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019年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浅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浅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浅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

杨振宁先生在谈到物理教学时指出:”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印象,以为物理学就是一些演算。

演算是物理学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是与现象有关的。

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象中来的。

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

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种心理品质,是在成长中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

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

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那么,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呢?1.激发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并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主动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但人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客观事物并不都产生知觉,而只是对其中少数客观事物发生兴趣,然后做出观察行为,产生知觉。

所以,若要求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必须首先激发学生对该事物产生兴趣。

激发兴趣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引入竞争、趣化知识等方法去实施。

2.学会观察方法,注意观察顺序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独立、系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拟定观察顺序,告诉学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

2.1 全面观察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观察时,往往需要学生全面而系统地观察,不要只局限于某一个点上看问题,而应该全面地进行考虑,这是观察事物重要的环节。

有关现象可按如下步骤进行观察:(1)观察分析结果出现的若干场合,以获得结果变化的有关情况。

(2)观察分析这些场合中的先行情况,以获得其中变化因素和不变因素。

2.2 重点观察既要全面观察,又要抓住重点。

观察的片面性必然导致思维的局限性,必须防止“挂一漏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倾向。

观察时,尽量调动多种器官参加活动,比较其异同点,得出正确结论,形成完整概念。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观察能力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能力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呢?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方法和技巧。

学好重要性观察能力是物理学中的基础能力,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提高学习效果。

具有良好观察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加敏锐地发现问题,更加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

主要学习内容初中物理学习中,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物理现象的观察、物理规律的发现和应用等。

这些学习内容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学习注意事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细心观察:学生需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注意细节,发现问题的本质。

2.主动思考:学生需要主动思考问题,提出假设,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

3.持续练习:观察能力需要通过持续的练习来提高,学生需要多做实验,多观察实物,多进行思考和总结。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实验法:通过实验来观察物理现象,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直观地了解物理规律。

例如,在做光的折射实验时,学生可以观察到光线在进入不同介质时的偏折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折射定律。

2.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物理现象的异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

例如,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时,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加速度等参数,从而更好地理解运动规律。

3.归纳法:通过观察多个具体的物理现象,学生可以总结出一般的物理规律。

例如,在研究浮力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多个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总结出浮力与物体体积、密度的关系。

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教材: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教材中的物理知识,特别是与观察能力相关的内容。

2.做题巩固:学生需要多做题,特别是中考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做题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3.总结规律:学生需要总结物理规律,特别是与观察能力相关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经验交流新课程NEW CURRICULUM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杨军(江苏省溧阳市横涧初级中学)观察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最直观手段。

在物理学习中,观察行为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在获取物理直观经验、理解物理抽象概念和规律、提升实验能力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观察能力的培养纳入日常的教学计划中。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观察的目的越明确,观察的持久性和效果会更理想。

在初中阶段,很多的实验现象往往具有很强的视觉刺激性,其中很多的实验现象都是与实验目的无关的,倘若没有明确实验观察的目的,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会被无关的现象分散注意力,导致观察活动出现盲目性,影响观察目标的实现。

因此,在实施观察活动之前,一定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弄清楚在观察过程中想要观察哪些现象,实现哪些目标。

例如,在讲到阿基米德原理时,在进行实验之前,笔者先给学生明确提出了这样两个观察目标:观察一下,浮力的方向是怎么确定的;思考和观察一下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两个问题提示,可以让学生明确地知道在实验过程中眼睛应该盯着哪里看,从而为观察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制订详细的观察计划观察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研究和学习过程,当实验活动开始以后,很多的实验现象往往并不明显,或者时间较为短暂,这时候,观察活动很容易出现遗漏,导致观察活动不够全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制定观察计划,按照观察计划上的条目和要求开展观察活动。

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制定了下面这样一份观察提纲:测量一下水的初温是多少度?水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一下温度计有什么变化?在沸腾之前气泡出现在什么位置,大小情况怎样?在沸腾以后,气泡出现在什么位置,与沸腾前相比,大小有什么变化?水沸腾以后观察一下温度计,看一看水温是多少度?会产生哪些现象?停止加热后,会产生什么变化?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对照着观察提纲,一步步地进行观察活动,不但会让观察活动有条不紊地推进,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遗漏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现象,保证观察活动的全面性。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浅议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观察能力既是一种物理学习的能力,又是一种研究手段,在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很多重大的物理发现往往就是在物理学家细心的观察中诞生的。

例如,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摇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牛顿因为观察到了苹果落地,进而从中获得启发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诸如这样的例子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可以说是不胜枚举,由此可见观察能力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那么,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一、激发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浓厚的兴趣可以推动人们主动地探索某些事物,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就要激发他们对观察的兴趣。

说到物理这门课,其中其实蕴含了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而当学生开始观察这些有趣的现象时,会对这些现象充满好奇心,而教师就要想办法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使它成为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和观察活动的动力。

很多物理现象和规律在现实生活中都能够看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这些物理现象,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二、要有一定的物理知识作为基础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为物理学习服务的,因此,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储备是提升观察能力的前提条件,只有当学生对一些物理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才能够从物理学的角度去观察该事物,得到我们想要的观察结果。

三、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也是一种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之所以开展物理实验,就是希望通过一些实验操作来再现一些我们想要看到的物理现象,并推理出一定的知识和规律,而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某一现象,并要求学生认真地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一定的观察敏锐力,能够更好地抓住某些重要的瞬间。

四、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手段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我们要想达到观察的目的,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手段。

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亲其师,信其道”,物理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以巨大的热情感染学生,带领着学生走进物理的殿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既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前提,又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基本条件。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多接触各种物理现象,加强观察和实验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对物理的学习的兴趣又能对观察能力的培养起积极的作用。

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能自觉地在课上、课下、生活中随时随处观察各种物理现象,无形中使观察能力得以提高。

二、注意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每天学生都接触大量的事物,样样观察,耗费精力太多,并且大多数现象往往“熟视无睹”。

因此,教师一定要加以引导,增强观察的目的性。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有步骤地进行,降低观察的难度。

这对克服中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被较强的刺激所吸引等问题有很好的效果。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实验中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的观察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在观察当中,要给予恰当的指导,让学生积极思考,把已有的知识与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加强观察的理解性。

并指导学生不仅看现象,而且注意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以及现象发生变化的条件。

在关键时刻,要对学生观察的顺序加以点拨,使之条理化,而不是杂乱无章、漫无目的地观察。

刚开始实验时学生感到有兴趣,但随后将出现懈怠的现象。

教师的指导能强化学生所观察的目的、对象、过程、规律等,并增强实验效果。

在实验观察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大有好处的。

四、引导学生多观察、勤观察教师要创造条件在课上、课下多给学生观察的机会,在物理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观察仪器、机器的构造简图,如汽油机、发电机、电动机、晶体熔化装置、阿基米德实验等示意图。

指导学生观察其各部分的构造、作用,特别对关键部位要仔细地观察,使学生了解仪器或机器的工作原理,这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从实验设计与观察、数据分析与推理、问题探究与解决、实验结果的应用以及课堂讨论与分享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将实验结果应用于生活中,培养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课堂讨论与分享可以促进学生间的思想碰撞和良好合作,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更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未来,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观察能力、初中生、培养、实验设计、观察、数据分析、推理、问题探究、解决、实验结果、应用、课堂讨论、分享、重要性、方法、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观察能力作为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素质,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或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探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介绍观察能力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培养观察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为后续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观察能力是指学生进行实验时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是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基础,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才能获取实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进而进行科学推理和问题解决。

观察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科中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精选学习文档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精选学习文档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研究自然科学的最基本的方法。

人们认识自然,总是从观察开始。

“观”,是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接受各种信息,包括耳闻、目睹、手摸、鼻嗅、舌尝。

“察”,就是考察,了解事物,是用脑积极思考、分析。

因此观察不仅要会“观”,还要会“察”,才能有所收获。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观察现象和各种实验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科学素质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人从外界所接受的信息,90%以上是通过观察获得的。

没有敏税的观察力,就不会有灵敏的思维力,丰富的现象力和良好的记忆力,当然也不会有完整的再现能力。

观察是获得知识的最基本途径,也是最基本的环节,更是思维的基础。

俄国著名的科学家门捷列夫曾经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履而来的前进”,“观察、观察、再观察”曾作为巴甫洛夫的座右铭被写在实验室的墙壁上。

任何实验都离不开观察,物理实验更是如此。

通过观察获取的实验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整个实验教学中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首要前提。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自发形成的,要靠教师的诱导,启迪。

一、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的重要性青少年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它能很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研究探索。

兴趣的培养不仅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而且也能促进智能的发展,以提高学习质量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现代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在观察活动开始时,往往带有一种极强的诱惑感和好奇心,喜新奇,好热闹,而这种好奇心正是兴趣爱好的原动力。

但仅凭好奇心是不够的,是无法观察好物理实验活动的。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跑器。

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

一切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物理课肩负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呢?一、加强学生对观察的重要性的认识观察作为一种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物理学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

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养成观察习惯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观察的强有力的动力,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在物理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一是用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兴趣。

把一些科学家仔细观察,获得成功的典型事例讲给学生听,使他们对科学家敏锐的观察力产生强烈向往。

比如瓦特观察蒸气推动壶盖的现象,受到启发而发明了蒸气机;是很好的激励素材。

二是用直观生动的客观事物和现象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可用实物、模型、挂图、多媒体电化教学等手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是用成功教育激发兴趣。

不断让学生体验到观察后有所发现的喜悦,是稳定学生观察兴趣的一个好办法。

在演示实验教学或学生分组实验活动中,鼓励学生深入观察,有所发现,并和老师同学交流。

比如在演示“直流电能否用变压器改变电压”时,有的学生发现,当接在原线圈上的电键闭合,和演示完毕后电键断开时,接在副线圈上的电压表指针有明显的摆动。

事实证明,因为有过成功体验,学生在各种物理现象观察活动中总表现得格外兴致勃勃。

仅仅满足学生喜欢看物理实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使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升华,使其从停留在表现一掠而过的广泛兴趣转化为专注的观察习惯。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世界、理解事物的基础,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理论依据1.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指出,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观察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认为,观察是认知过程的基础,观察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物理课程标准: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具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

2.引导提问,培养观察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学生观察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观察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3.方法指导,提高观察效果:教师要教授学生观察的方法,如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归纳观察等,提高学生的观察效果。

4.实践操作,巩固观察能力: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观察能力,如实验操作、观察日记等。

5.反馈评价,促进观察能力发展: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活动,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实践1.案例分析:以初中物理教材《光的折射》一课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如“光在折射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有何关系?”等。

3.教学实施: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方向变化等。

4.教学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评价,如观察结果的准确性、观察方法的合理性等,为学生提供反馈意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2019年教育文档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2019年教育文档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一、加强学生对观察重要性的认识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可总结出自然界蕴藏的规律,观察身边事物则可验证规律的正确性;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物理学发展历程中,有大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事例。

比如,奥斯特通过细心观察发现电与磁的关系,伽利略观察吊灯摆动从而发现单摆振动的规律等。

作为物理教师,要介绍物理学史上成功观察的事例给学生,同时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说明细致的观察在学习知识及科学发现中的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地观察事物。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

1.系统观察法系统观察法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等。

对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

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物体的质量或合外力都能引起加速度的变化;第二步,固定物体的质量,观察合外力变化对加速度的影响;第三步,固定合外力,观察物体的质量变化对加速度的影响。

2.对比观察法对比观察法包括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分类对比等。

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主要支配作用的重要方法。

比如,要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可通过先后观察同一物体在毛巾上、木板上、玻璃上匀速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最终可得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另外,归纳观察法、验证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也是常用的观察方法。

三、尽量多提供观察机会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物理学研究的对象非常广泛,日常生活、生产中可供观察的实例比比皆是,比如,大气现象中的风云雷电的形成过程,各种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等等,都可作为学生的研究对象,作为物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观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

而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除了必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显得极其重要。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从复杂的外部世界中提炼出规律性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观察能力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才能深入理解物理规律,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实验室的布局和设备的摆放要符合实验要求,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实验室的氛围要轻松愉悦,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到放松和愉快,以便更加专注地观察和思考。

老师要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证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这样可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观察和思考时间。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他们的观察兴趣和观察能力。

老师要在实验前介绍实验的背景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对实验有所期待。

老师在实验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指导他们进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分析数据。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实验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细致的观察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更多的现象和规律。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

老师要示范如何进行仔细的观察,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方面面,包括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运动情况等。

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观察,比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观察同一物体,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观察体验,培养他们的观察细致程度。

四、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归纳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数据的分析和归纳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关键环节。

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数据分析和归纳。

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让他们学会如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找出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当今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观察能力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观察积极性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观察的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光的传播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感到温暖?”这个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主动进行观察和思考。

二、创设有利于观察的教学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观察的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

例如,在教学力的作用效果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力的大小对物体运动距离的影响。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提高观察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帮助他们建立观察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首先,教师应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让学生知道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

其次,教师可以提供观察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观察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素材,展示一些难以用肉眼观察的现象,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物理规律。

同时,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一些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提高观察效果。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观察和思考。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创新项目等,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观察能力。

谈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谈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观察能力;观察方法;学科素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实验与观察同等重要,在物理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主。

学生观察能力强,实验操作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观察的机会,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为学生创造观察的机会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只顾低头做实验,却忘记对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进行观察。

换言之,学生关注的是实验的结果,没有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将观察纳入实验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观察机会,使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学生对实验感兴趣,自然愿意进行观察。

教师可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比如,在教学“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当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驶过来时,路旁的树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先进行猜想,叶子是从路旁飞向汽车呢,还是从路中间飞向路边呢,抑或是向上飞扬呢?问题情境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猜想,而猜想能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

当播放视频时,学生自然会全身心投入。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融入多学科知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思考越深入,就越想投入观察。

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首先,要能够将观察中看到的变化写下来,要能不间断地、反复地观察。

如果不做一定的记录,实验过后,就有可能忘记。

其次,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现象不一样,学生只有全方位地进行观察,才能观察到事物的全貌。

再次,要在合作中观察。

每个人观察事物的角度不一样,对相关事物的体验也不一样,合作能运用集体的智慧,让观察更真实、更准确。

最后,要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内容摘要:物理实验中的观察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初中生有其特有的观察事物的特点,他们对事物很容易产生浓厚兴趣,但也容易产生盲目性,本文从有目的观察、有顺序观察、对比法观察、主要和次要的观察、及时做好观察记录五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观察能力目的顺序对比主要次要记录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因此,在物理探究性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因为一切科学实验的基点是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初中生有其特有的观察事物的特点,他们对事物很容易产生浓厚兴趣,但也容易产生盲目性,观察时没有目的、没有顺序、没有比较、没有主次,所以往往达不到观察的目的和效果。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呢?一、有目的地观察科学实验中的观察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中学生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表现在实验活动中,但在对实验的观察时往往是漫无目的,空有一份观察的热情,却没有思考的意识,到最后思维停留在实验的表面,没有得到明确的结果,而失去了观察的意义。

所以学生在进行观察时,教师应强调观察的目的,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迅速对仪器装置、物质及变化进行全面的观察。

并通过设置问题、引入竞争、趣化知识等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少数实验或实验的重要方面,排除次要实验的干扰,逐步引导学生仔细、认真、持久地观察实验,并与思维紧密结合,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的效率。

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教师就可设置如下观察问题。

1、水开始加热时杯底和杯壁上出现许多小气泡,小气泡从无到有杯底和杯壁小气泡变化情况是怎样的?2、水沸腾前小气泡脱离杯底和杯壁形成新气泡,气泡上升到水的上层较冷水层时,遇冷液化成水。

气泡由小变大,由大变小直到液化成水的情况是怎样的?3、水沸腾时随着温度升高,气泡逐渐变大,直至液面破裂,放出水蒸气气泡破裂和水蒸气形成的情况是怎样的?这样,引导学生有目的观察,不但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而且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浅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实验 教 学 与研 究 ・
2 0 1 6 . 1 0 断课 j 1 . { }警
浅 谈在 物 理 实 验教 学中 培养 学生 的观 察 能力
甘肃省会 宁县郭城驿 华峰初级 中学 姜震 宇
摘 要 物理是 一门以观察和 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 而观察和 实验是学 习和研 究物理 学最基 本的 方法。新一轮 物理 实验
教 学改革要 求培 养学生的实验 素养 , 而观察 能力的培 养又是培 养实验 素养 的前提 , 因此在物理 实验教 学 中培养 学生的观察
能 力 尤 为 重要 。
关键词
物理
实验 教 学

观察能 力

观察 、 实验是物理学科教学 的特 点 , 而实验教学 的主要 任务是 引导 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 中形成物 理概念和认 识物 理 规律 。这些都要学生在观察 实验 的基础 上经过思 维加工 实现的 , 因而在物理 实验教 学 中培养 和提 高学生 的观察 能 力 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验教学 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 调动 人 积极 性 的能 源 , 是 学 习知 识 的原 动 力。 教师要 充分 利用物理 实验 中有趣 的实 验现象 , 激 发学 生 的 好奇心和探 究欲望 。因为 观察兴 趣 的强烈程 度 , 直接 影 响 到学生能否 主动 、 快速 、 准 确地从事 观察活动 。学生 刚开始 接触物理实验很 容易 被物理 实验 现象 的新奇 所 吸引 . 观察 兴趣强烈 , 但他们 只对表象的观察感 兴趣 , 而表象 的观察兴 趣并不能使 学 生通 过 实验 现象 发 现和 揭示 事 物本 质 因 此, 只有适时培养学生深层次 的观察 兴趣 。 才能促使 学生掌 握事物的变化规律 , 抓住本质 。其 次 , 让 学生亲 自动手做一 些探究性的物理实验 , 不仅能培养 学生 的操作 能力 . 还能提 高学生的观察兴趣 。再次 , 实 验问题 的恰 当设 置也 能激发 学生的观察兴趣 。例如 , 笔者在讲《 大气压 》 一节 时, 先在一 只平 口玻璃杯 中盛满 水 , 用 硬 纸板将 杯 1 3盖严 , 手按住 纸 板, 然 后将杯 子倒 置 , 放 开手后 , 纸 板不掉 下 , 水 也不 流出 。 学生很惊奇?此时 , 再进一步将杯 子侧转 , 前后左 右转过一 周, 纸板仍 盖在杯 口上 , 水仍 未流 出来。学生 兴趣甚浓 , 迫 切想知道原因。笔者趁机 提出 : 硬纸板为何 总不掉 下来呢? 学生积极思考 , 说 出许多猜想 : 有的说 空气对硬纸板 产生压 力, 有 的说硬纸板被水吸住 了?这 时又设 问 : 果 真是 水吸住 了硬纸板造成它 不会掉 下来 吗?请再 观察 , 笔 者用 针在硬 纸板上扎一小孑 L , 重做上述实验 。 学生看 到水和硬 纸板 同时 落下 , 于是立 即否定这 一猜想 , 这 时笔者就 顺利 引 出了“ 大 气压” 的课 题 。 二、 在 演 示 实验 教 学 中教 给 学 生 观 察 方 法 演示实验是教 师在课 堂 中做给学 生看 的示 范性 实验 。 通过演示实验 , 使 要研究 的物 理现 象在一 定条 件下 重新展 现在学生的眼前 , 具有直观性 , 为教师 引导学生掌握 观察方 法提供 了最佳 良机。 观察演示实验 时, 首 先要 向学 生提 出明确 的观察 目的 和观察重点 , 这样可 以避免观察 的盲 目性 , 且能将 注意力 集 中到需要观察的方面 , 形成 比较 清晰的感知 。如讲 “ 熔化 和 凝 固” 一节 , 用萘和松 香熔化 和凝 固演示 实验进 行对 比、 从 中得出熔化 和 凝 固 的概念 。因课 堂上 所 用 的萘 的质 量较 少, 熔化过程 时间太短 , 若 学生精力不集 中就会 忽略所要 观 察的对象。为此 , 笔 者在 做演示 实 验之前 就 给学生 提 出几 个问题 : ( 1 ) 加热时 , 萘和松香 的温度有没有变化? ( 2 ) 在不 断加热的过程中 , 萘和松香 的状态是否发生变 化?( 3 ) 状 态 发生变化时 , 温 度可 否变化 ?这样不 仅让 每个 学生 都能 进 行有 目的的观察 , 同时还培养 了学生 的观察能力 。其次 , 教

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摘要:观察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获得信息和汲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观察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物理教学观察能力培养观察是研究自然科学最基本的方法,是获得知识最基本的途径,是初中学生认识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一个重要渠道。

敏锐的观察力是学生今后从事创造性研究必不可少的素养。

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物理教学不可忽视的基本任务。

下面就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展开论述:一、观察要有目的性无明确的目的是观察的大忌。

有的学生在观察实验时,不知道往哪里看,不知道看什么,也看不出什么问题来,除了凑热闹外,无任何有益收获。

要克服这种现象,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每做一个实验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知道观察的对象是什么、观察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具体要求等等。

如演示“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个实验,观察的对象是钢球和木块,观察的内容有钢球的速度、质量、木块被推的距离等;具体要求是让同一个钢球从不同高度的斜面上滚下和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相同高度的斜面滚下,比较木块被钢球推开的距离有什么不同。

又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观察的对象是水,观察内容有实验器材、水的沸腾现象、加热时间和温度变化、图表等内容,具体要求是观察水的沸腾有什么特征、沸点是多少、沸腾与蒸发有什么区别。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做到观察有的放矢。

二、观察要主次分明实验的教学目标有主有次,为突出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并相对减少观察时间,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观察时要分清主次,明确观察重点。

对使用器材较多、现象复杂的实验,显得更为重要。

教师指导常采用过程提示法和问题引导法。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俄国著名的科学家门捷列夫曾经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踵而来的前进”。

“观察、观察、再观察”曾作为巴甫洛夫的座右铭被写在实验室的墙壁上。

众所周知:观察是研究自然科学的最基本的方法。

人们认识自然,总是从观察开始。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观察现象和各种实验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科学素质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呢?1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它能很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探索知识。

培养兴趣不仅能转化学习动力,而且也能促进智能的发展,以提高学习质量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观察活动开始时,学生往往带有一种极强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正是兴趣爱好的原动力。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

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我在教学中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如:从苹果落地的启示中,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吊灯摆动的观察中,伽利略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从水壶中的蒸汽不停冲击水壶盖的观察中,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

科学家们正是从对这些简单而又平凡的物理现象的观察中,作出了震撼世界的发明和创造,由此大大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更加懂得观察的重要性。

我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

2 要求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一般的学生观察只出于好奇,他们的观察带有盲目性。

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教师在观察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为什么要观察?观察什么?要找出什么规律?这样,学生抓住了观察的重点,就能有目的地去进行观察,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力就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高一学生,特别是普通中学普通班以及来自农村的高一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的局限,课外阅读的稀少、单一,导致他们知识面狭窄。

不喜欢、更不善于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

即便是那些爱好体育运动、爱好打台球的男生,他们也不能将诸如篮球、足球、乒乓球、铅球、台球等运动与抛体运动、碰撞等物理现象联系起来。

他们中绝大部分(特别是女生)对科普知识不感兴趣。

遇到理论性较强的地方,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和应付心理,加之到了高中,因生理、心理因素变化,易引起精力分散,产生一些莫名的焦虑和烦恼。

日常活动少,好静厌动。

这些对他们也会造成一种消极的影响,慢慢地对物理不感兴趣,逐渐失去信心。

他们认为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在物理上长途跋涉,还不如省点心,多抓一下别的科目算了。

一、强化物理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

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

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
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

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的采
用顺应的认知方式。

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

二、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
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

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
不可以想象。

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
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

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
维”。

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功,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四、强化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解答比用“隔离法”简便。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
技巧的指导。

五、降低台阶让学生妥善过渡
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

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 这要求高一物理教师必须熟悉初中物理教材)。

另外,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

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析,还可适当复习或补充三角知识(如反三角的表示、倍角公式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例题、作业和测试题一开始不宜太难,期中和期末的测试题应根据学生实际,尽量控制在60分以上和95分以下,以免学生盲目乐观或丧失信心。

其次,对书本上精练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要作适当的语法上的分析,用浅显的语言剖析含义,从多角度去阐述它们(文字、公式、图像等)。

最后,对学生中想当然的经验错误,一定要及时针对学生情况,帮助他们找出错的原因,并及时纠正( 同时还要注意有的错误还可能重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