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学校教学)

合集下载

凝血实验实验报告

凝血实验实验报告

凝血实验实验报告

凝血实验实验报告

引言:

凝血是人体防止出血的重要生理过程,它依赖于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和细胞间相互作用。凝血实验是评估凝血功能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凝血相关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凝血状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本实验报告旨在对凝血实验的原理、方法和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定量,评估被测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实验原理:

凝血时间(CT)是指从血液与凝血试剂接触开始到血液凝固开始的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是指在体外加入凝血试剂后,通过凝血酶的生成和作用,将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所需的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指在体外加入活化剂后,通过凝血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凝血酶所需的时间。纤维蛋白原(FIB)是血浆中的一种重要凝血因子,其浓度可以反映凝血功能状态。实验方法:

1. 准备被测者的血液样本,禁食、禁饮和禁止运动一小时。

2. 使用适当的试剂和仪器,按照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

3. 测定被测者的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定量。

4.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

被测者A的凝血时间为10秒,凝血酶原时间为15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0秒,纤维蛋白原浓度为2g/L。被测者B的凝血时间为12秒,凝血酶原时间为18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5秒,纤维蛋白原浓度为1.8g/L。

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被测者A的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其凝血功能正常。而被测者B的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略有延长,提示其凝血功能可能存在异常。此外,被测者A的纤维蛋白原浓度稍高于正常范围,而被测者B的纤维蛋白原浓度略低于正常范围,这可能与个体差异或其他因素有关。

出、凝血时间检验方法操作规程

出、凝血时间检验方法操作规程

出、凝血时间检验方法操作规程

出、凝血时间检验方法操作规程

一、停止使用出血时间测定项目的Duke法,但出血时间的检验项目不废除。若临床怀疑血管壁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时(如血管性血友病、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可使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法检测出血时间。

二、停止使用凝血时间测定玻片法和毛细血管法,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全血凝固时间(CT,试管法)测定进行替代。

三、停止使用一般外科手术前的常规出血时间检测,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计数(PLT)联合检测取代,如临床有出血史时另加出血时间测定器法进行出血时间检测。

请将以上要求及时通知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实施过程中,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尽快达到上述要求。条件尚不具备的,必须在2001年12月31日前达到要求。

附件:

关于卫生部出凝血时间操作规程《通知》的理解

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丛玉隆

为了标准化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检测,特别是解决手术前有关病人出血倾向筛查问题,卫生部颁发了(2000)412号文件,即《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下是我们对文件的理解和体会。

一、《通知》主要内容

1.停止使用测定出血时间项目中的Duke法,但出血时间的检验项目不废除。若临床怀疑血管壁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时(如血管性血友病、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可使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法检测出血时间。

2.停止使用测定凝血时间的玻片法和毛细管法,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全血凝固时间(CT,试管法)测定进行替代。

凝血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凝血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凝血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1. 引言

凝血活性测定是一项常用的临床实验,用于评估血液中凝血功能的状态。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血浆的凝血时间来评估凝血因子的活性,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 血液采样器

- 离心机

- 试剂:凝血酶、酶底物、钙盐溶液、生理盐水

- 试管

2.2 实验步骤

1. 采集被试者的血液样品并离心,获取血浆。

2. 取一片无菌杯放入水浴中加热至37。

3. 取一支试管,加入100μL凝血酶和100μL酶底物,混合均匀。

4. 在37水浴中孵育30分钟,使凝血酶与酶底物发生反应。

5. 取出已孵育的试管,立即加入100μL钙盐溶液,开始计时。

6. 每隔5秒观察试管中液体的凝聚情况,直到出现凝固。

7. 记录凝固的时间。

3. 实验结果

以下为实验中几个典型试管的凝固时间记录:

试管编号凝固时间(秒)

1 180

2 200

3 220

4 190

5 210

4. 数据分析和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不同试管的凝固时间略有差异,但整体上呈现出相似的趋势。通过对凝固时间的记录和分析,可以进一步评估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性。

在本实验中,实验材料和仪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对结果的可靠性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被试者本身的生理状态和可能存在的疾病也可能对凝血活性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验结果的解释和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

凝血活性测定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判断凝血功能的异常和血液疾病的诊断。通过血浆中凝血时间的测定,医生可以对凝血因子活性的稳定性和血液凝固的速度进行评估,从而指导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需要更多的样本和更全面的数据来验证和支持凝血活性测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出血凝血时间实验报告

出血凝血时间实验报告

出血凝血时间实验报告

出血凝血时间实验报告

引言:

出血凝血时间是一项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通过测量血

液在伤口处凝结的时间,可以判断出血凝血系统的正常与否。本实验旨在探究

不同因素对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生理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的实验小鼠,同一品系,同龄。

2. 实验仪器:计时器、手术刀、滴管、止血纸、封闭容器。

3. 实验操作:将小鼠固定在实验台上,清洁伤口处的毛发,用手术刀在小鼠尾

部切割一个标准伤口(深度一致),迅速将伤口贴上止血纸,并用手指轻轻压住,开始计时。当止血纸上无血迹出现时,停止计时,记录出血凝血时间。

结果与讨论:

1. 不同年龄对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年龄较小的小鼠出血凝血时间较长,而年龄较大的小鼠出血凝

血时间较短。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小鼠的凝血功能逐渐发育完善,血

管壁的完整性增强,凝血酶生成速度加快,从而加速了血液的凝结过程。

2. 不同性别对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雄性小鼠的出血凝血时间略短于雌性小鼠。这可能与雄性小鼠

的血小板数量较多、凝血因子活性较高有关。此外,雌性小鼠在生理周期中激

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对凝血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3. 不同营养状态对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饥饿状态下的小鼠出血凝血时间较长,而饱食状态下的小鼠出

血凝血时间较短。这可能是因为饥饿状态下小鼠体内营养物质不足,凝血因子

的合成受到抑制,导致凝血功能下降。

结论:

通过对不同因素对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试验出凝血检查PPT课件

试验出凝血检查PPT课件

2021
4
3.取血时病人应松驰,环境温暖,防 止静脉挛缩,止血带的压力要尽可能 小,取血时,拉针栓的速度要慢而均 匀,使血液平稳地进入注射器,防止 气泡的产生。
2021
5
4.一旦取样完毕,立即与抗凝剂充分 混合,一般提倡使用真空采血管。
2021
6
5.用硅化玻璃或塑料注射器采血。考 虑结果的精确性,应将试管刻度的 可能误差控制在既定体积的10%以 内。
(PTR)报告。 在口服药物治疗监控时以INR报告。 ICSH规定,不再用百分比(活动度)
报告。
APTT以秒报告。
2021
26
1987年WHO提出PT值用INR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国际 标准化比值)作为PT结果报告形式,并
用以作为抗凝治疗监护的指标。
实验 出凝血检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余文红
2021
1
(一)血标本的采取应 注意的问题
2021
2
1. PT、APTT凝血实验检查均使用静 脉血。采血人员应技术熟练,以防 止组织损伤,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 针管。
2021
3
2.一般血液采集,进入容器至进行实 验所用的时间越短,所分析的凝血 因子被保护得越好。从输液三通管 取出血的做法不可取。
2021
22
4. 试验结果准确还取决于所用的反应 物的量、加入顺序和不同反应物的 孵育时间。

生理实验报告

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细胞兴奋的传导(CAI示教)【计划学时】2节

目的和原理

要使刺激引起组织兴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时间变化率。本次实验固定后两个条件,观察改变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从而掌握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等基本概念,对于一根神经纤维,只要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就可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及兴奋的传递。低于阈值的刺激不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刺激强度超过阈值,也不能增加动作电位的产生幅度,神经纤维对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全”或“无”式。因此在时间—强度变化率固定的前提下,刺激强度与兴奋性成反比,与阈值成正比。

实验器材生理多功能实验模拟系统模拟电子刺激器

观察项目

1、调试模拟电子刺激器选择刺激输出方式,实验中可选单刺激,手

控启动,其强度由弱到强。刺激波宽可固定在0.5ms。

2、观察动作电位产生过程刺激从最低(阈刺激)开始,然后逐渐增加

刺激强度,可得到一系列逐步升高的垂直线。最后即使再增加刺激强度,垂线高度也不再增加。实验中观察动作电位曲线变化过程,标明每次刺

激的强度(V)及阈下、阈、阈上、最大及超最大刺激。

注意事项:

1、神经纤维对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全”或“无”式。模拟刺激

应该给予实验对象充分刺激时间。

2、模拟实验中每次刺激之后须待肌肉有相同的间歇时间,待肌肉松驰后给

予刺激。

3、观察实验动作电位过程,视线需与显示器基线水平。

实验二出、凝血时间检测【计划学时】2节

一、出血时的测定

目的和原理

出血时是指从针刺使皮肤毛细血管破损后,血液自选流出到自行停止的一段时间。当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受伤时,受伤的血管可立即收缩,

凝血的实验报告

凝血的实验报告

凝血的实验报告

凝血的实验报告

引言:

凝血是人体防止出血的重要机制,它是一种复杂而精确的生理过程。本实验旨在探究凝血机制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凝血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步骤。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 血浆样本

- 固定化纤维蛋白溶液

- 钙离子溶液

- 凝血酶溶液

- 凝血时间测定装置

2. 实验方法:

a. 准备工作:

- 将血浆样本离心,得到血浆上清液。

- 准备固定化纤维蛋白溶液、钙离子溶液和凝血酶溶液。

b. 实验步骤:

- 取一定量的血浆上清液放入凝血时间测定装置中。

- 向装置中加入固定化纤维蛋白溶液,使其与血浆上清液混合。

- 加入适量的钙离子溶液。

- 加入凝血酶溶液,并立即启动计时器。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记录凝血时间的变化,并据此分析凝血机制的关键因素。

1. 凝血时间的变化:

在实验开始时,凝血时间较长,血浆上清液呈现流动状态。随着固定化纤维蛋白溶液的加入,血浆上清液开始逐渐凝结,凝血时间逐渐缩短。当加入钙离子溶液后,凝血时间进一步缩短,血浆上清液迅速凝固成块。最后,加入凝血酶溶液后,血浆上清液迅速凝结成凝块,凝血时间达到最短。

2. 分析凝血机制的关键因素:

- 纤维蛋白:固定化纤维蛋白溶液的加入是凝血过程的第一步。纤维蛋白是凝血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在血浆中形成纤维网状结构,为血小板提供凝血基质。

- 钙离子:钙离子溶液的加入是凝血过程中的第二步。钙离子是凝血酶活性的必需因子,它可以促使凝血酶激活,进而引发血浆上清液的凝结。

- 凝血酶:凝血酶溶液的加入是凝血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凝血酶是一种酶类物质,它能够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从而形成凝块。

止血与凝血功能的检查

止血与凝血功能的检查

第一节:止血与凝血功能的检查

一、出血时间(BT)测定意义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1.血管结构或功能异常:如坏血病、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性假血友病

(vonWillebrand病)。

2.血小板数量异常:如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增多症。

3.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病、血小板无力症。

4.其他:如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血循环

中有抗凝物质等。

二、阿司匹林耐量试验意义本试验是诊断血管性假血友病的重要方法,因该病的轻型患者出血时间可仍正常,但服阿司匹林后出血时间可见延长。

三、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意义新出血点超过10个为阳性,表示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可见于以下情况:

1.毛细血管壁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坏

血病、感染性血管性紫癜。

2.血小板数量减少:如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如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病、药物和某些疾

病引起血小板获得性功能缺陷等。

四、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测定意义

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减低见于:血管性假血友病、血友病携带者。

2.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增高见于:

⑴血管内皮损伤,如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

⑵高凝状态疾病,如肾病综合征、妊娠高血压、尿毒症等;⑶其他如大手术

后、糖尿病、高脂血症、DIC等。

五、6-酮-前列腺素F1a(PGF1a)测定意义6-酮-前列腺素减低见于:

1.先天性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缺陷性疾病或口服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

后;

2.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糖尿病、肾小球病变、外周血管血栓形成等。

实验十 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测定及血型鉴定

实验十 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测定及血型鉴定
实验十பைடு நூலகம்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测定及血型鉴定
目的: 1.学习测定出血、凝血时间的方法,熟悉测定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意义 。 2.学习鉴别血型的基本方法。3.观察红细胞凝聚现象,掌握ABO血的原理。 原理:1、出血时间(P68)、凝血时间(P68)。 2、ABO血型系统根据受试者红细胞上是否含有凝集原和所含凝集原种类 的不同,将血型分为A、B、AB、O4种基本血型。将受试者红细胞分别加入 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进行鉴定。 实验对象: 人或动物。 用品和材料: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采血针、碘酒、酒精、棉签、牙签、标记 笔,双凹载玻片,小滤纸条、秒表。 实验步骤: 1、在双凹载玻片上分别滴1-2滴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 2、用酒精棉球对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无菌一次性采血针头刺破受检者,挤压出 血。在双凹载玻片两格中分别滴加受检者手指血1滴。用三根牙签分别逐个混 匀;室温静置10-15分钟后观察有无凝集。 3、出血时间的测定(P69)。(参考值1-4min) 4、凝血时间的测定(玻片法)(P69)。(参考值2-8min)
作业:记录自己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和血型。

出血凝血时间实验报告

出血凝血时间实验报告

出血凝血时间实验报告

出血凝血时间实验报告

引言:

出血凝血时间是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的凝血过程是一个复

杂的生物学过程,它涉及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相互作用。而出血凝血时间

实验则是通过模拟人体出血情况,观察血液凝固的时间来评估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出血凝血时间,了解血液凝固功能的基本情况,并探

讨可能的影响因素。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新鲜的全血样本、出血凝血时间测定仪器、计时器、无菌棉球等。

2. 实验步骤:

a. 用无菌棉球清洁被测者的皮肤,以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

b. 使用出血凝血时间测定仪器,在被测者的皮肤上制造一个标准化的切口。

c. 立即启动计时器,并观察血液从切口处渗出的时间。

d. 当血液渗出达到一定程度时,使用无菌棉球轻轻压迫切口,直至血液停止

渗出。

e. 记录下血液渗出的时间,即为出血凝血时间。

结果与讨论: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1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了出血凝血时间的测定,并得到了如下结果:

被测者1:45秒

被测者2:50秒

被测者3:55秒

被测者4:60秒

被测者5:40秒

被测者6:50秒

被测者7:55秒

被测者8:60秒

被测者9:50秒

被测者10:45秒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出血凝血时间在被测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个体之间的生理差异导致的,例如血小板数量、凝血因子活性等

方面的变化。此外,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对出血凝血时间产生一定

的影响。

出血凝血时间的延长常常与凝血功能异常相关。例如,某些凝血因子缺乏病人

的出血凝血时间往往较长。此外,某些疾病或药物的影响也可能导致出血凝血

出血凝血时间实验报告

出血凝血时间实验报告

出血凝血时间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出血凝血时间

引言:

出血凝血时间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血液凝固和凝血机制的功能。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出血凝血时间,评估血液凝固和凝血机制的功能,并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实验方法:

1. 实验前准备:

a) 将采血针、注射器、止血钳、生理盐水、酵素纤维素和玻璃刺激器置于工作台上,准备取血。

b) 碘酒和医用棉球用于皮肤消毒。

2. 采血:

a) 穿过皮肤和软组织,将采血针插入静脉。

b) 抽取适量的血液至注射器中。

c)将采血针取出后,立即用止血钳夹住皮下组织,以防止淤

血和渗漏。

3. 出血时间测量:

a)将玻璃刺激器放置于颈部的降支神经和锁骨之间摩擦5-10

次时钟,在知觉到轻度疼痛和皮肤发红时,开始计时。

b)用棉球轻压伤口抹去血液,检查止血情况。

c)若血液停止流出,并且止血时间在3-10分钟之内,停止计时。

4. 凝血时间测量:

a)在抽取适量的血液后,加入适量酵素纤维素,轻微摇动混匀,并放置于37℃恒温箱中,等待凝固。

b)当血液凝固完全且表面光滑均匀时,开始计时。

c)记录凝血时间,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

结果:

本次实验中,共有30名健康志愿者参与。实验结果显示,出

血时间的平均值为4.8分钟,标准差为1.2分钟;凝血时间的平均

值为4.9分钟,标准差为1.1分钟。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结果与正

常值相符,表明这些健康志愿者的血液凝固和凝血机制功能正常。

讨论:

出血凝血时间实验是一种简单易行,且对人体无害的方法,用于评估血液凝固和凝血机制的功能。实验结果可以为医生诊断和治疗过程提供参考。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结果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等。因此,在实施和解释这些实验结果时,应慎重并注意可能的误差和局限性。

出血时间(BT)和凝血时间(CT)测定 及医学意义

出血时间(BT)和凝血时间(CT)测定 及医学意义

出血时间(BT)和凝血时间(CT)测定及医学意义

一、出血时间(BT)测定

(一)正常参考值

TBT法:(Simplate Ⅱ型):2.3~9.5分钟(min)

IVY法:2~7分钟(min)

Duke法:1~3分钟(min)(不超过4分钟)

(二)临床意义

由于临床上由药物治疗引起的BT延长较常见,故测定前应仔细询问用药情况,如是否服用阿司匹林、抗炎药、口服抗凝药及某些抗生素等。

1.BT延长

(1)血小板数量异常:

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可因药物、中毒、感染、免疫等原因引起);

②血小板增多症,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2)血小板功能缺陷:

①先天性血小板病,如血小板无力症;

②获得性血小板病,如药物引起的血小板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

(3)血管性血友病(VWD)。

(4)血管壁及结构异常(少见),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5)偶见于严重的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因子Ⅱ、Ⅴ、Ⅷ、Ⅸ或纤维蛋白原缺乏;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也见于

接受大量输血后患者。

2.BT缩短:主要见于某些严重的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时。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DIC高凝期

等,均可因血管壁损害,血小板或背后血因子活性过度增强所致。

二、凝血时间(CT)测定

(一)参考值

普通试管法:5~10分钟(min)

硅管法:15~32分钟(min)

活化凝血时间法:1.1~2.1分钟(min)

(二)临床意义

1.CT延长

①较显著的因子Ⅷ、Ⅸ减少的血友病甲、乙,凝血因子Ⅺ缺乏症;

②血管性血友病;

③严重的因子Ⅴ、Ⅹ、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缺乏,如肝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

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实验报告感想

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实验报告感想

实验报告: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

1. 背景

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是血液凝固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估血液凝血功能的正常与否具有重要意义。出血时间是指在人体皮肤或黏膜损伤后,血液在伤口处停止流出所需的时间。凝血时间是指血液从液态转变为凝固状态所需的时间。

血液凝固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主要涉及血小板、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等多种因子的相互作用。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聚集于伤口处,形成血小板栓,同时凝血酶原被激活,最终形成纤维蛋白,使伤口处形成血凝块。这一过程需要一系列的凝血因子的参与,并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调节。

测定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是否正常,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例如,在某些疾病中,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患者的凝血功能可能异常,导致出血倾向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因此,准确测定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2.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测定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评估被测者的血液凝固功能。

3. 实验方法

3.1 出血时间测定

1.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计时器、小刀、无菌棉签等。

2.选择被测者的手指或耳垂作为实验部位,清洁并消毒该部位。

3.用小刀轻轻划破皮肤,使之出血,立即开始计时。

4.用无菌棉签轻轻触碰出血的部位,每隔5秒钟检查一次是否停止出血。

5.当出血停止不再重现或超过15分钟时,停止计时,记录出血时间。

3.2 凝血时间测定

1.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计时器、试管、试管架、凝血试剂等。

2.取一根干净的试管,将试管放入试管架上。

3.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凝血试剂。

实验报告: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学校教学)

实验报告: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学校教学)

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

【目的和原理】

学习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测定方法。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是指从小血管破损出血起至自行停止出血所需的时间,实际是测量微小血管口封闭所需时间。出血时间的长短与小血管的收缩,血小板的粘着、聚集、释放以及收缩等功能有关。出血时间测定,可检查生理止血过程是否正常及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状态。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是指血液流出血管到出现纤维蛋白细丝所需的时间,测定凝血时间主要反映有无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1.出血时间的测定以75%酒精棉球消毒耳垂或末节指端后,用消毒后的采血针快速刺入

出的血液,使滤纸上的血点依次排列,直到无血液流出为止,记下开始出血至停止出血的时间,或以滤纸条上血点数除以2即为出血时间。正常人约为1~4min。

2.凝血时间的测定操作同上,刺破耳垂或指端后,用玻片接下自然流出的第一滴血,立即记下时间,然后每隔30s用针尖挑血一次,直至挑起细纤维血丝止。从开始流血到挑起细纤维血丝的时间即为凝血时间。正常人约为2~8min。

【注意事项】

1.采血针应锐利,让血自然流出,不可挤压。刺入深度要适宜,如果过深,组织受损过重,反而会使凝血时间缩短。

2.针尖挑血,应朝向一个方向横穿直挑,勿多方向挑动和挑动次数过多,以免破坏纤维蛋白

网状结构,造成不凝血假象。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一、学习目的

1、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蛙类(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二、动物与器材

蛙或蟾蜍、蛙类手术器械、蜡盘、蛙板、固定针、锌铜弓、培养皿或不锈钢盘、滴管、纱布、粗棉线、任氏液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BT CT CRT PT-160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BT CT CRT PT-160
(一)原理:
足量的含钙的组织凝血活酶(TF)
PPP 外源凝血系统 Fb Fb的形成时间
即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
PT的检测原理
without
in Blood
in Plasma
XIII
XIII
XII
XII
IX
IX
Blood
Sampling
X
X
IX Trisodium IX VIII Citrate VIII
VII
VII
3.病人测定: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测出病人PT
(三)注意事项
1.INR的介绍:
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 ratio, INR)系统:
用国际参比组织凝血活酶,标定所用组织凝血活酶的国际敏 感指数(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 ,ISI), INR是PT的国际单位。
PTR(凝血酶原
时间比值)
PTR =
病人的PT 正常对照的PT
INR=PTRISI
2.结果的报告方式: PT(S)、PTR、INR。
3.标本中有小凝块、溶血使PT缩短,大凝块使PT延长。
4.2h内完成测定;标本置4-8℃冰箱,PT可能会缩短。
5.购买的凝血活酶必须注明ISI值,ISI愈接近1,试剂 愈敏感,一般以ISI小于2.0为佳。

血凝实验实验报告

血凝实验实验报告

血凝实验实验报告

背景介绍:

血凝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血液的凝血功能。通过该实验可以评估血液的凝血时间、凝血因子的活性和血小板功能等指标,从而及时发现和诊断出血或凝血相关的疾病。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血凝实验来测定血液的凝血时间,探究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实验原理:

血凝实验主要基于凝血酶的活性。当血液中的凝血酶被激活后,它能够将溶血红细胞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凝块。血液的凝固过程可以分为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生成和凝块的收缩三个步骤。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清洁试验台面,准备好所需试剂和仪器。

2.取一定量的血液标本,用离心机离心去除血浆,并取得血细胞沉淀。

3.将血细胞沉淀溶解,制备血浆。

4.将制备好的血浆放入试验管中,加入适量的活化剂,如凝血酶。

5.记录添加活化剂的时间,并开始观察血浆的凝固情况。

6.记录血浆的凝固时间,即血液的凝血时间。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一组血液凝血时间的数据。根据

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血液凝固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体内凝血因子的含量、血小板数量和功能、血液中的抗凝系

统等。这些因素都会对血液凝血的速度和强度产生影响。

2.血液凝固时间的变化原因:某些疾病或疾病状态下,人体内的血

液凝血机制可能发生异常,导致血液凝固时间延长或缩短。因此,血

液凝固时间的检测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讨论:

1.实验中的误差和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如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

【目的和原理】

学习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测定方法。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是指从小血管破损出血起至自行停止出血所需的时间,实际是测量微小血管口封闭所需时间。出血时间的长短与小血管的收缩,血小板的粘着、聚集、释放以及收缩等功能有关。出血时间测定,可检查生理止血过程是否正常及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状态。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是指血液流出血管到出现纤维蛋白细丝所需的时间,测定凝血时间主要反映有无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1.出血时间的测定以75%酒精棉球消毒耳垂或末节指端后,用消毒后的采血针快速刺入

出的血液,使滤纸上的血点依次排列,直到无血液流出为止,记下开始出血至停止出血的时间,或以滤纸条上血点数除以2即为出血时间。正常人约为1~4min。

2.凝血时间的测定操作同上,刺破耳垂或指端后,用玻片接下自然流出的第一滴血,立即记下时间,然后每隔30s用针尖挑血一次,直至挑起细纤维血丝止。从开始流血到挑起细纤维血丝的时间即为凝血时间。正常人约为2~8min。

【注意事项】

1.采血针应锐利,让血自然流出,不可挤压。刺入深度要适宜,如果过深,组织受损过重,反而会使凝血时间缩短。

2.针尖挑血,应朝向一个方向横穿直挑,勿多方向挑动和挑动次数过多,以免破坏纤维蛋白页脚*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