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在植物园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GIS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施耐德电气 – 部门 – 姓名 – 日期
5
分析流程图:
施耐德电气 – 部门 – 姓名 – 日期
6
●2.GIS 用于城市适宜建设用地数量和空间分 布的分析
● 城市的土地规划要考虑到地质地形、水 文、现状土地利用情况、人口分布、交通条 件等因素,进行多因素的空间分析。
● 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叠加分析、缓冲区分
施耐德电气 – 部门 – 姓名 – 日期
14
案例分析: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中心景区
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位于深圳市,是莲花山脉的 余脉,历史上一直人烟稀少。
1.地形地势分析
2.坡度分析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要建立在不 同坡度的地域内,因此要考虑分析地 域坡度。
梧桐山中心景区TIN模型
施耐德电气 – 部门 – 姓名 – 日期
施耐德电气 – 部门 – 姓名 – 日期
24
(1)青藏高原数字 冰缘地貌提取
数字地形模型
(Digital Terrain Model , 简称DTM) 。是地形表面形 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 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 属性特征的数字表达。
数字高程模型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简称DEM) 。是将 数字地形模型的地面特征 用于描述地面高程,这时的 DTM被称为 “数字高程模 型”,简称DEM。
3.实现数据的动态显示
4.有利于资源共享和成果发布
GIS数据参照同一空间坐标,使得数据具 有通用性,不同领域可共享数据和结果,各部 门之间可以集成支持整个项目的战略决策。
施耐德电气 – 部门 – 姓名 – 日期
12
GIS支持下的风景区规划设计过程
●1.前期调查阶段
●主要是风景区的风景资源的调查、分析评价与基础资料的收集 汇编,并为风景区的规划布局提供技术支持。资料输入计算机 初步建成风景区规划的基础信息库,这是GIS辅助规划的基础。
GIS在植物园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GIS在植物园总体规划中的应用摘要:将gis 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植物园总体规划设计中,以福州植物园为例,通过对景区的高程、坡度、坡向、水文和视域等方面的分析,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地形和资源,对景区内各功能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为土地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3s技术;总体规划;应用植物园是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引种驯化、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科普教育的基地,也是供大众观赏、休闲的游览场所。
植物园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拥有极为丰富的植物素材与植物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
它对城市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绿地体系的重要节点,将成为新的城市生态景观核心点及城市名片。
一.gis 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概念自1963 年由诺基尔·汤姆逊(tomlinsonr f)提出后,目前已在多个学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德国、英国、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gis的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灾害预测等诸多领域。
近年来,俞孔坚、张会平等也分别gis 为技术平台,对风景区的现状进行数字化分析,使规划更趋于科学性与合理性。
本案例尝试将gis 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植物园总体规划设计中,通过对景区的高程、坡度、坡向、水文和视域等方面的分析,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地形和资源,对景区内各功能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为土地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案例分析(一)研究区概况福州植物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建设范围涉及福州植物园植物大观园、福州北峰国有林场及宦溪国有林场,总面积2891.3公顷。
福州植物园前身为创建于1959年的福建省福州树木园,1993年被批准为福建省首家国家级森林公园。
1997年被评为全国森林公园十大标兵,1999年被评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之一,200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2012年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森林公园。
[基于Arcgis的林业空间数据分析]gis空间分析实例校园
![[基于Arcgis的林业空间数据分析]gis空间分析实例校园](https://img.taocdn.com/s3/m/eb90a18a1eb91a37f0115cbd.png)
[基于Arcgis的林业空间数据分析]gis空间分析实例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空间数据处理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无线电传输等技术的快速发展,GIS技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技术,并且得到了极广泛的应用。
GIS技术在林业方面的使用,可以使特定区域内林业经营管理进入到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管理手段。
简单的说,地理信息系统就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由于林业自身有诸如森林生长的长期性、森林资源分布的地域辽阔性、森林资源的再生性、森林成熟的不确定性等特点,用传统的手段来管理和展现森林资源信息并以此来指导林业生产已日益暴露其严重的弊端。
先进的GIS技术,能够充分把握林业资源信息的特点,为林业资源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1.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作为森林调查、数据管理的工具,主要特点是建立地理信息库,主要限于制图和简单查询;作为资源分析的工具,已不再限于制图和简单查询,而是以图形及数据的重新处理等分析工作为特征,用于各种目标的分析和推导出新的信息;作为森林经营管理的工具,主要在于建立各种模型和拟定经营方案等,直接用于决策过程。
2.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做到以林班、林场、林业局、地区及全省为单位的森林分类经营管理,能够做到分类更为科学、更为客观,为各级领导及林业管理部门、生产部门提供可操作的森林分类经营方案及科学依据。
3.森林采伐设计管理应用GIS技术可以把下达采伐限额指标与其数字化图面材料结合起来。
对于森林采伐量的空间直观分析就是将采伐预定量落实到小班,应用GIS技术直观地反映到具体地域空间,反映出各种不同的采伐方式和采伐量的地理空间分布。
ArcGIS技术在林业制图中的应用

ArcGIS技术在林业制图中的应用ArcGIS是一个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平台,它提供了很多强大的工具和功能,可以用于各种领域的地理数据分析和制图。
在林业制图中,ArcGIS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
ArcGIS可以用于森林资源的调查和监测。
通过利用遥感数据和GPS测量数据,可以快速获取森林的空间分布、树种组成、生长状况等信息。
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森林资源的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森林健康问题,预测和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
ArcGIS可以用于制作森林资源的专业地图。
通过ArcGIS的制图功能,可以将调查和监测的数据以图形形式展示出来,制作出精确、清晰的森林资源地图。
这些地图可以用于森林资源的管理和规划,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森林资源的分布和特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ArcGIS可以用于森林资源的空间分析。
通过ArcGIS的空间分析工具,可以对森林资源进行多层次、多尺度的空间分析,探索森林资源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模拟和预测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用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帮助优化森林经营和保护的决策。
ArcGIS还可以用于森林火灾的监测和预警。
通过结合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可以及时发现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趋势,并通过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火点定位和火势评估,指导灭火救援工作。
还可以通过ArcGIS的模拟功能,预测火灾蔓延的路径和范围,帮助编制灭火预案和应急措施。
ArcGIS还可以用于森林资源管理的决策支持。
通过ArcGIS的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可以将各种数据分析结果整合起来,形成决策支持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提供决策者所需的各种信息和分析工具,帮助他们评估不同决策方案的利弊,选择最优的方案,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ArcGIS技术在林业制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不仅可以快速获取和分析森林资源的空间数据,制作出专业的地图,还可以进行复杂的空间分析和模拟,预测和评估森林资源的变化趋势,提供决策支持和应急响应。
基于GIS网络分析的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研究——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

70%, and the service level of park in the area needs to be improved.
关键词院城市公园;网络分析;引力模型;可达性;花都区
Key words: city park;network analysis;gravitational model;accessibility;Huadu area
摘要院为了有效地解决传统网络分析法在可达性分布上失真的问题,本文从公园绿地可达性角度出发,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在传统网络分析的基础上融入引力评价模型,得出广州市花都区公园绿地在步行整体可达性水平上表现出的空间分布现状与特征。
通过对研究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淤三级城市绿地在绿地面积、服务人口数和距离其他镇(街)的距离上具有一定 的优势,可以为周围的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这些公园大部分集聚于新华街道、花城街道和秀全街道。于花都区城市公园绿地总 体可达性分布不均匀,主要呈现为从由中心区而外的逐渐降低的放射状空间分布格局。具体表现为新华街道、秀全街道、花城街道和
1 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广州市花都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 端,位于广州市北部,距广州市中心城区 22km,东连广州 市从化区,南靠广州市白云区,西邻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连 佛山市南海区,北接清远市清城区,属珠江流域广花平原 一部分,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西最长 52.5 公里,南 北最宽 28 公里,是广州市的工业发展区和重要交通枢纽。 2016 年,花都区下辖新华、花城、新雅、秀全 4 个街道办事 处和花东、花山、梯面、狮岭、赤坭、炭步 6 个镇,总人口 945053 人,全区面积 970.04 km2,有近 200 km2 的山地,湖 泊、水库,素有“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之称,境内山 清水秀、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有着“三山一水六平原”的优 美自然地貌。 1.2 数据来源 研究采用的数据主要包括广州市花都区行政区划图、 广州市花都区各街道人口数据、广州市花都区现有公园位 置及面积数据、广州市花都区道路交通网数据。 2 研究方法 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是对地理网络、城市基础 设施网络进行模型化,其理论基础是图论和运筹学,主要 用于资源的最佳分配、最短路径的寻找等一个基本的网络 主 要 包 括 中 心(centers、链 Minks)、节 点(nodes)和 阻 力 (impedance)。本文以公园绿地的真实可进入点作为中心, 认为到达公园绿地入口即为进入公园绿地(为方便操作和 计算,对于开敞公园绿地,若边界 AB 均可进入,但从 AB 间任何点进入公园绿地均需经过 A 或 B,则 AB 间所有可 进入点以 A 和 B 代表),因此,每个公园绿地为多个中心 的集合,分别计算每个中心的服务区并将其合并作为该公 园绿地的服务面积。链为道路网络,将道路抽象为线建立 拓扑并构建城市道路网络数据集;节点为道路的交点;阻 力为在道路上行进所花费的时间[12]。 2.1 空间数据集构建 通过查询统计年鉴,我们获取了广州市花都区 10 个 街道的常住人口数据,将其输入 GIS 与广州市花都区街道 行政区划图进行数据连接,获得了广州市花都区不同街道 的人口密度区行政区划图的基础 之上,获得了广州市花都区城市公园绿地的名称、位置、面 积信息。本文所获取的广州市花都区交通数据集包括一级 道路、二级道路、三级道路,因本研究主要针对城市居民的 步行可达性进行分析,故排除了铁路及高速路交通网络对 可达性指标的影响。将上述街道划分、城市公园绿地的数 据和广州市花都区交通网络数据统一输入 ArcGIS 软件, 经过空间校正统一坐标系后,通过网络分析模块构建网络 数据集。同时通过空间分析功能,获得各个城市公园绿地 斑块和街道的几何中心及其对应道路数据。 按照文献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在引力评价模型的基础 上,根据服务人口比和服务面积比的概念[3],使用了城市公
基于GIS的智慧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

基于GIS的智慧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智慧产业园区已经逐渐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先进模式之一。
而基于GIS技术的智慧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则是智能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GIS技术是一种针对空间对象和空间关系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
在智慧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中,GIS技术能够对园区实施的各种措施、资源的配置、交通组织和区域布局等进行科学、精准的评估和规划。
并且,GIS技术可视化的展示方式,能够更直观地展现空间分布、联系和结构。
基于GIS技术的规划设计能够使智慧产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节省时间和成本,优化整体规划设计,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GIS技术在智慧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1. 制定智慧产业园区规划制定智慧产业园区规划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GIS技术可以对园区的土地利用、环境指标、景观等进行精准的测算和预测,为园区规划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通过GIS技术,还可以对园区重点节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加强对园区规划的实施力度,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2. 优化智慧产业园区的交通组织在智慧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中,交通组织一直是一个难点。
GIS技术可以分析道路网格及其拓扑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优化交通系统布局,使园区的道路布局更加合理,能够方便地连接至其他场所,并方便裁员的通勤。
通过对道路网格的分析、优化,使得智慧产业园区能够更顺利地开展生产、经营和服务等活动。
3. 优化园区环境的设计智慧产业园区环境的设计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诸如绿化环境的恢复、水平对标和安全保障等。
而GIS技术则可以构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对园区内的各项信息进行整体的分析和优化,使智慧产业园区的环境设计更加完善,更加体现产业园区的绿色生态特征。
二、智慧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案例GIS技术在智慧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一些企业的认可。
例如,某城市拟建设一个600亩规模的智慧产业园区,借助GIS技术在规划设计中,以“产、城、空”为视角,实现空间信息的精细化方式。
arcgis制作植被类型图实验报告

arcgis制作植被类型图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ArcGIS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2.学会在ArcGIS软件中创建地图空间数据;3.学习如何利用ArcGIS软件制作植被类型图。
二、实验原理植被类型图是根据不同的植被类型对一定区域内的植被进行分类后制作出的地图,一般用于生态环境分析、土地利用研究和自然灾害评估等方面。
三、实验步骤1.首先,打开ArcMap软件,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新建地图”创建一个新的地图文档;2.对新建文档设置坐标系,可以通过“数据”菜单中的“添加数据”功能添加一个地理坐标系数据文件或者通过“工具栏”中“框选坐标系工具”设置坐标系,这里以添加数据文件的方式为例;3.继续在“数据”菜单中选择“添加数据”,找到本次实验需要的用于制作植被类型图的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添加图层”将其加载到地图中;4.对加载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主要步骤包括:预处理、影像解译和类别计算等;5.绘制植被类型图,可以通过“插入”菜单中的“图例”功能为植被类型图添加图例,再通过“格式设置”来设置图例的内容和样式;6.保存植被类型图为.shp文件格式,并导出为图片或地图文档等格式。
四、实验注意事项1.在选择要处理的遥感影像数据时,应该选取清晰度高、质量好的数据;2.在影像解译中,应该进行充分的判断和比较,保证得到的结果准确可靠;3.在植被类型图绘制过程中,应该注重分析植被类型分布的规律和重点区域,避免信息过载和不必要的偏见。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利用ArcGIS软件制作植被类型图,使学生们对ArcGIS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空间数据创建、遥感影像数据处理以及图例设计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同时,本次实验也让学生们了解了植被类型图的应用场景和实际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和提高社会实践经验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基于GIS的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

基于GIS的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作者:张楠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23期摘要以哈爾滨松北区为例,运用ArcGIS软件的网络分析法,基于步行、骑行、机动车3种出行方式,定量分析了松北区公园的可达性。
将到达公园的时间成本分为4个等级:<5 min、5~<10 min、10~<15 min、15~<20 min。
不同时间等级下可达性效果排序为机动车、骑行、步行。
3种出行方式的最高可达性面积比分别为4.90%、18.00%、41.10%,最高可达性面积占比都在20 min以内。
松北区公园步行方式可达性较差,在15 min内,有效服务范围占研究区的2.50%;骑行可达性一般,在15 min内,有效服务范围占研究区的13.20%;机动车可达性较好,15 min内,有效服务范围占研究区的27.40%。
该研究结果可为哈尔滨松北区公园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GIS中图分类号 TU 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23-0149-0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3.041The Accessibility Analysis of Park Green Space Based on GIS—Taking Songbei District of Harbin City as an ExampleZHANG Nan(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5)Abstract Taking Songbei District of Harbi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used the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of ArcGIS software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park in Songbei District, based on three travel modes of walking, cycling and motor vehicles.This paper divided the time cost of arriving at the park into four levels: <5 min, 5~<10 min, 10~<15 min and 15~<20 min.The order of accessibility effect under different time levels was motor vehicle, cycling mode and walking mode.The proportions of the maximum accessible area of the three travel modes were 4.9%, 18% and 41.1%, respectively, and the proportions of the maximum accessible area were all within 20 min. In Songbei District, the accessibility of walking mode was poor. Within 15 min, the effective service scope only accounts for 2.50% of the study area.Within 15 min, the effective service scope only accounts for 13.20% of the study area, and the motor vehicle accessibility was good. Within 15 minutes, the effective service scope only accounted for 27.40% of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spat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were closer to the actual results than the buffer analysis method.It was more suitable for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ationality of park green space distribution in Songbei District of Harbin.Key words Park green space;Accessibility;GIS作者简介张楠(1997—),女,黑龙江七台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理空间信息与数据挖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IS在植物园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作者:庄莉彬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2期
摘要:将GIS 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植物园总体规划设计中,以福州植物园为例,通过对景区的高程、坡度、坡向、水文和视域等方面的分析,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地形和资源,对景区内各功能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为土地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3S技术;总体规划;应用
植物园是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引种驯化、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科普教育的基地,也是供大众观赏、休闲的游览场所。
植物园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拥有极为丰富的植物素材与植物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
它对城市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绿地体系的重要节点,将成为新的城市生态景观核心点及城市名片。
一.GIS 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概念自1963 年由诺基尔·汤姆逊(TomlinsonR F)提出后,目前已在多个学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德国、英国、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GIS的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灾害预测等诸多领域。
近年来,俞孔坚、张会平等也分别GIS 为技术平台,对风景区的现状进行数字化分析,使规划更趋于科学性与合理性。
本案例尝试将GIS 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植物园总体规划设计中,通过对景区的高程、坡度、坡向、水文和视域等方面的分析,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地形和资源,对景区内各功能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为土地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案例分析
(一)研究区概况
福州植物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建设范围涉及福州植物园植物大观园、福州北峰国有林场及宦溪国有林场,总面积2891.3公顷。
福州植物园前身为创建于1959年的福建省福州树木园,1993年被批准为福建省首家国家级森林公园。
1997年被评为全国森林公园十大标兵,1999年被评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之一,200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2012年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森林公园。
植物园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6.3%,现有面积为61.83公顷,目前已建有竹类观赏园、荫生植物园、珍稀植物园、棕榈植物区、榕树景观区、苏铁园等植物专类园,为国家教A。
植物园良好的生境成为各种植物繁衍生息的“乐园”,更是珍稀植物的“避难所”。
其中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水松、银杏、油杉、福建柏、秃杉、金钱松、桫椤、蝴蝶树、金花茶、坡垒、鹅掌楸、蚬木等62种。
福州植物园所在
的福州市区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森林覆盖率57.8%,绿化程度达88.6%,在气候带上属于南亚热带。
(二)高程分析
对现状场地进行高程分析,将竖向高程进行分级,从20到750米共分为32个等级,约20到30米一级,得到高程分析图,参见附图1。
分析数据结果如下:
从高程数据图中可以得出结论,现状场地内高程位于300-600米的区域占近90%,即大部分园区场地高程在300-600之间,并且此高程区间内坡度较为平缓,可达性比较好,可以布置休憩场地及专类园等。
(三)山地类型分析
对现状场地进行山地类型分析,山脊到山谷可分析得到山地类型分析图,参见附图2。
从山地类型分析图中可以得出相应结论,整个园区内,一条山脉横贯东西,南侧和北侧为谷地,植物大观园山谷地形明显,和溪流水库形成典型的溪谷地带。
鉴于溪谷地带利于形成怡人的活动空间及亲水空间,符合人们摆脱城市、亲近自然的憧憬,此处将会形成十分具有吸引力的空间,因此景观营造也将集中于此处。
(四)现状坡向分析
对现状场地进行坡向分析,划定八个方向,分别为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分析得到坡向分析图,参见附图3。
分析数据结果如下:
坡向数据具体将根据不同地块的情况来分析,不同的坡向光照、风向不同,对植物的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将对景观的效果产生影响。
(五)现状坡度及可建设区域分析
对现状场地进行坡度分析,划定0°为平地,0~10°为一类建设用地,10~25°为二类建设用地,25°以上为不适宜建设用地。
通过分析得到坡度分析图,参见附图4。
分析数据结果如下:
从分析数据及附图中可以看出,园区内利于建设的用地十分充足,过半的用地为可作为一类建设用地,这些用地主要分布于南侧溪谷地带、北侧及东侧山腰缓坡地带,这些数据可以为专类园区及相应休憩及观赏区域的选定提供有效地参考。
三.结论与建议
GIS是提取植物园规划基础信息的主要手段。
在植物园规划设计中,要进行现状地形地貌、坡向、视域、坡度、可建范围等空间结构分析,是准确、客观地掌握规划区域地形地貌的科学依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强调人与环境的“天人合一”,GIS 技术应用于植物园规划设计,使传统规划设计内容得以扩展,以多维角度观察地形地貌,可以给景观规划乃至更大区域范围的环境规划提供更强的数字化支持。
参考文献:
[1]周素琴.3S技术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J].网络财富,2008,(14).
[2]高伟明,刘军会.3S技术在海域使用状况调查中的应用[J].海岸工程,2006,(03).
[3]栾国军,孙桂清.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林业上的应用[J].林业勘查设计,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