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 观察月球 2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鄂教版
观察月球-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观察月球-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和知识要求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月球的基本认识;•掌握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1.2 知识要求学生应当:•了解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基本信息;•掌握观察月亮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月球的基本信息;•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3.1 教学内容1.月球的基本信息2.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3.月球的自转和公转3.2 教学步骤3.2.1 导入环节让学生看一些有关月亮的图片、视频或介绍文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月球的印象和认识。
3.2.2 月球的基本信息让学生自由探究和发现月球的基本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探究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球的特征。
3.2.3 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体验在不同观察条件下观察月球的过程,比如光线强弱、云雾遮挡等,让学生探究并发现观察月球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3.2.4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通过对月球的观测,让学生体会月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自由探究和发现如何区分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3.2.5 总结和小结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的学习收获。
四、实验方案和过程本课程没有实验方案和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注重对月球的基本认识和观察方法,通过自由探究和发现,让学生充分体验月球的特征和规律。
同时,本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思考、总结和归纳。
后续可通过搭建3D月球模型、模拟月球运行轨迹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月球。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教案教学设计反思1. 引言本文对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观察月球》一课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月球的特征和观察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目标:了解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遥远和无声等特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过程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实际观察和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月球的奥秘。
3. 教学过程及反思步骤一:导入情境通过引入月亮的观察情境,激发学生对月球的观察兴趣。
教师可以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并对月球的观察问题进行提问。
反思:这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月球观察的背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步骤二:知识梳理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对月球的特点进行梳理和复习。
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澄清和巩固学生对月球的基础知识。
反思:通过梳理知识,巩固了学生对月球特征的理解,为下一步的观察活动做好了准备。
步骤三: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经验,讨论月球的表面特征、形状等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反思:小组讨论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将学生主动参与到观察和探究过程中。
步骤四:实际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活动。
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观察的时间点,带领学生到室外或教室的阳台等地方观察月球,要求学生记录下月球的表面特征、明亮程度等信息。
反思:通过实际观察,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月球的特点,提高学习的实践性和真实性。
但需要注意选择观察时间和场地,确保观察效果。
步骤五:思维导图综合思考教师提供思维导图的模板,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和讨论内容,将月球的特点和观察方法等信息整理出来,并进行小结。
反思: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知识,加深对月球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教学心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月球的认知有了较大的提升,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月球自由研究2课时教案
自由探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昼夜区别;知道昼夜交替现象 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认真参与模拟实 验和运用实验搜集证据;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 认识到同一种现象可能有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证据加以判断;培养主动探 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2、教学重点:提出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不同解释,并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 证。
3、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和证据补充排除某些假说的可能性;能发现和 概括太阳和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4、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环节 (1)引入:从宇宙 相关导语 在茫茫宇宙中, 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 她到地球, 认识地球是不发孕育生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这就是地球。
地光的球体。
知道太阳是地球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球体, 但是她本身是不发光 球重要的伙伴。
的。
那么地球上生命万物需要的光明是哪里来的 呢?是太阳,太阳是地球在宇宙中最重要的伙 伴。
(2)认识阳光照射 那么当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时候, 地球表面地球时, 地球表面会出现的明暗会出现什么变化呢?老师演示, 大家做好 昼夜的区别。
观察。
—— 这时地球表面的明暗有什么变化? ——对, 这时地球表面上一半是亮的, 就是白天, 一半是暗的, 就是黑夜。
用图来表示就是这样的。
(板画)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昼夜”。
我们还应该非常熟悉的是, 地球上不仅有昼 (3)促使学生认识和夜,昼夜还在有规律的交替(板书昼夜交替) “昼夜交替现象” ——你知道什么叫昼夜交替吗? 昼夜交替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像上面这(4)根据板书,知道静止时地球表面有昼样太阳和地球都不动,会形成昼夜交替的现象 夜但不会交替, 只有运动吗?(这样有昼夜,但不会出现昼夜的交替) 了可能产生昼夜的交替。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自转和公转等。
2. 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3. 能够使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并认识不同的月相现象。
教学重点:1. 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
2. 能够使用望远镜观察月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望远镜、月球模型、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学习内容,询问学生对月球的了解,如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等。
Step 2 学习新知(15分钟)1. 使用教学课件或图片资料,介绍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自转和公转等。
重点介绍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月相现象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Step 3 观察月球(15分钟)1. 准备望远镜和月球模型,让学生分组轮流观察月球。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望远镜,如调节焦距、观察角度等。
2. 提醒学生观察月球的不同区域、表面特征,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感想。
Step 4 汇报观察结果(10分钟)1. 邀请学生汇报所观察到的月球现象和感想。
2.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如为什么月球有不同的月相?Step 5 总结归纳(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复习月球的基本知识,加深对月相现象的理解。
Step 6 课堂小结(5分钟)展示月球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Step 7 课后练习(10分钟)布置课后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希望以上教案对您有所帮助!如需更详细的教案资料,请告诉我哦。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教案教学设计反思前言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完美发掘课程教育价值而制定的课程实施方案,是对学生性格、语言能力、智力、思维方式等特点和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整合。
观察月球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领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教案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总结。
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月球的外观、组成、运行轨迹等基本知识。
•掌握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月球与人类生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思维方法。
•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1.月亮的基本知识。
2.月亮的运行轨迹。
3.月亮与地球、太阳的区别和共同点。
4.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
5.月亮与人类生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方法1.阐释法2.探究式教学3.情感态度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策略1.打开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
2.师生共建,学生自主探究。
3.提高学生参与度,营造积极课堂氛围。
4.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5.情感态度教学。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呈现图片、分享新闻、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出教学主题。
步骤二:基本知识的讲授教师着重讲授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组成等,通过图片、图形、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月球的特征,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
步骤三:月亮的运行轨迹通过地球和月球的运动轨迹模型,让学生了解月球的运行方式和特征,加深学生对月球的认识。
步骤四:月亮与地球、太阳的区别和共同点学生通过观察、研究、讨论月球与地球、太阳的区别和共同点,了解月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关系,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步骤五: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教师通过实物、模型等多种形式展示月球,让学生了解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新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5.观察月球》精品教案 (2)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观察月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作品中描述的和月球有关的现象。
2.能够通过研究对文学作品中关于月球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3.意识到科学无处不在。
二、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两首与月球有关的诗歌,并且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出研究问题
(1)让学生背诵李白的《静夜思》并且解释诗歌的意思。
(2)让学生讨论:诗中所说的月光是月球本身发出的光吗?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3)教师提出问题:还有哪些诗歌中描写了和月球有关的现象?
2.形成研究假设
(1)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还有哪些诗歌中描写了和月球有关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在小组内来回巡视,聆听学生的讨论,并提出一些指导性的问题。
(2)让学生汇报自己讨论的结果,并且把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与月亮有关的诗提出的问题做出的假设性解释
………………
3.制定研究计划
(1)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然后按照要研究的问题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教师引导不同研究小组的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你们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提出了哪些假设?
②要验证你们提出的假设,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开展研究?采用哪种研究方法比较好?
③要研究这个问题,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需要做什么工作?
④怎样把研究的结果在下节课展示给其他的同学?
(2)让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利用下节课之前的时间开展研究活动。
第二课时
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依次介绍自己的研究结果,并且要求其他小组的学生对于研究的成果作出评议。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下《5.观察月球》word教案 (6)
观察月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道月球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
知道在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
知道月球明亮和黑暗部分的不断变化叫做月相,月相的变化以大约一个月为周期,存在一定的规律。
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观察月球的资料。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观察月球的结果。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能坚持完成一个晚上甚至长达一个月的对于月球的观察活动。
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观察月球的结果。
愿意和其他同学通过合作完成对月球的长期观察。
教学准备指南针、自制六分仪(参考资料)、一个月的月相的图片、汇报分析数据资料用的表格、记录用笔和纸、照相机、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选择一个天气晴朗,能见度高的日子,最好在农历上半月,这时月亮出现在上半夜,学生相对容易观察。
)一、提出研究问题1.教师提问:同一天晚上,我们看到的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说一说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2.导入新课二、制定观察计划 1.提问:怎样观察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2.教师指导:1)怎样准确观察同一天晚上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①怎样使用指南针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方向?②怎样使用六分仪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高度?(2)怎样记录同一天晚上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①需要记录什么内容?②介绍记录表格:日期时间月球明亮部分形状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月球在天空中的高度18:00 19:00 20:00……(3)观察活动需要熬夜进行,怎样才能坚持完成观察活动?①采取分段定时观察的方法。
从晚上18:00开始,每隔1个小时观察一次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②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活动。
比如四到五个同学一组轮流进行观察和休息。
③对完成观察活动的小组给予某种形式的奖励,比如在教材上小鸭子的旁边盖三、向学生发放家长通知书,告知家长观察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
观察月球-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观察月球-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教材简介本教案针对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二单元《观察月球》进行编写。
该单元主要教授月球的观察、月相变化、月表特征、月球探测等方面的知识。
2.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月球表面特征;2.理解月相变化的原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相变化的现象;3.了解人类历史上对月球探测的发展,能够简要介绍月球探测的现状。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月球表面特征的观察和月相变化现象的理解。
•教学难点:通过显微镜观察月球表面特征的方法及月相变化的原理。
4. 教学过程4.1 概述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在夜晚时人们能够肉眼观察到月亮的变化。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月球的观察、月相变化、月表特征以及月球探测等方面的知识。
4.2 月球表面特征的观察•讲解显微镜原理,向学生介绍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讲解月球表面的几种特征,如山脉、陨石坑、海洋等;•向学生展示月球图像,让学生观察月球表面特征;•分组让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月球表面,指导学生观察、辨别月球表面特征。
4.3 月相变化现象的理解•讲解月相变化的原理及其周期性;•向学生展示月相变化的图像,让学生观察与整理月相变化的规律性;•分组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相变化现象;•向学生提问,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人们看到的月相是一样的。
4.4 月球探测现状的了解•介绍人类历史上对月球的探测;•向学生介绍现代月球探测的情况;•让学生叙述月球探测对人类的意义。
5. 教学评价•通过分组观察月球表面,检测学生对月球表面特征的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的描述月相变化现象,检测学生对月相变化的理解深度;•通过学生叙述月球探测的意义,检测学生对课题内容的掌握程度。
6. 教学反思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讨论、分组观察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对月球的表面特征、月相变化以及月球探测等方面的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感到困难,建议可以添加视频或者动画以up升教学质量。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教案
一、教案目标
1.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
2.学会使用望远镜观察月球;
3.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1.预先准备好展示月球图片和视频资料;
2.确保可以观察月球的条件,包括望远镜、三脚架等;
3.准备好学生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
1.完成课前预习,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
2.自带望远镜,做好观察准备。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月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外观特征和运动轨迹。
2. 观察月球(20分钟)
1.引导学生找到月球;
2.向学生介绍望远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学生自行观察月球,可以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
3. 分享观察结果(10分钟)
教师让学生自己分享观察过程中的发现,带领学生讨论月球的不同特征。
4. 实验探究(25分钟)
1.学生使用实验材料,制作月球模型;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月相变化的探究实验;
3.学生自己记录实验结果。
5. 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整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月球的一些问题,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月球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和观察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月相变化,更好地理解了月球的运动规律。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5课《观察月球》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5课《观察月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如大小、形状、成因等。
2.掌握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如使用望远镜观察月球等。
3.通过观察月球,了解有关天文学和月球探测的实践应用。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探究式学习方法:活用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与合作。
2.合作学习方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科学实验任务。
3.课堂讨论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加强课堂互动,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知识概念和科学思想。
1.3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天文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对自然和谐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月球的基本情况。
2.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月球的基本成因。
2.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月球,了解天文学和月球探测的实践应用。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所学内容包含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有一定的天文知识和基本的科学观察技能,比如用显微镜观察显微世界等。
本节课将以观察月球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天文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同时,本节课也将关注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对自然和谐的热爱。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掌握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
重要思维技能包括:观察与发现、比较和类比、问题探究和解决、解释和表达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5.1 预设情境,调动学生兴趣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文学的重要性以及月球探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5.2 引入话题,准备活动教师将学生分组,介绍如何使用望远镜观察月球等观察技巧,告诉学生他们即将共同开展月球探测实验等准备活动。
5.3 开始活动,开展实验小组合作完成月球探测实验,观察月球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等。
同时,还要对月球探测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理解天文学基础的原理和应用。
5.4 分析结果,总结经验小组讨论结果,交流经验,分享观测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二单元月球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二单元月球教学设计二单元月球月球上有什么教学目标了解月球的体积,直径,月地距离,月球表面地形,知道月球表面没有水和空气,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
能够通过查阅书刊和其他的信息源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信息,能够根据这些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分析月球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关于月球的信息,讨论月球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资料课时.提出研究问题教师提问:你们对于月球已经知道哪些情况?每个学生将自己的认识写下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将共同的看法归为一类,将有争议的看法归为一类。
板书根据汇报结果汇编成的班级记录:我们对于月球已经形成的共识我们对于月球还存在的争议…………教师提问:你们怎么知道形成共识的内容是正确的?怎样解决存在的争议?.分析处理关于月球的资料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搜集其中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信息。
教师提问:根据资料你了解了哪些关于月球的信息?你掌握的这些信息来自哪段资料?简单归纳并且板书月球的基本信息.探究月球上的各种独特现象教师提问并且给每个组的学生提供类似下面的辅助文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
①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风雨雷电现象吗?②月球上有众多的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提供环形山、地球上的火山、陨石坑的图片]③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小学生也能够举起来,这是什么原因?④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吗?学生小组讨论上面的问题。
学生分组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
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介绍目前科学家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情况。
.课后拓展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农历十五用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把发现的结果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提出研究问题展示月球上不同大小的环形山的图片,介绍比较著名的环形山。
教师提问:月球上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
小的环行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
月球上的环形山为什么大小不一呢?形成假设性解释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为什么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大小不一样?教师在小组内来回巡视,聆听学生的讨论,并提出一些指导性的问题。
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太阳、地球和月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预设学生回答】
生1:老师,在2020年6月21日,我欣赏过一次日偏食。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日食的成因是太阳被月球挡住了。但是我们之前了解过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太阳比月球大很多很多,为什么那么巨大的太阳会被小很多的月球挡住呢?
生2:我们在资料中还了解过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距离,在宇宙中月球距离地球很近,太阳距离地球很远,它们之间怎样的距离关系才会导致日食这种现象产生呢?
(二)推测日地月的相对大小、距离与日食成因的关系
1.提问:在开始探究之前,大家先来结合自己的推测和了解过的资料说一说,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什么样的相对大小与距离关系才会导致日食这一现象的产生。
【预设学生回答】
生1:老师,我知道这三个天体中太阳最大,地球比太阳小,但比月球大,月球在这三个天体中体积最小。怎样才能让最小的月球挡住最大的太阳呢?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资料。边看边思考,回答以下这些问题:
1.一年中月食最多发生多少次?日食最多发生多少次?
2.太阳、地球和月球是每个月都能连成一条直线吗?
3.日食和月食会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播放视频
提问:从视频里,你找到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了吗?谁能和大家分享你的发现。
【预设学生回答】
生1:老师,我听到视频中说月食和日食每年最多只能发生3次。太阳地球和月球也不是每个月都能连成一条直线,因为地轴是倾斜的,所以月球公转的平面和地球公转的平面不重合。
比例:1.0:3.7:400.5
【预设学生回答】
生1:根据计算我发现如果最小的月球模型赤道直径是1厘米,地球模型的赤道直径就是3.7厘米,这时太阳模型的赤道直径要有四米,太阳模型还是太大了。
生2:如果月球做成赤道直径是1毫米的小球,太阳则是直径四分米的球,这样就能够用做成模型了。
【新版】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创新教案】
《观察月球》创新教案教材分析这节课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观察活动,总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行规律。
本课内容分为下面几个部分:一、学生根据经验描述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这一部分教材通过文字向学生提出问题:“同一天晚上,我们看到的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说一说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这一环节是整节课的导入部分,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并且提出研究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观察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
这一部分教材配备了一幅插图和相应的文字说明,简单介绍了观察的时候可以采取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组织学生讨论同一天晚上月球的位置怎样变化。
经过彻夜观察,学生搜集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总结出月球的运行模式的规律。
四、指导学生观察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相和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在完成上节课的观察活动之后,教师水到渠成地提出问题: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月相)会发生变化吗?对于这两个问题,前面一个问题学生可能存在较大的争议,但是后面一个问题可能意见比较统一,但是对于月相的变化规律则可能不甚了了。
正因为如此,学生接下来的观察活动就有了动力。
五、组织学生整理观察记录并讨论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的位置和月相变化的规律。
在这个部分,教材首先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一个月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没有变化,“不同日期月球的明亮部分的形状和方向”有没有变化。
在总结上述规律的基础上,教材提供了一组月相的照片,让学生根据照片回答五个问题:(1)招牌中的月球各是在农历的哪一天拍摄到的?(2)一个月里月球的明亮部分是怎样变化的?(3)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动?(4)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多少天?(5)月球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这五个问题和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相比,提问的内容更加细致入微,实际上是通过具体的问题对前面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整理。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第二课时名师教案鄂教版
最新资料推荐
观察月球第二课时
汇报观察结果
(1)教师提问:哪些同学坚持完成了观察活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
是怎么样的?
(2)各个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集体讨论:根据观察结果,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有变化吗?
2.提出新的研究问题
(1)教师提问: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变化吗?月球明
亮部分的形状有变化吗?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假设和推测。
3 .制定新的观察计划
(1)小组讨论:怎样观察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月球明
亮部分的形状?怎样记录观察结果?(学生已有经验,可以让学生讨论决定)
(2)教师指导:
①什么日期开始观察?连续观察
多少天?每天定在什么时候观察?(观察日期从农历月初开始到农历月末结束,上半月在傍晚定时进行观察,下半月在清晨定时进行观察。
)
②天气不好的时候怎样开展观察活动?(天气不好可以观察天气状况,推测月球在
天空中的位置和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并通过报纸、互联网等检验自己的推测。
)
③怎样坚持完成观察活动?(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来完成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活动,比如在第一周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观察,接下来每周由一位同学负责观察并且收集数据,最后对所有的资料进行汇报
4•出示班级记录表格,要求每个组的同学轮流完成班机记录。
日期时间月相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记录的小组
初一初
十初一
1。
2022年鄂教版小学科学六下《观察月球》公开课课件2
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
精确时间是1969年7 月21日11点56分20秒
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探测
间用 的以 精测月 确量面 距月上 离球的
与激 地光 球仪
,
月球车天线将 电视摄像机的 影像讯号传回
安装在月面上 的地震仪。
地球。
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 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 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 跃。”
长征三号和四号
长征三号是三级火箭,长征四号是两 级火箭,它们主要是用来发射卫星的。
长征三号和四号都可以发射重型卫星, 或进行轻型卫星的一箭多星发射。
长征四号的发射成功率达100%。
长征三号 甲型运载 火箭将嫦 娥一号探 测卫星送 入太空。
长征三号丙 型运载火箭, 成功将第二 颗北斗导航 卫星送入预 定轨道
我国火箭事业发展
中国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 箭的研制工作。1970年4月24 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首 次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 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长征系列火箭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研 制出长征1号、2号、3号、4号、 5号共5个系列,十几种不同规格 的火箭。它们的大小各异,运载 能力不同,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
人类的梦想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飞天揽 月的幻想。在二十世纪末,人 类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
阅读资料
阅读24页的资料,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 过程。
1969年7月16日出发
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土星5号” 重型运载 火箭 。总 高度110 米,能将 几十吨的 登月飞船 送往太空。
11点51分, 阿姆斯特朗走下阶 梯,登上了月球。
嫦娥一号 探月卫星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 当时,许多电视观众看到 一面美国国旗在月球上飘 扬,这使很多人不禁怀疑, 人类第一次登月是美国政 府制造的一个骗局,因为 没有大气的月球自然也不 会有风。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二单元 月球上课教学方案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二单元月球教学设计二单元月球4月球上有什么教学目标、了解月球的体积,直径,月地距离,月球表面地形,知道月球表面没有水和空气,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
2、能够通过查阅书刊和其他的信息源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信息,能够根据这些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分析月球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3、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关于月球的信息,讨论月球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资料(文字,视频,图画等)第一课时1.提出研究问题(1)教师提问:你们对于月球已经知道哪些情况?(2)每个学生将自己的认识写下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将共同的看法归为一类,将有争议的看法归为一类。
(3)板书根据汇报结果汇编成的班级记录:我们对于月球已经形成的共识我们对于月球还存在的争议…………(4)教师提问:你们怎么知道形成共识的内容是正确的?怎样解决存在的争议?2.分析处理关于月球的资料(1)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介绍月球的录像资料),搜集其中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信息。
(2)教师提问:根据资料你了解了哪些关于月球的信息?(月球上有没有水?月球上有没有空气?月球的体积有多大?月球表面的地形有几种类型?月球上的引力和地球是不是一样?……)你掌握的这些信息来自哪段资料?(3)简单归纳并且板书月球的基本信息3.探究月球上的各种独特现象(1)教师提问并且给每个组的学生提供类似下面的辅助文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
①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风雨雷电现象吗?(地球上的风雨雷电现象是怎样产生的?产生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需要什么条件?月球上是否有产生各种天气现象的条件?)②月球上有众多的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提供环形山、地球上的火山、陨石坑的图片](从图片来看,环形山和地球上的山脉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环形山和地球上的什么地形类似?地球上这些类似环形山的地形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月球上有众多的环形山而地球上却没有?)③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小学生也能够举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同样的重物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那么它在月球上和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有什么区别?)④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吗?(地球上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生存下来需要什么条件?月球上是否有生物生存需要的条件?)(2)学生小组讨论上面的问题。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5课《观察月球》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5课《观察月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掌握观察月相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宇宙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了解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2.了解观察月相的方法。
3.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材: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5课《观察月球》。
2.教具:投影仪、黑板、书籍资料、月历、卫星地图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使用投影仪展示一张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2. 学习内容1: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15分钟)教师使用黑板或投影仪,呈现有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或卫星地图,解释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并与其他行星的卫星进行比较。
3. 学习内容2:观察月相的方法(20分钟)a) 教师介绍观察月相的方法教师简要讲解观察月相的方法,并提醒学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观察,细心记录月相的变化。
b) 学生实践观察月相的方法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观察点,观察月亮的变化。
2.学生按照观察月相的方法,记录每天的月相变化,并将观测结果填入月历。
3.学生根据观测结果,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4. 学习内容3:月相变化的规律(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结果,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b) 教师进行知识讲解教师对月相变化的规律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和旋转运动与月相变化的关系。
5. 拓展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几道月相变化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6.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观察月相的方法和月相变化的规律,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说课稿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观察月球》说课稿一、说教材《观察月球》是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月球”内容,本单元共四课书,分别是《月球上有什么》、《观察月球》、《月相的成因》和《登上月球》,本课作为第二课,是在同学建立了对月球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对月球的进一步观察家探索。
与保守教材相比,本课能够化笼统为直观,同学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的接授转变为探究学习,为同学提供全新的探究方法,让同学充沛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同学的科学素养,迎合了现代教育理念。
为今后学习提供感性和理性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连续观察月亮一个月,并记录月亮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通过观察汇报知道在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
知道月球明亮和黑暗部分的不断变化叫做月相,月相的变化以大约一个月为周期,存在一定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汇报汇报讨论、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观察月球的资料。
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观察月球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坚持完成长达一个月的对于月球的观察活动。
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观察月球的结果。
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愿意和其他同学通过合作完成对月球的长期观察。
通过同学探究的亲历过程,体验到学探究的乐趣和胜利的喜悦,对天文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观察后交流,重点描述一个月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通过交流要达到以下共识:在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是弧线自西向东移动,月球的形状是变化的。
教学难点:月球一个月内的运行规律。
四、教学准备一个月的月相的图片、汇报分析数据资料用的表格、记录用笔和纸、课件。
五、设计理念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根据科学课标的要求,把它分为4个局部:1、创设情景、激发同学对观察月球产生浓厚的兴趣2、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以及对月球的观察,进行整理观察和记录3、汇报观察成果,形成规律性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观察月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作品中描述的和月球有关的现象。
2.能够通过研究对文学作品中关于月球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3.意识到科学无处不在。
二、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两首与月球有关的诗歌,并且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出研究问题
(1)让学生背诵李白的《静夜思》并且解释诗歌的意思。
(2)让学生讨论:诗中所说的月光是月球本身发出的光吗?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3)教师提出问题:还有哪些诗歌中描写了和月球有关的现象?
2.形成研究假设
(1)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还有哪些诗歌中描写了和月球有关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在小组内来回巡视,聆听学生的讨论,并提出一些指导性的问题。
3.制定研究计划
(1)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然后按照要研究的问题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教师引导不同研究小组的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你们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提出了哪些假设?
②要验证你们提出的假设,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开展研究?采用哪种研究方法比较好?
③要研究这个问题,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需要做什么工作?
④怎样把研究的结果在下节课展示给其他的同学?
(2)让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利用下节课之前的时间开展研究活动。
第二课时
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依次介绍自己的研究结果,并且要求其他小组的学生对于研究的成果作出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