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考研笔记

合集下载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复习要点总结地理学是人类社会重要的学科之一,可以分为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两大分支。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基础部分,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现象。

对于报考山东省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同学来说,复习要点的总结将有助于他们整理知识,更好地备战考试。

一、地球的形状和尺度1. 地球的形状地球在空间上被视为一个椭球体,但实际上地球的形状更接近于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即地球的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不相等。

2. 地球的尺度地球的尺度包括地球的直径、赤道周长和地球的表面积等,这些尺度对于地理学研究和定量分析非常重要。

二、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时空格局1. 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以西东方向自西向东自转,自转周期为约23小时56分钟4秒,这一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地理时区的存在。

2. 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约365.24日,这一运动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倾斜度和地理时空格局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面之间存在倾角,即倾斜度。

地球的倾斜度导致了不同季节的存在,进而影响了地理时空格局的形成。

三、地球的大气环境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其他稀有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占比最大。

大气按照高度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等几个不同的层次。

2. 大气运动和循环大气具有大规模的循环运动,如海洋和大陆与大气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风、水汽的变化、气候系统等。

3. 大气的变化与气候类型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不同,主要受到地球纬度、地形、风向、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四、地球的水环境1. 地表水和地下水地球的水环境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存在于河流、湖泊、湿地和冰川等地形,而地下水则存在于地下水层之中。

2. 水文循环地球的水循环是指水从地表蒸发后升到大气中形成云,再通过降水回到地面的过程。

3. 水资源和水利建设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水利建设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措施。

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学重点内容梳理

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学重点内容梳理

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学重点内容梳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及其相互联系与演变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一支,地理学有着广泛的研究内容。

在考研地理学中,自然地理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研究自然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和土壤等。

本文将对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

一、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其形成与演变规律的学科。

在考研地理学中,地貌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在地貌学中,地表形貌是最直观的地理现象,因此也是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地貌学包括地形类型与成因、地貌分类与区划、地貌演化等方面的内容。

1.1 地形类型与成因地形类型是指地表形貌的基本种类,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台地等。

地形成因则指导致地表形貌产生的原因和过程。

常见的地形成因包括构造变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和风化作用等。

在考研地理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各种地貌类型的特征和形成机制。

1.2 地貌分类与区划地貌分类是指对地球表面形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纳和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对地貌进行不同的划分。

常见的地貌分类包括地貌基准面划分、地貌类型划分、地貌单位划分等。

地貌区划则是将地表形态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具有相对独立的地貌类型和演化特征。

1.3 地貌演化地貌演化是指地表形态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地貌演化是地貌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学重点关注的内容。

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在长期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化,主要包括构造变动、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等。

不同地区的地貌演化过程不尽相同,我们需要掌握其演化规律和特点。

二、水文学水文学是研究地球陆面上各种水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考研地理学中,水文学是另一个重要的分支。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了解水文学的内容对于研究地表水循环、水资源和水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储存介质间的迁移和循环过程。

自然地理学考研知识点聚焦

自然地理学考研知识点聚焦

自然地理学考研重要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2、恒星日3、板块汇聚型边界4、流域5、波浪折射6、太阳常数7、梯度风8、风化壳9、生物群落演替10、地理壳(景观壳)11、类地行星(地组行星)12、地台型建造13、大气温室效应14、混合潮15、岩溶作用16、田间持水量17、黄赤交角18、地震烈度19、辐射雾20、半日潮21、卡斯特地貌二、简答1、地球自转地理意义2、何谓不整合(角度不整合),说明其形成过程3、焚风形成原因4、河道断面流速分布规律5、地貌基本形态类型6、生物多样性价值7、举例说明岩浆岩分类方法8、举例说明季风特点及形成原因9、简述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建立的物理学基础及其实践意义10、阐述海岸外有岛屿屏障情况下形成的海积地貌及原因11、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经度地带性12、简答变质作用的类型及相应的变质岩13、地形对气候有何影响?14、解释大小潮成因15、何谓河流阶地?简述各类型阶地特征。

16、解释生态系统各组成功能三、论述1、说明自然地理学学科系统及其相邻学科关系。

2、以中国大陆地区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及其原因。

3、除天文因素外,可能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说明其影响。

4、以实例说明影响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

5、论述板块构造学说主要观点?6、东亚季风的近地面环流形式及其影响地区的天气特征。

7、什么是正常年径流量?说明正常年径流量推求方法。

8、何谓河口三角洲?说明河口三角洲形态分类特征。

研究生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研究生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研究生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学作为一门关注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旨在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社会以及人文现象。

研究生地理学在本科地理学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地理学领域的研究与理解。

本文将对研究生地理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研究生学习和掌握地理学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概念。

一、自然地理学知识点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主要分支,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以下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归纳:1. 地形地貌: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以及各种地貌类型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其中,地质作用、水、风等自然力量对地貌形成的影响是重要内容。

2. 气候与气象:研究地球大气的构成、循环和气候变化规律。

了解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气象要素的测量与记录,掌握气象图解分析方法。

3. 水文地理学:涉及地表水、地下水的分布、循环和利用。

了解河流、湖泊、冰川、雪山等水体的形成与演变。

4. 生态地理学:研究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5. 生物地理学:探讨生物的地理分布规律,理解物种形成、迁徙和适应环境的机制。

二、人文地理学知识点人文地理学关注的是地球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规律。

以下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归纳:1. 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数量、分布、结构及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掌握人口统计指标和人口密度、人口迁移的基本概念。

2. 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产生、演化和特征。

了解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认识城市的功能区划和城市环境问题。

3. 经济地理学:研究地球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经济格局的形成。

了解农业、工业、商业等经济活动的地理特点和影响因素。

4. 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的区域分布、农作物的种植条件和农业发展的地理问题。

了解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和农地利用规划。

5. 文化地理学:探讨地理环境与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理解文化的地理分布和地理背景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三、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用于地理数据的收集、储存、处理和分析。

自然地理学重点知识点

自然地理学重点知识点

自然地理学重点知识点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

以下是一些重点知识点: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天体的关系是理解地球环境的基础。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地球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和适宜的位置,这为生命的诞生和演化提供了条件。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能量的主要来源。

太阳活动如黑子、耀斑等会对地球的磁场、气候和无线电通讯产生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也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影响大气环流和洋流的方向。

公转则形成了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薄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则分为外核和内核。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称为板块。

板块在软流圈上漂移运动,相互碰撞、挤压或分离,从而导致了地震、火山活动和山脉的形成。

褶皱和断层是地壳运动的常见表现形式。

褶皱是岩层在水平挤压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而断层则是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

三、大气圈与气候系统大气的组成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

大气的垂直分层从下往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是大气最底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

大气环流是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形成了低纬、中纬和高纬的环流圈,而季风环流则与海陆热力差异和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有关。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考研笔记)(刘南威)综述

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考研笔记)(刘南威)综述

1.地壳的化学组成1)克拉克值(元素丰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2)地壳中O、Si 、Al占地壳重量82%以上2.地壳结构与类型1)类型:大陆和大洋两种地壳类型(过渡地壳)大陆型地壳平均厚度约33km,随近海平面厚度较小,深入内陆及高原厚度增大大洋型地壳厚度小,平均为7.3km2)结构: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两者界限是二级不连续面——康拉德面上层地壳为硅铝层,包括沉积岩层和下伏花岗岩层,又称花岗岩层。

在大洋底部缺失,因此认为花岗岩层是不连续的圈层下层地壳为硅镁层,又称玄武岩层,3)大陆、海洋区别:厚薄;大陆型玄武岩上有很厚的沉积盖层及下伏花岗岩层,形成“双层结构”(上下层地壳齐全);海洋型玄武岩之上只有很薄或根本没有花岗岩层,大部分为“单层结构”(上层地壳缺失)。

4)地壳运动因素之一:垂直、水平方向物质分配不均匀性3.矿物1)概念: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

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

2)矿物是地壳各种元素的存在形式,化合物/单质,固体/液体,每种矿物都有其特有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3)岩石: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壳物质。

4. 岩浆岩1)岩浆的黏度与硅酸含量有关,少为基性岩浆,黏性小,多为酸性岩浆,黏性大。

岩浆岩中SiO2含量最多,依据硅酸饱和程度,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四大类2)侵入岩: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上覆岩石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使之停滞,结晶,形成侵入岩(岩浆的侵入作用)。

根据其在地表深度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3)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岩石。

4)玄武岩是基性火山岩,花岗岩是酸性侵入岩5. 沉积岩1)概念: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外力作用、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2)区别:成层产状和外动力成因,是区别于变质岩和岩浆岩的最主要特点。

3)沉积层理:沉积岩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和粒度等在岩石垂向上的变化所显示的成层特征。

考研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广泛的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对于考研和高考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

而在备考过程中,掌握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识点将成为我们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对考研地理和高考地理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即地球的一天。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迹,完成一圈所用的时间称为地球的一年。

2.地球的结构: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大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薄壳,包括陆地和海洋。

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层状结构。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物质组成,内核主要是固态物质。

3.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地壳是由多个不规则形状的地壳板块组成,它们在地壳动力学作用下相对运动,导致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

4.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主要包括江河湖海等,地下水是指储存在地下的水体。

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也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分布问题。

5.气候与天气: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而天气则是指某个时刻某个地区的大气状况。

气候受地球自转、地形、水体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本要素,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化是人口流动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程度的指标。

2.农业与工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农业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工业则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与工业的发展需要考虑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问题。

3.交通与通信:交通和通信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设施。

交通分为陆上交通、水上交通和空中交通。

通信包括电信、邮政和互联网等。

4.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如森林砍伐、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等。

自然地理学重点笔记摘抄(3篇)

自然地理学重点笔记摘抄(3篇)

第1篇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的科学,它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陆地、海洋、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些重点笔记摘抄:1.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指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交集区域,是地球上生命活动和人类活动的场所。

2. 地球圈层结构:地球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

3.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的总体,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4. 地理环境差异性:地理环境差异性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带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5. 地理环境规律性:地理环境规律性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等方面呈现出的规律性,如地带性、垂直性、周期性等。

6. 地理环境形成因素:地理环境形成因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指地球内部的热力、构造运动等,外力作用主要指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等。

7. 地理环境演化:地理环境演化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二、自然地理要素1. 大气:大气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大气具有保温、调节气候、提供氧气等作用。

2. 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所有水体组成的系统,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等。

水圈具有调节气候、提供水资源、塑造地貌等作用。

3. 岩石圈:岩石圈是指地球表面以下,包括地壳和上部地幔的部分。

岩石圈具有塑造地貌、提供矿产资源等作用。

4.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体。

生物圈具有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物资源等作用。

5.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值,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

气候对地球表层自然要素的分布和演化具有显著影响。

6. 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包括山脉、平原、丘陵、盆地等。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完整)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完整)

自然地理学知识要点绪论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P3-P4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研究对象包括天然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圈层结构 P3地球表层或地理圈是由大气圈、岩石圈的一部分、水圈、生物圈和土壤层组成。

地球外部覆罩着大气圈,大气圈之下是由海洋和陆地水构成的水圈以及疏松的土被层;地球固体部分的外壳称为地壳,地壳以下为地幔和地核;生物的总体及其分布范围称为生物圈。

这些圈层的组合分布具有两种特点:一是高空和地球内部的圈层呈独立环状分布,二是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相互渗透。

第一章1.天文单位 P9长度单位,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4km,即为一个天文单位。

2.光年 P9长度单位,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1012km,即为一个光年。

3.宇宙的组成 P9现代人类理解的宇宙,是大约发生于100亿年前的大爆炸所形成的,范围相当于130亿光年的巨大空间。

宇宙中的天体分为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类。

恒星质量很大且能发光;行星不能发光,质量也远较恒星小,绕恒星运动;卫星质量比行星更小,绕行星运动,并随行星绕恒星运动;流星质量更小,也不发光;彗星是很小的,但具有特殊外表和轨道的天体;星云是一种云雾状的天体;河外星云是恒星系统;银河星云是极端稀薄和高度电离的氢和氮的混合物。

4.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P11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少,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多,称为类木行星。

共同特征: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相同。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球基本概念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其表面大部分是水,陆地面积比例较小。

地球是由内核、地幔、地壳组成的。

内核是最内部的部分,由固态铁镍合金组成。

地幔是介于地核与地壳之间的部分,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壳是最外部的部分,分为大陆地壳和洋壳。

大陆地壳主要有花岗岩和沉积岩组成,洋壳主要是玄武岩。

地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具有自行调节的能力,并且平衡循环。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即一天,每天地球自转一周的运动使得地球的各地区交替出现白天和夜晚。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即一年。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的四季变化。

此外,地球还有章动、岁差和进动等运动。

三、地理环境要素1. 大气圈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跃层和吸收层。

大气层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大气圈的主要现象包括大气运动,如风、雨等。

大气圈中的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2.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的总体称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水汽等。

水圈是地球上极其丰富的资源,也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

水圈的运动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下水运动等。

3.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主要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沉积岩组成。

大陆地壳地势高,山地居多。

海洋地壳主要是玄武岩组成,地势低,海水深广。

地球表层的地形和地势对气候和生态环境也有重要影响。

四、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地球表层的物貌形态,是地表地理环境受到大地构造、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影响所形成的地形面貌。

地形地貌的类型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台地等。

2. 气候气候是地壳与大气所共同形成的微气候长期统计特点的总和。

主要包括降水、气温、气压、湿度等。

自然地理学考研必备

自然地理学考研必备

自然地理学考研重要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包括天然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2、恒星日地球绕地轴旋转称为地球自转。

自转一周的时间即自转周期,叫做一日,即一恒星日。

3、板块汇聚型边界见于两个板块汇聚、消减的地方,又可分为两种:(1)岛弧海沟型边界(2)地缝合线型边界4、流域每一条河流和每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部分陆地面积便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也就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

5、波浪折射波峰线在深水区是和引起波浪的力的方向即波浪前进方向相垂直的。

但波浪前进方向常常与海岸斜交,这样同一波列两端的水深就可能有较大差异。

近岸较浅一端因受摩擦和减速,离岸远而深一端在深水处继续保持原速前进,最后波峰线将发生转折而与海岸线平行,这种现象就是海浪的折射。

6、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

7、梯度风自由大气中的空气作曲线运动时,作用于空气的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8、风化壳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者,即是风化壳或称残积物。

9、生物群落演替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动物活动、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动改变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由于人类活动,使群落发生根本性质变化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这种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群落被另一种群落替代的过程叫生物群落演替。

10、地理壳(景观壳)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即地球表面。

11、类地行星(地组行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少的行星。

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12、地台型建造以陆相碎屑沉积为主,厚度不大,未受强烈构造变动,地壳升降幅度较小的地合上的建造,岩浆岩分布也较少。

13、大气温室效应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一部分向下投向地面,即是大气逆辐射。

地理考研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考研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考研必考的知识点总结地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考研中是一个必考科目。

地理学的知识点很多,包括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知识,下面就地理学考研必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自然地理知识要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其表面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

地球的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地壳上的陆地和海洋是地球表面的两种地貌类型。

地幔是地球的中层,由固态和部分熔融的岩石组成,地幔是地球内部热量的来源。

地核是地球的内核和外核两部分组成,地核是地球内部的最热部分,由铁和镍等物质组成。

2. 地球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公转决定了地球的四季变化和日照分布。

3. 地球的大气圈地球的大气圈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气体层,大气圈可以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等多个层次。

大气圈起着调节气候、储存水源、减轻太阳辐射等多种作用。

4. 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是由地球上各种水体组成的,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冰雪和大气中的水汽等。

水圈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础。

5. 地球的生物圈地球的生物圈是由各种生物组成的,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生物圈也是地球上独特的生命体系。

以上就是地球自然地理的一些知识要点,自然地理涉及了地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是地理学考研中的重要考察内容。

二、人文地理知识要点1. 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数量、分布、结构、迁移和增减等问题的学科,人口地理学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相关学科有密切的联系,人口地理学也是地理学考研中的必考知识点。

2.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功能和结构等问题的学科,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与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关系的学科,城市地理学也是地理学考研中的重要考察内容。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完整)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完整)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完整)自然地理学知识点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学科,旨在揭示地球表面现象的形成和演化规律。

下面将介绍一些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

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由外核和内核组成,温度和压力极高。

地幔位于地核和地壳之间,主要由固态岩石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包括陆地壳和海洋壳。

2. 地球的内部运动地球内部存在着构造运动和物质循环。

构造运动包括地壳的隆起和下沉、板块运动等。

物质循环主要指地球的岩石循环、水循环和物质循环。

3. 大气层地球表面被包围着一层气体,即大气层。

大气层分为五个不同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对流层最接近地表,对气候和生物活动有重要影响。

4. 地表水资源地球表面的水分布广泛,包括海洋、淡水湖泊、河流和冰川等。

地表水资源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污染和短缺等问题。

5. 气候和气象气候指某一地区长期变化的天气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

气象是研究短期天气现象和过程的学科。

气候和气象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都有深远影响。

6. 土壤资源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石和有机质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薄层物质。

土壤资源对于农业、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 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演化和互动关系。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物适应性都受到生物地理学的关注。

8. 自然地理灾害自然地理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飓风等自然力量造成的灾害。

了解自然地理灾害的原因和发展规律,能够有效应对和减轻灾害的影响。

9. 地球资源和环境保护地球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总结:自然地理学涵盖了地球的结构、内部运动、大气层、地表水资源、气候和气象、土壤资源、生物地理学、自然地理灾害以及地球资源和环境保护等知识点。

地理学科考研重点知识总结

地理学科考研重点知识总结

地理学科考研重点知识总结地理学科考研是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地理学的各个领域和研究方向。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地理学科考研,本文将对地理学科考研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自然地理学1.地球形状和地球经纬度地球是一个略呈椭圆形的球体,由于自转使得地球呈现出稍微扁平的赤道,稍微凸起的两极。

经纬度是用来描绘地球上位置的基本坐标系,经度指从地球中心点出发的射线与参考平面的夹角,纬度指地球周边两个不同纬度平面间的夹角。

2.地球上的主要环境要素和地貌类型地球的主要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和陆地。

大气层由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组成。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环境要素之一,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

陆地包括地壳、地理形态和土壤等。

地貌类型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河谷等。

3.地球的板块构造和地震成因地球由若干个构造板块组成,地球板块运动和构造板块的碰撞、挤压等导致地壳产生地震。

地震成因主要有构造震、火山震和地动震等。

构造震是由于地壳构造活动引起的地震,火山震是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地震,地动震是指刺激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地震。

二、人文地理学1.人口与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分布和人口变动规律,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空间分布、城市规模和城市结构等。

人口分布主要受到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变动规律包括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和人口老龄化等指标。

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2.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演变。

包括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和交通运输地理学等。

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的分布规律和农业的生产方式,工业地理学研究工业的地理分布和工业发展的空间格局,交通运输地理学研究交通运输在地理空间上的布局和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

3.人文地理学的其他分支其他重要的人文地理学分支包括城市规划与管理、农村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和环境地理学等。

地理学考研重要知识点整理

地理学考研重要知识点整理

地理学考研重要知识点整理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

考研阶段,考生需要对地理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便系统地复习与应对考试。

本文将按照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和相关内容,对地理学考研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自然地理学1. 地理学基本概念:地球、地理学、地理环境等基本概念的界定和解释。

2.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形状类型、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成分,地球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

3. 地球运动和变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地球的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等自然现象。

4. 气候与天气:气候系统的组成和运动机制,气候类型与地理分布,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5. 地貌与水系:各种地貌类型的形成和演化,河流系统与湖泊的分类,海洋与海洋环流系统的分布和运动。

6. 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生物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的适应与演化。

7. 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各类自然资源的形成与开发利用,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的相关知识。

二、人文地理学1. 人文地理学基本概念: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分支。

2. 人口与城市: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

3. 农业与农村:农业发展与农业区划,农业生产力与农村发展,农村人口与农村社会结构。

4. 工业与区域发展:工业化进程与工业地理学,产业结构与区域差异,区域发展政策与规划。

5. 交通与通讯:交通工具与交通网络,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信息社会与电子商务。

6. 城市与旅游: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城市体系与城市功能,旅游地与旅游规划。

7. 文化与地理:地理环境与文化习俗,文化景观与地理认同,文化遗产与地理教育。

三、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分类,地理数据与地理信息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地理数据采集与处理:地理数据的获取与采集技术,地理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学专业考研总结.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学专业考研总结.

《自然地理学》要点绪论1.3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五点要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形态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脉纵横,具有定向排列;气候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南方河流水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含沙量小,北方水量小、汛期短、有结冰期、含沙量大;中国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世界罕见。

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东部以森林草原为主,西部以荒漠草原为主。

1.3自然地理学说的研究内容及分支学科1.3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以及各学科的联系1、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这个表层是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又称为“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

地球表层(地理圈由大气圈和岩石圈的一部分以及水圈,生物圈和土壤层组成,并使它具有一系列不同于地球其它部分的结构特征。

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和长期受到人类直接影响而使原有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人为环境,它具有一定的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2、分科(1地理学的分科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2自然地理学分科按照“层次性”的观点分为:①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及整体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阐明这个环境整体的结构特点,形成机制、地域差异和发展规律。

②部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地植物学、动物地理学等,它们以组成自然环境的某一个要素为具体对象,着重研究这个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分布特征和规律。

地理学省考研重点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省考研重点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省考研重点知识点总结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空间分布以及地球上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作为考研的重点科目之一,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众多且复杂。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总结地理学的重点知识点,本文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自然地理1. 内外力作用地球上的地表形态是被内外力作用塑造而成的。

内力主要包括地理构造和地壳运动,影响地壳的隆起、下沉和地震活动等。

外力包括风、水、冰等自然力量,对地表进行侵蚀、沉积和改造。

2. 岩石和地壳岩石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岩石壳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3.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地幔是地球上最厚的一层,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洋壳。

4. 地表水体地表水体包括江河、湖泊、湿地和海洋。

江河是地球表面的重要水资源,湖泊是江河的蓄水库,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海洋则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5. 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是指特定地区长期大气变化的统计结果。

气候形成的原因包括纬度、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长期统计特征的变化,如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人口分布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

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和城市空间的扩展。

2.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球上经济活动的分布规律和地理影响因素。

包括农业地理、工业地理、商业地理等。

3.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主要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损失等。

4. 文化地理文化地理研究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包括语言、宗教、风俗、艺术等。

5. 城市规划与交通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功能的优化,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以上只是地理学省考研的重点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具体还需要考生结合教材和学习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系统复习和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包括了地球的构造、地理环境、地理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自然地理学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

一、地球的构造地球是一个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的大型行星。

地壳是地球外部最薄的一层,包括了陆地和海洋,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的厚度在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陆地的地壳较厚,海洋的地壳较薄。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地球中最大的层次,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

地幔的温度高于地壳,同时也是地壳的主要来源之一。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最内层,它由液态铁合金组成,温度非常高。

二、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指地球上的地壳被分割成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相互移动并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质现象。

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壳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

目前,有7个主要板块和数个次要板块,它们包括了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三种形式:板块的聚合、板块的分离以及板块的滑移。

三、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指地球上一定地理范围内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受到降水、温度、湿度、风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气候常常通过气候要素来描述,其中包括了降水量、温度、湿度、风速等。

地球的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个主要区域,不同气候区域的特点和气候现象有很大的差异。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学家们通过气象观测和气候模型等手段来研究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四、地球的水循环地球的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不断循环与再生过程。

水循环包括了蒸发、凝结、降水、融化等多个环节,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上的水资源。

在水循环中,太阳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得地球上的水蒸发并升华为水蒸汽,然后再凝结为云或雾,最终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球表面。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之一,它影响着降水分布、水资源的分布以及地球气候的变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玄武岩是基性火山岩,花岗岩是酸性侵入岩
5. 沉积岩
1)概念: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外力作用、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2)区别:成层产状和外动力成因,是区别于变质岩和岩浆岩的最主要特点。
3)沉积层理:沉积岩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和粒度等在岩石垂向上的变化所显示的成层特征。划分为:水平、倾斜、交错的几种类型。
4)沉积层面:沉积过程中由自然作用产生在沉积岩层面上的痕迹称为层面构造。
5)根据成因不同,沉积岩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岩结构和生物岩结构。
根据结构不同,分为碎屑岩、黏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6)沉积岩相:见后面
6. 变质岩
概念:岩浆岩、沉积岩或现成变质岩在内力作用下导致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成分、结构、构造产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7. 矿床
1)矿体和矿床:矿体是含有足够数量矿石、具有开采价值的地质体。矿床是可以开采和利用的矿物的集合体,矿床的概念随科技不断扩大、
2)矿石:是指有用的含量达到开采利用标准的岩石。由矿物和脉石两部分组成。矿物是矿石中可以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脉石是与矿石相伴而生但不能被利用,在选矿中被废弃的矿物。
第二章 地壳
1.地壳的化学组成
1)克拉克值(元素丰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
2)地壳中O、 、占地壳重量82%以上
2.地壳结构与类型
1)类型:大陆和大洋两种地壳类型(过渡地壳)
大陆型地壳平均厚度约33,随近海平面厚度较小,深入内陆及高原厚度增大
大洋型地壳厚度小,平均为7.3
2)结构: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两者界限是二级不连续面——康拉德面
4)全新世:最年轻的地质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成为全新统,它覆盖于所有地层之上。
5)寒武纪:距今约6亿年古生代的寒武纪,认为是地球生物大爆发的时代。
第四章 气候
1.大气的结构
1)对流层:对流层的质量最大,水汽最多,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是天气变化最主要最复杂的一层,与人类活动影响最大,自然地理环境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上层地壳为硅铝层,包括沉积岩层和下伏花岗岩层,又称花岗岩层。在大洋底部缺失,因此认为花岗岩层是不连续的圈层下层地壳为硅镁层,又称玄武岩层,
3)大陆、海洋区别:
厚薄;大陆型玄武岩上有很厚的沉积盖层及下伏花岗岩层,形成“双层结构”(上下层地壳齐全);海洋型玄武岩之上只有很薄或根本没有花岗岩层,大部分为“单层结构”(上层地壳缺失)。
对流层三个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依靠地面长波辐射,靠近地面越热);具有剧烈的对流运动(地面加热不均匀);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地表性质差异)
对流层分为上中下三层。中层为自由大气层,云、降水发生在此;上层,气温常年0以下,风速大
2)平流层:同温层、逆温层。因为受地面影响减少和臭氧吸收紫外线辐射所致。此层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行。
9. 火山
1)火山类型:活、死、休眠
2)火山构造:火山通道(岩浆喷发通过地壳所形成的管道)、火山锥(火山喷发物在火山口堆积而成)、火山口(火山顶部,火山原、火山湖)
3)火山喷发类型:裂缝式:通过地壳裂缝溢出;中心式,从管型通道喷发,宁静式、暴烈式、斯特龙伯利式
4)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大西洋海底隆起带、东非火山带
平流层特点: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水汽、尘埃含量很少
3)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迅速下降,由于没有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同时氮、氧能吸收的短波太阳辐射又被上层大气吸收。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电离层D层,这一部分大气属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状态
4)暖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迅速上升,由于太阳短波辐射被此层大气吸收。电离层,它能反射无线电波,有极光出现,极光一般出现在稀薄大气中。
4)地壳运动因素之一:垂直、水平方向物质分配不均匀性
3.矿物
1)概念: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
2)矿物是地壳各种元素的存在形式,化合物/单质,固体/液体,每种矿物都有其特有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3)岩石: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壳物质。
4. 岩浆岩
3)品味:矿石中有用组成的百分含量。
4)母岩和围岩:母岩系矿体提供成矿特质来源的岩石。围矿是矿体周围未达到最低品味的岩石。
8. 地壳运动
1)概念:地球内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
2)沉积岩相:沉积岩相是沉积物的生成环境、生成条件和其特征的总和,成分相同的岩石组成同一种相。主要分为陆相、海相、海陆过渡相。岩相变化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来观察。横向反映出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纵向反映出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自然环境变化。地壳运动的结果、
10. 地震
1)概念:由自然原因所引起的地壳震动叫做地震
2)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
3)地震的能量是以波的形式输送。体波(纵波、横波大)、面波(破坏作用最强,传到地面,引起地面振动)
4)震级和烈度:震级是表示震源释放能量大小的级别。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会因震中距不同有不同的烈度。一般,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
5)地震分类:根据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
11. 地质年代
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
2)绝对地质年代:通过对岩石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定,并根据蜕变规律而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地层的生成顺序和相对的新老关系。
3)第四纪:新生代最新的一纪,包括全新世和更新世。第四纪期间生物界已进化到现代面貌,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和“哺乳动物时代”,灵长目中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
1)岩浆的黏度与硅酸含量有关,少为基性岩浆,黏性小,多为酸性岩浆,黏性大。岩浆岩中2含量最多,依据硅酸饱和程度,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四大类
2)侵入岩: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上覆岩石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使之停滞,结晶,形成侵入岩(岩浆的侵入作用)。根据其在地表深度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3)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岩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