传播带来了许多便利和优势,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优势方面:1) 便捷性:微信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2) 互动性:微信可以形成多向交流的模式,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系。
3) 群体效应:微信中的群聊功能可以让多个人同时进行交流和讨论,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挑战方面:1) 信息过载:微信的广泛使用带来了大量的信息,用户需要筛选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容易导致信息过载。
2) 虚假信息:微信上的信息很容易被篡改和传播虚假信息,这给人们的判断和信任带来一定的困扰。
第二部分:微信传播的影响因素1. 技术因素微信传播的技术基础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技术因素主要包括网络速度、平台设计和功能更新等方面。
较快的网络速度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提升微信的使用率和信息传播效果。
2. 内容因素微信传播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
优质内容可以吸引用户的阅读和分享,产生更大的传播效果。
此外,内容的真实性、新颖性和可信度也是影响微信传播的重要因素。
3. 人际因素人际因素是微信传播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网络传播学》题目:微信语音传播特性及效果分析专业:数字媒体技术班级:13级(2)班姓名:夏甜成绩: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二0一六年十月十五日目录1.微信的简单概念介绍 (1)2.微信语音传播特性 (1)2.1语音的定义 (1)2.2语音传播的五大特性 (2)3.微信语音传播效果分析 (3)3.1.从微信用户属性分析语音的传播效果 (4)3.2从微信用户行为分析语音的传播效果 (4)3.3微信语音传播效果在广告生活中的应用 (5)4.小结 (6)1.微信的简单概念介绍Web2.0技术下的信息传播由于网络的聚合作用而大大加强,促进了新的媒介生态环境的出现。
微信是腾讯集团研发的一款基于智能手机的即时通讯软件,在目前国内同类产品中影响最大。
在微信之前,国外已经在2010年就推出了手机即时通讯(IM)软件Kik,上线15日便吸引了100 万的用户;2010年末,国外的移动互联网世界中已经有Ping-Chat、Whatsapp、iMessage 和Gtalk 等多款跨平台的类似KIK的IM应用软件出现。
它们共同的特点都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简易应用,至此,这一领域的潮流已然形成,而时刻紧盯着国际互联网创新最前沿的中国互联网工作者迅速发现这一潮流并以极快的速度进行了创新拷贝。
紧随其后,国内也相继推出小米科技“米聊”、“盛大KiKi”、开心网“开心飞豆”、诺基亚“诺基亚IM”等手机即时通讯软件。
腾讯在借鉴已有即时通讯软件技术的基础上,经过观念和功能上的创新,后发而制胜,大力推出微信,上市短短数月间便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在市场占有率和用户认同方面较之前者毫不逊色。
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微信语音传播特性2.1语音的定义语音,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
在语言的形、音、义三个基本属性当中,语音是第一属性,人类的语言首先是以语音的形式形成,世界上有无文字的语言,但没有无语音的语言,语音在语言中起决定性的支撑作用。
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
它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
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功能。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声音和语言的意义是紧密联系着的,因此,语言虽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
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声音,不能把语音看成纯粹的自然物质;语音是最直接地记录思维活动的符号体系,是语言交际工具的声音形式。
2.2语音传播的五大特性微信用户主要聊天的方式是语音渠道,传播渠道是传播过程的重要中介,传播者利用传播渠道可将选择加工的信息,传递给受传者并引起相应的反应。
传播渠道是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递的重要一环。
微信的产生不断地更新着传播的形式,丰富着传播的内容,提高了传播信息的速度,同时对这些优势的反馈又促进着微信的进一步发展。
1、时间的结构性这是微信语音最主要的特性,语音将所传达的信息储存在时间的流程中,离开了时间因素,信息就无法存在与展开。
语音的容量是时间,时间越长,语音群呼系统所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多。
2、接受的被动性因为语音是以连续不断的声波、光波信号为载体的,受众不能选择接受的时间和顺序。
当有语音发送过来时用户也只能被动接受,当然对于不想接受语音的人微信可以采取屏蔽功能。
3、即时性微信的语音传播速度很快,具有及时性。
有声的速度极快,可以瞬间到达,所以语音具有迅速传达的特征。
微信语音如果发错了同时还可以上滑取消发送或者撤回信息。
4、同时性微信语音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使不同地域的受众同时收到的信息。
所以在用于同步发送信息时可以广泛应用,特别是需要同时接受信息的群体,很方便平常的生活。
5、广泛性由于微信语音的覆盖面很广,它的受众也极为广泛。
语音因为简单的特性,很方便各类用户使用,不管是老少年幼,轻轻的触及录制语音那里就可以方便快捷的发送语音,对于不识字的或者文化程度低的使用微信语音带来很大的便利性。
3.微信语音传播效果分析微信主推聊天方式功能是语音信息,从用户的习惯和心理可以得出,使用语音聊天的传受双方关系会更为亲密。
在精准的微信交际圈内,传受双方的身份以家人、好友、同学、同事为主,这也说明双方以此媒介传递消息与反馈信息内容的安全性与真实性。
微信具有传播主体的私人化、通讯过程的即时性、通信方式的交互性等优势,可以满足一个用户的多种需求、不同人的相同需求、不同人的不同需要。
微信可以通过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传递消息,也可以通过二维码、LBS、摇一摇等多种方式交友互动,还可以通过朋友圈为用户搭建个性化与私人化的圈内互动平台。
人们因好奇心开始尝试使用这一软件,发现微信功能适应用户的各种需求,因而会进一步的去宣传推广,感染自己圈子中的其他人。
这样通过人际间的传播,通信双方必须使用同一软件等,使得原本尝试使用或者被推荐使用的用户成为微信的固定用户。
3.1.从微信用户属性分析语音的传播效果从使用者的性别来看,男性使用者多于女性使用者;从地域分布来看,城市微信用户居多,占被调查总覆盖用户人数的77%,城郊和乡村的用户只占10%左右。
从使用者的年龄段来看,中青年使用微信居多,介于19—40岁间的人占被调查总覆盖用户人数的75%以上,其中,19—30岁的用户占整体用户的54.32%,31—40岁的用户占整体用户的31.49%。
从学历来看,微信用户呈现出高学历的特点,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微信用户占整体用户比例超过一半,而低学历群体,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用户则仅占3%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微信用户呈现出城市化、年轻化、高学历的特征,且微信使用主体大多是工作较为稳定的人群。
这类人群对移动社交网络新应用的适应能力、意愿及使用频率高,而互联网新应用的技术门槛与智能手机的经济门槛对于这类人群的要求相对较低。
微信降低了语音的门槛,不仅仅是接近于免费,更重要的是,它有延时的功能,我们甚至于可以把微信看成一种广播延时器,它不需要像广播直播那样局促,也不用像打电话那样准备好台词,它给自己留下了一个说话的空间,随时随地。
3.2从微信用户行为分析语音的传播效果微信用户通过QQ好友列表和手机通讯录列表渠道添加好友居多,分别为77.46%和60.15%。
在微信资料中,有65.8%的用户填写真实所在地区,46.61%的用户填写了真实姓名,仅有35.34%的用户使用了真实头像。
由此可以看出,微信用户在使用微信时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较为慎重。
在常用交流方式方面,有49.18%的微信用户会发送文字短信,45.23%的用户会通过语音聊天,而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交流的用户不足5%。
这说明,从目前来看,用户在使用以互动互联网进行交流时,大部分仍选择传统的文字、语音等聊天方式,也可以看出,文字、语音方式较图片、视频等方式更便于、易于人们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表达。
在使用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中,仅有37%知道其中有语音推送。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微信用户的沟通交流大多是在熟人间进行,文字、语音仍为聊天过程中主要交流方式,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使用中,用户较为注意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5.59%49.18%45.23%3.3微信语音传播效果在广告生活中的应用用微信发送信息时要用到的两个最简单常用的功能就是传送文本和语音。
能够发送简短的语音留言成为了微信的主要特点并令其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超高人气。
在与人的远距离沟通方面,语音功能以其方便易用,不仅使得很多用户放弃了传统的短信方式甚至有很多用户用它代替了电话沟通。
在这样的良性环境中,微信用户都会愿意与自己关注的品牌进行互动,这个互动不仅限于简单的分享和点赞。
用户们经常会参加一些需要在不同程度上曝光相对个人相关信息的一些活动。
这个级别的互动行为让很多商家脑洞大开,争相发起一些更具创意的活动。
现在,各个品牌企业为了让活动更加出彩,就把功夫下在了微信的特色功能上,其中就包括音频录制功能。
2014年,百事公司在其名为“把乐带回家”的重大新年营销活动中,就利用了微信的语音录制和上传功能。
在该活动中,人们可以在微信上录制一段声音,发送给百事的官方微信,然后就可以获得与众所周知的“快乐颂”主题曲的混音版了。
然后,将这个特殊的新年祝福发送给自己的亲友,让传统的祝福活动带上时尚而温馨的旋律。
当然,与此同时百事也巧妙达到了用主题曲传达品牌信息的效果。
同百事一样,麦当劳也利用微信的语音功能推出其营销活动。
这个极具人气的快餐公司发起了一项比赛,在该比赛中,要求参与者用热门歌唱选秀类节目《中国好声音》主持人华少的风格录制一段“巨无霸说唱乐”。
这引起了大量网上评论和恶搞,当然也让麦当劳获得了更多的曝光率和关注度。
在营销活动中利用微信的语音功能是让用户参与活动并和品牌互动的很好且有效的方式。
这可以使活动品牌获得大量的用户生成内容,当然令用户参与到了品牌建设的过程当中,让品牌能过更具特色更可提升用户的信任感和忠诚度。
如果你的网页能够在微信浏览器中打开的话,只要利用微信所提供的接口,你就可以获得与录音相关的特色功能。
总体而言,微信音频功能是非常具有特色且易于应用在网站上的助力营销的利器。
可以为营销活动增加更多丰富的感情色彩和俏皮的情趣。
4.小结此次实验是以传播为话题而展开的,对于研究微信,首先因为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各种传播媒介应运而生,微信成为一个热门聊天工具。
微信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文字、语音、视频等等。
其中中老年人玩微信的比例明显增大,说明微信的方便与快捷。
使用语音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对于那些父母们不认识字的,他们更青睐于微信语音的传播方式。
微信因其强大的功能赢得了用户的青睐,成为了个人社交网络及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工具,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代表了未来社交平台发展的走向。
当下,即时通讯应用软件的发展,使得那些已经涉足微博的门户网站和社交网站纷纷在抢夺用户资源的利益驱动下,主动探寻其盈利模式,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推广,便携式移动媒体这片市场在未来一定大有可为。
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方式的变革在未来将会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通过此次实验,也在网上调查搜集了很多数据,使我充分了解到微信的语音传播方式与特点,使我们更加方便快捷的生活与交流。
参考文献:[1]汪梦竹﹒网络社交新媒体的狂欢[J]﹒媒体时代,2013(10):23-25﹒[2]王艳丽﹒从功能论角度探析微信的属性[J]﹒中国报业,2013(7):27-28﹒[3]聂磊,傅翠晓,程丹﹒微信朋友圈: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虚拟社区[J]﹒新闻记者,2013(5):71-75﹒[4]谭震﹒传统媒体如何借助微信扩大影响——微信的媒介功能及影响分析[J]﹒中国记者,2013(5):101-102﹒[5]童慧﹒微信的传播学观照及其影响[J]﹒重庆社会科学,2013(9):61-66﹒[6]樊昌志,王勇,唐晓玲﹒传播学应用教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7]李爱晖,李洋﹒关于微信社交功能的调查[J]﹒青年记者,2013(27):37-38﹒[8]黄浩波,何卫华,叶青﹒微信及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刊,2013(1):62-64﹒[9]徐静﹒微信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3(2):39-40﹒[10]杨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6):72-76﹒[11]李华琼﹒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63-65﹒[12]蔡雯,翁之颢﹒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为例[J]﹒新闻记者,2013(7):40-44﹒[13]魏翥凡﹒微博、微信对传统新闻业的影响[J]﹒声屏世界,2013(8):64﹒[14]熊涛,张兵﹒玩转微信营销实战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15]吴荆棘,王朝阳﹒出版业微信营销研究[J]﹒中国出版,201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