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氓》讲课

合集下载

《诗经氓》教学三巧

《诗经氓》教学三巧

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理解《氓》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 ②体 会《氓》所表现的男、女主人公情感由美好到幻灭的过程以及他们所体现出的性 格特点。 ③通过对《氓》的学习,正确认识和把握爱情,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1、掌握《诗经》的基本常识。
2、积累字词,理解诗歌意思。
3、品味诗歌情感,鉴赏诗歌形 象。
《诗经氓》教学三巧
目录
01 一、巧导入
03 三、巧分析
02 二、巧诵读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有许多优美动人的篇章。《氓》是 《诗经》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弃妇诗,诗歌通过女主人公的叙述,塑造了一个勤劳、 忠贞、善良的形象,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骗受害以及社会习 惯的压迫的悲惨命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氓》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 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析
三、巧分析
《氓》这首诗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波澜起伏,情感真挚动人。因此,在分析 课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主要特 征
1、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主要特征
《氓》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勤劳、忠贞、善良的女主人公形象。在分析人物形 象时应该抓住其主要特征进行概括和总结。例如:女主人公在恋爱过程中表现出 来的痴情、专一和急切;在婚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勤劳、贤惠和善良;在遭弃返 娘家后表现出来的刚强和决绝等特征都应该加以强调和分析。

(完整版)《氓》教学设计

(完整版)《氓》教学设计

诗经《卫风·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两首》是高中必修二诗歌单元的第一课,《氓》也是学生进入高中首次接触的《诗经》篇目,这是有其道理的:《诗经》是我们诗歌发展的源头,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源头学习最早期的诗歌,有利于从源头上把握住诗歌总体发展的脉络,从而学习诗歌能够按照时代发展的顺序,这样为以后的诗歌的学习奠定一个基础,能帮助学生弄清诗歌发展的线索以及诗歌的变化形式而且课文中所选取的《卫风氓》是国风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能够体现《诗经》中诗歌的显著特点,是《诗经》中比较典型的代表作,同时选自于《国风》,诗歌中也反映了广阔的时代背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能力。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

3.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4.深刻体会《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目标

5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积极的爱情观。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比兴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

分析《氓》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本诗为《诗经》中为数不多的叙事诗,不仅具有《诗经》韵律和谐的特点,更有着完整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本课抓住该诗的这两个特点,把感性地诵读和理性地品评人物形象(女主人公)作为教学的重点,形成鉴赏梯度,帮助学生总结叙事诗的鉴赏方法。本课字词的注释较为详尽,因此将重点字词的讲解贯穿在鉴赏之中。比兴手法在本课中也只是顺带提及,不做拓展,留作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探讨。

《诗经-氓》课件

《诗经-氓》课件

兴Baidu Nhomakorabea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 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士 之 耽 兮 , 犹 可 说 也 。 女 之 耽 兮 , 不 可 说 也 。
具体研习:
从第一、二章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 点?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 两句话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似乎和全文无关,能否删去?若分别改为“女之妙龄, 其美也甚。”“女之老矣,其色也陨”,好不好? 重点聚焦: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比”。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兴”。
桑 之 未 落 , 其 叶 沃 若
具体研习:
诗三、四、五章刻画了女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形象? 结合文章最后一章,全诗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 格特点? 结合课后练习二,从全文看,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写 作手法?
桑 之 落 矣 , 其 黄 而 陨
对比的写法
《氓》是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回忆中运用了对比写法。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 风、雅、颂和赋、比、兴 =》 “诗经六义” 诗、书、礼、乐、易、春秋 =》 “六艺”
诗 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以 兴 风:各国的乐土民歌。 , 可 内容 雅:朝廷乐歌,分大雅、小雅。 以 观 颂:宗庙演唱的祭歌,分“周 , 颂”、 《诗经》 可 “鲁颂”、“商颂”。 以 (305首) 赋:陈述铺叙。 怨 形式 比:以人或物加以影象比喻。 ,

(精品教案)高中语文《氓》讲课稿

(精品教案)高中语文《氓》讲课稿

(精品教案)高中语文《氓》讲课稿

高中语文《氓》讲课稿

《氓》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觉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氓》是《诗经》中的重要作品。这是一首叙事诗。它以一具女子的自述的口吻,说述了她自个儿的恋爱悲剧。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味作品的音乐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为今后的诗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索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进展奠定基础。依照此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概述诗经的基本知识,熟练背诵本诗;

过程与办法:经过认知性诵读、明白性诵读、评价性诵读,讨论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缘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觉人物形象,树立正确人一辈子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

这是学生升入高中以来首次接触《诗经》,然而,在初中时学生

有《关雎》的学习记忆,关于《诗经》有一定的认识;另外,本文人物形象鲜亮生动,故情况节蜿蜒所以,解决完诗歌的词语之后学习起来应该比较顺利。但相关于实验班而言一般班的基础和同意能力依然弱了些,因此,我拟定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生掌握《诗经》基本知识,且在认知性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把握赋、比、兴手法;第二课时经过认知性诵读、明白性诵读、评价性诵读,感觉人物形象,讨论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缘故,树立正确人一辈子观。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卫风 氓》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卫风 氓》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1《卫风氓》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

性必修下册

《氓》教案设计

【课型】教读课

【教案目标】

知识和能力:诵读、读准字音、掌握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

过程和方法:通过对诗歌重点字词和句式的把握,掌握诗歌阐述的故事的叙事过程,把握诗歌的主旨,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其中情感的把握,体会出一个女子婚姻生活前后对比,体会女子的婚恋历程和婚恋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女子婚前婚后生活的对比,准确理解女子婚前婚后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

掌握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读懂诗歌内容。

通过诗歌的描述,对比女子婚前婚后的情感变化,把握整篇诗歌大意和表达的主旨。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答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熟悉课下注解,掌握重点字词。

2、反复诵读,读通诗歌,把握诗歌的整体大意。

3、复习文言常识,巩固知识。

二、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我想很多同学应该都知道许慎的《说文解字》。

今天,我们也来说文解字一番。有哪个同学来谈谈自己对“婚”字的解读呢?(请一个学生自由发言。)

其实,早在《诗经·唐风·绸缪》里就已经有提到,“婚”指的是在黄昏的时候,女子嫁到男方的家里。但是,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解读。“婚”的左边是一个“女”,右边是一个“昏”,所以“婚”就是一个女子昏了头就结婚了。恰好我们今天正好要学习一个关于女子昏了头就结婚的故事。感受一个女子从“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到“及尔偕老,老使我怨。”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十四页默诵课文,并感受《氓》带给我们的情感变化。(插入ppt和背景音乐演示)

1《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

择性必修下册

1.1《氓》教学设计

题目:《氓》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材分析

《诗经·卫风·氓》是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首诗可算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也是最好的一首弃妇诗,诗歌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婚恋悲剧,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由恋爱到结婚再到决绝的爱情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情感内涵丰富,艺术手法多样,语言准确生动,代表了《诗经》现实主义的风格。《氓》是卫国的民歌,卫的都城在河南朝歌(淇县)一带。春秋时期,虽然封建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在婚姻中的两性不平等现象已经形成了。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里,妇女的婚姻悲剧是不可避免的。《氓》就是通过一个妇女的哭诉,反映了妇女在不平等社会制度下的悲惨遭遇。对诗中主人公的婚姻结局历来以“悲剧说"占据主流,若单从男权主义对女性的肆意侵犯和践踏来看,的确这可以看做是“一曲男权时代的悲歌”;但从女性自我觉醒和反抗的角度而言,我认为这首诗所反映的恰是一个失败的爱情的经验教训总结。这种观点关乎如何引领学生对此诗作尽可能多元的理解,或者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诗意的探讨和把握的走向。具体到语言层面,首先是第一人称口吻所表现出的鲜明生动的人物性格,其次是比兴手法在诗中的巧妙运用所带来的诗意的丰富和延伸,第三是典型意象如“淇水"在不同语境中的象征意味以及其与主人公命运的关系,等等。但实际教学中,上

述无论内容还是语言,任何一个角度的选择与展开都可能会为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及教学创新注入活力,应该说是应该加以有效利用的资源。

_《氓》课件40张

_《氓》课件40张

女子:纯真、热 烈、专一、痴N情o、
No 温顺迁就I。mage
男子:表面忠厚、
Image 殷勤主动、性情
暴躁.
第三、四、五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 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 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 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 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 句子:基本句式是四言,朗读时一般读成“2—2” 节拍。
★ 结构: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 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 语汇: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
音韵之美在何处?
一、讲究节奏和压韵。 多以偶句为压韵句。
二、注重重章叠句。 ❖ 如第三段与第四段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与“桑
之落矣,其黄而殒”,节奏鲜明,词汇丰富,声韵和 谐,极富音乐美。 三、采用叠字。 ❖ 如“淇水汤汤”“氓之蚩蚩”“泣涕涟涟”等,使作 品极富韵律美。
❖ 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各 种各样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 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重演的生活故事 ——痴情女子负心郎,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那时、那 地,发生的那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淇水边的爱情——
❖ 氓:
❖ 1.méng
❖ 2.máng ❖ 3.míng(同明),不常见。 ❖ 现在多以前两种说法为主。大多数数人多读méng,《

《氓》讲课(最新整理)

《氓》讲课(最新整理)

《氓》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组任婷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中“水意象”与爱情的关系,了解其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内涵。并通过“淇水”意象感知卫女情感历程,体悟其情感变化。

2.分析卫女形象,借力于比较,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通过细读、情读文本,结合对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人物自我觉醒之美,培养学生探究文本深层意蕴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境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出教学目标

(一)导入

爱情是千百年来文学创作中长盛不衰的话题,古往今来有很多描写美好爱情的诗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见爱情充满了酸甜苦辣。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经中的《氓》,感受那位卫国女子酸甜苦辣的爱情。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初中时学过《诗经》中的《关睢》、《蒹葭》。这两首诗再加上《氓》,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都与水有关;主角都是女子;都写爱情。

(二)这节课就研究这三个问题,我们先看看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二、研究淇水,梳理诗文,觅获诗情。

(一)出示《〈诗经〉中爱情诗里的水意象》,研读水、爱情、诗经的结合

水在自然中只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却是一种“有意味”的意象。在文学源头《诗经.国风》中,写水意象的诗作共有40多篇,其中有关婚恋的诗就有30多篇(它们或以水作比,或以水起兴,或者就在水的氛围中展

《氓》课堂实录

《氓》课堂实录

《氓》课堂实录

授课时间:2012年11月8日下午第一节

授课地点:青岛市城阳一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初中学过《诗经》的两首诗,一首是——《蒹葭》,一首是——《关雎》,今天让我们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去认识一位卫国的女子,去聆听她的故事,去赴一个千年之约。

出示教学目标:1.诵读体味,了解诗歌特点。

2.感知形象,把握人物情感。

从以前学过的《蒹葭》《关雎》直接导入本课。快速导入。

下面我们积累《诗经》的相关知识。

二、积累(5分钟)

基本的《诗经》常识回顾,回答学生的两个问题。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共305篇,也称《诗三百》。

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合称“诗经六义”。

“风”是民间歌谣,“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

赋是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借其他事物引起所咏的事物。

昨天晚上,短短的十几分钟的时间,同学们提出了不少问题,非常好,在下面的时间内我们将选择相关的问题进行解答。

1、《诗经》一共多少篇?都是与爱情有关吗?(金奇东)

学生集体回答。他的问题提醒我们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为什么题目叫“氓”,而文中却主要写的是女子?(赵鹤)

点拨:想一想《蒹葭》的开头两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雎》的前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明确:一般是用开头两个字来命名。

我们下面来读文章。

三、初读10分钟

1、找三个学生来读,每人两章,然后订正错误。

2、学生齐读一遍。

3、检查一下词义

第一章:匪我愆期将子无怒

第二章:不见复关体无咎言

第三章:于嗟鸠兮犹可说也

《氓》ppt课件完整版(2024)

《氓》ppt课件完整版(2024)
描绘氓的直率、敢爱敢恨 、重情重义等性格特点。
行为表现
通过氓的言行举止,表现 他的果断、勇敢和追求自 由的精神。
12
其他人物形象描写
女子形象
描写女子的美丽、善良、忠贞等 品质,与氓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2024/1/26
父亲形象
通过父亲对女子的疼爱和对氓的认 可,展现父亲的慈爱和开明。
邻居形象
描写邻居们对氓和女子恋情的态度 和反应,反映当时社会的舆论氛围 。
20
《氓》中爱情观念的特点
忠诚与专一
《氓》中的女子对爱情忠贞不二 ,即便遭遇男子的变心,也始终
坚守自己的情感。
忍耐与牺牲
女子在婚姻中默默付出,忍受着 男子的不忠和家庭的贫困,体现 了东方女性对家庭和爱情的坚守
与奉献。
批判与反思
诗歌通过对男子变心的描写,对 爱情中的不忠和背叛进行批判, 同时也引发了对爱情观念和婚姻
2024/1/26
16
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的探讨
2024/1/26
家庭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伦理道德对维护家庭稳定和社会和 谐具有重要意义。
孝道与家庭伦理
《氓》中体现了孝道在家庭伦理中的重要地位,孝道是家庭和睦、 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家庭责任与义务
诗歌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扶持、共同承担家庭责任与义务的观 念。

高中语文_《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语⽂_《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氓》教学设计

学习⽬标:1、检查预习,落实重点词语;培养学⽣翻译古诗⽂的能⼒。

2、结合⽂本,分析⼈物形象。

3、探究“我”被遗弃的原因,引导学⽣树⽴正确的爱情观。

⼀、课堂导⼊:

我们⼀起回忆《诗经》中熟悉的诗句,⽐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君⼦好逑”,“蒹葭苍苍,⽩露为霜。所谓伊⼈,在⽔⼀⽅”;“⼀⽇不见,如三秋兮”,“执⼦之⼿,与⼦偕⽼”……,它们或书写追求爱情的幸福,或表达爱情不可得惆怅,或表达相思之苦,或书写对爱情的忠贞。现在,让我们再次⾛进《诗经》,学习它的另⼀篇有名的诗篇——《氓》。

⼆、课堂过程

(⼀)我们初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诗经》中的《关雎》、《蒹葭》两⾸诗歌,想必⼤家对《诗经》也有了⼀定的了解,下⾯我们就⼀起回忆⼀下有关《诗经》的⽂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

(2)收⼊⾃西周初年⾄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今。

(3)《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表现⼿法上分为(赋、⽐、兴)与风、雅、颂合称(“诗经六义”)。

(4)《诗经》以四⾔为主,兼有杂⾔。在结构上多采⽤的(重章叠句)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读:读准字⾳,准确断句

(1)琅琅的书声,是校园⾥⼀道亮丽的风景线。诵读正是学习诗歌的有效⽅法。宋代朱熹在《训学斋规》中也说:“余谓读书有三到:谓⼼到、眼到、⼝到。”下⾯就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声朗读课⽂,朗读的过程中要声⾳洪亮,并准确把握字⾳与断句。

《氓》课件完整版

《氓》课件完整版

据说《诗经》中的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 颂都得名于音乐, 词。风、雅、颂都得名于音乐,三类名称系按所 配乐曲的性质所划分。 配乐曲的性质所划分。 包括周南、召南、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bèi)、庸、卫、 i)、庸 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bīn) 15国风 是各诸侯的土风歌谣, 国风, (bīn)等15国风,是各诸侯的土风歌谣,大部 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 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 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共160 篇,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风” 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 魏风》 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 思乡 郑风》 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 《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 南调。各国国情不同,民歌的风格也有区别。 南调。各国国情不同,民歌的风格也有区别。比 如郑风,它歌唱爱情,就比别的国家要大胆, 如郑风,它歌唱爱情,就比别的国家要大胆,要 放肆(郑风淫) 放肆(郑风淫)。
《诗经》的语言特点及手法 诗经》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语言特点: 四言,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 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常常采用重 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常常采用重 章叠唱的形式 大量使用双声、叠韵、 的形式, 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 叠字的语汇。 诗经》是中国诗歌, 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 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 《诗经》的重章叠唱: 诗经》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 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 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 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 的抒发了情怀。 的抒发了情怀。

《氓》精品课件40张

《氓》精品课件40张
(2)《诗经》按乐曲分为 “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15个王国的诗歌, 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具有人民性的 部分; “雅”是朝廷乐曲,有“大雅”和“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颂”、 “商颂”。“雅”和“颂”,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 合所用的乐歌。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 于(吁xū)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 jiān车帷裳cháng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mǐ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 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 兴)
❖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 兴)
❖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 境(赋)
❖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 苦(赋、比、兴)
恋爱 婚变 决绝
热情 幸福
沉痛 怨恨
清醒 刚强
《氓》精品课件40张
淇水边的爱情——
《氓》精品课件40张
《氓》精品课件40张
❖ 氓: ❖ 1.méng ❖ 2.máng ❖ 3.míng(同明),不常见。 ❖ 现在多以前两种说法为主。大多数数人多读méng,《

部编版高二《氓》讲课课件

部编版高二《氓》讲课课件

顺承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树落叶的时候, 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下来。
主谓之间 它 坠落,掉下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自从我嫁到你家后,
往,cú到 多年 贫苦的生活 多年来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淇水波涛滚滚,
水势很大的sh样ān子g 溅ji湿ān,浸湿cháng 浪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早起晚睡,
早sù起
一日,一天 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你的心愿)已经满足了,
语助 已经 顺心、满足 凶恶
就对我凶恶起来了。
词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我的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
了解 Xì笑
都讥笑我啊。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静下来想想我的处境,
语助词 自身 伤心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女子又没有什么过错,
过错 不专一,有二心 但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

标准
反复无常, 感情 不专
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品德,

德行
家务,家里的劳苦活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多年来作为你的妻子,
wéi 作为 mǐ 无,没有
家中的劳苦活没有不干的。
眼泪泪流不断的样眼子泪簌簌地掉下来。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终于看见复关了,我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氓》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组任婷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中“水意象”与爱情的关系,了解其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内涵。并通过“淇水”意象感知卫女情感历程,体悟其情感变化。

2.分析卫女形象,借力于比较,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通过细读、情读文本,结合对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人物自我觉醒之美,培养学生探究文本深层意蕴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境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出教学目标

(一)导入

爱情是千百年来文学创作中长盛不衰的话题,古往今来有很多描写美好爱情的诗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见爱情充满了酸甜苦辣。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经中的《氓》,感受那位卫国女子酸甜苦辣的爱情。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初中时学过《诗经》中的《关睢》、《蒹葭》。这两首诗再加上《氓》,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都与水有关;主角都是女子;都写爱情。

(二)这节课就研究这三个问题,我们先看看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二、研究淇水,梳理诗文,觅获诗情。

(一)出示《〈诗经〉中爱情诗里的水意象》,研读水、爱情、诗经的结合

水在自然中只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却是一种“有意味”的意象。在文学源头《诗经.国风》中,写水意象的诗作共有40多篇,其中有关婚恋的诗就有30多篇(它们或以水作比,或以水起兴,或者就在水的氛围中展开爱情的描写)。《国风》中水对后世爱情诗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

响。大家能快速说出几句吗?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南朝东府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意中人。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朝暮暮。——秦观《鹊桥》。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二)水这意象这么重要,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研究研究它。

1.水在这首诗里出现了几次?——三次,淇水

2.三次出现,它只是简单的重复吗?

——不是。有什么不同——不同时期,不同感受。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热恋

(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婚变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决裂

3.三次出现淇水,正是女主人公这场婚恋的三个不同时期,那么每一个时期中的淇水所蕴含的感情相同吗?——不同。(生读自己所写片段)

(1)第一次穿越淇水,正是卫女和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二人难舍难分,淇水清澈明媚,女子痴情陶醉,离别时十八相送。可以说这是一条爱河,它象征着爱情的缠绵美好,寄予了女子的幸福、甜蜜和喜悦。

热恋——爱河——喜悦

(2)第二次看到淇水,卫女和氓处于婚变期,内心如淇水汹涌澎湃,此时卫女感慨万千,各种委屈汹涌而出,悲从中来,很可能也是泪流成河。

婚变——泪河——悲伤

(3)第三次,卫女独自坐到淇水岸边回首往事,她已看清了男子面目,她也从悲愤中清醒过来,决绝已定,心静如水。所以这也是一条启示河。

决裂——启示河——清醒

看来这淇水见证了女子从热恋到婚变到决裂的全过程,也见证了女子内心的成长。

(三)情读:把刚才的分析通过诵读体现出来,要读出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全体朗读。

三、议读比读,深析形象。

(一)提出鲍鹏山的观点,引发学生思考和辩论。

在《诗经》中无论是《蒹葭》中的在水伊人,还是《关睢》中的窈窕淑女,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但当代学者鲍鹏山却说:《诗经》里最完美的女性当属那位卫国女子。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1.完美——

作为恋人,她温柔多情,浪漫大胆;(送子涉淇、不见复关、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作为妻子,她勤劳忠贞;(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作为弃妇,她自尊自省,果敢决绝。(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不完美。

1.我问问男同学啊,你们看看一二段,要是有一个这样的女孩主动追求你,你同意吗?你喜欢吗?

——不喜欢,她婚前过于草率,太过主动,轻易许诺(“秋以为期”)。(二)比较阅读,深味意蕴

刚刚同学们对完美与不完美作了比较,详细地解读和热烈的讨论,各执观点,都有道理。但面对被弃,卫女的符合“最完美”之说吗?你们怎么看。既然有“最”,那人们就得有比较才行。我们来看看《诗经·郑风·遵大路》里的弃妇。

1. 这位弃妇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和卫女有何不同?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寁好也!

译文:沿着大路走啊,拉着你的袖啊。莫要嫌我把气怄啊,不念旧情轻分手呀!

沿着大路走啊,抓紧你的手啊。莫要嫌弃把我丢啊,抛却恩爱不肯留呀!

——她苦苦哀求,纠缠不休,而我们的主人公卫女却是冷静反思,主动决绝,追求自由,维护尊严,反映了女性自我独立意识。

2.《氓》中的卫女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弃妇形象,几百年后,西方文学史上也出现了一位弃妇——美狄亚,她是国王的女儿,爱上了前来夺取世界之宝金羊毛的伊阿宋,并竭力帮助他。但后来伊阿宋变心,喜新厌旧。这与《氓》一样。不同的是,《氓》中女主公对负心男子只有怨恨,没有任何报复行为,而美狄亚就烧毁了新娘,并且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目的是让伊阿宁断子绝孙——这位弃妇你喜欢吗?

相对于西方女性的刚烈,我更加喜欢中国女子的这种温婉

这是典型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人物个性鲜明,直指苍穹。而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中和。什么叫“中和”?《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反映在卫女身上,就是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既怨又能受,最后也只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样就取得了双重的效果:因其命运的悲惨,使人产生无限的同情;但恰恰在这样的婚姻悲剧中,女主人公又能保持清醒冷静理智独立自尊,“能够觉察到不平等,进而能够起来反抗这不平等,这便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正是这种觉醒和反抗,使人生出无限的敬意,塑造出中国弃妇最完美的形象!

(四)写作交流,学生展示。

综上所述,你对卫女怎么看?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请写出你对卫女的评价和看法,100字左右。

五、讨论爱情,共鸣成长——全体师生配乐朗读舒婷的《致橡树》

听了这个伤心的故事,认识了这位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卫女,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爱情?

——爱情幸福而美好,但也会有痛苦和伤害,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要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真诚负责的态度。只有具备爱的能力,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正如舒婷在《致橡树》中所诠释的那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