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实词、虚词》精讲
高一语文初高中知识衔接
名言金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语文语法知识学习目标:能够准确区分词语的各种词性,在主动学习中努力构建汉语知识系统。
词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实词(一)、名词:1、定义: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或方位等的词。
2、名词的分类:(1)表示人的名称:老师、鲁迅(2)表具体事物的名称:天、地、花、草、海洋(3)表抽象事物的名称: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表示处所:北京、黄河、三味书屋(5)表示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表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3、语法特点: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不、很、非常等)修饰。
(二)、动词1、定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存在消失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2、动词的分类:(1)、表示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表示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表示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表示可能意愿的: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表示趋向: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表示判断:是、就是、正是(7)、表示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语法特点:能受副词修饰,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三)、形容词1、定义: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形状,或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
2、形容词的分类:(1)、表事物的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表事物的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表事物的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3、语法特点:大多数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主要做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不能带宾语。
史上最全语法知识之实词与虚词详解
史上最全语法知识之实词与虚词详解导语:寒假复习必备的语法知识大全,希望同学们好好看一看!1实词和虚词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详细整理版)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概述
(详细整理版)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概述一、实词的概念和分类实词是指能够直接代表实际事物或具象意义的词语。
按照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实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几种类型。
1.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抽象概念等的词语。
它可以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两种。
2. 动词动词是表示行为、动作或存在状态的词语。
它可以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两种。
3. 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或状态的词语。
它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种。
4. 副词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
它可以分为程度副词、方式副词、时间副词和地点副词等几种类型。
二、虚词的概念和分类虚词是不能直接代表实际事物或具象意义的词语。
它在句子中起连接、修饰或标点等作用。
按照功能和形式的不同,虚词可以分为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等几种类型。
1. 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方位或时间的词语。
常见的介词有“在、上、下、中、间、之”等。
2. 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的词语。
常见的连词有“和、与、或、但、然而”等。
3. 助词助词是用来标示词的词类、词义关系或语态等的词语。
常见的助词有“的、地、得、吗、了”等。
4. 语气词语气词是用来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或情感的词语。
常见的语气词有“不、了、啊、呢、吗”等。
以上是对初中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归纳概述。
实词直接表示实际意义,而虚词则在句子中起到辅助作用。
2023年初高中衔接文言文实词虚词常用文言句式课件53张
正确译文:西施因心口疼而在邻居面前皱紧眉头。邻居里 有个丑女看见西施皱眉觉得很美,丑女回家以后也捂着心 口在别人面前皱着眉头。富人看见皱眉丑女,紧紧地关上 门不出来;穷人看见她,领着妻子儿女离开她而逃跑。那 个丑女只知道皱眉头美丽,却不懂皱眉头为什么美丽。
翻译口诀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通假古本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叁 分类
倒装句分如下类型: (一)宾语前置 (二)定语后置 (三)状语后置 (四)主谓倒置 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者动作的主体。 谓语: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 宾语:又称“受词”,指动作的接受者。
宾语前置
贰 定语后置
状语:用来修饰、限定、说明谓语动词。
状语后置 叁
三 倒装句
1 状语后置。如:
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 郡做太守。
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无实在意义的虚词。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单音节词——双音节词, 古今异义——古义,通假字——本字, 词类活用词——活用后的词
调,就是调整语序。
。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贯:指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翻译。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五、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做意念被动句。 这种被动句没有明显的标志,但翻译时需要翻译成被动句。 例: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可译为“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 可译为“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 译:西施得了心病总在家里皱眉头, 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 家里的丑女看见西施皱眉觉得很美, 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 回家也捂着心皱眉,有个富人想见 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 见她,但西施坚持不出门。贫穷的 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 人见到了她,却带着妻子离开她。 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她知道皱眉头美丽,却不懂皱眉头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
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3)疑问代词,怎么。
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动词,养。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
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
如:天涯若比邻。
(2)动词,比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
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
如:可汗大点兵。
( 2)兵器、武器。
’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
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名词,水池。
如:墨池记。
6.出:(1)动词,出现、露出。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动词,出去、出来。
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
如:皆出酒食。
(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
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
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
如:不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编次、编排。
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
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2)动词,依从。
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
如:来从楚国游。
(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
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道路。
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
如: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
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
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6)名词,道义。
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1.得:(1)动词,得到。
如:既出,得其船。
(2)动词,达到。
(3)动词,能够,可以。
如:余因得遍观群书。
(4)通“德”,动词,感激。
九年级:中考语文 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教学方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教学方案)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
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
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
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
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
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二、通假字归纳:(1)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2)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陈涉世家》(3)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发起)——《陈涉世家》(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陈涉世家》(5)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上)——《木兰诗》(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还有)——《核舟记》(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核舟记》(10)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11)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放)——《核舟记》(1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置放)——《愚公移山》(13)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愚公移山》(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16)汤熨之之所及也。
(“汤”通“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1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18)火齐之所及也。
("齐"通"剂":药剂,汤药)——《扁鹊见蔡桓公》(19)必能裨补阙漏。
初中语文知识实词和虚词讲课稿
表示处所、方向:从、向、朝、顺着 表示时间(shíjiān):在 表示对象:对、为、给、关于 表示目的:为、为着 表示起止:自、从、至于 表示方式:据、以、按照、通过
第二十三页,共43页。
• 介词运用特点:
• 不能单独使用,要带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 语构成介宾(jiè bīn)结构,用在动词前做状语, 用在动词后面做补语;
第十八页,共43页。
• 表示范围:都、一共 • 表示时间:正在、马上、一直
表示程度:很、非常、更加、太、格外 表示情态(qíngtài):特地、大力、亲自 表示否定:不、勿、别、没有 表示语气:竟然、公然、也许 • 副词运用特点:能直接修饰或补充或说明动 词、形容词;可以在句中做状语或补语。一 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部分可起关联作用。
• 例如:1、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鲁迅‖[在浙江绍兴]出生。
第二十四页,共43页。
• “像、比、给、在、如、同、跟、为、 经过、通过(tōngguò)”等词比较特殊, 当句中有动词时它们为介词,没有动词 时为动词。例如:①火车‖通过 (tōngguò)隧道。
• ②火车‖[通过(tōngguò)隧道]奔向前方。
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 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第十五页,共43页。
虚词(xūcí)
第十六页,共43页。
• (二)虚词 语法功能上,虚词一般不能以次序为手
段直接组合,大都不做句子成分,主要起关 联作用,作为组合实词的一种语法手段;有 的表示语气,成为某类短语和句子的标志。 词汇意义(yìyì)上,除少数虚词外,大都不 表示事物的实在意义(yìyì)。
高考语文古文知识点:实词与虚词详解
高考语文古文知识点:实词与虚词详解在高考语文中,古文是一个重要的板块,而实词与虚词则是古文学习的基础。
掌握好实词与虚词,对于理解古文的意思、准确翻译古文句子以及提高古文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实词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在古文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
1、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的词。
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身”,指的是自身;“山川之美”中的“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
在理解名词时,要注意古今异义的情况。
例如,“江”在古代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则泛指一般的江河。
2、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意思是飞奔的马,是动词用作名词。
动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也是常见的考点。
比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是意动用法,意思是“对……感到惊异”。
3、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或修饰名词、代词的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或属性。
“芳草鲜美”中的“鲜美”,形容花草鲜艳美丽。
形容词也有使动和意动用法。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变绿”。
4、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在古文中,数词有时会直接表示数量,有时会用特殊的表达方式。
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表示多个,不一定就是确切的三个人。
5、量词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
古文中的量词相对较少,使用也不像现代汉语那样规范。
6、代词代词是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的词。
常见的有人称代词(吾、汝、其等)、指示代词(此、彼等)、疑问代词(谁、何、安等)。
二、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古文中常见的虚词有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1、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充当定语、状语和补语。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程第1讲——实词与虚词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程第1讲实词与虚词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
它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实词带上语调能单独成句和单独回答问题。
(一)名词1、定义: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或方位等的词。
如:教师、长江、月、房屋、上午、星期六、沿海、周围、上、下、道德、思维等。
2、语法特点: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不、很、非常等)修饰。
(二)动词1、定义: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存在消失的词。
如:唱、改革、想、高兴、开始、发生、使、等于、能够等。
2、语法特点:能受副词修饰,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三)形容词1、定义: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形状,或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
如:大、好、糊涂、宁静、心狠、可惜、书生气、沉甸甸等。
2、语法特点:大多数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主要做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不能带宾语。
(四)数词1、定义:数词是表示数目多少和次序先后的词。
2、分类:基数词、序数词、倍数词、分数词、概数词。
3、语法特点:常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五)量词1、定义: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计算单位的词。
2、分类:(1)物量词。
表示人或事物数量的单位,如个、张、件、群、伙;(2)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遍、人次、吨公里。
3、语法特点:一般不能单独运用,只用在数词、指示代词之后构成量词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六)代词1、定义: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2、分类:人称代词: 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代词的区别,也有单数代词、复数代词的区别。
“我们”、“咱们”有排除和包括的不同。
指示代词: “这”是近指,“那”是远指,“每”、“各”是分指,“某”是不定指,“另”是旁指,“其他”指特定范围以外的人或事物。
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练习1、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划出来。
当国歌国旗一起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里,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li初高中文言语法衔接
名词活用为动词 •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 目:用眼睛看
形容பைடு நூலகம்活用为动词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 福:赐福,保佑
动词用作名词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奔:飞奔的马
形容词用作名词
其曲中规《劝学》 曲:弯度
名词作状语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隆中对》
东西:向东、向西。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被动句
1.用“于、 见、“受„于„、见… 于…”表被动 2.用“为”、“为…所…” 表示被动。 3.词语本身含被动,无标志词语。 翻译时要将有关词语译成“被”
贤能为之用。 舌一吐而二蛇尽为所吞。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帝感其诚。 《劝学》里可有?
省略句
1.省主语、谓语、宾语“之” 2.省略量词、介词“于”
①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在介词前。 ②用“之、是、以”把宾语提前, 以强调宾语。“之”是标志,无义。 ②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 语前置。
微斯人,吾谁与归? 忌不自信。 宋何罪之有? 唯利是图 一言以蔽之 时不我待
(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 介词结构后置 语动词后作补语。 或状语后置 (2)介词结构“以„„”有时放在 谓语动词后作补语。 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 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的,翻译的时候 要把它提前用作状语,因此,我们 也称它“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 后置”。
——初、高中衔接
文 言 语 法
常见实词 常见虚词
文言句式
实词和虚词
• 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实词再细分 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它在语法上的 四个主要特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 义、词类活用 • 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虚词再细分为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 类:高考纲规定的18个:之、而、何、乎、 乃、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 、于、与、则、者
初中语文实词和虚词解析
初中语文实词和虚词解析实词和虚词按词的语法功能(造句功能)和语法性质(意义性质)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
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楹联了;计算机着;世界金融过)④时间名词前可加介词“在”,时间副词前不能加介词“在”。
名词类别①具体名词:人、牛、山、水、对联、学校、康拜因②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③方位名词: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面、中间、下边④时间名词:今天、明天、昨天、星期一、七月、刚才(二)代词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
①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
②一般不带修饰成分代词类别①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②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里③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多少(三)动词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
②后面一般能加“着”“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动词类别①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醒、病、游行、觉悟②及物动词(能带宾语)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想③能愿动词(助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能、能够、可以、该、当、应当、敢、肯、愿意④趋向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⑤判断动词:是(四)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修饰(很好、不坏)。
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③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形容词类别①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②状态形容词(带程度性):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突然(五)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八年级语法知识讲座——实词和虚词ppt课件
• 6.表示情貌: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 、慢慢、逐渐、逐步、猛然、依旧、仍然、当 然、毅然、果真、差点儿等
2024/3/11
二、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
时,即使困难重重,也会百折不挠的去克 服它。
2024/3/11
2.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 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一个关联词语表示一种事 理关系,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表示相应的事理 关系。也表示一定的语义。因此,写作时要正 确使用关联词语。比较: a.无论你有什么困难,同学们都可以帮助 你克服。 b.不管你有什么困难,同学们都可以帮助 你克服。
4.原因、目的 :因、因为、由于、为了、为着
5.对象、范围、关联 :对、关于、关于、替、同、与、跟、和 、给、把、将、被、连、任凭、至于、顺
6.表示排除 :除、除了、除开、除去
2024/3/11
介词的语法特点:
1、介词不能单独出现在句子里。介 词必需同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构成介词短语,才干出现在句子里 。〔唯一的例外是“被〞、“给〞 表示被动时,后面可能没有介词的 宾语。〕 2、介词不能堆叠,不能单独做句子 成分。有些并没有完全变为介词, 成了介词和动词的兼类词。请比较 :
语法知识讲座
——实词和虚词
虚词表示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 ,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分类
2024/3/11
• 副词 • 介词 • 连词 • 助词 • 叹词 • 拟声词
一、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表示
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 率、语气、情貌等。
2021中考必备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简表及其他文言知识)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
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
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
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
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
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
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
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出名,著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语法知识讲座——实词和虚词课件7张
——实词和虚词
虚词表示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 ,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分类
• 副词 • 介词 • 连词 • 助词 • 叹词 • 拟声词
一、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表示
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 率、语气、情貌等。
• 1.表示程度:很、极、最、太、更、更加、格 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 么等
六、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
如“哗哗”、“轰隆隆”。
汉语中的许多词性,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会 产生变化,也即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 因此,要学好词性,必须掌握语境中的词性。
• 请看下面的例子: 1、 发明,可作动词或名词。 ①这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这里的“发明”指某 种成果或产品,是名词。) ②科学家发明了计算机。(这里的“发明”指研究 开发,是动词。)
5、啊,可作叹词或语气助词。 ①啊!祖国多么美!(这里的“啊”单独使用,表示一 种强烈的感情,是叹词。) ②祖国多么美啊!(这里的“啊”用在句末,表示一种 感叹语气,是句末语气助词。)
练习一
• 下面几题请同学们仔细辨识划线词的词性: ①老师叫你。
• ②昨天你叫老师夸奖了。 • 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④明天我要到上海。 • ⑤请把座位让给她。 • ⑥妈妈让我学做饭。 • ⑦上学时要锁好门。 • ⑧我买了一把锁。
使用虚词运用不当的毛病:
• ⑦从上述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它是廉洁奉公的好干部。 (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欠缺)
• ⑧一个人犯错误是难免的,不要重复错误,明知故犯。 (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以致语义不明)
• ⑨一厂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二厂高,就是寿命比 二厂短。(连词位置不对,“不是”应放在“价格” 前)
实词、虚词课件
【解析】 辩护 辩解 辩白 辩证
主要是区别“护”“解”“白”“证”这四个语素, 采用相异语素组词 法。 “护”常见的组词是维护、保护,故“辩护”侧重 的是以申辩的形式来保护、维护其言行; “解”常见的组词是解开、解释,故“辩解”侧重 的是分辨、解释;“白”常见的组词是明白、清 白,故“辩白”侧重的是在被误解或被指责的情 况下进行分辨,使事实得以澄清,个人得以清白; “证”常见的组词是证据、证明,因此“辩证”侧 重的是客观性,指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的方式。
布得狭小而稀少呢? ②我们对自己的前途要________,这样才能迸发出火一样的 激情。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
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 人________。 A.普遍 C.广泛 乐观 乐观 赞扬 赞叹 B.普遍 D.广泛 豁达 豁达 赞叹 赞扬
到北京大学,故选“亲临”。②迟疑:我请他帮忙,他迟疑了一
下,还是跟我走了。犹豫:我请他帮忙,她犹豫了一下,同意了。 分析上面的语境,“迟疑”常指行动而言,“犹豫”常指态度而 言。故选“犹豫”。组词造句设语境。秩序,可造句为“要维护
2、某市公开选拔了一批党政领导干部,从年龄
结构上看,____的这批干部普遍年轻;从 ____上看,他们的教育背景普遍较好;至于 他们是否具有_____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在 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履职 C.履新 履新 履职 履历 B.履职 履历 D.履新 履历 履历 履新 履职
[典例]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D )
①据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今年多次________北
实词、虚词课件78页PPT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研究报告认为,目前________发展中国家食品出
口的市场壁垒主要有这几种:产品注册、出口文 件问题及海关规范;SPS协议、技术壁垒;运输 及搬运规范,投资与融资问题;国际贸易规范。
②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________,而是要在新的条件下继续深入地学习。
A.履职 履新 履历 B.履职 履历 履新 C.履新 履职 履历 D.履新 履历 履职
【解析】采用相异语素组词法。
选项三个词语的相同语素是“履”,相 异语素是“新”、“历”、“职”。
“新”,新任,故“履新”侧重新任就 职;
“历”,经历,故“履历”意为个人经 历的说明;
“职”,职责,故“履职”侧重履行职 责。
②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 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损失,有关责任人必须 对此进行 ,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A、鉴别 反思
B、鉴赏 反思
C、鉴别 反省
D、鉴赏 反省
【解析】句①相同语素是“鉴”字,将 不同语素“赏”、“别”组词为“欣 赏”、“辨别”,两个词就容易区别 了。况且“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 说、电影”,包含不健康的内容,需 要读者或观众加以辨别,而不是欣赏, 故选“鉴别”。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 词的语法意义。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 词和拟声词六类。
2、高考对实词、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哪里?
近几年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词、动 词、形容词(以动词、形容词居多)上,以辨析近义 词为主。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 句子选择词语。
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副词等。 虚词的考查主要有两类:一是辨析虚词使用正确与 否,二是辨析选择用法相近或易混的关联词语
2023年暑期初高中语文衔接第7课:文言语法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文言语法一、文言实词的几种活用1、概述文言文以实词为主,实词中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我们阅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很大障碍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这一现象的基本情况并学习相关内容,掌握解决它的基本方法。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可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要准确阅读文言文,就必须善于辨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
2、名词用作动词用一个相应的动词对译,这个动词的意义与名词表示的意义有关。
如:①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②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狼》)③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①“蹄”用作动词,译为“用脚踢”。
②“洞”用作动词,译为“打洞”。
③“籍”用作动词,是登记的意思。
这个意思与“籍”的名词义“户口册子”有关,户口册子的功用就是登记户籍。
3、名词作状语(1)普通名词作状语⑴表示比喻,译为“像……一样”。
如:①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①“云”、“响”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响应一样”。
⑵表示使用的工具或方式,译为“用……”。
如:①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活板》)①“木格”是名词做状语,译为“用木格”。
⑶表示处所、趋向,译为“在……”“从……”。
如:①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赤壁之战》)①“水陆”是名词作状语,译为“从水面上和陆地上”。
⑷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译为“像对待……那样”“把……当作……”。
如:①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①“兄”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对待哥哥那样”。
(2)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或趋向,译为“在……”、“向……”。
如:①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①“西”在句中是状语,译为“向西”。
②“外”在句中是状语,译为“在外”。
(3)时间名词作状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实词、虚词》精讲
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实词
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
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发展、变化的,如:变化、生长
(3表存现的,如:有、无、消失、存在
(4表使令的,如:使、让、叫
(5表判断的,如:是
(6表相似的,如:象、似
(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
(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
(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的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
(3表事物的状态,如:快、慢、迅速
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如:一、十、亿、半
(2表概数的,如:几、一些、上万
(3表序数的,如:第一、老九
(4表分数的,如:三分之一、七成
5.量词:表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物量的,如:个、张、只、支、寸、吨
(2表动量的,如:次、下、回、趟、场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1表人称代词的,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咱们、自己、人家
(2表指示代词的,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这里、那里
(3表疑问代词的,如: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
(二虚词
1.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表程度、时间、范围等。
(1表程度的,如:很、极、最、太、越、稍、颇、非常
(2表时间的,如:已、刚、才、常、曾、将、立刻、马上
(3表范围的,如:都、全、总、单、仅、只、一概、一律
(4表语气的,如:岂、却、就、竟、简直、难道
(5表肯定的,如:准、必、的确、确实
(6表否定的,如:不、别、未、莫、无、勿、没有
(7表示情态、方式的,如:正好、忽然、亲自、仿佛、连忙
(8表重复的,如:又、再、还、尤
(9表处所的,如:到处、处处、随处、四处
【注意】:“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2.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边,与之构成介宾短语,表方向、处所、方式、时间、对象、比较,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1介方向、处所,如:从、自、往、朝、向、在、于
(2介方式、方法,如:以、依、照、凭、按
(3介时间,如:从、自从、在、于、当
(4介目的,如:为、为了、为着
(5介原因,如:由、由于、因
(6介对象,如:把、对、对于、关于、至于、除了
(7介比较,如:比、跟、同
(8介行为发出者,如:被
【注意】:介词与动词的区别:在、到、给、比
如:他在学校学习(介词;他在学校(动词
他工作到深夜(介词;他到了(动词
他给我讲故事(介词;你把书给他(动词
他比你差(介词;他们比一下(动词
3.连词: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关系。
(1表并列,如:和、同、跟、与、及、而、以及、并且
(2表递进,如:而且、并且、况且、不但
(3表选择,如:或、或者
(4表转折,如:虽然、尽管、但是、可是、然而、不过
(5表假设,如:如果、假如、倘若、要是、即使
(6表条件,如:只要、只有、除非、无论、不论、不管、任凭
(7表因果,如:因为、既然、所以、因此、于是、那么
(8表取舍,如:与其、宁可、不如
【注意】:连词与介词的区别:和、同、跟、与
如:你和他都有希望(连词;你明天和他商量一下(介词
大力发展科学与艺术(连词;这件事与他无关(介词
4.助词:附在词或短语、句子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或语气。
(1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如:着、了、过
(3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么、哇
5.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
(1表感叹,如:啊、哎、呀、哇
(2表招呼、应答,如:喂、哎、哦
6.拟声词:这是摸拟声音的词。
如:呜、哗哗、轰隆、咚咚、沙沙沙、呼啦啦
初高中语文衔接语法知识训练题
一、下列实词各属于哪类词?按提示将ABCD填入下列括号中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代词
1、简洁(
2、关心(
3、知识(
4、知悉(
5、以前(
6、积极(
7、友好(
8、友谊(
9、渴望(10、愿望(11、火线(12、火红(13、专家(14、大家(15、底层(16、关闭(17、企图(18、咱们(19、意图(20、目的(21、限制(22、怎样(23、放假(24、特征(25、寒冷(26、成
绩(27、成功(28、坚决(29、坚持(30、疑问(31、怀疑(32、使用(33、效用(34、约束(35、拘束(36、这里(37、热爱(38、可爱(39、多少(40、兴趣(41、兴奋(42、决定(43、决心(44、那些(45、存在(
46、失望(47、亲切(48、限度(49、它们(50、伟大(
二、下列虚词各属于哪类词?按提示将ABCD填入下列括号中
A、副词
B、介词
C、连词
D、助词
1、简直(
2、关于(
3、顿时(
4、以及(
5、罢了(
6、假如(
7、曾经(
8、屡次(
9、所以(10、极为(11、索性(12、虽然(13、根据(14、一再(15、着(16、其实(17、自从(18、对于(19、立刻(20、被(2 1、即使(22、终于(23、按照(24、况且(25、把(参考答案一、
1、C
2、B
3、A
4、B
5、A
6、C
7、C
8、A
9、B 10、
A 11、A 12、C 13、A 14、D 15、A 16、
B 17、B 18、D
19、A 20、A 21、B22、D 23、B24、A 25、C26、A27、C28、C29、B30、A31、B32、B33、A34、B35、C36、D37、B38、C39、D40、A41、C42、B43、A44、D45、B46、C47、C48、A49、D50、C
二、1、A2、B 3、A 4、C 5、D 6、C 7、A 8、A 9、
C 10、A 11、A 12、C 13、B 14、A 15、
D 16、A 17、B 18、B 19、A 20、B 21、C 22、A 2
3、B 2
4、C 2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