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临床应用拾隅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
龙源期刊网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作者:杨堤林来源:《现代养生》2004年第11期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之症。
现今临床多用《三因极———病症方论》之温胆汤,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生姜、甘草、大枣组成,较孙氏原方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用量,功能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致的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症。
许多医生认为本方确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作用。
临床中,笔者认识到:本方的运用,关键是先要抓住主症,再要辨清兼症,贵在加减灵活运用。
凡病在胆、胃,证见痰热,临床表现为口苦、呕涎、虚烦、不眠、惊悸、癫狂、头晕、眩晕、舌质红、苔白腻、脉象弦滑者,均可使用而获佳效。
此方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美尼尔氏综合征:证属肝风内动,痰饮上逆。
症状表现特点为:头眩,目闭难睁,视物旋转,耳鸣耳聋,口苦纳呆,恶心呕吐,卧不能立,睁眼或翻身转侧眩晕,呕恶更甚,舌微红,苔厚腻,脉弦滑。
治宜理气化痰,降逆平肝,兼以健脾和中,使用本方时应合《金匮》泽泻汤之泽泻、白术治疗,或可加桑叶、白芍、钩藤、生牡蛎等药以平肝清热,及加白蔻仁、砂仁等药以芳香和胃。
组方要点是泽泻量宜大且倍于白术。
神经官能症:证属气郁痰热上蔽清明。
症状表现特点为:多愁善感,精神恍惚,胸闷喜叹息,自言自语,少寐多梦易惊,两胁胀满,纳呆口苦,肢倦乏力,舌淡红,苔腻,脉弦滑或细。
治宜清热化痰,疏肝理气,使用本方时应合柴胡、香附、石菖蒲、郁金、远志等疏达肝郁、开窍安神药物,或可再加胆南星、栝楼等药以加重化痰之力。
癫痫:证属痰涎扰乱神明。
症状表现特点为: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心烦失眠,口苦纳呆,肢体困倦等。
发作时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抽搐,口吐涎沫,牙关紧闭,或口中尖叫,少刻即醒,舌质红,苔腻,脉弦滑。
治宜清热化痰,镇痉熄风安神,使用本方时应加钩藤、僵蚕、全蝎、胆南星等药以镇痉熄风,并加重化痰之力,可加白芍、桑叶、生牡蛎等药以平肝清热。
温胆汤临床举隅
温胆汤临床举隅
李红卫;孙素明
【期刊名称】《中医研究》
【年(卷),期】2004(017)002
【摘要】温胆汤出自《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组成,后人加入茯苓。
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
主治虚烦不眠,胸闷呕恶,惊悸不宁,眩晕等症。
笔者以本方加减化裁治疗各种内科杂症,屡获良效。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李红卫;孙素明
【作者单位】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公司职工医院,河南,洛阳,471000;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公司职工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2
【相关文献】
1.温胆汤临床运用验案举隅 [J], 程连华;章文春
2.用温胆汤“从痰论治”临床应用举隅 [J], 冬梅巴提布尔
3.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J], 史春梅
4.温胆汤临床应用验案举隅 [J], 张思雨;张晓雪
5.李晓教授运用十味温胆汤临床举隅 [J], 张曦;李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胆汤的临床运用
温胆汤的临床运用温胆汤是《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一张名方,主要用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
原方由竹茹、枳实、半夏、生姜、陈皮、甘草六味药组成。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认为本方主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并在《伤寒心法要诀·汇方》中以歌诀形式概括其主证为“口苦呕涎烦惊悸”。
从温胆汤的药物组成来看,本方属于化痰清热,和肝胆,除虚烦,定惊悸的方剂,作用在于清而不在于温,与温寒暖胆的方剂明显有别。
那为什么不把本方叫做“清胆汤”,反而叫“温胆汤”呢?中医认为肝属刚脏,性喜条达而忌抑郁,胆喜宁静而恶烦扰。
《备急千金要方》说:“胆腑者,主肝也。
肝合气于胆,胆者中清之腑也”,可见肝胆在生理上是相互沟通的。
由于肝胆之气具有生、升的特点,以舒畅条达为平,古人将肝胆之气比类如春气之温和,温则胆气乃能条达。
如果痰热邪气客于肝胆,则肝胆失其温和则发病。
欲复其性,必先去其痰热,痰热去则胆气自和而温,因此用“温胆汤”作为方剂的命名。
温胆汤方解及化裁温胆汤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
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的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
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
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湿去则痰消;生姜、大枣、甘草为使,健脾和胃、协调诸药。
全方共奏利胆和胃、涤痰清热之功效。
关于温胆汤方名之释义,清代医家罗东逸谓之:“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
后世医家在温胆汤基础上加减形成了涤痰汤与导痰汤。
《奇效良方》卷一有关于涤痰汤论述:“制南星、制半夏各二钱半,炒枳实、茯苓各二钱,橘红一钱半,石菖蒲、人参各一钱,竹茹七分,甘草五分,加生姜五片,水煎食后服,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涤痰汤包含温胆汤所有组成成分,比温胆汤多出人参、石菖蒲、茯苓、南星4味药,南星增加化痰之力,人参、菖蒲益气开窍增智,茯苓健脾燥湿。
温胆汤临床运用举隅
温胆汤临床运用举隅
陆玲菲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
【年(卷),期】2003(024)011
【摘要】@@ 温胆汤出自南宋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等作用,原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而设.近年来,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震颤、眩晕、癫痫等,每收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53)
【作者】陆玲菲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黄岩红十字医院,318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温胆汤临床运用验案举隅
2.温胆汤临床运用举隅
3.温胆汤临床运用举隅
4.危剑安教授临床运用温胆汤经验举隅
5.邓中甲教授临床运用温胆汤经验举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冯崇廉教授应用温胆汤验案举隅
冯崇廉教授应用温胆汤验案举隅聂钊源1冯崇廉1刘佳1李凌云1罗美婷1潘伟钰2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广东广州510150;2.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广东佛山528200[摘要]温胆汤为经典名方,广东省名中医冯崇廉教授结合岭南人群体质证候特点,认为“少阳枢机不利,痰湿血瘀阻滞”,宜温胆汤组方临证加减,常以“和解”为法,从分消走泄、调和胃肠、调和肝脾、和解表里等治法调理人体气机。
本文通过列举冯崇廉教授辨证化裁运用温胆汤临床案例:肺部感染案、产后感冒案、冠心病案、慢性胃炎案、脂肪瘤案、颈性眩晕案、脂肪肝案、肿瘤术后案八则,通过对上述案例异病同治的分析,总结其运用温胆汤的临床经验,以传承冯崇廉省名中医的辨证思路,为温胆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冯崇廉;温胆汤;经验[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1)05(C)-0162-05Examples of proven cases on Wendan Decoction by Professor Feng ChonglianNIE Zhaoyuan1FENG Chonglian1LIU Jia1LI Lingyun1LUO Mehing1PAN Weiyu21.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510150,China;2.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Guangdo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Guangdong Province,Foshan528200,China[Abstract]Wendan Decoction is a classic prescription,Professor Feng Chonglian,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ctor in Guangdong Province,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ngnan people's physical symptoms, believes that“shaoyang key is unfavorable,phlegm dampness and blood stasis block”,and it is appropriate to add and decrease the prescription of Wendan ually,野reconciliation冶is the method to regulate the qi of the human body by eliminating the discharge,harmonizing gastrointestinal tract,harmonizing liver and spleen,harmonizing inner and external treatment.This paper listes eight clinical cases of applying Wendan Decoction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pulmonary infection,postpartum cold,coronary heart disease,chronic gastritis,lipoma,cervical dizziness,fatty liver and postoperative cance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bove cases,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applying Wendan Decoction is summarized,and the dialectical thinking of inheriting Feng Chonglian,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ctor in Guangdong Province,is provided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Wendan Decoction.[Key words]Feng Chonglian;Wendan Decoction;Experience源于《集验方》的温胆汤为著名的治痰方剂,后经历代演变,其药物组成略有异同[1-2]。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袁继云;李德浩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9(025)008
【摘要】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生姜组成。
宋《三因极-病证方论》在原方的基础上加茯苓、大枣而减生姜用量,沿用至今,方据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病机而设。
方中以半夏和胃降逆、燥湿化痰为君;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共为臣药;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使以姜、枣、甘草益气健脾和胃。
全方,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降逆止呕之效。
笔者根据其所主病机,取其法而不拘泥于方,灵活加减用于治疗呃逆、不寐、眩晕、喘证等病症。
每获效验,现举例如下。
【总页数】2页(P562-563)
【作者】袁继云;李德浩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市中医医院,新疆,石河子,832000;北京民航总医院,北京,10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7
【相关文献】
1.用温胆汤“从痰论治”临床应用举隅
2.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3.加味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4.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举隅
5.黄连温胆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应用举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千金要方》温胆汤方义及应用举隅
《千金要方》温胆汤方义及应用举隅1 方义与功效温胆汤首见于《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
方中重用生姜配半夏、橘皮,辛温宣通,善能温通疏达少阳气机。
少阳主少火,司春升之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少火生气”。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胆气温和,始能条达,故以温胆名之。
肝与胆相表里,同司气机之升发疏达,方名温胆,而实为调气疏肝之剂。
后世常用之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上方加茯苓而成。
由于临床多不用生姜,故其温通疏达之力必然减弱,然疏利气机仍是温胆汤的主要功效。
温胆汤重在调畅气机。
方中半夏擅于调气,尤其长于降气,如《本草经疏》谓:其辛温善散;《血证论》)云:“半夏辛降之气最甚”。
橘皮辛温擅和中理气;枳实味苦微寒,长于行气破滞;竹茹虽以化痰为主,却又能和中降逆,亦擅理气;茯苓、甘草、生姜益气和中,下气降逆。
诸药合用,以疏利气机,尤以疏调肝胃之气为长。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诸药之辛散,正合于疏散肝气之法。
《谦斋医学讲稿》云: “因胆附于肝,其性温而主升发之气,肝气郁滞,则胆气不舒,从而不能疏土,出现胸闷、呕恶等症,胃气愈逆则胆气欲逆,用和降胃气治标,间接使胆气舒展,肝气亦得缓和”。
以上从不同侧面说明温胆汤确具疏调气机之功。
次能和中降逆。
胃气以降为和,温胆汤之半夏、生姜、橘皮、竹茹均具和胃降逆之力,为临床常用和胃降逆佳品;枳实性擅降下;茯苓、甘草益胃和中。
全方又具和中降逆之功,为胃气上逆诸证之良方。
功效之三是化痰。
肝司疏泄,胃主降浊。
肝气失疏,气郁生涎;胃失和降,聚湿生痰。
温胆汤既善疏达肝胆气机,又能和胃降逆,且方中诸药又皆化痰佳品,故全方复具化痰之功。
此正所谓“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之而顺矣”。
温胆汤集疏利气机,和中化痰之力于一方,是后世医家视本方专司化痰之由来。
如《血证论》曰:“二陈汤为安胃祛痰之剂,竹茹清膈上之火,加枳壳以利膈上之气。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举隅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举隅
杨荣英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09(017)012
【摘要】@@ 温胆汤最早见于<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虚寒篇,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用于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rn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见到胸闷体倦、纳呆呕恶、口黏痰多、苔腻、脉滑等因痰所致的病证,用本方加减,多获较好疗效.现选验案儿则,介绍于下.
【总页数】1页(P29)
【作者】杨荣英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解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用温胆汤“从痰论治”临床应用举隅 [J], 冬梅巴提布尔
2.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J], 史春梅
3.加味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J], 孙垒;孙晓寒;杨志宏
4.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举隅 [J], 雷波
5.黄连温胆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应用举隅 [J], 郝旭雯;唐艳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胆汤方证分析与运用举隅
2015年05月第35卷第3期May.2015 Vol.35 No.3现 代 中 医 药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㊃69 ㊃温胆汤方证分析与运用举隅*柳亚平1 王睿林2(1.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云南昆明650500;2.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一科,北京100039)摘 要: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是清化痰热的代表方剂,孙思邈认为其病机为 胆寒”㊂其实, 胆寒”与 痰热”并不矛盾,通过对温胆汤方证的脏腑病位分析㊁方剂寒热属性讨论,揭示 胆寒”与 痰热”的因果关系㊂并列举临床运用温胆汤治疗的多种病证及其症候特征㊁病机要点㊁方剂加减配伍规律及医案一则㊂关键词:温胆汤;方剂;临床运用中图分类号:R22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71(2015)03-0069-02DOI:10.13424/ki.mtcm.2015.03.0281 温胆汤的方源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1],为治痰名方㊂该方由半夏㊁竹茹㊁枳实㊁橘皮㊁甘草㊁生姜六味药组成㊂‘备急千金要方㊃卷十二胆腑“ 胆虚实”篇中言: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㊂”可见孙思邈创方本义是用此方治疗失眠,认为其病机要点为 胆寒”㊂2 温胆汤方证的脏腑病位关于温胆汤的方名含义一直存在争议,其焦点主要是讨论方剂属性的寒热,以及脏腑病位等问题㊂ 脾为生痰之源”是中医理论的共识,但为何将化痰方剂归于胆腑,并命名为温胆汤?其实,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大部分化痰方剂都出自 卷十八大肠腑㊃痰饮第六”㊂可见,孙思邈亦认为痰饮来源于消化道,痰的产生多由于风冷伤胃㊁脾虚生痰,如其言 脾胃受风 此土陷不能堤水也”(‘银海精微㊃卷上㊃风牵出睑“)[2]㊂在‘备急千金要方㊃卷十二㊃胆腑脉论“中,孙思邈对胆腑和胆经病证进行如下描述: 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澹澹恐,如人将捕之,咽中介介然数唾 足少阳之脉是动 腋下肿,马刀挟瘿,汗出振寒,疟㊂”可见,胆的病变与痰浊关系密切,其 咽中介介然”是梅核气的临床表现,其病机为痰气交阻; 数唾”指病人经常吐痰; 心澹澹恐,如人将捕之”是胃脘痰饮储留,上凌胸膈,心气受迫之症状; 马刀挟瘿”则为痰核壅滞经络出现的肿块㊂以上诸症皆是痰病与胆病相关的明证㊂胆与痰病的关系,孙思邈讲 邪在胆,逆在胃”(‘备急千金要方㊃卷十二“)㊂痰浊并非直接出自胆腑,生痰之源仍在脾胃,但痰浊产生之后会阻滞肝胆气机而导致病变㊂因而,温胆汤方剂主治症候的病位涉及脾胃㊁肝胆两大系统㊂3 温胆汤方剂的寒热属性有人说 温胆汤”的药物组成总体上起到清热化痰作用,而孙思邈却认为其病机是胆寒㊂二者是否矛盾?关于 胆寒”的症候,‘备急千金要方“讲: 左手关上脉阳虚者,足少阳经也,病苦眩厥痿,足指不能摇,躄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名曰胆虚寒也㊂”笔者认为既然称 温胆汤”,则理应兼见上述胆寒的临床表现,方剂主治描述中 胆寒”二字及方名皆暗含此义㊂另外,从医理上亦可分析, 胆寒”与 痰热”二者在临床上可以并见㊂痰浊阻滞于胆腑,容易郁而化热,因见痰热扰心之虚烦不寐㊂在正常情况下,肾中相火温煦周身,须通过手足少阳经方能布*基金项目:云南中医学院院级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痰病临床常用方证运用规律研究”(200906)㊃70 ㊃现 代 中 医 药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5年05月第35卷第3期May.2015 Vol.35 No.3达㊂痰浊阻滞胆经,则阻碍相火的布散,因而会出现 胆寒”诸症㊂可见,痰阻则化热,火性炎上,而 痰热”扰心;痰阻则相火敷布不周而 胆寒”㊂因此, 痰热”为 胆寒”之因, 胆寒”为 痰热”之果㊂从方剂组成来看,方中温性药物不占优势,生姜㊁半夏㊁陈皮略具辛温之性,而枳实苦辛寒㊁竹茹甘微寒㊁甘草甘平,整体功效起到清疏痰热的作用㊂赵绍琴教授则认为,其方名 温胆汤”是提示医生,胆虽有痰热欲得清疏而解,然少阳胆腑本应春生之气,不可过用苦寒药物而损其少阳之火,遏制升发之机,故名 温胆”㊂这也是在强调胆气喜温而恶寒㊂清代张秉成的‘成方便读“亦有此说[3]㊂总之,温胆汤虽为清热化痰方剂,在临证运用时,却不可过于苦寒;只须略清其郁热,开其痰塞,以恢复少阳胆火温升之性为宜㊂4摇温胆汤临证运用举隅温胆汤方证的病机要点在于痰郁化热㊁胆气不疏,其症候以心烦失眠㊁多梦纷纭㊁舌质红㊁苔腻色黄㊁脉滑数为特点㊂因而临床常用此方来治疗脾胃㊁肝胆两大系统的病证,由于痰浊阻滞部位不同㊁痰热扰心程度不一,临床还可出现四肢㊁头目㊁耳鼻等病变,以及老少妇儿的不同疾患,如失眠㊁心悸㊁抑郁症㊁更年期综合征㊁眩晕㊁胃疼㊁中风后遗症㊁抽动秽语综合症㊁鼻窦炎㊁耳聋等多种情志及饮食失调所致的病证㊂温胆汤在临床运用中,须根据病情加减配伍:失眠,可合用酸枣仁汤;心悸,可合用远志丸;抑郁症,可配伍菖蒲㊁郁金㊁丹参;更年期综合征,可合用甘麦大枣汤;眩晕,可配伍天麻㊁钩藤㊁珍珠母㊁代赭石等药;中风后遗症,常配伍桑寄生㊁杜仲㊁牛膝㊁续断㊁川芎㊁红花㊁桃仁等药;抽动秽语综合症,常配伍钩藤㊁僵蚕㊁生龙牡㊁石决明㊁谷芽等药;鼻窦炎,可配伍麻杏石甘汤,或千金苇茎汤等方剂;耳聋,可配伍逍遥散㊁清震汤㊁夏枯草等方药㊂现举病案1例(笔者跟师抄方所录):某女,28岁,2005年3月初诊㊂自诉:因半年前开始准备考试,日日勤苦攻读,三餐食毕立即看书,无暇活动㊂渐至眼珠疼痛如火烧,不能久视书籍文字,夜间心烦失眠已数月,近1月来更添心悸,坐立不安㊂曾服凉血活血㊁清热解毒等方剂,喝药后目痛仅能缓解片刻,20分钟左右又目痛如故㊂晨起口略苦,纳可,大便偏黏,舌尖红,苔腻色黄白,脉滑数而洪㊂樊正伦教授诊后辨证为痰火扰心,肝火上炎,处方如下:竹茹12g,枳实6g,法半夏9g,陈皮6g,炙甘草6g,柴胡12g,黄芩6g,白芍15g㊂服一剂便觉诸症略松,二剂目痛减半㊁心悸得平,四剂后舌苔已不黄,改用健脾利湿剂善后㊂参考文献[1]唐㊃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216-217.[2]唐㊃孙思邈撰.银海精微[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23.[3]清㊃张秉成.成方便读[M ].北京:科技卫生出版社,1958:117.(收稿日期:2014-10-21 编辑:文颖娟)正确使用统计学符号根据国家标准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请作者书写统计学符号时注意以下规格: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斜体小写x 表示,不用正体x ±s ,也不用M 或Mean (中位数仍用M );②标准差用英文斜体小写s ,不用SD ;③标准误用英文斜体小写s x ,不用SE ,也不用SEM ;④t 检验用英文斜体小写t ;⑤F 检验用英文斜体大写F ;⑥卡方检验用希腊文斜体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斜体小写r ;⑧自由度用希腊文斜体小写γ;⑨样本用英文斜体小写n ;⑩概率用英文斜体大写P ㊂王益平 辑。
温胆汤临床运用经验
温胆汤临床运用经验临床中我们会发现,温胆汤怎么能治头晕,也能治心悸;能治自汗,也能治短气;能治呕吐,也能治抽搐;能治心烦,能治口苦。
温胆汤,方书中多说治痰剂,却能让纳差的人开胃,失眠的人入眠,耳鸣的人不鸣,眩晕的人不晕。
能用于中风不遂,能用于恶性肿瘤,甚至能让怀不上孩子的女子怀孕……总之好像各种各样的病都能治。
温胆汤的病机是——胆郁痰扰。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个温胆汤多半是根据宋代陈言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卷九、卷十所记载的温胆汤。
那么卷十记载了温胆汤主治什么样的病呢?心胆虚怯,在我们使用温胆汤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
当然心胆虚怯的原因很多,不尽是温胆汤所能主治,温胆汤所治的心胆虚怯无非是湿热或痰热扰乱心神,扰乱胆腑或者胆经而导致的心神不宁,如果离开了湿热、痰热这个前提,用温胆汤去治疗所有的心胆虚怯,那就不对了。
“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这里要特别提示竹茹的作用。
《名医别录》载其可治呕逆,吐血,崩中。
清代张隐庵注释:“此以竹之脉络,而通人之脉络也。
人身脉络不和,则吐逆为热矣。
脉络不和,则或寒或热矣。
充肤热肉澹渗皮毛之血,不循行于脉络,则上吐血而下崩中矣,竹茹通脉络,皆治之。
”由此可知,竹茹是一味清热通络药,清热可以保护络脉,而通络有利于清热。
通胆胃之络,可以治呕逆;通肺经之络,可以止吐血;通肝经之络,可以治崩中。
总之,凡络脉不通夹有热象者,竹茹皆可治之。
温胆汤由二陈汤加味而来,清代医家费伯雄在《医方论》中谈到二陈汤时,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有助于后学者对温胆汤运用的理解。
他说:“痰之为病最烈,痰之为病亦最多。
积湿与郁火二者为生痰之大源。
其余或因风,或因寒,或因气,或因食,变怪百出,随感而生,难可枚举。
治痰大法,湿则宜燥,火则宜清,风则宜散,寒则宜温,气则宜顺,食则宜消。
二陈汤为治痰之主药,以其有化痰理气、运脾和胃之功也。
学人随症加减,因病而施,则用之不穷矣。
温胆汤临床应用拾隅
温胆汤临床应用拾隅
成芬蔚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对于温胆汤的来源,常有二种:一是出于《集验方》,一是出于《备急千金方》;温胆汤之主治也有二种:治热症乎,治寒症乎。
余于临床广泛用之,效甚佳,尤以自主神经系统为主,随举3病例与诸读者讨教。
【总页数】1页(P370-370)
【作者】成芬蔚
【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医院潮州515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
【相关文献】
1.温胆汤及其22首化裁方的证治特点与临床应用
2.浅析温胆汤方证及当代临床应用
3.柴胡温胆汤临床应用进展
4.柴胡温胆汤治疗抑郁症痰气郁结证临床应用及机理探讨
5.温胆汤在现代医学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味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加味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孙垒;孙晓寒;杨志宏【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6(032)009【总页数】2页(P929-929,930)【作者】孙垒;孙晓寒;杨志宏【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 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咸阳 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7《古今名医方论》言温胆汤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诸证。
方中以竹茹为君清胆热,以半夏为臣降胃逆,下以枳实、除三焦之痰壅,疏以陈皮、理三焦之滞气,渗以茯苓,和以草、枣、姜,调肠胃以安正气[1]。
温胆汤是杨志宏教授临证习用之方,谓凡痰浊中阻之证,内外妇儿各科,但见“头晕、胸闷、口苦、纳差、苔腻、脉滑”之证即可谓之温胆汤证,尤以苔腻一证为要,“但见苔腻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兹将杨志宏教授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包某,女,49岁。
既往癫痫病史10年,平素脾胃虚弱,稍进寒凉之物即腹痛、腹泻,近3年来每遇暑湿季节便头重如裹、胸闷如塞、呕恶纳差、四肢乏力、大便溏泄,行头颅CT及经颅多普勒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服中药未见明显疗效。
然暑湿季节过去,便觉神清气爽,无任何不适之证。
来诊时正值暑湿极盛之际,周身不适,尤以头重、胸闷明显,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舌苔厚腻,六脉濡滑。
证属痰湿中阻。
方用藿朴温胆汤。
药用藿香15g,厚朴12g,白豆蔻9g,佩兰9g,竹茹12g,半夏9g,陈皮9g,枳实9g,茯苓12g,甘草6g,大枣2枚,生姜3片。
共3剂,服后肠鸣碌碌,泻下较多溏便,遂感周身轻快,头重、胸闷之证较前明显好转。
效不更方,继以藿朴温胆汤7剂,诸症皆愈。
回访时诉每遇暑湿季节不适之证便自服上方数剂,屡试不爽。
按:藿朴温胆汤系温胆汤按雷氏芳香化浊法加味而成[2]。
暑湿季节,最易困脾,脾失健运,则头重、胸闷、纳差、乏力、便溏。
患者痰浊体质感暑湿浊气,壅遏上中气分,非香燥之品不能除。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嗜睡、热哮、遗精)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嗜睡、热哮、遗精)温胆汤源于《备急千金方》,由半夏、陈皮、枳实、竹茹、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具有清热化痰、和中安神之功,是治疗胆虚痰热上扰而致虚烦不眠的有效方剂,在临床上运用该方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
1嗜睡王某,女,16岁,1997年9月10日诊。
自述1年前始见嗜睡,每日睡达12小时以上,上课时仍觉头昏欲眠,难以自制。
伴见心烦易怒,纳谷乏味,记忆力减退,虽经多方治疗,难以奏效。
观其形体丰腴,舌体胖,苔黄腻,脉滑数。
证属脾运失健,痰湿内生,蕴久化热,清阳被蒙。
治以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药用:枳实、竹茹、半夏各10g,陈皮6g,茯苓15g,菖蒲10g,川连5g,炙麻黄6g,远志10g。
服上方9剂后,舌苔转薄,症状明显减轻,再服上方化裁10剂后,病已告愈,随半年未见复发。
丹溪云:“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好卧’’。
本案嗜睡之证乃与此素喜食甘甜油腻之品有关,运化失健,痰热内生,以至清阳难升,清窍被蒙。
温胆汤本治虚烦不眠之证,然则清热化痰之功与本案病机相符,故而收效迅捷。
方加黄连燥湿健脾,清泄心火,配远志、菖蒲化痰开窍,宁心醒脑。
麻黄一味更有兴奋中枢神经之能,合而用之,药到病除。
2热哮张某,男,41岁,1995年6月12日诊。
患者3年前到出差,受热后出现咳嗽气喘,经中西药治疗后喘止,近2年来每逢夏季哮喘发作。
刻诊:咳嗽气喘,胸闷气短,动则喘甚,喉中痰鸣,咯痰黄白相兼,痰稠不易咯出,咳甚时不能平卧,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听诊:两肺布满哮鸣音; 胸透:两肺纹理增粗。
西医给予抗菌、平喘治疗,效果不显,经介绍来诊。
病为热哮,证属痰热蕴肺,肺失清肃。
随拟温胆汤化裁治之:半夏10g,陈皮15g,枳实10g ,茯苓15g,竹茹、胆星各10g,葶苈子15g,杏仁、桑皮各10g,蝉衣9g,鱼腥草15g。
服药4剂后,咳喘明显减轻,喉间痰鸣消失。
前方加大贝10g,续进15剂而愈。
为防复发,嘱服二陈丸月余,观察2年夏季未见哮喘发作。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刘朝菊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9(025)012
【摘要】@@ 温胆汤载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组成,具有燥湿化痰,清热除烦功效,主治痰热内蕴肝胆所致病症.笔者常以温胆汤加减治疗咳嗽、眩晕、消渴、失眠等疾病,取得较好疗效,举例如下.
【总页数】2页(P828-829)
【作者】刘朝菊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内科,重庆4011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7
【相关文献】
1.用温胆汤“从痰论治”临床应用举隅
2.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3.加味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4.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举隅
5.黄连温胆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应用举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连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黄连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关键词黄连温胆汤不寐中风消渴黄连温胆汤出自清•陆廷珍《六因条辨》一书,方由黄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竹茹、枳实组成。
功在清热化痰、和胃降逆。
证属痰热内扰者,均可辩证治之,临床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疑难之疾,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1 病例举隅1.1 不寐李某,女,50岁,工人。
自述失眠已有一年余,近3月来每夜难以入睡,甚则彻夜不眠,经中西药治疗,睡眠时好时坏,而前来就诊。
刻诊:心烦失眠、口苦、胸闷、泛恶、头重目眩、纳少,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宜清热化痰、安神除烦,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6g、半夏10g、胆南星10g、茯苓12g、枳实10g、竹茹15g、大黄6g、柏子仁10g、炒枣仁20g、丹参15g、夜交藤30g,每日一剂,水煎2次,取汁400mL,早晚分服。
服上方3剂后,大便通畅、睡眠明显改善。
照上方去大黄,继服10剂,临床症状消失,不寐消除。
1.2 中风刘某,男,58岁,农民。
素有高血压病史15年,形体肥胖、平素常感头晕,晨起床时突然出现右半身活动不利,反应迟钝,语言蹇涩,前来就诊。
刻诊:患者形体肥胖,反应迟钝,口眼歪斜,右侧肢体偏瘫,舌红、苔黄,脉弦滑而数,血压165/95mmHg,颅脑CT示:左侧腔隙性脑梗死。
治宜化痰开窍、活血通络。
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6g、胆南星10g、茯苓12g、半夏10g、郁金10g、枳实10g、丹参18g、赤芍10g。
每日一剂,水煎2次,取汁400mL,早晚分服。
服满5剂后,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对答清楚,唯口眼歪斜、右侧偏瘫、纳少、舌红、苔微腻,血压150/90mmHg。
照上方去黄连、郁金,加牛膝10g、焦三仙各10g,服药7剂,纳食增,余症仍存。
照上方加桃仁10g、红花10g,夜交藤30g并配合针灸治疗月余,诸症消失,生活能自理。
1.3 消渴张某,女,60岁,干部。
有“糖尿病”史2年,形体肥胖,平时服二甲双胍片0.25,3次/日口服治疗,血糖控制尚稳定,近2天自感多饮、多食加重。
温胆汤临床运用举隅
温胆汤临床运用举隅【关键词】温胆汤;,,,,眩晕(内耳性眩晕);,,,痰饮(间质性肺炎);,,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怔忡(更年期综合征)摘要:温胆汤临床运用较为广泛,可用于痰浊内盛的多种病证,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只要用法得当,可获良效。
关键词:温胆汤; 眩晕(内耳性眩晕); 痰饮(间质性肺炎); 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怔忡(更年期综合征)温胆汤出自于《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茯苓、陈皮、生姜、甘草组成,功能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
临床应用本方加减治疗痰浊内盛的多种疾病,随证化裁,疗效颇佳。
1 眩晕(内耳性眩晕)女,48岁,于20040803就诊。
患者素有头昏史5年,间断性发作头目昏眩、耳鸣、甚则恶心呕吐。
5 d前,患者眩晕再发,感头昏目眩、视物旋转,耳鸣,不能食,泛泛欲呕,脉滑,舌淡红苔黄腻。
中医诊断:眩晕。
西医诊断:内耳性眩晕。
证属:痰浊中阻,上扰清空,蒙蔽清阳。
治宜清热化痰,降逆和胃。
方用温胆汤加减:半夏10 g,茯苓10 g,陈皮10 g,竹茹10 g,胆南星10 g,石菖蒲15 g,磁石15 g,天麻10 g,钩藤12 g,甘草6 g。
水煎服,1剂/d。
服药3剂,眩晕明显好转,呕吐停止,效不更方,宗上方继服4剂,诸症消失,病告愈。
按:眩晕一病,其病有风、火、痰、虚之别,中医学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内动,风火为患均可引起眩晕。
又有“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论述。
本例眩晕乃痰浊内蕴,阻碍气机,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故用温胆汤清热化痰,和胃降逆,加用天麻、钩藤、胆南星祛风化痰;石菖蒲、磁石;远志安神止眩。
药中病机,病乃痊愈。
2 痰饮(间质性肺炎、胸膜炎)男,56岁,于20041022就诊,胸闷胸痛,伴呼吸不畅通6个月,加重半月。
患者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经常咳唾、痰多。
半年前,曾患肺炎,经治愈后,一直遗有胸闷不适,间断性低烧,呼吸不畅通,背部发凉。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顽固性嗳气案杨某,女。
2010年5月13日初诊。
主诉:嗳气间作数年,多家医院治疗无效,常于受凉后明显,进食不适后会出现胃脘不适,大便日一次,质可,时有月经期间大便偏稀,纳可,眠差,口干,夜尿3~4次/日。
2010年4月23日因子宫内膜移位症行腹腔镜手术。
舌红苔黄干,脉弦滑。
辨证分析:患者嗳气数年,当有脾胃虚弱;其大便稀溏,受凉后嗳气明显,提示脾胃虚寒;其口干、舌红苔黄干,说明胃中郁热,胃阴不足;脉弦滑,提示痰浊内阻。
本病例病性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脾胃虚弱,痰浊内阻,兼有胃中郁热,胃阴不足。
治疗时应标本兼顾,温清并用。
西医诊断:功能性吞气症。
中医诊断:嗳气(脾胃虚寒,痰浊内阻,胃中郁热,胃阴不足)。
治疗:降逆化痰,健脾益气,兼清胃热,滋养胃阴。
方选旋覆代赭汤合导痰汤、平胃散加减。
处方:旋覆花10g,生赭石10g,陈皮10g,法半夏9g,茯苓20g,炙甘草3g,胆南星5g,郁金20g,竹茹10g,苍术10g,厚朴10g,炒酸枣仁30g,北沙参10g,麦冬10g,黄柏10g,川芎10g。
日1剂水煎服,200ml,日2次。
辅助健脾益气穴位贴敷,配合服用中成药肠泰合剂。
2010年5月25日二诊。
嗳气减轻,时有饥饿时胃脘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偏干,日一次,尿疼,色黄,尿中有泡沫。
舌红苔黄干,脉弦滑。
建议查尿常规。
处方:旋覆花10g,生赭石10g,陈皮10g,法半夏9g,茯苓20g,炙甘草3g,胆南星5g,公丁香6g,竹茹10g,鹅枳实10g,厚朴10g,炒酸枣仁30g,柿蒂10g,麦冬10g,黄柏10g,车前草30g。
日1剂水煎服,200ml,日2次。
配合化瘀清胃穴位贴敷。
配合服用亮菌口服液。
2010年6月3日三诊。
患者诉偶有进食生冷后嗳气,无口干口苦,小便较前好转,大便正常,眠差。
舌红苔根黄厚腻,脉弦滑。
检查回报:尿常规(-)。
处方:旋覆花10g,生赭石10g,陈皮10g,法半夏9g,茯苓20g,炙甘草3g,胆南星5g,公丁香6g,竹茹10g,淡豆豉10g,炒栀子10g浮小麦30g,柿蒂10g,麦冬10g,黄柏10g,黄连5g。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体会温胆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中草药组成。
其具有清热解毒、疏肝胆、平肝阳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胆囊炎、胆结石和黄疸等疾病。
以下是我在临床实践中对温胆汤的应用体会。
首先,在治疗胆囊炎方面,温胆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药方剂。
胆囊炎是由于胆囊发生炎症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有胀痛、恶心呕吐等。
温胆汤中的黄连和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消除胆囊内部的炎症,缓解症状。
同时,黄柏和栀子具有疏肝胆的功效,可以帮助胆囊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促进胆汁的正常分泌。
经过多次临床观察和应用,温胆汤对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的症状,恢复胆囊的正常功能。
其次,温胆汤在治疗胆结石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胆结石是胆囊内结石形成的疾病,常引起腹痛、黄疸等严重症状。
温胆汤中的黄连和黄芩能够减轻胆囊内部的炎症反应,促进胆石的溶解和排泄。
此外,黄柏和栀子具有平肝阳的作用,可以舒缓胆囊和胆管的张力,减少结石的堵塞和疼痛感。
通过我在临床实践中的观察,温胆汤在胆结石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温胆汤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于治疗黄疸等胆道系统疾病。
黄疸是由于胆道梗阻或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肝脏疾病,呈现出皮肤和眼睛发黄等症状。
温胆汤中的黄连和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帮助身体排除过多的胆红素,减轻黄疸的症状。
同时,黄柏和栀子有疏肝胆的作用,可以改善胆道的通畅,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通过临床观察,温胆汤对黄疸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体征和生活质量。
然而,在使用温胆汤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在用药过程中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掌握剂量和疗程。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合理调整药物的用量和使用时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其次,温胆汤属于中药方剂,患者在使用时应密切观察自身的变化情况,如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或停药,并向医生咨询。
最后,在治疗过程中,也要配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 备急千金 方 》 ; 温胆 汤之 主 治也 有二 种 : 治 热症 乎 , 治 寒 症
乎。
余于临床广泛用之 , 效甚佳 , 尤以 自主神经系统为 主 , 随举
3病 例 与诸 读 者 讨 教 。
例1 患者 , 男性 , 5 2岁 , 就 诊 时神 态 紧 张 , 言语结 巴 , 自诉 半年来与妻吵架 , 一 侧 头 部 冒 汗 。患 者 诉 孩 子 外 地 就 读 不 完 全 相 同 , 但 患 者 均 有 一 定
【 中图分 类号1 R 2 8 9 【 文献 标识 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 7 3 6 9 . 2 0 1 4 . 0 3 . 0 7 1
常好的调和作用 。
半年来与妻 吵架 即一 侧头 部 冒汗 , 睡眠 易醒 , 口苦 , 舌 苔 厚 略 黄, 脉象弦滑 , 大便 软 , 日行 2次 。拟 温 胆 汤 合 逍 遥 散 加 减 治 之, 并 嘱带 妻 子 前来 就诊 , 闲时 偕 妻 外 出 、 走 亲访友 、 适 当运 动 、 放 松 心 情 。半 月 后 患 者 就 诊 , 神 态 自若 、 言 语 流 利 。诉 回 家 后 与妻子协商 , 积极 就 医, 外 出旅行 , 现 已无 一侧头 部 冒汗症状 , 睡 眠改 善 , 但舌苔腻 , 大便软 , 日行 一 次 , 脉弦滑 , 拟 温 胆 汤 合 三
神 经 功 能 紊 乱 而 出 现一 系列 症 状 。 例 2 患者 , 男性 , 4 6岁 , 自诉 1年 多 来 咳 嗽 反 复 出 现 晕 厥, 晕后 易醒 , 不超 过 1 ai r n , 无 口吐 白 沫 , 无 猪 羊 叫声 , 体 检 发 现 咽无 充 血 , 双肺呼吸音粗 , 未闻及干湿罗音 , 心率 7 8次 / ai r n ,
心律 整齐 , 肝脾助下未及 , 予 头颅 C T、 胸 片、 颈椎 片、 心 电图 、 血
笔者认为 , 思虑忧郁过多 , 可使心脾 内伤 、 肝阴耗损 ; 饮食 不节 , 则精微不化 、 脾 胃受伤 、 聚 湿 成 痰 。故 痰 因火 动 , 上扰 清 窍 , 而 发 为 此 病 。其 病 机 为 风 痰 虚 火 所 致 , 对肝 胆偏亢 、 痰浊 上扰者 , 治宜化痰开窍熄风 法 , 方选温 胆汤 加珍 珠母 、 蜈蚣 、 地龙 、 胆 南 星、 石决明 、 钩 藤 。胸 痹 其 病 机 为 胸 阳 不 展 、 素体 阳虚 、 饮 食 不
仁 汤 加 减 。患 者 未 再 就 诊 。 按 : 患者因长期家庭关系紧张 , 未 及时释放情 绪 , 导 致 自主
温 胆 汤 可 用 于 以下 常 见 症 状 。失 眠 , 亦 称 不 寐 。其 病 因 较 多, 以火 来 分 有 实 、 虚两 种 , 临 床以虚 证较 为常 见 , 多 数 为 病 后
3 7 O
・
陕西 中 医 2 0 1 4年第 3 5 卷 第 3期
复诊 , 神态较之前灵 活 , 大便成 形偏 软 , 日行 一 次 , 仍 按 温 胆 汤 加 减 给 药并 嘱 其 放 松 精 神 , 调 整 自己 心 态 , 多做户外活 动 , 加 强
古方今用 ・
温胆 汤 临床 应 用拾 隅
出现 体 虚 或 肝 胆 虚 热 , 从 而 出 现 心 烦 不 眠 的 症 状 。对 于 湿 热 内 蕴、 脾 胃不 和 、 口干 苦 、 清阳被阻而头晕 、 痰热扰 心而不 眠者 , 宜 清化痰热 、 调 和脾 胃法 治 之 , 用 温 胆 汤 加 川 山药 、 黄连 、 滑 石、 苍 术 。晕 厥 经 云 : “ 诸风掉弦皆属 于肝” 。丹 溪 云 : “ 无 痰 不 作 眩” 。
成芬蔚 广东 省潮 州 I 医院( 潮州 I 5 1 5 2 0 0 )
与他人交流 , 多 看 些 娱 乐 节 目。 1 年来患者多次复诊 , 身 体 情 况
及生活情况都有很大的好转 。 按 : 患 者 系情 绪 反 应 、 心理 紧张 , 自主 神 经 调 作 功 能 紊 乱 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 。
常只有夫妻俩 , 妻子 处于 更年期 , 喜 怒无 常 , 家 中吵声不 断 , 近
悸, 扰 乱 心 神 则 不 寐 。 因此 , 治 疗时要 审症 求 因, 辨 证施 治 , 才 能 获得 良好 的 治 疗 效 果 。 今 天的生活节奏快 , 信息来源多方 面 , 更换 信息快 , 周 围 环 境 变化 快 , 使 人 应 接 不 暇 。情 绪 变 化 快 能 造 成 人 常 于 心 理 上 的 紧张状态 , 中 医认 为情 志活 动 与脏 腑 相 关 , 而 百 病 皆 由痰 作 祟 , 无 疑 温 胆 汤 从 清 痰 热 和 胃着 手 于 情 绪 、 行 为 导 致 的 疾 病 具 有 非
对于温胆汤的来源 , 常有二种 : 一是出于《 集验方 》 , 一是 出
口苦 纳 差 、 脉 滑、 舌质 红 、 苔黄腻 等诸 多主要 症状 , 符 合 温 胆 汤 之主症 , 故 皆 可依 照 此 方 为 基 础 方 加 减 化 裁 来 用 药 , 这体 现 了 中 医学 “ 异病 同 治 ” 的原 则 。温 胆 汤 是 以 二 陈 汤 为 基 础 , 加 竹 茹 以清 热 , 加枳实以下气 , 全 方温 凉并用 , 化 痰而 不燥 , 下 气 而 不 泻, 清 热 而 不 寒 。祖 国 医 学 认 为 “ 百 病 皆 以痰 作 崇 ” , 痰 的 成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