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
贵州省情第四章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贵州省情第四章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0c0b0cdd84254b35eefd3414.png)
• 苗族服饰差异较大,一般男子蓄发,包头 巾,身穿无领、大袖、宽裤腿服装,扎腰 带。
• 妇女束发簪,包头巾,戴手镯、耳环和项 圈,多穿百褶裙,长短不一,颜色以青、 蓝为主,束花带腰。
• 1960--1961年,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生活物 资急剧短缺,贵州人口发展出现负增长, 由1743.96万人减少为1623.53万人。
• 1962--1975年,经济复苏,1964年7月1日第 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人口恢复到 1714.05万人。
• 后来,由于没有控制人口出生,又加上“ 三线”建设人口的大量迁入,到75年增加 为2530.95万人,每年平均递增3.28%,成为 贵州人口增长的高峰时期。
• 水族主要分布在黔南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 县、荔波县、都匀市、独山县和黔东南自 治州的榕江县;
• 贵州民族的这种交错杂居而又相对成片聚 居的特点,使各种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相 互融合,形成了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 境。
• 二、贵州民族的语言文字状况。
• 贵州少数民族的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 ,分属不同的语族和语支。苗族、布依族 、侗族、彝族、仡佬族、白族、水族、壮 族、瑶族、畲族、毛南族和仫佬族都有自 己的语言,但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通晓汉语 ,而且作为交流的基本工具。
•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的沿河土家族 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东南 自治州的镇远县、岑巩县,遵义市的道真 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 彝族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各县和六盘水市 各县;
• 仡佬族主要分布在遵义市的务川县、道真 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的平坝县、普 定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铜仁地区 的石阡县和毕节地区的黔西县;
贵州省情教案
![贵州省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a94f4f77232f60ddcca1da.png)
贵州省情教案第一章深化省情认识加快贵州发展❖三句话老话——新的解释❖天无三日晴——处处有森林❖这是贵州绝对的优势,而不是劣势。
❖地无三里平——遍地是金银❖这是骡马时代的形容,而不是现代大交通的真实写照。
❖人无三分银——美女多如云❖这是整体夸张的描述,而不是绝对的情况。
一、贵州形象—可爱的贵州❖(一)贵州印象❖三句话老话——新的解释❖天无三日晴——处处有森林❖这是贵州绝对的优势,而不是劣势。
❖地无三里平——遍地是金银❖这是骡马时代的形容,而不是现代大交通的真实写照。
❖人无三分银——美女多如云❖这是整体夸张的描述,而不是绝对的情况。
(二)、悠久的发展历史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的土地上,创造了贵州的史前文化,现已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有80余处。
“观音洞文化”的黔西观音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桐梓人”、“水城人”、“大洞人”、“兴义人”、“穿洞人”、“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观音洞人”等人类化石。
(三)光荣的革命传统❖1854~1874年间的农民起义:❖刘仪顺领导的以汉族农民为主体的号军起义。
❖张秀眉领导的以苗族农民为主体的黔东南起义。
❖张凌翔领导的以回族农民为主体的黔西南起义。
❖姜应芳领导的以侗族农民为主体的天柱起义。
❖潘新简领导的以水族农民为主体的荔波起义等。
二、贵州优势富集的资源勤劳的人民(一)丰富的生物资源1、丰富的植物资源。
全省森林面积6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8%。
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13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1个。
有各类草山草坡近500万公顷,全省有野生牧草1410种。
贵州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65种。
其中属于国家1级保护的14种, 2级保护的51种。
栽培作物:辣椒、水果、茶叶、烤烟等。
(二)“煤水结合”的能源资源贵州能源资源丰富,种类较多。
在已发现的能源资源中,水能、煤炭和煤层气具有持久开发优势。
特别是煤炭与水能资源结合,使贵州成为中国少有的“水火互济”发展电力工业的最佳省份之一。
《贵州省情教程》课件
![《贵州省情教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be765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c.png)
贵州的民族风情独特,如镇远古镇、黄果树古镇等。
非遗文化
贵州的非遗文化丰富多样,如侗族大歌、苗族银饰等。
交通运输
高速铁路
高速公路
贵州的高速铁路发达,方便快捷, 连接全国各地。
贵州的高速公路网密集,便于出 行和物流运输。
地铁。
产业发展
1
新兴产业
人口
贵州拥有多个少数民族,绚丽多 样的民族风情令人向往。
经济
贵州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发展壮大。
历史文化
历史悠久
贵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值得深入探索。
传统节日
贵州的传统节日充满独特的民族特色,展现出浓厚的民俗风情。
文化瑰宝
贵州拥有众多珍贵的文化瑰宝,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贵州省情教程》PPT课 件
通过《贵州省情教程》课件,深入了解贵州的概况、历史文化、自然地理、 人文风情、民族团结、富民兴省、旅游资源、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现代化 建设、乡村旅游、旅游新业态、革命历史、政治生态、社会保障、文化教育、 医疗保健、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和科技创新。
贵州省概况
位置
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中国 的腹地、内陆省份之一。
贵州发展新兴产业,如大数据、新能源等,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2
传统产业
贵州仍保持着传统产业的优势,如农业、矿产资源等。
3
产业互联网
贵州积极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加快数字经济的转型和创新。
3
民俗表演
贵州的民俗表演充满民族特色,能够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
富民兴省
农业
贵州的农业发展迅速,农民的收 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工业
贵州的工业发展潜力巨大,为经 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一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一](https://img.taocdn.com/s3/m/6efafa232f60ddccda38a0a9.png)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一贵州电大文科部第一章省情概论教学要求:1、掌握认识贵州省情的目的和意义2、掌握如何认识贵州省情3、了解贵州省情的认识过程4、重点掌握贵州省情基本特点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第一节认识省情的目的和意义一、是实行科学决策的需要按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只有从调查研究入手,全面认识省情,才能为制定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各省之间差异明显,发展不平衡,这就要求必须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不能简单的照抄、照搬、照套。
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的方针政策比较符合省情,什么时候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就会遭受挫折。
二、是培训各级干部和教育各族人民的需要贵州的各级干部是贵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只有当他们从本质上认识了贵州省情的基本特点,准确把握其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贯彻省委和省政府的各项决策,率领贵州人民投身于贵州的现代化建设。
贵州各族人民是贵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只有让他们正确地认识了贵州,才能正确地理解中央和贵州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地接受和完成各自的具体工作和任务,并为贵州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才能更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三、是实行对内对外开放的需要过去,贵州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留下“夜郎自大”的典故。
解放后虽然增加了与外界的交往,但是封闭状态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不仅贵州对外界知之甚少,而且外界对贵州也了解不多。
因此要扩大贵州的对内对外开放,就必须去了解世界,也必须让外界认识贵州,把贵州介绍给世界。
第二节如何认识省情一、要用正确的观点去研究和认识省情1、要用系统的、全面的观点。
因为省情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只有全方位地考察它的自然、经济、民族、文化等各个要素,才能认识其基本特点、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
《贵州省情教程》绪论解析
![《贵州省情教程》绪论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35720955270722192ef74a.png)
屯堡文化
•
安顺屯堡文化系明代从江南随军或经商 到滇、黔的军士、商人及其家眷生活方式 的遗存。随着岁月的变迁,安顺一带的屯 堡人仍奇迹般地保存着600年前江南人的生 活习俗,其民居、服饰、饮食、民间信仰 、娱乐方式无不具有600年前的文化因子, 这种屯堡文化为古代汉民族的研究提供了 丰富的资源。
天龙屯堡
1. 贵州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 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九洞天风景名胜区 11、铜仁九龙洞风景名胜区 12、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 13、紫云格凸河风景名胜区 14、平塘风景名胜区 15、瓮安江界河风景名胜区 16、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 17、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
18、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
贵州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 • • • • • • •
阳明文化
•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 ,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 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 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 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 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 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 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 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 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1)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3dd01d8cf84b9d529ea7a5c.png)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平时作业册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人”),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和(丘陵)。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9.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为亿吨,列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山西、内蒙、新疆和陕西,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贵阳市)。
《贵州省情》本科课程建设标准
![《贵州省情》本科课程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60e0067804d2b160b4ec05a.png)
考试内容符合大纲要求,能科学检查教与学效果;
考试方式方法多样化。
教学资源
教材及
相关资料
使用贵州省统编教材(《贵州省情教程》)。参考阅读文献:《贵州读本》,钱理群,贵州教育出版社;《龙行贵州》,张晓松,广东出版社;《贵州秘境》,杨正午,中国青年出版社;网络教学平台资源()。
团队结构
教学团队8以人,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团队成员能够独立承担课程教学工作。
师资培养
团队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教师的选拔和培养计划合理;鼓励有实践背景的教师参与教学团队。
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
在课程建设期间,对教学大纲进行适当的修订;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教学思想的先进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注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贵州省情》本科课程建设标准
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为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我校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建立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制订本课程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建设点
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科学地组织课程建设工作。
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科学、先进,符合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及时有效地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的地方性和全国性的关系,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的关系。
教学手段、
方法
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或案例教学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将知识传授转变成能力培养。注重学习过程,考试方式多样化。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3da7b25ef7ba0d4b733b0e.png)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平时作业册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和巨大()。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和(“”)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 )和( )。
7.贵州气候属于()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和()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9.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为488.64亿吨,列全国第()位,仅次于山西、内蒙、新疆和陕西,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和()。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61c8797101f69e31433294d5.png)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册教师签名:▁▁▁▁▁▁▁▁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所属电大:▁▁▁▁▁▁▁▁▁▁▁▁▁▁▁▁▁▁▁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文科教学部编制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1、贵州东与()交界,北与()和()相连,西与()接壤,南与()毗邻。
2、省情是一个省自然、()、()、()、()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3、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
发育地貌出露面积占总面积的()%。
4、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的(),平均海拔()米左右。
境内地势(),可分为三级阶梯,自中部向()三面倾斜,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米以下。
5、贵州最高地区是西部(),平均海拔()米;最低地区是东部(),平均海拔()米;最高处是赫章(),海拔()米;最低处是(),海拔()米。
6、贵州气候属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年平均气温()℃左右。
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最高达()ºC;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威宁,最低达()ºC。
年降水量()毫米左右,雨水最多的地区分别是()南坡的晴隆、丹寨和()东南坡,雨量最少的是()。
7、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和()两大流域。
苗岭以北流域,包括()水系、()水系、()水系和()水系。
苗岭以南流域,包括()水系、()水系和()水系。
8、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和丘陵占()% 。
在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
9、贵州森林资源丰富。
分布以()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山地草地资源也较多。
草山草坡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10、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全省煤炭资源总量超过()亿吨,保有储量居全国()。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
《贵州省情》课程教学大纲
![《贵州省情》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e7ec344ccbff121dc36833d.png)
《贵州省情》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贵州省情课程英文名称:The situ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程编号: 106学时数:18学时学分数: 1课程归属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时间:2016 年5月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
《贵州省情》课程目的是贯彻中央、贵州省政府及其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把省情知识教育作为全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必修课,使大学生全面了解贵州、认识贵州,把握贵州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激发贵州大学生热爱贵州、宣传贵州和建设贵州的积极性和热情。
本课校级为公共必修课,通识课。
2、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省情基本理论知识,对贵州省情特征、状况和发展前景等有一个基本的、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3、适用专业、学时数及学分数: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全校所有本科专业。
18学时时数。
1学分。
二、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考试(开卷)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三、教材和参考资料教材:《贵州省情教程》,贵州省教育厅组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参考资料:1、《贵州读本》,钱理群等主编,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82、《龙行贵州》张晓松等著,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2007.43、《贵州秘境》杨正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6.94、网络教学平台资源(rs.)。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网络视频教学资源。
四、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贵州省情》教学的基本内容: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贵州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多民族的社会环境;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贵州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贵州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
“贵州省情”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按照“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开展教学。
了解: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知道,对其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及人物、事件等能够清楚;掌握: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并把握,对一些基本特点和知识要点能够识记并适当分析;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对重点问题能够深入分析,同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贵州省情教程》第三单元练习题
![《贵州省情教程》第三单元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2e52b75a417866fb84a8ecd.png)
第三单元练习题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6分)1.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和一些民族()的省份。
贵州多民族的社会环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人口()活动而形成的。
3.贵州省2005年末总人口为()万人,人口密度为()人/平方千米。
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有所下降。
4.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共有56个民族成分。
其中,汉、苗、布依、侗、()、彝、()、()、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18个民族为贵州的世居民族。
在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
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
5.国际上一般将()岁及以上人口称为老年人口或老龄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成为该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
6.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藏缅等语族。
各民族不仅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在本民族内部进行交流,而且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还通晓和使用(),并作为交流的基本工具。
7.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2005年全省共有()个自治州、()个自治县和()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1.2%。
8.目前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仡佬、水、()8个民族。
9.贵州目前已建立的自治州是()、()、()。
10.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自治县。
11.目前遵义市管辖的2个自治县是()自治县和()自治县;安顺市管辖的3个自治县是()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自治县。
12.目前铜仁地区管辖的4个自治县是()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自治县。
毕节地区管辖的1个自治县是()自治县。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贵州省情教程-第一章-特殊的地理环境(网络修改版)
![贵州省情教程-第一章-特殊的地理环境(网络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93ff070722192e4536f6a0.png)
范围包括盘县、晴隆 以北,黔西、织金以 西地区。地势西高东 低,海拔1400-2400 米,是全省最高地区。 该区域林牧业发展潜 力较大,但水土流失 严重。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一)气温
贵州在全国的温度带划分中属于亚热带范围。 冬温较高,夏温较低,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10℃-20℃之间。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
(四)气候的地域差异及类型
全省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 和中温带气候类型。
1.南亚热带:红水河和南、北盘江河谷地带,年均温19℃以 上,几乎长夏无冬,农作物可一年三熟,宜种多种喜温亚热 带经济作物; 2.中亚热带:东、南、北三面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冬暖夏 热,农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三熟,宜发展多种亚热带经济作物。 3.北亚热带:黔北、黔中和黔西南海拔1000米左右的广大地 区,冬暖夏凉,农作物可一年一熟或两熟,适种性广,这是 贵州的主要气候类型; 4.暖温带:黔西北海拔1700-2400米之间的地区,冬冷夏凉, 可种植荞麦、马铃薯等喜耐寒作物; 5.中温带:黔西北海拔2400米以上的地带,几乎长冬无夏。
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03
喀斯特地貌成土速率低、土层浅薄,植被一旦被 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石漠化程度高。
04
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封山育林、小流域治理、生态移民搬迁、多 业态山地农业等项目使石漠化山区生态好转。
五、种类繁多、分布呈现过渡性的生态植被
阔叶林
针叶林
灌丛和 灌草丛
(二)降水量
贵州年降水量多在1100-1300毫米之间,属于湿润地区。
三个多雨区和两个少雨带。
第一个多雨区:苗岭西段南坡,年降雨量最多的是晴隆达 1588.2毫米。 第二个多雨区:苗岭东段南坡,年降雨量最多的是丹寨达 1505.8毫米。 第三个多雨区:东北部武陵山东南坡,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 以上。 三个多雨区之间就是少雨带,威宁、赫章、毕节年降水量在 800-900毫米,其中赫章最少。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1)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e51652f004a1b0717ed5dd0d.png)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平时作业册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人”),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 )和(丘陵 )。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9.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为488.64亿吨,列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山西、内蒙、新疆和陕西,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贵阳市)。
贵州省情第五章(第四节)
![贵州省情第五章(第四节)](https://img.taocdn.com/s3/m/a67096f90242a8956bece45b.png)
24
二、对外贸业发展现状
1.“三驾马车”是指消费、投资、对外贸业,他们能拉 “ 是指消费 投资、对外贸业, 消费、 动经济增长 2.贵州于 贵州于1978年开始试办,1985年正是自营出口,到 年开始试办, 年正是自营出口, 贵州于 年开始试办 年正是自营出口 2000年已形成专业外贸公司、自营进口生产企业、科 年已形成专业外贸公司、 年已形成专业外贸公司 自营进口生产企业、 研院所……经营多元化的对外贸易体系,全省“ ……经营多元化的对外贸易体系 研院所……经营多元化的对外贸易体系,全省“大经 格局基本形成。 营”格局基本形成。 3.主要贸易对象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南美洲和 主要贸易对象分布在亚洲 主要贸易对象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非洲市场也在扩大 也在扩大。 非洲市场也在扩大。 4.按海关出口商品分类,贵州出口商品共有 种,以化 按海关出口商品分类, 按海关出口商品分类 贵州出口商品共有18种 工商品、矿产品、机械电子产品、贱金属、 工商品、矿产品、机械电子产品、贱金属、橡胶制品 等为主。 等为主。
17
《2》我省交通现状……喔 我省交通现状……喔 我省交通现状……
18
19
三.邮政业发展现状 邮政业发展现状
1.邮政具有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结合的特 邮政具有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结合的特 邮政具有实物流 是个社会公用性强的先导产业部门。 点 ,是个社会公用性强的先导产业部门。 2.在邮政业方面,建设和完善了包括邮政营业系统、投 在邮政业方面,建设和完善了包括邮政营业系统、 在邮政业方面 邮政营业系统 递机构、邮件处理中心、邮路等在内的邮政通信网络, 递机构、邮件处理中心、邮路等在内的邮政通信网络, 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 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 3.贵州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邮路大通道和邮件转运枢纽 贵州成为中国西南地区 邮路大通道和 贵州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
贵州省情教程平时作业答案
![贵州省情教程平时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1edad5910ef12d2af9e7cd.png)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情作业一、填空题: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 < 地理)、 < 政治)、 < 经济)、 <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
3、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4、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 长江)和< 珠江)两大流域。
5、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 176167 )平方千M。
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
6、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
7、为了扭转"大跃进"造成的被动局面,从1961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 调整)< 巩固)<充实)< 提高)"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8、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2003年12月31日共设了< 4 )个地级市、<3 )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7)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二、单项选择题1、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A )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2、贵州从面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B )A、赫章B、玉屏C、威宁 D、黎平3、贵州从点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D )A、赫章韭菜坪B、玉屏C、威宁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4、贵州最大的河流是:< B )A、綦江B、乌江C、南盘江D、清水江5、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气候是< A )A、干旱B、秋风C、凌冻D、冰雹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 D )A赫章 B 玉屏 C 威宁 D 铜仁7、< B )是贵州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
A、自然生态比较脆弱B、喀斯特地貌发育C、高原山地 D、盆地8、贵州水资源丰富,居全国第< D )位A、7B、8C、9 D、69、在贵州省总面积中耕地面积占< C )。
贵州省情教案
![贵州省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9eaeb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6.png)
贵州省情教案贵州省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贵州省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和特色文化等基本情况;2.了解贵州省的自然资源、产业布局和著名景点等;3.培养学生对贵州省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贵州省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和特色文化等基本情况;2.了解贵州省的自然资源、产业布局和著名景点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贵州省的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贵州省的兴趣,并进行简单的导入。
2.呈现贵州省的地理位置:通过地图或幻灯片展示贵州省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贵州省是位于中国中南部的一个省份。
3.介绍贵州省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图表或图片展示贵州省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让学生对贵州省的人口分布和经济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并进行相关讲解。
4.介绍贵州省的特色文化:通过图片展示贵州省的特色文化,如苗族、侗族等民族的传统服饰、音乐舞蹈等,让学生对贵州省的特色文化有一个初步认识。
5.介绍贵州省的自然资源:通过图表或图片展示贵州省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并进行相关讲解。
6.介绍贵州省的产业布局:通过图表或图片展示贵州省的产业布局,如农业、工业、旅游等,并进行相关讲解。
7.介绍贵州省的著名景点:通过图片展示贵州省的著名景点,如黄果树瀑布、贵阳花果园等,并进行相关讲解。
8.总结归纳:对贵州省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和特色文化等进行总结归纳,并进行相关讲解。
9.反馈与评价: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反馈与评价,检查学生对贵州省情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地图和图表等,直观地向学生呈现贵州省的情况。
2.讲解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共同探讨贵州省的情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贵州省。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了贵州省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和特色文化等基本情况,并对贵州省的自然资源、产业布局和著名景点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四讲-贵州省情教育PPT课件
![第四讲-贵州省情教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33f919ba0d4a7303763acf.png)
2.水热 3.气候
4.气温
第一章 绪论 “贵州印象”
大气降水丰富 光、热、水基本同季
立体气候明显 气候温暖湿润
2021/7/23
6
一、天无三日晴的气候特点
(一)从有利方面看:
贵州立体气候——“十里不同天”
2021/7/23
第一章 绪论 “贵州印象”
贵 州 降 水 充 沛
贵 州 日 照 充 足
从日照上看: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1050小时<日照时数<1800小时
在时空分布上,日照西部多、东部少,最少的 在北部大娄山区。一年中夏季日照时数最多,春季 次之,冬季最少。年相对湿度高达70%以上,而且 一年四季没有什么变化。
2021/7/23
26
第一节 生态类型多样的自然环境
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
20
第一节 生态类型多样的自然环境
一、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平 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 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 典型发育的山区。贵州地势西高 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 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
2021/7/23
21
第一节 生态类型多样的自然环境
22
第一节 生态类型多样的自然环境
一、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最高点赫章县 的韭菜坪(海 拔2901米) 最高地区威宁 (海拔2166米)
耕作条件
2021/7/23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最低地区 玉屏(海 拔541米) 最低点在 黎平县水 口河出省 处(海拔 148米)
23
第一节 生态类型多样的自然环境
【DOC】贵州省情教程第一章
![【DOC】贵州省情教程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93640ee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9.png)
贵州省情教程第一章特殊的地理环境地理泛指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
由于人文地理的有关内容将在本书有关章节叙述,因此,本章着重叙述贵州的自然地理,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人文地理只介绍行政区划。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全省总面积为17.62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8。
东西距离595 千米,南北距离509 千米。
2006 年,全省辖9 个市(州、地)、88个县(市、区、特区),省会为贵阳市。
第一章特殊的地理环境2 第一节自然环境一、喀斯特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地貌也叫“地形”,是地表(包括陆地和海底表面)各种形态和形态组合的总称。
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100 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喀斯特即岩溶。
“喀斯特”一词来源于前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地,因为那里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类似地貌的地方。
贵州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
第一级阶梯在西部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等地以西,平均海拔1500 米以上;第二级阶梯从大方、织金、普安一线向东到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县、江口县、三穗县、锦屏县、榕江县等地以及南部荔波县、罗甸县的北界这一线的中间广大地区,海拔800~1500 米;第三级阶梯从沿河到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平均海拔800 米以下。
贵州地势起伏较大。
从面上看,最高地区是西部的威宁,平均海拔2166 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的玉屏,平均海拔541米,两地海拔相差1625 米。
从点上看,最高点在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 米,最低点在东南部黎平县水口河出省处,海拔只有148 米,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相差达到2753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平时作业册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和巨大()。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和(“”)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 )和( )。
7.贵州气候属于()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和()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9.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为488.64亿吨,列全国第()位,仅次于山西、内蒙、新疆和陕西,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和()。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11. 贵州的()景区和()风景名胜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2.截至2011年,全省共设()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个地级市、()个自治州。
88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56个县、11个自治县、7个县级市、13个市辖区、1个特区。
一般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13. 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乌江以南实行(),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1分,共10分)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C、威宁草海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A、赫章B、玉屏C、威宁D、铜仁3.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A、红水河B、乌江C、北盘江D、赤水河4.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A、黄壤B、石灰土C、紫色土D、水稻土5.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
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位。
A、5B、6C、7D、8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A、广西B、云南C、四川D、贵州8.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9.从()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
A、1949B、1950C、1953D、197810.下列城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城市是()。
A、遵义B、水城C、贵阳D、都匀三、多项选择题(所列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
每题1分,共10分)1.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下列中的()。
A、干旱B、秋风C、凌冻D、冰雹2.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
A、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B、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C、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D、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3.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
A、珙桐B、桫椤C、银杉D、扇蕨4.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
属于珍稀名贵药用植物的下列有()。
A、珠子参B、三尖杉C、何首乌D、冬虫夏草5.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
A、重晶石B、铝土矿C、磷矿D、黄金6.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
A、北京周口店B、山西西候度C、盘县的大洞遗址D、贵州黔西观音洞7.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
A、青岩教案B、遵义教案C、开州教案D、安庆教案8.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
A、黎平会议会址B、遵义会议会址C、息烽集中营旧址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9.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下列有()。
A、梵净山B、赤水桫椤C、百里杜鹃D、威宁草海10.20世纪90年代,贵州实施“三大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是指()。
A、科教兴黔战略B、开放带动战略C、计划生育战略D、可持续发展战略四、问答题(共50分)1、贵州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为什么在全国长期处于落后地位?(10分)2、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0分)3、试从贵州的自然旅游资源特点说明成为令人神往的理想旅游观光胜地。
(15分)4、试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5分)第二次平时作业(第四、五章)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分)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城镇人口为1174.81万人,占总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49.68%的平均水平,说明贵州的工业化程度不高,城镇化进程任重道远。
2.贵州民族的居住特点是多民族()和一些民族()。
3.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4.贵州的民族节日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性节日,如“鼓社节”等;第二类是()性节日,如“吃新节”等;第三类是()性节日,如“姊妹节”等。
()性节日最多,几乎占全部节日的80%。
5.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自治县。
6.苗族有一种流行最广、最具特色的舞蹈形式是()舞。
7. 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和()。
8. 解放时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为一、二、三,第一产业占有绝对优势。
在()年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使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变化为二、一、三。
9.贵州在()年实现了自1957年以来全省农村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
10. 贵州工业的结构比例1978年是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占优势,到2011年从轻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仍占优势。
11. 1949~2011年,贵州已探索出一条与轻工业相协调的()型、()型相结合的重化学工业道路。
12.贵州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全面推进。
13.贵州的交通运输以陆路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高等级公路和()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支线铁路相配合,以内河航道、民用航空为延伸的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南下出海大通道。
14. 贵州电信业,已具备有完善的包括装备网、业务网和支撑管理网的电信通信网络,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以国际接轨,以()传输为主、()和卫星传输为辅的,综合化、立体化、数字化的现代电信通信网络。
15.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已由()型转向()型,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的观光型转向()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颇受旅游者欢迎。
16.金融业包括()业、()业和()。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1分,共10分)1.贵州多民族的社会环境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人口()活动而形成的。
A、迁徙B、出生C、战争D、动荡2.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
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
它是()族的古老的文字。
A、彝B、仡佬C、水D、瑶3.解放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族自治地方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排序变化是:()A、由1949年的一、二、三变化为2010年的一、三、二。
B、由1949年的一、三、二变化为2010年的三、二、一。
C、由1949年的二、一、三变化为2010年的二、三、一。
D、由1949年的三、一、二变化为2010年的二、一、三。
4.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是在()年。
A、2005B、2008C、2009D、20115.改革开发以来,贵州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已经连续()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A、8B、10C、12D、 156.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11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7. 贵州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较高、利润最大、纳税最多的行业是()。
A、电力工业B、机械工业C、国防科技工业D、食品工业8. 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为主。
A、黔电送湘B、黔电送粤C、黔电送桂D、黔电送沪9. 贵州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黑颈鹤及其他181种鸟类共同家园,成为世界十大观鸟胜地之一的地方是()。
A、百花湖B、威宁草海C、荔波樟江D、万峰湖10.2007年贵州第一个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是()。
A、荔波B、镇宁C、遵义D、赤水三、多项选择题(所列出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
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A、苗族B、藏族C、水族D、畲族2.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目前国家还帮助()等民族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A、苗族B、侗族C、布依族D、水族3. 民族节日是贵州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集中体现,其中属于社交性节日的下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