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管理学实习设计教案
自然保护区管理--第七章 物种管理
《自然保护区管理》教案-7授课内容:第七章物种管理授课学时: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种群数量监控方式和物种管理措施的制定及实施方式的讲解,使学生了解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种群监控的方法以及掌握对野生动植物的管理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物种种群数量的监测方式;动物管理方式及实施情况;植物管理方式及实施情况;对动植物管理所具有的意义。
难点:对动植物管理方式的制定和实施;物种种群监测的方式和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因素教学内容:第一节种群数量监控一、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对动物而言,种群中的个体有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植物的种群数量则受无机环境的影响较大,如:光照、水、温度和土壤等。
因此,种群的数量是经常变化的。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一) 影响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二) 影响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包括辐射能、光、温度、空气等。
2、土壤因素与植物演替同时并进的是土壤的变化,土壤发育和植被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共受着气候的变化。
土壤为植物提供立足之地,并起到供应水分、矿物养料的作用。
3、生物学因素联合生长着的有机体,他们彼此之间以及和他们的环境之间有着互相的关系,优势植物和附属的个体之间有着显著的竞争,它们之间互为影响因素。
二、野生动物数量监测野生动物的数量调查, 依据调查对象,有不同的调查方法。
一般分为绝对调查法和相对调查法两种。
(一) 绝对数量调查方法绝对数量调查方法是准确统计野生动物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数量的方法。
1、目前国外常利用卫星拍摄技术和航空摄影技术对野生动物的数量进行调查。
2、人工直接计数法,是由人工直接在野外对所见动物进行计数。
人工直接计数法又可分为诱捕计数法, 即用可见捕具(盒、箱、网) 和隐蔽捕具(猎夹、地坑、索套) 有计划地对动物进行诱捕计数; 还有区段计数法、哄赶计数法、足迹计数法、样带驱赶计数法和平行线驱赶计数法等。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策略与实践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策略与实践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环境以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然而,如何科学地管理自然保护区,达到保护和利用的平衡,一直是政府和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策略与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说明。
一、理论基础自然保护区的背景有三点,分别是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因此,保护区的建立要符合以下三个原则:1.生态学原则,即国家要寻求维持自然系统各要素作用平衡的保护模式,保护已有物种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确保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
2.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国家要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兼顾经济发展,使保护区不仅仅是一个能够保护自然环境的区域,还能够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3.社区参与原则,即自然保护区在建设中需要积极鼓励和促进沿线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充分发挥社区治理和参与的功能。
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策略1.分类管理策略根据国家统一的分类标准,对于不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生物特征、资源条件和人文环境等因素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
例如,天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主要以景区经济为主体,采用较为灵活的管理方式。
而生态保护区则主要采取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管理模式。
2.差别化管理策略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特征、生态系统特征、环境问题等特点进行差别化管理。
通过对功能区的划分,明确各区功能的界限和管理方式,以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例如,对某个区域内的特殊物种进行单独保护,对具有旅游价值的景点进行开发,对工业园区则重点治理污染排放等。
3.综合管理策略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多种资源、生态系统和利益关系等问题,以区域综合管理为主要内容,采用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手段,实现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
例如,将国家公园、天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纳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从国家层面统一规划和实施综合管理,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自然保护区管理教程课程设计
自然保护区管理教程课程设计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意义、管理方式和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生态环保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背景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基地,其保护和管理工作越发重要。
但是,由于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地方政府和管理机构的人员普遍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为保护区的生态安全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基于此,有必要培养一批具备自然保护区管理理论和实践技能的人才。
本课程的设计旨在为此提供必要的学习和实践,培养管理精英。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自然保护区概述1.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念2.自然保护区的种类和分布3.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作用第二部分自然保护区管理理论1.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基本概念2.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目标和原则3.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第三部分自然保护区管理实践1.自然保护区的划分和规划2.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维护3.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和评估4.应急处理和管理第四部分自然保护区管理案例分析1.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案例和经验2.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3.如何应对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挑战和问题第五部分课程实践1.参观实践:参观当地自然保护区,了解现场管理情况,与管理人员进行交流2.实验实践:进行实际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包括划分规划、建设维护、监测评估和应急处理等各个方面课程评估1.日常表现:包括出勤、发言、课堂笔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末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习报告的综合评估。
参考教材1.《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王建中,高等教育出版社)2.《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手册》(中国环境出版社)3.《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贾森夭,中国环境出版社)总结本课程的实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达到培养自然保护区管理精英的目的。
《第5单元实践活动自然保护区研学之旅》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3
《自然保护区研学之旅》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自然保护区研学之旅的第一课时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类型、功能及价值,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能初步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管理问题。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在课堂时间内,认真听讲自然保护区的相关知识,包括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分类、生态功能以及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等。
要求掌握并理解相关概念,并能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 观看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后需观看有关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纪录片或教学视频,了解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并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和疑问。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自然保护区,观察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动植物种类及保护措施等。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4. 小组讨论:学生需在实地考察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和感想,探讨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管理策略,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5. 作业报告:学生需根据理论学习、观看教学视频和实地考察的经历,撰写一份关于自然保护区的研学报告。
报告需包括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类型、功能及价值,以及个人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思考等。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完成每一项作业内容,并按照要求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想。
2. 小组讨论时需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尊重他人意见。
3. 作业报告需条理清晰、内容完整,并体现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同时,报告需结合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的经历,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管理问题。
4. 报告字数不少于800字,并附上实地考察的照片或相关素材。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观察记录的详细程度、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以及作业报告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等。
自然保护区管理学与实践教学大纲
《自然保护区管理学与实践》教学大纲学时:36 学分:2 课程类型:选修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一)课程性质《自然保护区管理学与实践》涉足于地理学与管理学之间的领域,主要探讨自然保护区系统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方法,课程应用范围广、意义重大、生命力旺盛。
(二)课程地位《自然保护区管理学与实践》是包头师范学院相关专业的选修课之一。
(三)课程任务使学生认识到《自然保护区管理学与实践》是21世纪地理学发展的方向之一;掌握《自然保护区管理学与实践》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的方法;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及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的主要内容本课程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讲授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规划、自然保护区管理组织设置、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配备、自然保护区协调和自然保护区调控;第二部分讲授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实践内容,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管理运行职能的实践过程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运行职能实践中的管理运行职能运行状况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运行职能实践中的经验及原因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运行职能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运行职能实践的对策(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属于交叉学科的内容,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学基础和管理学基础,必须将地理学与管理学结合起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基本要求:掌握自然保护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的意义。
熟悉自然保护区管理学的性质、分支学科体系、应用领域及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保护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特点一、自然保护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二、自然保护区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第二节自然保护区管理学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一、自然保护区管理学研究的思路二、自然保护区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三节自然保护区管理学分支学科体系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一、自然保护区管理学分支学科体系二、自然保护区管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三节区域管理学研究的意义和应用领域一、自然保护区管理研究的意义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主要应用领域第五节自然保护区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传统研究方法二、现代研究方法重点:自然保护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的意义。
第五章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和管理计划一、教学目的二、时间分配三、教学
第五章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和管理计划一、教学目的1. 掌握确定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的具体方法。
2. 了解自然资源调查对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确定的意义和作用。
3. 解管理计划的概念. 作用和内容。
4. 掌握管理计划具体的编制步骤和实施。
二、时间分配顺序教学内容时间安排1保护目标的确定 3 2管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三、教学内容1. 保护目标的确定 自然保护区资源调查的作用和意义;综合调查和专项调查的概念.方法;本地资料的补充完善;确定重点保护目标的两条途径,一是通过确定保护优先序的三条标准:(1). 目标的独特性。
(2). 目标的濒危性。
(3). 目标的可利用性。
二是根据生态系统的代表性. 稀有性. 自然性. 多样性. 脆弱性等标准和物种的特有性. 稀有性. 濒危程度. 价值大小等标准,筛选出重要的优先保护地点和物种。
2. 管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的概念. 管理计划的核心;管理计划的目的和作用;管理计划的内容;管理计划的编写步骤;管理计划的审批和实施程序。
四、重点内容1. 自然保护区资源调查的意义。
2. 综合调查和专项调查的概念. 方法。
3. 重点保护目标的确定。
4. 管理计划的内容. 编写步骤以及审批和实施的程序。
五、难点内容1. 综合调查和专项调查的方法。
2. 管理计划的编写和审批. 实施程序。
六、教学方法1. 理论理解演示PPT课件,概念要准确,必要时要图示,且多举例,有时要反复讲。
2. 课堂提问少量. 见机. 灵活. 启发式。
3. 课外阅读提供参考读物目录,并布置复习思考题和新课预习。
七、教具PPT课件。
八、复习思考题1. 保护区综合调查. 专项调查. 本底调查的概念。
2. 管理计划的概念。
3. 保护区开展资源调查的意义?2. 综合调查和专项调查的区别?3. 阐述重要保护目标确定的两种途径。
4. 制定管理计划的意义?5. 管理计划的内容主要有哪些?6. 请为某保护区(选择你熟悉的保护区)制定一个管理计划。
自然保护区管理学实习设计教案
自然保护区管理学的实习设计实习一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的编写一、目的意义任何一个自然保护区都必须制订管理计划,建立实施、监测与调整管理计划的机制。
管理计划是衡量一个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需要。
一本科学合理的保护区管理计划可以使保护区管理人员明确每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明确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可以通过规定各项工作的时间表,有效调节工作进度;可以使工作实施的单位、个人以及地点、场所和环境等进行科学的调配。
本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了解什么是管理计划,理解制订管理计划的重要性,学习管理计划制订的步骤。
二、编写内容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主要包括保护区情况描述、分析和评价、管理措施和行动以及行动计划和资金预算等4方面内容。
2.1 概要本部分主要让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管理计划的关键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主要内容有: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主要保护对象、重要意义、多年来取得的成果和目前面临的困难以及受到的制约因素;预计需要克服的困难,拟采取的措施,需要提供哪些必要的基本条件;实施期限,资金需求、来源以及筹集办法等。
一般来说,管理计划执行概要的文字在3000~5000字之间。
2.2 前言一般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述编写本管理计划的必要性和背景;第二部分,简述编写管理计划的过程,包括参与的组织、机构、个人以及参与的方式等;第三部分,致谢。
总字数在1000字左右。
2.3 目录2.4 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描述2.4.1 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应包括:位置、面积、边界和功能分区;历史沿革、法律地位和主要保护对象;自然条件;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2.4.2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包括: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自然保护区土地状况;组织机构;资源保护和野外管理;科研与监测;宣传教育和培训。
2.4.3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自身开发的经济活动,最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外部机构合作开展的经济活动。
《第5单元实践活动自然保护区研学之旅》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3
《自然保护区研学之旅》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自然保护区研学之旅的第一课时,使学生掌握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类型和功能,了解自然保护区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课堂讲解和自学,了解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
重点掌握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特征和保护对象。
2. 案例分析:选取国内外典型的自然保护区案例,如四川大熊猫保护区、亚马逊雨林等,分析其设立的背景、保护的对象以及取得的成效,理解保护区的实际意义。
3. 实地观察准备:在正式开展实地考察前,学生需准备相关观察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并学习如何进行生态环境观察和记录。
同时,要求学生预先设计一些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提问,以便在实地考察时进行深入交流。
4. 小组合作:学生需分组进行研学活动准备,每组需讨论并确定一个自然保护区的主题,并围绕该主题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在课后完成相关自学内容,理解并掌握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要求:学生需对所选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其背后的生态保护意义,并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见解。
3. 实地观察要求:学生在实地考察时需认真观察,详细记录,积极提问,确保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需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不随意破坏自然环境。
4. 小组合作要求:小组内成员需分工明确,合作完成主题的选择、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每组需提交一份完整的研学活动计划,包括主题、目的、观察内容等。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实地观察的认真程度以及小组合作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将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意见。
同时,教师将把学生的作业情况反馈给家长,以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自然保护区管理--第九章 生态旅游管理
《自然保护区管理》教案-9授课内容:第九章 生态旅游管理授课学时: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生态旅游的基本理念,了解生态旅游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生态旅游开展工作中资源评价、规划、分区管理等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及难点:本章的重点为生态旅游开发原则,资源评价为难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 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一、旅游资源分类自然资源 是指自然界中地理环境和生物所构成的、吸引人们前往开展旅游活动的天然景观,它包括了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等。
人文资源 是指古代人类的社会活动的遗迹和现代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
二、中国的旅游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 名山、湖泊、江川、瀑布、泉、生物。
中国的人文资源 历史古迹和文物、宗教胜地、古建筑工程、风土人情、文化艺术、饮食风味、旅游商品。
三、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通常包括旅游密度、旅游容量、旅游的季节性、旅游资源客体的艺术特色、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的评估等。
第二节 生态旅游意义及开发原则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为目标,展开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利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行活动。
一、生态旅游的意义1、生态旅游业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提供融资途径2、生态旅游业带动周边社区发展3、生态旅游业可增强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4、生态旅游业可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二、生态旅游系统及其保护1、生态旅游的物质基础2、生态旅游系统的保护三、生态旅游规划1、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1) 旅游资源的状况、特征及其空间分布;(2) 旅游者的类别、兴趣及其需求;(3) 旅游地居民的经济、文化背景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容纳能力;(4)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以及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旅游环境相融合。
2、生态旅游的规划模式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分区管理一、生态旅游管理的内容生态旅游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
生态旅游业的管理包括生态旅游待业管理、社会管理和生态旅游区管理。
《第5单元实践活动自然保护区研学之旅》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3
《自然保护区研学之旅》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类型与功能。
2. 掌握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调查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自然保护区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阅读课本相关章节,并观看自然保护区研学之旅的网上教学资源,初步了解自然保护区的背景和知识。
2. 调查研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开展关于所在地区(或感兴趣的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该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动植物种类、生态环境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等。
3. 实地考察准备(1)学生需准备必要的研学工具,如笔记本、相机、地图等。
(2)小组内进行任务分工,如负责记录、拍照、访谈等。
(3)根据教师提供的研学指南,学生需制定具体的实地考察计划。
4. 生态知识学习与讨论(1)学习相关生态学基础知识,如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概念。
(2)小组内进行讨论,就调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交流,并尝试寻找答案。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在实地考察前完成所有的预习和调查研究任务。
2. 实地考察时需严格遵守保护区规定,保护好生态环境,不损害动植物资源。
3. 学生需携带记录工具,对观察到的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进行详细记录和拍照。
4. 小组内需进行讨论和交流,形成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初步认识和看法。
5. 学生需在课后整理研学成果,形成书面报告或PPT展示材料。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地考察记录、报告内容及组内讨论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师将关注学生在研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对表现优异的学生或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 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师将就学生在研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3.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和建议,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在下一课时的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享。
《第5单元 实践活动 自然保护区研学之旅》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3
《自然保护区研学之旅》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使学生:1. 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意义,认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掌握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知识,包括生态保护措施和动物保护法规。
3. 学会利用地图等工具,识别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二、作业内容1. 自主学习阶段:- 学生需预先自学《自然保护区研学之旅》课本的有关内容,并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包括当地著名自然保护区的简介、主要生物物种及生态保护策略等。
- 结合地理课本中关于自然保护区的知识点,制作一张包含主要自然保护区名称、地理位置及生态特点的思维导图。
2. 研学实践准备:- 实地考察准备:提前学习有关生态足迹和实地观察记录的方法,并熟悉安全操作规范。
- 分组准备: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作业,每组成员分工明确,分别负责资料收集、实地考察、记录整理等任务。
3. 实地考察阶段:- 小组内成员根据分工,在教师的带领下前往指定的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
- 记录当地动植物种类、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等信息,并绘制简要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需在作业过程中保持认真态度,遵守纪律,尊重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和环境。
2. 提交的思维导图应条理清晰,信息准确,内容应涵盖主要自然保护区的位置和特点。
3. 实地考察阶段要求详细记录并拍照或拍摄视频记录(若有条件),注意收集并保留相关资料,以便后期分析整理。
4. 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并提交相关资料,如未能按时提交应向教师说明原因并请求延期。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包括内容准确性、条理清晰度和美观程度等方面。
2. 对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记录进行批改与评价,考察记录的真实性、细致性和逻辑性等方面。
3. 对整个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结合学生合作精神和课堂表现等因素给出最终评价。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习作教案小小自然保护区教案
习作教案小小自然保护区教案教案标题:小小自然保护区教案目标:1.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环保意识。
2.让学生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重要性。
3.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与珍贵,激发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
4.培养学生运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意识。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导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出示一张展示自然保护区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引导他们观察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讲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10分钟)1.在黑板上简单写下“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2.向学生解释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特定的物种、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而设立的一定范围的地区。
3.通过问答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自然保护区概念的理解情况。
三、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10分钟)1.探讨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等。
2.通过相关的图片和案例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
3.分组讨论,学生自行总结自然保护区的其他重要性并向全班汇报。
四、实地考察(20分钟)1.在学校周边寻找一个具备部分自然景观的区域,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2.在实地考察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收集有关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的信息。
3.学生根据实地考察收集到的材料,回到教室进行汇报和展示。
五、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15分钟)1.解释自然资源的概念,并讲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3.小组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复习。
2.提问学生自然保护区的概念、重要性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
3.帮助学生评估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并提供积极的反馈。
七、课堂延伸(15分钟)1.可以选取一些自然保护区的案例,与学生一起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然保护区的了解。
2.可以通过观看相关的纪录片或短片,向学生展示自然保护区的美景和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工作,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自然保护区 教案
自然保护区教案教案标题:自然保护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自然保护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2. 掌握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和特点;3. 了解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和措施;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什么是自然保护区a. 定义: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定地区。
b. 重要性: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濒危物种、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2. 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和特点a. 分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自然遗产等。
b. 特点:地理位置、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文化价值等。
3. 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和措施a. 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减少废物、合理使用化学品等。
b. 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非法狩猎、保护栖息地、限制商业捕捞等。
c. 推广可持续发展:发展清洁能源、鼓励环保产业等。
4. 培养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a. 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b. 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c. 了解和宣传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和成果。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保护区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自然保护区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
3. 讨论与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了解,并展示讨论结果。
4. 方法与措施:介绍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和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贡献保护环境的力量。
5. 环保意识培养: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参观当地自然保护区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6. 总结与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教学评价,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自然保护区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2. 教材:相关的教材或参考书籍。
3. PPT或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视频和知识点。
4. 环保活动材料:如海报制作材料、垃圾分类示例等。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教学设计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教学设计1. 介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背景知识;2. 理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区在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3. 了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和分布情况;4. 学习一些典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案例,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保护工作;5.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呈现一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和动植物。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植物在哪里生活?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它们?2. 概念解释:介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背景知识。
告诉学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环境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它们具有重要的生态、科学、文化和教育等价值。
3. 分类和分布:介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可以根据保护区的地理位置、保护对象以及重要性等方面进行分类和解释。
同时,利用地图或幻灯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各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情况。
4. 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习一些典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案例,如三江源、长白山、阿拉善等。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深入了解这些保护区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特有生物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也介绍一些这些保护区所面临的保护问题,如盗猎、非法采伐等。
5. 环保意识教育: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户外实践活动,去参观附近的自然保护区,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和自然美景。
6. 总结:让学生自主总结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自然保护区?你有什么环保意识?7. 拓展: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如水源保护、大气污染控制、野生动物保护等。
评价方法:1. 学生的观察和描述图片的能力;2.学生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念和背景知识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类和分布情况的掌握;4. 学生对典型保护区的特点和保护工作的理解程度;5.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保护问题的关注程度;6.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姓名:杜宗飞学号:2011090118专业: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班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01班指导教师:赵建明实习时间:XXXX-X-X—XXXX-X-X20XX年1月9日目录目录 (2)前言 (3)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1.1实习目的 (3)1.2实习任务要求 (4)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2.1实习单位简介 (4)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三、实习内容(过程) (5)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3.2适应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业岗位工作。
(5)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四、实习心得体会 (6)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7)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五、实习总结 (8)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
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
12、自然保护区教案
归纳: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改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此外,自然保护区还是天然的实验室,生物物种的天然储存库。
(2)走进自然保护区
播放我国主要的自然保护区录像,学生观看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4、环保行动
查阅资料,了解山东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6、布置课外实践
收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的图片、文字资料,举办一次关于山东省自然保护区情况的演讲比赛。
教后反思
第1页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1、导入新课:
(1)复习;谁来说说植树造林的好处有哪些?
(2)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情况。
2、播放课件: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看了这段录像资料,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你同意专家的观点吗?
板书:自然保护区
3、追根求源:
(1)建立自然保护区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教学案
课题
12、自然保护区
序号
4
授课时间
2011年月日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现状。
2、知道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好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
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好处多:
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天然实验室;
生物物种的天然储存库;还有…
教学策略
课题导入—提出问题―追根求源—交流深化——提出主题——课外实践。
自然保护区管理--第六章 生境管理
《自然保护区管理》教案-6授课内容:第六章生境管理授课学时: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的管理原则和针对不同类型生境采取的管理办法,体会生境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生境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兴趣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 核心区、实验区和缓冲区的概念及各自的作用和管理原则(2) 环境管理的意义和任务(3) 各种类型生境的管理方法(4) 干扰的因素(5) 干扰对在生境管理中的两面性难点:各种类型生境的管理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功能区管理一、概述二、功能区的划分功能区的划分是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基础,其划分原则主要是根据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保护的目的。
1、核心区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区域,是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好的地方和珍稀濒危物种的集中分布地,同时也是自然保护区内受人类干扰最少的区域。
核心区可以是一块或由几块组成,核心区面积应尽可能大到足以维持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和物种的繁衍。
2、缓冲区缓冲区是在核心区外围,其面积一般比核心区在大得多。
也是半保护区,为保护、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造成影响和干扰的区域,禁止进行狩猎和经营性的采伐活动,一般也不开展旅游活动,需尽量减少人类干扰。
3、实验区实验区处于缓冲区的外围,起到对核心区更大的缓冲作用是自然保护区与周围地区联系的纽带和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实验的地区。
实验区主要为一些次生的自然生态系统,也可以包括一部分人工生态系统和荒山荒地等。
第二节各种生境类型管理一、生境管理的意义与任务二、各种生境类型的管理(一) 森林的管理1、环境计划的管理主要是搞好森林环境规划,以及将其纳入地区环境管理规划之中。
每年搞环境保护计划,促进这一计划的落实与实施。
2、环境质量的管理主要是组织制定森林环境质量标准,组织调查、监测和评价森林环境质量状况以及预测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
3、环境技术的管理主要包括确定森林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与环境污染的防治技术,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进行国内外森林环境保护、管理技术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等。
自然保护区教案
自然保护区教案教案标题:自然保护区教案1. 教学目标:- 了解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促进学生对自然保护区的参与和支持。
2. 教学内容:- 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和分类;- 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学生参与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和途径。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美景和生物多样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 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自然保护区吗?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自然保护区?"步骤二:知识讲解- 讲解什么是自然保护区,其定义和分类。
- 介绍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例如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等。
- 介绍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例如限制开发、划定保护范围、采取科学管理等。
步骤三:案例分析- 选择一个或多个自然保护区的案例,分析其实施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
-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保护区在当地社区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步骤四:讨论与互动-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在地的自然保护区(如果有),设计一份保护计划,包括管理措施和宣传活动。
-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并展示他们的保护计划。
步骤五:行动和总结-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活动,如参观、志愿者工作等。
- 总结本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强调学生对自然保护区的责任和作用。
4. 教学评估:- 分发问卷,了解学生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态度的变化。
- 评价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保护计划的设计。
5. 拓展延伸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保护区,加深他们对保护区的理解和认识。
-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社区服务和环境保护活动。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学生将在了解、讨论和行动中全面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管理和保护措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参与和支持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行动。
《第5单元实践活动自然保护区研学之旅》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3
《自然保护区研学之旅》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第一课时的研学活动,使学生能够:1. 掌握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类型与功能;2. 了解研学之旅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3. 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提升环保意识;4. 初步具备从地理角度分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及其实地考察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第一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自然保护区的研学准备进行:1. 自主学习阶段:学生需课前预习自然保护区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保护区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世界各地的著名自然保护区案例等。
2. 小组研讨阶段:学生将通过分组形式,就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要点。
3. 实地考察准备:学生需根据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地考察的地点,准备相应的观察工具和记录表格,如望远镜、笔记本、相机等。
4. 研学计划制定:学生需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研学计划,包括观察对象的选择、观察方法的确定以及数据记录的格式等。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在课前完成自然保护区相关理论知识的预习,并做好笔记。
2. 小组讨论时,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意见。
3. 实地考察前,学生需根据研学计划准备相应的工具和材料,确保考察活动的顺利进行。
4. 研学计划的制定需结合实地情况,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计划中应包括明确的观察目标、方法、步骤以及预期的收获等。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预习笔记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积极参与和观点表达的学生。
2. 实地考察时,教师将观察学生的准备工作和研学计划的执行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3. 研学计划的质量和可行性将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优秀计划将得到表扬和推广。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后及时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分享其优秀经验。
3.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将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保护区管理学的实习设计
实习一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的编写
一、目的意义
任何一个自然保护区都必须制订管理计划,建立实施、监测与调整管理计划的机制。
管理计划是衡量一个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需要。
一本科学合理的保护区管理计划可以使保护区管理人员明确每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明确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可以通过规定各项工作的时间表,有效调节工作进度;可以使工作实施的单位、个人以及地点、场所和环境等进行科学的调配。
本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了解什么是管理计划,理解制订管理计划的重要性,学习管理计划制订的步骤。
二、编写内容
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主要包括保护区情况描述、分析和评价、管理措施和行动以及行动计划和资金预算等4方面内容。
2.1 概要
本部分主要让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管理计划的关键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主要内容有: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主要保护对象、重要意义、多年来取得的成果和目前面临的困难以及受到的制约因素;预计需要克服的困难,拟采取的措施,需要提供哪些必要的基本条件;实施期限,资金需求、来源以及筹集办法等。
一般来说,管理计划执行概要的文字在3000~5000字之间。
2.2 前言
一般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述编写本管理计划的必要性和背景;第二部分,简述编写管理计划的过程,包括参与的组织、机构、个人以及参与的方式等;第三部分,致谢。
总字数在1000字左右。
2.3 目录
2.4 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描述
2.4.1 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
应包括:位置、面积、边界和功能分区;历史沿革、法律地位和主要保护对象;自然条件;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2.4.2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
包括: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自然保护区土地状况;组织机构;资源保护和野外管理;科研与监测;宣传教育和培训。
2.4.3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活动
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自身开发的经济活动,最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外部机构合作开展的经济活动。
描述内容包括:合作经济活动名称、合作方基本情况、投资关系、受益关系,以及这些经济活动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等等。
2.4.4 对外合作
主要介绍保护管理方面与其他组织机构开展的合作活动。
一般有合作性保护活动,如热衷于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实体或个人对保护区工作的资助等;合作研究、考察、教学实习、宣传、公众教育。
2.5 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评价
2.5.1 自然保护区重要性论证
包括自然保护区在地理位置上的独特性;自然保护区的物种、栖息地类型、基因等方面的丰富程度、原始性和古老性特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以及需要保护的迫切程度;自然保护区对当地产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的作用。
2.5.2 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威胁因子
主要包括保护对象本身存在的生理问题及其栖息环境存在的缺陷以及人为活动和其他外界给保护区及其栖息地带来的影响。
2.5.3 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限制因素
应对限制因素(如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进行分析,一一列出来。
2.5.4 消除威胁因子和克服限制因素的对策
要对前述的威胁因子和限制因素一一对应地提出多套解决方案,然后比较优缺点。
可采用表格的形式来直观体现。
2.5.5 保护管理具体目标
通过以上讨论确定的保护区限制因素和威胁因子,进行归纳、合并和分类,根据它们的重要性进行排列,从而产生今后一段时间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具体目标。
2.6 管理措施
主要包括:保护区的法律规章制度建设;边界和功能分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护体系;可持续经济发展;研究和监测;组织机构发展;区域性协调发展;基础设施设备的发展等。
2.7 行动时间表、预算
行动时间表计划具体实施的时间推进安排。
预算要按照国家额定标准、市场价格以及资金来源等进行说明。
2.8 参考文献
在管理计划的编写过程中需要查阅气候水文、自然生态、地质地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在此部分需一一列出。
2.9 附件
附件部分可包括:自然保护区批准的文件、执法委托文件、自然保护区管理管理办法、自然保护区监测计划、自然保护区野外巡护方案、自然保护区岗位责任和内部管理制度、自然保护区职工培训计划、自然保护区珍稀特有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自然保护区旅游计划大纲、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威胁因子及限制因素、附图(保护区基本位置图、社区人口分布图、动植物分布图、功能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野外监测线路图等)。
三、编写步骤
1、确定团队
2、资料收集
3、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分析
4、解决方案
5、行动及时间推进
6、编写
7、意见征求
8、修改
四、编写要求
1、了解国家政策。
2、全面了解保护区情况。
3、客观、实际、科学。
4、通过本实习的学习,掌握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编写的步骤与方法。
5、提交一份完整的报告。
五、实习报告要求
按照管理计划编写大纲、编写步骤和便携要求,学生分组5~6人一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编写某一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
实习二游人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看法问卷调查
请您协助我们填写这张调查表,在符合您情况的项目内填写或用“√”表示。
本调查成果仅用于学术研究,不会泄露您的私密信息,谢谢您的协助。
1. 您的性别:男()女()
2. 您的年龄:25岁以下()25~~35岁()36~~ 45岁()46~~55岁()56~~65岁()65岁以上()
3. 您来自:附近的乡村()附近的城市()省内其他城市()国内省外的乡村()国内省外城市()国外的城市和乡村()
4. 您旅游的目的:体验简单乡村生活()尝试不同地方的特色饮食()风光摄影()欣赏美丽的山水、乡村田园风光()了解乡土人情()欣赏当地民族独特的艺术和文化()度假、休闲()户外运动( ) 呼吸清新空气()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商务活动如开会等( ) 其他( )
5. 您的旅行方式:自驾车()乘坐飞机、火车、汽车等公共交通()骑车或徒步旅行()其他()
6. 您打算停留的时间:半天()一天()一天半()两天()两天以上()
7. 您的受教育情况:中小学()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
8. 影响您出游最主要的因素是:实际花费()景区吸引力()住宿交通等配套设施()出游季节()其他()
9. 对您最有吸引力的旅游因素: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民俗节庆()文化艺术()消费购物()娱乐享受()疗养保健()其他()
10. 您认为景区旺季时旅游人数影响您的游览兴致吗?完全没有影响()不影响()有影响()非常影响()
11. 您认为在旅游对环境造成的主要负面影响是(可多选):人造景观喧宾夺主( ) 水污染( ) 空气污染( ) 垃圾太多()噪音大()自然保护对象受损害()当地文化受冲击()
12. 您是否赞成限制游客人数以降低拥挤程度、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强烈反对()反对()无所谓()支持()强烈支持()
13. 您选择到此旅游的目的是(可多选):度假、休闲()欣赏山水风光()呼吸清新空气()认识动植物()考察探险()知识积累()疗养、保健()了解乡土人情()商务活动如开会等()
14. 您认为此景区旅游业总体服务质量如何?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15.您认为此景区还缺乏什么,哪些做的还不够?(可多选):文化底蕴不够()消费价格太贵()缺乏娱乐性()交通不够便捷()缺乏著名的景观()休憩地方少()其他()
实习报告要求
撰写一份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