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农村家庭养老_何兰萍
对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分析研究
环球市场/理论探讨-104-对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分析研究吕熠晨 任琪龙山西财经大学摘要:在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并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地区的养老需求。
现阶段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系统的中坚力量。
本文就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障;家庭养老1前言养老问题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十分重视的民生问题。
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截止到2014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已达13161万,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7%①,远远超过国际上对老龄化国家的规定标准。
越来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城镇养老保障制度己经能够基本满足社会需求,比较完善。
而受城镇化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在广大农村地区,旧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应对当前新形势下的挑战。
2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家庭养老是指由组成家庭的成员特别是被赡养者的子女承担养老义务的养老模式,也是中国最为普遍的农村养老模式。
②因为在大部分的农村地区,依然要靠传统的劳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农民收入少,依靠自身养老保障能力差,加之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所以中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费用主要来自子女的供养。
另外,家庭观念在中国人心中分外强烈,农村尤为甚之。
建立在血缘关系及婚姻关系上的家庭,既是老年人生活的地方,更是老年人心灵的归宿。
家庭养老符合中国老年人口生活习惯,是老人喜欢的养老环境,有利于孝道传承以及满足农村老年人口的精神需求。
然而,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乡村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来源中,家庭其他成员的供养占比接近50%,通过自己劳动收入约占41%,当农村老年人口丧失劳动能力或遭遇家庭变故时,那么他们的老年生活将无从保障。
由此可见,家庭养老的保障稳定性较差。
3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问题3.1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首先,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农村人口的生育率不断下降,并且已经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进而造成家庭子女数减少,家庭抚养比变大,使每个劳动力的养老负担加重。
生命周期视角下我国居民家庭保险规划探析
生命周期视角下我国居民家庭保险规划探析
张继军
【期刊名称】《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15)003
【摘要】通过对样本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居民家庭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家庭财务健康,均有购买农村(城镇)社保和商业保险的能力,均购买了农村(城镇)社保;由于受不同因素影响,是否打算购买或者已购买商业保险的情况不一.进一步分析发现,购买商业保险意识随家庭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变化呈现递增趋势;且不同家庭均具有购买纯消费型保险意识,购买投资型保险随家庭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变化呈现递减趋势.同时,我国居民家庭现有保险和对保险需求与家庭学历情况不相关,对保险需求紧迫程度受传统教育、家庭实际情况不同等因素影响.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张继军
【作者单位】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安徽阜阳236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2
【相关文献】
1.我国居民家庭生命周期消费储蓄行为动态模拟研究 [J], 杨凌;陈学彬
2.公共政策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我国族群政策探析 [J], 于思川
3.生命周期视角下我国居民家庭保险规划探析 [J], 张继军;
4.我国居民家庭保险规划现状及问题调查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J], 谢欣益[1];段一超[1];刘英[1]
5.生命周期视角下北京市职业女性保险需求和保险规划研究 [J], 于杰;党瑾;姚倩倩;隋雅琨;焦晓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与家庭关系视野下的农村家庭养老问题
国家与家庭关系视野下的农村家庭养老问题
梅丽萍
【期刊名称】《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34)005
【摘要】在湖北荆门某村的实地调研表明:农村家庭养老所基于的代际关系已从传统的反馈模式转变为交换关系.从养老时间、养老责任和养老质量、公共舆论等方面看,农村家庭养老都不再是传统的“养儿防老”所期待和应有的内涵.传统孝道在道德和情感两个层面的衰落是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而从国家与家庭关系的视角看,国家在家庭变革中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农村家庭代际关系以及乡村世界道德观的改变深受国家权力的影响,因此农村家庭养老的未来也需要国家力量的介入,以帮助实现传统的现代性转变和复苏.
【总页数】8页(P26-33)
【作者】梅丽萍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北京100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89
【相关文献】
1.传统孝文化视野下的农村家庭养老问题 [J], 王晶;郭乔冬
2.打工经济背景下农村家庭关系的变迁与留守儿童养育模式研究——以湖南潭村为例 [J], 姜又春
3.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问题 [J], 刘亿
4.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问题 [J], 刘亿
5.通货膨胀背景下的农村家庭养老问题 [J], 陈广美;曾富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村振兴背景下滁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研究分析
0引言,,,,,、、[1]。
,。
[2]、、、、。
、、、,、,。
,、、、, [3]。
,。
,,,,、[4]。
1调查背景,,。
,,6018.70%,264018766;6513.50%,190635280。
6065,20212020 5.44%, 205030%。
,。
,32.64%, 30.77%[4]。
,,[5]。
,60[6]。
,。
[7],,。
,,,,乡村振兴背景下滁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研究分析解萍高步刚陈丽媛(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滁州239000)【摘要】目的:了解滁州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策略与建议。
方法:选取安徽省全椒县某村空巢老人为调查对象,采取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等方法进行调查。
调研内容包括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压力情况、经济来源、营养状况、心理需求、日常生活等方面问题。
结果:85.71%空巢老人生活照料是靠自己;空巢老人主要的压力是经济和健康问题,分别占68.57%和52.86%;67.14%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是通过自己劳动获得;25.71%空巢老人有心理健康的问题;38.57%的老人存在营养缺乏问题;27.14%空巢老人空闲时间是进行棋牌类活动。
结论:滁州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不容乐观。
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目标下,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困境,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让他们都能度过一个快乐又有保障的晚年。
【关键词】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孤独;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D669.6;F323.89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2.17.50※基金项目:2021年度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1zyjxzyk025);2021年度校级人文社会科研重点项目(2021sk11); 2021校级质量工程(2021cjjd02);安徽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2021tszjxa106);2021校级质量工程(2021xmhkc05)。
后乡土社会视域下的农村养老困境与出路
后乡土社会视域下的农村养老困境与出路【摘要】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从后乡土社会视域出发,分析了农村养老困境的现状和原因,探讨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
在讨论中发现,后乡土社会对农村养老困境形成了深刻影响,导致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发展,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
结论部分指出,农村养老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未来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养老困境,实现农村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农村养老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养老问题,后乡土社会,农村养老困境,社会化养老服务,农村养老困境原因,解决农村养老困境,挑战与机遇,政府、社会、家庭的作用。
1. 引言1.1 农村养老问题的日益凸显农村养老问题的日益凸显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农村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农村养老问题愈发突出。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面临着挑战,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着孤独、贫困和医疗保障不足等诸多问题。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不足,给农村养老问题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农村养老问题也逐渐成为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来寻求解决之道。
农村养老问题的日益凸显,提示着我们要加大研究力度,探索适合农村现实的养老模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1.2 后乡土社会的影响在后乡土社会的影响方面,农村养老困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后乡土社会的出现,使传统的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随着农村人口持续外流,农村养老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后乡土社会的兴起导致了农村家庭结构的瓦解,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后乡土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更加显露出来,农村养老困境日益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农村养老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急需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困境与应对——基于两代老人共存现象分析
作者: 何倩倩[1]
作者机构: [1]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贵州社会科学
页码: 151-158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8期
主题词: 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两代老人;农村养老体系
摘要:中国已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在人口老龄化与村庄"空心化"等因素叠加作用下,农村养老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在人均寿命延长背景下,同一个家庭中产生两代老人,农村四代人家庭增多,这对农民家庭生活构成新的挑战.以农村高龄老人与失能老人为典型的农村养老危机,反映出养老多重困境.农村高龄老人无法融入新的家庭结构,这个群体变成了全新家庭再生产模式下的"结构性剩余".在家庭转型背景下,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应当逐步建立符合农民需求的多元养老体系.。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论文
探析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摘要: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尖锐和突出,由国家举办的养老保险无疑是最重要、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的新农保进入试点阶段,对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的养老保险指日可待。
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04-02现阶段,我国的农村人口有9亿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随着中国农村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养老问题是全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
一直以来,我国老年农民主要靠家庭赡养。
但是,随着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人口流动性的加大,这种养老保障方式的弊端日趋明显。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有1.3亿,占总人口的10.14%,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881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6.96%,这表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预测,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处于过渡发展阶段,到21世纪20年代将进入高度发展阶段。
养老问题再次引了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养老是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不能回避的永恒课题,是社会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因此,养老问题解决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
一、农村养老保险现状与问题目前,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概括起来说就是: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传统的家庭“养儿防老”功能弱化;“土地养老”的保障功能也呈弱化赶势;同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开始试点试行,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新农保试点是党中央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
“新农保值接明确了国家财政对农民养老的责任,对60岁以上的中国农民实行普惠式养老,中国农民老有所养由此看到了制度性保障的曙光。
试论农村家庭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将被 社会 养老取代 一 。南于各 自所站 的角度 不同和弱化 与否缺乏 科学 的量衡指标 , 争论或 将长期存 在 。 但 大 多数学者赞 同这种 观点 , 即家庭养 老功能 出现弱化 , 作 为一种制度 化 的传 统将长期存 在 。基 于此 , 文 但 本 引出家庭养 老的可持续 发展 问题 。
村家庭养老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 而这种冲击 , 主要是 由于人 口老龄化 、 道德观念弱化 、 家庭结构核 心化以及代际倾斜与分离加大等因素所导致 的家庭养老资源的快速减少。养老需求增加与养老资源稀缺
的矛盾 , 已成 为家庭 养老 可持续 发展 的障碍 , 因此 , 采取 必要措 施保 护 、 监督 和激 励 以保 持农 村家庭 养老 的 地位, 促其健 康发展 , 国于民都具有 重要意 义 。 于 关于农村 家庭养老 问题 的研究 , 目前 , 在两种争 论 。 存 一种是 : 家庭养 老是否 弱化 。 持肯 定观点者认 为家 庭 养老弱化是文 化的标志 , 养老正在从 过去 的文化 模式 向行 为模 式转变 , 家庭 因此家庭养 老 已经弱化 ; 持 否 定观点 者认 为赡 养老 人 的好坏 , 在于家 庭 规模 的大小 和子 女 的多少 , 庭养 老 的基础是 经 济发 展 、 不 家 家
关于可持 续 发展 的概 念 , 目前 尚无定论 :一般 认 为 , 所谓 可持续 发展 , 是指 既满 足当代人 需要 , 又不 对 后代人满 足其 需要 的能力构成 伤害 的发展 。理解 可持续发 展 , 关键 在两点 : 一是 “ 可持续 ” 二是“ , 发展 ” 。可
基于灰色模型的中国农民养老保险需求测算_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_杨霞
·94·
杨
霞
基于灰色模型的中国农民养老保险需求测算
险包括狭义的农业保险和农民保险, 前者 是以 农 村 的 财 产 为 标 的的 保 险, 后者 是以 农 。 , 民的身体为标的的保险 在此基础上 本文 将 农 民 养 老 保 险 界 定 为 提 供 年 老 风险 保 障 的农 民 保 险 。 对于中国农民养老保险需求的测算, 将为政府、 市场和个人在农民养老 问 题中的责任分担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近年来有关养老保险需求的预测, 作为大多集中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比 如, [3 ] 王虎峰( 2002 ) 提出以需求项目效用 积 分 满 足 人 们 生 存 需 要 程 度的 量 化 指 标, 从基 本需求和扩展需求两个方面对养老金需求构成进行了量化, 前者主要包括衣食需要和 住行需要, 后者主要是指生活舒适 性 需 要。 穆怀 中、 贾 洪 波 和 苗 红 军 ( 2003 ) 采用灰 1 ) 模型, 色系统 GM( 1 , 根据不同的城镇老年人口生活水平, 分高低两个方案分别对辽 宁 省 2001 至 2015 年城镇老年人口的养老金需求进行了预测分析。 张思锋、 周华和张文 [5 ] ( 2006 ) 、 , 、 学 考虑新人 中人和老人并存的情况 在设置退休年龄 退休职工年 龄、 社会 基本养老保险金的调整率等 9 个影响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 平均工资增长率、 需求参数的基础上, 构建了城镇职工基本 养 老 保 险金 需求 的 预 测 模型, 并 以 西 安市为 例预测了城镇职工的基本 养 老 保 险金 需求。 此 外, 俞 自 由 和 陈 正 阳 ( 1997 ) 还根据 85% 替代率的养老保险金减去社会基本养老金即 为 补 充 养 老 保 险 潜 在 市 场的 假 设 前 提, 预测了上海国营部门补充养老保险需求的大小。 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相关预测相比, 农民养老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确定与测算 数据 的 收 集 相 对 困 难 , 本文基于扩展的农 民生 命 周 期 消费 模型, 从 储 蓄 年 金 化的 视 角 考察农民的养老 保 险 需求, 并 与 穆怀 中、 贾 洪 波 和 苗 红 军 ( 2003 ) 的 做 法 类 似, 采用灰 色系统理论模型对中国农民养老保险需求进行预测。 二、 生命周期理论与农民养老保险需求
关于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历史分期及前景探析【分享】
关于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历史分期及前景探析论文摘要:本文对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历史进行了探索性分期,分为形成期、促进期、强化期、维持期和争议期五个阶段,认为中国的家庭养老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使然,是一种制度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根植于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不仅在过去、当今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论文关键词:家庭养老;历史分期;发展前景家庭养老是以家庭为责任单位,在尽可能的情况之下担负起对家庭老人赡养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分担起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责任问题而采取的一种养老方式。
在传统中国社会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己经发展并形成了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养老保障体系。
这种特殊的家庭养老体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根源以及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社会经济基础,历经数千年,时至今日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进入21世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农村家庭养老将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精神文明与社会和谐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发挥促进作用。
本文对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历史分期和发展前景作一点探讨,论文观点纯属个人己见,不代表供职单位的意见,妳仙种4平搭7P一、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历史的粗略分期经过初步研究,笔者把我国家庭养老划分为形成期、促进期、强化期、维持期和争议期五个阶段:(一)家庭养老形成期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男子在生产劳动中显示出强大力量,男子占据支配地位,父系氏族出现了。
父权制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父系大家庭的兴盛使家长具有绝对支配家庭成员(妻子、子女)的权力。
这种婚姻家庭形态特征一直延续到黄、炎、尤三大部落联盟乃至尧、舜、禹时期。
这一时期的家庭史、婚姻史、养老史中保留的血缘亲属关系在中华民族的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血缘婚姻制度的内在联系,人们在长期共同的生产生活中养成了互相扶助、互相关心的具有朴素的氏族心理和自发形成的反哺行为。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对策研究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养老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农村养老的现状分析、养老需求与供给矛盾、政府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和科技手段应用等问题。
在对农村养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农村养老事业朝着积极老龄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农村养老、对策研究、养老现状、需求与供给矛盾、政府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科技手段应用、发展趋势、对策建议、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积极老龄化是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养老问题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议题。
而在农村地区,养老问题更加突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对于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农村养老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养老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不高、人才匮乏等问题。
随着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养老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需要深入研究农村养老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推动农村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关于农村养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农村养老的现状和问题,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和建议,推动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让农村老年人享有更好的养老生活。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的问题,分析当前农村养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养老需求与供给的矛盾,研究政府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以及科技手段应用在农村养老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农村养老的现状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合适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以促进农村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命周期、家庭保障与农村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关系
重要补充
当家庭保障不足以满足农 村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时 ,社会和政府提供的服务 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协调者
家庭保障在协调农村老人 及其家庭成员、社区和政 府之间的养老服务需求方 面具有关键作用。
基于家庭保障的农村老人养老服务需求优化策略
加强家庭经济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增加对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改善老人的生活状 况,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建立专项基金
设立农村老人养老服务专项基金,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以支持农村老人养老服 务的发展。
完善农村老人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养老院
在农村地区建设养老院,为农村老人提供 集中照料和护理服务。
VS
改善基础设施
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 水电、医疗等,以提高农村老人的生活质 量。
生命周期与家庭保障的互动关系
生命周期对家庭保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成员的角色和关系会发生变化,这会对家庭保障产生影响。例如,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 家庭,可能会让老人感到孤独和无助。
家庭保障对生命周期的影响
家庭保障的实施也会对生命周期产生影响。良好的家庭保障可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和情感支持,有助于 维护家庭和谐和稳定。
家庭保障对农村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
家庭保障在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家庭照料和支持。
农村老人对养老服务的认知和意愿
农村老人对养老服务的认知程度和需求意愿因个体差异而异,但总体上他们更倾向于家庭照料和支持。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农村老人的养老服 务需求多样性
目前的研究多以描述性统计为 主,缺乏深入的定量分析,未 来可以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探 讨生命周期、家庭保障与农村 老人养老服务需求之间的关系 。
新时期农村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思考
新时期农村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思考
韦加庆
【期刊名称】《江淮论坛》
【年(卷),期】2015(0)5
【摘要】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老龄化加剧、家庭结构以及经济方式的变化等使家庭养老面临严峻挑战.家庭养老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必然选择,是弘扬传统文化增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是满足老年人精神需要提高幸福指数的主要途径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需要.为此,要努力增强家庭养老的能力,增强老人的自我养老能力,强化国家法律的强制力,强化政府制度的保障力,强化社会养老的支持力,全面促进家庭养老可持续能力的提升.
【总页数】5页(P42-45,108)
【作者】韦加庆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6
【相关文献】
1.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研究
2.关于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思考
3.新时期农村家庭养老的出路选择--湖北省江陵县沙岗镇农村家庭养老的调查与思考
4.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研究
5.新时期石油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的发展研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
其中,农村养老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的发展研究出发,探讨其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并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的现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
然而,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农村养老问题也凸显出来。
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需求。
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相对滞后,养老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农民的养老安全存在隐患。
2. 农村养老问题存在的挑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需要面对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养老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养老服务需求持续扩大。
其次是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不足,服务质量和水平亟待提高。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之间养老发展不平衡。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健全,政策和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3. 农村养老的发展方向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养老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方向。
首先是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其次是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需要加强对农村养老人员的关爱和关注,提高他们的养老生活质量。
需要加强对农村养老政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并参与养老保障制度。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推动农村养老发展,不仅是为了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更是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只有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养老保障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人才与劳动力支持。
总结回顾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的发展研究,需要从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
只有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蓬勃发展。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分析
、
老人的精神需求。子代 也有深 受传统孝 文化 以及地方 舆论 的影 响 ,子代 也倾向老人家庭 养老。结合上述 学者 的观点 ,家庭养 老具有 可持续性 。 三 、如何促进农村家庭 养老可持 续性 家庭 养老面临问题 已经是不争 的事 实,如何完善 其功能 ,促进 家庭 养老的可持续性成 为关键 问题 。 1 、促进 子女家庭 养老积极性 在东 亚儒家文化 圈内 , 各个 国家为 了促进子女家庭养 老提 出不 同的 激励 政策 。韩国制定 了各种所得税优惠政策 ,还推 出与父母 同住 的子女 在 购买政府组屋 时享受价格优惠和优先权 、享受遗产税减 免 、对赡养 老 人 的低收人家庭提供津贴等政策鼓励儿女与老人 同住 。在 日本 ,政府对 同居 型的家庭养老方式给予税收优惠及其他方面的支持 。不 仅仅在东亚 儒家 文化 圈,在西方 国家 中,政府也制定政策鼓励家庭养 老。我 国在这 方 面政策 明显不足 。我 国可 以借鉴 他 国经验依 据我 国 国情制 定激 励政 策 。比如 ,我 国可 以制定真的子女的长期照料险和长期照 料补贴等 。这 样可 以促进子女家庭养老积极性 。 2 、缓解子女 家庭养老压 力 我 国新农合制度实施时间短 ,报销 比例低 、覆盖范 围窄等弊端 。为 缓解子女家庭养老压力 ,可以提高报销范围 ,尤其是 门诊报 销 比例 。因 为 ,居 民看 门诊 的概率 比住院概率大的多。对于门诊大病报销 可以增加 报销病种种类 ,尤其是老年常发疾病。同时 ,可以实施多层次 的医疗保 险制度 。我 国农村 目前只存在单一的新农合 ,可以增加层次 , 确 保覆盖
老 为核 心提 出相 应 对 策 。 关键词:家庭养老;问题 ;对策 ;可持续性
我国 自 古 以来非 常重视家庭功能 。传统社会价值观是以家庭 为本位 的。因此 ,家庭养老是我 国历史悠久的养老方式。虽然现在我 国人 口老 龄化 、空巢化 、家庭核心化等 ,但是家庭养老依旧是我国主要 的养 老方 式 。家庭养老 以其低廉 的成本 、浓郁的亲情等为优势 ,在现代养老 中依 然有着重要地位 。但是 ,目前我国家庭养老面临很 多问题 。 家庭养老面 临问题 l 、家庭养老 支持主体减 少 我 国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 , 4 2 1 结构家庭 不断增加 。家庭养 老 本质上就是子女养老 。子代数量的急剧减少使得 家庭养 老的支持主体 减 少 。子代数量 的减少也使得子代赡养老人 压力增 大。子代 自身有其事业 竞争压力 ,又有其下 一代 的教 育投 人 ,对 于老人 的养 老就更 加力 不从 心 。尤其是现代在养老主体减少的情况下还伴 随着大量 的人 1 2 1 流动 ,空 巢老人 的增加使得家庭养老问题更 加严 峻。 2、家庭养老成本增加 随着老人平均寿命的延长 ,老人的带病时 间增加 。尤其 是现在心血 管疾病的增加使得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大量增加 。这带来家 庭养老成本 的增加 ,不仅仅有资金成本还有 时间成本 。针对资金成本 ,我 国虽然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但是存在 报销覆盖 范围窄 、报销 比例低等 的弊端 。 这就加大了家庭养老的资金成本 。失能 和半失能老人 的增加使 得老人养 老更加需求子女的生活照顾 , 增加 了家庭养老 的时间成本 。 3、家庭养老风险增加 我国传统老人 养老 ,老人可 以依靠土地养老 。但是 随着城 镇化 的发 展 ,失地农 民增加。同时 ,随着市场经济 的发展 ,土地 收益 减少。农村 老人无法继续依靠 土地进行养老 。2 0 0 9年 7月 ,我国开始实施新农保试 点。但是基础养老金依然较低 ,个人储蓄账户时间短 ,不能有 效缓解家 庭养老风险。农村 大部分 老人 只有新农保 ,只有少数有低保 补助等 。单 层 次的养老金制 度对于风 险的缓解作用也十分有限 。 二 、农村家庭 养老的可 持续性 虽然 ,我国家庭 养老制度 面临很多 困境 。不 同学者对于家 庭养老 的 前景也不同看法。一类学者认为经济 、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导致 传统家庭 养老方式面临前所未有 的挑 战,家庭养老方式的核心地位终将 被社会养养老模 式终将 由家庭 向社会 过渡 。另一类学者认为家庭养老应该继续发展 下去。杨青 友 等得出家庭 养老在 为老年人提供情感慰藉 ,进行生活照顾方 面具 有其 他养 老方式不 可替代 的作用 。张惜悌论证 即使老人的需求和家庭 照料之 间有差距 , 也不意 味着将老年人从家庭推 向社会 。肖振禹认为从 目前农 村养 老的经济来源上看 ,承担主要供养责任的仍然是家庭 。戴卫 东家庭 养老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单纯否认家庭养老是形而上学的绝对 化倾向。 我 国主要有家庭养老 、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从机构养老 和居 家养 老角度 分析 ,我国家庭养老依然具有发展的必要性。我 国机构 养老分为 公 办养 老机构 和民办养老机构 。我 国整体养老机构数量存在供求不 符 的 情况 。民办养 老机 构质 量参差 不 齐,缺乏专 业性 。公办 养老 机构 门槛 高、保 障低 、专业化不足 的情况 。因此 ,机构养老现在存在很 多发 展问 题 。我 国现在大力发展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依托社区 ,结合传统 家庭 养老 和机构养老功能 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但是 ,我国农村面 临着 居家 养老设施 、设备不足 的问题 。很多城市都没有 日间照料 中心 、居家 服务 中心 ,农村更是少之又少 。综上所述 ,我国的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 方式 都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 。因此 ,家庭养老有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家庭 养老也有其独特的功能 。因为 ,受我国传统文化 的影响 ,我 国农村 老人 在心理上更加倾 向儿孙绕膝的老人幸福生活。家庭 的血 缘亲情更能满 足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
农村家庭养老资源相对匮乏,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的养老服务机构;其次,农村老年人居住条件较差,居住环境不够舒适安全;再者,农村劳动力外
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家庭支持网络薄弱;最后,农村家庭养老观
念相对传统保守,存在长辈过度依赖子女的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农村养
老服务的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养老院建设和运营的支持力度,鼓励和
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提供规范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其次,提升农村老年人居住条件。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
农村居住和生活条件,保障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第三,加强农
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提升农村社区基层养老服务中心的能力建设,
完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助餐、医疗等服务,增强农村养老服务的覆盖
面和质量。
此外,加大农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的培养,组织志愿者为老年
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最后,加强家庭养老能力的培养。
开展
农村居民家庭养老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提高家庭养老意识和能力,帮
助农村老年人和家庭更好地应对养老问题。
总之,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来应对。
通过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建设、提升农村老年人居住条件、加强农村社区养
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加强家庭养老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村老年人
的养老需求,提高农村养老水平,实现农村老有所养的目标。
“以地自我养老”与“代际关系维护” 生命历程视角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策略分析
一、土地制度变迁对农村老年人 的影响
1、土地制度的变迁使得农村老年人的土地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在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村土地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承包,老年人通常能够获得一部分 土地权益。而在新的土地制度下,土地流转、土地确权等措施使得农村老年人的 土地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2、土地制度的变迁使得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得到更多的保障。在新的土 地制度下,农村老年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养老补贴、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此外, 新的土地制度也鼓励农村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发展产业等,从而提高了他们的 生活水平。
其次,土地经营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 人来说可能不太适用。最后,土地经营的风险较大,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或者其他 不可抗力因素,老年人的生活就可能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养儿防老”和“以地养老”这两种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都有其优 点和局限性。在选择养老方式时,应该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 对于有子女且子女有赡养能力的老年人来说,“养儿防老”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 择;对于没有子女或者子女无法照顾的老年人来说,“以地养老”可能更为合适。
针对以上结论,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首先,加强土地制度改革, 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土地权益。这包括完善土地承包制度,确保老年人对土地的长 期使用权和继承权。其次,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弘扬孝道文化。通过宣传教育, 增强子女对老年人的关爱和责任感,促进家庭和睦与代际和谐。最后,建立健全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这包括发展农村养老 院、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开展老年人互助组织等活动。
1、进一步完善土地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 管和管理,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土地权益不受侵犯。
2、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和推广,鼓励农村老年人积极参保, 提高他们的生活保障水平。
农村家庭养老面临挑战及走向
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及走向浅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在农村,由于社会养老保障体制不完善,处在家庭养老阶段,本文在对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功能、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其未来的走向。
【关键词】:家庭养老挑战走向当前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着诸如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变迁及社会转型等一系列的挑战,家庭养老功能有弱化的趋势,而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在保障家庭养老的基础下,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社区养老建设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家庭养老的概念和功能(一)农村家庭养老的概念。
农村家庭养老是指在农村以家庭为单位,对老年人的照顾与赡养,包括经济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赡养等方面。
赡养老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对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协调代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
农村家庭养老是全方位的。
首先,家庭是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主体。
在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劳动,这种劳动对体力有一定的要求。
老年人由于生理的原因,不能或者说不再适合从事生产劳动,因此家庭的其他青壮年必须为老人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其次,家庭是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的主体。
农村基本上没有社会性的养老机构,所以老年人有了经济来源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最主要的是保障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问题。
特别是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落,很多人的生活不能自理,必须有一定的人员来照顾。
相比较而言,家庭成员之间在一起生活的周期比较长,相互之间了解深、感情浓,比保姆、邻里更适合照顾老人。
再次,家庭是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寄托与归宿。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老年人希望得到倾诉、得到尊重,需要有社会交往,家庭不仅是这一切活动的基点,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平台。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老年人“坐看儿孙绕膝之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很好比较好一般不太好非常不好人数175651699百分比8.52820.534.54.5理论与现代化THEORY AND MODERNIZATION2011-09Sep ,20112011年第5期NO.5,2011一、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很多研究者在农村调查中发现,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不断弱化,与之相关的是,“养儿防老”的观念在现代社会变迁中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并且,随着年龄的降低,“养儿防老”的认同率逐渐降低,相反,不认同率逐渐提高。
[1]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农村的养老状况,本课题组在一些地区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在河北省正定县的一个平原村庄中,当我们就村里的养老问题进行走访时,村民们的普遍看法是,现在村里的不孝事件很少,只有那么几起。
很多农民跟我们表示,以前有婆媳吵架的,现在则很少看到。
不少人解释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谁家都不缺吃穿,加上老人和结婚的子女分开住,摩擦减少,婆媳矛盾自然就减少了;也有人认为,这与现在人们的素质提高了、行为比较文明有关。
不过,村民所说的不孝事件,是指做儿女的不给父母饭吃、不给房子住等引起村民议论的事件,这样的极端事件最近几年里几乎没有了。
但是,我们随后在这个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200份有效问卷,通过问卷分析,发现村民对本村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社会风气的总体判断与他们之前认为本村很少有不孝事件的判断却是相矛盾的。
见表1。
在我们的调查中,认为本村年轻人在孝敬父母方面做得很好和比较好的调查对象占样本的比例为36.5%。
与此同时,有34.5%的人认为年轻人在孝敬父母方面做得不太好,有4.5%的人认为做得非常不好,后两者合起来占调查对象的39%。
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
对于年轻人在孝敬父母、尊敬老人这个问题持比较负面判断的人,其文化程度分布与该村总体受教育水平基本一致,显示对这一问题的感受与文化程度没有关联。
进一步地,通过分析这一部分人群在各年龄组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见表2),60岁以上的老人对这个问题的感受是最为悲观的,20岁以下的年轻人和未成年人也在相当高的程度上认为本村孝敬老人的风气在下滑,与此同时,对于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组(40~59岁)来说,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感受则相对基金项目: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何兰萍(1973-),女,天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邮编:300072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农村家庭养老何兰萍摘要:当前,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处于不断弱化的过程中。
不过,老年人和中年人对所在社区养老现状的感受有较大差别,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
整体上来说,农村家庭养老不仅没有始于空巢期甚至丧偶之后,实际上养老被不断地推迟和压缩,直至老人失去劳动能力才真正体现出来。
关键词:农村;生命周期;家庭养老;代际关系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1)05-0106-05表1您感觉现在的年轻人在孝敬父母、尊敬老人方面做得如何?106地不那么负面。
孝顺父母在农村一向具有伦理控制力,今天的农村地区仍然认为它具有天然的道德约束力。
但是,从各种途径我们也得知,老人在家庭内地位的降低已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不赡养老人的极端事件在减少,但是大量事实表明,如果有儿子、媳妇不善待老人,做父母的不会轻易四处宣扬,更不会轻易去告状,因为家丑不可外扬,把儿子告倒了,以后还要依靠儿子来赡养,老人的日子可能更不好过了。
在这个村庄的调查向我们展示了看上去温情、平静的代际关系,掩盖不住家庭养老所面临的各种困窘。
二、老年人与中年人对养老现状的感受差异在这里,有必要引入生命周期的概念来拓宽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
在社会学看来,人所经历的生长、成年和老年的过程,其每一阶段都与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行为相关联。
西方学者认为,在前工业社会中老人享有最大的权力和最高的声望,而在进入工业社会后,中年人担任重要的职务,老年人受到冷落。
在当前的中国农村,由于青壮年大量进城务工,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务工收入,农业收入的地位不再重要。
家里的田地往往依靠老人来耕种,但老人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并不突出。
加上年轻一代在进城后接收现代知识和新的观念,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比老人占有优势。
这些方面直接导致了老人在家庭中地位的下滑,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与之关系密切。
正如研究者提出的,各种养老模式的核心在于时间平衡,即通过将风险损失转移到生命体的各个阶段,以抵消在某一阶段(老龄化阶段)损失过大。
与此同时,风险也在不同群体中进行平衡。
所以,就有了三种养老模式,即个体时间平衡、家庭时间平衡、社会时间平衡。
家庭时间平衡意味着将老龄化的风险损失转嫁到下一代。
能否顺利转移主要取决于下一代的生活水平和其孝敬父母的程度。
[2]另有研究者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农村的婆媳关系并非用“冲突”可以完全概括,而是不同年龄段的婆媳关系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六七十岁的婆婆普遍对儿媳不满,而五十岁左右的婆婆的态度则要温和得多。
在五十岁左右的婆婆看来,儿媳就像家里的客人一样,春节期间短暂相处,婆婆们以礼相待,双方大多能够相安无事。
因此,作者提出了一个由“角色预期—人生任务—生命周期”构成的解释框架。
其中,生命周期是家庭成员在人生任务观照下,能够为家庭发展发挥作用的身体基础。
[3]在人的生命周期中,生理条件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衰弱。
六七十岁的婆婆和五十岁左右的婆婆能为儿子的小家庭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生命周期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工具性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婆媳关系、代际关系,决定了老人从子代那里获得的物质和情感的满足。
可见,工具性价值在农村家庭养老方面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
在我们的调查中,根据对老年的一般定义,将60岁作为老年的开始。
而20岁是女性法定的可以结婚的年龄,加上农村地区的早婚习俗,所以将20~39岁作为一个年龄段。
40~59岁一般属于中年阶段,在农村地区则是中年向老年转变的过渡阶段。
如果从生命周期来看,不同年龄段的村民对本村养老现状的不同判断就很容易解释了。
那就是,与他们的年龄、所处人生阶段、生命周期相关。
其中比较明显的是,60岁以上的老人对本村的养老现状最悲观,而40~59岁的中年组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却比较乐观。
这也意味着60岁以上的老人与子代的关系相对紧张,40~59岁的中年夫妻与子代的关系相对温和。
40~59岁年龄段的村民,他们正处在壮年,有比较好的劳动能力,甚至和子女一起外出打工。
虽然他们有的已经为儿子娶媳妇建立了新家庭,但暂时不需要下一代的赡养。
他们现在的生活重心基本上围绕下一代展开,与子代之间还没有进入反哺的阶段,与子代的关系相对和谐。
可能正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原因,使他们对年轻人的敬老养老状况相对比较乐观。
表2认为年轻人在孝敬父母方面做得不太好和非常不好的调查对象在各年龄组的分布情况20岁以下20~39岁40~59岁60岁以上认同此判断的调查对象的人数17262213本年龄组调查对象的人数37627920二者的比例(%)45.941.927.86510760岁以上的老人,对于本村的养老状况最有发言权,也有倾诉的欲望,他们的态度能真正代表老人的看法。
事实上,虽然农村的老人在到了60岁以后,并不马上需要儿子供养,但他们从周边更加年长的老人所受的儿女的待遇中已经感受到了对他们晚年生活不利的环境。
并且重要的是,他们眼中的“年轻人”是包括了第三代,也就是整个中青年群体的。
有一位68岁的李奶奶,她的大孙子25岁了,过几天就要结婚,她快要做太奶奶了。
不过,坐在街头的她对自己的晚年生活似乎比较悲观。
她的两个儿子一年多来没有给过她零花钱,理由是她的老伴上一年去世后,通过合作医疗报销了住院的部分费用,加上村里的补助,李奶奶拿到1800元的补偿,她的儿子觉得她有生活费了。
李奶奶说,年纪大的人,有个头疼脑热的买个药,哪里都要花钱,子女不给零花钱,老人就受气啊。
她告诉我们,有的老人与儿子分家后,儿子每年给一些口粮,一般500~600斤,也给一些香油。
有的人则只给口粮,不给做菜的香油。
老年人缺零花钱,为了买药吃药,就得受儿子媳妇的气。
比较而言,作为青年组的代表,20~39岁的村民对于本村村民在敬老养老方面的做法则持批评的态度。
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而他们的父母单独生活,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暂时不需要儿子们的物质供给和生活帮助。
年轻的他们从父母那里获得各种帮助,如照看小孩等,但生活的压力使得他们没有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
与此同时,村里的确发生了一些不敬老不养老的现象,这使得他们从心里承认,现在的人们不像上一代那样敬老养老了。
20岁以下的年轻人还在读书或者刚走出学校,属于孙辈,他们和青年组的村民类似的地方在于,或许是因为隔辈亲,他们看到了村里老人的生活状况和日渐衰退的养老风气,能够相对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农村家庭养老始于何时从家庭生命周期来看,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农民家庭,在生活重心、职业选择、代际关系、养老观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家庭生命周期研究是以夫妇的婚姻、生育和子女成长自立过程,以及配偶死亡为切入点,考察不同阶段的家庭结构、生育水平、成员生存方式和家庭关系形式。
格利克将家庭的生命周期具体划分为六个阶段:家庭形成期,家庭扩展期,家庭抚育期,家庭收缩期,家庭空巢期,家庭解体期。
鉴于中国农村家庭的特点,研究者提出,在多子女家庭中普遍存在扩展期与抚育期部分重合的现象,因此可以利用夫妇初婚、家庭中第一个孩子出生、第一个孩子离家、最后一个孩子离家和丧偶时妇女的平均年龄,依次确定家庭形成期、抚育期、收缩期、空巢期和解体期的始末时点。
研究发现,中国农村老年人年龄越高,家庭形成期、抚育期和收缩期也相对越长。
[4]“空巢”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指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至配偶一方死亡这一时期。
西方社会的家庭生命周期中,在子女离家之后,原有家庭马上进入空巢期;当一方去世后,家庭进入解体期。
不过在中国农村,我们发现当最后一个孩子离家之后,这个原有的家庭却并不立刻进入空巢的状态。
这是因为,孙子孙女陆续被送回来交给老人抚养。
如果老人有多个子女的话,需要抚养的孙子女就比较多,时间也比较长。
换个角度来看,农村家庭的空巢期并非以最后一个孩子的离家作为时间点。
一般等孙子孙女长大一些,跟着父母一起生活,老人的生活才进入空巢状态。
不过,为了理解和叙述的方便,我们不妨将最后一个孩子离家到丧偶这个阶段仍然称为空巢期。
在家庭生命周期的坐标上,当我们以婚姻、生育和子女成长自立过程,以及配偶死亡为切入点来研究家庭生命周期时,这里的几个时间节点都无法揭示家庭关系中的养老阶段。
处于家庭形成期和抚育期的年轻夫妇,多半是一起进城务工,有了孩子后送回老家让老人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