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一、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变革。
新的课程改革大力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中,美术鉴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成为美术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鉴赏教学目标美术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目标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通过美术作品的鉴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存在和美的内涵,培养学生对美的嗅觉和敏感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美术鉴赏需要学生对作品进行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情感和意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鉴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美术鉴赏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启发式教学策略。
美术鉴赏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过程,教师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鉴赏,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作品中发现美、感受美。
2、多媒体教学策略。
在美术鉴赏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像、声音等方式,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3、情感共鸣教学策略。
美术作品通过艺术形式表达情感,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共鸣与思考,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实践性教学策略。
美术鉴赏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感受艺术的魅力。
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
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学美术教育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标下,中学美术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了新的调整和要求,如何开展中学美术欣赏课成为了每位美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来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
一、课程设置新课标对美术欣赏课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和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与欣赏作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自我创作能力。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可以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比如绘画、雕塑、建筑、摄影等等,每个主题下可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同时,课程设置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注重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作品的欣赏与分析、艺术家的生平与作品、艺术流派与风格等。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讲解、对话、讨论、观看视频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具体的教学手段可以根据作品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选择,比如通过图像分析、比较分析、创作实践等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
三、评价体系在新课标下,评价不再仅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在美术欣赏课中,评价可以分为知识性评价和能力性评价两个层面。
知识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对作品、艺术家、艺术流派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可以通过测试、作业、答辩等方式进行。
能力性评价则注重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写作、话题演讲、创作实践等方式进行评价。
四、课堂实施在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尝试创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课堂要注重开展多元化的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参观艺术展览、进行文化交流等,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视野。
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
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随着新课标的推行,美术课程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其中,美术欣赏课更是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一环。
开展中学美术欣赏课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
本文旨在分享一种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方法和经验,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门课程。
一、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1.理解艺术语言。
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对艺术语言的理解能力。
通过对艺术词汇、艺术元素和艺术形式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美术作品。
2.分析艺术作品。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艺术作品的题材、风格、表现手法、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3.培养审美情操。
美术欣赏课可以通过展示优秀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美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提高他们对美的敏感度。
二、创设丰富多样的课堂环境1.利用多媒体技术。
美术欣赏课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美术作品,激发他们的兴趣。
2.建立艺术品展览。
可以在教室或学校展厅中展示学生的作品或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实地考察艺术馆。
组织学生前往艺术馆进行考察,让学生亲身接触真正的艺术作品,扩大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能力1.组织讨论和分享。
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引导创作实践。
在了解和欣赏优秀艺术作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作实践,例如绘画、雕塑、摄影等,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3.开展比赛和展览。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美术创作比赛,举办学校或地区性的美术作品展览,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激情。
四、教师的角色转变和专业素养提升1.角色转变。
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上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学生的导师和参与者,引导他们发现美、创造美,成为学生的艺术启蒙者和引路人。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法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法
美术欣赏课是初中美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旨在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而如何有效地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美术欣赏课的意义、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术欣赏课的意义
美术欣赏课作为初中美术课程中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术欣赏课能够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美术欣赏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通过学习和分析名家作品,学生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和鉴赏能力,培养出对艺术作品的深刻理解和评价能力。
美术欣赏课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从而扩展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针对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和意义,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采取导入式教学方法。
在引入新的艺术作品时,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将学生带入艺术家创作的世界,引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兴趣。
我们可以采取对话式教学方法。
在欣赏作品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我们可以采取实践式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仿写、模仿名家作品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欢迎追问。
新课标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探究
新课标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探究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美术鉴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然而,如何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课标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要求新课标强调,美术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在美术鉴赏方面,要求学生学会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价值。
同时,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二、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法单一在一些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
2、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部分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过于依赖教材,未能及时补充具有时代特色的美术作品和艺术资讯。
这样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3、学生参与度不高由于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问题,学生在美术鉴赏课中的参与度普遍不高。
许多学生只是应付了事,没有真正投入到鉴赏活动中,缺乏对美术作品的深入思考和探究。
4、评价方式不完善当前的高中美术鉴赏课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忽视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创新能力。
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1、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解一幅美术作品时,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此外,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
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
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摘要】随着课标的更新,中学美术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更加注重美术欣赏课的教学。
美术欣赏课对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开展新课标下的美术欣赏课时,首先要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所设定的学习目标。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感知和思考来提升对艺术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和独立审美能力。
建立科学的课堂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
积极开展新课标下的美术欣赏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新课标、中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兴趣、评价和反馈、创新、教学质量1. 引言1.1 课标更新带来的挑战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学美术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之中。
新课标的出台为中学美术欣赏课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而不是仅仅注重技巧和表现。
新课标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展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新课标也要求教师注重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美术欣赏课不再是孤立的一门学科,而是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新课标下的美术欣赏课面临着挑战,但也同时充满了机遇。
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使美术欣赏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美育素养的重要途径。
1.2 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美术欣赏课作为中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美术欣赏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艺术情感,拓宽视野,提升艺术修养。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新课改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次深刻变革,其要求深刻改变过去侧重灌输与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而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美术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力的培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应当如何进行美术鉴赏教学?一、了解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美术鉴赏教学不仅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
美术鉴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文化和价值观念。
通过美术鉴赏教学,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调整美术鉴赏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新课改下,美术鉴赏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需要进行调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美术鉴赏教学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身边的艺术形式中感受美的存在。
教师要注重通过多种方式呈现艺术作品,如图片、影像、实物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品的形态、结构和语言。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或展示等形式,让学生互相理解和交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欣赏的能力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欣赏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文结合、情境再现、实践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思考,从中提炼出美的规律和特点,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品味。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艺术语言进行创作和表达,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审视和理解美术作品,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启发。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的欲望。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美术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鉴赏教学成为了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呢?一、教学目标美术鉴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鉴赏教学应该以此为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水平。
通过鉴赏名作,了解艺术史上的重要事件以及重要艺术家的作品和风格,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辨析和欣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艺术作品,从中感受到美的审美体验,并能够深入地理解作品所传递的意象和意义。
3、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通过对大量的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学生应该能够汲取灵感和思路,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二、教学内容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内容应该涵盖绘画、雕塑、陶艺、建筑、摄影等各种艺术形式。
在此基础上,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名作鉴赏。
通过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鉴赏,并对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风格鉴赏。
通过研究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从而增强自己的鉴赏能力。
3、材料鉴赏。
了解绘画、雕塑、陶艺、建筑、摄影等领域的材料和工具的特性,增强学生对作品材料的感性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初中美术鉴赏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兴趣。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课堂演示法。
通过照片、幻灯片和视频等课件形式,向学生介绍各种艺术作品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2、情景再现法。
通过学生互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再现艺术家的生活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
3、体验式学习法。
让学生自己通过绘画、雕塑、陶艺等各种形式来体验艺术创作过程,从中增强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4、开放性设计法。
通过提供开放性的项目设计,探索多元化的创作方式和自由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动力。
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
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中学美术课程发生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
其中,美术欣赏课被赋予更重要的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开展中学美术欣赏课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同时也需要符合课程要求的合理教学设计和有效教学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
一、明确课程目标开展美术欣赏课需要明确课程目标,确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学美术欣赏课程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情感和审美体验能力;培养学生了解和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的能力。
二、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开展美术欣赏课应以一定的艺术史知识为基础,涵盖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
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多角度、全面地展示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可以选择文化背景丰富的国内外作品,既包括中国传统艺术,如古代绘画、篆刻等,也包括西方现代艺术,如印象派、表现主义等。
同时,可以结合当代艺术作品和流行文化,让学生对多种艺术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美术欣赏课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师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采用展示讲解、图片分析、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亲身体验等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示讲解,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和分析。
利用多媒体展示,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艺术作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通过小组合作或亲身体验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艺术创作或展览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欣赏艺术作品。
四、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美术欣赏课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用艺术语言来描述和评价作品。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批判思维。
同时,教师也可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艺术欣赏任务,让学生主动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深层次的意义。
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
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中学美术课程标准(简称为新课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引发了广泛关注。
新课标下的美术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欣赏课也在此背景下愈发重要。
然而,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如何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是每位美术教师都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组织方式以及评价和反馈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教学内容选择在新课标下的美术欣赏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年级特点,选择与学生生活、学习和社会环境相关的艺术作品。
这样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的内涵。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融入多元化的文化元素,包括不同艺术流派、不同时期的作品以及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和鉴赏中培养跨文化的视野。
同时,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当代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和关注当下的艺术动态,培养对当代艺术的观念和理解。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新课标下的美术欣赏课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欣赏方法,例如:展示法、对比法、分析法、模拟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感知艺术作品的形式、内容和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感悟。
同时,教学手段的选择也应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图片展示和课堂讲解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更直观、生动地呈现艺术作品。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亲身参与,运用多种材料和技法进行创作实践,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课堂组织方式在新课标下的美术欣赏课中,合理的课堂组织方式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欣赏课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欣赏课随着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新课程标准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进。
其中,美术欣赏课也不例外。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欣赏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参与,力求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使学生真正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示。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欣赏课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认识事物的特点和美的要素,倡导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情感体验。
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欣赏课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选择国内外的艺术作品和题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取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漫画等,开展有趣、生动的教学。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邀请专业艺术家或学校附近的美术馆安排实地参观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欣赏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
例如,美术欣赏课可以与语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进行对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科学原理等,增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在这样的跨学科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增加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欣赏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画画、设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其逐渐形成独立而深入的审美观念。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欣赏课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追求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资源,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真正的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示。
新课标下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
新课标下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引言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内容,对于初中美术教学而言,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新课标下开展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1. 增加艺术欣赏内容艺术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应增加丰富多样的艺术欣赏内容。
可以通过介绍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品、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等方式来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艺术实践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应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
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美术比赛或展览,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思考;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美术社团或俱乐部,让他们能够在集体中进行创作和交流。
3.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可以通过教授艺术鉴赏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的运用、构图的技巧等;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析和评价,让他们能够发现作品的特点和魅力;还可以通过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交流自己的艺术感受和理解。
4. 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开展审美教育的基础。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应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
可以在教室里设置艺术作品展示区域,让学生能够随时欣赏和接触艺术作品;可以提供丰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进行艺术实践;还可以邀请专业艺术家或美术教育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情和研究的动力。
结论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增加艺术欣赏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使美术教育真正发挥其育人的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1.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感受和体验艺术,通过欣赏和创作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美术鉴赏教育应涵盖多个领域,如民族文化艺术、西方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当代艺术等。
教育应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例如不同民族的绘画、雕塑、建筑和服装等,以及不同文化中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风貌,如印度绘画艺术、古希腊雕塑艺术等。
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艺术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和观察力。
3. 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美术鉴赏教育应有助于学生掌握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通过形式思考和表现,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力。
4.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人文素养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贡献,教育应使学生了解人文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认识艺术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文化修养。
1. 融合跨学科教育丰富教育内容,将美术鉴赏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在几何、历史、地理等科目中设置合适的艺术元素,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增加学生对美术鉴赏教育的兴趣和了解度。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美术鉴赏教学中,教育者应该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图像、视频、文本、实物等,以便更好地让学生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3. 个性化课程设计美术鉴赏教育师应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课程设计,例如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艺术作品、提供多样化评价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乐趣。
4. 课外拓展教育拓展教育是美术鉴赏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博物馆、艺术展览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艺术的内涵和它给人们带来的文化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文化修养。
5. 引入ICT教育ICT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可以应用于美术鉴赏教育中。
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
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一、背景介绍美术是中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新课标下中学美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意表现能力。
与传统教育相比,新课标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在这个背景下,开展中学美术欣赏课需要有新的理念、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教学理念1. 强调审美体验中学美术欣赏课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艺术氛围、提供丰富的艺术素材、启发学生的情感联想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
2. 强调情感表达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表达,中学美术欣赏课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来理解艺术家的情感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专题研究、组织讨论和小组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参与艺术创作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 强调跨学科融合美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学美术欣赏课可以与语文、历史、社会学等学科进行融合。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取艺术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历史背景等进行讨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空间。
三、教学方法及策略1.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中学美术欣赏课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投影演示、实物展示、实地考察等,辅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美术馆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并引导学生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讨论。
2. 提供丰富的艺术素材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需要有丰富的艺术素材作为支撑。
教师可以准备大量的艺术书籍、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作品。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艺术家或美术专家来进行讲座或讲解,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3.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中学美术欣赏课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就艺术作品的风格、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举办艺术展览等,展示学生的创意和才华。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科整合和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在美术教育领域,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艺术作品中汲取营养,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本文将主要探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
一、教学内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艺术史知识。
通过艺术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代表性作品,从而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对不同艺术形式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 艺术作品鉴赏。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品味和分析真实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艺术作品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3. 艺术家介绍。
通过介绍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和其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家的风格特点、创作理念和艺术成就,从而启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灵感。
二、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需要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
教师可以通过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艺术史知识和艺术作品鉴赏的要点,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2. 视频欣赏法。
可以通过播放一些艺术作品的欣赏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作灵感。
3. 图像分析法。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艺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结合知识背景和个人感受,进行图像分析和思维引导,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美素养。
4. 实地考察法。
组织学生到美术馆、画廊等地方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和审美境界。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新课改是指新的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1. 培养审美能力:美术鉴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水平。
2. 培养文化素养:通过美术鉴赏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2.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1. 艺术史知识: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形式和特点,了解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
2. 艺术理论: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艺术理论,如色彩理论、构图理论等,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
3. 艺术表现形式:学生需要学会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艺术鉴赏,如绘画、雕塑、摄影等。
1. 视觉教学法:通过展示美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来引导学生进行鉴赏,让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艺术意境和情感。
2. 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艺术创作中,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
3.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不同类型或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1. 学生作品评价:通过对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来检验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理解能力等,来评价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3. 知识考核评价:通过书面测试等形式,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激发创造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选择适合的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合理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的全面提升。
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
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中学美术教育也迎来了新变革。
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课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开展中学美术欣赏课,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成为了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了解新课标的要求首先,美术教师要对新课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美术课程标准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关注深化学生艺术实践,强调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表现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世界文化与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当代社会与艺术等多个方面。
美术教学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悟和体验能力。
同时,美术教育的评价也要以学生的实践表现和综合评价为主。
二、优化教学设计针对新课标的要求,美术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优化。
首先,针对学生的兴趣、认知特点以及审美需求,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可以采用情感导入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针对学生的艺术实践需求,创设更多实践与体验的环节,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审美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创作或观摩名家作品,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艺术的魅力。
再次,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将美术欣赏与美术史、文化知识等进行有机整合。
通过对艺术作品阐释、艺术家生平介绍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和艺术修养。
三、启发学生的艺术思考在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艺术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表达。
例如,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反思作品所蕴含的主题、情感和思想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作品的再创作或改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新课标下,评价是基于学生的实践表现和综合能力的。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美术教师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美术教师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在新课程标准下,该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呢,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新的教学思路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就更应该积极主动的去领悟新课程精神,学习新课程内容,并将其融会贯通到教学当中。
改革的重要部分----课堂教学。
那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要素:一、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首先就是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领悟其内涵,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将这目标具体化、个性化、层次化,这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预期达到并可以测量的学习结果及具体规格,它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核心作用。
其次要设计好教学内容,从教材层面讲,要看有什么,教材内容不是教学内容,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处理有主次之分,按编者主旨意图对信息整理排列,专注一点一面;从教师层面上讲,要选什么,也就是价值点。
要了解本课知识在课程框架中的结构位置,选择适合学生兴趣、水平的内容为好。
最后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环节。
二、美术教师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
美术课程改变了以往单纯强调绘画技巧的课程设计,而注重“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美术教师,就要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美术课中,往往涉及到很多专业以外的知识。
如绘画:我们不仅仅要了解绘画的技法,还要了解他的时代背景,历史文化,以及颜料的化学性质等。
雕塑:我们要了解构成,了解物理性质,了解因外界影响的化学变化。
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
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有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音乐的乐感与表演能力。
三、要善于运用各种资源进行课堂渗透。
我们不仅要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还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教科书不再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
在现代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正确的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并重视信息的表达形式和表现结果的能力。
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
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中学美术课程作为一门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扮演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的重要角色。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美术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新课标下开展中学美术欣赏课需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与艺术作品对话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艺术欣赏学习体验。
一、重视情感体验与审美情操在新课标下,中学美术欣赏课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操。
通过艺术作品的观赏和分析,引导学生感知美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作品,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二、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活动新课标倡导开展学生主体活动,中学美术欣赏课也应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活动。
在传统的艺术作品欣赏基础上,引入文献、图片、录像等多种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力。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关注艺术史和文化传统在新课标下,中学美术欣赏课应更加关注艺术史和文化传统。
通过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艺术发展的历程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形式,拓宽学生的跨文化视野。
同时,关注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背后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鉴赏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造思维中学美术欣赏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造思维。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辩证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审美判断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新课标下,中学美术欣赏课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设置适当的问题和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
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导语: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也呈现出了新的趋势和变化。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美术欣赏课通常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些艺术家和作品,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思维的引导。
而在新课标下的美术欣赏课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引导学生参与在新课标下的美术欣赏课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以传统形式的讲解为主,而应该尝试更多的教学方式,例如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比较等方式来主动思考和感受艺术作品。
比如,在课堂上展示一张名画并请学生进行描述,让他们从颜色、线条、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不同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欣赏课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感知和理解艺术作品。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审美教育的方法。
比如,给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讲解背后的艺术理论,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分析作品中的艺术元素,让他们能够从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艺术工作室等活动,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形式,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三、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美术欣赏课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比如,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装置艺术作品,然后引导他们思考这个作品背后的意义和表达方式,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此外,我们还可以安排一些创作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美术作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学美术欣赏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
作者:夏丽娜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3期
【摘要】美术欣赏课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美育的重要途径。
它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其美术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是让学生在合作、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初步形成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美术欣赏;主动性;形象思维;审美教学
一、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是上好美术欣赏的前提
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加发展起来的,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关系。
通过教师的博引广论,学生知识的积累,促使欣赏教育有效的进行。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种种的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这要求教育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古今中外美术知识,而且还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
鉴赏是理论,技法是实践,鉴赏和理论是不可分割的。
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通过欣赏一些著名的作品,来逐渐提高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例如初中美术欣赏课中的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要让学生理解这幅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风格,首先我们要讲解这幅作品所表达的是什么样的绘画风格,在此基础上讲解这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了解作者绘画此图时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因此说在欣赏课中教师必需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因为美术作品的产生都是和它的历史背景,当时的文化,甚至艺术家的个人生平等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一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课前准备很重要。
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或者到生活中去收集和学习内容有关的事物图片,让学生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
上课时,在欣赏作品的同时,用出题的形式来发起学生对作品的讨论,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观点来描述、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
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受,胜于教师的讲解。
美术欣赏也不应该仅仅是欣赏,一些时候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作品临摹,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动手实践过程中去,亲历探究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独立精
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例如,在欣赏剪纸艺术这一节课时,可以先展示优秀剪纸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解剪纸的故事和知识,一幅剪纸往往就是一个浓缩的故事,紧接着让学生临摹几幅作品,最后把作品进行比较、评价,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
“美术新课程标准就是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美术鉴赏活动,并能使学生运用多种的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
”其实从这样的要求来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对美术欣赏产生兴趣,主动的收集美术作品相关的资料,使美术欣赏被动学习的情景变成主动学习的过程。
三、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感受艺术魅力
以情境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创设一种艺术的氛围,让学生在耳染目睹中体验其艺术美的魅力,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欣赏教学中应大力提倡情境法。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
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
例如在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画时可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筝音乐,能让学生感受山水缥缈的意境。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心境,采用语言的描述,设置情景等往往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与作品相关的情景,这是欣赏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培养学生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和便捷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注重审美素养的提高
美术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就在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审美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
“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这就是美感。
”美术作品的创造,都是靠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的能力。
在欣赏活动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这样的审美关系是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做出理性的评价,使美术的欣赏不仅仅是停留在感性的基础上,而是提高到欣赏美术作品的内蕴美之上,这样也就要求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一定意义的审美经验的交融,因为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
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
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因而两者必须互相联系作为美术欣赏课的两条主线贯穿始终。
比如,罗中立的《父亲》给人的美感主要不是视觉上的快适,甚至说不上快感而是痛感。
要把握它的美需要经过深刻的思考,而一旦把握了这一艺术典型中所体现的真理,就会在理性上得到极大的满足,虽有痛感却仍然愉快,而且是更深一层的精神上的愉快,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形的审美教学中,无论其表现形式是愉快的还是悲伤的,都会给学生一种精神上的感悟,这也是其他的一些学科所不能给予的,也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的重要因素。
五、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是让学生在合作、自主的环境下学习的,这样的欣赏课也是时代的需要,并通过美术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参考文献
[1] 美术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8-9.
[2] 新宋词三百首[C].南京:海天出版社,2000:121.
[3]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