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闵行高中地理第三讲区位分析农业专题实战培训
高中地理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 高一地理课件
第三十页,共三十七页。
人教必修二·地理
读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图,回答 5~6 题。
5.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麦种植业和牧牛业混合经营 B.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 C.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 D.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七页。
人教必修二·地理
6.图中混合农业区的生产特点是( ) A.劳动力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模式单一,灵活性差 解析:第 5 题,图中混合农业区为小麦-牧羊带,土地的 主要利用方式为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第 6 题,澳大利 亚混合农业的生产模式为家庭农场,劳动力投入少、规模大、 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高、产品的商品率高。
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第十一页,共三十七页。
人教必修二·地理
第十二页,共三十七页。
人教必修二·地理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向。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 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
决定农业生产的类
人教必修二·地理
[例 1]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1)~(2)题。
第十七页,共三十七页。
人教必修二·地理
(1)每年情人节(2 月 14 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
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
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地形较平
B.降水较丰沛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七页。
人教必修二·地理
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
高中地理_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导入ppt播放一段农业风光的视频,约两分钟通过视频让学生对农业有直观的认识,同时认识到农业在给我们提供衣食的同时还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同时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
二、学习目标展示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强调。
让学生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对本节知识做初步了解,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三、新课讲授一、农业的概念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广义的概念不但指的是种植业,还包括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让学生对于农业有初步的认识。
二、农业的区位因素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导出农业的区位因素这个概念。
探究一:如果你是一位农场主,你有一块农业用地1.确定这块地在哪里?种什么?为什么种在这里/需要哪些条件?(结合地图册,中国的地形、气候等)2.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给学生5分钟时间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小结:总结探究的结论,总结出农业的区位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种,分别有哪些?并且补充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的概念。
小试牛刀:七个不同地域的农业介绍,通过抢答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主导因素是什么并且分析出原因。
探究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通过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出珠江三角洲形成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小组合作通过探究一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并对其进行分类。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试牛刀这个环节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了4分钟之后各小组派代表回答。
展示下面三幅图:考查,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探究二引导学生结合过去对珠江三角洲的了解,结合地形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分析出珠江三角洲的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区位因素。
通过真实的数据及图表的对比,引导学生直观的看出并分析出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变化。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用地正在逐年减少接着让学生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的都市农业,然后进行第三个探究。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课件(共84张PPT)
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比较表格中三大产棉
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 区不同时段的面积和单产数据可知,西北内陆
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 产棉区虽然单产一直最低,但其种植面积一直
械采摘率已达69.8%
处于第一位或第二位,可见其对棉花产量贡献
信息②:表中反映三大产棉 一直以面积为主导。长江流域产棉区和黄河流
48.61 52.78 30.56 17.13 11.11
西北内陆 面积 单产
52.38 34.92 47.62 61.90 66.67
9.52 26.98 19.05 9.52 9.52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 )
A.丰沛的降水
B.昼夜温差大
C.充足的光热
D.肥沃的土壤
探究二 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新知导入
思维启动
材料一 山东寿光是我国冬暖式大棚的发源地。
材料二 冬季,海南岛是北京重要的蔬菜基地,有大批蔬菜从海南岛销 往北京。
[思考] (1)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的蔬 菜生产基地? (2)与山东寿光相比,海南岛蔬菜生产具有哪些自然条件上的优势?寿光 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 (3)蔬菜大棚主要改变了农业生产的什么条件?试分析寿光发展蔬菜大棚 的有利条件。
知识必备
基础落实
1.农业及其发展变化 (1)农业的概念:利用__动__植__物___和微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 捞,以及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和养殖等途径,来获得__农__产__品___的物质生产 部门。
(2)农业的分类 ①农业可以分为__种__植__业___、林业、牧业、渔业、养殖业和栽培业等产业 形式。 ② 根 据 生 产 力 的 性 质 和 状 况 , 农 业 可 分 为 __原__始__ 农 业 、 传 统 农 业 和 __现__代__农业。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一、进行区位选择需坚持以下原则1. 可持续原则这是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
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该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区位因素,以寻求这种布局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它强调经济发展首先要与资源、环境协调,工农业生产布局完成后要能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要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2. 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要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
如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基地的主导因素是优良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南疆长绒棉种植主导因素是昼夜温差大。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和把握区域特征。
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制约因素是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灾害。
3. 因地制宜原则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方法。
如“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是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可。
高一人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共张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 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 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jīdì),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 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76°
80°
84°
40°
国界
未定国界
沙漠
高原、山地
第六页,共16页。
3、分析促使大兴西瓜(xīguā)种植发展的条件?
紧邻城区,交通便利不断(bùduàn)改善,市场更广阔且多 样化, 提高西瓜的商品率;
农业 水平提高,西瓜产量大、品质好、有特色; 国家 引导和支持力度增大,品牌有保护。
第七页,共16页。
北京市7月份(yuèfèn)平均气温
图
第八页,共16页。
欧 肯 那 根 河 谷
3. 冰酒是由富含糖分的优质葡萄,成熟后在树上经自然冰冻,再采摘 酿造(niàngzào)而成。欧肯那根河谷是这种自然冰冻葡萄的产地,分析 其自然原因。(10分)
①位于河谷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葡萄生长;
②葡萄生长期内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③葡萄成熟后气温低,能够自然(zìrán)冰冻。
北京市水文(shuǐwén)分 布图
材料:4:怀柔板栗种植(zhòngzhí)面积达到28.5万亩, 有
“中国板栗之乡”的美称。也是冷水鱼 (虹鳟鱼)养殖和重要的旅游观光区。 材料5:板栗(bǎnlì)宜于山地栽培,耐寒。虹鳟鱼喜栖息于 清澈、水温较低、溶氧较多、流量充沛的水域。
4、与大兴区相比,分析怀柔区发展板栗冷水鱼特色农业(nóngyè)的条 怀件柔?地形以 为主,低山丘陵适宜发展林业;北部山区 较低适
高中地理区位分析
⑤
太湖
上海
嘉兴
杭州湾跨海大桥
海盐
杭
州
湾
城市 铁路 高速公路
杭州 慈溪 绍兴 宁波 图6 0
运河 河流 32km
降低交通成本,改善全 省干线公路网; 促进区域经济联系和资 源整合,促进区域经济 发展,提升综合实力。 促进长三角都市圈的形 成; 实现节能减排。
专题
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问题是高中教材的重点内容。从近几年 的高考试题来看,几乎年每年都有涉及。出现频 度高,分值大,并且有呈现比例上升的趋势。 ▲考查的重心:工业区位、农业区位、城市、交 通、商业等区位。
一、“区位”专题在高考中的热点—把握方向
二、“区位”主干知识框架 —加强知识联系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专题复习归纳
(2)明确要求:
(3)横找异同:
把各区位因素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共性,形成规 律。如都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自然因 素中都包括地形、气候和水文;社会经济因素中都有 交通、技术等。但由于对象的不同,各区位类型影响 因素又表现出差异性。 A、农业区位:农业的生产对象主要是动植物,因此自 然条件的影响较突出; B、工业区位:工业生产(特别是加工业或制作业), 由于是在工厂里进行,因而经济因素影响更明显,而 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
剖析典例,总结规律方法——知识拓展与应用
下图为我国南方A城市工业布局变化图:早期,工厂集中在市 中心;中期,逐渐在a处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个别重化 工厂为主的工业区;近年来,在b处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 主的新工业区。B地早期位于A城市的远郊,在不同时期,B地 城市规模小,内部 土地的利用方式存在很大差异。 无明显功能分区
区位试题解题步骤: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地理课件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86张PPT)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3)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 物生产摆脱了__传__统__地__域___的限制。 (4)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迅 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__机__械__化____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我国利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食用菌、水果、园艺苗木等。
下表表示 2014 年我国温室和大棚生产情况(单位:千公顷)。据
此回答 9~10 题。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温室面积 81
31
11
21
18
大棚面积 465
262
75
63
65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预习效果自测] 一、判断题 1.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 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较为稳定,而人文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 √) 3.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水源,同时也是其 发展的主导因素。( √ ) 4.造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 ×) 5.市场因素只影响农业生产规模,不会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 )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4)土壤:农作物生长的__物__质__基__础____,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 生长不同的作物。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2.人文因素 (1)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 生产的__类__型____和__规___模___。 (2)交通: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 运输时间。 (3)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 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答题思路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答题思路农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1)直接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地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因素展开多方面论证。
(2)给出限制性条件,如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农业的发展条件。
(3)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如某地区是否可以大力发展某种作物或某种农业地域类型,说出你的观点,然后针对观点阐述理由。
答题思路答题模板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分析模板2.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模板例1、(2014·高考安徽卷)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地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
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
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参考答案: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北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
例2、(2016·全国Ⅰ卷,36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
根系发达。
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
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
推荐专题 农业的区位选择讲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提升必修解析 含解析
【核心突破】【核心要点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归纳总结】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典型案例改造或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不同的光、热、水分条件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和复种制度我国东部季风区发展种植业,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畜牧业。
作物熟制: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南方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
我国的糖料作物:南方种植甘蔗,北方种植甜菜玻璃温室,改善作物生长的热量因素,并对光照、通风、湿度等进行调节水源降水不足或不稳定的情况下要考虑灌溉水源,发展灌溉农业位于干旱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利用黄河水灌溉,成为“塞上江南”;新疆的绿洲农业吐鲁番盆地利用坎儿井引水发展灌溉农业地形各种地形由于水热条件及坡度不同,农业的生产方式不同平原宜发展耕作业,且有利于实现机械化;山地宜发展林业、畜牧业沿等高线修筑梯田,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江南丘陵的立体农业土壤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土壤肥力高低、酸碱度、质地等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世界各大洲的温带草原和肥沃的冲积平原,多半是农业发达的地方;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丘陵地区的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人工培育形成耕作土壤,如黑垆土、水稻土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典型案例改造或变化对农业区位的销量,也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
【方法技巧】1.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1)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例如,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剑麻主要生长在高温湿润的热带地区。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据此完成1~2题。
1.两段文字分别体现的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地域性季节性B.地域性计划性C.季节性周期性D.周期性灵活性2.针对上述特点,应该遵循的原则分别是( )A.因时制宜因地制宜B.因地制宜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D.差异性因时制宜1题,“剑麻主要生长在高温湿润的热带地区”,主要生长在这样的地区,别的地区不适合,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农历五月收割小麦,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故选A项。
第2题,针对地域性的特点,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的品种来种植;针对季节性的特点,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因时制宜,不误农时。
故选B项。
2.B树莓是一种直立灌木,果实营养价值高,被誉为“果中黄金”,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树莓喜冷凉气候,抗寒性强,喜光忌暴晒,其根系较浅,喜湿润而不积水的壤土或沙壤土,不耐旱、忌涝,花期及果熟期对水分要求较高。
河南省封丘县(下图)是目前我国树莓种植第一大县。
据此完成3~4题。
3.封丘县树莓种植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春季风力较小B.夏季光照强C.冬季气温较高D.土质疏松4.封丘县树莓种植的发展方向是( )A.人工改良土壤,提升品质B.发展交通,增强外运能力C.加大植株密度,提高产量D.深度加工,提高附加值3题,树莓“喜湿润而不积水的壤土或沙壤土”,土质疏松,透气、排水性好,因此封丘县的土壤有利于树莓生长。
故选D项。
第4题,树莓的品质由农业技术、土壤、气候等因素共同决定,且封丘县的土壤适宜树莓生长;封丘县目前交通便利;加大植株密度,不利于提高树莓品质;深度加工,可以提高树莓的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故选D项。
4.D莼菜,又名湖菜,具有深绿色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叶可供食用,是一种珍贵的蔬菜。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总结+好题精训,建议收藏~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总结+好题精训,建议收藏~01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2.经济因素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02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03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常常是因单个区位因素而兴起,却会因多个区位因素而发展。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产业区位选择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1.结合区域图,综合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1.农业生产有何特点?2.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别有哪些?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如何发展变化的?4.新疆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其“白色产业”和“红色产业”分别指哪些部门?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农业(1)概念:人类利用动植物生长和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生产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
2.区位(1)一方面是指某事物的位置。
(2)另一方面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主要包括热量、光照和降水,其对作物的种类、产量、品质等有重要影响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常常发展林业、畜牧业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水源湿润地区丰富的水源为作物稳产、高产提供保证;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特别提醒] 光照和热量的差异光照强,热量不一定丰富;热量丰富,光照不一定强。
如四川盆地热量条件优于青藏高原,但光照条件不如青藏高原。
①市场:可有效地引导农业生产类型、规模和布局。
②技术因素: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农业生产范围。
③交通运输:直接关系到农用物资运入和农产品运出。
④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以及政府政策、工业基础等,也都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
[特别提醒] 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现代社会,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将下列各地农业生产及其对应的主导区位因素连线。
提示: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1.古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2.现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高中地理_《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解读:从地理位置、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含义、主要影响因素。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
因此,要求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全面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学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分析这些因素在区域内对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具体影响和主导因素。
二、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教材地位: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已经涉及了关于农业的知识,介绍了农业的分类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点等。
高中地理必修一中《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一节已经初步涉及到区位的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即建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并学会分析农业区位条件,为接下来学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分析人类其他活动的区位选择,如工业区位选择等,打下基础。
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重点难点:区位理论是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理论之一。
农业区位选择又是区位理论的开篇。
学生首次接触,重点不是概念而是学会分析应用。
所以本节的重点以及难点确立为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情感丰富,乐于接受感兴趣的知识;喜欢思考,乐于探究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
他们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但对人文地理知识还不是很熟悉,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他们生活在城市,对农业生产不了解,缺乏知识储备。
学生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具或有趣的地理事例教学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激起他们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的第一节内容,课时为1课时。
1、教材地位: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的探究让同学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因此这节不仅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揭示区位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方法,对同学以后学习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的思路和特点:本节的教材编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同学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猎取相关学问的爱好。
教材以文字的形式叙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同学科学地理解概念。
以图片的形式向同学展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楚明白。
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育同学学会详细分析某种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学问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同学把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学问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学问则主要是通过文字叙述让同学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通过案例2,让同学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同学学习状况分析:我校高一同学经过学校和学校的课改,共性比较突出,他们对感爱好的学问能有较高的热忱和探究的意愿,他们盼望能有个表现自己力量的舞台,他们也具备有肯定的合作力量,但学校地理学问相当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力量很差。
三、设计思想: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同学为中心,老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同学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育同学的地理思维力量,创新力量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加同学学习地理的爱好。
农业的区位选择的高中地理教案设计范文
农业的区位选择的高中地理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重要性。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现实中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难点: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现实中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不同?(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3)课堂讲解1.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农业区位选择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合理规划农业用地,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a.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b.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市场、劳动力、交通、技术等。
(4)案例分析1.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a.华北地区:以小麦、玉米为主,受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
b.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水稻为主,受气候、水源等因素影响。
c.西南地区:以茶叶、水果为主,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
2.分析现实中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a.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障农业用地?b.如何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5)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结合教材案例,讨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6)课堂小结2.强调农业区位选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结合教材案例,分析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
2.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农业区位选择相关知识,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是否深刻?3.课堂讲解是否清晰、生动?4.学生参与度如何?5.课后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认真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影响因素,并能够将这些因素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高中地理_农业的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农业的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会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事物,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业生产、热爱当地产业活动,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掌握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喜欢吃猕猴桃吗?猕猴桃的原产地在中国,但是1904年,来中国旅游的新西兰人伊莎贝尔把猕猴桃种子带到了新西兰北岛上,经过多年发展,创造了奇迹,成为了“国果”,种子种在了北岛的哪里?为什么发展这么好?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新西兰猕猴桃发展”作为学习情境,搭建农业区位因素理论与区域认识的桥梁。
)相关概念理解(课前预习填完)1、农业的概念:2、农业区位的含义:3、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重点明确什么是区位,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绝对区位);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联系(相对区位)。
农业区位因素即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承转】猕猴桃种子带去新西兰以后种在了北岛的哪个位置呢?下面结合学案合作探究。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合作探究一:(学案上呈现新西兰猕猴桃发展的相关资料)思考问题:问题一:依据材料一猕猴桃的生长习性和材料三,分析推测猕猴桃在新西兰北岛可能种植在A、B、C、D的哪个区域,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结合材料二,分析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着猕猴桃在新西兰的发展?小组活动要求:①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②专人记录讨论结果和讨论中的疑惑,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小组展示】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师生总结】老师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肯定后给出相关知识总结,通过具体分析总结出影响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发展的不利条件,并分析解决不利条件的措施,应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