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壮族民族语电影译制产品的受众研究
当代影视作品译配质量的审核与提升——以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为例
实践探索INTERNA TIONAL COMMUNICA TIONS 顾巨凡 中国外文局北京中外翻译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近两年相关机构遴选出各类反映中国现实生活和优秀文化与主流价值的多部文学和影视作品,以俄语、印度尼西亚语、塞尔维亚语、蒙古语、捷克语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的语种,将包括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纪录片等类型的百余部作品对外输出播放。
在这些影视作品译制和对外发行过程中,不同类型语言文化之间的成功转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学者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按交往需求分为三层:以法律等形式明确规定的官方语言为最外层,以国内多数人使用或在社会生活中通行的通用语言为中间层,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的各种变体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为最内层。
因此,深入了解和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使用状况是对其实现有效传播的必要前提。
所谓影视作品翻译质量审核,是指对影视作品翻译过程和功能,以及社会和政治条件的研究,主要分为对影视作品翻译素材、译者的角色和翻译策略等三方面的质量审查和核定。
本文拟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行传播的影视作品译配质量审核为例,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外传播影视作品综合译配水准和质量。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使用基本情况“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使用的语言约达2488种,占比超人类语言总量的1/3,境内语言超100种的国家八个。
其中51个国家只有一种官方语言,12个国家有两种官方语言,两个国家有两种以上官方语言。
官方语言的确定大致根据两类原由,第一类是使用人数较多的语言,如阿富汗约50%的人使用达利语,35%的人使用普什图语,因此使用人数占总人口数85%左右的达利语和普什图语成为阿富汗官方语言;第二类是虽然使用人数较少,但该国以往曾是殖民地国家,其宗属国官方语言成为该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工作语言。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印发《少数民族语公益电影数字化译制、发行、放映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印发《少数民族语公益电影数字化译制、发行、放映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12.06•【文号】广发[2010]110号•【施行日期】2010.12.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广播影视正文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印发《少数民族语公益电影数字化译制、发行、放映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10年12月6日广发〔2010〕1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电局,各省、直辖市广播电视台、总台、集团,电影集团、电影制片厂(公司)、电影院线公司、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电影专项资金管理办公室、电影科研所、电影质检所、中影新农村数字电影发行公司、电影器材公司,各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北京电影洗印厂:为加快少数民族语公益电影数字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语公益电影数字化译制、发行、放映工作质量,规范译制工艺流程,现将《少数民族语公益电影数字化译制、发行、放映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少数民族语公益电影数字化译制、发行、放映工作管理办法(试行)2少数民族语电影数字化译制工艺技术要求附件1:少数民族语公益电影数字化译制、发行、放映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语公益电影数字化译制、发行、放映工作质量,规范译制工艺流程,加快少数民族语公益电影数字化进程,根据少数民族语公益电影译制、发行、放映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少数民族语公益电影数字化译制、发行、放映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布局、规范译制工艺、分工负责译制、网上订购交易、集中合成传输”的原则,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局(以下简称电影局)负责统筹协调,各译制中心所在地广播电影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各相关译制单位负责落实。
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中文化特色词的英译分析研究
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中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黄中习摘要:本文界定壮族文化特色词的范围,并以英译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为例,说明为获取尽量翻译补偿的功效、充分传译壮族文化特色词汇涵义的四种译法。
关键词:《史诗布洛陀》;壮族文化特色词;英译1.引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
人们生活、劳动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出什么样的语言。
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文化中就可能出现词汇空缺(lexical vacancy>。
简言之,就是不同语言文化中我有你无的词汇现象。
谭载喜《中国翻译词典》中指出:“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给翻译造成很多困难的现象,可以概括为:一、由于生活环境、经验的差异而引起的词汇空缺;二、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三、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四、由于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五、由于语言或非语言方面的原因而引起的词汇空缺<转引林煌天,2005:102)。
”壮英民族在历史地域、语言文字、文化思维、风俗习惯、宗教观念等方面差异很大,壮族典籍中有很多文化特色词,英语中难于找到对应词。
本文拟以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英译为例,探讨壮族典籍英译中文化特色词词汇空缺的不同译法,以尽量取得翻译补偿的功效,充分传译壮族文化特色词汇内涵和外延意义,为我国民族文化典籍对外翻译提供参考。
2.壮族文化特色词文化特色词<cultural words)是指一个社会文化中具有的独一无二的事物,为其他社会文化中所没有,负载这一事物的词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称为文化特色词。
如汉语中表示生态方面的“三伏”、“三九”,动物方面中的“龙”,饮食方面的“饺子”,社会文化方面的“统战部”,宗教文化方面的“阴阳”,肢体语言的“磕头”、“作揖”等在英语中没有对等词。
本文所探讨的壮族文化特色词就是英汉语言所没有的词汇空缺。
浅析广西民族文化元素在吉祥物IP_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广西希望工程吉祥物IP_形象为例
Fashion Color应用摘 要:本文以民族文化为切入点,分析对比国内外优秀作品,探讨传统民族文化与当代IP 文化的融合方式。
后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更趋于以个体为中心,注重个人体验与情感联系,人们对于吉祥物的感性需求从多维度的感官刺激上升到情感上的寄托。
从文化角度入手,与大众建立起情感联系,从而使传统吉祥物能够得到更深的认同感并焕发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吉祥物IP;传统民族文化;形象设计;新媒体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national cultur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alyzes and compares excellent work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method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IP culture. In the post-Internet era,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tends to be more individual-centered, focusing on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emotional connection. People's perceptual needs for mascots have risen from multi-dimensional sensory stimulation to emotional sustenance. From a cultural point of view, establish emotionalconnections with the public, so that traditional mascots can gain a deeper sense of identity and regain new vitality.Keywords :mascot IP;traditional national culture;image design;new media 付因诣Fu Yinyi南宁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广西 南宁 530100School of Fine Arts and Design,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100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Guangxi Ethnic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Design of Mascot IP Image——Take the IP Image of Guangxi Hope Project Mascot as an Example浅析广西民族文化元素在吉祥物IP 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广西希望工程吉祥物IP 形象为例一、研究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吉祥物作为原始人类和大自然在斗争中形成的一种人类原始的文化。
民族语译制为促进民族间的社会进步发挥作用
民族语译制为促进民族间的社会进步发挥作用作者:曾宪卓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年第18期少数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中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民族语译制工作从精神文化层面促进了民族间的沟通交流,提升了民族之间的道德文化建设,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推动了民族语言创新以增强沟通活力。
同时民族语译制工作贴近少数民族群众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进步、社会生活观念的更新、经济的发展,为促进民族之间的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增强了民族情感的认同,实现了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
民族语译制开端于上世纪50年代,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民族语译制工作更加受到重视,译制作品数量逐年增加,译制影片质量在逐年上升。
以笔者所在单位甘肃民族语译制中心为例,自2009年至今,历时9年完成了300多部影视作品安多藏语“数字化”译制。
在完成每年规定的30部电影故事片、10部电影科教片的任务后,本中心仍在努力开发技术和人才资源。
近年来,还新增译制裕固族语、哈萨克语、蒙古语等影片,为生活在偏远牧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农牧民送去“精神食粮”。
开始译制国内外院线影片,如《天降雄狮》《捉妖记》《蒸发太平洋》等。
惠及了安多藏语片区(青海、甘肃、四川阿坝)人口近280万人,接近藏族总人口的44%的广大牧区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民族语译制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中的特殊成员丰富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译制产品中的影像和语言也便于少数民族受众了解发达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对刺激当地文化、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作用。
然而,互联网的发达极大地丰富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活,也为影视译制提出了挑战。
1、提升了民族之间的道德文化建设斯坦利.J.巴伦认为“一个文化的价值和信仰的构成在于它的故事是如何讲述出来的”。
影视剧作为叙事媒介,在叙事过程中建构的社会文化风貌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
个人素质的提高,不只是单纯的智力和能力层面的问题,在更大的程度上还是思想道德层面的问题。
浅谈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创新探索
4妙CULTURE AND EXPLORATION禅反甲文化与採索浅谈壮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创索黄培军(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摘要:本文对广西壮族民俗文化以及文创产品的概念进行了简单概述,通过调研分析将广西壮族民俗文化运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意义,创新探索,旨在让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好的传承与弘扬,探讨文创产品设计具文化性与实用性&关键词:广壮族民俗文化;文创产品设计;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24-0134-021壮俗文化概述1.1俗文化概念民民众的物质生精神生,是在民间世代的现象&民了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民间信仰民俗、语言民俗、民间等&民是特定民族在 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1.2广壮族俗文化广西地区拥有着的物质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壮族,是国古老民族中的一支,所处的自然环境与:背的,在的发,创造了的民俗&而在壮族的民,最具代的文化有铜鼓&铜鼓是壮族代的产之一,是权地位的,也曾是战争、陪葬和祭祖驱邪的器物&壮族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和盛大,都有打铜鼓、唱山的习惯,铜已经成族生的组成部分&发至,图腾已成族民间信仰民俗中的组成部分&族民,是民族的组成分,在民族文化对是忽视的&近年来随着经的发展,渐走向了国际&2文创产品设计概述2.1文创产品设计概念狭义地讲,到某群体广泛认知,并形成群体思想与行为系统的精神与物质内容&“意”是造意识或创新意识的简称,新的方式对原有内容进行与创造”&产品是指广泛受众并系的,新的方式进行再与创造的行与相关产物&产品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产品是+创意转化+市场价值三特点的物质化产品,而广产品在产品三特点的同时,且足需求的任何物质与非物质形态的&2.2文创产品设计现状着故宫产品走入线,产品也渐渐被人们所认知&在调研了部分产品设计后,了的:第一,工艺精神的缺失&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起,就有很好的设计和产品,精的器物,由而外的雅致生活,现出是个很有创造力的民族&而着西方文的冲击以及年轻一代对的不认,造成割裂、缺失,导致前的创新设计缺,没有生命力&第二,好设计缺乏传播,难以起到带动作用&现今社会不乏好设计,好创意,但太的设计只注重理念,浮面形式,而注用性,不了所需&好的设计理念仍需的共鸣&第三,美学及设计观未得到普及&是缺美的观念,很设计师明白设计背后要坚持样的%精神价观&3基于壮俗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创索3.1基于广西壮族民俗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体现产品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的缩影&民:产品开发资源的新,深民,运用科学严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完成更广阔意义上的产品开发&勺现民的基本,更融入了时尚、创新的现代元素,最达到对民资源的,创造更有价值的产品&广族民产品的开发,代着族意产品的大进,样代表着壮族的深厚,意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广地区的民俗资源,创新产品开发,利用本土的地,实现地方品牌的建立,对进广地的经发族民有着的用&3.2广西壮族民俗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理念及方法创新探在进行广族民的产品设计时,需对几进行位:广族民所的容众,的元素?提取出广族民的元素后,在留其本质的上与产品开发并进行创新?产品样的设计方式做到真正精而不是注面形式?研究分析可知,设计者必须回归广西壮族民,民寻新的&另外,需着的使用习惯惯&产品应适宜的使用,具有在满足受众的各种深需求的同时,提升产品价&后,提族有的素,对进行设计与新&当然,学与深刻理仍是的前提条件,提民:进行设计,并用到产品设计&对广族民的把握,需对壮族民俗的发与内容有充分的认识&晰地,获的部分,而出无用的部分,完成民素的提炼&现代设计理成对素的设计&对成广族民素进行设计几种方式:第一,素&本充满民的抽象处理有的几何线形,保留来图案的神韵而又充满作者简介:黄培军(1989—),男,汉族,广西南宁,艺术硕士,百色学院,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134-Vol.41/No.24/Westleather现代设计感&广西壮族的铜鼓,鼓面和鼓身大都雕刻有繁复的图案和精致的纹饰:以太阳芒纹为中心的鼓面密密麻麻地环绕着一道道旋纹晕圈,晕圈内及鼓身满布云雷纹,鼓面有作势起跳的青蛙(或说蟾蛛)立雕&通过观察分析,可在不同情境中,简化出几种不同的几何形态:太阳芒纹、旋纹、云雷纹、青蛙纹等&第二,融入其他元素&对民俗文化的视觉元素应用,适当融入其他元素将能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民俗文化传递的情感语意&从铜鼓的太阳芒纹中可提取出两种放射性的图形,一是太阳的三角形元素,二是放射出的光芒造型&但是,融入不同的放射造型将会展现出不同的光照强度&石寨山型的纹样,三角光芒粗短,展现了明媚的阳光;冷水冲型或遵义型的纹样,三角光芒拥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显示更大的光线强度,展现了初夏的温热;而麻江型或灵山型的纹样,三角光芒特别细长,如针刺出,展现了炎炎夏日&对壮族民俗文化的运用,将不同文化的图纹设计与之整合,使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在原来大众认知经验中的内涵拓展出无限种可能,极大地提高了其灵活性&第三,局部指代整体&利用部分表达整体的意义,由部分代替整体的运用&从铜鼓的鼓面提取“以太阳芒纹为中心密密麻麻地环绕着一道道旋纹晕圈”,将其设计成为一个环形挂饰或者项链,以铜鼓的局部元素指代铜鼓文化,体现了财富与权力的象征&第四,材质、肌理调整&铜鼓本是采用铜作为原材料,经过材质、肌理调整,可以尝试采用木制、塑脂、皮质、甚至布艺等为原材料&木制更显古典、细腻,皮质更有质感、时尚&第五,形态夸张变形&民俗文化随着时间的积累往往构成要素丰富,可被提炼的关键点也很多&提炼出独特的设计原点后,需要将这些原点进行适度形态处理才能最终形成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的成熟形态要素&如尝试将铜鼓按照同等比例,调整其实际尺寸,以适宜携带、保存及后续使用为调整标准&对形态的夸张、变形需结合文化所最终要诉求的情感倾向,不能毫无章法,随性而为& 4结语广西壮族文创产品不是对传统壮族文化的照搬和复制,而是对壮族民俗文化内涵与精神的再创作,是现代文明的一种文化体现&结合广西壮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在传承宝贵民俗文化的同时,研究与发展具有地方本土特色的文创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广西文创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建设&参考文献:[1]李沛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新思维——以广西为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2]舒燕.中国民俗/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3]邓英凤.广西壮族民俗文化与西方民俗文化对比[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2):26-29.[4]罗起联.广西壮族背带工艺的民俗文化与艺术特征[J].文化视野,2009(3):102-103.[5]帅静泉.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在当代绘本创作中的传承研究/J]•美术与设计,2017(1):74-75.(上接第132页)看起来就像一块奶油冰淇淋&加上那圆圆的红鼻子,整瓶酒确实有小丑的幽默感&每个装饰瓶外观各异,不过无论是“国王”(The King)%“人造黄油”(Maae)还是“王冠”(The Crown),均和“小丑”一样,由传统和现代这两部分组成&不过将这截然不同的两部分结合在一起的,并不是普通胶水,而是釉料&这种制作流程并不常规&在烧制大多数陶瓷作品时,一件完整的器件会被涂上同一种釉料,而涂上了不同釉料的器件一般会被分开放置,以免彼此最终粘合在一起&TlBait认为自己从“劣势”中发现了开发新产品的“优势”,在试验了Glaze Gluing系列之后,他推出了质地对比更鲜明的Hy'Ods&在制坯时,他特意选择了赤陶土与高岭土两种不同的原料,前者用于打造传统质感,后者则在3D软件的辅助下,用于设计不规则的造型,搭配上各色彩釉,传递出一种现代感;两个部分在功能性上也有分工,前者主要负责插放花朵或盛放液体,后者主要用于装饰&借助滑稽的外型,领会一种拟人的风趣&3. 3北极熊的KoryogoreRaku-do就是应由年轻的陶艺家tadamakote创建的品牌形象,就是纯手工制造漆器的一个充溢快乐及逍遥自在的空问&最早的杯子充斥了快乐以及生机,借助于鸟类的组合,譬如北极熊以及企鹅及用的杯子&淡黄色的小碗和北极熊的外型造成统一,不仅纯洁也活泼可爱,小熊的形状活跃生动有趣,和袋子的联结还天然调和&材质上选用精陶这种材料,光泽细腻的表面形式令人感到亲切、温暖&捏塑的成形生产工艺就是的每一件艺术作品也有其独有的外型及感情在里边,在享用纯手工陶艺的进程当中,得知生存当中的兴趣&3.3.1捏塑在陶瓷雕塑中,揉捏是最简单灵活的一种&就是用少量的陶瓷可以塑泥块、泥条,以比较写意的方式手跪状,直接塑空孔或实心胎的雕塑,其间稍加加工,完成了雕塑&因为就是即以双手捏而是成空膛或者实胎的,因而能够完全免去模制乃至于挖塑、围塑、拉塑等等成型空膛受精卵的那些比较繁冗的程序及技能,更鲜有这些方而的限度及束缚&因而,它的成形进程还便更直接、更地道地使体现形体塑造的自身&在造型处理上更为自由,塑造意趣上更能随意抒发&捏塑成型的陶艺多是些具有玩赏性、趣味性、摆设性%玩雕塑小品&4结产品语是达设计的一种方式&用设计的语在产品中是统一的&用户语义和产品语义将用户需求和设计概念“翻译”为产品的形状、尺寸、颜色、人机、材料、功能、结构等特征,形成产品本身的符号系统,表达各种信息和意义&只有深刻理解设计进程当中的语义,才干驾驭产品“言语”的句式,设计出对真正迎合顾客需要的产品,促成客户和建筑师在产品层面的统一&该文从CMF的视角动身,摸索创意陶瓷产品抒发生动性语义的形式,选用合乎生动性语义特色的商品,对于其CMF展开剖析得出 结论:采纳轻快、鲜艳的颜色,会促成其功用的资料,方便快捷体现艺术作品象征意蕴的初加工生产工艺可以较好的体现艺术作品生动性的句法特色&颜色及外型就是最为关键的要素,资料及加工生产工艺更多的就是作为其功用及意象效劳&在接下来的研讨当中,应对更多的优异设计实例展开对照剖析,即以取得更具代表性、更控制系统的对照互动关系&参考文献:[1]季禾.创意设计产品商业化可行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2]郭菲.设计语义研究/D]•河南大学,2005.[3]舒湘鄂.设计语义的模糊性质[J].温州大学学报,2002(04):29-35.135。
地域文化视域下广西电影中的“女性”银幕形象的类型梳理与研究
地域文化视域下广西电影中的“女性”银幕形象的类型梳理与研究摘要:电影作为一门承载了精神文化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为观众提供了艺术享受,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状况与精神文化。
广西电影作为区域电影研究的重点,它涵盖了当地的人文历史与地域文化,除了影片中直接可视的文化元素之外,其中的人物角色因受当地文化的熏陶,自然也成为文化元素符号。
本文以广西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从类型上对其进行梳理,同时分析“女性”形象的构建的受众认同的关系,认为在商业电影层出不穷的时代,影片中的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地域文化在影片中的传达是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我们的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并由此分析了广西电影中地域文化的传达,得出了在广西电影中地域文化不仅通过“女性”的“外表形象”传达,其“精神气质”也是文化传达的重要载体的结论。
关键词:广西电影;女性;银幕形象;电影作为第七艺术而出现,它对人类精神文化的表达与再创造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以自己独特的优势把文化可视化。
人们从对电影的惧怕、惊讶……到电影完全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它就像影是一个“神奇的万花筒”,可以涵盖人文历史、地域文化等与人类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观众可以从影片中看到形形色色的世界,本文即从广西出发,从地域文化上探析广西电影。
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文化十分浓厚的省份,这对于电影的创作具有天然的优势。
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加大了对电影的发行与推广的力度,广西电影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且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辉煌期与多元探索期,由此可见,广西电影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且继续保持着进步与发展的态势。
本文中的广西电影,即由广西本土的集团制作的电影、在广西取景,表现广西风俗人情的电影亦或是广西人拍摄的电影。
广西电影在其发展的各个不同的时期,形式上都有不同的表达。
从1933年的《瑶山艳史》以猎奇的方式对广西进行了另类表达,到1960年的《刘三姐》中的刘三姐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再到《杜鹃声声》等对少数民族生活的展示,以及2020年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主旋律影片《秀美人生》中对扶贫干部的书写与讴歌。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的措施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的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电影产业的发展,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电影市场依然处于边缘化状态,少数民族语电影的制作和翻译工作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推动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成为当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如何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 正文2.1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的重要性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的重要性在于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推动民族团结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少数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电影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有利于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也有利于提升当地民众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通过电影这种形式,可以将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拓展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渠道。
2.2 推动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的现状分析少数民族语电影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传播价值。
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分配不均等等问题,少数民族语电影的翻译工作一直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当前少数民族语电影的翻译工作存在着翻译团队缺乏专业性和经验不足的问题。
由于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种繁多,需要具备相应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的翻译人员,但是目前翻译团队的建设还比较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导致翻译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推动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需要在加强翻译团队建设的也需要更多社会资源的支持和推广。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少数民族语电影的制作和传播,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3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的措施一、加强翻译团队建设1. 招募具有相关语言能力和专业背景的翻译人员,建立稳定的翻译团队。
对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节目译制的几点思考分析
传媒观察对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节目译制的几点思考分析尼加提·沙得克(伊犁州少数民族影视剧译制中心,新疆,伊宁 835000)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家家户户都普及了电视,电视已然成为大众媒介之一,并且承担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
越来越多体现少数民族风采的电视节目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而对少数民族电视语言进行译制成为电视节目制作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不仅能够从正面积极宣传少数民族文化,也能够促进我国不同民族之间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本文笔者主要对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节目译制进行分析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节目;译制;分析引言:随着科技进步,传播媒介也发生了改变,但电视作为传统的传播媒介依旧具有强大的传播优势,我们日常生活中各个领域都能够接收电视传播过来的信息。
电视文化也逐渐深根发芽,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元,电视节目译制甚至形成了独有的基础理论和研究体系。
电视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产物,它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同时承载着信息传播的功能,渗透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也让人们能够通过电视了解不同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如此看来,电视译制工作者更应该注重电视译制工作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译制的作用(一)政治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家家户户都普及了电视,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逐年上升,电视成为老百姓平日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径。
尤其地方台的电视新闻节目,承担着将国家重要政策和宣传思想等内容传播给地方老百姓,让老百姓能够了解国家目前的发展状况,使地方政府能够更快更好地落实国家的发展政策。
但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语言与普通话有较大的差异,如果不对电视新闻进行语言翻译,会影响老百姓对新闻的理解。
所以对少数民族语言的电视新闻译制工作进行统一规范,就能够提升电视新闻传播效率,让国家的党政方针更好的传递给各少数民族群众。
以伊犁州影视译制中心为例,当前该中心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该地区少数民族观众更好的理解国家的党政方针,推动政府政策在该地区更好的落实。
多元的民族想象:电影《刘三姐》的民族意义解读
多元的民族想象:电影《刘三姐》的民族意义解读文/骆洋摘要:“刘三姐”作为广西壮族的民间传说,其在纵向时间轴上不断传承,在横向空间轴上广泛传播,已然成为广西壮族最具影响力的民族符号。
而电影《刘三姐》是对广西壮族民族符号“刘三姐”的声光展现,其在民族精神的立体呈现、壮族女性魅力的多维彰显、民族文化的心理认同和寄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民族意义,构成了观众多元的民族想象。
关键词:《刘三姐》;民族精神;女性魅力;民族认同“刘三姐”作为广西壮族的民间传说,其在纵向时间轴上不断传承,横向空间轴上广泛传播,已然成为广西壮族最具影响力的民族符号。
而随着电影《刘三姐》在全国的公映,这一影响力发挥到极致,创造了轰动全国乃至世界的发行记录,是“迄今为止最优秀的音乐风光艺术片”。
[1]学者侯万平认为“对于《刘三姐》这一类的经典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我们要反复不断的探讨这些电影的价值”,[2]而电影《刘三姐》是对广西壮族民族符号“刘三姐”的声光展现,在“民族”这个层面上探讨其价值和意义就变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具体而言,电影《刘三姐》在民族精神的立体呈现、壮族女性魅力的多维彰显、民族文化的心理认同和寄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民族意义,构成了观众多元的民族想象。
一、民族精神的歌谣化呈现“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源,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民族长期的共同生活、共同实践的结果”,[3]民族精神包括一个民族的性格个性、脾气秉性、道德情怀。
壮族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人民在数千年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积极乐观、率真豪爽、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这样的民族性格在电影《刘三姐》的歌谣中也有体现,如“我今没有好饭茶,只有山歌京乡亲”,尽管环境艰苦、生活贫困,仍然不忘用“山歌”来人热情款待乡亲;“青山绿水一竹排,荡尽人间旧尘埃。
龙江风景观不尽,君子有幸泛槎来”,唱出了壮族人民对待远方来客的热情迎接及其赤诚之心,展现了壮族人民慷慨率真、诚挚豪爽的民族精神。
壮族特色文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铜鼓是 源于稻作农业 的一种艺术 , 直 到现在 , 壮族 民 间仍 在 使 用 铜 鼓 , 一 些 地 方 每 逢 节 日都 举 行 打铜 鼓 、 对 山
壮 族特 色文化 元素在广 告设计 中的运 用
余招 文 百 色 学院
摘要: 壮 族 文 化 元 素 丰 富 多彩 , 是 广 西 民 族 文 化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近 年 来 , 广 告 设 计 中 多 结合 民族 元 素 能 使 广
告 更 具 特 色和 魅 力 , 挖 掘 壮 族 文化 元 素 应 用在 广 告 设 计 中能 更 好 地 起 到 国 际传 播 和 交流 作 用 。
瓣上 , 就 合 成 了一 个 完 整 的绣 球 。
特有的文化 。不 同的文化特质就 成为区别于其他 民族 的 主要标志 。壮族是 现今 中国少数 民族 中人 口最多 的一个 民族 , 其历史悠 久 , 源 远流长 , 先 民 因其 所 处 的 自然 环 境 和特定的生产方式 。 在长期 的历史过程中 , 创造 了独具特
二、 广 告 设 计
深植于 民族文化 的土壤 , 对 民族文化进行多维观 照 , 才能
被消费群体接受 , 才能达到诉求 目的。同时 , 通 过广告 运
用 民族 文 化 元 素 可 以唤 起 广 告 人 的文 化 意识 ,指 导 广 告 人把现代广 告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创作 出具有深
歌等 活 动 。 铜 鼓 在 壮 族 及 其 先 民 的观 念 中是 神 圣 的 , 一 些 地 方 称 铜鼓 为 “ 乜铜咽法 ” , 意即 “ 天 之大铜鼓 ” 。铜 鼓 中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广西儿童文学英译
[摘 要] 广西儿童文学融合了广西独特的地域风情、民族生态和人文色彩,是中国儿童文学无可替代的一部分。
在进行广西儿童文学英译时,译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探讨广西儿童文学在词汇、句法、篇章和文体层面的对等。
研究认为,广西儿童文学翻译要以儿童受众为导向,从儿童的表达、接受方式和思维习惯出发,同时,译者还要充分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巧妙地传达给儿童读者,让儿童读者能够通过译作深入了解广西儿童文学,领略广西儿童文学的韵味。
[关 键 词]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广西儿童文学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广西儿童文学英译廖俊华一、引言中国儿童文学在中国庞大的文学体系下处于边缘位置,广西儿童文学在中国儿童文学的艺术版图上更显渺小。
然而广西作为西南地区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数千年来又受到中原文化、岭南文化、骆越文化的影响,使其儿童文学创作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情,并带有浓郁的民族和生态色彩,其文学表现形式必然不可替代。
萧甘牛的《一幅壮锦》早在1959年就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成动画片上映,并在1960年获得了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他创作的瑶族故事《灯花》也一度流传至日本。
韦其麟的《百鸟衣》《寻找太阳的母亲》、莫克的《中华国宝》、柳林的《金银花》、常海军的《作家与女孩》等作品获得国内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大奖,深深影响着一代代广西儿童。
广西儿童文学内容独特、作品优秀、内容丰富,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学术界对于广西儿童文学的研究十分有限,主要表现在研究内容窄、研究人员少、研究成果少三方面。
当前,国内学术界的广西儿童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广西儿童文学的创作研究方面。
广西河池学院的邓琴老师对广西儿童文学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她在《论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广西当代儿童文学创作》[1]中认为广西儿童文学深受地域文化背景和创作队伍构成等因素的影响,实现时代性、趣味性、艺术性、思想性和地域民族性的有机结合,是广西儿童文学创作争取重大突破的关键所在。
民族志纪录片主体间关系研究——以纪录电影《寻羌》为例
对于身体和性别上的感官愉悦和窥探欲望,男性的健壮身材和女性的柔美身材成为观众的娱乐产品。
越来越多的体育真人秀以体育之美为噱头,实际却以性别与身体意识为卖点。
无论是体育竞技真人秀还是其他各类选秀节目,在保持一定娱乐性的前提下,应以专业性为节目原则。
(三)明确体育内核的真人秀属性随着体育真人秀的节目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很容易走入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误区,一味寻求夺人眼球的看点,没有清晰明确的节目定位。
《运动吧少年》被定位为“首档运动少年热血竞技秀”,旨在通过一系列硬核对抗,呈现力、美、策略三者融合的体育精神。
正如前文所述,该节目的受众定位主要是女性群体。
作为一档体育竞技真人秀,受众定位不应仅仅是女性,这与其节目宗旨相违背。
不仅如此,该节目给观众的感觉更像是在观看一场体育选秀节目,运动竞技成了一场表演,很难真正展现出体育精神的内核。
没有明确的节目定位是现在许多体育真人秀节目的通病,是体育真人秀节目在创新过程中极易走入的误区。
(四)加强节目正能量的价值引导与众多体育真人秀的宣传宗旨类似,《运动吧少年》传递的是少年们在领队的带领下,不断突破自我所展现的体育精神、团队精神与运动态度。
这些在节目中均有展现,比如在淘汰环节,徐洋为单敬尧拉票,而自己最终被淘汰;在泥地的比赛中,曾经身为特种兵的张鑫栋无所保留地将自己的比赛技巧传授给大家;夏浩然在比赛中态度不端正,被张继科批评后转变态度认真比赛等。
但整体而言,这个节目的负面评价要多于正面评价。
真人秀节目作为目前最火爆的节目类型之一,备受观众喜爱,体育竞技真人秀节目也成为发扬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
体育竞技真人秀让观众在观看时感受到了运动的紧张感,同时也在不自觉中感受到竞技体育的残酷性与严肃性,体会到体育比赛中那些振奋人心的时刻。
这是体育竞技真人秀节目向观众传递的正能量,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引导效果。
参考文献:1.张雨卉.我国体育真人秀节目的传播价值及发展策略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20.2.白世安.竞技体育真人秀节目的互动仪式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20.3.齐蔚霞.叙事视角下电视真人秀节目人物符号的构建研究[J].当代电视,2019(07):34-36+49.4.陈虹.论真人秀节目的内核———冲突[J].新闻界, 2007(04):83-85.5.晏青.论“后情感社会”真人秀节目的情感规则、偏误与调适[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11): 108-114.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新媒体叙事布局与规范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8YJC890005);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网络体育新闻20年叙事逻辑构建”(项目编号L18DTY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民族文化译介研究--以壮族典籍英译为例
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2019年第11期(总第191期)No. 11. 2019General.No . 191中国民族文化译介研究------以壮族典籍英译为例汪华,李晓漾(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宁530004)摘要:灿烂的壮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和发展的价值。
"一带一路”倡议的 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广西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壮族典籍面向东盟国家的译介是实现中国民族文化对外交流的有效途径。
本文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译介效果”这五个维度出发,对壮族典籍的译介模式进行探讨,为民族文化的传播途径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族文化;译介;壮族典籍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 (2019) 11-0061-03一、 “一带一路”背景下壮族典籍译介的价值“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推动“文化先行”,使 之成为政治、经贸、军事等领域合作的“催化剂”, 以实现合作共赢、互利共荣"]o 文化搭桥有利于求 同存异。
“一带一路”涉及不同文化背景国家之间 的合作与交流,只有尊重差异,相互理解,相互包 容,才能拉近距离,开展合作,建立友谊。
推动壮族典籍面向东盟国家的译介是广西结合 区域特色,发挥区位优势的正确选择。
自2004年 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以 展览为中心,成为搭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合作交 流的平台。
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进一步扩大 双方的贸易投资规模,形成多领域多层面互利共通 的局面。
文化先行,求同存异,互鉴共荣,互利共 赢。
东南亚华人、华侨约3300多万人,约占东南 亚总人口的6%何。
对中国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
基于此,广西应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推动壮 族典籍面向东盟国家的译介,有利于中国传统民族 文化的对外交流,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往 来。
中国少数民族类型电影英译字幕的策略与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类型电影英译字幕的策略与研究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之间拥有各自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在中国电影产业中,少数民族类型电影是其中一大特色,他们不仅反映了中国各民族的生活、文化和风俗,也丰富了中国电影的多样性。
这些少数民族类型电影的英译字幕却往往面临着一些翻译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少数民族类型电影英译字幕的策略与研究。
一、中国少数民族类型电影的特点中国少数民族类型电影以其独特的题材和风格在中国电影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些电影往往反映了中国各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信仰、传统和文化,展现出对生活和自然的崇敬与热爱。
《阿凡达》、《寻龙诀》等电影都成功地展现了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风情,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和观众的喜爱。
这些电影的英译字幕却往往面临着一些翻译难题,需要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来解决。
1. 语言障碍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这些语言与汉语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翻译中国少数民族类型电影的英译字幕时,翻译人员往往面临着语言难题。
他们需要在尊重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味道和特色,同时还要使得英文观众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原文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2. 文化差异3. 语言美妙1. 尊重原文2. 灵活运用翻译技巧3. 顾及观众感受在翻译中国少数民族类型电影的英译字幕时,翻译人员还要顾及英文观众的感受,尽力使得英文观众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原文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以便提升电影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根据上述讨论,我们认为在翻译中国少数民族类型电影的英译字幕时,翻译人员应该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味道和特色,使得英文观众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原文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翻译人员还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以调整语序等,以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美妙之处和文化内涵,同时还要使得英文观众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原文所表达的内涵。
翻译人员还要顾及英文观众的感受,尽力使得英文观众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原文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以便提升电影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广西靖西提线木偶戏的文化价值与传承研究
16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9在幕后面从上方探出木偶操纵唱演,演出时表演师一人分饰两个提线木偶角色和用两种唱腔唱出台词,这是表演师们的基本技能。
木偶戏角色出台以及“千军万马”均由表演师一人操作演唱,既有类似旁白的情节叙述,又有现场动作的精彩表演。
靖西提线木偶戏的唱词语言,均用壮族民间诗韵格律。
属板腔体和联曲体结合形式。
在访谈老艺人时了解到,木偶戏的调子是由演唱艺人研究,将普通话变成本土方言,再做出更改。
其音乐和唱腔分为:开场曲、平板调、平高调、叹调、彩花调、喜调、诗调、哭调、扫板、高腔等,又是穿插巫伦调、下甲山歌等。
一般表演用叹调最多。
靖西提线木偶戏的演唱歌调具有独特且色彩鲜明的艺术特征。
提线木偶戏演出也经常使用下甲山歌调,其流行于靖西县城周边以及东南部的水稻耕作区,使用的语言是德保、靖西土语的靖西下甲佯话[2]。
表演时常使用的伴奏乐器主要有:马骨胡、二胡、三弦、秦琴、木叶、锣、钹、镲、木鱼、鼓等。
有时演奏还会佩戴刀、枪、剑以烘托表演的氛围,且每到一个片段开始或结束都会敲锣来过渡到下一个表演片段。
三、靖西提线木偶戏的功能戏剧表演和创作与其所在地的社会、自然和人文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靖西提线木偶戏作为南路壮剧的代表之一,有着浓厚的壮族特色。
靖西提线木偶戏的剧目内容主要取材于各类历史、小说、民间故事以及本地人自己编写的壮剧,如《杨家将》《瓦氏夫人》等。
靖西提线木偶戏采用当地方言进行演唱,当地观众对戏剧内容易于接受理解。
村民们在观看提线木偶戏的同时,也了解历史,丰富知识。
提线木偶戏作为当时颇受欢迎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观众进行道德的宣传。
靖西提线木偶戏的表演剧目如《三国演义》《昭君出塞》等,内容本身就有教育民众的意义[3],劝人为善、教人忠贞等道理出现在提线木偶戏的表演中屡见不鲜。
借戏剧表演的形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对观众进行伦理道德的宣传教育。
壮语文化负载词中异化翻译策略的应用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Jovrnai of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acher Development2021 年 2月第40卷第2期Feb.2021Voi. 40 No. 9do) 22. 8966/j. imn. 9096W53). 909). 02.438壮语文化负载词中异化翻译策略的应用程广晓(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宁534004)摘要:“异化”的翻译策略是主张让接受者靠近源语,并让接受者了解源语的文化,提倡的是“存异”并非“求 同”。
“异化”策略可以使源语特色在译文中得以体现,以此丰富目的语的表达,同时也可以传播该民族特有的文化。
壮族由于自身独特的社会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而壮语文化负载词就是这样一个文化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壮族文化。
因此,在对外传播壮族文化时,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尤其重要。
在翻译壮语文化负载词时使用“异化”策 略,可以促进壮族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异化”策略;壮族文化负载词;音译;直译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W53)(209))09W110-b3引言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 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6 ”中华民族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习俗”为了响应当下“一带一路”倡议,文化要走出去,向外传播出去,那么少数民族文化的向外传播更是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走出去中起到重要作用”壮族作为一个拥有独特文化的少数民族,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地植根于语言中⑵63 ”壮语文化负载词是壮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语言 蕴含该民族文化并反映该民族的文化特征,所以文化负载词的译介能极力促进文化对外传播”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之间交流的需要,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斯坦纳(Steiner)认为,人类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尽管文化负载词所富有的文化因素给翻译带来困难,但仍是可译的”翻译要突破不同语言之间的障碍,从而达到文化的交流及传播”那么,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才能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更能反映该民族或国家的文化特征也是重要问题”本文将通过举例说明壮语文化负载词采用异化策略翻译的必要性,希望对外宣材料的 翻译提供帮助,达到文化走出去和交流的目的”一、壮语文化负载词的特点文化负载词是特定文化范围内的词,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和间接的反映4] ”哈特曼(Hertman )认为,文化负载词是承载某语言社会的生活方式的词汇或短语[]”每个民族的语言都蕴含着该民族的文化特色,并深深打上本民族烙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民族的文化”壮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一个拥有着众多人数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人民由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长期的社会实践方 式,形成了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例如三月三节日、铜鼓文化、民歌、民族服饰、壮锦、壮剧等,承载着文化的壮族 词汇都反映其独特文化”译者处理的是个别词,他面对的则是两片文化[],所以在翻译这些词汇时,要考虑到这些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在翻译时,要突出这些词汇的文化因素,处理好文化因素”壮族人民长期居住的特定自然环境,形成了特有的社会习俗,也创造了独特的灿烂文化”由此也产生了具有区域性的壮语文化负载词,体现壮族文化的本土性”例如,壮族地区的地名广西田东县平马镇(Bingzmt )、广西田阳县田州镇(Diend nganx )等;具有壮族特定文化的神名,祖王(Co,-vuengz)、娅皇(Yabvuengq)等”壮族人民有着自己流传的神话故事以及信仰”在这些神话传说的背后,反映的是民族心理、信仰,体现的是壮族独特的文化”信仰在一定程度上支配人们的行为,形成民族特 有的习俗”壮语文化负载词在一定程度上含有宗教性,表现其民族信仰”例如,布洛陀是创世始祖神,被壮民奉为神,虽 然没有正式的活动场所,只是一些民间活动,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壮民的思想意识”“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收稿日期:2020-05 W2基金项目: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文化负载词汇习得相关性研究”(S20 60008)作者简介:程广晓(695—),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翻译学研究”—60 —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近十年壮剧研究综述
的多民族聚居之地,在脱贫攻坚题材的戏剧舞台
象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神仙女性,另一类是凡间
上演了壮剧扶贫大戏《我家住在铜鼓岭》
《第一书
女子。神仙类女性形象法力无边、爱恨分明、勇敢
记》,广 受 好 评 ,充 分 显 示 了 广 西 文 化 的 整 体 实
正义、聪明美丽,凡间女子自由浪漫、忠贞刚烈、聪
力,也体现了壮剧一直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与时
(一)题材和剧目
的民间思想及民俗文化。周秀苗的《壮剧传统剧
对壮剧作为文学文本进行研究的文献主要
目特色研究》分别从取材特色、思想特色、艺术特
作者简介:黎月新,桂林学院讲师。
本文系 2017 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广西壮剧与壮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的互动研究”
(项目编号:
17CMZ003)研究成果。
现实距离,彰显了壮剧顽强的生命力和切时如需
梦想而到全乡最贫穷落后的地方去扶贫的优秀干
的生存智慧。
部形象。这一形象被塑造得具有多面性和立体
(二)人物形象和角色扮演
感,且具有时代精神。
壮剧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极为重要的艺术
壮剧的人物形象和角色扮演更多地体现了民
呈现,因而对壮剧人物形象的研究也是学者关注
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这也是壮剧之所以能传承
《文
化翻译观视阈下的壮剧行当英译研究》
《壮剧文化
词及其英译对策研究》,分别对壮剧的文化特色、
二、对壮剧音乐唱腔的研究
壮剧的音乐唱腔是壮剧区别于其他戏剧剧种
唱词、壮剧行当、壮剧文化词等方面的英译提出翻
的重要因素,一直都是学者关注的对象。学者许
译要求,指出英译壮剧文化特色之时要注意异化
六军主要从事云南壮剧音乐创作与研究,对云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闪光点进行较好 的传播 ,让普通大众在他们 的评价和 分析 当中 易在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的情况之下,开始关注与之具有关联的 获得帮助 ,从而更好地理解 电影、欣赏 电影。 由此看来 ,不 同类 事物。 因此在壮族 民族语 电影译制产 品的受众当中,相 当一大部 别不同题材 的电影产品需要不同的受众 ,才能够获得较好的鉴赏 分的受众是 由那 些对壮族 ,或者壮族文化具有兴趣 的人。这些人 和传播。在 我国的电影市场 当中,; 族民族语 电影译制产 品属于 在 日常生活当中会持续搜寻一些与壮族相关的产品 ,用以将 自己 I 土 较 为稀缺较 为罕见 的电影品种 ,因此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的电影鉴 与壮族文化之间建立起更多的勾连 ,进而进一步 了解壮族相关的 对于那些对少数民族 , 特 赏能力的受众 ,这样才能够将这一 电影队伍发展; 大起来。接下 信息。因此经过译制的壮族 民族语 电影 , f 士 别是壮族文化感兴趣的人群来说 ,是一个绝佳 的接近壮族文化的 来 ,我们就针对这一壮族民族语 电影译制产品的受众问题进行一 机会。像壮族民族语 电影译制产品这种类型的电影 当中所包含的 个简单 的探讨。 浓郁 的壮族文化气息 ,对于那些对壮族文化感兴趣的人来说 ,语 1 壮族人或者亲属中有壮族人的人群是首要受众 . 言 的译制扫除了他们在语言 方面的巨大障碍 ,给予 了他们一个绝 对于一些具 有少数 民族特 有性质的文化产物 ,由于其 中所携 佳 的机会从最真 实的角度来观察壮族 文明 当中最本真的成分。这 带的民族文化特性 ,从而直接吸引 了与该 民族存在一定血缘联系 点 ,对这些人来说 ,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的人群 。容 易让人们理解 的是 ,这些人从 这些特定的少数民族文 综 合 以上 的探 讨 ,我们 可 以知道 , 由于壮 族 民族语 电影 译 制 化产物当中所感受到的民族认 同感和巨大的心理共鸣,是保证这 产品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特殊性 ,这些产品需要一些特定 的受众群 些少数民族 文化产物继续 生产并且持续发展 的最初原动 力和最初 体来对其进行较好的鉴赏和监督。而在广大的电影受众 当中,壮 目标。由此可见 ,具有少数 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的首要 受众 ,一 族人或者亲属 中有; 族人 的人群是壮族 民族语 电影译制产品的首 l 土 定是该 民族 的族人 ,或者是在亲属当中有该 民族人的人群。相应 要 受众。另外,对壮族文化有所了解和研究的专家学者也适合加 的 ,壮族 民族语 电影译制产品 的首要受众 ,一定是壮族人或者亲 入到壮族民族语 电影译制产品的观看群体当中来。最后 ,那些对 属中有壮族人的人群。 由于这些人本身所携带的; 族文化特征 , I 土 并 少数 民族 ,特别是壮族文化感兴趣的人群也是壮族民族语 电影译 且在人 类共有的 民族荣誉感、 自我认同感 的引导之下,让他们在 制产品较合适的受众。 不 自觉 的情况下很容 易对与壮族相关的产品具有非常浓厚的好奇 心和文化兴趣。也就是这种 民族感情的驱使 ,这些人群在 日常生 参考文献 活当中会不 由自主的寻找与壮族相关的一些产品 ,品味他们 ,从 [】张 允 . 疆 柯 尔克 孜 语 电影 译 制 产 品 受 众 及 市 场研 究 1 新 而满足他们 内心对 自我文化的认可。从另一方面来说 ,这一人群 []电影文 学.2 1 . J 013 1 长期处在壮族的民族 文化氛围 当中 ,对于 电影产品当中所涵盖的 []张 允,蒋雪娇.维吾 尔语 电影译制产品受众及 市场调 2 壮 民族特有文化具有相 当高的敏 感度 ,能够非常轻松地从 电影当 J ]当代 传播 . 0 1 3 2 1. o 中获取到 电影所要表达 的东西 , 也能够 更加透彻地对其进行理解。 查 [ []文化人.苗族语 言影视剧 译制 的发展与 思考 [ 3 J ]文山州 2 对壮族文化有所 了解和研究的专家学者 .
研之下 , 一定是对该 少数 民族的文化有着相 当高程度的 了解 的。 从 心理学 的角度来说 ,人们普遍趋向于对那些与 自身相关的事物产 生较高 的兴趣 ,因此钻研少数民族文化 的专家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们 ,就更容 易
C 13 9 S 1 591总 4期 2l 啉 N 4 / I N0 .0 第41 o 牟 』1 — 1 5F S 04 . 2 一 3 0
于壮族 电影 当中所存在的 少数 民族特性也就没有构成一 个非常透彻 的 了解 , 应的 , 壮族 民族语 电影译制产 品的受众方面 ,受 相 在
众人群也就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关键词 :壮 族 ; 民族 语 电影 ;译 制 产 品 ; 受众
受众 ,指 的是信 息传 播的接收者 ,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 者、 对相应 少数 民族的文化产物产生接触 了解 的愿望。具体 的说 ,壮 广播 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 、网民。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 族民族语 电影译制产品叫容易吸引到研究壮族文化 的专家学者。 巨大的集合体 ,从微观上来看 有体现为具有丰 富的社会多样性 的 对于这些人来说 ,壮族民族语 电影译制产品是他们接近壮族文化 人 。受众的特点包括 :规模的巨大性 ,在人数上超过大部分社会 的一个捷径 ,特 别是在排除了语言障碍 之后 ,他们可 以更好 的通 l 土 群体 ;分散性,广泛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 ;异质性 ,即具有不同 过 自己熟悉的语言环境来对; 族文化特征进行接触 ,并且随着 电 影的剧情发展和 主题表达 ,更好地理解壮族文化当中最显著 、最 的社会属性。受众 既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的对 象,对传播过程起 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受众的需求,受众对媒介信息 内容的选择性 普 遍的价值观 ,进而更好地理解壮族文化。也是由于他们之前 已 经 有的研究 ,他们能够更好 的接受和理解 电影中所传递的壮族文 接触活动等 ,都对大众传播的效果发挥着重要的影 响。 在本文 中我们 需要探讨的是针对壮族民族语 电影译制产 品的 化,使 电影获得更理性的鉴 赏和理解。 3 对少数民族 。特别是壮族文化感兴趣的人群 , 电影受众。众所周知的是 ,好 的电影受众 ,能够充分咀嚼出电影 在人类 的大多数活动 当中,由兴趣产生的驱动力是驱使人们 当中所要表达 的价值观 ,并且通过理性的分析和评价 ,发掘 出电 产 生许多行为的最根源的因素。不难理解的是 ,人们通 常会很容 影 当中最闪光的部分 ,并且通过 网络、书报等各种途径 对电影 中
一
0 231 6 说到对 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研究 ,有一个人群是我们不可以加 人 民政 府 办公 室.2 1.. []朱 丹,房居清.论 中国电影受众研 究观念 的嬗 变 [ 4 J ] 以忽视 的。那就 是对相应 民族文化进行专业研 究的专家学者。这 0 O0 9 些人不一定本身具 有少数 民族血 统 ,但是在多年的深入 了解和钻 电影文 学.2 1 .
环球市场信息导 报
es 8@1 .r m9 6 6c 5 3o n
传播与文艺评 论
关于壮族 民族语电影译制产 品的受众研究
李彩芬 ( 富宁县 电影 事业 管理 中心 云南文山 6 3 0 ) 6 4 0 摘 要: 电影 市场 当中 ,由于语 言方面的 问题 ,民族语 电影 向来属于接受观众较 少的群体 。另一方 面,由于 民族语 电影 当 在 中存在 一个少数民族文化、风俗 、价值观等方 面与其他 民族之 间的差异问题 ,具备 民族语 电影观 赏能力并且 能够接 受民族语 电影 译制 产品的人群有着一定的局限 。在我 国多民族 文化 的大氛 围之 下 ,壮 族的民族语 言并没有被 大众所熟悉认知 。因此普通 大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