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八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3-5-1
区域整体性与区域地理特征 课件33张-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53 区域整体性与区域地理特征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可可在中国海南和云南南部都有栽培,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海南可可种 植区面积不断扩大。下面分别为可可植株、叶片、开花、结果图片。据此完成 3~4题。
课时53 区域整体性与区域地理特征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1.写出区域的特点 (1)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 (2)区域边界有些是明确的,有些具有过渡性质。 (3)区域内部的_特__定__性__质_相对一致。
课时53 区域整体性与区域地理特征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2.区域类型的划分(将下列内容正确连线)
课时53 区域整体性与区域地理特征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你还能想到何种命题角度?
巩固课堂所学 · 激发学习思维 夯实基础知识 · 熟悉命题方式 自我检测提能 · 及时矫正不足
课后训练
课时小结
学习反思
本节课掌握了哪些考点? 本节课还有什么疑问点?
课时训练(五十三)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区域( )
√A.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
B.土壤肥沃,为国家粮食主产区
C.河流径流量大,结冰期较长
D.夏季高温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课时53 区域整体性与区域地理特征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解题导引】 (1)图文信息→数据中心建设应考虑的条件→四地对比→甲处靠近活动断裂,地 质不稳→乙地附近有化肥厂,丙地附近有火电厂,环境较差→丁地靠近河流, 附近有水电站,提供清洁电力,远离工厂,远离活动断裂→适合修建数据中心 (2)图示信息→该区域有水稻种植→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看山峰及高程可知该区 域以山地为主,地表崎岖→有多处溶洞分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3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共33张ppt)
东西部经济合作: ①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② 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加大; ③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
日益密切; ④实现了互相发展,“双赢”。
西部大开发
2、意义 (1)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地带 的发展差距。 (2)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 共同富裕。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有利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5)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6)扩大国内市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水
“南水北调” 工程
电
“西电东送” 工程
气
“西气东输” 工程
算力
“东数西算” 工程
西部大开发
1、西部地区的优势与劣势:
①自然资源丰富
优
(矿产、油气、水能、土地和旅游资源);
势 ②政府政策扶植;
③国境线长,利于边境贸易,有潜在的广阔市场。
劣
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势
生态环境脆弱
二、区域协调发展
丰富(如矿产、 油气、 才、技术、资金匮乏
水能、土地等)
(自然条件恶劣)
东北
重化工业发达 (能源丰富)
产业结构不合理,资 源枯竭(人口外流)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西部:加强内外通
道和交通枢纽建设,培 育优势产业、新型产业 和特色产业,更要加强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中部:培育优势产
业集群,发展壮大中心 城市和城市群,构建产 业创新、现代服务、综 合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
1.西部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 2.东部距海遥远,且为热带雨林区,沼泽河流密布; 3.道路建设的技术难度大、成本高。
(新教材)2022版新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课件:第十八章 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
1.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该水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上游来水减少 B.水库库容逐渐变小 C.库区水污染加剧 D.入库泥沙量不断增多 2.2009年出库泥沙量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 A.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B.水库库容变小 C.水库清淤 D.水库拦截率高
()
【解析】1选B,2选C。第1题,图中显示入库泥沙量大于出库泥沙量,则该水库泥 沙不断淤积,水库会不断变浅,库容必然不断变小。第2题,图中显示出库泥沙量 多少主要受拦截率影响,2009年拦截率最低,导致出库泥沙量最大,而该年拦截 率突然降低,很可能是人为的水库清淤所致。
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读“黄河流域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图(单位:108m3)”,并完成下列问题。
1.水资源调配的必要性:(1)黄河流域的用水矛盾突出:黄河_径__流__量__少,黄河流 域人口、城乡密集,耕地数量多,人水矛盾突出。 (2)黄河下游的断流现象:
2.水资源调配的主要措施:根据__节__约__用__水__、__统__筹__安__排_的原则,黄河水利委员会 发布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作为实施黄河水量调度的基本依据。 3.水资源调配的效果: (1)黄河流域节水水平大大提高。 (2)水资源_统__一__调__配__体制的建立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基本保证了黄河下游 在严重枯水年份不会断流。
基础考点2 黄河的调沙减淤与水资源调配 【研析考题】 例题黄河流域的调沙减淤 (2020·成都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病在中游、根在泥沙、害在下游”。长760多千米的下游形成了宽3~ 20千米的地上河,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地都有决口的可能。有 人建议在下游将河床往下挖60多米,以彻底清理黄河沉积的泥沙。下图为黄河 流域示意图。
【探索应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每年调水调沙观瀑季,是黄
高中地理专项复习聚焦核心素养13《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PPT课件
第十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
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解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都 有所上涨,因此许多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逐渐丧失成本优势,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 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 场。上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 区 1987 ~ 2010 年 纺 织 服 装 业 总 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及 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第1轮 新高考地理
返回导航
第十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此,2003年,随着佛山陶
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
第1轮 新高考地理
返回导航
第十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C )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解析 位于江西省的景德镇在资金方面远不如佛山充足;与佛山相比,景德镇
第1轮 新高考地理
返回导航
第十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命题角度二 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2.(2016·全国卷Ⅱ)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 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 题。
第1轮 新高考地理
返回导航
第十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虽在劳动力、物流等方面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但最大优势还是景德镇作为“瓷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高中地理课件
—— 第一章 第二节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0 2区域整体性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03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浙江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区域整体性.(以浙江青田县为例)自然要素:大气、地貌、土壤、河流、生物人文要素:人口、稻田、建筑表现:区域要素可以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
思考1: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
浙江省青田县山峦起伏,林木茂密:当地农户引山泉水自上而下自流灌溉稻田,春季插秧时将鱼苗放入田间,使田鱼与水稻共同生长,形成稻鱼共生系统。
结合图文材料,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包括哪些区域要素?稻鱼共生系统是一种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鱼为水稻除草、除虫,鱼粪又可肥田;水稻为鱼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稻花)等。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合理地利用水田土地资源、水面资源等,增加农民收入。
结合图文资料,绘制出“稻田”“水稻”和“田鱼”三者之间关联图。
思考2:提供生长空间提供有机质提供生长空间鱼粪肥田鱼食昆虫杂草提供氧气、 有机质田鱼水稻 结论: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
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浙江省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中,水稻为鱼类提供有机食物,稻谷为鱼类遮阳,并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质,鱼则发挥松土增肥、吞食害虫等功能,鱼粪为水稻提供肥料。
Ø那么延续1200多年这种生态系统模式,会不会遇到发展瓶颈?阿曼位于亚洲的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
2013高考汇编地理解析版--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013·高考江苏卷)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
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A.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C.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2.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D.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解析:“昆明水少”与“滇池水脏”的因果关系及图中“滇池概况”信息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
第1题,滇池属于外流湖,水体更新周期长,是因为流进和流出的水都较少,而流域面积的大小影响着流入水量的多少,图中的信息也说明了这一点,据此确定A、C项是正确的;昆明地区并非全年高温,D项错误;径流季节变化大,不会造成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排除B项。
第2题,跨流域调水工程是把其他流域的水调到滇池,可以增加滇池的水量,加快水体循环更新,从而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但不能改变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对流域内的降水不会产生多大影响,据此排除A、C项。
答案:1.AC24.BD(2013·高考安徽卷)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下题。
3.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解析:选D。
读图可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说明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有所提高,但并没有迅速提高,也没有超过第三产业。
4.(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堂PPT
5.(2012·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 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 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 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 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 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 况。
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会区域的定 位,该州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该州地势北高南 低,因南部水资源短缺,北部湿润多雨,而南部 需水量大,故进行“北水南调”。
答案 B
2.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 当年中南部地区( )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答案 郑州:劳动力、土地价格低,生产成本相 对较低;为重要铁路交通枢纽,交通便利;优惠 的政策。 青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规律技巧 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某一地区工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般有以下 规律:
轻工业 积―累―资→金 重工业 加强―基―础→工业 高科技工业
提高技术
材料二 胶莱运河示意图
材料三 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 整的重要依靠,要把城镇化放在现代化大趋势中来思考。 下图分别为“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
(3)一跨国电子集团将企业从青岛转移至郑州, 试分析郑州吸引该企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及该企业 转移后对青岛发展的影响。
一轮复习课件:9.3区域经济联系
一
二
第九章
第3讲 区域经济联系 -23-
西部地区 有利 影响 优化西部能源结构,可减少沿线农村 农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植被被破坏 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 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 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易造成破坏
东部地区 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 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 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 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
第九章
第3讲 区域经济联系 -14-
一 二
三
2.产业转移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从区域产业发展来看
发展过 程 对环境 的影响 产业类 型 低级阶段 不大 劳动密集 型 重化工阶段 “ 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趋 于紧张 资源密集型 高科技产业阶段 不利影响趋于减少 资金密集型、技术密 集型
(2)从地域分布来看 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 、资源 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 区的环境污染 加重。
一
二
第九章
第3讲 区域经济联系 -28-
解析:第 (1)题 ,据图可看出 ,图中北部地区河流较多,且处于 40° N 附近大陆西 岸 ,降水较多 ;居民点中部和南部地区比较密集,生产、生活活动应该较多。故选 B 项。第 (2)题 ,依据表格中交易统计,1992 年和 1994 年水价一致 ,都有交易 ,而 1993 年 “水银行 ”没有运作 ,说明与水价、节水技术、产业结构无关,最大的可能 应是该年降水量丰沛,水资源充足。
一
二
第九章
第3讲 区域经济联系 -26-
“ 水银行”买入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0.04 价格 (美元/米 3) 0.10 0.04 水量 (亿米 3) 10.12 2.34 0 2.72
2024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图公开课课件
2024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图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材,主要涉及地图的相关知识。
具体章节为第二章“地图的识别与应用”,内容包括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的类型、地图的投影、地形图的识别、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应用。
2. 学会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提高地图阅读与分析能力。
3. 能够运用地形图识别地形,获取地理信息,并进行简单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图投影原理、地形图的识别与分析。
教学重点: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类型及其应用、地图阅读与分析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挂图、地球仪、投影仪、白板、板擦、激光笔。
2. 学具:地图册、笔记本、彩色笔、尺子、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地图的基本要素:介绍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本要素。
(2)地图的类型:讲解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等不同类型的地图。
(3)地图投影:阐述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展示常见地图投影的特点。
(4)地形图的识别与分析:教授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识别地形。
3. 实践情景引入:发放地图册,让学生分组讨论,识别和分析实际地图。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2. 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3. 地图投影原理常见投影4. 地形图的识别与分析地形符号地形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图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
(2)举例说明地图的投影原理及其应用。
(3)分析地形图,描述某一地区的地形特点。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在地图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引言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地区间的合作与协调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含义、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
二、区际联系的含义和特点区际联系指的是不同地区、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合作。
区际联系的特点主要包括:1.相互依存性:不同地区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存性也在增加,一个地区的发展往往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
2.资源互补性: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通过互相合作和交流,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3.政治关系:区际联系还受到各国政治关系的影响,政治稳定和友好关系能够促进区际合作和发展。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在区际联系的基础上,不同地区之间实现均衡发展和协作。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经济增长:区域协调发展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经济的健康增长。
2.提升生活水平:不同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公平分配,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促进社会和谐: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减少地区间的差距和不平等现象,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影响区域联系和协调发展的因素1.地理条件: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会影响不同地区间的联系和合作。
2.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会影响其在区际联系中的地位和角色。
3.政治因素:政治关系和政策的稳定度会对区际联系和协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4.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会影响不同地区间的交流和合作程度。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1.制定优惠政策: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方式,鼓励地区间的合作和交流。
2.建设基础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间的交通、通讯等便捷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加强规划引导:政府可以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引导不同地区间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协同发展。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湘教版):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课时60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区域联系1.区域与区域之间必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等形式的联系。
2.区域自然地理系统的联系方式:大气环流、水循环、地质循环等。
3.区域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的联系形式:人口流动与迁移,商品、劳务和技术专利贸易,投资、金融期货产品交易,信息、通信、文化与学术交流等。
4.区域联系的突出表现突出表现含义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经济全球化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活动,包括生产资料、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与重组特别提醒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
第二,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
第三,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
第四,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优势,拓展海外市场。
二、区域协调发展1.意义: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合作效果表现对口帮扶成效明显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同时,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实现了合作双方的相互发展东部地区输出资金、技术、管理等,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实现了“双赢”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达区域具有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落后区域具有劳动力、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两者通过这些经济要素的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
高中地理: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主要目标市场,建设从新疆至上海、广州、香港的输气管道。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我国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和酸雨。
因此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
③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发展(输出地)的影响:①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②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对东部地区发展(输入地)的影响: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②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
西气东输则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4)对环境的影响①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②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产业转移①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以某两个相似区域为背景,对比考查不同资源跨区域调配 工程背景的异同、评价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调配产生的 主要影响, 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3.以某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路线图或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 产业转移的规律、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和转 出区产生的影响,注重对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 煤炭 为主, 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 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2)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 铁路 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3) 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仅占 2.7%。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特别提示】 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 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 要原因。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将资源优势转变为 经济优势 ,促进经济发展。 (2)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就业机会 , 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 消费结构 。 (2)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 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提高资源的 利用效率 ,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 (1)东部地区, 天然气部分替代 煤炭 , 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2)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 缓解因植被破坏 带来的环 境压力。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必修 3)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Z 章节综述 备考导航
命题分析 通过研究近几年的各地高考试题,我们发现高考命题在本章 中呈现出以下规律: 1.以某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载体,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的分 布差异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线路选择及对输入区和输出 区产生的影响,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1)据图甲分析,在气源地方面,西气东输二线与一线相比, 最明显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图乙、图丙分析广东省当前能源供需的特点。 (3)为解决图乙、图丙所反映出的问题,广东省应采取的有效 措施有哪些? (4)试分析我国修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意义。
【解析】 第 (1)题,从图甲中信息可知气源地的变化。第 (2) 题,图乙说明能源自给率低,图丙说明能源需求量大。第(3)题, 应从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等 方面回答。第 (4)题,从对我国能源输出地和输入地及能源安全的 影响等角度回答。
4.以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 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等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中西部地区 吸引产业转移的条件,产业转移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分别产生的 影响,同时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地理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 问题的能力。
特别关注 1.资源跨区域调配 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及 作用。 2.产业转移 掌握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主干梳理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互动探究
研析图表 归纳技巧
经典考题 层级演练
J 解读考纲 分析考情
权威解读 预测考向
Z 主干梳理
夯基固源
牢抓基础 强化认知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1.自然条件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 很不均匀 。
(2)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 2.经济条件 (1)区域间的发展水平 不平衡 。 (2) 各 区 域 对 自 然 资 源 的 需 求 与 该 区 域 所 赋 存 的 自 然 资 源 不匹配 。
互动探究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 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 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 面入手。
典例导悟 【例 1】 (2014· 武汉质检 )能源是支撑国家繁荣和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基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备考策略 根据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特点和规律。复习本章时,要注意以 下几个方面: 1.资源跨区域调配背景及原因 (1)以我国能源资源、水资源等为例,结合资源分布的地区差 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从供需关系上对比分析资源跨区域调 配的背景。 (2)结合目前我国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比以煤炭为主的能 源结构的弊端。分析我国重视西部能源资源开发的原因。
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以西气东输为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从经 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对比对东部、西部及沿线地区产生的影响, 探究如何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2)对比我国其他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如南水北调、西电 东送、北煤南运等,通过列表比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知 识的拓展迁移。
【名师点拨】 西部地区虽具有资源优势,但对资源的利用效 率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西气东输则将西部地区的资源 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 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G 高频考点
互动探究
精研细究义的分析 图解考点
[信息解读 ]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 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 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 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 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如上图所示。
3.产业转移 (1)以东亚的产业转移为例,明确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 区位,降低生产成本。从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产业发展的阶段,对比各自的优势,然后分析影响产业转移 的主导因素。 (2)通过示意图,从产业结构、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区域 环境、社会就业等角度归纳总结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和转出区产生 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