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辅导:高边坡改隧道设计中的地质问题及处理建议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隧道对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地质灾害可能会导致隧道工程延误、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因此,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非常重要。
本文将主要讨论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一、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1. 地质构造破坏地质构造破坏是隧道工程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地质构造破坏主要是指在隧道掘进过程中,由于后期围岩的变形和破裂,导致隧道支护结构失效,进而引发地质灾害。
地质构造破坏的原因有多种,包括构造裂隙、断层和层理面等。
2. 地下水涌入地下水涌入是另一个常见的地质灾害。
当隧道施工穿越地下水丰富的地层时,地下水会通过围岩缝隙或者隧道洞口进入隧道内部,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下水涌入会给隧道工程带来严重的影响,如洪水、水压过大等。
3. 软弱地层失稳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弱地层,这些地层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形性。
当隧道掘进穿越软弱地层时,地层可能发生塌陷、滑动和流动等地质灾害。
这些灾害不仅会威胁施工人员的安全,还会导致隧道支护结构的失效。
二、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1. 监测预警系统监测预警系统是地质灾害防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通过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岩体的变形和地下水的涌入情况,及时提供预警信息,从而采取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
2. 加固支护结构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加固支护结构是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一种方法。
通过使用钢筋混凝土、锚杆、喷射混凝土等技术,加固隧道围岩,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和承载力,从而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3. 地质勘查和前期工作在隧道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查和前期工作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环节。
通过详细地了解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包括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可以更好地制定施工方案和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从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4.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对于地下水涌入这一地质灾害,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是很重要的。
隧道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及处理方法
隧道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及处理方法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建筑工程,涉及到众多的技术与科学。
其中,地质问题的处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隧道工程中的地质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地质调查与勘察地质调查与勘察是隧道工程前期准备阶段的重要工作。
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详细了解,可以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
通过采集地下水文、地震活动、断层构造等数据,可以准确判断地质构造的性质和特征,为施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质预报与风险评估地质预报与风险评估是隧道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前期的地质调查,可以预测出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如岩溶、断层活动等。
而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对这些潜在的地质问题进行定量化的分析与评价,从而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风险控制措施。
三、地质处理与支护在隧道工程中,地质处理与支护是关键的环节。
针对不同的地质问题,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例如,在岩溶地区,可以采用灌浆、注浆等方法填充溶洞,增加地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在断层区域,可以采用断层人工固化技术,减少断层活动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四、地质监测与预警地质监测与预警是保障隧道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隧道周围的地质活动、地下水位、土壤位移等参数,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灾害事故的发生。
同时,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提前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并进行风险提示,从而减少工程损失。
五、地质处理的环境影响评价隧道工程的施工与运行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进行地质处理时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对隧道工程对水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可以减少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制定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六、地质处理与隧道设计的创新隧道工程中的地质处理和支护技术在不断创新。
例如,在软土地层中,可以采用橡胶软土桩、加固网等新型支护技术,提高软土地层的稳定性;在高地应力地区,可以采用预应力锚索技术,增加地层的承载力。
高边坡改隧道设计中的地质问题及处理建议
高边坡改隧道设计中的地质问题及处理建议
李汉江
【期刊名称】《江西公路科技》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边坡改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及评价,确定隧道方案的可行性,并划分出围岩类别,为拟建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一些想法及建议。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李汉江
【作者单位】江西省交通设计院,南昌33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2.2
【相关文献】
1.浅谈新疆且末县沙漠地区引水渠道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建议 [J], 买买提·色买提;
2.阳灵隧道设计中关于排水、不良地质及施工建议的相关探讨 [J],
3.下坂地导流与溢洪洞高边坡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 [J], 曹伟轩;李冬峡;吴世泽;王世华
4.路基深挖方地段高边坡开挖改隧道设计 [J], 陈仁芳;周志华;
5.地下洞室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建议 [J], 邢云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边坡工程问题及解决方案
边坡工程问题及解决方案引言:边坡工程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在地质条件复杂、地形陡峭的地区进行工程施工时,为保证工程的稳定和安全性所进行的一种工程施工。
在边坡工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地质条件不稳定、地表水渗透、施工工艺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都将对边坡工程的稳定和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我们合理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问题。
问题1:地质条件不稳定地质条件不稳定是边坡工程中常见的一个问题。
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岩层断裂、地层滑动、地震等因素都会导致地质条件的不稳定,从而对边坡工程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解决方案:为了应对地质条件不稳定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详细的地质勘察:在进行边坡工程前,我们应该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了解边坡工程所处地区的地质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2. 采取加固措施:对于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区,我们可以采取加固措施来加强边坡的稳定性,比如加固岩层、注浆加固等。
3. 定期监测:在边坡工程施工后,我们需要对边坡进行定期的监测,及时发现地质条件不稳定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问题2:地表水渗透地表水渗透是边坡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地表水的渗透会导致边坡松动,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解决方案:为了应对地表水渗透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做好排水工作:在边坡工程中,我们应该做好排水工作,及时排除地表水,从而减少地表水对边坡的影响。
2. 采取防渗措施:我们可以在地表水的渗透部位做好防渗工作,比如设置防渗墙、进行防渗处理等。
3. 合理设计施工工艺:在边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合理的设计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水对边坡的影响。
问题3:施工工艺不合理在一些边坡工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合理,会导致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出现问题。
解决方案:为了应对施工工艺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在进行边坡工程施工时,我们应该严格执行相关的施工规范,确保施工工艺合理。
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地质情况与处理技术方法
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地质情况与处理技术方法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隧道工程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在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地质情况对工程的进展和安全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地质情况与处理技术方法方面,探讨隧道工程施工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法。
地质情况与概述隧道工程的地质情况可分为岩层地质和地下水地质两个方面。
对于岩层地质来说,隧道穿越的地层会出现不同的岩性,如花岗岩、砂岩等。
而地下水地质则涉及到隧道工程中的水文情况。
地质情况的影响因素地质情况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具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岩层强度:不同的岩层强度会导致不同的施工难度和风险。
对于强度较弱的岩层,需要采取加固措施,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2. 岩层结构:岩层的结构会影响工程的稳定性。
如存在节理、裂隙等结构,需要通过填充物填充或加固方法来保证岩石的稳定性。
3.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隧道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安全性。
高地下水位需要采取抽水排水的技术手段,以减少地下水的压力。
4. 地下水质量:地下水质量对隧道工程中的涌水问题和土壤稳定性等方面有较大的影响。
需要进行水质测试,并采取相应的水文治理措施。
处理技术方法为了克服困难,保证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性,可以采用以下处理技术方法:1. 预处理技术:在施工前可以进行地质勘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岩层地质和地下水地质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以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并提前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2. 注浆加固技术:对于存在节理、裂隙等岩层结构问题的地区,可以采用注浆加固技术,通过向岩层注入特定材料来填充节理和裂隙,增加岩层的整体稳定性。
3. 土壤加固技术:对于软土地层,可以采用加固技术,如挖槽法、灌浆法等,增加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抽水排水技术:在高地下水位区域,需要利用抽水排水技术,减少地下水的压力,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地下水的监测和处理,以减少涌水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及优化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及优化措施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1. 孔洞崩塌:在勘察过程中,岩土勘察人员常常会遇到孔洞崩塌的情况,导致勘察难度和工作效率下降。
优化措施:对于本身比较松散、易塌方的地层,可以采用一些加固措施,如注浆、套管等方法,以增加孔洞的稳定性。
采用合适的孔洞钻进技术和工具,如先进的钻进机械和岩心钻进技术,可以减少孔洞崩塌的发生。
2. 淤泥或软土的承载力测定困难:在进行承载力测定时,淤泥或软土的固结时间较长,测定结果不准确。
优化措施: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方法,如试验室动力触控或超声波测定法,以准确测定淤泥或软土的承载力。
在采用静负荷试验时,可以使用更大的荷载以缩短固结时间。
3. 地下水位变化: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导致固结时间、土体状态等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勘察结果。
优化措施:在勘察过程中,需要准确测定地下水位,并进行记录。
可以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调整试验方案,如延长固结时间或增加试验频率,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4. 岩石力学性质的测定:岩石力学性质的测定对于岩土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但常常受到勘察条件的限制,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优化措施:可以采用非破坏性测试方法,如声波测定、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等,以准确测定岩石的力学性质。
对于勘察条件受限的情况,可以采用推测法,结合已有的经验数据,对岩石力学性质进行估计。
5. 数据处理及分析: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数据处理和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常常因数据质量不高、分析方法不准确等原因,导致勘察结果存在误差。
优化措施: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时,需要精细化、标准化的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和分析方法,以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孔洞崩塌、淤泥或软土的承载力测定困难、地下水位变化、岩石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数据处理及分析等。
隧道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隧道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隧道施工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特殊工艺,也是对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考验。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地质条件复杂、围岩质量差、隧道洞口控制困难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隧道施工的进程和质量。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以确保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条件复杂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地层稳定性差、地下水位过高、地下水湿润等。
这些问题给隧道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不仅增加了施工风险,还可能导致施工质量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做好地质勘察和储备方案,在施工前充分了解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根据隧道施工的不同阶段提前进行储备,以应对地质条件的变化。
2. 利用先进的隧道施工技术,例如盾构机施工、冻结法施工等,可以有效地解决地质条件复杂的问题。
盾构机施工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提高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冻结法施工可以通过冷却控制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二、围岩质量差围岩质量差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难题之一,主要表现为围岩破碎、断裂、岩溶等。
这些问题对隧道的稳定性和施工进度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围岩质量差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增加支护措施:根据围岩质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支护措施。
例如,在围岩质量较差的地段,可以采用钢支撑、喷射混凝土等方式加固围岩,提高施工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加强监测与预警:在施工中加强对围岩变形和位移的监测与预警,及时发现围岩质量差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防止更大的灾害发生。
三、隧道洞口控制困难隧道洞口控制困难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难题,主要体现在洞口稳定性差、透水等。
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对施工进程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隧道洞口控制困难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强化洞口支护:通过增加洞口支护的辅助设备和加固措施,增强洞口的稳定性。
隧道工程中的困难与解决方案
隧道工程中的困难与解决方案隧道工程作为现代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隧道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重点讨论隧道工程中常见的困难,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地质条件复杂在隧道工程建设中,地质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往往导致施工难度增加,可能出现地层崩塌、地震灾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地质勘察和监测:在隧道工程开始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监测,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及时掌握地层变化和地震等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防灾措施。
2.加固措施:根据地质勘察结果,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注浆加固、喷射混凝土衬砌等技术手段,增强地质结构的稳定性。
3.合理施工方案:根据地质条件调整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开挖方法和衬砌材料,减少地层破坏和变形。
二、人员安全保障隧道工程中,人员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施工环境的封闭和复杂性,人员安全难以保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安全培训: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2.安全设施:在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警示标志、防护网、紧急疏散通道等,提供紧急救援设备,保障人员在意外事件中的生命安全。
3.监控系统:安装监控摄像头和传感器监测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三、巨额投资和资金困难隧道工程通常需要巨额的投资,在融资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多元化融资渠道: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外,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引入私募资本等方式进行融资,拓宽资金来源。
2.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支持政策,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隧道工程建设。
3.合理预算管理: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严格控制成本,避免浪费和资金的不必要流失。
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隧道工程建设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
隧道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隧道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隧道施工是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常常会面临各种问题与挑战。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紧密配合,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隧道施工中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帮助施工人员在面对挑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地质问题地质问题是隧道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差异很大,如遇到砂岩、泥岩、水砂等特殊地质情况,会对施工产生严重影响。
应对策略:1. 地质勘察:在隧道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以确定地下岩性和地下水位等信息,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预防措施: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固支护、注浆灌浆等,以确保施工安全。
二、水文问题水文问题也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挑战之一。
如果隧道施工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或遇到地下水体,往往会引发严重的水处理问题,影响施工进度。
应对策略:1. 排水处理:根据地下水位高低,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如采用隧水井、提前进行地下水的抽排等方式,及时排除施工现场的积水。
2. 防渗措施:对于在地质中有渗水性的地层,采取注浆、排水、加固等措施,防止水流进入隧道,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
三、安全问题隧道施工涉及到大量的人员和设备,安全问题是必须高度重视的。
隧道施工中,常会面临坍塌、事故等安全隐患。
应对策略:1. 安全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工作环境和安全风险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操作技巧。
2. 安全设备: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等,确保施工人员的个人安全。
3. 安全监测:安装安全监测设备,及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变化,如地壳沉降、地质变动等,以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四、环境问题隧道施工会产生噪音、振动、尘土等环境问题,对周边居民造成不良影响。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
应对策略:1. 噪音控制:采用隔音屏障、降噪设备等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高边坡设计问题及改进措施
高边坡设计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高边坡是导致多种地质灾害与工程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地质工程、公路建设等领域备受关注。
在近些年来的研究中,我国已经掌握了较多高边坡的防治方法,积累了较多的成功经验,在高边坡加固治理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总的来说,高边坡设计与加固工作会涉及较多的专业知识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加大了高边坡设计与加固的难度。
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然后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及加固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边坡;失稳原因;加固措施1边坡失稳原因分析造成边坡失稳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与当地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有很大的关系,其中最为主要的有以下几点:(1)边坡的岩石节理较为发育,同时又受到风化作用的影响,进而造成岩石的强度随着时间大大降低,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均明显下降,待到指标均降低到维持边坡稳定的最低水平,而造成边坡的失稳。
(2)在滑坡地段,未能对岩土体的各项性质进行深入的分析,在设计的过程中依旧采用较大的坡比,而在施工的过程中也未能根据现场的实际状况而及时地进行调整,依旧按照原来的设计标准进行开挖,因而并不能保证边坡自身的稳定性。
(3)在边坡开挖完成之后,并未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保护措施,导致边坡上的岩土体长期暴露,经受阳光和雨水的长期风化和冲刷,使得岩土体的各项参数下降,坡体失稳。
(4)山区的降雨量较大,雨水可以沿着边坡的表面渗入边坡内部。
岩土体受到孔隙水的影响,降低了岩土体的强度参数,增大了边坡的下滑力,降低了稳定性,岩土体也发生了软化,降低了边坡的抗滑力。
2高边坡的加固设计原则与方法2.1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高边坡设计的基础,必须通过岩土工程的特性来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测量高边坡的坡向及高度。
对不同部位、坡率和土壤进行测试,测量坡面植被的分布特征。
在河流或山坡上,应结合河流和帆船的分布密度、切割深度和稳定性进行同步测量。
边坡线的位置和方向是以人工边坡的形式确定的,其稳定性也是如此。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问题与解决方案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问题与解决方案隧道施工是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环节,但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地质问题,如地下水位高、岩层破碎、地震活动等。
这些地质问题给隧道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要求工程师们实施相应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地质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地下水位高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地质问题之一。
高水位会给隧道施工带来严重的水文地质问题,如渗水、涌水等。
在施工过程中,高水位会给隧道的开挖和支护带来很大的困难。
因此,科学合理的排水是解决高水位问题的关键。
可以采用井点降水、水井降水和净化隔水帷幕等方法来解决地下水位过高的问题。
另外,在设计隧道时可以通过改变隧道纵断面形态和采取防渗措施来降低地下水位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其次,岩层破碎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地质问题之一。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岩石的裂隙、节理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岩层的稳定性。
在遇到岩层破碎的情况时,可以通过合理地选用爆破技术、合理调整爆破参数和引入补充固化材料等方法来加固岩层。
此外,可以采取钻爆法、钻削爆破法等施工方法来减少岩层破碎,在爆破前进行地质勘察、预测和分析也是减少岩层破碎的有效手段。
再次,地震活动是施工隧道中需要考虑的地质问题之一。
地震可能导致地层破裂、塌陷,对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威胁。
因此,地震时的隧道施工设计及支护方案应该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加固隧道,如预压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支护和增加隔震层等方法。
此外,采用先进的地震监测装置和技术可以及时监测地震活动,提前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同时,除了上述地质问题外,隧道施工中还可能遇到其他问题,如地下岩溶、地下岩爆、地下溶洞等。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加固,如注浆、锚固、喷射混凝土等方法。
此外,在隧道设计、施工、监测等多个环节都应充分考虑地质问题的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地质问题,保证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设计的基础,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着勘察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针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能够提高勘察的质量和效率。
一、常见问题1. 勘察设计不合理在一些岩土工程勘察项目中,勘察设计不合理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
有的是由于勘察单位在勘察前没有充分了解工程现场的地质情况和项目要求,导致勘察设计缺乏针对性;有的是由于勘察单位缺乏经验或者技术水平不够,对勘察需求的把握不准确,导致勘察设计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从而影响勘察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勘察钻孔不到位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勘察钻孔是获取地层信息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勘察钻孔不到位的情况,例如勘察孔位置偏差较大,孔深不足或者孔壁土质不清晰等问题,导致地下地层信息获取不全或者不准确,影响着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
3. 勘察取样质量差4. 勘察数据处理不规范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勘察数据的处理是保证勘察成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勘察数据处理不规范的情况,例如数据处理方法不当,数据处理程序不完善,数据处理人员水平不够等问题,导致勘察数据的可靠性受到了影响,间接影响了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安全性。
二、改进措施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规范勘察钻孔的执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勘察钻孔的位置和孔深,勘察单位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执行,确保钻孔的位置准确、孔深充足,并对孔壁土质进行清晰描述,从而获取到全面准确的地下地层信息。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提高勘察取样的质量是关键,对于取样操作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取样方法和工具,确保取样的深度和量足够,对取样进行严格保护并进行标记,从而获取到准确可靠的地层信息。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勘察设计不合理、勘察钻孔不到位、勘察取样质量差、勘察数据处理不规范等。
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困难与应对策略
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困难与应对策略一、地质条件隧道施工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地质条件。
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对施工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在遇到高风险的地质情况时,如岩层不稳定、岩体开裂或倾倒等,施工进程将会受到重大影响。
应对策略:在隧道工程之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准确了解地质条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应对不同的地质环境。
此外,在施工期间及时监测地质变化,以便灵活应对。
二、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是隧道施工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地下水的泛滥可能导致施工现场被淹没,同时也会增加隧道开挖的风险和困难。
水文条件的变化也会对施工进度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策略: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详细的水文勘测,并采取合适的防水措施。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水的变化,需要及时进行排水和加固工作,以确保施工进程不受干扰。
三、施工技术隧道工程中需要使用各种复杂的施工技术和设备。
对于一些技术难度较高的工程,例如爆破施工、大直径隧道盾构施工等,操作要求非常高,并且施工风险较大。
应对策略:在选择施工技术和设备时,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并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操作培训和安全管理,确保工人技术熟练,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四、环境保护隧道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是一项关注的问题。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尘土、废水等可能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应对策略: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计划,并执行严格的环境监测和治理措施。
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和方法,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此外,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和社区的沟通和合作,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五、安全风险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安全风险,如地质灾害、瓦斯爆炸、火灾等。
这些风险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完好性都带来了严峻的威胁。
应对策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安全规范和操作程序,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隧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隧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讨论隧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地质形势及隧道稳定性问题隧道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地质形势及隧道稳定性。
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如高山、岩溶地区等,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不稳定,容易引起隧道的塌陷、滑坡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评估。
在施工前,应对隧道所在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评估,了解地质条件,提前预测潜在的地质灾害,从而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2.采用加固措施。
针对地层不稳定的地区,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如使用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等,增强隧道的稳定性。
二、隧道变形及沉降问题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开挖和土体移动等原因,常常会发生隧道变形和沉降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施工进展受阻,还可能对隧道使用安全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的施工控制。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开挖速度和土体移动,避免过快或过大的变形和沉降。
2.监测和预警系统。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设置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监测隧道的变形和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隧道排水及防水问题隧道施工中,排水和防水是重要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施工的顺利进行,还关系到隧道的使用安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的排水系统。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设置排水沟、排水管道等,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排水畅通。
2.防水材料和工艺。
选用高品质的防水材料,合理选择施工工艺,确保隧道的防水效果。
四、隧道通风及防火问题隧道通风和防火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隧道内部的空气质量和火灾风险直接影响着隧道的使用安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的通风系统。
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包括进风和排风系统,确保隧道内的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的聚集。
2.防火设施和措施。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主要施工地质问题及对策探析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主要施工地质问题及对策探析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解决众多的地质问题。
以下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主要施工地质问题及对策的探析。
1. 地质构造问题:复杂地质条件下,地壳构造复杂,存在断层、褶皱等问题。
这些地质构造对隧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对策是进行地质勘探,了解构造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如钢拱、锚杆等。
2. 岩石力学问题:地下岩石的力学性质是隧道施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地层的力学性质可能存在差异较大,如岩石的强度、断裂性质等。
对策是进行岩石力学参数的测试,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支护方式。
4. 地质灾害问题:复杂地质条件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地质灾害可能会对隧道施工和使用带来威胁。
对策是进行地质灾害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如加固土体、设立防护结构等。
5. 地下空洞问题: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空洞的存在可能会给隧道施工带来困难,甚至危害施工和使用安全。
对策是进行地质勘探,确定空洞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封堵和加固措施。
6. 地下环境问题: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环境可能与施工设备和材料产生相互作用,对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带来威胁。
对策是进行地下环境监测,了解环境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空气净化、排除有害气体等。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地质问题的解决需要进行地质勘探,了解地质条件,确定施工方法和支护方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治理,以保障隧道施工和使用的安全。
应加强地质监测和环境监测,及时掌握地下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这样,才能保证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和使用的安全。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及优化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及优化措施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础,是保障工程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解决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常见问题1、勘察区域范围不足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有时候可能会忽略某些区域,造成勘察范围不足。
这样就很可能会漏检出一些潜在的问题,影响工程的安全。
勘察时漏掉了某些地质构造特殊的地段,导致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这些地质构造的影响,给后期的施工和使用带来隐患。
2、采样不规范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采样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有些勘察单位采样工作不规范,采样点布设不合理,采用的工具和方法不科学等问题较为常见。
这样所得到的样品质量可能就会得不到保障,分析结果也会失真,给设计和施工带来极大的隐患。
3、勘察数据处理不当有些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在数据处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可能会存在着一些数据不合理处理甚至造假的情况。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有些单位可能会因为工作粗放、马虎,对数据进行了不科学的处理,导致了分析结果不准确,影响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4、勘察报告质量不高一些岩土工程勘察单位的勘察报告质量不高,可能存在着观测数据、分析结果、建议意见等方面的缺失和不周全。
这样的问题很可能会误导设计和施工单位,导致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问题。
二、优化措施1、加强勘察范围的覆盖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应该加强勘察范围的覆盖,尽可能把潜在的危险性排除在外。
比如在勘察设计地震地带时,可以加大勘察区域的范围,提前排查地质构造的情况,以免对后期设计和施工造成不利影响。
3、加强数据管理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要加强对数据的管理,确保勘察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数据真实可靠。
对观测数据和采样数据等要进行规范管理,避免数据的丢失和混乱。
同时还要对数据的处理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所有数据的处理都是科学合理的。
三、结语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的基础工作,是保障工程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隧道施工中的岩土力学问题分析与支护措施改进
隧道施工中的岩土力学问题分析与支护措施改进隧道施工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岩土力学问题一直是隧道施工中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隧道施工中的岩土力学问题,并提出支护措施的改进方案。
首先,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岩土力学问题之一是地层不稳定。
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导致了地层的不均匀性和不稳定性,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特别是在高地应力区域,岩石容易发生断裂和滑动,对施工安全产生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首先,提前进行地质勘探工作,详细了解地下地质情况,特别是高地应力区域的情况。
其次,采用适当的支护措施,如喷射混凝土衬砌和钢筋网片等,以增强隧道的稳定性。
此外,定期进行地层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地层变形和位移等问题,以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第二个岩土力学问题是地下水的渗漏。
隧道施工中,由于地下水位的限制和地层的渗透性,地下水会不可避免地进入隧道,给施工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地下水的渗透会导致围岩软化和水压增加,给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首先,根据地下水的水位及渗透性,设计合理的隧道排水系统,将地下水及时排出。
其次,在设计施工方案时,要考虑到地层的渗透性,选择合适的水密性支护材料,如聚氨酯发泡材料和防渗膜等,以减少地下水的渗透。
此外,定期监测隧道周围地下水的水位和水质,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渗漏问题的恶化。
最后,隧道施工中还存在地震引起的岩土力学问题。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隧道施工中地震引起的地层震动易导致隧道结构的破坏和围岩的塌方。
因此,如何应对地震引起的岩土力学问题成为隧道施工中的重要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首先,提前进行地震风险评估工作,了解地震活动频率和震级等参数,为隧道设计提供参考。
其次,采用抗震设计和施工技术,如增加隧道的抗震固结和阻尼系统,以提高隧道的地震抗力。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对地震灾害区域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地震引起的地层变形和位移等问题。
简述隧道施工常见不良地质及处理方法
至 是 毁 灭性 灾难
. 1 地质 法隧道 地质 超前预 报 目前 我 国隧 道施 工 中 常见 的不 良地 质 类 型 主 要 有 以下 几 2 地 质 法 隧道 地 质 超 前 预 报 主 要 是 对 隧 道 所 修 建 经 过 的 区 种 :( 1 ) 岩 溶 地段 。岩 溶 的发 生 主 要 是 由 于水 对 围岩 的 溶 解 作 用. 使 得 围岩 结 构 受 到破 坏和 变化 岩 溶 的 发 育程 度 取 决 于 围 域 和 隧 道 掌子 面的 地 质 条 件 进 行 地 质 勘 察 。如 岩 体 结 构 面 产 岩 的溶 蚀 性 . 就 围岩 的 溶蚀 性 而言 . 石 灰 岩 >白云 质 灰 岩 >白云 状 及发 育状 况 、岩 体 破 碎 程 度 、岩 石 的 变质 程 度 等 的 变化 特 通 过 地 质 作 图 及 岩 石 构 造相 关性 分析 , 推 测 出 隧道 穿越 深 岩> 泥灰岩 , 所 以岩 溶 一般 多发 于在 石 灰 岩 地 层 中 。岩 溶 地 段 征 . 由 掌子 面岩 体 结 构 面 产状 及 发 育状 况 、 岩 对 隧道 施 工 主要 造 成 的影 响 有 :溶 洞 岩 质 破 碎 ,容 易发 生 坍 度 位 置 的 出露 位 置 .
岩石 的 变质 程 度 等 变化 特 征 . 推 测 出 掌子 面前 方 塌、 岩 溶 水 和 泥 沙 大 量 涌入 隧 道 , 使 隧道产 生涌水 , 造 成 地 表 体 破碎 程度 、 进 行 超 前预 报 。主要 预 报 隧道 开 裂 下沉 、 溶 洞 暗 河 迂 回 交错 , 施 工 难度 很 大 。 ②煤层、 瓦斯 地 可 能 出现 的 岩体 构 造 及 其 性质 . 不 同岩 类 间 的接 触界 面 , 特别是不 同 段 。施 工 隧 道 的 开挖 常 常伴 有 瓦斯 的 存 在 , 瓦斯 一旦 泄 露 . 将 掌 子 面 前 方存 在 的断 层 、 对 隧道 施 工 机械 设 备 和 人 员造 成很 大 的危 害 。 ⑧松散地层。 松 岩 层 间 的接 触界 面 、 隧道 前 方 围岩 的 稳 定 性 及 失 稳 破 坏 形 式 分布 高程 、 坡 度 及 其 与 隧道 平 面 空 间 关 散 地 层 结 构 松散 , 胶结较弱 , 地压 大、 稳定性很差 , 有 地 下水 时 等 。 通 过 分析 其 走 向 、 - . 揭 穿造 成 更甚. 隧道 施 工 中极 易发 生 塌 方 。 围岩 极 其 松 散 、 破碎、 局 部 有 系的 调 查报 告 ,预 测 隧道 施 工 可能 遇 到 的 隧道 施 X 夹层 再 加 上 涌 水 量 大 . 围岩 一 经 暴 露便 有发 生坍 塌 的 危 险 , 一 的 涌 水 和 塌 方 . 2 超前 水平 钻孔法 旦如此 . 会 给 施 工 安 全 带 来 灾 难性 的破 坏 ㈤ 岩 爆 地段 。岩 爆 2
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措施
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措施摘要:滑坡、岩堆,岩溶,软土地段等不利于隧道工程施工的不良地质在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这些不良地质严重影响了隧道的施工,本文就这些不良地质的性质及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隧道施工;不良地质;措施Abstract: landslides, rock pile, poor geological karst, soft land section are often encountered in tunnel construction, these adverse geological serious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nature of these adverse geological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Key words: tunnel construction; poor geological; measures在隧道工程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如:滑坡、岩堆、岩溶、松散地层、软土地段等不利于隧道工程施工的不良地质,在这些不良的地质环境中,工程事故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除了应遵守一般的技术规范外,还应该根据围岩的实际情况,在支护、衬砌过程中采取一些针对性强的辅助施工技术方法,以满足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要求。
文章就在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高原特殊地质、溶洞地段、膨胀性地压等不良地质对施工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一些具体处理的方法。
1 高原特殊地质..1.1高原特殊地质对隧道施工的影响随着西部交通的发展,高原隧道相应增多。
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环境特殊,因此,高海拔地区的隧道也给普通的隧道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
首先,由于海拔高、缺氧、气候寒冷等原因,高原隧道每年正常的施工时间仅有240d左右。
浅谈隧道施工中的几个问题及处理措施
隧道是地层 中的线状结构物 ,隧道 的施工受到地质条件 的
影 响— — 裂 隙 状 况 、 下 水 状 况 、 质 构 造 等 多 种 条 件 , 时 与 地 地 同 采 用 的施 工方 法 也有 很 大 的关 系 。 以现 在 的地 质 勘 探 技 术 水 平
还不 能实现全 线的精密调查 ,只 能通 过局 部钻 孔取芯的手段来 以点带线 的进行推 断, 这样就存 在一些不可预见性 的地质变化 。 因此 ,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 我们要根据超前地质 预报 对前方地质 进行 分析 , 结合施工开挖揭示的地质和水文条件 , 来进一步推测 隧道 围岩 的特性 , 及时对我们的预设支护参数进行优化调整 , 确 保 隧道施 工安全 以及支护方案 的经济合理性。
向前延展 , 采用突 出式 的洞 门或接长明洞直接进洞 。 () 2 隧道 洞 口段 围岩强度 一般都 比较低 , 凝聚力 差 , 即使是 硬质岩也是裂隙发育, 掌子面 自稳性差。 因此, 在施工开挖时, 为 防止掌子面崩塌和 坡体滑动 ,需要进 行洞 口段地表注浆和洞 内 超前注浆加固处理措施 。 根据施工注浆作业效果来看, 注浆压力 达到或接 近设计终压后 , 相当一部分浆液能劈开岩层相互 串通 , 使 围岩挤压 、 充填密 实、 胶结牢 固, 在开挖轮廓 线外形成 一个加 固圈, 提高 了围岩 自稳能力 , 有效地控制整体下沉及坍塌。 () 3 隧道洞 口应减 少坡面开挖 , 保护洞 口的 自然地貌并且预 防洞 口坡 体滑塌 。洞 口段 因埋深小 , 隧道承受全土荷载作用 , 会 产生偏压和下沉 ,因此要采用 能防止 掌子 面崩 塌及 边墙挤出变 形 的 开挖 方法 和 辅 助 工 法 。掌 子 面 自稳 性 与 开挖 断 面 的 大 小 密 切相 关, 开挖要采用分割断面的方法或者缩短开挖进尺 , 以防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辅导:高边坡改隧道设计中的地质问题及处理建议0、前言赣粤高速公路泰赣段C4标段高边坡位于遂川县巾石乡境内,杨公山隧道的南洞口附近,路线桩号:K203+557~K203+779.原设计为5级高边坡,一、二级坡高各为10米,设计坡率为1:0.25,不设防;第三、四级坡高各20米,设计坡率1:0.5,预应力锚索锚固支护,第五级坡高26米,设计坡率1:0.75,设计支护为锚喷。
目前第四、五级边坡开挖、防护均已到位,第三级开挖、防护已部分到位,第一、二级边坡部分开挖。
开挖过程中,发现山体地质情况比较复杂,边坡较陡,存在安全隐患,从安全角度考虑,我院组织对该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重新分析论证,确定采用单幅隧道方案通过。
针对隧道方案,我们组织对场地补充勘察,本次勘察根据项目要求主要采用工程地质调绘、工程地质钻探、工程物探和取样试验等勘察手段。
1、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1.1 地形地貌建设场地位于杨公山隧道南洞口附近,与杨公山隧道相隔一条山涧,山体天然植被发育,山势陡峻,山顶标高达430米,山麓标高为250米,山体自然边坡是西南侧陡,西北侧缓,与岩层倾向一致,顺向坡缓,反向坡陡,最陡达59°。
路线自山体的西侧山腰近山麓处左深切山体。
边坡侧山体平均自然边坡坡度为33°,最陡为45°,最缓为25°。
1.2 地层岩性建设场地地处巾石至新村花岗岩岩体的东北缘,系属巾石至碧洲复式向斜的南段西北翼。
区内地层为寒武系上统水石群变质岩系(ε3)和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
1.2.1寒武系上统水石群(ε3)寒武系地层为一套区域浅变质岩系,地层总体产状为55°∠22°,地层受多期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及岩浆侵入影响,地层在区域变质的同时,受岩浆的烘烤交代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地层处于混合岩化带,主要表现为局部出现少量团块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伟晶质和细晶质脉体,开挖后出现的"孤石状"岩体,可能是混合岩化成因,隧道区内该套地层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为二大层。
⑴板岩层:以黄绿色斑点板岩、粉砂质斑点板岩为主,夹厚层状灰黑色变余长石石英砂岩,风化强烈,岩体呈碎裂结构,夹交代石英质脉体,呈"孤石"状。
⑵变质砂岩层:青灰色~灰黑色,厚~巨厚层状变余长石石英砂岩,变余凝灰质砂岩为主,夹厚-中厚层状粉砂质斑点状板岩、变余砂岩。
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岩石节理裂隙发育,自下而上,岩体呈层状块体结构变为层状碎裂结构。
1.2.2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主要为红褐色、浅紫红色粘土夹砾及碎石土。
1.3 地质构造1.3.1 区域地质构造区内受东西向华夏和北东向新华夏系构造的影响,构造较发育,热液活动也十分频繁。
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曲不明显,具体见构造体系及各构造体系所表现的应力方向。
主要地质构造形迹有:⑴巾石--碧洲倒转向斜构造,⑵新村--弹前花岗岩侵入体,(3)禾沅--万安大断裂。
1.3.2 区域构造应力分析区内在加里东构造运动时期,以南北向的水平挤压为主,逐渐形成南北方向的华夏系构造。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南北向扭动作用的加强,燕山晚期区域主应力方向也由北西--南东向逐渐转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因而形成了现在的北北东向新华夏系构造。
由于早期构造地应力在断层形成过程中被释放,根据杨公山隧道施工观察,本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无需考虑构造地应力的影响。
对设计施工有影响的主要是由重力作用产生的地应力,特别是偏压作用。
1.3.3 隧道工程区主要地质构造及结构面1.3.3.1 断裂构造⑴ F1断层:位于K203+594.9~K203+596.9,逆断层,走向北76°东,倾向北西,倾角57°,下延30米以上,断距3米左右,断层泥厚2米左右,不漏水。
⑵ F2断层:位于K203+626~K203+633.8,走向北76°东,倾向北西,倾角65°,下延30米以上,断层泥厚7米左右,不漏水。
⑶ F3断层:位于K203+680~K203+690,呈北东东走向,形迹不明,岩性在此出现明显突变,自北往南,由坚硬较完整变余砂岩转变为千枚状粉砂质板岩夹变余砂岩及石英脉体,较破碎。
1.3.3.2 节理通过地质断面调查及钻取岩芯分析,勘察区的岩体最少发育两期节理裂隙,裂面有高倾角、压性闭合或微张开等特点。
早期节理裂隙一般被石英脉充填,呈胶结状,有较高的抗剪强度;后期裂隙多呈"X"节理,由于其多向切割,岩体多半比较破碎。
通过节理统计及"节理裂隙玫瑰图"分析,得出主要发育的几组优势节理面为:a、走向北85°西,倾向北,倾角45°~65°,与路线近垂交;b、走向北82°东,倾向北,倾角45°~65°,与路线近垂交;c、走向北5°~24°西,倾向西,倾角65°~85°,与路线近平行,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
1.3.4 结构面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隧道围岩中的节理裂隙是影响其稳定的主要因素,岩层面只对右侧洞壁有影响。
节理裂隙又以平行洞轴线的、后期的节理裂隙面影响,K203+590~K203+670段隧道右侧洞顶附近发育1.5米左右厚的构造破碎带,对隧道拱顶稳定不利。
由于隧道所处的位置,地形起伏大,岩体风化分界线起伏也大,节理裂隙一般洞顶比洞底发育,洞右侧比左侧发育,同一掌子面出现岩体完整性差异,所以,设计和施工应引起重视,采取针对性工程处置措施。
1.4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勘察区地处赣中南大面积稳定上升区,以整体间歇性缓慢抬升为主,差异运动不明显,历仅发生过4次强震,近期弱震活动亦比较少。
根据《中国地震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区内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05,隧道工程可不考虑抗震设防。
2、水文地质条件及评价2.1 地下水类型及分布根据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分析,区域分布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其中以基岩裂隙水为主。
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成因的粘土碎石及基岩全风化层中,由于地势较陡,自身透水性较好,只能作为地表水的入渗通道;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变质岩层中,通过上覆松散岩层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由于基岩裂隙发育,地下水径流通道好,而南方以暴雨等强降水形式为主,地下水较丰富。
因此隧道开挖过程中应备水泵,以免影响施工进度。
设计应在隧道洞顶、洞壁及洞底设置排水系统,如反过滤层、渗沟、盲沟等。
2.2 地下水出露点调查边坡开挖后,在K203+619、K203+622、K203+695、K203+705左25米的第三级边坡的坡脚处排泄孔中以及K203+690右30米坡脚等处发育流量10ml/s~20ml/s的下降泉。
而且据锚索成孔资料了解,大都数钻孔均见地下水,局部水量还较大。
2.3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由于勘察区山体与杨公山隧道山体属同一地下水系,水化学成分参考杨公山隧道水化学分析成果使用。
根据水质分析评价标准,勘察区内地下水类型属于HCO3-Ca、Mg型水,弱碱性,腐蚀等级为无腐蚀。
隧道地下水分析结果成果表表13、围岩分类与支护分析3.1 围岩参数的确定⑴岩体声波速度根据P-S测井获取纵波、横波;⑵岩土完整性系数:I=Vp2 / Up2其中:Vp为岩体纵波波速,Up为岩石纵波波速;⑶泊松比根据波速计算确定:μd=Vp2-2Vs2/[2(Vp2-Vs2)]⑷动弹性模量根据下式计算确定:Ed=ρVp2(1+μd)(1-2μd)/[g(1-μd)]或 Ed=ρVs2(3Vp2-4Vs2)/(Vp2-Vs2)其中:ρ为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⑸静弹模量:Es=0.1Ed1.43 ;⑹饱和抗压强度采用最小平均值确定。
3.2 围岩类别确定隧道围岩分类主要依据工程地质条件、开挖稳定性及岩体纵波波速、岩体完整系数、岩石质量指标等实测参数指标综合确定,具体分类见隧道围岩分类表表23.3 隧道围岩分段划分及建议支护3.3.1 K203+557~K203+610(北洞口及洞身)围岩岩性为变余砂岩夹板岩,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很发育,可见4组以上节理裂隙,多呈"X"型,岩体较破碎。
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坍塌,侧壁有时失去稳定,围岩类别综合定为Ⅱ类。
建议:采用导坑法或台阶法施工并及时采取超前支护措施,洞口段适当接部分明洞。
3.3.2 K203+610~K203+680(洞身)围岩岩性为弱~微风化变余砂岩,局部发育构造破碎带。
围岩总体较完整稳定,局部呈碎裂结构,由于隧道浅埋偏压,左侧岩体坚硬完整,右上部洞室围岩范围内,岩体比较破碎。
拱部无支护可能产生坍塌,侧壁基本稳定,围岩类别综合定为Ⅳ类。
建议:施工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对于施工中可能发现的局部破碎带、断层软弱破碎带,应局部特殊处理。
3.3.3 K203+680~K203+750(洞身及南洞口)围岩岩性为以全、强风化千枚状粉砂质板岩为主夹变余砂岩及石英脉体,风化强烈,岩体软硬不均,总体较软,地下水较丰富。
围岩横、纵向变化均比较大。
右侧洞壁较薄甚至裸露,岩体风化呈土夹石状,左侧洞壁稍好。
围岩易坍塌变形,处理不当会产生大坍塌,右上角地表可能出现塌陷。
右壁处理不当易出现大坍塌,围岩类别综合定为Ⅱ类。
建议:采用单壁导坑法或正台阶法施工或暗洞明做,开挖前必须进行超前支护处理,洞口和洞顶应采用长导管超前支护,洞壁采用深孔注浆阻水和抗偏压,确定开挖期间洞室的稳定,开挖后喷锚支护并衬砌。
对于洞壁较薄段应考虑接明洞通过。
3.3.4 K203+750~K203+779(左侧高边坡)本段上部20米左右千枚状粉砂质板岩夹变余砂岩全强风化层及其残坡积土,岩体风化呈粉土状,且处于地下水出露带,地下水比较丰富,土体抗冲刷能力差。
局部下部切入强、弱风化变余砂岩,呈碎裂结构,边坡岩体总体偏软且破碎。
建议:边坡不陡于1:1,部分锚杆强支护,注意坡体及地表排水设置。
考虑到进口段坡体稳定性差,建议接长明洞处理,确保运营安全。
4、结语4.1 隧道处于山体斜坡处,地质构造相对复杂,洞身左侧埋深在22左右,右侧埋深在13米左右,隧道属于浅埋偏压型短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考虑这方面因素。
4.2 隧道开挖爆应采用控制爆破(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尽量使围岩少受损伤,以免爆破过大,产生过量费方,影响施工进度,同时影响上部现有边坡的稳定。
4.3 隧道围岩分类,是综合钻探、物探及地质调绘等成果确定,在隧道开挖过程中,若发现围岩类别划分不准确时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
4.4 作为"新奥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施工必须进行施工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