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路上-人力资源劳动关系导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2级)教程总结(详细)__第4章-赢在路上
第四章绩效管理第一单元绩效考评的方法【知识要求】一、绩效考评的效标概念:效标即指评价员工绩效的指标及标准,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个人或组织的绩效应该达到的水平要求。
类别:1)特征性效标:即考量员工是怎样的一个人,侧重点是员工的个人特质。
考量“员工是怎样一个人,而不是他是否完成上级交付的工作任务”。
(忠诚性、可靠度、沟通能力、领导技巧)2)行为性效标:其侧重点是考量“员工如何执行上级指令,如何工作”。
这类效标对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其重要。
3)结果性效标: 其侧重点是考量“员工完成哪些工作任务或生产了哪些产品,其工作成效如何?”二、绩效考评方法的种类略能力要求里有详细一、二、三。
三、合成考评法的含义和特点含义:将几种比较有效的绩效考评方法综合在一起,对组织或员工个人进行考评的一种方法。
特点: 1.考评团队而非员工2.既考虑到岗位职责和本岗位的现实任务,又注重对团员合作精神的培育3.表格现实简单,便于填写说明4.考评量表三个评定等级:极好、满意、不满意。
四、日清日结法(OEC管理法)的含义和特点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所确认的方向和目标,在层层分解量化为具体指标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整体控制和员工自我控制,对企业和员工的每一种行为、每一项活动进行精细量化监控与激励性管理的一种方法。
【能力要求】一、行为导向型考评方法主观考评方法:排列法、选择排列法、成对比较法、强制分配法和结构式叙述法。
客观考评方法:关键事件法、强迫选择法、行为定位法、行为观察法和加权选择量表法。
(一)结构式叙述法(主观)属于行为导向型主观考评的方法,它是采用一种预先设计的结构性表格,由考评者按照各个项目的要求,以文字对员工的行为做出描述的考评方法。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可靠性和准确性不高,考评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
(二)强迫选择法(客观)-强制选择业绩法是一种行为导向型的客观考评方法。
考评者必须从3~4个描述员工某一方面行为表现的项目中选择一项(有时两项)作为单项考评结果。
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上-赢在路上
人资教材重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一、战略与策略战略是指导全局的计划或规划,是事关全局发展的大致方针;策略则是指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二、人力资源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下属概念,它是指企业在对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以及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全局利益和发展目标出发,就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所作出的总体策划。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就是对人力资源战略及其规划进行全方位的指挥、监督、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理解:(选择)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代表了现代企业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战略进行系统化管理的过程。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更高阶段,无论是在实践方面,还是在理论创新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4、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直线主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他们不但应当具备战略规划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更高水准的决策力和执行力。
四、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定义:战略性人力资源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高级阶段,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在健全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各项管理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实现了管理职能和角色的根本性转变,最终确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导的具有指向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五、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经历的重要发展时期及其主要思想:1、经验管理时期主要思想:资本主义生产作业方式给劳动者的心理和生理所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工厂主把一个人肢解成各种碎片,使其变成机器的附属物,工人在工作中的活力完全消失,而工作变成了令人厌恶的苦差事。
2、科学管理时期主要思想:科学管理师对所有公司或企业员工的一种彻底性的精神革命,即员工对待自己的工作、同事和雇主的态度,以及企业对待自己的职责、同事和下属员工的态度方面的一种彻底性的精神革命,如果没有这两个方面彻底性的精神革命,科学管理也就不复存在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2级)教程总结(详细)__第6章-赢在路上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知识要求】一、劳动者派遣的概念(一)劳动者派遣的含义:经济活动,派遣单位-接受单位-受派遣劳动者(二)劳动者派遣的性质:三种主体:派遣单位-接受单位-受派遣劳动者三重关系:三种主体的相互关系。
本质特征:雇佣和使用相分离。
派遣结构和劳动者是有关系没劳动的形式劳动关系。
接受单位和劳动者是没关系有劳动的实际劳动关系。
二、劳动者派遣的特点(一)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二)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三)劳动争议处理三、劳动者派遣的成因(一)降低劳动管理成本(二)促进就业-劳务与再就业-稀缺人才(三)为强化劳动法制提供条件(四)满足外国组织驻华代表机构-不具法人资格,等特殊单位的需求【能力要求】一、劳动者派遣机构的管理 1.资格条件-注册资本、健全的制度、专业人员众多2.设立程序-许可制度、登记注册3.合同体系-劳动合同、派遣协议二、派遣劳动者的管理:防范和制止对派遣雇员的歧视要注意:1.派遣雇员和正式雇员享有平等的法定劳动权利2.同一岗位应当同等待遇,同岗同酬3.用人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的实施一律平等 4.派遣期限到期,提前告知,协同办理合同终止工作交接。
三、应用实例:时间、派遣公司地址、协议、培训、接受单位、正式上班时间、劳动争议、仲裁、法院、有无协定单位、第三人;被告所在地解决合同争议【知识要求】一、工资集体协商(一)工资集体协商的含义:雇员代表和雇主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
(二)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1.期限2.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工资分配形式3.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4.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方法5.工资支付办法6.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7.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8.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9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二、工资指导线制度(一)工资指导线制度的含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和水平,调节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长,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赢在路上-集体分析人力资源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试题课程代码:0609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员调配的原则包括因事设人、用人所长、协商一致和( )A.照顾差异B.平等竞争C.因事择人D.调节岗位2.个别企业在职务升降中搞全员竞聘,这是遵守的职务升降的____原则。
( )A.德才兼备B.机会均等C.民主监督D.阶梯晋升3.关键事件法是基于____绩效考核方法。
( )A.员工特征B.员工行为C.员工工作结果D.领导评价4.下例考核方法不属于基于工作结果的考核方法的是( )A.产量B.工作量C.行为观察D.销售额5.以下属于民主型领导行为方式的是( )A.权力定位于群体B.权力定位于领导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C.放弃权力D.家长式作风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A.自我强化B.选择职业C.积极劳动D.调节市场E.繁荣经济2.人事矛盾的三个方面包括( )A.事总量与人总量的矛盾B.事类型结构与人能力结构的矛盾C.职务与个人素质的矛盾D.职位与个人资格素质矛盾E.职位与人的总量的矛盾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职能是( )A.探索人与事对立统一的规律B.推动人与事的发展C.实现人与事优化配置D.提拔干部E.员工职业生涯规划4.招聘的原则包括( )A.因事择人B.公开C.平等竞争D.用人所长E.择优录用5.新员工培训的目的在于(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赢在路上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领域,前途十分光明。
在国外许多ERP软件系统中,HR是非常独立的一块。
在企业实施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规划)过程中,HR部分都是由专门的HR顾问负责。
主考院校:北京大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北大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指定报名学校:北京赢在路上培训学校中美自考中美合作自考是自学考试的一种新形式,是继中英合作自考尝试成功之后于2010年下半年推出的又一个中外合作自学考试项目。
该项目是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委托北京教育考试院合作开考,引进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证证书(IPMA)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对接互认,主考院校为北京大学。
中美合作自考同其他中外合作自考一样,是我国今后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从应试教育向能力教育转变),特点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考生通过学习,既可以获得北京大学颁发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学历、学位,又可以同时获得国际权威职业资格证书(IPMA)。
证书课程全文引进美国教材(中文版),教学、考试的传统应试模式,注重实际应用和理解。
课程设置没有高等数学,大大降低了考试难度,适合各类人群学习。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的另外一种说法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及其咨询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从事招聘、人力资源开发、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培训、办公室文秘等工作。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劳动关系是企业运转和社会运行过程中员重要的社会关系。
它既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又关乎社会和谐和稳定。
因此,对劳动关系的研究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和政府普遍关注的重要。
我国已经进入体制转轨、结构升级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传统的劳动关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因此,重视劳动关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章学习要点;1.劳动关系的概念与特征2.劳动关系的产生机制3.劳动关系理论的溯源第一节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关系,包括劳动者的雇佣关系、劳动力的使用关系、劳动管理关系、劳动服务关系、劳动保障关系等。
狭义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就业组织中由雇佣行为而产生的,以实现劳动为实质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是用人单位或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关系的总和,它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劳动关系作为最一般的社会关系,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
但是,由于各国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各不相同,对劳动关系的称谓也不同,有的就直接称为劳资关系、雇佣关系,有的称为劳工关系、劳使关系,也有的称为产业关系。
劳资关系本质上是指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统一的,资本所有者同管理方没有区别,这时劳资关系同劳动关系的主体是一致的,都表现为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资本所有者与管理方逐渐分离,劳资关系和劳动关系的侧重点也发生了一定偏移。
劳资关系强调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雇佣关系(地位不平等),劳动关系则强调管理方与员工之间的分工关系(地位相对平等);劳工关系更加强调作为劳动关系其中一方的劳动者;劳使关系这一称谓来自日本,主要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关系是劳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产业关系,也称劳动一管理关系,源自美国,在欧美国家使用比较广泛。
赢在路上-自考人力资源管理名解
《人力资源》总复习汇总《人力资源》名词解释总复习1.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指在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
2.定员管理:简称定员。
指企事业组织在用人方面的数量界限,根据企事业工作目标、规模、实际需要,按精简高效的原则确定一定人数的过程。
3.薪酬:是企业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它主要以工资(含奖励工资)和福利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4.就业指导:就是由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帮助择业者确定职业方向、选择职业、准备就业、并谋求职业发展的咨询指导过程。
5.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人力资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
如果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则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
6.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7.职务分析:是一种狭义的工作分析,它是相对某一企事业组织内部各岗位工作的分析。
即分析者采取科学的手段与技术,对每个职务同类岗位工作的结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解、比较与综合,确定该职务岗位工作的要素特点、性质与要求的过程。
8.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具体形式,实质上是行为样组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也有人把心理测验叫心理测评。
9.人力资源规划:是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员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工作者和组织的利益,最有效地利用短缺人才。
10.人力资源成本:是一个企业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组织目标,创造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获得、开发、使用、保障必要的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离职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
最新资料赢在路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简答、论述、案例分析题复习汇总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简答、论述、案例分析题复习汇总1.简述人力资源(HR)与人力资本(HC)的区别与联系?P6区别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关注的焦点不同:HC针对经济增值、经济贡献与收益分配来说的,由因索果,关注的是收益问题;HR是针对经济管理、经济运营来说的,由果溯因,关注的是人的潜能。
②研究的视角不同:HC是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研究人的作用;HR是把人当做企业财富的源泉,从人的潜力与财富的关系角度研究人力问题;③计量形式不同:HC是存量和流量概念;HR是存量概念。
④外延宽度不同:HR概念的外延要宽于HC。
人力资本特点:经济性,依据性,功用性,利益性。
人力资源特点:基础性,物理学,来源性。
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人力资源则是人力资本的有形形态。
(舒尔茨)②二者在形式上都体现劳动者的能力。
2.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四种):(以单个方法出简答题,或者案例分析题)P22-251)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方法①建立在经济人的假设基础之上的②内容:他是科学管理原理的核心,任务管理的理论贯穿于泰勒思想发展的全过程③任务管理4个特点:重点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完成任务;使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管理是少数人的事与一般员工没有关系;等级的控制体系、严格的工作规范。
2)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①建立在社会人与自我实现人假设基础之上②内容:根据人的心理需要,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的方法。
③三个特征:视人力资源为组织第一资源;以激励为主要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以开发为中心的管理方法①建立在自我实现人与社会人假设基础之上的;②内容:是以人为中心管理方法的一种发展,开发人的潜能,主张以人为中心,既要关心人、爱护人与尊重人,更要促进人的发展,开发人的潜能,真正实现人的能力和价值,体现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
③3个特征:强调员工的积极参与;重视对员工的开发;重视环境建设(环境建设包括心理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的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2级)教程总结(详细)__第5章-赢在路上
第五章薪酬管理【知识要求】第一单元薪酬市场调查一、薪酬调查的基本概念概念:薪酬调查是指企业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采集有关企业各类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支付状况的信息,并进行必要处理分析的过程。
二、薪酬调查的种类:种类:1)从调查方式上看-正式薪酬调查和非正式薪酬调查2)从主持薪酬调查的主体看-政府、行业、专业协会、企业家联合会、咨询公司及公司企业自己组织3)从调查的组织者看-商业性、专业性、政府薪酬调查4)从薪酬调查的具体内容和对象看-薪酬市场调查和企业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
按调查的组织者分:商业性薪酬调查、专业性薪酬调查、政府薪酬调查三、薪酬调查的作用:1、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水平提供依据-竞争有利地位2、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制度奠定基础-坚持外部公平3、有助于掌握薪酬管理的新变化与新趋势4、有利于控制劳动力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四、岗位评价、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的关系1)为了保证工资具有竞争性原则,达到外部薪酬水平(外部公平),公司展开薪酬的市场调查,调查结果作为薪酬制度总体设计要素之一;2)为了保证内部公平性原则,确认工资等级,需要进行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作为薪酬制度总体设计要素之一;3)为了体现个人公平原则,确保绩效工资公平,通过绩效考核对员工资历能力进行业绩考评,作为薪酬制度总体设计之一,将以上三方面的内容结合,进行薪酬制度总体设计。
岗位分析与评价是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前提。
【能力要求】薪酬市场调查的过程:一、确定调查目的调查的结果可以为以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整体薪酬水平的调整薪酬差距的调整薪酬晋升政策的调整具体岗位薪酬水平的调整二、确定调查X围1、确定调查的企业:选择薪酬调查的具体对象要坚持可比性原则1)同行业中同类型的其他企业2)其他行业有相似相近工作岗位的企业3)与本企业雇用同一类的劳动力,可构成人力资源竞争对象的企业4)在本地区同一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员工的企业5)在经营、信誉、报酬水平和工作环境均合乎一般标准的企业。
人力资源(一)第二章(能源管理专)自考要点-赢在路上
人力资源(一)第二章(能源管理专)自考要点-赢在路上第二章员工激励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的含义激励就是主体通过运用某些手段或方法让激励客体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紧张状态,积极行动起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实现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
激励的首要因素是激发动机激励的特征:1.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
2.激励必须贯穿于企业员工工作的全过程。
3.激励的过程是各种激励手段综合运用的过程。
4.信息的沟通需要贯穿于激励工作的始终。
5.激励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在客观上统一。
二、激励的作用激励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1.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2.提升员工素质,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工作业绩3.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第二节激励理论激励理论主要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阿德福ERG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波特—劳勒的综合激励过程模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5个层次)由低到高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爱和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二)阿德福的ERG理论(挫折回归原则)分别是: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阿德福的需要理论并不强调需要的层次顺序。
(三)赫茨伯格的保健—激励双因素理论主要观点:1.“满意”的对立面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影响人的工作动机的因素分为两类:1:激励因素 2.保健因素2.激励确实要以满足需要为前提,但并不满足需要就一定能产生激励作用。
“保健因素”仅仅构成激励的基本前提。
管理激励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最大程度上挖掘和发挥真正的“激励因素”的作用。
二、过程性激励理论(一)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动机强度(M)=效价(V)×期望概率(E)1.动机强度:目标对动机的激发力量,即调动积极性的程度。
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的相关概念
劳资关系:传统的称谓。指私有制企业中的劳动关系, 体现阶级性质与对立。
劳工关系:以劳工为重点与核心的关系,强调工会与雇 主的互动,尤其是集体协商。
劳使关系:日本人常用。用温和的中和的名词替代劳资 对抗,更多指集体或团体的劳动关系。
雇佣关系:劳雇关系。强调受雇者与雇主的关系,主要 指以就业关系为主的个别的劳动关系。
产业关系:工业关系。狭义为劳资关系。广义指劳动力 市场上所有的关系第,一还章包劳括动关政系府导论一方。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的含义
这种关系是一种雇佣关系 是为履行劳动合同义务而发生的,是一种合同关系 是为职业的和有偿的劳动而发生的关系 是一种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
劳动是劳动者的生存状态,平等只表现在是 否接受雇佣这一瞬间,一旦接受后则不再平等而是从 属,但这一从属却第掩一盖章在劳平动关等系的导论表象下。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形式:用人单 位内部有组织
的集体劳动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
农民、解 放军?
劳动关系主体
雇员
在就业组织中,本身 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 权力并从属于这种权
力的工作者。
雇员团体
因为共同利益、兴趣 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 组织,包括工会和类 似于工会组织的雇员 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
会。
政府
主要承担以下四 种角色,立法的制定 者、公共利益的维护 者、公共部门的雇主 、有效服务的提供者
经济上 的从属性
独立 自主性
明确的 团体利益
服从单位工作规则 服从单位指示和命令 接受监督、检查 接受制裁
生产组织属于雇主所有 工具或设备属于雇主 原料由雇主 责任和风险由雇主承担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试行)-赢在路上分析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试行)课程名称: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代码:06089 2012年10月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围绕劳动关系管理概述、劳动关系理论、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管理方、工会、政府、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员工参与、惩处与申诉、集体谈判、集体合同、三方协商机制、劳动争议处理当代劳动关系的发展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核心问题,借鉴和整合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劳动关系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全貌,系统地介绍劳动关系的框架、技术与管理方法和劳动法的制度构成及其应用,以构建其未来知识发展与职业发展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用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有效进行劳动关系管理的实践工作,充分开发各项人力资源潜能,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树立现代劳动关系管理理念,掌握劳动关系管理主要流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学会用劳动关系管理理论与制度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现代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事劳动关系管理工作的基本职业素养。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是第四、六、七、八、十、十三、十四章。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它是《人员测评》、《工作分析》、《人力资源实验》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课。
在学习本门课程前,需先修《经济法》、《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掌握相关管理学和法学理论。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因素,理解劳动关系的概念和实质、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合作的根源等概念,掌握对冲突的根源和背景的描述、冲突与合作的表现形式。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一章-赢在路上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单项选择题1.(B )以行为科学理论为依据,强调人的因素,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
A.古典组织理论B.近代组织理论C.现代组织理论D.当代组织理论2.以下不属于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是的(D )。
A.组织的规章B.组织的体制C.组织的机制D.组织的协调3.下列属于静态组织设计理论研究对象的是(A )。
A.组织的体制B.组织的信息控制C.组织的协调D.组织的人员配备4.在动态组织设计理论中,(A)所研究的内容占有主导地位。
A.静态组织设计理论B.动态组织设计理论C.古典组织设计理论D.近代组织设计理论5.合理分权的作用不包括(A)。
A.有利于企业统一指挥和领导B.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主动性C.有利于基层迅速正确地做出决策D.有利于领导集中力量抓重大问题6.企业组织的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是(B )。
A.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多B.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C.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可能越多D.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可能越少7.(C )表明,一个领导者能够有效领导的直属下级人数是有一定限度的。
A.任务与目标原则B.集权与分权结合原则C.有效管理幅度原则D.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8.下列关于组织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B )。
A.行政组织理论是现代组织理论的依据之一B.古典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C.古典组织理论着重强调人的因素D.古典组织理论强调应按企业面临的内外部条件而灵活地进行组织设计9. ( C )将矩阵组织结构形式与事业部组织结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A.模拟分权组织B.分公司与总公司C.多维立体组织D.子公司与母公司10. ( A )是人员规划活动的落脚点和归宿。
A.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B.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问题C.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问题D.人力资源的系统设计问题11.下人员需求预测方法中,不属于量化分析方法的是( A ) 。
A.德尔菲法B.趋势外推法C.马尔可夫分析法D.人员比率法12.以下关于人力资源预测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2级)教程总结(详细)__第2章-赢在路上
第二章招聘与配置【知识要求】一、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1.个体差异原理对象:人的素质假设:人的素质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为意志转移的(先天、后天的,自然、社会因素)与工作相联系的素质,不同的人做相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效果。
2.工作差异原理假设:不同的职位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工作就要由拥有相应素质的人来承担。
(术业有专攻)3.人岗匹配原理包括: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定义:按照-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原则,根据个体间不同的素质和要求,将其安排在各自最适合的岗位上,保持个体素质与工作岗位要求的同构性,即保持个体需要与工作报酬的同构性,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二、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选拔性测评-优秀员工开发性测评-开发员工素质诊断性测评-了解查找根源考核性测评(鉴定性测评)-验证是否具备其程度。
三、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客观测评与主管测评相结合-有机结合过程具体体现:1.评测目标体系制定2.手段方法选择3.评判与解释结果的全过程中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行为的性质,数量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心理测量、问卷考试-评价中心、面试、观察评定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德能识体,业绩实效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分项独立,各方面系统四、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实质量化→形式量化)纵向到横向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都是二次量化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都是程度愈深的二次量化当量量化(权重)同类同质量化,主观量化的形式,近似的等值技术五、素质测评标准体系:1)要素:标准、标度和标记1.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特征、描述、规定)按揭示的内涵分:客观形式、主观评价、半客观半主观+模糊变量词按表现的形式分:评语短句式(判断、评论语)、设问提问式、方向指示式按测评指标操作的方式分:测定式(工具)、评定式(观察+标准)。
2.标度:体系的外在形式划分(X围、强度、频率)量词式、等级式、数量式、定义式、综合式3.标记:标度的符号表示(子母、汉字、数字、直接说明)标记无独立意义,标记+标度才有意义2)构成:横向(基础)和纵向(可操作化)结构横向到纵向的过程就是体系的设计横向结构:注意测评素质的完备性、明确性、独立性纵向结构:注意测评素质的针对性、表达简练性、可操作性1. 横向结构:(员工素质如何反映)结构性(静态)-身体、心理,行为环境(动态)-实际工作表现、所处的环境条件(工作性质、组织背景)-工资绩效要素(工作数量、质量、效率、成果、群众威信、人才培养)2. 纵向结构:目的→内容(相对性,对象、X围)→目标(直接指向的内容点)(依据评测的目的与工作职位的要求-定性定量法)→指标(目标操作化的表现形式目标具体分解)3)类型: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
高级人力资源师真题(1)-赢在路上
劳动定员是企业劳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劳动定员是企业根据生产方向、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根据劳动定额和定员标准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层次和机构设置等编制的。
它规定一定时期内、一定技术条件下企业各部门应当占有的人力资源数量。
104.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是事先设计制造一种情景,由受训人扮演模拟环境中的角色,从事指定的活动,训练学员在复杂情况下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到达一定培训目的的方法。
四、简答题105.简述失业保险待遇享受的条件。
不是任何失业者都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资格:(1)失业者必须处于劳动年龄阶段,即处于法定最低劳动年龄与退休年龄之间。
(2)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而不是自愿失业。
(3)失业前必须工作过一定时日,或者投保过一定的时日。
(4)失业后必须立即到政府指定的劳动就业介绍机构,一般是职业介绍所去登记,说明自己已经失业,要求寻求新的工作岗位;同时必须表示,愿意承受职业介绍机构提供的新的、适当的工作,服从分配,愿意承受职业介绍机构提供的再就业培训,以便到新岗位上能胜任。
106.“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这些诗句对我们的选才用才工作有何启示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人各有优缺点、长短处。
我们选才用才要坚持用人之长原那么,主要看人的长处和优点,看他的资格条件是否符合空缺岗位的资格要求,注重人的现有能力的有效利用和潜在能力的开掘。
107.简述化解组织成员“挫折〞心理的方法。
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宽松的环境,使成员能够畅所欲言,提出批评和建议。
有恰当的渠道发泄不满,有“出气孔〞可以随时“减压〞。
108.简述人员保护的任务。
人员保护的任务包括:(1)保证平安生产。
(2)实现劳逸结合。
(3)实行女工保护。
(4)组织工伤救护。
(5)做好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预防工作和救治工作。
109.简述绩效考核中阶段性考核和连续性考核相结合原那么的涵义。
对于员工的考核不能只看一时一事,应全面、历史地来看。
赢在路上-ERG理论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名词解释复习汇总1.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可以被管理者运用产生经济效益和实现管理目标的体力、智力与心力等人力因素的总和及其形成基础,包括知识、技能、能力与品性素质等。
P72.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绩效考评、合同管理与薪资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P18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为能够实现目标的行为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
(选:这个定义突出了四个含义:重要性;系统性;战略性;目标性)P284.职能人力资源管理:根据组织的任务目标,按照既定的人力资源配置职能进行的管理活动,其特点在于他的规范性、专业性、从属性。
5.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开发者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管理、文化等有效方式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与发展战略,对既定的人力资源进行利用、塑造、改造与发展的活动。
P456.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指组织为了一定的组织目标,通过培训、职业开发、组织开发等多种形式,促进员工与组织共同成长,提高组织绩效,进而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特点:前瞻性;服务性;全局性;系统性;弹性;动态性。
)(和在一起可能出简答题)P507.工作设计:根据组织目标要求与工作者个人需要而采取的对工作特点、工作方式、工作关系与工作职能进行规划与界定的过程。
8.工作轮换:是让员工从一种工作岗位转移到另一个工作岗位,保证工作流程不受严重损失。
9.工作扩大化:是扩大原有的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与任务,是工作任务与职责数上的增加。
10.实践锻炼法:是通过把被开发者派往到特定工作环境与岗位中,接受某种影响与见识,进而达到提高思想觉悟、能力素质或者技能的目的。
11.工作分析: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工作职务的目的、任务、职权、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职格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以便对该职务的工作作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该工作所需要的行为、条件、人员的过程。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劳工关系(台湾地区、海外华人学者):
这一概念在于突出劳动关系是劳工为重点和核 心的关系,强调劳工的地位特别是劳工团体,更注 重集体的劳动关系,也比较强调工会与雇主之间的 互动过程,尤其是集体协商的过程。我国台湾地区 和海外华人学者,更多使用这一概念。
劳使关系(日本)
是日本人所创造的一个日语汉字名词,意为劳动者和劳 动力使用者的关系。就字义而言,劳使关系更能准确地表述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的关系的内涵。这一新概 念的用意并不是只从语义的准确性考虑,而且还有用一个中 性的、更温和的名词来替代劳资关系这个具有对抗意味的概 念的意义。在日本的劳动法学著述的具体行文中,劳使关系 在更多的情况下是指集体的或团体的劳动关系。
争议处理制度 和机制
矛盾处理方式和 程序
授课方式
• 内容研究 • 案例分析 • 课堂讨论
课程要求
• 保证上课出勤 • 提前准备、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 认真及时完成作业
• 关注相关新闻
课程时间分布
• 课程时间分布:
本学期17周
参考书:
• [美]丹尼尔·奎因·米尔斯,《劳动与雇主》(第5版)李丽 林 李俊霞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
政府援助型劳动关系
政府主导型劳动关系 计划经济体制的劳动关系 市场经济体制的劳动关系
不同的经济体制
划分劳动关系的主要标准及类型
1.2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
在国外,对劳动关系的研究已有多年,形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 五大学派,按照从政治趋向上的保守到激进的顺序依次为:
• 新保守派 • 管理主义学派 • 正统多元论学派 • 自由改革主义学派
劳动关系的相关概念
劳资关系:突出劳资区别
一般是指私有制的企业中的劳动关系,所 体现的是雇佣工人和企业主(雇主)的关系。 这一关系即包括劳动者个人与雇主的关系,也 包括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团体的关系。这是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最为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其特 点是突出劳资的区别,主体明确,关系清晰, 但具有某种对抗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试行)课程名称: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代码:06089 2012年10月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围绕劳动关系管理概述、劳动关系理论、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管理方、工会、政府、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员工参与、惩处与申诉、集体谈判、集体合同、三方协商机制、劳动争议处理当代劳动关系的发展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核心问题,借鉴和整合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劳动关系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全貌,系统地介绍劳动关系的框架、技术与管理方法和劳动法的制度构成及其应用,以构建其未来知识发展与职业发展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用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有效进行劳动关系管理的实践工作,充分开发各项人力资源潜能,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树立现代劳动关系管理理念,掌握劳动关系管理主要流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学会用劳动关系管理理论与制度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现代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事劳动关系管理工作的基本职业素养。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是第四、六、七、八、十、十三、十四章。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它是《人员测评》、《工作分析》、《人力资源实验》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课。
在学习本门课程前,需先修《经济法》、《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掌握相关管理学和法学理论。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因素,理解劳动关系的概念和实质、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合作的根源等概念,掌握对冲突的根源和背景的描述、冲突与合作的表现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劳动关系的概念识记:劳动关系的词源和定义,劳动关系主体理解:劳动关系的特点(二)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理解:合作的根源,冲突的根源,劳资目标的冲突,明显与潜在的冲突的表现形式应用: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冲突与合作的表现形式(三)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识记: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因素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一元论与多元论,熟悉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思想,可以描述劳动关系的主要学派及其观点、新保守派的劳动关系理论,理解正统多元论学派的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识记: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的主要观点(二)劳动关系理念溯源识记:劳动关系理论应用:马克思与资本主义理论、埃米尔·迪尔凯姆与工业主义理论、马克思·韦伯和工业资本主义理论(三)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理解:斗争模式、多元放任模式、协约自治模式、统合模式第三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理解劳动关系发展历史的一般规律,熟悉世界劳动关系将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识记:斯密的管理思想理解: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二)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识记:科学管理理论理解:该时期的劳动关系、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三)冲突的制度化识记:行为科学理论、劳动关系的制度化理解: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四)成熟的劳动关系识记:现代管理学的发展理解:成熟的劳动关系、该时期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五)新的矛盾和问题理解:经济和组织发展的背景、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各时期的劳动关系特征第四章管理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管理方的定义,理解雇主协会的概念、类型与作用、管理方的策略与实践,可以阐述管理方的角色理论,熟悉管理模式,掌握劳资合作的方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谁是管理方识记:管理方的概念、雇主与雇主协会、雇主协会的类型理解:雇主协会的作用(二)管理方的角色理论理解:新古典经济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劳动过程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决策过程理论、战略选择理论(三)管理模式和实践应用:企业管理模式、独裁/剥削管理模式、集权/宽容管理模式、自主/合作管理模式第五章工会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工会的概念、结构和分类、工会的组织结构、公会承认制度,理解为什么及如何组建工会、工会的职能和行为方式,掌握公会民主的目的和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工会的概念识记:工会的概念理解:工会的结构分类、工会的产生和发展(二)为什么及如何组建工会理解:为什么组建工会应用:如何组建工会(三)工会的职能与行为方式识记:工会的职能与行为方式理解:工会的职能分类及其理论、工会的行为方式(四)工会的组织结构识记:工会组织结构的定义理解:地方工会、全国性公会(五)劳资合作策略应用:劳资合作框架、劳资合作的方式第六章政府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理解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掌握政府的劳动关系战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政府的角色理解:政府的作用、政府的角色(二)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理解:新保守主义政府理论、管理主义政府理论、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自由改革主义政府理论、激进主义政府理论(三)政府劳动关系策略与实践应用:劳动关系模式第七章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劳动法如何调整劳动关系、工资法律保障的内容,掌握劳动法确定的劳动标准、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法规,掌握最低工资的内涵和确定因素、工作场所的规则、公平就业制度的具体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劳动法与劳动关系识记:劳动法的概念和功能、国际劳动立法理解:劳动法律类型及主要法案应用: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二)工资的法律保障识记:工资的法律含义理解:工资支付的原则、工资的诉讼保护、最低工资法律制度应用:特殊情况下工资的支付(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识记:工作时间立法、工作时间的种类理解:加班加点、休息休假、年休假制度(四)劳动安全与卫生识记: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法规理解: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劳动卫生规程、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应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五)工作场所的规则识记:劳动就业标准、女工保护标准、未成年工保护标准第八章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之建立、维持与结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内容、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及其处理制度、劳务派遣合同制度,理解劳动合同的概念、种类和特征、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和续订制度,掌握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劳动合同法概述识记: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的期限理解: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劳动合同的作用(二)劳动合同的订立理解:劳动关系的建立、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试用期、培训、保守商业秘密、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三)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应用: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合同的变更(四)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应用: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终止(五)劳务派遣制度识记:劳务派遣的发展演变、劳务派遣单位的义务理解:用工单位在劳务派遣中的义务、被派遣劳动者在劳务派遣中的权利、劳动派遣的一般性规定(六)非全日制用工识记:非全日制用工的含义理解:非全日制用工的特点、非全日制用工应注意的问题第九章工业民主:员工参与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员工参与的类型划分、员工参与管理的形式,理解员工参与管理的概念、员工参与的功能与限制,掌握员工参与管理的四个关键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员工参与管理的实施识记:员工参与管理的类型应用:实施员工参与管理、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方法理解:员工参与的功能与限制(二)员工参与管理的形式识记:员工持股计划、质量圈、共同协商、建议方案、职工代表大会理解:工人董事、工人监事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第十章惩处与申诉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惩处的概念和种类、申诉的程序,理解热炉规则和渐进性惩处、申诉的意义,掌握惩处的事实和程序、申诉的含义、种类和范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如何实施惩处识记:惩处的种类、惩处的事实、惩处的原则应用:惩处的程序(二)申诉识记:申诉的含义及种类、申诉的范围应用:申诉的程序理解:申诉的制度化、企业内部建立申诉制度的意义第十一章集体谈判和罢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集体谈判的概念和作用、产业行动的形式、衡量罢工程度的指标,理解产业行动的功能,掌握集体谈判的结构和进程及影响谈判结果的因素、罢工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集体谈判识记:集体谈判的含义和立法目的、集体谈判的结构、谈判的进程理解:谈判结果的决定因素应用:谈判方式的选择(二)罢工及其处理识记:产业行动的形式、罢工的概念和分类理解:罢工的功能、对罢工的法律约束和限制、罢工原因分析应用:罢工的处理和解决第十二章集体合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集体合同内容的概况、集体合同的重要条款,理解工资福利调整、我国集体合同的特点,掌握集体合同的概念和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集体合同概述识记:集体合同的概念和特点理解: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集体合同的分类、集体合同的作用(二)集体合同条款研究识记:西方国家集体合同的主要条款、我国集体合同的主要条款(三)集体合同的具体实施识记:集体合同的订立原则、集体协商代表、集体协商的程序、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集体合同的履行、变更和终结、工会监督集体合同履行(四)集体合同的立法实践理解:国外集体合同的立法实践、我国集体合同立法实践第十三章三方协商机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三方协商机制的规则和程序,理解政府在三方协商中的作用、三方协商机制的形式和职能,掌握三方协商机制的概念和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三方协商机制概述识记:三方协商机制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三方协商机制产生的社会条件、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三方协商是国际劳工组织中的基本原则(二)三方协商机制的主要内容识记:三方协商的级别和内容理解:三方协商的职能、三方协商机制的主体第十四章劳动争议处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劳动争议的种类和范围、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和方法、集体争议处理制度的内容,理解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制度、劳动争议诉讼制度,掌握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劳动争议处理概述识记:劳动争议的分类和立法意义、劳动争议的范围理解:劳动争议处理的目的和原则应用:劳动争议处理方法(二)劳动争议的时效与期限识记:劳动争议的时效、劳动争议处理的期限(三)劳动争议证据的保护和运用理解:谁主张谁举证与用人单位举证责任应用:质证和辩论、证据的保护和运用(四)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理解:协商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劳动争议诉讼制度(五)集体争议处理制度识记:集体争议的含义应用:我国集体争议处理第十五章当代劳动关系的发展和问题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跨国集体谈判的特点、主要国家劳动关系制度的主要特征,理解工会应对跨国公司劳动关系问题面临困难的原因、工会应对跨国谈判的方法和雇主的反应,掌握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