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第十四课《论友谊》教案长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论友谊》教案

九年级下册《论友谊》教案

九年级下册《论友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建立真诚友谊的必要性。

2. 引导学生掌握友谊的特质,学会分辨真假友谊。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交往的态度,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友谊的定义与重要性2. 友谊的特质与辨别3. 建立与维护友谊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友谊的特质,如何建立与维护友谊。

2. 难点:理解友谊的真正含义,学会分辨真假友谊。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友谊的定义、特质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辨别真假友谊。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友谊场景,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个关于友谊的短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友谊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友谊的定义与重要性:详细讲解友谊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友谊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 分析友谊的特质:讲解友谊的特质,如平等、真诚、互助等,引导学生学会分辨真假友谊。

4.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真实的友谊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友谊的价值,学会珍惜友谊。

5.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就“如何建立与维护友谊”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6. 角色扮演:模拟友谊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友谊中的表现,明确改进方向。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友谊的作文或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友谊的理解。

9.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10.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友谊主题的活动,如友谊运动会、友谊晚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友谊的美好。

2. 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友谊的书籍,如《红楼梦》、《夏洛的网》等,加深对友谊的理解。

3. 邀请一位有关友谊的专家或当事人来校讲座,分享友谊的重要性和维护友谊的方法。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4《论友谊》教学资料 长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4《论友谊》教学资料 长版

论友谊作家与作品1.培根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

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

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教,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部事物。

母亲安尼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她娴熟地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

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

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

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在剑桥大学学习三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鲍莱爵士的随员来到了法国,在旅居巴黎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接触到不少的新鲜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这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579年,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准备日后生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

在回国奔父丧之后,培根住进了葛莱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求职位。

1582年,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589年,成为法院出缺候的书记,然而这一职位竟长达20年之久没有出现空缺。

他四处奔波,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职位。

此时,培根在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要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

这一伟大抱负是他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主要目标,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1602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

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

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1602年受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17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受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又受封为奥尔本斯子爵。

九年级下册《论友谊》教案

九年级下册《论友谊》教案

九年级下册《论友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建立良好友谊的必要性。

2.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友谊的特质,能够辨别真假友谊。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交往的态度,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友谊的特质2. 建立和维护友谊的方法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友谊的平等、双向和心灵相遇等特点。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友谊的原则。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友谊的定义、特质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或虚构的友谊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友谊。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友谊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实践演练法:设计情景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友谊的力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名言、故事或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

2. 讲解友谊的定义和重要性:阐述友谊的特质,引导学生认识到友谊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3. 分析友谊案例:选取典型的友谊案例,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真正的友谊,并分析原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友谊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6. 实践演练:设计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友谊的力量。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友谊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问答和情景剧表演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对友谊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验其对友谊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友谊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友谊主题活动:如“友谊日”活动,让学生通过制作友谊卡片、分享友谊故事等方式,表达对朋友的情感。

2. 组织友谊小组:鼓励学生结成友谊小组,共同参与课外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和友谊。

3.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心理学专家或人际关系导师,为学生讲解友谊的重要性,提供实用的交友技巧。

八、教学资源1. 教材:《论友谊》相关内容。

九年级下册《论友谊》教案

九年级下册《论友谊》教案

九年级下册《论友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友谊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友谊的特质和建立友谊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积极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友谊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友谊的特质和建立友谊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友谊的深刻内涵。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友谊的特质和建立友谊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友谊的定义、重要性、特质和建立友谊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有关友谊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友谊的特质和建立友谊的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友谊的特质和建立友谊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九年级下册》。

2. 课件:友谊的定义、重要性、特质和建立友谊的方法。

3. 案例:有关友谊的案例。

4. 小组讨论材料。

六、教学内容:1. 友谊的力量:让学生认识到友谊对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学会珍惜友谊。

2. 建立友谊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建立友谊的技巧,如主动交流、倾听、关心、尊重等。

3. 友谊的考验:分析友谊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如困难时期的相互支持、坦诚相对等。

4. 网络友谊:讨论网络友谊的利与弊,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友谊。

5. 友谊的维护:教授学生如何维护友谊,如及时沟通、解决冲突、宽容等。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或案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

2. 讲解友谊的力量,让学生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

3. 讲解建立友谊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友谊的考验。

5. 讨论网络友谊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友谊。

6. 讲解友谊的维护,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持友谊。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八、课堂练习:1. 思考题: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友谊的理解。

2. 实践题:尝试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与同学建立或加深友谊。

九、课后作业:1. 阅读材料:深入了解友谊的内涵和相关知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论友谊》教学资料长春版(2021-2022学年)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论友谊》教学资料长春版(2021-2022学年)

论友谊作家与作品1。

培根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

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

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教,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部事物。

母亲安尼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她娴熟地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

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在剑桥大学学习三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鲍莱爵士的随员来到了法国,在旅居巴黎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接触到不少的新鲜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这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579年,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准备日后生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

在回国奔父丧之后,培根住进了葛莱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求职位。

1582年,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589年,成为法院出缺候的书记,然而这一职位竟长达20年之久没有出现空缺.他四处奔波,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职位。

此时,培根在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要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

这一伟大抱负是他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主要目标,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1602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

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1602年受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17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受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又受封为奥尔本斯子爵。

《论友谊》九年级下册教案

《论友谊》九年级下册教案

《论友谊》九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随笔这种文学样式。

2、了解培根随笔的两个特色:世界书、简约体。

二、教学重点:体会培根随笔那种居高临下的大气。

三、教学难点:深入咀嚼格言警句的丰富内涵。

简介随笔所谓随笔,是指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散文样式。

它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为特色,篇幅短小,形式多样。

培根的随笔除了有一般随笔的特色,更有一种高屋建瓴、充满哲理的大气。

培根随笔有两大特点:一是在立意上具有世界书的高度;二是在语言上有简约体和格言体的风格。

四、研读新课:1、研讨课文内容(1)、作者说:“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这里的“繁华”与“友谊经典事例1、高山流水:春秋时期有位出色的音乐家伯牙。

他精于弹琴,据说他弹琴连吃草的马也会抬头倾听。

而当时最懂伯牙琴技之妙的,莫过于钟子期。

伯牙用琴表现高山情怀,钟子期听后说:“善哉,峨嵋兮若泰山。

”用琴声表现流水的情调时他听后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因病逝世,伯牙就悲痛欲绝的'摔破了琴,扯断了弦,发誓终生不再弹琴。

2、管鲍之交:春秋时,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但是两人各事其主。

后鲍叔牙侍奉的公子小白为被立为齐桓公,鲍叔牙却向齐桓公荐管仲为相而自己甘居其下。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日益强大,最终成为“九分诸侯,一匡天下”的霸王。

成功后的管仲十分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3、管宁割席: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

有一天,二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

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

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便割席分坐。

自此以后,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4、朋友比状元重要:唐代政治家、文学家白敏中在青年时,与疏言洒脱的贺拔甚是好朋友,两人一起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当时的主考官王起欣赏白敏中的才学,想取他为状元,但不满意于他与贺的交往。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 论友谊教案 长春版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 论友谊教案 长春版 教案
4、有时与朋友作一小时的促膝交谈可以比一整天的沉思默想更能令人聪明。
5、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更加锐利。
6、一个人自身所发生的理智之光是往往受到感情、习惯、偏见的影响而不那么明亮的。
7、最好的忠告只能来自诚实而公正的友人。
8、一个好朋友实际上可以使你获得又一次生命。
六、培根的随笔常常广征博引请同学们找出并朗读文中引用的格言、谚语品味它的丰富内涵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抽小条。
教 学
反 思
1、初步了解培根的友谊观体会培根随笔简约隽永的“格言体”风格。
2、深入咀嚼格言警句的丰富内涵。
教学
流程
教 学 内 容
教法学法设计
导入
预习展示
同学们可能都听说过古代“高山流水”的故事吧。春秋时期有位晋国上大夫俞伯牙。他是出色的音乐家精于弹琴据说他弹琴连吃草的马也会抬头倾听。而当时最懂伯牙琴技之妙的莫过于樵夫钟子期。有一次俞伯牙在江边巧遇钟子期俞伯牙用琴表现高山情怀钟子期听后说“美哉巍巍兮若泰山。”用琴声表现流水的情调时他听后说“美哉洋洋兮若江河。”两人十分投缘结为兄弟后来钟子期因病逝世伯牙就悲痛欲绝地摔破了琴扯断了弦发誓终生不再弹琴。并弃官到江边侍奉钟子期的父母说“子期即吾吾即子期。” 这个故事说明了知音难觅友谊珍贵。古今中外关于友谊的名篇佳作不计其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培根的随笔《论友谊》。
论友谊
教学
时间
教具
教 内
学 容
目 要
标 求
1、情感价值观:认识友谊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健康的友谊观。
2、知识与技能:了解随笔这一文体,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名言警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把握课文简约隽永的“格言体”风格。
3、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小组交流、教师指导、课堂展示,反馈巩固。

《论友情》班会教案

《论友情》班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论友情》班会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友情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珍惜和维护友情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往,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友情的定义和意义2. 友情的培养和维护3. 友情的价值和作用4. 与人交往的技巧5. 班级内友情的案例分享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的。

1.2 引导学生分享对友情的理解和感受。

2. 主体讲解(15分钟)2.1 教师详细讲解友情的定义、意义、价值和作用。

2.2 讲解如何培养和维护友情,以及与人交往的技巧。

3. 案例分享(10分钟)3.1 教师分享班级内友情的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友情的美好。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友情经历,互相交流感受。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4.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4.2 学生反思自己在友情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5. 课后作业(5分钟)5.1 教师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友情的感悟文章。

5.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友情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的沟通技巧运用。

3. 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同理心表现。

4.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四、教学资源1. 教案、PPT、教材等相关教学资料。

2. 班级内友情案例素材。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举例生动、贴近生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文章,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波动,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教学扩展活动1. 组织一次以“友情”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演讲等形式展示自己对友情的理解和感悟。

九年级语文下册 14 论友谊教案 长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4 论友谊教案 长版

14.论友谊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随笔这一文体,品味、把握课文简约隽永的“格言体”风格。

过程与方法:研读讨论,诵读品味,迁移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友谊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健康的友谊观。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培根的友谊观,体会培根随笔简约隽永的“格言体”风格。

教学难点:深入咀嚼格言警句的丰富内涵。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可能都听说过古代“高山流水”的故事吧。

春秋时期有位晋国上大夫俞伯牙。

他是出色的音乐家,精于弹琴,据说他弹琴连吃草的马也会抬头倾听。

而当时最懂伯牙琴技之妙的,莫过于樵夫钟子期。

有一次俞伯牙在江边巧遇钟子期,俞伯牙用琴表现高山情怀,钟子期听后说:“美哉,巍巍兮若泰山。

用琴声表现流水的情调时他听后说:“美哉,洋洋兮若江河。

”两人十分投缘,结为兄弟,后来,钟子期因病逝世,伯牙就悲痛欲绝地摔破了琴,扯断了弦,发誓终生不再弹琴。

并弃官到江边侍奉钟子期的父母,说:“子期即吾,吾即子期。

”这个故事说明了知音难觅,友谊珍贵。

古今中外,关于友谊的名篇佳作不计其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培根的随笔《论友谊》。

二、简介随笔这种文体。

随笔(随感):指一种针对生活现象,有感而发,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散文样式。

它篇幅短小,题材广泛,意到笔随,自由灵活。

三、请学生谈谈培根及其随笔。

教师补充: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的随笔是英国散文随笔的滥觞之作,在英国文学史甚至思想史上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有一种高屋建瓴、充满哲理的大气。

大都系劝世箴言式的短文,对世态人情剖析入微,影响颇大。

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迭出。

培根随笔有两大特点:一是在立意上具有“世界书”的高度和深度,它“不是为一国而作,乃是为万国而作的;不是为一个时代,而是为一切时代”。

九年级下册《论友谊》教案

九年级下册《论友谊》教案

九年级下册《论友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友谊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友谊中的挫折和困难。

二、教学内容1. 友谊的定义:什么是友谊,友谊的特点。

2. 友谊的重要性:友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友谊的作用。

3. 珍惜友谊:如何维护友谊,如何对待朋友。

4. 友谊中的挫折:面对友谊中的挫折如何处理,如何克服困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友谊的定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友谊中的挫折和困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友谊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珍惜友谊。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友谊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友谊中的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友谊的重要性,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友谊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

2. 讲解友谊的定义和重要性:详细讲解友谊的概念,阐述友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友谊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友谊中的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友谊的重要性,并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友谊中的表现。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加深对友谊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友谊的理解和感悟。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3. 作文作业:评估学生作文的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观点明确性、语言表达等。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友谊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分享彼此之间的友谊故事,增强班级凝聚力。

2. 开展友谊主题的课外活动,如友谊知识竞赛、友谊演讲比赛等,丰富学生的友谊体验。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用心去体验友谊的美好——《论友谊》教案2

用心去体验友谊的美好——《论友谊》教案2

用心去体验友谊的美好——《论友谊》教案2。

第一章真正的友谊需要共鸣《论友谊》中讲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友谊,但是其中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友谊的本质和友谊所需的品质。

真正的友谊需要两个人之间的共鸣,这个共鸣是在心理上而不是在表面上的。

具体来说,一个人必须理解和感知另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很难找到这样的友谊。

人们经常在交友中仅仅是因为某些表面上的相似之处或者共同的利益,而忽略了朋友之间的心理共鸣。

因此,《论友谊》提醒我们在建立友谊的过程中时刻警醒,重视对他人心理的理解和共鸣,才能建立可持续的友谊。

第二章真正的友谊需要承担责任在真正的友谊中,两个人之间不只是相互帮助,还应该承担彼此的责任。

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两个人都应该共同承担。

有责任感的友谊不仅可以增强朋友之间的信任,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更好地享受人生的美好。

当我们面对挑战或者遭受不幸时,真正的朋友会在我们身边给予支持和帮助。

他们会为我们加油鼓励,也会在我们失败时承担我们未能承担的责任。

这种友谊的鼓励和支持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强,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

第三章真正的友谊需要相互的信任友谊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相互的信任,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交生活中,相互信任都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友谊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在双方都能够互相信任的前提下,才能够真正建立可持续的友谊。

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需要时间和努力,不能一蹴而就。

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逐渐积累感情,建立深厚的友谊。

同时,为了维持这种信任关系,我们也需要不断地为对方考虑,提供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让对方真正地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和友谊。

第四章真正的友谊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真正的友谊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维护。

而这种投入并不仅限于金钱和物质上的方面,更多的是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

这种投入可能需要我们放弃闲暇时间和个人利益,但是和真正的朋友在一起是很值得的。

理解和尊重对方在精神和心理上也是一种投入。

九年级下册《论友谊》教案

九年级下册《论友谊》教案

九年级下册《论友谊》教案第一章:导入友谊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友谊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1.2 教学内容友谊的定义:介绍友谊的定义和特点。

友谊的重要性:讨论友谊对个人成长和幸福感的影响。

思考友谊: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友谊的理解和看法。

1.3 教学活动导入话题:通过提问或故事引入友谊的概念。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友谊的特点和重要性。

分享观点: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友谊的理解和经历。

第二章:友谊的特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友谊的特质和要素。

引导学生分析友谊中的互惠和支持。

2.2 教学内容友谊的特质:介绍友谊的特质,如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共同兴趣等。

友谊中的互惠:讨论友谊中的互惠关系,包括互相帮助和支持。

友谊中的支持:探讨友谊中的支持和鼓励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友谊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特质和互惠关系。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友谊中的支持和鼓励的重要性。

分享经验: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友谊中的互惠和支持的经历。

第三章:建立和维护友谊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建立和维护友谊的技巧。

3.2 教学内容建立友谊:介绍建立友谊的技巧,如主动出击、展现真实的自己等。

维护友谊:讨论维护友谊的方法,如及时沟通、解决冲突等。

3.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建立和维护友谊的场景。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如何解决友谊中的冲突和问题。

分享建议: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建立和维护友谊中的经验和技巧。

第四章:友谊的考验与长久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友谊面临的考验和挑战。

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友谊中的困难并保持长久。

4.2 教学内容友谊的考验:介绍友谊中可能遇到的考验,如距离、时间、变化等。

面对困难:讨论如何面对友谊中的困难和挑战。

保持长久:探讨如何保持友谊的长久和稳固。

4.3 教学活动故事分享:分享一些有关友谊经历考验和保持长久的真实故事。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友谊中的考验和如何保持长久。

论友谊培根教案

论友谊培根教案

论友谊培根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培根对于友谊的观点和见解。

2、培养学生分析文本、提炼观点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真正意义,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培根文中关于友谊的论述。

(2)分析培根的论证方法和逻辑。

2、难点(1)引导学生将培根的观点与现实生活中的友谊现象相结合。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重要性,如:“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友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然后引入培根的《论友谊》。

2、作者及背景介绍(5 分钟)简单介绍培根的生平和他在哲学、文学方面的成就,以及《论友谊》的写作背景。

3、文本阅读与分析(20 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语句和不理解的地方。

(2)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文本,理解培根对于友谊的定义、作用、类型等方面的论述。

4、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培根认为什么样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2)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判断一段友谊的真假和深浅?(3)友谊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5、小组汇报与交流(15 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总结。

6、拓展思考(10 分钟)让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友谊面临着哪些挑战和变化,以及如何维护和发展真挚的友谊。

7、课堂总结(5 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和正确对待友谊的态度。

8、布置作业(5 分钟)(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友谊的理解和感悟的短文。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友谊的经典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关于友谊的章节。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培根的《论友谊》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在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引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友谊的本质和价值。

14 论友谊 教学设计 (1)

14 论友谊 教学设计 (1)

14 论友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 ) 学习议论文这种文体,初步掌握总结提炼中心论点的方法。

(2)掌握议论文中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3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友谊观,正确对待友谊。

2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对议论文的接触不多,重视程度也不够,大部分同学连议论文的基本知识点也是模糊不清的。

所以有必要为同学们积累一些议论文的基础知识,为高中学习和写作议论文打下基础。

3重点难点掌握议论文中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及作用。

难点是讲解什么是因果论证法。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论友谊》教学设计导入新课电影《理发师》大家看过吗?这部电影是著名画家、导演陈逸飞用生命拍摄的。

电影还未拍完,他因积劳成疾,就倒在他钟爱的电影艺术里。

陈逸飞逝世后不久,他的朋友吴思远等人拾起了他遗留在世尚未完成的作品《理发师》,并宣布一定要完成他的遗愿,让他走的没有遗憾。

陈逸飞死前只完成了《理发师》的五分之四,包括结尾的大戏、后期制作等都是吴思远操刀的。

不过,影片最后署名导演只有陈逸飞一人。

吴思远只署名艺术总监。

他说,自己只是按照陈逸飞的思路把电影拍完,这样做是对好友的尊重,是友谊使陈逸飞延续了自己的艺术生命。

人生是有限的。

有多少事情人来不及做完就死去了。

但一位知心的挚友,却能承担你所未做完的事。

因此一个好朋友实际上使你获得了又一次生命。

这么富有哲理的语言你知道是出自谁人之口吗?他就是英国哲学家培根。

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他的《论友谊》。

活动2【讲授】新授新授课1.介绍作者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

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主要著作有《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新工具》《新大西岛》等。

2.议论文的分类(见幻灯片第三页)3.回顾我们学过的议论文(见幻灯片第四页)4,走进文本(1)同学们专心阅读课文,同时注意梳理作者的思路,找出文章的论点。

(同学们共同交流讨论)明确:“人与人的友情对人生是何等重要。

《论友谊》九年级下册教案

《论友谊》九年级下册教案

《论友谊》九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友谊的珍贵。

2.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论证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友谊的珍贵。

2.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论证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友谊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友谊的美好。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友谊有什么看法?友谊在你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提问:文章主要论述了友谊的哪些方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分析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以第一段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实例论证友谊的珍贵。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段落中的论证方法。

4.课堂讨论你认为友谊是否永恒?请举例说明。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友谊的真谛?文章中提到的友谊原则,你认为哪一条最重要?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友谊的智慧,学会珍惜友谊。

6.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友谊的感悟文章。

四、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否理解友谊的珍贵,感悟友谊的真谛?2.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论证方法,能否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3.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文章的结构、观点和语言表达。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以及对友谊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拓展1.让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友谊的文章,如《友谊地久天长》、《朋友》等,进行比较阅读。

2.组织一次以“友谊”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感受友谊的力量。

本节课通过分析《论友谊》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友谊的珍贵,学会珍惜友谊。

同时,通过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论友谊》课件长春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论友谊》课件长春版

作者使用了举例论证的引方法。比如你有病求医, 一位医生虽会治这种病却不了解你的身体情况, 结果服了他的药这种病虽然好了,却可以从另外 的方面损害你的健康,虽然治了病也伤了人。用 来证明,最可靠的忠告,也还是只能来自最了解 你事业情况的友人。
2. 培根随笔的特点 (1)世界书。培根的随笔不是为一国而作,乃是 为而作;不是为一个时代,而是为了一切时代。 培根随笔一是充满智慧,二是在说理中有着一种 很强的逻辑说服力量。 (2)简约。格言警句、广征博引。
8. 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 的友谊。—— 9.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并 不容易;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 灌溉,
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10. 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 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如果 你把忧愁向一
半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个忧愁。——培根 11. 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 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西塞 图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的在
孩春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天荷
开花
放,




我们,还在路上……
12.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得,即 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 之肆,久而不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4《论友谊》备课参考 长春版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4《论友谊》备课参考 长春版

《论友谊》备课参考作家与作品1.培根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

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

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教,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部事物。

母亲安尼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她娴熟地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

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

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

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在剑桥大学学习三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鲍莱爵士的随员来到了法国,在旅居巴黎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接触到不少的新鲜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这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579年,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准备日后生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

在回国奔父丧之后,培根住进了葛莱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求职位。

1582年,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589年,成为法院出缺候的书记,然而这一职位竟长达20年之久没有出现空缺。

他四处奔波,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职位。

此时,培根在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要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

这一伟大抱负是他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主要目标,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1602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

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

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1602年受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17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受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又受封为奥尔本斯子爵。

论友谊课程设计

论友谊课程设计

论友谊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友谊的本质,掌握建立和维护友谊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交友态度和价值观。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友谊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了解不同类型的友谊,以及如何处理友谊中的问题。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沟通技巧,建立和维护友谊,解决友谊中的冲突,评价自己的友谊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珍视友谊,积极建立和维护友谊,培养合作精神,尊重他人,提高社交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友谊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友谊的概念,分析友谊的特点,如相互尊重、信任、支持等。

2.友谊的重要性:阐述友谊对个人成长、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影响。

3.建立友谊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培养良好的交友态度,提高社交技巧。

4.维护友谊的策略:讲解如何处理友谊中的问题,如冲突、误解等,以及如何保持友谊的新鲜感。

5.友谊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友谊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教师讲解友谊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友谊案例,让学生学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不同的友谊场景,提高学生处理友谊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友谊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友谊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提供适当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处理友谊问题。

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交流平台。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四论友谊作家与作品1.培根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

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

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教,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部事物。

母亲安尼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她娴熟地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

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

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

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在剑桥大学学习三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鲍莱爵士的随员来到了法国,在旅居巴黎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接触到不少的新鲜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这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579 年,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准备日后生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

在回国奔父丧之后,培根住进了葛莱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求职位。

1582年,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589年,成为法院出缺候的书记,然而这一职位竟长达20年之久没有出现空缺。

他四处奔波,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职位。

此时,培根在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要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

这一伟大抱负是他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主要目标,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1602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

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

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1602年受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17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受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又受封为奥尔本斯子爵。

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国务活动上,而在于对科学真理的探求上。

这一时期,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版了多部著作。

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镑,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

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

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

1626年3月底,培根坐车经过伦敦北郊。

当时他正在潜心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

当路过一片雪地时,他突然想做一次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

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培根死后,人们为怀念他,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亨利·沃登爵士为他题写了墓志铭:圣奥尔本斯子爵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称之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2.培根的哲学思想培根的哲学思想与其社会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他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主张发展生产,渴望探索自然,要求发展科学。

他认为是经院哲学阻碍了当代科学的发展。

因此他极力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权威。

他还进一步揭露了人类认识产生谬误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说”。

他说这是在人心普遍发生的一种病理状态,而非在某情况下产生的迷惑与疑难。

第一种是“种族的假相”,这是由于人的天性而引起的认识错误;第二种是“洞穴的假相”,是个人由于性格、爱好、教育、环境而产生的认识中片面性的错误;第三种是“市场的假相”,这是指由于人们交往时语言概念的不确定产生的思维混乱;第四种是“剧场的假相”,这是指由于盲目迷信权威和传统而造成的错误认识。

培根指出,经院哲学家就是利用四种假相来抹煞真理,制造谬误,从而给予了经院哲学沉重的打击。

但是培根的“假相说”渗透了培根哲学的经验主义倾向,未能对理智的本性与唯心主义的虚妄加以严格区别。

培根认为当时的学术传统是贫乏的,原因在于学术与经验推动接触。

他主张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

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他提出“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对经院哲学进行了有力的攻击。

培根的科学方法观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

他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关于物质是万物本源的思想,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具有运动的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属性。

培根从唯物论立场出发,指出科学的任务在于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

但受时代的局限,他的世界观还具有朴素唯物论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3.培根的论著1597年,培根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论说随笔文集》。

他在书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1605年,培根用英语完成了两卷集《论学术的进展》。

这是以知识为其研究对象的一部著作,是培根声称要以知识为其领域,全面改革知识的宏大理想和计划的一部分。

培根在书中猛烈抨击了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论证了知识的巨大的作用,提示了知识不能令人满意的现状及补救的办法。

在这本书中,培根提出一个有系统的科学百科全书的提纲,对后来18世纪以狄德罗为首的法国百科全书派编写百科全书,起了重大作用。

1609年,在培根任副检察长时,他又出版了第三部著作《论古人的智慧》。

他认为在远古时代,存在着人类最古的智慧,可以通过对古代寓言故事的研究而发现失去的最古的智慧。

培根原打算撰写一部六卷本百科全书式著作——《伟大的复兴》,这是他要复兴科学,要对人类知识加以重新改造的巨著,但他未能完成预期的计划,只发行了前两部分,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是该书的第二部分。

《新工具》是培根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它提出了培根在近代所开创的经验认识原则和经验认识方法。

这本书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篇》是相对立的。

培根在结束其政治生涯后,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亨利七世本纪》一书,这部著作得到后世史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是“近代史学的里程碑”。

大约在1623年,培根写成了《新大西岛》一书,这是一部尚未完成的乌托邦式的作品,由罗莱在他去世的第二年首次发表。

作者在书中描绘了自己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社会蓝图,设计了一个称为“本色列”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科学主宰一切,这是培根毕生所倡导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思想信念的集中表现。

此外,培根在逝世后还留下了许多遗著,后来,由许多专家学者先后整理出版,包括《论事物的本性》《迷宫的线索》《各家哲学的批判》《自然界的大事》《论人类的知识》等等。

4.培根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弗兰西斯·培根是近代哲学史上首先提出经验论原则的哲学家。

他重视感觉经验和归纳逻辑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开创了以经验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经验哲学的新时代,对近代科学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人类哲学史、科学史都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为此,罗素尊称培根为“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思考与讨论一、作者说:“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这里的“繁华”与“沙漠”似乎极不协调,你是怎样理解的呢?“繁华”给人以兴旺热闹感,为动态;“沙漠”给人以孤寂枯燥感,为静态。

用动态描写静态,更加形象生动新颖,更加突出了友情存在的作用。

二、朋友的作用在课文中随处可见,你认为其中哪些方面比较重要,为什么?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调剂人的感情,二是能增进人的智慧。

因为友谊不但能使人走出暴风骤雨的感情世界而进入和风细雨的春天,而且能使人摆脱黑暗混乱的胡思乱想而走入光明与理性的思考。

三、课文中提到友谊的作用有哪些?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你是怎样认识的?友谊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诸如得到疏导,得到忠告,是人的第二个“我”等等。

但是朋友间的友谊也是建立在平等原则基础上的,也是在品行修养、工作事业上志同道合的。

有关资料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说理透彻精辟。

文中运用了许多新颖贴切的比喻,如将“没有友情的社会”比做“一片繁华的沙漠”,将友谊的好处多比做“多得如同石榴上的果仁,难以一一细数”,把与朋友一起分享的快乐比做“黄金”,因为它会带来更多的快乐;把与朋友一起分担的忧愁比做“黑铁”,这样会减少许多忧愁,而且能使忧愁变成快乐。

再如作者在谈到不同源泉的意见还可能会互相矛盾,使你莫衷一是,不知所从时,以有病求医作比,生动形象而又通俗易懂地阐明了道理。

作者大量使用因果论证的方法,有的是先提示原因,后得出结论,即“由因到果”。

如文章开头指出“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的荒谬,从反面阐明了“人与人的友情对人生是何等重要”这一中心论点的原因。

再如第四段论述的“友谊可以分担肩头的重压”,正是下文中论述的“君王也需要友谊”的原因。

有的则是先提出观点,后提示原因,即“由果索因”。

如文中第九段开头第一句承上启下,作者指出了友谊的两个作用,前一个分句承上,总括上文,归结友谊可以调剂人的感情的三个理由:分享快乐,分享忧愁,使人走出暴风骤雨的感情世界进入和风细雨的感情世界。

后一个分句启下,提出观点,总括下文。

接着作者用“因为”“这不仅是因为”两个句子提示出原因:使人摆脱黑暗混乱的胡思乱想而走入光明与理性的思考,把搅扰你心头的一团乱麻整理得井然有序,可以通过语言的交流增长见识,朋友之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忠告,一是关于品性的,一是关于事业的。

就文章整体而言,第二部分均是第三部分“友谊对人生是何等重要”的原因。

文中大量使用了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如“由此可以看出”“由此可见”“正因为如此”等,使文章语气贯通,内容衔接紧密,结构严谨。

文中引证法、喻证法、例证法等多种论证方法的交叉使用,使文章说理透彻,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体会“随笔”的语言特色。

2.学习作者运用引证、喻证、例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交叉使用的方法,使文章说理透彻,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3.认真阅读《培根随笔选》,学习培根这位伟大哲学家的思想。

教学设计培根的随笔很有特色,可以通过熟读来体味立意之深刻,磅礴大气,充满睿智,语言亦简约隽永。

在理解课文内容、意义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编写本文的结构提纲,进而理清文脉,把握文章内容,深入理解本文运用喻证法、引证法、例证法等多种论证方法的作用,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然后进行拓展性训练,用比喻句或因果论证写两组语言文字来赞叹“友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