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及答案文言文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9.甲文选自《____》一书,是该书《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文字。

2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家无井而出溉汲.汲:(2)及.其家穿井及:(3)丁氏对.曰对:(4)求闻之若此.此:21.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2.你从文中获得怎样的启示?【答案】19.吕氏春秋20.①从井中取水;②等到;③回答;④这样21.(1)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2)得到了一个人使唤,不是在井里得到了一个人。

22.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能轻信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意思对即可)【解析】1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

本文就是选自《吕氏春秋》,出自于该书《慎行论•察传》。

20.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字词。

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

(1)句意:家里没有水井而出门从远处的井里打水洗涤。

汲:从井里打水。

(2)句意:等到他们家打了水井的时候。

及:等到。

(3)句意:丁氏回答说。

对:回答。

(4)句意:寻求到的消息像这样。

此:这样。

2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平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重点字词有:(1)国,国都;道,讲述、谈论;闻,使……听到/知道。

(2)使,使唤;非,不是;于,在。

22.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部编版 《穿井得一人》语文上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七年级

部编版 《穿井得一人》语文上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七年级

比较阅读5 穿井得一人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家无井而出溉汲汲:从井里取水B.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C.国人道之道:道理D.丁氏对曰对:应答,回答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夫君子之.行B.有闻而.传之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其一犬坐于.前D.求闻之若.此若.屈伸呼吸3.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B.对待“穿井得一人”的传闻,国人都很理智,没有相信。

C.《穿井得一人》是一则寓言,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

D.这则寓言告诫我们,对待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

【答案】1.C2.A3.B【分析】1.C.句意: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

道,谈论。

故选C。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助词,的\助词,的;B.表顺承,可不译\表转折,却;C.介词,对,向\介词,在;D.像\代词,你;故选A。

3.B.根据“国人道之”可知国人都相信了这件事,才会互相谈论。

故选B。

【点睛】译文: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

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

如下为《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1《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先自度其足()(4)遽契其舟()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是吾剑之所从坠。

1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3分)1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答案:9、(1)到,等到(2)说,讲(3)量长短(4)用刀刻10、(1)宋国国君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12、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内容主旨问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内容主旨问题(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内容主旨问题(共15题)一、复合题(共15题)1.阅读《穿井得一人》一文,回答下面问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间也。

(1)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粗词。

i 及其家穿井:ii 丁氏对曰:(2) 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B.有闻而传之者C.有闻而传之者D.闻之于宋君(3)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 读了上面故事之后,你认为在生活中为了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2.永之氓①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②,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③。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④之甚!身且⑤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释】①氓,百姓。

②中济:渡到河水的中间。

③怠:懒惰,松懈。

此为疲倦无力。

④蔽:蒙蔽,指为金钱所迷惑。

⑤且:将要。

(1) 仔细阅读选文,用“/”为文中划线句划分两处朗读停顿。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3) 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3.【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太尉陈尧咨为翰林学士日,有恶马,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穿井得一人阅读 含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 含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题第一篇含答案宋之丁氏,家天并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吾穿井得一人(挖井)不若无闻也(不如)及其家穿井( 到,等到)国人道之(说,讲)有闻而传之者 ( 听说 )闻之于宋君(使听到)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国报告这件事。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从井里得到了一个人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9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2分)10.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第二篇【甲】穿井得一人【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

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D)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太丘舍去B.王信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寡人自为知/屠自后断其股D.而谗言先至/后狼止面前狼又至8.下列各句与“王信之乎”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C)A.久之,目似瞑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有闻面传之者D.夫君子之行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家/无井而出溉汲B.闻之于/宋君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比较阅读5 穿井得一人——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金牌阅读之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5 穿井得一人——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金牌阅读之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5.穿井得一人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语。

..........(.1.).常一人...居.外.(.).(.2.).及.其家穿井....(.).(.3.)国人...道.之.(.).【答案】..述.。

.....(.1.)住..、讲..。

.(.2.)等到...。

.(.3.)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释义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为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注意“及”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答案】....................(.1.)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

(.2.)如果像这样(以讹传讹),还不如什么都没有听说的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06《穿井得一人》(解析版)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真题汇编

06《穿井得一人》(解析版)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真题汇编

06《穿井得一人》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2021·浙江舟山·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这则寓言选自《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什么?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

【答案】1.吕氏春秋(或:吕览)2.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使唤),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啊。

3.“此”指的是对挖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却误传为挖井挖到一个人,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这样一种情况。

4.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或:不要轻信传闻,应仔细辨别,深入调查研究。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其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得,得到。

之,的。

使,使唤。

于,在。

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句子翻译。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像这样寻找到的传闻,还不如没有听到。

可知“此”是“这样”的意思,是文章中这个“传闻”发展的过程的意思。

故“此”指:丁氏挖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却误传为挖井挖到一个人,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这样一种情况。

4.本题考查主题。

寓言的启示或者道理一般是对故事中的人或动物的行为、想法进行讽刺或者表扬。

结合“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可知,对于故事中那些邻居那种不经调查就胡乱传闻的行为是批评的。

因此道理是: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穿井得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穿井得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穿井得人》阅读答案附翻译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人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2.说、讲3.不如二、1.得到、获得2.找到3.能够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阅读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阅读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阅读练习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溉汲..()杞.国()崩坠.()废寝.食()星宿.()耶.()光耀.()充塞.()躇.步()跐.蹈.()舍.然()2、解释下列字词。

宋之丁氏之: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汲:溉:汲:常一人居外常:居:及其家穿井及:穿:吾穿井得一人得: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得:国人道之道:闻之于宋君闻: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令:于:身亡所寄亡:寄:废寝食者废:寝:食:者:因往晓之因:往:晓:不当坠耶当:坠:耶:天,积气耳积气:耳若屈伸呼吸若:终日在天中行止终日:行止:只使坠只使:积块耳积块: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亦:舍然:3、翻译下列句子。

(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5)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6)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7)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8)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9)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课文理解。

(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2)通过《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5、文中杞国人人“忧天地崩坠”,因此“晓之者”从“天”“地”两方面加以开导。

《穿井得一人》《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阅读练习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乙)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二》)注: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37.请在横线上补出句子省略的成分(填写选项的序号即可)。

(1)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 A.丁氏 B.居外之人(2)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A.太子 B.庞葱38.对文中加点词语和画线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其家穿井”中的“及其”在这里不是一个双音节词,而是两个单音节词,“及”是“等到”的意思,“其”指代丁氏。

B.“议臣者过于三人”中的“过于”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表示程度或数量过分”,应理解为“多于、超过”。

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这句话的意思是,宋国的国君最后在国人来来往往的街道上知道了这件事。

D.“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意指闹市之中显然不会有老虎出现,但是三个人都说有老虎,就像是真的有虎了。

39.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相①剑者曰:“白所以为坚也,黄所以为牣②也,黄白杂则坚且牣,良剑也。

”难者曰:“白所以为不牣也,黄所以为不坚也,黄白杂则不坚且不牣也。

《穿井得一人》《三人成虎》阅读答案

《穿井得一人》《三人成虎》阅读答案

《穿井得一人》《三人成虎》阅读答案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

提高自身素质。

小编整理了《穿井得一人》《三人成虎》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题至14题(14分)(一)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二)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庞恭一作庞葱)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王信之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C.寡人自为知/ 屠自后断其股(《狼》)D.而谗言先至/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1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久之,目似瞑(《狼》)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D、夫君子之行(《诫子书》)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分)(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分)1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2分) D 解析:A.距离/离开B.相信/诚信C.自己/从D.都是到的意思12.(2分)C 解析:C.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与例句同(例句代词,代这种传言)13.(1)(3分)我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

《穿井得一人》和《犀怪》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穿井得一人》和《犀怪》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穿井得一人》和《犀怪》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今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自《吕氏春秋》)【乙】犀怪余乡延溪①有石犀牛,其来颇久。

近岁居民艺②。

麦,被邻夜食几尽。

牛主惧其讼己,乃故言曰:“早见石犀牛汗如喘,又口有余青,食邻麦者,殆是乎?”众皆信然,谓石犀岁久成怪,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

嗟夫,邻牛食麦,石犀受击。

石犀之形,以一击坏,而名亦以众口神。

凡事何可不揆诸理?【注释】①延溪:地名,在湖南桃源东。

②艺:种植。

(选自《雪涛小说》)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________(2)闻.之于宋君________(3)乃故.言曰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食邻麦者,殆是乎?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2处)4.甲、乙两文讲述了一个类似的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1)等到(2)使……听到(3)故意2.吃邻居家麦子的(东西),大概就是它吧?3.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

4.两文都讲述了只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就信以为真的事。

甲文中,丁氏的“吾穿井得一人”经国人传言后,发生了变化,到宋君那里则变成了丁氏穿井挖到了一个人,仅仅是他人的传言,没有亲耳听到,没有思考,就信以为真。

乙文牛主惧其讼,嫁祸于石犀牛,“众皆信然”,艺麦家信以为真,断犀足,不疑邻牛。

艺麦家轻信牛主之言,不作分析,不加考证,结果出现误断。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016秋人教版七上语文练习穿井得一人阅读及答案

2016秋人教版七上语文练习穿井得一人阅读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及答案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一人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2.说、讲3.不如二、1.得到、获得2.找到3.能够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

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

如下为《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先自度其足()(4)遽契其舟()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是吾剑之所从坠。

1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3分)1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答案:9。

(1)到,等到(2)说,讲(3)量长短(4)用刀刻10。

(1)宋国国君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12.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

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专题06《穿井得一人》(过关检测)-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06《穿井得一人》(过关检测)-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06:《穿井得一人》(解析版)过关检测一、(2022秋·江苏南通如皋市·七年级期末)小语邀你一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乙】山鸡与凤凰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皇也。

”路人曰:“我闻凤皇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

”乃酬千金,弗与。

请加倍,乃与之。

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

路人不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

国人传之,皆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

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凰之值十倍矣。

(节选自《太平广记》)(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一处)。

①闻之于宋君②遂闻于楚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并翻译相关句子。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②及其家穿井等到③乃与之才④句子翻译: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

(3)小语想探究谣言是如何产生的,请帮助他比较分析两文中的人物表现,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4)小文认为“谣言止于智者”,结合“宋君”和“楚王”的行为,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谣言。

【答案】(1)①闻之/于宋君。

②遂/闻于楚王。

(2)①从井里取水;②等到;③才;④正当路人想要献给楚王时,经过了一夜,山鸡死了。

(3)①“凤皇也”。

②丁氏穿井得一人③国人道之④不加辨识,胡乱赏赐。

(4)①凡事都要经过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楚真相。

②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

③只有细心观察、研究,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④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否则就会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穿井得一人》《颜回攫食》阅读练习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颜回攫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颜回攫①食孔子穷乎陈蔡②之间藜③羹④不斟七日不尝粒。

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⑤之,几熟。

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⑥中而食之。

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⑦为不见之。

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向⑧者煤炱⑨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注释:①攫:用手抓取。

②陈蔡:春秋时陈国和蔡国。

③藜:野草,这里指野菜。

④羹:汤。

⑤爨cuàn:烧火煮饭。

⑥甑zèng:古代炊具。

⑦佯:假装。

⑧向:之前。

⑨炱tái:煤灰。

1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2)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3)颜回对.曰(________)(4)回攫而饭.之(________)1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18.用/给文中画线句画两处停顿。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119.阅读(甲)文,从宋君的角度,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阅读(乙)文,从孔子的角度,你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答案】116.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吃117.得到一个人使唤,不是在井内挖出一个人。

118.孔子穷乎陈蔡之间/ 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119.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能凭一些表面现象主观臆断;眼前未必为真实,要想了解一个人,必须看得更全面、更深入。

文言文阅读《穿井得一人》并回答问题

文言文阅读《穿井得一人》并回答问题

文言文阅读《穿井得一人》并回答问题
一、文言文原文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一,日:“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吕氏春秋察传》
二、回答课后习题
1. 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

2. 解释加点的词:
及其家()道之()
3. 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4.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习题参考答案
1.……道之/……宋君/宋君……丁氏/丁氏对曰/
2. 到,等到。

传说。

3. 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专题06 穿井得一人(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6 穿井得一人(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6 穿井得一人(2023·上海宝山·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

使.国工④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选自《郁离子》,有删改)【注释】①斫:欧断。

②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

③太常:祭祀礼乐的官署。

④国工:这里指乐师,与下文“乐官”相同。

⑤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

1.【甲】文选自《________》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及.其家穿井( )(2)使.国工视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4.【甲】文中,面对“丁氏穿井得一人”的消息,宋君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面对“献琴被拒”的结果,工之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下列对两则寓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传播范围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B.【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处理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C.【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使用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评价。

D.【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处理手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一,日: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吕氏春秋察传》
1.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

2.解释加点的词:
及其家()道之()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参考答案:
1.道之/宋君/宋君丁氏/丁氏对曰/
2.到,等到。

传说。

3.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
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