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读一首
古代诗歌朗诵大全
古代诗歌朗诵大全篇一:古经典诵读朗诵稿土札小学国学诵读稿(2021年12月)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甲:悠悠华夏,上下五千年。
乙: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拥有楚辞、汉赋的绝唱,拥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的诗歌顶峰。
甲乙合:今天,站在这文化的圣殿,请允许我们用稚嫩而嘹亮的童声,唱响千古流传的不朽名篇吧!甲: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乙:,一幅多么广阔苍凉的画面!甲:一幅多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江晚景图画。
乙:有浪漫色彩,让寒冷的冬天似乎抹上了一层暖暖的春意。
甲:那是怎样的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啊!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抬头远望,远山的秀影,顿时映入眼中,这种“无我之境”,是诗中的最高境界。
乙:的确如此,可你们知道诗坛中享有“千古思乡第一诗美誉”的是哪首诗吗?(甲生摇头)回味无穷。
乙:那就是:”甲:有一首诗中塑造了一位伟大善良的母亲形象,她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慈母原型。
你知道是哪首诗吗?乙:哪一首呀?甲乙齐:甲:好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诵读国学的重要性。
乙: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请大家欣赏我们满腹诗书背古诗,才艺展示山水风光诗句吧!甲乙齐:甲: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这个太简单了:乙:我还有呢甲:好孩儿志在四方,我等定当以身报国,请听-----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诗句吧!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自古“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请听:古诗词中的离情别绪吧:甲:千百年来,多少诗人望月抒怀,寄托相思之情。
甲乙(齐唱歌曲)甲:中华诗词意境深远。
乙:中华诗词脍炙人口。
甲:让我们步入诗歌的王国。
乙:让我们品味诗歌的芬芳。
甲:诵读经典诗词,我们心旷神怡。
乙:诵读经典诗词,我们放飞理想。
甲乙合:让我们沉浸在古诗的海洋,汲取古诗的营养,健康茁壮地成长吧!(谢谢大家!)篇二:古诗经典诵读朗诵稿《古诗苑漫步》朗诵稿男:悠悠华夏,上下五千年。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9 古诗二首
第七单元第19课古诗二首内容分析《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前两句从视觉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的高耸入云,后两句从听党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发挥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高,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敕勒族是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交代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帐,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最后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游戏、小组讨论、实践活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理解诗题。
1.“诗仙”李白的《静夜思》我们都很熟悉了,大家一起背一背吧。
2.介绍诗人:(课件: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2020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 古诗三首(教案+反思+课时练习及答案)
新年的炮声似乎在说:旧的一年结束了,哪个字告诉我们?(除)
看吧,(课件示天上的烟火、亮光及地上的红炮纸)天上的烟火、亮光,地上的红炮纸,那一刻,怎能不激动呢?读。
(4)齐读,用快乐、激动的心情朗读。
(5)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
5.古代的符是用竹子做的,所以用竹字头。看到“符”这个生字,你想到了和它相近的哪个字?相机出示:附 付;引导填空:桃符 符号 附近 付出(指导书写:旧符)
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1)元日:
(2)爆竹:
(3)一岁除:
(4)千门万户:
(5)曈曈:
三、深入品读,细细感悟。
1.指名回答,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哪几个画面?
(2)理解“千门万户”。
灿烂的阳光照着(千门万户),你可以用哪些词来代替它?(千家万户、家家户户、每家每户)
(3)初升的太阳把明亮耀眼的光辉洒向千家万户,人们都出门迎接朝阳。人们会有怎样的感觉?(温暖的阳光,生活更有希望)
(3)指名怀着希望之情朗读。
(4)男女分组赛读。
(5)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景象?(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9 古诗三首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习古诗中的七个生字,理解“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欲断魂、杏花村、异乡、佳节、登高、茱萸”等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描绘的场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元日》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第三步:情感朗读,引领探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多层次的诵读体会诗句的意境,例如在诵读中,抓住“爆竹声”读出喜庆的气氛,读出人们心中的的快乐;抓住“春风送暖”读出快乐、喜庆的氛围,读出人们的心中充满的喜悦之情;抓住“曈曈日”读出这种充满光明,充满希望的感觉。抓住“总把”“新桃”感悟人们的希望与喜悦之情。通过诵读和交流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入文本世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古诗三首 第1课时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如果是你面对着如此雄伟壮丽的黄河景象,你会想些什么呢?
(2)我们的诗人,他站在黄河边,面对着这风流滔滔、奔腾万里的黄河,他想到的是什么?把他的想象找出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你们知道牵牛织女的故事吗?你觉得在牛郎织女家能看到什么景象?
5.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刘禹锡的《浪淘沙》,一起领略诗人的豪情所在。
三、抓字眼,明诗意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齐读。
3.学好一首诗,从弄懂它的意思开始。通过预习,你觉得自己可以解决哪个字、词的意思。如果你还有不理解的,可以让大家帮忙。
(1)九曲:形容黄河水转了很多弯。九,在古代表示多数。
4.在几个同学的帮助下,我们理解了这首诗中一些关键字、词,下面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同桌互相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5.理解了诗意,我们一起再读读这首诗。
四、品意境、悟诗情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古人写诗追求诗画一体,诗情画意。现在,我们一起看诗的前两句,请大家多读几遍。
(2)你感觉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也可以看看这几幅图片,能用几句话描述你眼前的景象吗?
(4)你觉得作者的想象怎样,也用一个词来说说。
(美好、浪漫、诗意、夸张、奇丽、豪迈)
(5)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谁来试一试?
3.想象着这首诗的情境,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4.诗总是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浪淘沙》这首诗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5.诗人在诗中想象着,要直上银河,同去牵牛织女家,感受那样的宁静美好。可此时诗人的处境遭遇是怎样的,你知道吗?
四年级语文上册9 古诗三首(教案)r
9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暮、瑟”等6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2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题西林壁》。
3. 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4. 感受作者不同角度的观察,体会诗句生动准确的表达。
(教学重点)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暮、瑟”2 个生字,会写“暮、吟”2 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暮江吟》。
3.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Ⅰ看图诵读,导入新课1. 单元导读,明确主题。
(1)师:打开语文书第三单元篇章页。
课件出示篇章页,引导:篇章页概括了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
左上方的是单元主题,右下方的是语文要素。
(2)观察篇章页上的图画,说说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
(3)齐读名句:处处留心皆学问。
2. 回忆写景的古诗,导入新课。
(1)自由背诵积累的关于写景的古诗。
(2)集体背诵学过的《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课件出示《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三首古诗。
3. 引导:你发现这些诗的共同之处了吗?(都是写景的古诗)4.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写景的古诗,请看第一首《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设计意图】通过背诵学过的写景的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导入新课。
5. 齐读诗题,理解题目意思。
(1)学生齐读诗题。
(2)引导:从《暮江吟》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预设1:“暮”表明此时是傍晚。
点拨:“暮”字,上面是草字头,最下面是“日”,表示夕阳西下。
预设2:“江”表示诗人在江边。
预设3:“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如孟郊的《游子吟》、于谦的《石灰吟》)。
点拨:学会利用注释读懂诗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18 古诗三首
第六单元第18课古诗三首内容分析《浪淘沙(其一)》: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江南春》: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
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书湖阴先生壁》: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作品,是题壁诗,广为流传。
这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涯、莺”2个生字,理解本课三首诗中“簸”“山郭”“排闼”等关键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注释或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或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视频、音频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涯”这个生字。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古诗五首
望岳登飞来峰导入新课清人张潮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对自然风物和人文景观的热爱是相通的。
细细品读山水,我们可以读出自然界的绚丽多彩,读出山与水的性情,更读出一种追求人性至高境界的胸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古诗,感受诗中山水的绚丽,感受诗人的情怀《望岳》一、齐读诗歌二、解题,了解泰山。
学生先介绍。
泰山——属五岳之首,主峰海拔1524米,春秋时的齐国、鲁国两国都可看见泰山。
由于山势高耸出奇,山南山北的景色各不相同,可谓神奇秀丽。
山中还常常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
有古语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望岳》这个“岳”指的是“泰山”。
五岳: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视频了解“泰山”三、自主学习《望岳》1、学习方法介绍:查资料:正确地利用资料而不依赖于资料,是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小组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与人交流,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
个人学习:深入思考,使人睿智。
阅读书上简评:简评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运用好书本上的资源。
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古诗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在读中感悟。
2、经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随学生的回答确定内容,用追问思考的形式探究诗句的内涵和蕴含的情感。
板书设计:远望青未了广阔近望神秀高大凝望云、鸟愿望众山小四、鉴赏诗歌1、写景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表现景物的特点?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写泰山高大雄伟。
“齐鲁青未了”从占地面积之广,说明大;“阴阳割昏晓”说明高。
2、小组合作,选择一句写景的诗句进行赏析。
①、②句。
主要写了诗人远望泰山“宽广”诗人当时喜悦的心情。
”③、④句。
描写了泰山景色秀美赏析:“造化钟神秀”拟人手法,就是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身上。
“阴阳割昏晓”“割”字很形象,就象人用刀割开一样。
说明泰山的南北明暗不同,说明泰山巍峨高大。
泰山的特点:高大(师板书“高”)泰山的秀美⑤、⑥句:诗人心胸很坦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古诗三首
12 古诗三首文本分析:《示儿》是一首绝笔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揭露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愤,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题临安邸》通过描写当时南宋统治集团在临安苟且偷生,不思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大片土地的荒淫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无比忧虑,以及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谴责。
《己亥杂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如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揭露了诗人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学习诗歌,重点在于朗读理解,难点在于体会情感。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时要注意诗句的停顿、语调和重音等,要求学生能读出情感;在理解诗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背景资料等方法;在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时则要将三首诗进行比较,发现三首古诗表达的情感的细微差别。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乃、熏、亥”等5个生字,会写“祭、杭、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默写《示儿》。
3.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字词的意思,进而完整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4.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诗意,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比较分析三首诗歌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赏析名句,感悟其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示儿》1.会认、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示儿》这首诗,理解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能背诵、默写这首诗。
3.借助注释、查资料、展开想象等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语感。
1.朗读、背诵、默写《示儿》这首诗。
2.理解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诗歌意境。
3.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导语:同学们,说到“爱国情怀”,你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热爱祖国的仁人志士的形象?(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出示屈原、陆游、戚继光、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等人物画像。
《古代诗歌五首》笔记
《古代诗歌五首》笔记《古代诗歌五首》笔记第1 篇【教学目的】1、学习这五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理解五首诗歌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课时】2课时。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字的音:碣石澹澹竦峙萧瑟枯藤昏鸦天涯2、自己练习读这五首诗:二、三分钟演讲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请一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
2、教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四、学习《观沧海》1、作家作品简介:《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
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小结: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这首诗借景抒情。
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
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一年级下学期又该学习古诗了。
出guo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白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里的《小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日一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一个可爱的顽童形象;《小池》则描绘夏日的一处由泉眼、流水、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小景,富有夏天生活情趣。
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一道开”表现得不够,而且没有“开”;《小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水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而显得“小池”不小。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示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3.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
古典诗词朗诵
古典诗词朗诵篇一:古诗文朗诵稿古诗文朗诵稿蓝天小学五一班熊影: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代璐: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桂美子:我们赞美那些古代的诗人们,他们对生活有独特的体验,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诗句。
陈柏丞:我们吟颂那些优美的诗歌,他们脍炙人口,意境相随,使人得到心灵的熏陶。
【第一篇春之歌(春天在哪里曲)】熊影:请听五一班诗文朗诵第一篇章《春之歌》代璐:春天是一幅水彩画,艳丽而真切。
春天孕育着生命与希望,春给人以鼓舞和信心,引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对它的赞美。
桂美子:可春天呢,到底在哪里呢?小鸭子入水了,岸上桃花点点枝头,春意盎然。
第三组齐读: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陈柏丞:小燕子回家了,呢喃着搭着新窝,鸟鸣山涧,春回大地。
第四组齐读: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熊影:一抹明媚的春光,竟无法留住这纤弱的美丽。
片片落红如蝶飞舞,萎地无声,捡拾起飘零的花瓣,任忧伤满怀。
第一组齐读: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熊影:春,暖人心脾。
第一组齐读:“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代璐:春,沁凉润透。
第二组齐读:“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桂美子:春,酒里飘香。
第三组齐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陈柏丞:春,魂牵梦绕。
第四组齐读:“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第二篇莲之曲(采红菱)】熊影:请听第二篇章莲之曲莲花,乃花中之君子也。
代璐:莲花,美丽、纯洁、高尚,引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对它的赞美.第二组齐读: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桂美子:西湖边,送友人,看到是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画面,唱的却是依依惜别、含蓄婉转的送别曲。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9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斯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从军行》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
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该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
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
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古诗词三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3 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时目标1.会写“鹊、蝉”2个生字。
2.理解句意,能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能够默写。
4.感受词中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抽查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再齐背。
2.再次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两首诗的吗?今天,我们将运用相同的方法来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
词虽与诗格式有别,但我们依然可以用上节课中掌握的方法来学习它。
(板书: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
)二、初读课文,读通文本1.讲解课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夜”,点明时间;“行”,点明动作、事件;“黄沙”,点明地点。
题目意思:夜间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3)简介作者。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鹊、蝉”。
(2)出示词语,指名认读词语,教师纠正字音,注意变色的字。
惊鹊鸣蝉稻花茅店社林忽见(3)结合注释,弄懂句子的意思。
3.齐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
朗读示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三、再读课文,品读欣赏1.出示上阕文本,引导探究。
(1)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去欣赏美丽的夜景。
(2)小组交流,师生互学。
①说说你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预设:对“别枝”的解释除了课本上的注释,还有两种其他解释,可引导学生思考,想象画面,教师相机出示:①离开枝头;②另外一枝。
“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
②说说你闻到的:稻花香。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水调歌头》(
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
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
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
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
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
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是一首赠答诗。
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
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
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
酬,答诗。
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附)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教案
《夜雨寄北》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诗歌并背诵诗歌;2.品读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回环美;3.体会诗人思念亲友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1.品读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回环美;2.体会诗人思念亲友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回环之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在唐代诗歌领域,有三位诗人并称为“三李”。
他们分别是李白、李贺、李商隐。
今天我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小诗《夜雨寄北》。
二、朗读诗歌1.齐读诗歌,认清字音字形。
2.再读诗歌,画出节奏,标出韵脚。
(指名上黑板给小诗划分节奏)3.齐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
三、整体感知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从哪个词可以直接看出来?(学生齐答)明确:这首诗是写给北方的亲友的,从“寄北”一词可以看出。
四、品析诗歌1.仔细观察这首诗,从字面来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指名发言。
)明确:这首诗有几处用了相同的字眼:“巴山夜雨”、“期”。
2.具体品析两个“期”(1)“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有何不同?(学生思考并发言。
)明确:第一个“期”是指“归期”,是亲友对诗人的期盼。
第二个“期”是诗人“未有期”,没有回去的期限,暗含惆怅失落之意。
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
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
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2)指导朗读这句诗。
①指名朗读“君问归期未有期”;②请学生点评;③再指名朗读;④老师范读;⑤请一学生模仿朗读;⑥全班齐读。
3.具体品析三个“夜雨”(1)标题中的“夜雨”(学生发言)明确:点名具体的时间和天气。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夜雨”①这句诗中除了“夜雨”外,还提到了哪几个意象?(指名回答。
)明确:巴山、秋池。
“巴山”点明诗人所在的具体地点,“秋”字点明季节。
②请根据这三个意象想象一幅“夜雨”的画面,动笔写一写。
(学生在稿纸上写,接着小组交流,选出组内优秀的练笔,拿出来全班展示。
)③“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哪个字最为形象?明确:“涨”字。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4古诗三首第1课时:研究《山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研究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XXX,诗人XXX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XXX写的古诗《山行》。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研究,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的读音,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XXX”等字词的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
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地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
(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
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
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XXX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
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得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
(自由背)四、指导写字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酿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5、拓展活动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
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按照自己对课文的了解,结合糊口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课堂实录)《夜书所见》课堂教学实录一、读所见师:今天我们要来重读一首诗。
什么叫重读?已经读过的诗,现在还要来读一读,这就叫重读。
为什么要重读呢?因为同样一首诗,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龄,你读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获。
今天我们重读的这首诗叫做——生(齐读):《夜书所见》。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生齐读全诗)师:能背下来吗?(生齐背全诗)师:能把它默写下来吗?(完形填空。
师生评价)二、画所见师:我不知道以前这首诗学完后,你们脑海中留下了什么?这么说吧,如果让你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的话,你准备在上面画上点什么?先小声读读,再试着说说(生自由朗读,小声练说)生:我打算画一棵只剩下几片叶子的梧桐树,再在树下画几个拿着灯笼挑蛐蛐的小朋友。
师:在他的画上,梧桐树下有小朋友,对此你们有不同意见吗?生:小朋友应该是在篱笆围成的院子里捉蛐蛐。
师:他的画上有江岸上的梧桐树和篱笆院里捉蛐蛐的小朋友。
谁还想在这幅画上补充?生:我要再画上一条江,在月光下,江面波光粼粼,隐隐约约有几只小船。
师:你把这江上的景色描绘得真美!江边还站着一个人,你们看见了吗?那是谁?生(齐):叶绍翁!师:也就是诗中说的——(生齐):“客”。
师:叶绍翁怎么就成了“客”了呢?生:“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远离故乡,身在他乡,所以称之为“客”。
师:你们把诗中描绘的这么多景物都画到你们的画里面去了。
有——生:有梧桐、有秋风、有促织、有灯光、有儿童……(生交流、师圈)师:这么一交流,我们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这一切就是诗人的“所见”,是他在诗中描绘的“景”(相机板书)。
让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生齐读)三、抒所感(一)锁定画面一,体会诗人心里的“寒”,感受“特定的景生特定的情”师:读了前两句诗,老师的脑海中出现了这样的画面,(音乐造境)在一个深秋的晚上,风儿吹皱了一江秋水,在月光的照耀下,江面上波光粼粼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购物歌”
小学生,学购物,
看质量,讲安全,
比价格,拒“三无”,要实用,有节制。
掌握购物小窍门,
勤俭节约好少年。
“购物歌”
小学生,学购物,
看质量,讲安全,
比价格,拒“三无”,要实用,有节制。
掌握购物小窍门,
勤俭节约好少年。
“购物歌”
小学生,学购物,
看质量,讲安全,
比价格,拒“三无”,要实用,有节制。
掌握购物小窍门,
勤俭节约好少年。
“购物歌”
小学生,学购物,
看质量,讲安全,
比价格,拒“三无”,要实用,有节制。
掌握购物小窍门,
勤俭节约好少年。
“购物歌”
小学生,学购物,
看质量,讲安全,
比价格,拒“三无”,要实用,有节制。
掌握购物小窍门,
勤俭节约好少年。
“购物歌”
小学生,学购物,
看质量,讲安全,
比价格,拒“三无”,要实用,有节制。
掌握购物小窍门,
勤俭节约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