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3).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材分析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经常用到。
地图上的高低起伏,也是地图的基本要素之一。
这部分教科书涉及一些概念:海拔(绝对高度)、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教学目标1. 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2. 学会阅读、绘制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 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 通过制作地形模型、查找地理事物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1. 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2. 学会阅读、绘制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准备投影仪、挂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二、新课教学1. 地面高度的确定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 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2. 地图上高度的表示教师引导学生读图1.34“地面高度的计算”,得出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概括: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 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 000米,1 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 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1.4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设计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阅读和使用等高线地形图,学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五种山体部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提高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探险活动,拓展学生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防灾减灾逃生自救的能力,培养热爱家乡风土人情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难点:识别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区分山谷和山脊。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山体模型、等高线地形图、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白萝卜、泥质山体模型、小刀、木板、绘图笔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熊山恋》。
教师:欣赏《熊山恋》,湘中福地——娄底,蚩尤的故乡,苗瑶人的发源地,有一代名臣曾国藩的故居,世界灌溉遗址紫雀界梯田,2014年11月20日,湖南省省级地质公园新增四名成员,其中冷水江的波月洞和新化的大熊山—梅山龙宫就位于娄底。
娄底位于湘中丘陵与湘西山地的交界处,在这个多山的地方。
那么,如何将这高低起伏的山脉在平面地图中表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设计意图】一首宣传娄底的《熊山恋》,激起学生的家乡之情,同时,几组家乡美景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近在身边的大自然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授1、赏山第一步: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缇娜的疑惑。
大熊山主峰——九龙峰的海拔1662米,湘中第一高山,可是长期生活在大熊山脚的苗族姑娘缇娜却说主峰高1000米左右,为什么同一座山峰却有两个高度呢?第二步: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完成填空。
甲地的海拔为,乙地的海拔为,丙地的海拔为,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第三步:设疑海拔高度一定大于相对高度吗?强调:生活中更加精准和客观的测量一地的高度通常用海拔高度表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4地形图的判读
②等深线
疏密状况——表示海底坡度大小
电脑展示课本图1.37“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观察等高线示意图,并对照山体地形思考:等高线数值大小与地势高低的关系,等高线疏密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悬念设问————电脑展示————提出问题————讨论小结——————解决问题————分析归纳————[课堂小结]
五、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回忆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构成一幅地图的三大要素,
阅读、运用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板书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电脑展示课本P24图1.35“地面高度的计算”,
板书①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观察对甲、乙两地高度的测量方法,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
比较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分别应该如何表述?
2.等高线地形图
电脑演示课本P25图1.36“等高线示意”。
课题名称: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年级学科
七年级地理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七年级课程,也是学生的一个难点,突破它,是我们阅读、运用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使我们能去认识和辨别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地形。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能力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破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力。
课标与教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能力目标: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分析:第一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
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小学过平面图的知识,本章一开头从一张动物园导游图引入,目的是引起学生读图的兴趣,了解"什么是地图"以及"地图的重要性"(其他的学生熟悉的图也可以,笔者此次采用的是所在学校的校园图),目的是通过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
【重点】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3.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难点】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尺子、铅笔、白纸、小地球仪、剪刀、彩笔、胶水、橡皮泥或泡沫塑料、海绵、玻璃片。
2.教学器材:大地球仪、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北京市地图、校园平面图)、投影仪或计算机、等高线模型、3.教学课件:计算机演示——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②经纬先的三种画法、③等高线的画法、④等高线的形状、⑤地形剖面图画法;投影片演示——①有指向标地图、②有经纬网地图、③地形剖面图、④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形图的构成要素,如等高线、等深线、地形符号等,并能运用这些要素判断地形特征。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此外,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从地形图中推断出地形的实际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能够独立判读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地形图判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地形图判读地形的实际情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地形图进行地理信息的判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形图,让学生从中总结判读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地形图判读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样品:包括等高线地形图、等深线地形图、地形符号图等。
2.准备教学PPT:包含地形图判读的要点、案例分析等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材料:划分学习小组,分配地形图样品,以便学生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理现象或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地形图?请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形图样品,让学生初步了解地形图的构成要素。
教师讲解等高线、等深线、地形符号等基本概念,并指出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课题名称:1.4地形图的判读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等。
2.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难点】
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一本全练)、地图册。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24-28页。
重点图幅:图1.35、图1.36、图1.37,图1.43
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完成《一本全练》P17-18课自主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10分钟)
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5分钟)
核对课前预习答案,对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图1.35,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高度、相对高度计算)
图1.36,等高线示意(等高线特点)
图1.37,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图1.43,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示意图完成随堂学练。
3、巩固记忆(10分钟)
4.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形态曲线闭合,数
值外地内高
曲线闭合,数
值外高内低
等高线的弯
曲部分向低
处凸出
等高线的弯
曲部分向高
处凸出
一对山脊线等高线重叠
【教学后记】。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地形图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判读原理。
过程:
讲解地形图的定义,包括等高线、比例尺、方向标等主要组成元素。
使用PPT上的图表或示意图,详细介绍地形图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图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5. 教学手段:PPT演示、分组合作、实地观察、模拟练习、互动问答。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地形图判读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地理空间的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地形图是什么吗?它与我们探索自然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地形图的图片和实际应用的案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地形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地形图相关的实际场景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场景中的地形图判读方法、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地形图判读的认识和理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硬件资源:地形图、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软件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教学课件、地形图判读教学视频。
3.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预习资料、课后作业等。
4. 信息化资源:电子版教材、在线地形图资源、虚拟现实(VR)地形体验。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与难点】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
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
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二、新课讲解(一)等高线地形图1.读图1。
35 地面高度的计算(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3.判断坡度的陡缓(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备好课】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4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
课题:1.4地形图的判读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阅读和使用等高线地形图,学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五种山体部位。
2.在分层设色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通过动手绘制地形剖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了解山地不同部位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部位的识别难点:山体部位的识别、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要如何表现在平面上呢?二、新课讲授:(一)、等高线地形图1.什么是地形图?地形图是表示地面起伏和地理位置等事物的地图,是用测量仪器把实际高度测量出来,并用特定的方法按一定比例缩绘而成。
它是地面上地形和地物位置实际情况的反映。
平面地形图又分为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过渡: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一位藏族老人对他的孙子说:“这是我见到的最高的山峰,它至少有4000米。
”“不对,爷爷说的不对,书上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86米。
”2.中国高程的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海中路银海大世界内,是中国唯一的水准零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作为中国唯一的海拔地理性标志正式写入全国中小学地理教科书。
3.海拔与相对高度海拔(即绝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甲的海拔:1500米,乙的海拔:500米,甲与乙相对高度:1000米。
视频:《珠峰测量》4.等高线定义: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将多条等高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投影到平面上,就可以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观看动画,观察等高线绘制过程等高线特点: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在同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中,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相等。
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详案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教学设计
学生代表小组上台展讲。
老师补充问题:①.点②的海拔?②.怎么判断是河流?逆流而上的方向如何判断?③.目的地的海拔如何判断?西侧山峰为何不能有950米的海拔?
【过渡】
一幅看似简单的等高线图却暗藏玄机,将不同海拔范围的等高线赋上不同的颜色就成为了分层设色地形图,有什么用处呢?通过活动二感受一下。
【探究2】:找地名
任务要求:在世界地形图上圈画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安第斯山脉。
教师总结:图的旁侧附有图例,海洋部分用蓝色表示,陆地部分海拔200米以下用绿色,海拔200~500米的地方用浅绿色,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方用黄色表示,地势越高,黄色越深;一般来说4000米以上用褐色,雪线以上则用白色。
分层设色地形图以一定的颜色变化次序或色调深浅来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使人看起来产生明显的立体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过渡】
前面两种地形图只能表示地面起伏的状况,有时需要了解某一方向上的形态,地形图就不够直观。
以一座山峰为例,我们不能像切蛋糕一样切开整座山,这时候我们需要第三种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也可以表现出起伏状况和坡度的陡缓,怎么将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转为垂直断面的地形剖面图呢?我们一起动手画一画地形剖面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
A.平原
B.丘陵
C.盆地
D.山地
6.海拔一般在 500 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的是( )
A.丘陵
B.平原
C.盆地
D.山地
7.读下图填空:
100
250 300
·A ·D
200 150
·北 B · 50 C
(1)A 点的高度是 米,B 点的高度是
米,A 点大约在 B 点的
(2)图中整列山脉的 坡较陡, 坡较缓。
的 判
等高线
读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的判读:山峰、陡崖、鞍部、山脊、山谷、
缓坡、
陡坡
巩固达标题
1.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在同一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不同
B.同一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C.地图上等高线闭合的地方,表示山峰
D.地图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表示山谷
2.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绿色表示( )
来表示。
(2)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
,
常见的地形类型
、
、
、
、
。
(3) 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
(1) 在 地 图 上 , 将 海 拔 相 同 的 各 点 连 接 成 的 线 , 叫 做
,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
做
,把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
(3)D 点比 C 点高出 米,这是指 D 点对 C 点的 高度。
8.下图是一幅公路平面略图,读后回答:
方向
北 B 村庄 A
C
(1)图中公路走向的变化是
(2)图中河流流向的总趋势是从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知识与技能(1)学会阅读和使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别出山顶、山脊、鞍部、陡崖等山地的不同部位。
(3)在地形图上能识别出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1)利用橡皮泥,对照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制作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特点。
(2)读各种地形图,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难点在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学生准备:橡皮泥、水彩笔、小刀、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形剖面模型、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
一、导入新课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教师]课件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出示问题:1.什么是海拔?2.什么是相对高度?学生:踊跃回答[板书]1.海拔2.相对高度[学生]练习登山者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一般先到大本营适应环境,休整准备。
大本营海拔高度是6 600米,珠峰海拔8 844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多少?这就是登山者要攀登的高度。
[学生]口算:2 244米。
[教师小结]登山磨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吃苦精神,实现人类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愿望等。
[教师]怎样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板书]二、等高线地形图[教师]展示山体模型:出示类似山体的实体(冬瓜),请两个同学到讲台上切割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
再请一个同学协助老师在黑板上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标出海拔高度的数值(假设)。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精品教案
《地形图的判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并不是要求只认识山地的这三个部位,鞍部和陡崖也是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尤其是鞍部,尽管容易识别,若不给学生指明,常常被看成山谷。
山峰、鞍部、陡崖比较容易识别,山谷和山脊的区分则相对较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是学习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是“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的基础,是学习的重点。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是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习的重要成果展现,又是区域地理研究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资料,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某一点的海拔,并准确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并判断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3、综合景观图,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让同学直观理解相对高度与海拔的概念;2、通过观看微课与自绘图,着重理解学习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3、通过活动实践,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2、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1、多媒体课件;2、视频。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是学生在学习了经纬网、地图的基本知识后,进一步对地图进行深入学习的课程。
本节内容通过讲解地形图的判读,使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并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地图,对地图有初步的认识,但仅限于简单的地图识别和方向判断。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地理知识体系尚未完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培养学生在地形图上判读地形、方向、高程等要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难点:在地形图上判断方向、高程等要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图判读的方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样本,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平面地形图等。
2.准备与地形图相关的实际案例,如登山、旅游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如等高线、地标、比例尺等,并解释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观察地形图,尝试判断地形、方向、高程等要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 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3.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直观教具和多媒体动画演示地形与等高线转换,培养学生对空间地理事物的认识和想象能力,并掌握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和表达,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到地理对生活有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讲解法为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并能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提出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指出学生易错、长错的地方,严格纠错,妥善地组织材料,进行启发式讲解。
2. 读图分析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学会读图来分析和阐述地理问题,有利于地理课堂知识点的落实,有利于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培养他们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便于学生观察理解。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等高线直观教具五、教学安排1课时程[教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一样大吗?注意: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
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高度。
高度不同的两条等高线(会,不会)交叉。
闯关题(二):图中的等高距是米如果B是在等高线上,那B的海拔是米。
如果M和N都在等高线上,M与N的相对高度是米。
第三关:判读等高线与地形坡度[设疑]现在有甲、乙两条登山线路,如果不考虑非地形因素,你认为较为容易攀登的线路是哪条?原因是什么?[提问]你能把你的原因用这座山的等高线图加以解释吗?(出示等高线图,学生解释,教师引导归纳)闯关题(三):一样,叫做等高距相同相同不会100400200甲,坡度较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章第四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图的构成、地形图的符号、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图,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形图的判读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运用地形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地形图的理解。
3.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相关资料,如地形图、地形图符号说明等。
2.准备案例地图,用于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4.准备小组合作任务,如地形图判读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图是什么地图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如等高线、陡缓坡、山顶、山脊等。
通过PPT展示地形图符号的图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地形图的判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内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检查判读结果。
教师选取部分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学生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一、学习目标
1.阅读景观图,在实际情境中识别五种基本地形、常见的山地地形;
2.通过动手制作等高线模型,了解山地地形等高线的特点;
3.在简单的等高线地图上,读海拔高度、计算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进行道路选择、判断河流位置及流向等;
4.知道等深线地图,并与实际景观相对应;
5.将等高线地图转绘为地形剖面图。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地图上识别基本地形、常见的山地地形,等高线的应用
2.教学难点:山脊、山谷的判断,相对高度的计算,河流流向的判断,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三、学习方法:启发式讲授、实践活动
四、学习课时:2课时
五、板书设计 六、达标检测
读某地等高线地图,回答1—3题。
1.图中山地最高峰的海拔高度是 。
A .800米 B .850米
C .800-900米
D .800-850米
2.图中容易发育成河流的地方是()A.a B.b C.c D.d
3.图中两条虚线相交点的地形是()A.山峰 B.山谷 C.鞍部 D.陡崖
读下图,回答4—5题。
4.读图,据图判断,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②
5.计算①和②的相对高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