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版 山东省嘉祥县大张楼镇第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1.3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中学“一案三环节”讲学案课题七上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教学过程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预设时间25分钟)2、自转周期3、自转现象多媒体展示“学以致用”,检测学生对地球自转方向的理解程度;师:地球自转一周所用时间是多少?在地球一个自转周期中,我们观察到实际生活中发生了怎样的地理现象?让我们一起继续探讨。
自主学习问题二:太阳始终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半球是背向太阳的半球是这样地球上就有了。
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二:用手电模拟太阳光照,逆时针转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观察昼夜的变化和更替现象。
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伦敦,并作标记,观察两地昼夜变化情况。
学生看题思考回答问题1、该图是以地球()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2、您的判断理由()。
学生根据生活体验能直接回答出自转周期。
即:一天或24小时学生回答:出现“昼夜更替”现象后,可根据个人理解说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自学教材P12内容,观察图示,完成相关问题并回答。
学生合作模拟演示观察地球仪,找到北京、伦敦,然后通过两地昼夜变化的比较,体会地球表面各地昼夜的更替现象。
友情提示:A:小组合作观察记录。
B:持手电筒水平教师巡视指导,选取部分小组代表展示学习结果。
抛出问题让学生推测、猜想1、假如地球是透明的?2、假如地球不自转?参考答案:1、全球只有白天。
2、一边永远是白天,另一边永远是黑夜。
我来帮畅畅解疑惑:由于地球的自转,面对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而背对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北京和纽约在地球的位置恰好分别位于地球的对面。
北京是白昼时,纽约是黑夜。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还有那些?---时间的差异下节课解决的问题照射地球仪。
C:转动地球仪。
选出小组代表展示、发言。
给学生静思考的时间交流思考得出结论回到本课引入环节,知道是地球自转带来两地时间的差异学生回答列举课下预习教学过程三、归纳总结(预设时间 2分钟)拓展提高(预设时间 3分钟)(预设时间10)分建构知识网络拓展延伸黑板板书本节课知识网络:提出问题: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地球自转有什么关系?2、“坐地日行八万里”时速达每小时1677千米,为什么感觉不到?学生自主小结,代表发言。
[推荐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1.3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3、在赤道上,按由东到西的顺序标出A、B、C三个点,转动地球仪,观察:A、B、C三点中,哪一点最早见到太阳,哪一点又最后见到太阳呢?
4、根据学生的展示,做好点评、反馈、总结。
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教学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具准备】
地球仪、乒乓球、手电筒、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观察,思考
总结
播放情况,引导学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做好点评反馈。
引导学生观察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时,方向有何不同?
指导学生自画简图,
地球的自转
【 课 型 】 新授课
【课标要求】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感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重点)
2、运用简单工具演示昼与夜和昼夜交替,并感悟其产生的条件。
3、用简单方法推算时差,用实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的时差之知识。 (难点)
展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培养学生动
手能力,提高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知识建构: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自己动手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画地理简图的能力。
加深同学们对该问题的记忆。
过渡与衔接
刚才我们认识地球自转的周期和方向,那么,地球的自转会有什么自然现象产生呢?
实验、观察
总结
教师演示实验:
手电筒照射地球仪
指导同学们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3节地球的自转(第2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x
第3节地球的自转【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教学目标】L掌握时区的划分。
(重点)2•初步学会区时的计算。
(难点)3,拿握过日畀线日期变更的规律° (重点和难点)【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教学方法】看看、说说、议议;小组合作探究【教貝准备】地球仪,课本插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演示:在地球仪的赤道上标注A、B两点。
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照,按地球口转的方向转动地球仪。
(问)观察A、B两点,明L点先迎来黎明的曙光,明L点先送走黄昏的落日。
(议一议)这个演示说明了什么?(生)因为地球口转,产生吋间差异。
位置东边的地方吋间早,西边的地方时间晚。
(过渡)今天我们就來学习有关“时间的差界”的知识。
【预习展示】学牛展示预习成果,捉出怵1惑。
【岀示目标】出示教学目标(略)【合作探究】廐一地;W与时差(师)读图1-55,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来推算地球上的时差。
(生)(1)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15°(2)经度每相差15° ,时间相差1小时°(师)计算一下,经度0刑东经120哋方时相差多少?(生)8小时(师)当0逐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点时,东经120。
的地方时是几点呢?(生)20点(过渡)便用地方时,常会造成时间上的混乱,给交通和通讯带来许多不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因年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创立了标准时制度。
探究二时区与区时(师)阅读课文及图1-3-6回答:1、时区怎样划分的?全球共有多少时区?(牛)①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②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2、什么叫区时?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哪一条?哪两个时区合并为一个时区?它们的屮央经线是哪一条?(生)①每个时区均采用其屮央经线上的地方时,这就是该时区的区时。
②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本初了午线;③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吋区。
它们的中央经线是180。
经线。
3、北京在什么时区?该时区中央经线是哪条?什么是北京时间?(牛)①东八区② 东经120°经线。
七年级地理上册 1.3 地球的自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及解读】●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逐渐养成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能准确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逐渐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3.通过分组演示实验、讨论、归纳,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等。
(难点)【教学模式】多向互动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问题导学。
【教具准备】大地球仪、每人一个小地球仪、手电筒(用红布包上手电筒的灯罩)、清水、红、白、黄色圆纸片若干、实物展台等。
【教学过程】的自转。
教学过程一、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教师用大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并提出问题:1.地球围绕什么自转?自转的方向是什么?2.自转一周用多长时间?完成课本第11页思考题。
教师给予指导。
3.你会演示地球自转吗?评价后强调:手持地球仪时,确保地轴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指向北方;按逆时针方向拨动地球仪。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演示,学生观察后,指导学生画出自转方向,对画得比较好的进行投影展示。
小结: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北极呈逆时针方向,在南极呈顺时针方向。
(如下图)学生观察,认真思考问题,并回答。
1.绕地轴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2.自转一周约24小时,即一天。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寻求答案。
(1)生活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白天黑夜的更替等。
(2)因为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天,所以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以一天为单位来安排作息时间。
活动1: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第一步:请3位同学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
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内同学相互纠错,要求人人会演示。
活动2: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1)使目光平视赤道,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在赤道上空俯视图上沿赤道标注地球自转的方向。
(2)把转动着的地球仪的北极朝向自己,观察其转动的方向。
并在北极俯视图上标出自转方向。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1.3《地球的自转》【教案 】
《地球的自转》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
但其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考试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此基础问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2.根据课件,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特征,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晨昏线的含义。
【教学难点】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自转的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导入新课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2.小时侯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中学“一案三环节”讲学案
参考答案:
1、全球只有白天。
A B C D B两点,即将进入白昼,即将进入黑夜的是
《地球的自转》探究活动导学
滕南中学闵静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一1、我们把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称为地球的。
2、自转一周所用时间是。
自主学习二
太阳始终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半球是背向太阳的半球是这样地球上就有了。
合作探究一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传
1、活动要求:水平放置地球仪,从左向右拨动,分别从侧面、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然后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在下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记录结果: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北极上空看呈(顺、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逆)时针方向旋转。
合作探究二用手电模拟太阳光照,转动地球仪,观察昼夜的变化1、活动要求:保持地球仪水平不动,用手电筒模拟太阳
光,保持一定距离,水平照在地球仪上,观察地球仪上
明和暗的情况?并记录下来:
结果记录:被光源照亮的的半球为,未被光
源照亮的半球为,产生了现象。
2、活动要求:继续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线,转动地球仪,
观察山东半岛地区的昼夜变化。
结果记录:在光源的照射下,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上原来在夜半球的区域会进入,然后又进入,周而复始地出现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3节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教案
地球的自转【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太阳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画面。
同学们知道刚才欣赏的是由于地球的哪种运动形式形成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1、学生直觉中的印象:太阳从东到西每天在我们上空转过,思考:难道是太阳绕着地球转么?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为什么?(运用类比的方法,联系生活,让学生说出他们坐车,会发现两侧的树木向后倒去的经历,)学生讨论回答:当我们坐在汽车上向外看,你会看到车外的树木会向后退,也就是你看到的树木的运动方向和我们实际运动的方向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究地球的自转。
是相反的。
同样道理,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因为我们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所以,我们会看到太阳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
生活,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已有的知识,重新再去理解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演示与记录首先我们用手中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并做好相应记录,并提醒步骤:第一,正确摆放地球仪,地轴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第二,正确演示地球自转;第三,从不同角度(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
根据要求小组内交流并演示地球的自转。
在演示的同时做好记录。
演示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自转方向第一步:初步演示,发现错误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学生常见的错误:①、方向不对;②、不是倾斜的指导纠正:地球是斜着转的)看实物,在地球自转示意图上画出①地轴;②运动方向结论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第二步:练习感悟: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观察自转方向: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学设计—地球自转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本节内容“地球的自转”现象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是本册教材紧接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的又一重要基础性知识,对后面天气与气候,地球的公转等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承接作用。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他们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课程,兴趣浓厚,再加上刚刚学习了地球的形状、且对于地球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因此对与地球的运动、昼夜的交替、有强烈的好奇心。
但该内容因其抽象、空间概念强,而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比较差,学习本节知识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特征。
⑵用简单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认识昼夜的分界线——晨昏线。
⑶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⑴动手演示地球的自转,发展空间想象力。
⑵在探究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⑴明白任何地理现象都有成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⑵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基本特点。
五、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六、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
七、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设计:归纳总结提问:你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了解了哪些内容?结合板书梳理知识点逻辑。
学生总结反思所学内容,同桌之间互相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建立起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1、继续完成《地球的自转》学习任务单。
2、填充图册P7 (1)(2)(3)。
认真做练习巩固知识,提高地理基本技能和解题能力。
布置作业预习《地球的公转》,学习地球的公转微课,完成相应预习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 1.3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第一章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自转(第2课时)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出示美国和中国的两个小朋友打电话的图片)问:在同一时刻,为什么美国小朋友和中国小朋友问候的时间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时间差异。
通过图片,可以比较直观的让学生认识时间的差异,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Hi,早上好!美国问题:(1)数一数,全球共划分多少个时区?(2)在图中找到中时区,从中时区向东依次有哪些时区?向西呢?(3)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哪条?东一区、东二区、东三区、西四区、西五区……中央经线分别是哪条?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与时区号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总结规律。
(4)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它的中央经线是哪一条?点拨:中央经线是指每个时区位置居中的经线。
(5)指导学生读书第14页,找出区时的概念。
强调:每个时区使用共同的时间。
“时区”即时间的区域,重在“区”;“区时”重在“时”。
(6)通过读图1-3-6下面的钟表时刻,说出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几小时?6.指导学生完成活动2。
只有理解了地理概念,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充分发展地理思维。
教学生学会读图,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以及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
(1)要求学生读图1—3—6,在图上找出一些国家的首都所在时区:(2)算一算,这些地区与我国北京所在东八区的时差。
(3)指导学生总结规律。
用一张普通的作业纸演示时区分布。
例:当伦敦(中时区)12点时,此时的北京(东八区)和旧金山(西五区)时间分别是多少?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画时区分布简图,遵循活动2总结的规律,求两地区时。
北京(东八区):20点;金山(西五区):7点。
(小故事):有一美国孕妇乘坐轮船横渡太平洋时,生了一对双胞胎,到达学会在时区分布图上查找某地所在时区,初步建立时区之间的区时差异。
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3节地球的自转【课标要求】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2、学会使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的特点。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模式】三化六步模式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教学准备】
大地球仪,小地球仪,手电
【教学过程】
【当堂达标】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学习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
学生根据《助学》的问题引导学习,同时用地球仪来演示,基本能明白理解本课的学习重点。
最后用《助学》P13的问题探究来提示自转产生的另一个现象:时差,为下节课“时区和日界线”的学习埋下伏笔,承上启下。
顺时针和逆时针要给学生说明白。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球的自转》说课稿2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球的自转》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地球的自转》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又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的运动等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等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球自转现象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地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的自转。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周期等基础知识。
球版 山东省嘉祥县大张楼镇第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1.3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球的自转》教学主题《地球的自转》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地球的运动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学习内容,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包括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更替、时差三部分。
学习本部分知识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本部分知识难度较大。
二、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初次接触的地理课有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浓厚,但是本学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限,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并借助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浅入深地剖析地球自转特点及运用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地球自转。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运用地球仪、手电筒等简单的工具学会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及产生的昼夜更替、时差等地理现象,掌握自转的基本运动规律。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演示、观察、小组讨论等活动,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及时差现象,形成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动手演示与小组互助探究,养成观察、思考生活中地理现象的意识,增强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创设情境导入和拓展应用部分与地球自转有关的现象利用PPT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
2.地球自转产生的时差和昼夜更替现象采取模拟实验的方式引入,在学生演示实物的基础上利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和形象的Flash动画技术使地理现象更直观,更生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有关日出日落的图片与诗句。
《地球的自转》 教案 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 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概念2.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3.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现象。
2. 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自转的过程和现象。
2. 利用地球仪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自转的现象。
2.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
3.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4.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5.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自转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如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区划分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现象。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地球自转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的理解。
2. 作业布置:设计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球自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地球自转知识的理解程度。
2. 考虑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运用了教学方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地球仪制作比赛,加深学生对地球自转的理解。
2. 开展以地球自转为主题的摄影比赛,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转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 1.3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第一章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自转(第2课时)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出示美国和中国的两个小朋友打电话的图片)问:在同一时刻,为什么美国小朋友和中国小朋友问候的时间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时间差异。
通过图片,可以比较直观的让学生认识时间的差异,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地区的时间差异产生的原因。
2.通过阅读世界时区图,学会简单时区的计算。
3.举例说出国际日期变更线在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研究。
2.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小组合作模拟形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喜悦与乐趣。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时区的计算,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乐于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地区的时间差异产生的原因。
2.通过阅读世界时区图,学会简单时区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世界时区图,学会简单时区的计算。
Hi,早上好!美国问题:(1)数一数,全球共划分多少个时区?(2)在图中找到中时区,从中时区向东依次有哪些时区?向西呢?(3)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哪条?东一区、东二区、东三区、西四区、西五区……中央经线分别是哪条?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与时区号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总结规律。
(4)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它的中央经线是哪一条?点拨:中央经线是指每个时区位置居中的经线。
(5)指导学生读书第14页,找出区时的概念。
强调:每个时区使用共同的时间。
“时区”即时间的区域,重在“区”;“区时”重在“时”。
(6)通过读图1-3-6下面的钟表时刻,说出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几小时?6.指导学生完成活动2。
(1)要求学生读图1—3—6,在图上找出一些国家的首都所在时区:(2)算一算,这些地区与我国北京所在东八区的时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自转》
教学主题《地球的自转》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地球的运动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学习内容,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包括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更替、时差三部分。
学习本部分知识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本部分知识难度较大。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初次接触的地理课有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浓厚,但是本学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限,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并借助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浅入深地剖析地球自转特点及运用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地球自转。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运用地球仪、手电筒等简单的工具学会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及产生的昼夜更替、时差等地理现象,掌握自转的基本运动规律。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演示、观察、小组讨论等活动,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及时差现象,形成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动手演示与小组互助探究,养成观察、思考生活中地理现象的意识,增强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创设情境导入和拓展应用部分与地球自转有关的现象利用PPT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
2.地球自转产生的时差和昼夜更替现象采取模拟实验的方式引入,在学生演示实物的基础上利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和形象的Flash动画技术使地理现象更直观,更生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
源、方法、手段等)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有关日出日落的
图片与诗句。
欣赏图片,师生
齐读诗句。
多媒体课件PPT
讲授(一)温故知新——认识自转特点动画展示地球自转示
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以
前所学知识,进一步理
解自转特点。
看图说出自转的
旋转轴、方向、
周期等特点。
Flash动画形象直
观,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二)动手演示——观察自转方向要求学生利用小地球
仪同位之间互相演示
地球的自转,并用不干
胶贴纸在地球仪上标
注自转方向。
对学生的
演示进行评价,使学生
掌握正确的演示方法。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
西向东,引导学生从赤
道侧面、北极上空、南
极上空不同角度观察
地球自转方向。
总结从
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地
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同位之间互相演
示地球自转,利
用箭头贴纸标注
自转方向。
学生
代表演示自转。
学生继续演示地
球在自转,观察
自转方向,学生
到前面用大地球
仪演示自转并说
出观察结果。
多媒体课件
交互式电子白板帮
助学生进一步观察
自转特点,Flash动
画帮助学生如何正
确演示地球的自转
讲授(三)模拟实验——观察现象说明自转
昼夜更替除了太阳的东升西落,
自转还产生了哪些现
象?我们通过模拟实
验来探究。
展示实验器
材和要求,并作出解释
和强调。
巡视,指导。
询问学生演示过程中
学生根据演
示要求开始演示
实验,小组讨论
观察结果。
小组
讨论,交流发现,
谈谈自己了解的
晨昏线知识。
展
开想象,说出昼
夜更替与昼夜的
多媒体课件
交互式电子白板
Flash动画使学生
的模拟实验空间更
加扩大,帮助学生
初步建立空间观
念。
还有什么发现?引出晨昏线的概念,展示FLASH动画,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晨昏线特点,区分晨线和昏线。
逐步引导学生认识昼夜更替现象与昼夜现象的区别。
人们怎样顺应地球自转规律来安排活动?区别。
联系实际。
讲授(三)模拟实验——观察现象说明自转
时差
课件展示生活片
段,引出地球上同一时
刻,各地时间不同。
呈
现实验要求。
动画演示
加深对现象的理解。
这
种时间的差异是怎样
产生的呢?利用大地
球仪及上面做的标记
边演示边解释不同经
线时间不同的原因。
你能举例说说时差对
你生活的影响吗?
学生演示并
思考,小组讨论
交流。
学生观察,
体会。
观察,计
算时差规律。
结合实际生
活说说自己的感
受或经历。
多媒体课件
交互式电子白板
Flash动画演示空
间中不同经线的时
间差异,从而引导
学生推算时差。
这
种直观性弥补了实
物演示所体现不出
来的动态变化。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谈收获。
总结、分享收获。
多媒体课件
达标检测出示练习题完成练习题多媒体课件
交互式电子白板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将实验引入课堂,使空间难以想象的问题形象化,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模拟Flash动
画,使学生形象的观察到了昼夜更替和时差现象,既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达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2.多媒体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