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八年级物理 0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1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过程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这就涉及时间和长度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一、时间的测量1、计时工具(1) 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
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让学生看课文图11.3-1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2)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①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1) 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2) 阅读课文第2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8页科学世界<<计时标准>>了解“秒”的准确定义: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刻度尺和秒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任务: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以及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测量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合作探究解答。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反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测量方法和技巧。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改进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现代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一节内容,主要讲述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长度和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测量方法和技巧。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以及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并学会进行基本的测量操作。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奥运会百米赛跑的视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
2.互动式教学:在讲授新知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互动式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单位换算。
2.难点:准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验操作,以及解决实际测量问题。
(2)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情境教学: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应用。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总结性评价:通过阶段性的测试和评价,了解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教师引导:通过学生分享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二)讲授新知
1.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介绍长度和时间的定义,以及它们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准确读取数据。
2.熟悉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包括米、分米、厘米、毫米等,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3.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秒表等时间测量工具,并准确读取时间。
3.通过团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价值观。
八年级物理上册 1_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测量的必要性。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学习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学习过程:一、测量的必要性生活中我们常通过眼睛直接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
上面左图的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哪个较长?右图中,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较大?先看看,再用尺量。
仅凭感觉判断距离的远近、长短、温度的高低……,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
为了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人们发明了许多仪器和工具。
这些仪器和工具帮助我们进行准确测量。
尺、钟、温度计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
二、国际单位制——测量需要有统一的标准传说有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各用自己的腰围做标准,测量同一段布的长度,因结果不同而互相争吵,这说明什么?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_______________ ,这个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叫国际单位制。
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阅读课文第11页①度的国际单位单位是_______ ,单位的表示符号是_______ ,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的表示符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②位换算:1千米(km)=_______分米(dm)= _______厘米(cm)= _______毫米(mm)=微米(µm )=_______纳米(nm)③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及换算。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培养学生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相关长度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
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二、学习目标展示(见上面的教学目标)三、自学指导1、长度测量单位为了便于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SI)。
其中长度的规定如下: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和纳米(nm)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1Km=1000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µm=10-6m1nm=10-9m2、长度的测量工具1、正确使用刻度尺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会选①、使用前要观察刻度的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②、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物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正确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对于物理读数和记录数据的规范性还不能成为习惯,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次严格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认识。
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
因此本节课我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表测量长度3、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知道测量有误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体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2、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制定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所以本课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三、教学的重难点:(一)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长度的测量(二)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策略:(一)设计理念: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技能、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形式,评估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3)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2)运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测量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3)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学过程:
(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度和时间测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策略: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测量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
(3)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物理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单位换算。
2.难点:
(1)准确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测量中;
(2)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3)正确进行长度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长度和时间的概念;
(2)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总结测量技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共2课时)第一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他单位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2.体验长度的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2.单位的换算.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11,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 m;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 2.1 km=1 000 m 1 m=10 dm 1 dm=10 cm1 cm=10 mm 1 mm=1 000 μm1 μm=1 000 nm知识点二长度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13,完成以下问题:1.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使用测量工具.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常用测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测量长度选择适当的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平行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合作探究】探究一使用前观察及使用方法1.测量前要做到哪三观察?答:(1)观察零刻度线,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整刻度量起.(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测量时一般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物体的实际长度,则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但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观察分度值,即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2.如何使用刻度尺?答: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3.请各小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法,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探究二答:(1)测量硬币的直径.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方法1(卡尺法):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方法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π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π.方法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方法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π求出硬币的直径.(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约为10-4 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的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数字+单位.【教师点拨】1.测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一贴二平三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任选一整数刻度线为“测量零点”.3.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位且只能估读一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跟进训练】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碗口一周再拉直测量;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把三角板一把刻度尺夹紧碗口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碗口的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2.我国第一条高铁线——武广高铁,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②借助地图间接测量.说明:上述两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知识点三时间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14,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 min和h.2.1 min=60 s 1h=60 min=3 600 s3.为了较方便的测量时间间隔,我们经常用停表测量时间.此外,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日晷、沙漏、石英钟、机械钟、电子钟、停表等.【合作探究】探究三时间的估测活动:(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 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 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答:从活动中发现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探究四(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答:(1)调:先进行调节,按下复位键,使秒针指在“30”处.(2)按:按动转柄按钮开始计时.(3)停:再次按动转柄按钮,计时结束,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4)读:读出停表上分针和秒针所对应的时间值,相加即为测量值.1.长度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2.时间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时间单位.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误差【知识与技能】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1.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2.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错误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2.减小误差的方法.【难点】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识点误差【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4,完成以下问题: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合作探究】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答: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答: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错误与误差有何不同?答: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教师点拨】1.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跟进训练】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 D ) 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3.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测量实验,如比较、分类、归纳等,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测量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数据处理:讲解如何记录、整理测量数据,以及如何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讲授过程中,我会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长度或时间测量工具,讨论以下问题:
1.该测量工具的原理和特点;
2.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避免误差;
接着,我会简要介绍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到测量技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能增强学生对测量知识的尊重和热爱。
(二)讲授新知
1.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定义,介绍米、秒等基本单位,以及长度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测量方法:介绍各种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米尺、卷尺、秒表等,并现场演示如何进行测量。
4.拓展阅读和思考讨论类作业,可以以笔记、报告等形式提交。
3.教学策略:
(1)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
(2)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3)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学习表现、实践操作能力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知道长度与时间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2.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和某个事件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长度和时间测量的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使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有甲、乙两幅图,请不用测量比较甲图中线段AB与CD的长短,比较乙图中中心的两个圆的大小。
请你回答:(1)你实际估测的结果是怎样的?(2)请再实际量一量,看看你有何发现?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长度的测量自主阅读教材P10~1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观察图中的刻度尺,回答问题:在使用刻度尺前,我们应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量程反映了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决定了它的测量精确程度。
4.观察下图A、B两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读数方法是B,铅笔的长度为 4.00cm=0.040__0m。
知识板块二时间的测量自主阅读教材P13~1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为s。
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6.如图所示是两种常见的计时工具,甲表的分度值是1__s,指针一周的最大读数是1__h;乙表的分度值是1__min,指针一周的最大读数是12__h。
归纳总结:各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如下:知识板块三误差自主阅读教材P1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7.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测量时,只要遵守操作规则,就可以同消除错误一样消除误差B.读数时,估读位数越多越准确C.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会使误差增大对学:分享独学1~7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共2课时)第一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他单位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2.体验长度的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2.单位的换算.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11,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 m;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2.1 km=1 000 m 1 m=10 dm 1 dm=10 cm1 cm=10 mm 1 mm=1 000 μm1 μm=1 000 nm知识点二长度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13,完成以下问题:1.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使用测量工具.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常用测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测量长度选择适当的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平行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合作探究】探究一使用前观察及使用方法1.测量前要做到哪三观察?答:(1)观察零刻度线,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整刻度量起.(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测量时一般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物体的实际长度,则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但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观察分度值,即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2.如何使用刻度尺?答: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3.请各小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法,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探究二答:(1)测量硬币的直径.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方法1(卡尺法):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方法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π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π.方法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方法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π求出硬币的直径.(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约为10-4 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的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数字+单位.【教师点拨】1.测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一贴二平三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任选一整数刻度线为“测量零点”.3.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位且只能估读一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跟进训练】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碗口一周再拉直测量;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把三角板一把刻度尺夹紧碗口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碗口的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2.我国第一条高铁线——武广高铁,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②借助地图间接测量.说明:上述两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知识点三时间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14,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 min和h.2.1 min=60 s 1h=60 min=3 600 s3.为了较方便的测量时间间隔,我们经常用停表测量时间.此外,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日晷、沙漏、石英钟、机械钟、电子钟、停表等.【合作探究】探究三时间的估测活动:(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 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 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答:从活动中发现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探究四(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答:(1)调:先进行调节,按下复位键,使秒针指在“30”处.(2)按:按动转柄按钮开始计时.(3)停:再次按动转柄按钮,计时结束,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4)读:读出停表上分针和秒针所对应的时间值,相加即为测量值.1.长度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2.时间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时间单位.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误差【知识与技能】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1.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2.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错误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2.减小误差的方法.【难点】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识点误差【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4,完成以下问题: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合作探究】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答: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答: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错误与误差有何不同?答: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教师点拨】1.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跟进训练】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 D ) 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3.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长度和时间的概念: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以及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具备初步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本章节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简单的物理规律,但对于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精确性和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尚显不足。此外,学生在小学阶段对长度和时间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在物理学科中,对测量工具的使用、误差分析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概念,了解长度和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及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使用刻度尺、秒表等基本测量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能力,并能正确读取数据。
3.使学生掌握测量过程中误差的产生原因,了解如何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4.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长度和时间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长度和时间测量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实验、实例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c.探讨如何减小误差,如: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测量工具等。
4.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方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的起始节,主要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节是学生进入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后续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以及基本的测量工具的使用。内容主要包括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和测量误差的认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原理,掌握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测量案例,让学生了解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测量知识的理解。
2. 教学活动设计
- 实验活动:安排一次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测量误差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测量误差的认知和理解。
- 角色扮演:设计一个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测量员和观察员,进行测量操作和误差分析,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大小或距离的量,而时间是用来衡量事件发生的持续时间的量。它们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2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物理实验的章节,本节课通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介绍了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各种物理量的测量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和时间单位的认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长度和时间测量有初步的了解,但精确度不高,缺乏系统性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此外,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接触较少,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等测量工具。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意识。
3.通过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2.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2.采用示范法,教师演示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刻度尺、秒表、测量物体等实验器材。
2.制作课件,展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场景,如测量身高、测量跑步时间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平时是如何测量身高和时间的?从而引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和演示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教师提供的测量物体,记录测量数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在测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测量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还有哪些物理量需要测量?如何测量这些物理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提出创新的测量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八年级物理 0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人教新课
标版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
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
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为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为0.01s)等。
【教学过程】
课本上插图
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5m= 7
【提出问题】观察下图刻度尺(或学生常用的刻度尺)
【强调】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
归纳总结】
再选择满足测甲
乙
丙丁
(
A
制按钮。
第一次按下B,
按下B,这时开始读数,最后按下A。
简称:一按启动;二按停;三读
答案 3min38.30s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
⑤
187.6它们的平均数为
【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2. 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
3. 正确使用刻度尺:
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
的刻度尺
放: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准,刻度线紧贴被测物,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
读:视线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数字+单位
第二课时
1. 时间的单位:秒(s)
2.实验室及运动场用测量时间工具:停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3. 正确使用停表:
一按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4.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5.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 这节课我采用了“多循环—小反馈”的教学模式,对于每一循环的新授知识,趁热打铁,及时反馈,既能随时巩固,又能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从而使教学有时效性和韵律感。
2.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考虑学生有一定知识基础,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自学、阅读、请教老师(同学)、分析原因等。
本课难点是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通过例题讲解、交流讨
论、习题训练逐渐得以突破。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由于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感觉学起来较轻松,容易产生浮躁心理,少数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2.少部分学生对于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仍有困难。
附件1:
附件2:
1.以下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的是( )
A.5.5m
B.3.5m
C.2.0m
D.1.5m
2.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 的是( )
A .人眼睛迅速一眨
B .人心脏跳动一次
C .人正常呼吸一次
D .人打一个呵欠
3.一个皮尺,用力拉伸后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则测量的结果比真实值( )
A .偏大
B .偏小
C .相等
D .无法判断
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5.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长度,如图,正确的是( )
6.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误 差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正确使用刻度尺
特殊方法
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正确使用钟表测时间
C
图所示,晓军测量的A、B、C三个物体的长度分别为 cm、 cm、 cm。
7. 新华中学九年级学生进行30m跑训练,用机械停表记录成绩,如图乙中这个机械停表读数是 min s。
8.活动与探究
推断比萨斜塔的高度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600多年来“斜而不倒”. 300多年前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
验,使其更加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斜塔究竟有多高呢?下图为比萨斜塔的
正面照片,请你仔细观察图片,利用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推断测算出斜塔实际高度,并简单说出推断理由。
解析与答案
1. 解析:一个初中学生的身高可取1.6m(也可大些或小些),手向上伸直可达2m.通过目测可以发现,一个人将手向上伸直,离顶还有较大一段距离(约1m),故可以判断天花板高度应在3m左右.答案:B
2.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1s的感性认识.根据生活经验,人迅速一眨用时小于1s,而人正常呼吸一次或一个呵欠的时间大于1s,故选B.
答案:B
3. 解析:皮尺拉伸后,上面每条刻线间的距离都增大了,因此物体所对应的刻度数减少,使测量结果偏小。
答案:B
4. 解析: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符合题意;B、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不符合题意;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D、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
答案:A
5. 解析:A、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本选项错误;
B、图中的刻度尺没有放正,故本选项错误;
C、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本选项错误;
D、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而且放正,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本选项正确.
答案:D
6.解析:图甲中的刻度尺每一大格为1cm,1小格是1mm(即分度值),物理中测长度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被测木块A长度准确值为3.2cm,估计值为0.07cm,所以木块长为3.27cm(3.26cm、3.28cm也对)。
被测木块B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3.4cm,估计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3.40cm。
被测木块C的末端恰好落在长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4.0cm,估计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4.00cm。
答案: 3.27cm(3.26cm、3.28cm也对) 3.40cm 4.00cm
7. 解析:机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每大格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1s。
小圈1整圈是30min,1大格是5min,每大格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5min。
小圈指针指示是0min,大圈指针指示是5.4s,
因此读数是0min5.4s。
【答案】 0min5.4s
8.解析:观察图片.取人的身高1.7m.选取人的身高作
.......为推算的依据
.......测量图片中某人的高度约为
2.0mm,实际测量图片塔高
....64.6mm,根据比例知识可知:塔高
H = 64.6mm×1.7m / 2.0mm = 54.9 m 答案: 54.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