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2二年级下册:16《雷雨》【学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2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

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2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

16、雷雨教案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描写夏季时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

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集中地表现了3个场景的鲜明特点。

课文语言凝练,用词准确,写景细致逼真。

文中多为短句白描,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象,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习目标1.会认“压、蝉”等12个生字,会写“雷、乌”等8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场景。

重点难点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习新课文“雷雨”。

(板书课题)提问:雷雨,在天气预报时指的是什么?(雷阵雨),你们谁见过雷雨?雷雨有什么特点呢?(雷雨的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很大。

)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变化的呢?先让我们看图。

(投影片或挂图)二、读文识字1.朗读全文。

(1)导学:第一遍读课文,你会给自己提什么要求?(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的方法:①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②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学生按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识字情况:你们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吗?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4.检查自学效果,指导学生自主识字。

(1)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认识吗?谁来和它们打个招呼?(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指导正音:“蝉”是翘舌音)(2)你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样子了吗?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如:虫+单=蝉,虫+工=虹,扌+卜=扑)5.巩固识字:老师选一名学生读生字,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部编版《雷雨》教案优质版

部编版《雷雨》教案优质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雷雨》人教部编版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六课《雷雨》教学设计【课题】 16 雷雨【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正确认读“雷雨、黑沉沉”等8个词语。

掌握“垂”的笔顺,能依据口诀“上下窄,中间宽千字竖压竖中线四横长短各不同最长要数第二横”正确书写“垂”。

2.默读课文,筛选出含有用词巧妙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在句子表达中起到的妙用,如“压”“垂”“挂”等。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顺文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表达顺序。

背诵课文。

4.运用“圈景物读变化”的学习方法,感受景物在雷雨前后的不同表现,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感受大自然中的趣味。

5.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雨”练习说话,实现迁移学习目的。

6.结合课文素材,进行德育渗透:在体会雷雨过程中事物变化基础上,激发继续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1.理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大自然景象变化。

2.联系上下文或者实际生活,体会关键词的妙用。

3.渗透热爱并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德育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专题导入“二月春风似剪刀”剪出了均匀精致的柳叶,“小荷才露尖尖角”展示了大自然的趣味。

在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组“大自然的秘密”课文,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这个专题,继续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出示课题(板书)“16 雷雨”。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延续上学期的主题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打开课本第74页,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第一遍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找找自己读文感觉。

第二遍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划生字。

读完以后借助拼音并多读几遍。

2.看大家学的这么用心,那咱们展示一下吧。

(1)请大家借助拼音拼读词语léi wūchuíyíng pūhùyāhēi雷雨乌云垂下迎面扑来窗户压下来黑沉沉(2)摘掉拼音帽子,还能认读下来吗?请男女生合作读。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16 雷雨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16 雷雨

16《雷雨》导学案16雷雨[教学目标]1.会认“压、蝉”等6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生字。

2.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3.能说出自己见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并能说出自己见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重点)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练习运用。

一、猜谜导入课题1.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则谜语,看谁能够猜出谜底。

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是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

(雷雨)2.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现象。

同学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讲解“雷”字)二、合作探究,学习生字1.小组内学习“我会认”的生字。

互相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2.组长考查生字认读,边读边组词。

3.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

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思考: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景象)3.指名读第1-3自然段,思考:雷雨来临前天空和身边的景色有什么变化呢?找出相关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1)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①画出“黑沉沉”和“压”,结合图和表演“压”的动作体会云层很厚很低的状态。

②比较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和“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前一句强调了没有一丝风,表现出天气很闷热。

)(2)课件出示:忽然……垂下来,逃走了。

①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

(吹、摆、垂、逃)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画面。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

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1·cn·jy·com 学情分析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对此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建议在学法上,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种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样子的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难点1.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2.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4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用不同的语调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 雷雨》 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  雷雨》   部编版

《16 雷雨》一.教材分析《雷雨》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

《雷雨》是一篇描写自然现象的文章,课文按雷雨前、中、后的顺序,用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本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比较少,只有四个,学生自主掌握其音、形比较容易。

要求写的字有12个,规律性很强,其中有8个字是左右结构,三个是半包围结构,利于这些已掌握部分合体字书写方法的学生梳理写字规律,并进一步运用巩固。

课后题的“读读想想”版块第一次明确在教材中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

而在“读读抄抄”版块中,编者利用学习小伙伴的泡泡话,提出带点词用得好的说法,引导学生开始关注语言中用词的准确性。

二.教学目标:1.体会“压、垂、挂、坐”用词的巧妙。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4.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巧用对比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读感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句歇后语,老师只说前半句,看看谁能猜出后半句?是呀,六月的天就像小孩子的脸,一会笑容满面阳光灿烂,一会也许就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雷雨》,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

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把课文分成三段。

并边读边想象画面。

(二)品读感悟(1)雷雨前自由朗读雷雨前.圈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并想象画面,你都看到了什么?交流: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压”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动作表示?从“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这样的天气里你有什么感受?(闷热)齐读: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出示: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垂”是什么意思,谁能用手表示?能不能换成掉?体会垂字的好处。

你想象一下蜘蛛此时的心情,会说些什么呢?谁能有感情地为大家朗读这一部分?听了你的朗读仿佛让我看到了乌云密布的天空下,忽然狂风大作,蜘蛛仓惶逃走的情景。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及训练重点】1、识记理解“涔涔”“郁热”“昧心”等词语及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3、体会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作者作品简介2、分角色朗读3、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4、课堂讨论: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一、导入简介作者及《雷雨》的大致情节二、速读理清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填图练习三、讨论课后练习二: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为什么?四、课堂活动:辩论正方:一二组——周朴园爱鲁侍萍反方:三四组——周朴园不爱鲁侍萍[通过辩论,疏通“重逢”一节的情节脉胳,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总结要点:1、周朴园曾经喜欢过,甚至爱过2、他始乱终弃的原因(性格特点、阶级特性)3、周朴园的人物性格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阅读赏析“斗争”一场2、归纳人物性格及主题3、课堂练习一、阅读赏析“斗争”一场讨论1、周朴园有没有顾父子之情,为什么不顾?2、剧中通过鲁大海的话交代了什么?3、侍萍为什么不认儿子周萍?二、讨论总结人物性格1、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的反动资本家。

2、鲁侍萍:3、学生自己归纳鲁大海的人物性格。

三、讨论剧本为什么以“雷雨”为题?四、归纳主题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提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五、课堂练习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让学生自己找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分析讨论。

教师可点拔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台词中能表现人物心理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第【2】篇〗【活动目标】1、学习观察夏季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

2、尝试用语言表达夏季雷雨前后的情景。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6雷雨教学导学案 (2)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6雷雨教学导学案 (2)
3.展示自己背诵的课文。
四、评价反馈
1.写下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
好词:
佳句: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倾听学生的回答,揭题。
巡视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检查指导小组学习,出示生字卡片,考查学习情况。
示范生字的书写,强调容易出错的笔画。
指导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朗读品味,体会语句表达的准确与形象。
指导反复朗朗体会,读出相应的语气 。
教(学)后 记
(2)用“ ”画出措写雷雨前的语句,
用“﹋”画出描写雷雨中的语句,
用“ ”画出措写雷雨后的语句。
(3)组间交流
分别读出读出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语句。
(4)任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一项,把它画下来。
三、展示
1.有感悟地朗读课文。
自由读,小组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读。
2.展示自己的画,边展示边解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自主学习
1.读题质疑
(1)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2)雷雨是指的雨。
2.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3.再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读两遍。
4.读第三遍课,边读边写下你对课文的理解、读课文时的感受或者你的问题。
雷雨
学习目标
1.认识“压”等4个生字,学写“垂”等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小学语文_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部编人教版《雷雨》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正确书写“垂”这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3.想象画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1.识字写字,交流识字方法。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画面读出感情。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

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

数不清,剪不断。

落到河里禾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

学生回答:雨。

师问:你都知道有哪几种雨?学生回答,引出今天学习和雨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雷雨”,指导“雷”的写法,雨字头的转变。

二、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乌云黑沉沉2、学生领读,注意生字读音3、交流识字方法学生发现“蝉”“扑”都是形声字4、教师指导认识“垂”字,垂在甲骨文中的意思是树枝因硕果累累坠向地面观察生字“垂”指导书写,注意横画之间的均等,以及这字的笔顺。

(识字口诀:)三、整体感知课文1、出示三幅图片,找出这三幅图片分别指的是课文哪几段?2、自由朗读课文,梳理思路3、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进行描写的四、研读课文,感受景色变化(一)感受雷雨前的画面1、默读一至三自然段,课文中又是如何来描写雷雨前的景象的?老师做记者采访学生,你从哪里看出要下雨了?作者观察真仔细,读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作者不但观察仔细用词也非常准确。

2、学生读第一句话“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1)学习生字压,全班带拼音齐读,做动作感受,让大家用你的左右去压右手,感觉很重的力量盖在上面,在甲骨文中“压”原来就指房屋倒塌盖在别的物体上。

积累词语:压力,高压。

(2)而我们书中说的压是逼近,是越来越近。

当黑沉沉的乌云在天空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向着大地,向着我们一步步地逼近。

孩子们,抬起头,如果满天的乌云像一只大手压下来,是什么感受?(闷得透不过气来)是的,雨前的天气又闷又热,(师板书:闷)3、你还找到了哪些不一样的现象?树上的叶子——,蝉——(学生接说)。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

2.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设想: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可先给学生介绍《雷雨》的梗概,通过反复阅读或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用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看过根据曹禺原作改编的电影《雷雨》。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原作,看看在30年代作家为我们勾勒的酝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画卷。

二、简介曹禺及《雷雨》1、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处女作《雷雨》,一举成名。

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1935)、《原野》(1937),从而奠定了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为话剧,从而进入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

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1961)和《王昭君》(1978)。

2、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简单介绍戏剧的有关知识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第1篇】雷雨教学目标:1、随文认识生字“户、扑”,借图像认识“蝉”字,借字义理解识记“压、垂”字。

指导正确书写“垂”字。

2、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3、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4、能找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哪些景色发生了变化,并借助关键词说出景色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找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哪些景色发生了变化,并借助关键词说出景色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积累词语今天早上一出门,我就发现地面湿漉漉的,原来昨晚一场小雨悄悄地降临了。

恰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描写雨的词语。

课件出示:“蒙蒙细雨,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大雨倾盆,雷电交加,电闪雷鸣。

”你认为哪些词语适合描述这场小雨呢?词语也是有情感的,描写小雨的词我朗读时声音要——轻些,语气要——柔些,读一读。

剩下的词语你认为是描写的哪一种雨(雷雨、暴雨),也请你读出雷雨、暴雨的气势来。

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雷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清课文顺序雷雨又叫雷阵雨,它来得急,去得快。

1.这篇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的呢?请你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排火车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下雨时的景色。

3.互相正音。

课件出示句子“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指生读“户”,带调读。

出示词语“窗户”,注意户在这里读轻声,齐读。

注意生字在词语中读音的变化再读这句话。

4.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下雨时的景色呢?课文的4-6自然段描写了雷雨正在下,我们用三个字来概括,板书:雷雨中那课文的1-3自然段描写了雷雨来临之前的景色,我们同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板书:雷雨前。

7、8自然段用哪三个字来概括呢?板书:“雷雨后”提醒学生说完整的话。

三.学习“雷雨前”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它会有很多变化。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6 雷雨教案-精品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6 雷雨教案-精品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前后景色的优美小文。

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主题,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乐趣、发现秘密。

课文描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雨前“黑沉沉的乌云”那凝重的美;雨中大雨倾盆,涤荡万物的美;雨后彩虹高挂,清新隽永的美,无疑是大自然所给予孩子们的伟大恩赐。

雷雨对于学生说并不陌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

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本课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雷雨:是一种伴有雷电的降雨现象,产生于雷暴积雨云下。

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的多,还伴有放电现象,常见于夏季。

彩虹:又称天虹,简称为"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

当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雨后常见。

形状弯曲,通常为半圆状。

色彩艳丽。

东亚、中国对于七色光的最普遍说法(按波长从小至大排序)红、橙、黄、绿、蓝、靛、紫。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léi yǔwū yún hēi sè ià yā()()()()shù hī ià chuímén hù pū dǎ()()()()二、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

只阵条根张一()大风一()树枝一()网一()彩虹一()蜘蛛三、仿写词语。

黑沉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渐渐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理解。

雨停了。

太阳出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蝉叫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第【1】篇〗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课件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说说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答)2、大家听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对,这是一场雷雨。

(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场景多么热闹、壮观呀!课文中,小作者是怎么描述这场雷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雷雨的?2、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过渡:雷雨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三、细读,品味。

(一)指名读1---3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的?1、学生回答,老师引读(板书:蝉不叫、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2、现在我们知道了雷雨前会出现这些景象,那么你觉得作者用哪些词语把这景象写的更具体的呢?我们一块来读一读,找找看吧!①学生自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作上记号。

②学生汇报。

边引导学生理解词义,边指导朗读。

黑沉沉:ABB式、你能说出像几个这样的词语吗?垂下来:风很大,蜘蛛顺着蛛丝垂下来逃走。

说明蜘蛛心里害怕。

(师用小铅锤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垂”。

)乱摆:说明风很大。

请学生用手做动作,帮助理解。

3、能用朗读把这些景物的特点表现出来吗?①学生自由练读;②指名读,评议;③齐读。

4、拓展:刚才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除了这些,你能想到还有哪些其它的现象也是表示要下雨了呢?(提示:①燕子低飞。

②蚂蚁搬家……)5、乌云压下来了,叶子一动不动,蝉不叫了,蚂蚁都在忙碌地搬家,燕子在低飞。

让我们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吧!(出示课件:雷雨前的情景)(二)品读4-6自然段。

过渡: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体会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戏剧波澜和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

2、认识资产阶级冷酷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3、训练独立阅读能力和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教学重、难点:1、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2、周、鲁会面时两人复杂的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1、表演法:通过表演剧情,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

2、分析点拨法:对重、难点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以帮助学生理解。

3、论辩法:设论辩题,通过开展辩论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法指导:1、以阅读学习法为主要,辅之以合作学习法。

2、兴趣性阅读——研究式阅读——鉴赏式阅读。

教学过程:一、以《雷雨》的巨大成就导入课文。

二、进入课文。

1、学生表演第一场戏剧冲突。

2、评价演出效果。

3、分析人物内心变化。

4、辩论周朴园是否真爱鲁侍萍。

5、分析评价人物性格特征。

三、深入探讨:1、周、鲁两家的矛盾根源是什么?2、周朴园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是什么?3、如何理解戏剧的深刻主题?四、大胆质疑。

五、布置作业:1、用分析周朴园的方法去分析鲁侍萍。

2、阅读《雷雨》全剧。

3、就《雷雨》某一角度写一篇文学评论。

课内思考题:1、在周、鲁二人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反复说出一个字,分别有怎样的潜台词?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态?2、周、鲁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的事件展开对话,周几次问侍萍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周朴园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3、周在认出鲁之后,对侍萍态度有何变化?哪里体现?4、周朴园爱侍萍吗?他对鲁的怀念是真实的吗?你觉得周是怎样的一个人?5、周、鲁两家矛盾的根源是什么?你怎样认识戏剧的标题及当时的社会?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第2篇】课题雷雨(节选)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的简介。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6、雷雨》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6、雷雨》教案设计
(1)自由读(2)指名读(3)齐读
2.引导感悟:风好狂哪,吹得树枝乱摆,(课件出示)这样的 风吹到了蜘蛛身上呢?
3.句式训练:风仅仅只吹到了大树和蜘蛛吗?还吹到了谁? 大风吹得树枝
大风吹得蜘蛛 大风吹得花儿
C.电闪雷鸣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过渡:是呀,此时的乌云越积越厚,像巨石一样压下来, 狂风又席卷着大地, 更可怕的是闪电和雷声也来凑热闹 了.闪电是一道比一道亮,雷声是一个比一个响.用一个
成语说就是:(电闪雷鸣)
小结:乌云压、狂风吹、电闪雷鸣,天气的闷,场面的乱, 雷声的响都告诉我们谁要来了。
(二)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女口: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雨要停下来了。)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IdhdwUyαzh IChuihUy IngPUChCnbJhuα雷黑乌压枝垂户迎扑蝉摆哗 各自拼读,读好翘舌音“枝、垂、蝉”;后鼻音“迎”也 是整体认读音节。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
雷雨黑沉沉乌云树桩垂下来窗户迎面扑来摆动阵雨 毛毛雨暴雨
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雷雨》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认“压、蝉”等12个生字,会写“雷、乌”等8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场景。

【重点难点】
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新知预习】
一、我会读。

乌云压力金蝉垂下来窗户扑倒
二、读一读,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场景。

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
【课堂探究】
探究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雷雨的?
【达标练习】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下来()下来()下来二、照样子,写词语。

黑沉沉:
越来越响:
参考答案
【新知预习】

【课堂探究】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达标练习】
一、打压落
二、绿油油红通通白茫茫越来越高越来越美越来越长
浩瀚北京市昌平2018精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