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总结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
一些质量问题。下面将介绍一些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通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裂缝
1.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干缩引起的,特别在高温或干燥环境下更容易出现。
2.防治措施: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减水剂和膨胀剂,增加混凝土的延性,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同时在浇注混凝土后,要及时进行水养护,保
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二、强度不达标
1.可能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
混凝土强度低于要求。
2.防治措施: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使其更加符合工程要求;加强施
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混凝土的搅拌、浇注、养护等环节符合要求。
三、水泥渗漏
1.一般是由于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不合格或混凝土孔隙结构不合理造成。
2.防治措施:选用质量可靠的水泥,并控制混凝土中水灰比;增加混
凝土内的过渡带,减缓渗漏的速度;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提高表面光洁度。
四、腐蚀
1.通常是由于混凝土中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如氯离子、硫酸盐离子等,与钢筋发生化学反应引起腐蚀。
2.防治措施: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中潜在腐蚀物质的含量;在混凝土配
合比中添加适量的防腐剂,形成保护层;加强钢筋的防腐措施,如涂覆石
蜡或防锈涂料等。
五、空鼓
1.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未充分振捣或浇注后长时间未进行
养护所导致的,也与混凝土的质量有关。
2.防治措施: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及时进行养护,防止
混凝土干燥收缩;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提高其抗裂性能。
六、空鼓
1.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未充分振捣或浇注后长时间未进行
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加强养护管理
及时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 止开裂和收缩。
控制温度
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混凝土性 能的影响。
定期检查
对养护过程中的混凝土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 保混凝土质量。
合理设计结构
1 2
优化结构设计
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混凝土结构 形式和尺寸,减少应力集中和裂缝产生。
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施工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和技术创 新活动,提高整体施工质量水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质量问题识别
及时发现并识别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如裂缝、蜂窝、麻面等。
问题处理措施
针对不同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裂缝修补、蜂窝麻面修补等,确 保质量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培训教育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 。
持证上岗
要求施工人员持证上岗,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施工技能和经 验。
加强构造措施
在结构设计中采取加强措施,如增加配筋、设置 伸缩缝等,提高结构抵抗开裂的能力。
3
考虑环境因素
在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性能的 影响,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采取相应的措 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
二、麻面 麻面的现象是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 但无钢筋外露现象。(轻微的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或拆模板时粘 掉的混凝土碎渣。) (1)同“蜂窝”原因; (2)模板清理不净,或拆模过早,模板粘连; (3)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刷; (4)木模未浇水湿润,混凝土表面脱水,起粉; (5)浇注时间过长,模板上挂灰过多不及时清理,造成面层不密实; (6)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图例
1、防治措施 ①浇筑混凝土前模板要充分湿润或涂刷隔离剂; ②按规定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 ③按规定时间拆模并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2、处理方法 ①缺棱掉角较小时,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清水冲洗充分湿润后,用1:2或1 :2.5的水泥砂浆补齐; ②缺棱掉角较大时,将不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 湿透,然后支模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豆石混凝土补好,并认真养护。
2、处理方法 孔洞漏筋的处理应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 ,湿润后用高强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四、露筋 露筋是在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到位,保护层垫块没有设置或者固定 不牢固,混凝土坍落度小,或拆模早,混凝土硬化前受外力导致剥落而使构件成 型后钢筋外露的现象。 (1)同“蜂窝”原因; (2)钢筋骨架加工不准,顶贴模板; (3)缺保护层垫块; (4)钢筋过密; (5)无钢筋定位措施、钢筋位移贴模。
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砼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水泥标号、厂家应为同一浇筑时的水泥、厂家;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二)露筋
1、产生原因:(1)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2)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
混凝土工程是水利水电建设中一项主要施工项目,不论何种水工建筑物均要使用混凝土。混凝土工程涉及的工序主要有模板、钢筋制安、止水与埋件施工,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养护等。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通病很多,但反映出的质量问题均有共同之处,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模板
1、面板及其支架材料或材质不满足要求
(1)模板拆除后,混凝土外观质量较差。
(2)浇筑过程中出现支架倒塌,模板破裂、跑浆或发生严重位移等。
2、面板板面不平整光洁,拼缝不密合
(1)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呈现蜂窝、孔洞、露筋等。
(2)混凝土表面平整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3、未对模板和支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
(1)模板和支架结构倒塌。
(2)混凝土外形尺寸或表面平整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4、未按规范规定时间要求提前拆除模板
(1)混凝土结构全部或局部垮塌。
(2)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或产生局部破坏。
二、钢筋
1、钢筋锈蚀严重,表面存在污物
钢筋表面不洁净,表面有泥浆、污物、油渍、浮锈皮等。
2、钢筋焊接质量差
(1)电弧焊:焊缝长度不够,焊缝表面宽窄不一、凸凹不平,焊缝有加渣、焊瘤、咬边现象。
(2)闪光对接:接头没有焊透,有明显的结合面纵缝,接头弯折或偏心。
(3)气压焊:焊接镦粗头尺寸不满足要求、焊接镦粗头偏凸或与钢筋不同轴。
(4)电渣压力焊:接头有气孔、加渣,接头没有熔合。
3、钢筋绑扎不牢
搭接绑扎接头长度不够,绑扎接头松脱,接头偏心或弯折。
4、钢筋直螺纹连接不符合规定
待加工的钢筋端面出现马蹄形或翘曲,端面与钢筋轴线不垂直。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处理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处理方案
一、轴线、尺寸偏差
1、产生原因:(1) 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变形和位移。(2) 模板自身变形,支撑不牢,支撑点基土下沉。(3) 混凝土浇筑时一次投料过多,一次浇筑高度超过规定,使模板变形。(4)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5) 施工测量放线有误。(6)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当,造成模板倾斜等。
3、处理方法: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二、混凝土结构裂缝
1、产生原因:(1)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2)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3)养护不好引起裂缝。(4)拆模不当,引起开裂。(5)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使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产生裂缝。(6)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7)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8)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
3、处理方法:对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无影响的细小裂缝,可将裂缝处加以冲洗,用水泥砂浆抹补。当裂缝较大、较深时,应将裂缝附近混凝土凿成V型凹槽,扫净并湿润,先刷一道水泥砂浆,然后用1:2水泥砂浆分2-3层涂抹,总厚度在10-20mm,,压实抹光,并加强
养护。
三、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产生原因:(1) 模板接缝不严,板缝处漏浆。(2)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模板未满涂隔离剂。(3)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漏振造成蜂窝麻面、不严实。(4)混凝土搅拌不均,和易性不好;混凝土入模时自由倾落高度过大,产生离析。 (5)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6)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出现蜂窝麻面等。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介绍
1. 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 原因:配合比不合理、原材料质量差、施工工艺不规范等。
- 后果:降低结构承载能力,影响工程安全。
- 对策:合理设计配合比、使用优质原材料、严格按照施工规
范施工。
2. 混凝土表面开裂
- 原因:干缩、温度应力、膨胀等。
- 后果:影响混凝土外观,减弱抗渗性能。
- 对策:控制施工阶段的温度变化、增加混凝土的抗裂剂。
3. 混凝土抗渗性差
- 原因: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
- 后果:容易渗水,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 对策:合理设计配合比、采用防渗材料、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二、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治措施
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 对水泥、骨料、掺合料等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2. 加强施工工艺管控
- 采用现代化施工设备,保证施工操作规范。
- 控制浇注温度、铺面养护等环节,避免开裂和强度不达标。
3. 配合比设计合理
- 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科学确定配合比。
4. 采用适当的外加剂
- 如抗裂剂、防渗剂等,提升混凝土的性能。
5.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以上是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的介绍。通过加强质量管控、合理设计和选用适当的材料,可以有效预防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
其中包括材料质量、施工环境、施工工艺等方面的不符合设计要求以及存
在的一些常见问题。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治
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混凝土材料质量通病: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抗渗性差
等问题。防治措施:合理设计配合比,选用合适的水泥、骨料等原材料,
并进行适当的试验检验。
2.原材料偷工减料: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甚至出现开裂、渗
水等问题。防治措施:加强对原材料供应商的管理和质量把控,确保原材
料的质量。
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用量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开裂、渗水等问题。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水灰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控,严格控制用水量。
4.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和浇注不均匀: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均匀、开裂等问题。防治措施:合理选择搅拌设备,确保搅拌均匀;控制浇
注速度和质量,避免混凝土分层。
二、施工环境和工艺通病:
1.施工现场环境不洁净: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质量不达标、强度降低
等问题。防治措施: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清洁管理,确保施工环境的整洁。
2.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强度低等问题。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施工温度和湿度,可采取加热、湿喷雾等方法进行调控。
3.混凝土养护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开裂等问题。防治措施:对刚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过早蒸发。
三、其他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1.混凝土表面麻面:可能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养护不当等原因导致。防治措施:加强对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注意养护工作,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过早蒸发。
混凝土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麻面
1.现象:
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凹坑与麻点,形成粗造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有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或清理不彻底,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而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使混凝土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局部漏刷或隔离剂变质失效,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未振捣密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6)拆模过早,使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粘在模板上,也会产生麻面。
3.预防措施:
(1)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
(3)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或腻子堵严。
(4)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并防止漏刷。
(5)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
至排除气泡为止。
(6)拆模不应过早。
(二)露筋
1.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
2.原因分析:
(1)浇筑混凝土时,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致使钢筋下坠或外移紧贴模板面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3.预防措施
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1. 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1)材质与试验不符合要求
1)水泥无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或出厂合格证内容项目及手续不全,批量不符合规定。
2)砂石级配不合格,含泥量超过规定,或其他指标不符合规定。
3)外加剂无法定单位鉴定,无许可证。
(2)搅拌、计量、配合比与试块不符合要求
1)无试验室试配,或不经过试验室,乱用经验配合比。
2)试配与材料、试块不一致、不交圈。
3)计量不准,无专人管理,无开盘鉴定
①无秤(用体积比、铁锹比、眼睛比)。
②有秤不用(无管理制度)。
③秤坏了,或不准,或被砂石垫死。
④无秤量加减砂石措施(秤旁要有砂石堆、铁锹)或不每车过磅。
⑤加水无计量、砂石含水量不测,或不扣除砂石水量,无坍落度测试与记录。
⑥散包破袋水泥不计量,整袋水泥不抽检。
⑦外加剂无计量措施。
⑧无配合比标牌。
⑨现场配合比未换算成每盘用量(加小车、秤盘重量)。
⑩换算正确与否无人检查。
4)搅拌不均匀(时间太短),搅拌不当(加引气型外加剂搅拌时间过长、过短均不宜)。
5)试块留置数量不符合规定
①标养试块数量不足(每层、每100盘、每100m³、每工作班不应少于1组);未留置备用试块。
②缺同条件试块(冬施、拆模、防水混凝土)。
③接头、留缝混凝土缺试块。
6)试块养护不标准(标养箱,20±3℃水中)。
7)未做汇总统计分析,或不按规范规定的要求和条件做数理统计分析。
(3)施工缝留置与处理不符合要求
1)施工方案考虑不周,出现应有的施工缝。
2)无合理安排浇筑混凝土停歇时间而出现施工缝。
3)不留缝又无缓凝措施。
4)施工缝位置不合规定。
八大常见混泥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泥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蜂窝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 振捣不实, 或漏振, 或振捣时间不够。 (5 模板缝隙未堵严, 水泥浆流失。 (6 钢筋较密, 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 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造成水泥浆流失。防治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 2M 时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堵塞严密,浇灌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在下部浇完间歇 1~1.5H, 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 避免出现“料脖子” 。处理方法: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 1:2或 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洗刷干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灌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 麻面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 (1 模板表面黏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补粘坏。 (2 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 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
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密,局部漏浆。 (4 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匀, 或局部漏刷或失效, 混凝土表面与模板黏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一、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重难点分析
1、露筋
(1)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2)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小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②、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③、因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造成露筋;
④、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露筋;
⑤、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造成露筋。
2、麻面
(1)现象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
(2)原因分析
①、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
②、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收去,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③、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缔模板,引起麻面;
④、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露浆,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⑤、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将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蜂窝
(1)现象
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2)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混凝土浇筑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浇筑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水灰比不合理
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的质量比。水灰比过大,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低、耐久性差;水灰比过小,会使混凝土工作性变差。因此,合理调整水灰比非常重要。
防治措施:
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水灰比,不可随意调整。
2.做好混凝土试块的拌制,根据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水灰比。
3.加强对现场混凝土配制的监控,确保水灰比的准确控制。
二、孔洞、夹杂物
孔洞、夹杂物是指混凝土中出现的不规则空隙和杂质。孔洞和夹杂物的存在会削弱混凝土的强度和导热性能,影响工程质量。
防治措施:
1.在施工前,做好模板的清理工作,确保模板表面光滑、无破损。
2.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的振捣时间和强度,确保混凝土充分密实。
3.施工时,采用合适的振捣器具,避免孔洞和夹杂物产生。
4.加强对配料的管理,控制骨料中杂质的含量。
三、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裂缝是指在混凝土中出现的裂隙或开裂现象。混凝土裂缝的存在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防治措施:
1.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避免浇筑过程中的剪切力和振动力对混凝土的影响。
2.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形,可采用与施工现场温度相适应的施工工艺。
3.针对特殊情况,如大面积连续浇筑、施工温度较高等,可采用合适的控制裂缝的措施,如添加缓凝剂、设置伸缩缝等。
四、强度不符合要求
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因素包括水灰比不合理、配料不准确、养护不当等。
防治措施:
1.确保水泥品种、品牌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进行质量检测,以保证水泥质量。
2.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材料的配比,确保骨料的粒径分布合理。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混凝土浇筑
1)窝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用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 予填封,钢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2)露筋
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
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垂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
3)麻面
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
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黏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4)孔洞
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漏振。
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
5)缝隙及夹渣
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根端和梯板脚。
预防措施:浇筑前对墙柱根端、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等。
6)墙柱底部缺陷(烂脚)
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未浇灌足够50mm 厚以上水泥砂浆
预防措施:采取在浇筑顶板混凝土时,在墙、柱根部支设模板处分别用4m 和2m 刮杠刮平,并控制墙体两侧及柱四周标高,标高偏差控制在2mm 以内,并用铁抹子找平,支模时加设海棉条或橡胶软管。
混凝土质量通病总结结束语
混凝土质量通病总结结束语
通过对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总结,我们对混凝土质量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通病不仅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也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首先,从源头上控制原材料的质量,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其次,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提高施工工艺水平,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标准。此外,还应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和创新。同时,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性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混凝土质量通病,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等。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使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优质、安全、可靠的混凝土结构而奋斗!
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砼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着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水泥标号、厂家应为同一浇筑时的水泥、厂家;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二露筋
1、产生原因:1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2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中修改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促进大中修改建工程建设的安全、优质。根据交通运输委《关于开展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集中治理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公路大中修工程的实际情况,市公路局对在建的大中修改建工程项目积极开展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安全、可靠。活动实施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总结如下:
一、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容
(一)治理围
2011年度至2012年度大中修改建项目桥涵构水泥混凝土造物工程。
(二)主要容
1、施工工艺通病
(1)钢筋加工、制作和安装不规,焊接不标准,间距控制不。
(2)混凝土浇筑、养护不规,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厚度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养护时间不足。特殊气候条件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
(3)预应力构件施工不精细,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合理,拉龄期控制不规,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
(4)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不到位,接茬效果不好。
(5)支模工艺简单粗糙,模板接缝处理不当,模板支撑数量不够、强度不足。
(6)梁板预制底模处理简单,浇注混凝土前清理不干净,预拱度设置不够,脱模后底板平整度和光洁度不够。预应力芯模上浮,造成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结构断面不足、。
(7)梁板预制拉后放置时间太长,梁板起拱度增大,造成桥面铺装厚度不足。
(8)保护层垫块强度不足、间距太大或绑扎不紧;钢筋绑扎不紧或焊接不好,造成保护层厚度不足。
(9)板底沟缝不饱满、不密实,易脱落。
3、实体质量通病
(1)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间距偏差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预埋件偏差大,小型预制构件外形尺寸控制不等。
(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裂缝超限,蜂窝、麻面、露筋、色差较大。
(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砂、材料混堆,钢筋、钢绞线、水泥等的存放保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
二、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奖惩制度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公路局大中修建设办成立了大中修改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路网在建工程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案,明确工作目标、容和职责,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项制定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功法,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单位进行表彰。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1、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与设计、监理、试验检测等单位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与各单位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建设管理要科学。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管理水平,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认真组织制定治理质量通病实施要点,落实质量责任制,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对治理质量通病行之有效的个人及队伍予以奖励,对治理不当、措施不力的个人或队伍要予以处罚。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进一步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制定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定期组织质检部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的问题。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的单位或个人列入重点督查对象,
加大检查频率。
3、施工管理要精细。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合、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合场地和混凝土浇筑现场的规化管理。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使用部位,对盖梁及所有上部构造必须采用自己的拌合站集中拌合,梁板全部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商品混凝土只允用于部分桩柱下部工程,并且必须格按照总监办批准的配合比和原材料生产混凝土,生产时驻地监理处和项目经理部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底,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确保现场试验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和设备满足要求。总监办中心试验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有序,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
质量状况,及时有效地对混凝土质量进行评价,指导下一阶段的施工。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各在建桥梁结构物工程切实加强了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还委托省外权威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检验,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碎集料在招标专用本中明确要求采用水洗料,材料进场前由建设办、总监办、驻地监理处和项目部联合到料场进行考察,施工过程中格控制。
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禁使用锈蚀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2、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试验室应组织对每批产品进行检验,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可使用,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并且格、准确地控制掺加剂量。
3、格控制配合比。各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均要求提高保证率系数,桩柱采用商品混凝土的,一律提高一个标号(5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