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1节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德州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附答案)
德州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附答案)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访谈录,完成下面小题。
青藏高原作为北极和南极之外的最大淡水储区,被称为“亚洲水塔”。
科学家认为,由黑碳排放引起的大气升温和冰川加速消融,将影响亚洲区域的水资源安全,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研究员康世昌告诉记者,化石燃料污染已被全球重视,但对青藏高原周边国家和地区来说,生物质燃烧比化石燃料排放的黑碳更多,发展新能源是一个更优选择。
记者:黑碳是一种什么物质?它主要来源于哪里?康世昌:黑碳是由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通过大气环流被带到青藏高原,在冰雪表面一层层富集,它有很强的吸光性,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冰川表面是暗色的。
黑碳的累积加速了冰川融化。
我们发现喜马拉雅山脉一带的黑碳主要来源于南亚国家。
在这个地区,生物质燃烧排放的黑碳比化石燃料更多。
生物质包括秸秆、木柴、牛粪等等。
记者:有人说,“青藏高原冰川因烧牛粪面临融化”,但如果不烧牛粪,当地居民是否能用煤来替代?另外,每年秋收季节来临,大范围的秸秆燃烧是否也是青藏高原的黑碳来源?康世昌:煤是化石燃料,用煤炭来替代是不可取的。
“青藏高原冰川因烧牛粪面临融化”,这是错误的,没有考虑青藏高原的区域差异。
青藏高原内陆人口稀少,大片地方是无人区,因燃烧牛粪而增加的黑碳排放非常有限,影响到青藏高原的黑碳,主要还是来自中国境外,比如尼泊尔、印度等国。
中国燃烧秸秆的地区主要在东部,青藏高原在中国西部,大气环流是由西向东,所以中国东部地区的秸秆燃烧对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影响不大。
记者:减少生物质燃料的黑碳排放,有没有好办法?康世昌:一个办法是使用新型炉具,使生物质燃烧更充分,这样能减少黑碳的排放。
我看到,有国际组织在帮助尼泊尔山区居民使用节能炉具。
另外一个办法是使用新能源来替代,比如发展太阳能、风能。
记者:减少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黑碳排放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康世昌:大气污染物可以跨境传输,减少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地区的黑碳气溶胶,需要跨境联合,国家政府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采取措施,环境外交可以发挥作用。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解析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40年前,提起红枣,还只有“桑枣人家近”的山东大枣。
现在提起红枣,食客们可选择的还有新疆和田枣、陕西狗头枣、山西板枣、甘肃临泽小枣;2018年,河北省优质强筋小麦、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98万亩、265万亩,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68.3%,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广东省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有望到2020年建成3000个农业特色专业村,旨在用差异化推广、全域化部署打造高质量产业品牌,形成发展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
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6%以上,全国大中型拖拉机67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
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1月24日网文)材料二:罗霄山脉脚下的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自明代以来就是江南著名“粮仓”。
如今,“北盛仓”农事变化令人眼花缭乱:水稻播种就像用印刷机“印刷”;病虫害防治,专业防治公司用无人机“飞虎队”统防统治;水田里不光种水稻,还养鱼、养鳖、养青蛙……北盛镇党委书记李斌说,现在,种的粮食更好了,农民的腰包更鼓了。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2月23日网文)材料三: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同步,工业化走在了城镇化前面。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
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2020年、2030年城镇化率还将进一步达到60%、65%,到2050年可能超过70%。
高考“实用类、论述类、文学类文本阅读” 知识梳理与题型考点归纳
高考“实用类、论述类、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与题型考点归纳这里给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题型以及技巧,有三个分类: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
内容很长,干货非常多,大家一定要耐心读完(分几次看也是可以的,不过记得先收藏),收获嘛,当然不会少。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储备一.传记1.传记的阅读方法(1)阅读传记作品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
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
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
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
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鉴赏能力。
(2)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一个人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3)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
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察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4)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科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
高考语文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的另外两方面 特点。(4分) (1)图案: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质_______________。 (2)针法和绣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承载的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对应文段】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 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 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 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
• 【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 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答案:9.(2)种类多,技法复杂,还有两种特有针法
9.(3)承载的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信息】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从启蒙开始,苗族人 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物,学习纺线耕田, 了解节日习俗,解读神话、宇宙天体等,无所不可。 【筛选归纳】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
• 【试题】因为汉朝的家庭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所以汉 朝的家庭教育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 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七、言此与言彼 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
• 【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 呢?……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 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杭衡。(第二段)那么,藏族 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 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 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方法技巧五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解题对策 阅读时要字斟 句酌,不放过 每一个词语,
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
轻重的词语来干扰考生。主
以偏概全
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 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 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特别是比较特
殊的词语或具 有标志性的词 语。
(或相反)的方式形成干扰,
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返回
设题 陷阱
陷阱剖析
返回
3.文脉整合意识 ——理清思路,把握大意 文本读完后,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句或浓缩的每段内容, 迅速串起各段内容,从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大 意,为阅读各题的四个选项时能迅速找出该内容在文章中的 大致位置做准备。
返回
二、规避 8 大设题陷阱
设题陷阱 陷阱剖析 解题对策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 概念或转述文意时, 故意弄错对象,迷惑 考生,使考生误入歧 途。命题者暗中将两 偷换概念 个概念的内涵,如属 (张冠李戴) 性、作用、发展趋势 等进行了调换、改变 或混淆,乍看与原文 的说法一样,但仔细 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 并不是一回事。
无中生有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 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 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 因果混乱 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 (强加因果、 “果”,或把“果”变成 因果倒置) “因”或条件等;另一种情 况是强加因果,即把本无因 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 因果关系。
返回
设题陷阱
陷阱剖析 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
注意勾画 与时间(时 态)有关的 关键性的 或者具有 标志作用 的词语。
返回
设题陷阱
陷阱剖析 肯定和否定颠倒。命 题者设计选项时,有
解题对策 阅读时注意勾画那些标 物加以否定, 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 加以肯定。
2022语文板块1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2读文指导读懂文本才能准确教案
读懂文本才能准确答题实用类文本阅读要以求知求真的态度阅读文本,从而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认知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阅读该类文本,既要准确把握文体特征,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又要能够筛选整合相关信息,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把握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实用类文本阅读包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连续性文本阅读两类。
非连续性文本的材料多以文字、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这些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同一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
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实用性特征明显。
传记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要文体,选文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传主的事迹,构成了传记材料的主体,直接对表现人物形象特点、品质以及思想风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阅读一篇传记,首先应围绕传主的事迹来进行梳理。
从近年的试卷看,非连续性文本的材料主要节选自消息、通讯、时评、综述、访谈、报告等。
现就这些体裁的特点概括说明如下:(一)消息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
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体裁。
消息的特点是真、短、快,它一般具备新闻六要素,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二)通讯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
从内容上看,通讯侧重于写人,突出人物在事件中的能动作用,对新闻事实做较为详细而完整的报道;从表达方式看,通讯可以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从时效看,通讯的采访较为费时费力,写稿的时间要比消息长。
通讯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
(三)时评时评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或者问题,发表见解,归纳、整理出新结论、新观点的评论性文章.准确性是时评生命力的关键.其不仅包括真实性,还包括科学性。
它要求观点明确,选材准确,分寸把握适度,分析能够使人信服。
时评中多用摆事实、作对比、讲道理等手法,让读者信之服之。
(四)综述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卷语文解析版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金银器》是第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史,囊括了器皿与首饰,着眼于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与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
本书的研究旨趣,不在金银器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而在与社会生活史密切相关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史,也可以说,它不是穷尽式的历史资料汇编,也不是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器物分型、分式以划分时代,而是以目验实物为前提,从名物学入手,通过定名,以器物描述的方法,来展示工艺美术史与社会生活史中的金银器。
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是伴随现代考古学而生的一门新兴学问。
传世文献展示的金银器史和出土文物呈现出来的金银器史,是不一样的。
前者显示了数量颇多的名目和使用甚巨的数目,但提供具体形象的材料很少。
考古发现的实物,就名目和数量而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一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对于工艺美术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造型与纹饰,它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例。
金银器兼具富与丽的双重品质。
首先它是财富,其次它是一种艺术形态,然而通过销溶的办法又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尚。
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画、金石、玉器、瓷器之雅,金银器可谓一俗到骨。
它以它的俗,传播时代风尚。
与其他门类相比,金银器皿和首饰的制作工艺都算不得复杂,这里便格外显示出设计的重要。
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工艺美术是共性多、个性少、最为贴近生活的艺术。
无论哪同时代表现的形式多有不同,亦即选择与创造的艺术形象不同,这也正是工艺美术史所要展示的一个主要内容。
这里“史”的概念是指以贴近设计者和制作者装饰用心的感知,展示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却只是以成品来显示的设计史脉络,而不是贴着历史编年来勾画发展的线索。
小说家说:“语言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我们最基础、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语言也是一种建筑材料,许多意想不到的建筑物都是靠了语言一砖一瓦地搭建起来的。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第二轮复习课教学课件
新亮点考点重点解析
2012年高考样卷
10.根据文意,你认为假如要拍卖一幅油画,
影响画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
布施的金额视僧侣的地位和檀越(施主) 的地位而定,即确定于两者的社会经济地 位的交点。请高明的僧侣来念经比较贵, 自然不能和无名的新手僧侣相提并论。念 经的交换价值必须考虑僧侣的名望程度。 另外,檀越考虑到体面,会根据自身的社 会阶层、交友档次来确定合理的布施金额。 这种“布施理论”可以作为原价计算无法 成立的“信息”(如艺术作品、演出费、 稿费)的价值决定原理。
第一段
因为他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科技知识,但仅仅这
些知识对人类的存在而言就是真理吗?显然不是, 只有当这种技术的后果呈现在人类面前,被人类 充分意识到,人类才看到自然向我们敞开的完整 真理,黑格尔说“真理是整体的”就有这个意思。 “改造自然”是科技文明的一个基本观念,但它 却蕴含着摧毁我们生存根基的各种危机。今天越 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人与自 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造自然”的本 质是人要以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为目标,让自然服 从自己,而不是在天地间不可逆转的规律之内, 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结果,人类强行向自然索 取的地盘全部都被自然以诸如洪水、海啸等各种
9.下列各项中,最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项是
A.人类应顺从自然。 B.真理是整体的。 C.人类应与自然共济。 D.使真理向人类敞开。
全文主旨是关于自然还是真理?
第一段
因为他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科技知识,但仅仅这
些知识对人类的存在而言就是真理吗?显然不是, 只有当这种技术的后果呈现在人类面前,被人类 充分意识到,人类才看到自然向我们敞开的完整 真理,黑格尔说“真理是整体的”就有这个意思。 “改造自然”是科技文明的一个基本观念,但它 却蕴含着摧毁我们生存根基的各种危机。今天越 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人与自 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人类适 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改造自然”的本 质是人要以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为目标,让自然服 从自己,而不是在天地间不可逆转的规律之内, 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结果,人类强行向自然索 取的地盘全部都被自然以诸如洪水、海啸等各种 方式抢回去了。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现代文阅读(35分,用时40分钟)(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题型单选+双选+主观)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小题,选择题型】,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
(12分钟,阅读6分钟,做题6分钟)1.读懂文章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2.科学答题(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
(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III)及答案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III)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
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
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
《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
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
这种主张是进步的。
《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
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
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
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
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
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
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议论文体,要概括文章的论述思路,可从总 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切分,理清行文思路, 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 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 总分、层进)作切分。
捧与挖 (鲁迅)(《鲁迅全集· 华盖集》,有删改) 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征兆的 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 捧起来。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 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 “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即以所奉祀的神 道而论,也大抵是的;但捧之后还能使他们很不 安,因为“”本来不易餍足。然而人们至今没有 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道。 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 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 了一个金老鼠去做贺礼。知县收受之后,对大众 说:明年是贱内整寿;她是属牛的。其实,如果 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
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 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 以壅上一点土;殊不知愈壅愈高,一旦溃决, 那就更大。于是就“抢堤”咧,“护堤”咧, “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 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 为决不至于这样。 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 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之量是 差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 为还是捧省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此类题主要要求考生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以及 围绕中心论点设置了几个分论点,或是文章主要就 什么问题表达了什么观点等。 “内容要点”是指文章几个主要部分的主要内容, “中心意思”是指文章总的思想、观点和看法。 “归纳内容要点”侧重考查考生对语段乃至整个文 本主要内容的把握能力;“概括中心意思”侧重考 查考生能否整体驾驭文本,通过理清文本内部的相 互关系来抓住文本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文本阅读
二、例题讲解
(一)、客观题
例1
A、文本直接解释: 学生版P71“和”的文化理念
例2
B、文本推断解释: 学生版P72“另一种完全不同 的内涵”
1 方法小结: 对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概 念的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整 合文中有关重要信息,进而揭示概 念特征的有关信息。
2 选择题常见错误选项设计类型小结
创造思考教学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 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对于思考者或者文化而言具有新颖性和价值; 创造性思维是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 持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任务是将原来 模糊的、不明确的问题清楚地勾画出来,或提 出某种方案加以解决。 问: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
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 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坚持性,并且能清楚地勾 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内有个“普希金之家”,是珍藏俄 国古典文学大师们遗物的小型博物馆。在这里我大吃一惊:原来 我所崇敬的那些文学大师,几乎都能画一手好画。此前,我只知 道普希金喜欢画画,这次却看到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
以偏概全 偷换概念 已然未然 次序颠倒 因果不明 或然必然
张冠李戴 无中生有 答非所问 主次不分 夸大缩小 充分必要
(二)主观题 方法: 一是直接截取原文词句表述 二是截取有用词句,根据题干要求加以 改造 三是在找不到原句做答案的前提下,依 据原文意思,用自己的语句表述答案
浙江语文题型攻略文档:第二章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综合训练1 含答案
综合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魏晋南北朝之时,侠客的书写开始出现在诗歌中。
魏晋诗歌中的男侠大多是边塞的少年侠客.他们的特质,总是自恋、爱美、高傲、挥霍无度、重友情而轻金钱和死生,甚至可以为友人或知遇者牺牲生命,然而魏晋南北朝的边塞诗歌大多是诗人的想象之作。
到了唐朝,这种书写传统有了很大的改变,促成了侠客诗风的发展高峰。
唐朝诗歌的侠客传统,主要出现在边塞诗中。
唐朝边塞诗所描写的侠客,大多是胸怀大志的少年侠客,也有些是住在西北边境、生活浪荡、喜欢逞凶斗狠的游侠儿,还有些则是在长安、洛阳犯案之后逃到边塞的侠客。
然而,当他们眼见西北外族入侵而国家危难之时,他们体内的另一种侠客情怀--爱国之情随之兴起,因而毅然从军报国.唐朝边塞诗中,就有许多作品是描写侠客的从军报国。
然而对于许多诗人侠客而言,从军只是纯粹的爱国表现。
许多诗人与侠客甚至是反战的。
从汉末到唐初,长期以来一直是战争频发的乱世。
到了盛唐,又因拓展疆域的政策而长年征战。
到了中晚唐,更因为“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内战不断。
侠客与诗人,甚至是平民百姓,早已厌倦而害怕战争.在唐朝边塞诗中,许多作品深刻反映了诗人与侠客的厌战与反战的心态。
特别是晚唐,除了内战之外,还有外族入侵。
由于藩镇割据与长期的内战消耗,士兵与百姓,不管是在实质的体力还是精神上,都已经无法抵抗外族的入侵,因此有许多作品不仅主张反战,甚至大胆直言以投降的方式来争取和平。
报恩与报仇是侠客最显著的特质.报恩,尤其是报知遇之恩,从《史记》的《刺客列传》就已是侠客特质的标签.而这个特质,对诗人侠客也不例外。
高适报答哥舒翰即是典型的例子。
侠客复仇,不管是为知遇者、友人、国家、正义或是为自己复仇,一直是古典文学所称颂的侠客精神。
侠客复仇,并不是文学所虚构出来的。
从史料得知,从春秋战国、汉魏六朝,甚至到了唐朝,复仇风气在社会上一直都非常盛行。
虽然复仇是侠客用来展现侠义精神的重要行为,但男性侠客与女性侠客在复仇上,有着相当大的差别.男侠客可以为知遇者、为朋友、为弱小、为国家、为正义、为自己复仇,但从来没有为家人复仇的,而诗歌中的女侠客,只为家人复仇。
高考非连续性文本(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层进式 对照式 总分式 并列式
论述内容由此及彼、由浅入深 使用对比的手法论证 一般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形式 用几个分论点来论述中心论点
考生阅读论述类文本时,要确定“论”的具体内容,把握每个分论点的具体 内容以及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等,从篇章结构出发,分析文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020高考模厚情感和美好理想而显得富有诗意,可以称之为
诗化的人物。
孙犁抒情绝少像五四时期郁达夫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间接传达的
方式,将情感充分客观化,融感情于景物和人物描写之中,移情入景, 物我交融,因而他的小说生成了一个又一个别有韵致的意境。小说与诗 毕竟是两种不同文体,在营造意境方面二者是有差别的:诗是抒情文体 ,在一首诗中,意境是统一的、自足的;而小说是叙事文体,人事过程 的展现必须以场面的递进为背景,小说的意境是通过场面来显示的。叶 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意境不仅指一种深善的情旨,同时还要配合一 个活生生的场面,使那情旨化为可以感觉的。”孙犁的许多小说往往就 是由几个场景连缀而成,而意境就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刻意创造的。正是 内在于小说深层的诗情诗境,将缺少时间规定性的生活片段连缀贯穿起 来,使得孙犁小说呈现出形散而神聚的散文之美。
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 论证方法。
(二)论述类文本的结构 论证过程实质是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安排。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结构一般由“引论、本 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常见的形式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同样需要对文本有一个整体把握,进而快速准确捕捉 住新闻事件关键要素(指人物,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以及表达出来的 观点态度等)。因为原因探究、事件概括、异同比较等各种题型,基本上都需 要涉及有关事件关键要素的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虽然在其形式上表现为事 件之间的“断”,但是不同材料之间的不同事件之间却是存在着必然的 “联”。事件之间的“联”来自于事件内部要素间的“沟通”。阅读时需要 把事件中隐藏着的各个关键要素找出来,进而能居高临下,更好地结合关键 要素解决问题。
实用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法例谈
,
理 是整体 的 ’ ,就有 这个意 思 ”
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不是 改 造 与被 改 力 ,使书画得以长期保存 ,对繁荣 “ 传统文化发挥着独特作用” ,而D 造的关系,而是人类适应与协调 自
画的几种技法 , “ 绝”是 “ 绝对”
的 意思 ,而 D 项却将 “ 瘦 笔破 笔 燥
笔断 笔”说成 “ 不 好的笔 ” ,把
的 曲解原 意 。( 着 重号 为 笔者 所加 , 后 同。)
1 . 曲解原意,无中生有
故意歪 曲篡改 原文 的意 思 ,甚 或选 项所 述 内容 在原 文中根 本就 找
这 是典 型的 以偏 概全 例子 。 再 如 :2 0 1 1 年浙江卷第9 题, 题 干要求 从四个 选项 中选 出 “ 最 能 “ 真理 是整 体 的 ” ,D 项说 “ 使真 理
纳Ⅲ实用类 ( 包括论述类)文本阅
读选择 题 设 置干 扰项 的主要 手 段 , 进而 掌握 阅读解题 的基 本技法 。
竹之全体 ,在隐约问矣”一句
的曲解。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应是 : 徐 史长先牛 画雪竹 .先用 明代 的瘦
笔 、破 笔 、燥 笔和 断笔这 四种 技法 出枝 节 叶片 ,乍 看 L 去绝 对不像 竹子 ;然后 用淡 墨勾画 渲染 ,枝节
项 “ 使 书画装裱成本下降”的推 断 ,在原 文 中找不钊 依据 ,也 属无
中牛有 。
己 与 自然 的关 系 。 ‘ 改造 自然 ’的 本 质是 人要 以 自己的意志 和愿 望 为
目标 ,让 自 然 服从 自己 ,而 不是 在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题型考点汇总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题型考点汇总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全国卷),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
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
一、必备知识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1)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1)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2)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4)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5)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1)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 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2)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高考语文_专题08: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版)-五年(2016-2020)真题分项详解(浙江)
专题08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2020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0分)材料一:一般来说,阅读是和文字相关联的。
当然,人们有时也会把欣赏一幅好画说成“读画”。
用在这里的“读”,强调的是欣赏的深度了,就此也微妙地点出了看画与读画间的差异。
但是,在网络时代,在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和笔逊位于光和电,机器的规则代替着汉字的规范,数字的操作颠覆了铅字的权威,“输入”代替着书写的潮流中,在“拇指文化”无限深入人群的今天,在消费的欲望热烈拥抱大众的背景下,“读”和“看”的界限似乎日渐模糊起来。
入“网”者众,正如一位著名诗人的著名短诗:“生活——网。
”技术的战车把新媒介——数码技术送进人间,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圣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看图被称为“读图”,而这里的“读”已不再意味着欣赏的深度。
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替代着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这应该说是一种阅读的革命。
(摘编自铁凝《阅读的重量》)材料二:与文字阅读不同的是,人们在阅读图像出版物时既不需要在“既有的轨道”中理解文本的意义,也不需要遵守传统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与排中律。
久而久之,人类便形成了一种“读图的逻辑”:整体观看。
事实上,阅读文字与阅读图像的视线投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当人们在阅读文字时,习惯于将视线聚焦到每一个字词上,然后按照从左到右或由上至下的顺序移动视线,在字与字、句与句的联结中获取信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逐字逐句地读”。
但是,当人类面对图像时,其视线往往不会聚焦到某一个点,而是整体性地投射至全部视觉元素,在各个视觉元素的结合、互动与交融中领会图像意义。
倘若说文字阅读是字与字“相加”,那么图像阅读便是元素与元素的“相乘”。
视觉形象远远不止于对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针对现实赋予观者一种创造性的领悟,这种领悟蕴藏着丰富的形象力、创新力。
正是由于阅读逻辑的转化,图像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比重才得以提升,视觉思维也在读图的实践中慢慢壮大,促进了读者的灵感闪现和意义顿悟。
论述类文本
• D. 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内己的认知、调动 各种资源接受符号。
•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传播过程中的双方结成信息分亨关系,笫一个参与者是讯息的传播者,笫二个参与者是讯息的 接受者;两者角色可以转换。
考场还原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 社会传播过程要求至少有两个人。他们结成信息分享关系,共享一套信息符号。结 成传播关系的目的是寻求信息、劝说、传授、娱乐或其他。目的不同,参与者的角色也不 同。比如,追求娱乐的人愿意“悬置怀疑”;预料对方会劝说的人将加强防范。然而,无 论扮演什么角色,参与者总是要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 信息代码,将他编制的符号发送给对方。我们将这样的传播行为称为A类传播行为。白 纸黑字的符号可以长期保存,手势或面部表情或讲出来的话则稍纵即逝。无论时间长 短,在传播过程的某个时刻,这些符号都独立存在,脱离了参与传播的双方。
• 接受讯息的参与者,将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第7题定 位)决定是否(说明接受者不是完全被动)接受对方发出的符号。如果接受,他就按照 他自己的认知地图对这些符号进行加工。我们将这种行动称为B类传播行为。第二个参 与者也可能要进行编码,这些编码多半是非正式的、无意的,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能 是其他信号,表示有没有兴趣、是否相信、是否理解等的信号;第一个参与者对第二个 参与者的信号进行解码,将其当作反馈。如果情况需要,第二个参与者还可能进行正式 的编码,发出这些符号,转而进行A类传播行为;反过来,第二个参与者的A类传播行为 又可能引起第一个参与者的B类传播行为,如此等等,循环往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 解。C项,说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 生活的反作用。从末段的首句“艺术反过来必然 要影响生活”,最符合艺术之间的辩证法。A项 和D项过于具体与表象,没有概括出本质内涵, B项的回答太泛,没有回答丰子恺的本意。
3.联系上下文,解释“卧游”的内涵。
山水以形媚道”,人只有到山水之中,从自然的 千姿万态里才能领会“道”之真味,所以中国画 里的山水本质上都在强调心中之山水。 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得中国人倾向于家居 生活,然而对于自然山水的审美需求与此发生矛 盾。隐居山林、与鸟兽为伍是一个很不实际的幻 想,那么就有了居室化的山水艺术,园林、盆景、 山水画都可以看作这一思想的体现。有人讽刺明 代的文人董其昌,说他是“山林富贵两不误”, 实际上这是文人生活的一个极好的概括。中国另 一
二、
1. 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关键词语。 C 项 中第二句“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 念的天然合理性”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生态道 德教育主要不是用来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 道德伦理观念”的合理性,而是研究人和自然的 关系及其背后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二、
2.
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B项,生 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 伦理关系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可再生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无中 生有。 C 项, 20 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 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环 境现象。“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与生态伦理思想的 基本概念不一致。 D 项,生态德育关注的是人与自然 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限大的自然山水缩小到人的感官所能够把握的状 态,这也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 与自然的结合,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历代的山 水画家都试图在自然山水与人之间寻找这种关系, 并在这两者之间大做文章。总的来说,整个古典 时期,在山水画的意境处理上,大多脱离不开 “山水自然”加“渔樵隐士”的基本构思和构图 模式。中国山水画中的人往往是艺术家自我的化 身,或者说是自然山水的灵魂与知音。“白发渔 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山水中的“渔樵” 并非真正的渔夫樵人,而是一种精神载体。宗炳
四、
3.①文字上有其合理的因素,有其成立的 理由,但实际上行不通。②是一种研究领域 的假设和推理,实际操作中并非如此。③依 据科学研究衍生的某种设想,实践难以证明。
四、
3.【解析】本题包含两个考点,考查筛选并 整合文中的信息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和推理。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理解,注意词语中 蕴含的作者的情感。“理论”不仅指表层,还指 深层;而“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或模拟抗氧化酶 的药物可能会延缓衰老。其实,这只是一种理论” 出自第一段的后半部分,接下来所举的例子“生 产维生素和抗衰老补充剂厂商”,对这一理论进 行了补充说明。
三、
3.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的能力。文本中第三段说:“通常,将一根长导 体放在电场为每米 1 万伏的大气中,若导体头部 的电压发生突然变化超过 100 万伏时,就能诱发 雷电。据研究,此次阿波罗雷击是火箭起飞后, 由火箭及其火焰导致大气电场改变造成 的。”“火箭顶端和地面之间的电场达每米 200 万伏,这足以使大气击穿而产生诱发雷电。”足 以说明火箭发射容易诱发雷电的原因。
二、
3. C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和想象。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教育,重在受教 育者的自觉行为选择,不具有政府的强制力。
三、
1. D
【解析】 A 项,美国在 1969 年 11 月 14 日上午发 射的“阿波罗” 12 号宇宙飞船,发射未曾失败,失 败的是说曾经有过此类事,故错误。B项,“雷击一 定会使飞船的电源系统遭到毁坏”错,雷击很有可 能会使飞船的电源系统遭到毁坏,情况不确定。C项, 科学家们发现不只是发射火箭时会诱发雷电现象, 在导弹试验或发射导弹时,也会发生诱发雷电的现 象。
一、
2. C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 解。 C 项把歌和音乐割裂开来,是不正确的,因 为原文第二段“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这两者 是一体的,另外借助音乐更便于传播,更广泛地 发挥教化作用的是“诗”而不是“歌”。
一、
3. 诗是西周礼乐政治活动的产物,承担着政治 言说的特殊功能。一方面可以补察时政,另一方面 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是国 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综合 能力。对本文的解答要把握住文章的内容要点,从 全文入手,找出有关诗的作用的信息,整合作答。
三、
3.① 一根导体放在电场为每米 1 万伏的大气 中,如果导体顶端的电压发生突然变化超过 100 万伏时,就能诱发雷电。②由于火箭及其火焰导 致大气电场改变造成的此次阿波罗遭雷击,是火 箭起飞后发生的。③由于火焰及气流也能导电, 使火箭这一导体长度不断增加,结果造成两端的 电场急剧增大,地面和火箭顶端之间的电场达每 米200万伏,这足以诱发雷电。
人们不是感到了自然的美而表现为绘画的,乃是 表现了绘画之后才感到自然的美。换言之,“绘 画不是模仿自然,自然是模仿绘画的”。中国的 园林艺术是文人将自然仿效绘画的最好例证。 1. 下面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特征说明,最恰当的 一项是( ) A. 强调生活艺术化。 B. 强调心中之山水。 C. 强调艺术模仿自然。 D. 强调主体之外的自然。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重要概念在文中含义 的理解能力。B项,强调心中之山水,从“所以 中国画里的山水本质上都在强调心中之山水”可 知。 A 项回答太泛,没有打中靶心; C 项回答是 强调重心不当;D项答非所问。
2.下面对文章引用丰子恺先生所引哲语的作用, 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悲哀与哭泣的关系,强调哭泣比悲哀更 加重要。 B.说明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自然的 模仿。 C.说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生活的 反作用。 D.说明园林与绘画的关系,强调园林对绘画 的仿效。
四、
1.
C
【解析】A项“使人们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的表 述是错的,文本提到这只是一种可能。B项见文本“但 它们的寿命甚至比普通果蝇还要短,其中的原理尚不 清楚”,这一已知消息否定了“使人们看到了增寿的 希望”的推断。D项把人长寿的原因仅仅归于“长寿基 因的存在”是错误的,后一句结论性的语言也欠妥。C 项限制食物摄入的确能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但自由基 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就能增寿,因此C项推断是正确的。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010· 浙江卷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4 题。 (12分,每小题3分) 中国山水画起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 些士大夫艺术家试图把山水自然搬入自己的居 室来赏,来游,他们要使自己的精神走入这图 画里。王维有一句诗“枕上见千里”,谋求的 就是这种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的境界,所 以中国山水画论里就有一个“卧游”的术语。 后来中国艺术中出现了园林和盆景,都是这种 艺术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与具体实现。说到底, 就是将无
三、
2. A
【解析】 B项,不是“发射前6小时和发射后6小 时内”,而是前后加起来共 6 小时内。C项,“一次 是在第36.5秒、火箭飞行高度达到4300米时;另一次 是在第52.5秒,飞船高度达到1920米时”错,前一次 是1920米,后一次是4300米。D项,“如果在发射场 附近有雷电或电层厚度超过 1000 米时就应停止发射” 错误,应该是超过1500米时应停止发射。
【 答案】中国文人通过山水艺术达到身处卧 室而畅游大千世界的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重要词语的理解能 力。
4. 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提问式标 题。 【 答案 】中国文人用什么方式亲近自然 ( 或 “中国艺术如何表现自然”)?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 综合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1. D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重要概念在文中含义 的理解能力。 D 项中“而歌产生时是先有音乐, 后来才有语言的”是不准确的,文章第五段“歌 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 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可以充分地证明 这一点。A、B、C三项在文中都各有体现。
四、
2.
C
【解析】A项见文本“很多生物都有天然的抗氧 化剂和酶”,“很多”缺失,使此句的陈述对象 “部分生物”变成了“全部生物”。B项见文本“在 千百万年的自然进化中我们身体内在的防御自由基 的免疫系统也许进化得天衣无缝”,丢掉副词“也 许”,就使原文中的推测变成了现实。 D 项见文本 “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或模拟抗氧化酶的药物可能 会延缓衰老”,“可能”的缺失,将可能变成了必 然。
特具代表意义的画科——花鸟画,与山水画差不多 在同一时期(魏晋)产生。花鸟作为审美对象在本质 意义上与山水相同,属于主体之外的自然、客观 外物。然而,花易凋零,鸟为活体,是主体难以 把握掌控的东西,所以就有了花鸟画。 艺术反过来必然要影响生活,由于中国文人 将自然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那么这种影响就 更加深刻。丰子恺先生在《从梅花说到艺术》中 引用了一句哲语:“人们不是为了悲哀而哭泣, 乃为了哭泣而悲哀的。” 在艺术上也有同样的情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