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杆菌染色液

合集下载

两种抗酸染色法对麻风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染色结果分析

两种抗酸染色法对麻风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染色结果分析

E ] 李 金 明. 液 感 染 性 疾 病标 志 物筛 检 中应 重 视 的 若 干 问题 [] 中 5 血 J.
华 检 验 医 学 杂 志 , 0 6 2 ( ) 5 75 0 2 0 ,9 7 :7—8 .
予 以复 检 ( 同方 法 或 E IA 法 ) 并且 建议 1 3个 月 后 复 查 相 LS , ~
致 ; 热 法 在麻 风 分 枝 杆 菌 中 阳性 率 高 于 T 加 AAS法 。 关键词 : 风分枝杆 菌; 结核分枝杆 菌; 萋尼抗酸染 色 麻 D :0 3 6 /. s . 6 34 3 . 0 2 0 . 3 O1 1 . 9 9 j i n 1 7 — 1 0 2 1 . 7 0 5 s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34 3 ( 0 2 0 — 8 70 17 —10 2 1 )70 4—2
6 2 1 .
法 为 主 , 于 可 疑 结 果 或 少 见 模 型 ( 其 涉 及 抗 一 e和 抗 一 对 尤 Hg HB ) 使 用 C A 法 复 核 其 结 果 。 c再 MI
参 考 文 献
[ ] 刘 崇 柏 . 国 乙 型病 毒 性肝 炎 的 流行 现 状 及 预 防 [] 中 华 预 防 医 1 我 J.
蒙在杨 黄 培胜 ,
( . 西 壮 族 自治 区 亭 凉 医 院 检 验 科 , 宁 5 0 2 1广 南 3 0 2;
2 广西壮 族 自治 区崇左 市人 民 医院检 验科 5 2 0 ) . 3 2 0
摘 要: 目的 比较 Z e l e e i — l n加 热 抗 酸 染 色 法 和 快 速 抗 酸 染 色 法 ( AAS 在麻 风 分 枝 杆 菌 和 结核 分 枝 杆 菌 染 色 的 应 用 h Ne s T )

2014麻风病皮肤查菌技术

2014麻风病皮肤查菌技术

皮肤查菌的意义
• 皮肤涂片查菌是诊断多菌型麻风、多菌型麻风复发、 多菌型和少菌型麻风分型以及确定高菌量麻风的直接 证据。
• 皮肤涂片查菌有利于与具有相似皮损表现的其他皮肤 病的鉴别诊断。
• 皮肤涂片查菌,通过观察细菌学指数的变化来观察疗 效。
• 皮肤涂片查菌,有利于发现耐药菌和持久菌
皮肤查菌时间
在鼻黏膜和鼻涕中查到AFB而无其他临床、组织 学或细菌学发现时,无麻风诊断价值。
因此,在进行麻风诊断时,以皮肤涂片查菌的结 果更为可靠。
所有各型麻风可疑病例都应进行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涂片作AFB 检查。
皮肤涂片敏感性低
200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报道我国 1990~1998年发现的19453例新患者中,皮肤涂片 查菌阳性者占62.9%。
微生物学、免疫学等研究提供了基础。
麻风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一般认为是未经治疗过的麻风患者。间 接感染包括:土壤、污水、昆虫叮咬及经伤口皮 肤感染等。
2、传播途径:
直接方式:皮肤接触、飞沫传播
间接方式:昆虫叮咬
3、易感人群:与遗传因素有关,同时更多取决于被 感染者机体对麻风杆菌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力。
麻风杆菌的基本形态
Saunderson等报告,在埃塞俄比亚594例新患 者中,皮肤涂片阳性者占45%。 故:单用皮肤涂片,敏感性较低。但是,皮肤涂片 查菌结果有助于细菌学分型。
• 传统诊断麻风病的3个主要体征 (1)皮损伴感觉丧失; (2)周围神经粗大; (3)皮肤涂片查AFB阳性。
Saunderson等在2000年的报道中,对594例新 患者采用传统的3个主要体征作为诊断标准进行了 分析。
麻风杆菌形态上的多形性
• 皮肤涂片经Z-N法染色后在光镜下能看到着色均匀的 杆状菌(完整菌),也可看到短杆状、断裂状、串 珠状及颗粒状等形态的菌(非完整菌)。

简述麻风病的诊断标准

简述麻风病的诊断标准

简述麻风病的诊断标准
麻风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皮损伴或暂无麻木,周围或皮神经粗大,这是诊断麻风病的重要体征之一。

2. 皮损查菌阳性,即通过皮肤组织液的抗酸染色检查,发现麻风杆菌的存在。

3. 皮损活检有麻风特异性改变,即病理检查发现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及巨噬细胞肉芽肿,神经可见肿大及浸润等特征性改变。

4. 在临床和实验室所见不符时要仔细找原因,如查菌试剂问题、取材是否适当、神经是否异常粗大、病人是否配合感觉检查等。

未能确认的麻风体征,要谨慎考虑。

在诊断麻风病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项标准,符合2条以上标准方可诊断麻风病。

同时,由于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也可能存在其他慢性皮肤病的症状,因此对于疑似病例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实验室常用染色液和试剂配方

实验室常用染色液和试剂配方

实验室常用染色液和试剂配方染色液和试剂在实验室中被广泛使用,用于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

它们可以用来染色细胞、分析化合物和反应产物、诊断疾病等。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染色液和试剂配方。

1. Hematoxylin-Eosin染色液: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液是一种经典的组织染色方法,常用于病理学研究和诊断。

配方如下:- Hematoxylin染色液:将5 g hematoxylin溶解在100 mL乙醇中,加入2 mL盐酸和900 mL蒸馏水,最后调节pH值为5-6-酸性酒红染液:将0.5g酸性酒红溶解在100mL乙醇中。

- Eosin染色液:将0.5 g eosin溶解在100 mL乙醇中。

2. Giemsa染色液:Giemsa染色液用于染色细胞,特别是白细胞,常用于血液学和微生物学研究。

配方如下:- Giemsa染色液:将4 g Giemsa粉末溶解在1 L蒸馏水中。

可以加入2 mL甲醇增强染色效果。

3.厌氧培养试剂:用于厌氧条件下培养微生物的试剂。

配方如下:- Thioglycollate培养基:将11.5 g thioglycollate溶解在1 L蒸馏水中,加热至溶解。

- Dithiothreitol(DTT)溶液:将1 g DTT溶解在100 mL蒸馏水中,用10 mL离心管分装,-20℃保存。

4. Bradford试剂:用于蛋白质的浓度测定,常用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

配方如下:-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将100 mg染料溶解在50 mL浓硫酸中,加热至溶解。

再用1 L蒸馏水稀释至30%浓度。

5. Gill's胶片显影试剂:用于胶片的显影,常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

配方如下:-显影溶液A:将1.5g氯化钴和1g柠檬酸溶解在200mL蒸馏水中,用0.1MNaOH调节pH值至6.4-6.8-显影溶液B:将3g溴化钾和1g柠檬酸溶解在200mL蒸馏水中,用0.1MNaOH调节pH值至6.4-6.86.RIPA裂解缓冲液:用于细胞或组织的裂解,提取蛋白质或RNA,常用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

麻风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麻风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06
实验室检查的质量控制与改进
质量控制措施
01
02
03
04
标准化操作程序
建立并遵循标准化的实验室操 作程序,确保每个步骤的准确
性和可重复性。
仪器设备校准
定期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校 准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
靠性。
试剂和耗材管理
严格控制试剂和耗材的质量, 确保其来源可靠、质量稳定。
人员培训与考核
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 定期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和
麻风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查 ppt课件

CONTENCT

• 麻风分枝杆菌概述 • 实验室检查方法 • 样本采集与处理 •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 • 实验室诊断与鉴别诊断 • 实验室检查的质量控制与改进
01
麻风分枝杆菌概述
麻风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
麻风分枝杆菌为细长、微弯的 杆菌,常呈束状排列。革兰染 色阳性,抗酸染色呈红色。
续改进实验室服务质量。
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的方法
新技术新方法应用
关注行业动态,及时引进和应用新的 检测技术和方法,提高实验室检测能 力和水。
人员素质提升
鼓励实验室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 交流活动,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能水 平。
实验室环境改善
优化实验室布局和设备配置,改善实 验室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检测 准确性。
信息化管理
建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检测 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分析,提高工作 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培养特性
麻风分枝杆菌在营养丰富的培 养基上生长缓慢,一般需要数 周至数月才能形成可见的菌落。 最适生长温度为33-35℃, pH6.8-7.2。

抗酸染色操作规程

抗酸染色操作规程

抗酸染色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抗酸染色操作规程,确保染色结果清晰可靠。

2、原理
分枝杆菌细胞壁含脂质较多,其中主要成分为分枝菌酸,此物具有抗酸性,染色时与石炭酸复红结合牢固,能抵抗酸性乙醇的脱色作用,因此抗酸菌能保持复红的颜色,达到染色目的。

3、范围
用于抗酸性细菌(结核、麻风分枝杆菌)初步鉴定
4、质量控制
龟分枝杆菌ATCC93326做染色阳性,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为染色阴性对照。

5、试剂
5.1石炭酸复红
碱性复红 10g 95,酒精 100ml 5,石炭酸 900ml (边加边研磨) 5.2盐酸脱色液(3,盐酸酒精)
浓盐酸 3ml 95,酒精 97ml
5.3吕氏美兰
美兰 0.3g 95,酒精 30ml 蒸馏水 70ml 10,KOH水溶液 0.1ml 复染液 6、工作程序
6.1制片:待检标本用无菌生理盐水涂片,经自然干燥后用火焰固定。

6.2初染:加石炭酸复红溶液,徐徐加热至有蒸汽出现,切不可沸腾。

反复染5分钟,清水冲洗。

6.3脱色:加盐酸脱色液,不时摇动玻片至无红色脱落为止,清水冲洗。

6.4复染:加美蓝复染,染0.5-1分钟,清水冲洗。

6.6待涂片自然干燥后,油镜镜检。

7、结果判断
结核杆菌呈红色,其它细菌呈蓝色
8、注意事项
染液注意密封,以免凝结产生沉淀影响使用效果。

体液标本均应离心后取下层沉淀液与染液混合,以提高检出率。

提高责任心,做到全片检查。

实验室常用染色液配方

实验室常用染色液配方

实验室常用染色液配方1. Giemsa染色液配方:- Giemsa染色液用于染色细胞核和染色体,常用于血液细胞计数、病原体观察等实验。

- 配方:Giemsa染色液的配方一般会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进行调整,但基本原料一般包括甲基蓝、伊苏琉斯蓝G、亚甲基蓝、酒精、非紫外吸收的甘油、磷酸盐缓冲液等。

2.范式染色液配方:-范式染色液常用于细胞和组织的常规染色,如荧光染色、光学显微镜下的染色观察等。

-配方:范式染色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染料、溶剂、pH缓冲溶液、增稠剂等。

常用的染料有荧光素、伊红、伊博蓝等;常用的溶剂有酒精、乙醚、显微镜油等;常用的增稠剂有明胶粉、琼脂等。

3.原位杂交染色液配方:-原位杂交染色液主要用于检测细胞和组织中的特定核酸序列,常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定位等实验。

- 配方:原位杂交染色液的配方会根据实验的具体目的进行调整,但一般包括核酸探针、碱性缓冲液、蛋白酶K、DNase I等。

4.细胞活力染色液配方:-细胞活力染色液用于评估细胞的活力和生理状态,常用于细胞培养实验、细胞毒性测试等。

- 配方:细胞活力染色液的配方一般包括活细胞染料、死细胞染料、背景抑制剂等。

常用的活细胞染料有乙酰红、卤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等;常用的死细胞染料有丙酮溴化物(7-AAD)、EthD-1等;常用的背景抑制剂有苯甲缩醛(Sodium Azide,NaN3)等。

以上是实验室常用染色液的一些基本配方和介绍,实验者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需求进行配方选择和调整。

同时,注意染色液的稳定性、pH值的控制、操作的规范等因素也是成功进行染色实验的关键。

几种常用特殊染色操作过程中的要点

几种常用特殊染色操作过程中的要点
4
一、网状纤维染色 ——氢氧化银氨法(Gomori法)
5
(一)网状纤维的形态结构
较细的纤维组织、短、分支多,交织成网状
(与胶原纤维共同为细胞丰富的器官起到支撑作用)
HE呈淡红色,银氨液浸染、甲醛还原后呈黑色
(嗜银性/嗜银纤维:黑色)
主要由Ⅲ型胶原蛋白构成,表面被覆糖蛋白
(PAS染色:淡紫红色)
6
+蒸馏水,洗涤沉淀(50-100ml蒸馏水) <反复/3次,沉淀不浑浊>
留下沉淀及少许上清液(4ml)
<保留沉淀物质>
逐滴+氢氧化铵(一次1-2滴加入)
<边加摇晃>
至沉淀逐渐完全溶解
<无色溶液>
逐滴+10%硝酸银,至刚出现浑浊 加氢氧化铵一至数滴,使沉淀消失
+蒸馏水至40ml,2-8°C冰箱
<浑浊状态>
2
四、淀粉样物 刚果红法(甲醇刚果红、碱性刚果红)、甲基紫法 五、色素 含铁血黄素(Perls)、黑色素(Masson-Fontana)铜(罗 丹明、红氨酸) 六、糖类物质 糖原(PAS)、黏液物质(AB-PAS、AB) 七、脂内物质 中性脂肪(苏丹Ⅲ、Ⅳ、油红O)
3
八、神经组织 尼氏体(硫瑾、甲苯胺蓝)、神经髓鞘(变色酸2R、砂罗 铬花青) 九、肝脏穿刺 Masson、网状纤维、含铁血黄素、PAS、铜等。 十、肾脏穿刺组织 Masson、六胺银、PAS、刚果红等
1.氧化(KMnO4):使网状纤维内羟基转变为醛基。<选择性> 2.漂白(H2C2O4):棕色变为无色。 3.媒染(铁明矾):增加网状纤维对银氨液的选择性。 4.浸银(氢氧化银氨):银氨液中Ag(NH3)2+被组织吸附后与醛基结合。 5.还原(甲醛):与网状纤维结合的银氨配位化合物还原成黑色的金属 银。

《医学微生物学》热点:麻风分枝杆菌

《医学微生物学》热点:麻风分枝杆菌

《医学微生物学》热点:麻风分枝杆菌2017年《医学微生物学》热点:麻风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俗称麻风杆菌,引起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流行广泛。

麻风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

以下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详细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生物学性状其大小、形态、染色均与结核杆菌类似,呈束状排列,多存在于细胞内——麻风细胞(有大量麻风杆菌存在的感染细胞,呈泡沫状)。

目前人工培养尚未成功。

动物模型:犰狳,对该菌高度易感,接种后引起瘤型麻风。

人对该菌抵抗力强,接触者仅少数发病。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人类为唯一宿主和唯一传染源,致病因素不清传染源:病人(瘤型麻风病人通过皮肤黏膜及外分泌液向外排菌) 传播途径:皮肤、黏膜、呼吸道及密切接触传播(家庭内传播多见) 潜伏期:2-5年,长者数十年特点:潜伏期长,发病慢,病程长的慢性传染病麻风病变可分为四型:1、瘤型麻风:(恶性麻风)→侵犯部位:皮肤黏膜、神经及内脏病变中大量麻风细胞→传染性强:分泌物中大量麻风杆菌——开放性麻风细胞免疫缺陷(麻风菌素试验阴性)→免疫状态:体液免疫正常(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病变:肉芽肿,麻风结节→临床表现:“狮面容”,病情严重,逐渐恶化。

2、结核样型麻风(良性麻风) 60-70%→侵犯部位:皮肤、周围神经→传染性小——病变处少见麻风细胞及麻风杆菌→免疫状态:细胞免疫接近正常(麻风菌素试验阳性)→病变: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临床表现:皮肤——边缘清楚的红色斑疹,由于细胞浸润变粗、变硬——可触及,外周神经出现感觉功能障碍界限类未定类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涂片,结合病史可诊断早期发现、早期隔离、联合用药治疗【2017年《医学微生物学》热点:麻风分枝杆菌】。

改良抗酸染色法的经验交流

改良抗酸染色法的经验交流

改良抗酸染色法的经验交流篇一:抗酸染色液染色原理及作用抗酸染色液染色原理及作用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aining method 1882年由埃利希(F.Ehrlich)首创并经F.Ehrlich)齐尔(Ziehl)改进而创造出的细菌染色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对结核菌的齐尔-尼尔森(Ziehl-Neelsen)染色法和齐尔-加贝特(Ziehl -Gabbet)染色法。

用石炭酸复红染色后,用盐酸乙醇分色,再用美蓝进行对比染色,即不再脱色而呈现石炭酸复红的红色。

抗酸染色的原理: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

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名抗酸染色。

齐-尼氏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分枝菌酸与石炭酸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也不脱色。

当再加碱性美兰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

抗酸染色的染液配制:1、石炭酸复红碱性复红酒精饱和溶液10mL5%石炭酸90mL2、3%盐酸酒精浓盐酸3mL95%酒精97mL3、吕氏美兰液美兰酒精饱和液30mL氢氧化钾(1:10000)100mL染色结果:抗酸菌被染成红色,为抗酸阳性;其它细菌染成蓝色,为抗酸阴性。

背景细胞及杂质也被染成蓝色。

注意事项:1.染色程度可通过改变染色时间或染色温度做适当调整。

2.每次试剂用完后,请迅速盖好,以免挥发。

3.石炭酸对皮肤、粘膜有强列刺激性和腐蚀性,使用时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篇二:12、抗酸染色1 方法:改良碱性复红法。

2 原理:结核菌、麻疯杆菌、耻垢菌等抗酸性菌,因其菌体表面有一层脂或脂质之皮膜不易着色,但一经着色后酸或乙醇的作用亦是不容易把它脱色。

利用这特性并以增强的染色液予染色,然后再以酸及乙醇加以处理,使其脱色后再对比染色,此时抗酸性菌仍是固定着最初色素的颜色(红色)。

麻风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查

麻风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查
C 碱性美兰液,取美兰2G,溶于95%酒 精100ML中制成饱和液,再取饱和液30ML加入 蒸馏水100ML及10%的氢氧化钾0.1ML混匀即成。
(2)染色:
A 固定,以钟摆的速度将涂片通过 酒精灯火焰中部3次。
B 滴入足够的石碳酸复红液(将 涂膜全部覆盖)于玻片涂片上,加热使 冒气,保持10分钟。
麻风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查
一、临床意义
(1) 麻风病人的诊断; (2) 麻风病人的疗效观察; (3) 确定三联化疗治疗方案; (4) 判断预后、确定复发; (5) 科研。如鼠足垫接种、药
物筛选等。
二. 取材部位的选择
(1)常规查菌部位:眉弓、耳垂、 下颌、皮损。
(2) 结节取中央、斑块取边缘 交界处。
(2) 不要直接报告“查见麻 风杆菌”或“未查见麻风杆 菌”。
八、注意事项
1、涂片质量要高:涂片厚薄一致, 涂点大小一致,不含红细胞,最好每个 视野有一两个巨噬细胞。
2、染色质量要好:麻风杆菌成鲜红 色,淋巴细胞呈兰色。
3、显微镜分辨率要好; 4.检验人员技术要硬。
(3) 雷德里计数标准:
0=观察100个油镜视野未查见ML。
1=观察100个油镜视野查见1-10条
2=观察100个油镜视野,
平均每10个视野有1-10 ML。
3=观察25个油镜视野,
ML。
平均每视野有1-10
平均每视野有100-1000条ML
(4) BI指数(细菌指数)计算公式:
BI (细菌指数)=
(2)自然干燥后妥善保管, 防 蚊蝇吃掉, 防玻片断裂, 注意编 号, 查对真实姓名, 保证玻片编 号及姓名与真实姓名吻合。
(3) 防止混血和污染。
麻风病人面部温度示意图

抗酸染色

抗酸染色
东莞市新涌医院
检验科
抗酸染色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第1页,共1页
版本:第一版,第0次修改
生效日期:2011年4月
一、目的
主要用于结核杆菌等抗酸性菌的涂片染色。
二、原理
结核菌、麻风杆菌等抗酸性菌,因其菌体表面有一层类脂或脂质之皮膜而不易着色,但一经着色后,酸性酒精的作用亦是不容易把它脱色。
三、试剂组成
1、石碳酸复红溶液
6、滴加亚甲基蓝溶液,染色30秒钟。
7、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亚甲基蓝溶液,然后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
待玻片干燥后镜检。
五、结果解释
在淡蓝色背景下,抗酸性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及细胞呈蓝色。
六、注意事项
1、染色时勿使玻片上的染液干燥。
2、涂抹后的痰膜不能太厚或太薄,以透过痰膜看报纸上的5号字时字迹较模糊,为适宜的厚度;看不见5号字或很清晰,则表明该玻片涂抹太厚或太薄。
2、酸性酒精溶液
3、亚甲基蓝溶液
4、
四、检验方法
1、涂片自然干燥后加热固定。
2、滴加石碳酸复红溶液盖满玻片,加热至蒸汽后停止加热,保持染色5分钟。
3、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染色液,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
4、自痰膜上端外缘滴加酸性酒精溶液盖满玻片,脱色1~2分钟。
5、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酸性酒精溶液,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
3、由于香柏油能够溶解复红染料,使萋-尼氏染色褪色,并且容易干燥凝结,对油镜头造成损害,故禁止使用香柏油,必须使用显微镜专用的镜油
4、酸性酒精溶液用完后,可自制5%盐酸酒精溶液作为脱色液。
5、每次试剂用完后,请迅速盖好,以免挥发。
6、试剂贮存时,尽量避免高温、低温环境及阳光直射。
7、本试剂应由专业人员使用。

麻风分枝 杆菌的实验室检查

麻风分枝 杆菌的实验室检查

(2)

染色:
A 固定,以钟摆的速度将涂片通过 酒精灯火焰中部3次。 B 滴入足够的石碳酸复红液(将 涂膜全部覆盖)于玻片涂片上,加热使 冒气,保持10分钟。 C 待冷后用水冲去玻片上的染液, 1%的盐酸酒精脱色10-30秒,以涂膜呈极 淡红色或无色为宜。用水冲去脱色剂。 D 加美兰液复染半至一分钟,水 洗,自然干燥。
(3) 雷德里计数标准:

0=观察100个油镜视野未查见ML。 1=观察100个油镜视野查见1-10条ML。 2=观察100个油镜视野, 平均每10个视野有1-10条ML。 3=观察25个油镜视野, 平均每视野有1-10条ML。 4=观察25个油镜视野, 平均每视野有10-100条ML。 5=观察25个油镜视野, 平均每视野有100-1000条ML。 6=观察25个油镜视野, 平均每视野有1000或1000条以上ML。
麻风分枝杆菌的 实验室检查
艾滋病性病皮肤病防治研究所
一、临床意义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麻风病人的诊断; (2) 麻风病人的疗效观察; (3) 确定三联化疗治疗方案; (4) 判断预后、确定复发; (5) 科研。如鼠足垫接种、药 物筛选等。
二.取材部位的选择

( 1 )常规查菌部位 : 眉弓、耳垂、 下颌、皮损。 ( 2 ) 结节取中央、斑块取边缘 交界处。 (3)不要选择冻疮、溃疡、裂口 和结痂部位。
抗酸染色镜下的麻风杆菌
抗酸染色镜下的麻风杆菌

(2)镜检方法:涂片自然凉干 后放入分辨率较高的显微镜上, 先用低倍镜对焦,找到涂膜中间 部分,然后移去低倍镜,放入镜 油,换上油镜,以弓字形方式逐 一检视整个涂膜,按雷德里记数 标准计算结果。要求,阳性涂膜 至少检视50 个视野,阴性涂膜至 少检视200个视野。

抗酸杆菌染色原理

抗酸杆菌染色原理

抗酸杆菌染色原理引言:抗酸杆菌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主要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等抗酸杆菌。

该染色方法基于抗酸杆菌的特殊细胞壁结构,通过染色剂与菌体的相互作用,使其呈现出明显的颜色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酸杆菌染色的原理和步骤。

一、抗酸杆菌的特点:抗酸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杆菌,其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使其对酸性染色剂具有抵抗力。

常见的抗酸杆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麻风杆菌等。

这些菌种的细胞壁富含脂质物质,使其难以被普通染色剂染色,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抗酸杆菌染色方法。

二、抗酸杆菌染色的原理:抗酸杆菌染色方法主要基于菌体细胞壁对染色剂的处理效应。

一般采用的染色剂是石蜡染色剂,它是一种疏水性染色剂,能够穿透菌体细胞壁并与细胞内的脂质结合。

在染色过程中,染色剂与菌体内的脂质发生结合,形成复合物,使菌体呈现出红色或紫红色。

三、抗酸杆菌染色的步骤:1. 准备细菌标本:从患者的痰液、分泌物或组织中采集样本,制备好细菌涂片。

2. 固定处理:将涂片用火焰加热固定,使细菌固定在玻片上。

3. 染色处理:将固定的细菌涂片先用碘酒处理,使其形成复合物,然后用稀酸酒处理,使菌体脱色,最后用蓝色染料处理,使其呈现出蓝色。

4. 清洗处理:用水洗涤涂片,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5. 干燥处理:将涂片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6. 镜检观察:将染好的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抗酸杆菌呈现出红色或紫红色,而其他细菌则呈现出蓝色。

四、抗酸杆菌染色的注意事项:1. 染色剂的浓度和处理时间要严格控制,避免过度染色或染色不足。

2. 染色过程中要注意细菌涂片的干燥程度,过度干燥或湿润都会影响染色效果。

3. 染色后的涂片要妥善保存,避免阳光直射或受潮,以免染色剂脱落或菌体退色。

结论:抗酸杆菌染色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测抗酸杆菌的方法,通过特定的染色剂与菌体的相互作用,使抗酸杆菌呈现出红色或紫红色,便于显微镜观察。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病原学研究领域,对于结核病等抗酸杆菌感染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提高抗酸杆菌检出率的染色方法

一种提高抗酸杆菌检出率的染色方法

一种提高抗酸杆菌检出率的染色方法目的提高抗酸杆菌的检出率。

方法通过对经典的Ziehl-Neelsen抗酸杆菌染色法的改良,双氧水氧化20min。

染液经微波作用3min下,染液迅速成熟,立即滴加在切片上,室温40min,抗酸杆菌较易着色,并保持在盐酸酒精作用下不脱色。

结果抗酸杆菌呈鲜艳的红色,背景成蓝色。

结论双氧水氧化作用和微波技术在抗酸染色中联合使用,能提高抗酸杆菌检出率。

标签:抗酸染色;氧化;微波;方法抗酸染色是针对抗酸杆菌进行的一种染色方法,它的原理是,抗酸杆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的脂质,占菌体干重的20%~40%,经5%石炭酸复红加温然后能抵抗3%的盐酸酒精的脱色[1]。

我们通过对Ziehl-Neelsen抗酸杆菌[2]染色法的改良,阳性检出率提高,切片着色层次清晰。

1 资料与方法1.1复红染液的配制1.1.1碱性品红酒精液;碱性品红5g,无水酒精100ml,细细碾磨,让品红完全溶解于无水酒精中,1.1.2苯酚水溶液;稍加温使苯酚结晶融化,量取5ml苯酚溶液,95ml蒸馏水,混匀待用。

取碱性品红液1ml,苯酚水溶液9ml,混合即复红染液1.2 方法1.2.1常规石蜡切片,一般3~5um,70℃烤片40min,放入1:1松节油、汽油中脱蜡2次,10min/次。

1.2.2吸水纸檫干组织周围的液体,流水稍洗,滴加3%H2O2室温氧化20min,流水冲洗。

1.2.3取50ml复红液,放到微波炉中(品牌:美的,型号:MM721AAU-PW,工作频率2450MHz),中档3min,然后取出,立即滴加到切片上,室温染色40min。

1.2.4流水冲去多余的染液,3%的盐酸酒精分化,直到切片无红色染液流下时,流水冲洗5min。

1.2.5滴加甲苯胺蓝染色5s,流水稍洗。

吹干切片,二甲苯透明。

2 结果见图1,其中抗酸(麻风)杆菌呈鲜红色,背景蓝色,对比清晰。

3 讨论微波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能提高分子的运动能力,加速染液的成熟,立即滴加在切片上,也增加了染液的穿透力和与组织间的亲和力[3]。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4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4

在麻风反应时,神经损害可迅速发生, 功能急剧恶化,及时处理可获得改善或完 全恢复。 有些神经损害是缓慢发生,不易为人 察觉,待发现时即出现明显畸残,称之为 无痛性神经炎。临床上较难恢复。 有时在麻风皮损消退后甚至在停止治 疗后,仍然会发生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的部位:主要发生在周围神经干和皮神经。 多发生于位置表浅的低温部位。常见受累神经有: (一)尺神经:在尺骨鹰嘴处的尺神经沟、上臂内侧和 尺侧腕横韧带节段。 (二)正中神经:在腕管部位的掌长肌腱下方节段。 (三)桡神经:肱骨后至三角肌附着处的桡神经沟部位 以及在接近腕部的挠骨小头处的桡浅神经节段。 (四)腓总神经:腘窝腓骨小头后上方或向下的节段。 (五)胫神经:胫后神经位于腘窝和内踝后下方节段。 (六)耳大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方中1/3部位的节段。 (七)眶上神经:穿出眶上孔向额部上方分布节段。 (八)面神经:经面神经管出来后节段。
三、结节
为圆形或椭圆型半球状突起。 主要见于瘤型和界线类麻风,有鲜红、 暗红、棕褐色、黑色等。大小自黄豆至核 桃或更大。数量不等。表面光亮,犹如传 染性软疣,有的继发于弥漫性浸润的皮损 上,有融合呈斑块的倾向。 结节可分为真皮和皮下结节。前者病 变以真皮为主,隆起于皮面,后者病变以 皮下组织为主,病变向下膨胀,隆起不明 显,要用手触诊才能摸到。
七、溃疡:
超过表皮基底层以下组织缺损的炎症呈为 溃疡,愈合后会出现疤痕。1.原发性溃疡,由 于麻风斑块、结节或浸润性损害因炎症剧烈发 生组织缺血坏死。分泌物中可含有大量麻风杆 菌。严重的麻风结节型红斑和皮肤I型反应也可 引起皮肤坏死溃疡。经过适当治疗可迅速愈合, 留下萎缩性疤痕。2. 营养性溃疡,好发于足底、 手指等部位,局部神经和血管受累加上外伤引 起。初为损伤部出现红斑和水疱,不久水疱破 裂,出现糜烂面,继发感染,出现溃疡,且久 治不愈,持续多年。

抗酸染色法临床应用及意义

抗酸染色法临床应用及意义

抗酸染色法临床应用及意义抗酸染色法是一种检测或观察细菌或真菌细胞壁中酸性成分的方法。

它是通过对细菌或真菌样本进行特殊染色处理,使其能够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特定的颜色,以便于观察和诊断。

抗酸染色法主要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在以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结核病的诊断: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抗酸染色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患者体液、组织和分泌物中的结核分枝杆菌,从而帮助医生及时确定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麻风病的诊断: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酸染色法可以检测出麻风杆菌在皮肤和黏膜组织中的存在,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麻风病,减少病情的恶化。

3. 隐球菌病的诊断:隐球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真菌,可以引起肺部感染、脑膜炎等疾病。

抗酸染色法可以帮助医生快速检测出患者体液和组织中的隐球菌,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

4. 口腔疾病的诊断:口腔是人体的重要部位,易受细菌和真菌感染的影响。

抗酸染色法可以用于检测口腔黏膜组织中的酸性细菌和真菌,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口腔疾病,如口腔溃疡、龋齿等,以便于及时进行治疗。

5. 肺部感染的诊断: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细菌和真菌是常见的致病菌。

抗酸染色法可以在痰液或肺组织中检测出致病菌,从而有助于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指导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有效治疗肺部感染。

6.细菌感染的诊断:除了结核病和肺部感染,细菌感染还可以引起其他许多疾病,如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抗酸染色法可以在尿液、皮肤切片等样本中检测出细菌的存在,有助于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及其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抗酸染色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多种传染病,指导临床治疗的选择和调整,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因此,抗酸染色法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具有重要意义。

麻风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查课件

麻风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查课件
麻风分枝杆菌的实验 室检查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麻风分枝杆菌的分离培养 • 麻风分枝杆菌的显微镜检查 • 麻风分枝杆菌的生物化学检查 • 麻风分枝杆菌的免疫学检查 • 麻风分枝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查 •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CHAPTER 01
引言
麻风病简介
诊断结论应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为 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注意事项
注意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时效性, 避免因时间过长导致结果不准确

在进行实验室检查时,应严格遵 守操作规程,确保检查结果的准
确性。
对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保密,保 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权益。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实验室检查还可以监测和评估 疾病的流行趋势,为防控策略 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CHAPTER 02
麻风分枝杆菌的分离培养
培养基选择
麻风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基
选择适合麻风分枝杆菌生长的培养基,如LowensteinJensen培养基、甘油缓冲葡萄糖培养基等。
鉴别培养基
用于鉴别麻风分枝杆菌与其他分枝杆菌的培养基,如Tween 80培养基。
麻风分枝杆菌的抗原 结构复杂,具有多种 免疫原性成分。
该菌生长缓慢,营养 要求高,可在麻风病 人体内和环境中长期 存在。
检查方法
直接显微镜检查
血清学检查
取可疑组织或渗出物涂片,用抗酸染 色法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检测患者血清中的麻风抗体,常用方 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
细菌培养
将可疑组织或渗出物接种于麻风菌选 择性培养基上,观察菌落形态和染色 反应。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引 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影响皮肤

麻风病传播和流行

麻风病传播和流行
1条菌重:3.9±1.0(SD)×10-14克 基因组:2.8Mb,能编码1600种蛋白,比Mtb低,有 假基因
麻风病病原体——麻风杆菌(3)
染色特点:粉红色,抗酸性,吡啶可提取,过碘 酸染色可恢复 形态特点: 多形性——杆 断裂 串珠 颗粒…… 簇集性——形成球团(束) 菌球 形态与活力相关(图)
3.种族: 4.型比变化:
有学者报告临床上单一皮损麻风病例增加及见到 单一皮损的瘤型麻风。 对这些病例诊断时应慎重,应严格掌握麻风的诊 断标准。
二、空间分布: 麻风在世界上流行分布范围广泛,但各国之间流 行时间和程度差异很大。
1.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发展中国家。
十九世纪麻风的地方性流行达到了北极圈。
麻风病传播和流行
麻风病病原体——麻风杆菌(1)
Mycobaterium leprae,ML,麻风菌
Hansen 1873年发现,1974年公开发表 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属,唯 侵人、 动物N 体外尚不能人工培养,有动物模型
麻风病病原体——麻风杆菌(2)
ML一般特征 染色(+)、G+
染色光镜下:长1~8μm ,宽0.3 ~0.4μm ,短小直棒 状或略弯曲,无鞭毛、芽孢
易感个体
麻风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及发病后表现,取决于 被感染者机体对麻风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力。少部分人 对麻风菌易感,且易感程度也有差别,这种差别造成临 床上各型麻风的表现。麻风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麻风病人 的家属发病率较高,除长期密切接触以外,遗传背景对 麻风传染的易感性
个体之对麻风病的易感性有很的差异。
概述
麻风如果在早期阶段得到确诊,则易于治疗 并且不会引起残疾。 大多数麻风患者发病缓慢,且隐匿性地进展, 早期症状多不明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风杆菌染色液(改良Wade-Fite 法)
简介:
抗酸杆菌属于分枝杆菌,由于分支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脂质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 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

Leagene 麻风杆菌染色液是在抗酸杆菌Ziehl -Neelsen 染色法基础上由Wade-Fite 进一步改良而来。

其染色原理是在室温条件下分枝菌酸与复红结合成复合物,经苏木素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

该染色法较Ziehl -Neelsen 染色和Kinyoun 染色更适合于显示麻风杆菌,仅用于科研领域,不适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接种环挑取待检样本,涂布于载玻片上,自然干燥。

2、 滴加Wade-Fite 复红染色液,室温染色。

3、 流水冲洗多余染色液。

4、 用Wade-Fite 脱色液脱色至无红色为止。

5、 流水冲洗。

6、 用Mayer 苏木素染色液浅染细胞核。

7、 流水冲洗。

8、 轻轻吸干水分,自然干燥。

9、 油镜镜检。

染色结果:
抗酸菌(麻风杆菌、结核杆菌) 红色
非抗酸菌、细胞、背景 蓝色
注意事项:
1、 每次使用后盖紧试剂瓶,以防试剂挥发和污染。

编号 名称 DM0122 3×50ml Storage 试剂(A): Wade-Fite 复红染色液 50ml RT 避光 试剂(B): Wade-Fite 脱色液 50ml RT 试剂(C): Mayer 苏木素染色液 50ml 4℃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2、Wade-Fite复红染色液易出现沉淀,可小心吸去上清液滴染。

3、上述试剂均对人体有刺激性,请注意适当防护。

4、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