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里下河地区稻田生态种养创新模式及关键技术
稻田养蟹技术经验总结
稻田养蟹技术经验总结
张文渊
【期刊名称】《渔业致富指南》
【年(卷),期】2001(000)002
【摘要】江苏省里下河地区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推广稻田养蟹。
养殖面积不断扩大。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笔者通过对近100户农民稻田养蟹情况进行调查,稻田养扣蟹1hm2可获纯利5—10万元。
相当于单一种稻效益的7—15倍,最高的可达17万元/h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他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张文渊
【作者单位】江西省射阳县六垛国营淮海农场,2243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
【相关文献】
1.稻田养蟹技术经验总结 [J], 张文渊
2.河蟹养殖技术之三福建地区稻田养蟹技术 [J], 李式梅
3.河蟹养殖技术之一山西北部地区稻田养蟹技术 [J], 李振华
4.黑龙江省稻田养蟹技术 [J], 商全玉
5.东北地区稻田养蟹技术 [J], 朱再和;杨青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第六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的决定-苏政发[2011]57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第六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的决定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第六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的决定(苏政发〔2011〕5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近年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形成了一大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成果,对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表彰先进,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组装集成与推广应用”等50个项目第六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8项。
希望各获奖单位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事业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全省农业科研、教学、推广战线要向获奖单位学习,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步伐,不断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三日附件:第六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获奖名单一、一等奖(一)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组装集成与推广应用完成单位:东海县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等8个单位完成人:邓建平、王才林等30人(二)发酵床养猪技术创新研究与集成推广完成单位:阜宁县畜牧兽医站等8个单位完成人:掌子凯、赵廷军等30人(三)设施西瓜新品种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推广完成单位:南京市农林园艺技术推广站等10个单位完成人:羊杏平、周军等30人(四)小麦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栽培技术集成推广完成单位:扬州大学等10个单位完成人:郭文善、王龙俊等30人(五)主要设施花卉品种和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完成单位:南京农业大学花卉研究所等8个单位完成人:陈发棣、瞿辉等30人(六)基于微孔增氧河蟹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等10个单位完成人:张永江、史志中等28人(七)江苏白羽肉鸡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与应用完成单位: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0个单位完成人:顾云飞、顾玉萍等30人(八)江苏省稻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完成单位:江苏省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等10个单位完成人:徐茂、陈光亚等29人二、二等奖(一)出口蔬菜质量控制技术集成与推广完成单位:徐州市蔬菜研究所等4个单位完成人:孟雷、韩振亚等25人(二)设施草莓新品种与新技术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等6个单位完成人:赵密珍、吴伟民等25人(三)高产优质多抗小麦品种淮麦20推广完成单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等7个单位(四)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等8个单位完成人:王珏、马拯胞等25人(五)青虾优质种苗规模化繁育及高效养殖示范推广完成单位: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等8个单位完成人:周国勤、蔡永祥等25人(六)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育及标准化养殖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8个单位完成人:张家宏、寇祥明等25人(七)中粳稻新品种连粳4号和连粳6号的推广应用完成单位:连云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8个单位完成人:徐大勇、杜永等25人(八)速生抗逆杨树、柳树新品种及增益技术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绿宝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等8个单位完成人:王保松、梁珍海等25人(九)“水稻+X”高效模式推广与应用完成单位: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8个单位完成人:季国军、黄少华等25人(十)黑莓优良品种及高效栽培和加工技术推广应用完成单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6个单位完成人:李维林、吴文龙等25人(十一)番鸭产业化技术集成与推广完成单位:江苏丰达水禽育种场等8个单位完成人:杨廷桂、段修军等24人(十二)果树优新品种培育及技术集成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丰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等8个单位完成人:陈绳良、朱守卫等25人(十三)水稻重大害虫监控技术集成及防治模式创新与推广完成单位:扬州市植保植检站等7个单位(十四)江苏省农民培训机制研究与推广应用完成单位: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8个单位完成人:田玉斌、蒋平等25人三、三等奖(一)生猪适度规模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完成单位:苏州苏太企业有限公司等5个单位完成人:黄雪根、黄瑞华等20人(二)应时鲜果新品种新技术集成及推广完成单位:句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5个单位完成人:张世军、李国平等20人(三)绿色江苏现代林业生态工程关键技术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5个单位完成人:张纪林、蒋志新等20人(四)渔业产品药物残留监控技术体系的构建与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5个单位完成人:吴光红、张美琴等20人(五)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完成单位: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3个单位完成人:肖宏儒、宋卫东等9人(六)生猪“高热病”综合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5个单位完成人:XXX海、刘耀兴等18人(七)西兰花产业化关键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完成单位:南通市农业科技与对外经济合作交流中心等5个单位完成人:袁春新、黄耀如等20人(八)全量麦秸机械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5个单位完成人:张洪熙、陈震等20人(九)“雪山鸡”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完成单位:常州市畜牧兽医站等5个单位完成人:程立力、奚德华等20人(十)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在太湖流域的集成与推广完成单位:常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等5个单位完成人:陈耀炳、顾建华等20人(十一)江苏省营造林信息管理系统研建与推广应用完成单位:江苏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完成人:王国洪、刘斌等20人(十二)优质抗条新品种武运粳21号的育成与推广完成单位: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等3个单位完成人:钮中一、郜思宁等20人(十三)稻麦周年高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海安县农林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5个单位完成人:林昌明、吉剑等20人(十四)太湖流域稻田环境评价及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完成单位:常州市农畜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4个单位完成人:翟云忠、徐加宽等20人(十五)淮北石灰性土壤水稻僵苗防治技术推广完成单位:淮安市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等5个单位完成人:张杰、刘庆淮等20人(十六)水稻优质清洁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扬州大学等5个单位完成人:张洪程、霍中洋等20人(十七)盐城市耕地质量演变趋势研究及应用完成单位:盐城市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等5个单位完成人:秦光蔚、崔世明等20人(十八)太湖鸡推广及产业化开发完成单位:无锡市祖代鸡场有限公司完成人:潘如芳、杨钧伟等15人(十九)优质黄鸡高效养殖技术推广完成单位:盱眙县良种畜禽养殖场等5个单位完成人:顾勇、颜军等20人(二十)高效植保机械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等5个单位完成人:陈新华、刘卫华等20人(二十一)纯白金针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完成单位:灌南县蔬菜办公室完成人:贾金川、范育明等20人(二十二)南林系列杨树新品种扩繁与配套栽培技术集成完成单位:宿迁市林业技术指导站等5个单位完成人:袁成、卢克成等20人(二十三)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示范推广完成单位:如皋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等2个单位完成人:秦建国、苏建平等18人(二十四)优质瘦肉型猪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完成单位:东海县兽医卫生监督所完成人:唐式校、孟宪武等18人(二十五)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完成单位:江苏省农业信息中心完成人:吴建强、傅坚列等20人(二十六)杂交粳稻常优1号的推广应用完成单位: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5个单位完成人:端木银熙、林一波等20人(二十七)农村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技术完成单位:常州大学等5个单位完成人:张文艺、管红良等20人(二十八)油菜免耕摆栽稻草全量还田技术推广与应用完成单位:溧阳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等5个单位完成人:李建卫、狄田荣等20人——结束——。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创新科技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
第40卷第3期2021年6月农业科技管理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40,No.3Jun,2021文章编号:1001-8611(2021)03-0037-04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创新科技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陈贵江林玮朱锦磊白和盛张永泰(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225007)摘要:文章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论述了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作用,阐述了其在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方面的一些有益探索,并从为科技服务提供科技储备、为科技服务提供经费保障、为科技服务提供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了确保科技服务工作卓有成效开展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技服务;创新;模式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肩负着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的双重使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农业科技是农村产业振兴的源泉。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应根据地方生产需求,做好农业产业科技服务,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实施科技服务项目;加强学科与产业主体的对接,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共建多种形式的研发和服务平台,推广主推技术以及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等创新技术成果,为服务“三农”、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1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作用1.1为农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不断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
研究和完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配套技术,尤其是在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提供技术保障,延长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益,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
1.2为全面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提供技术支持按照“农业新品种宣传到位、新技术推广到位、新模式示范到位、新装备展示到位、新信息发送到位”的思路,全面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业发展和农民D0I:10.16849/KI.ISSN1001-8611.2021.03.009致富的带头人、领头雁,为振兴乡村注入新的活力。
《江苏水利》2020年全年目录
《江苏水利》2020年全年目录江苏省水库移民产业扶持项目类型探究/黄健元李桂林杨奕9-1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下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思考/陈杰10-1以水土保持强监管促美丽江苏再建设/叶健11-1高质量建设新沟河工程的实践及效益分析/朱海生12—1坚持底线思维强化系统治理开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基本现代化新征程/张劲松S1-1安全铸底色监督谱新篇奋力开创水利行业强监管新局面/朱海生S1-6建好“三个生态”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推进全省农村水利高质量发展/叶健S1-11精心组织抓管理统筹协调促效益全面推进江苏南水北调工作再上新台阶/郑在洲S1-16开拓创新勇毅笃行奋力开创生态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新局面/韩全林S1-21理清工作思路发挥引领作用奋力推进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开启新征程/周萍S1-26新沟河江边枢纽工程科技创新研究与实践/何勇S2-1太湖治理工程安全生产问题探析/郝春明S2-5新沟河江边水利枢纽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吴忠高兴和陈晔S2-8绿色发展理念在太湖治理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实践/邵勇S2-13生态水利在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中的渗透研究/刘建龙吴芳姚华S2-16新沂市骆马湖退坏还湖的关键问题探讨/王俊王轶虹高士佩等1-1退坏还湖工程后水系连通分析/蒋志昊杨印王春美等1-6基于ADINA的水闸渗流和结构稳定分析/叶建光李曼顾伊娜1-13长江扬中河段指南村窝崩应急治理及效果分析/罗龙洪苏长城应强等2-25清水潭旅游度假区水系整治规划研究/李敏2-29里下河地区湖泊湖荡现状“中滞”能力效果分析/庄永华周杨陈霞等3-25农村水电站压力管道水头损失计算/左保静王文全曹善宇3-30点云几何特征在堤防抛石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赵钢徐毅石银涛等6-1安徽横江梅林坝中墩整体结构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张红叶6-6徐州市铜山区水系贯通工程规划设计/刘美艳王海涛姜高群6-11江苏省沂沐泗流域2019年台风“利奇马”洪涝灾害探讨/陈长奇毛媛媛张明等7-24新沂河口分流比影响因素数值模拟/吕大为周亚军张孟颖等7-28高强嵌锁块挡墙结构内力稳定分析/吴华岗翟光宁刘朗7-33基于MIKE模型的太湖湖西通胜地区水利治理对策研究/李卫东唐仁钟栗等10-4基于有限元仿真的闸室结构内力计算分析/李学德秦景洪赵津磊等10-10兴化市东潭退坏还湖效果分析/蒋志昊杨印王春美等10-15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强降雨下流域汇流研究/杨“李一如郑聪10-18水利工程移民社会保障安置的适用条件分析/聂振车宇阳蒋志强等11-61射阳湖退坏还湖规划研究与探讨/刘根祥11-6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水利工程移民宅基地权益研究/潘玮王茂运雷天宇1-17考虑絮凝剂影响的疏浚淤泥固结特性研究/徐洪群徐桂中冯哲源等1-23阶梯式生态框挡墙在南通中创区水系整治中的应用/施红兵张宇亮王涛1-27一体化泵站流动特性数值模拟分析/蒋红樱李尚红周春峰等2-56里运河东堤典型交叉建筑物安全评价/戴永琪刘爱军代菊等2-61灌浆率对碾压混凝土拱坝初次蓄水时工作性态影响优化分析/肖荣平葛卉M孙新等2-67脉冲回波法在水闸底板脱空检测中的应用/刘俊青殷振兴3-34Mikell模型在沿海挡潮闸下移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任锦亮张健吕军3-37水工混凝土表面不同防护材料抗渗性能对比试验研究/宋峰3-43真空联合高堆载预压处理深基坑软土地基综合施工技术的应用/梁广雪梁广会赵海娟等3-47水平定向钻扩孔施工工艺对堤防安全稳定的有限元分析/张胤程大鹏张朝利等4-33新型环保均质塑性(EHP)桩的桩身完整性研究/李兴兵刘大军翁佳兴等4-39含软弱夹层的某坡积土边坡抗滑桩加固可行性分析/王毅沈芝莹张诚4-45河湖岸线监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金晶孙昱昌王志林等5-59垂直铺膜防渗技术在分淮入沂堤防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孙超君高山鲍耀5-64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混凝土芯劲性复合桩试桩工艺试验/商志清5-68大寨河闸站立式双向流道轴流泵装置CFD分析/赵振江石磊蒋红樱等6-65玻璃钢夹砂管道在新沂市尾水导流工程中的质量控制/杜东照胡学俊贾彩艳等6-70水工建筑物预制装配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袁承斌顾强侍忠标等7-52稻秸秆绳排水体真空固结处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可行性研究/冯哲源陶小玉徐桂中等7-56老通扬运河钢坝闸防腐涂层耐久性试验/张泽挥朱•宇陶拥政等8-49七桥瓮引补水泵站水泵运行性能现场测试/周春峰张敬波汤雷等9-41不同止水方式对平面钢闸门静力特性影响分析/蔡许姣9-46多种疏浚淤泥脱水技术的典型应用及分析/高扬孙科谭一军等9-51溢流堰曲线堰面模板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杨锋平鲁德俊陆毅等9-55新孟河界牌水利枢纽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应用实践/吴忠戴健朱炳喜11-25扭王块压护在海堤水毁修复工程实施效果分析/王晓虎于雷11-32 X-R控制图在混凝土试块强度分析中的应用/沈鸿珍11-35大型地下涵洞三维渗流场有限元分析/陈海宽张凯孟颖等12-56浅析长江干流崩岸治理抛石护岸质量控制/伏洲周宏萍曹驰宇12-61沉井力学性能验算分析/张江符锐张健12-65后浇带技术在水工混凝土施工中的运用/程博陈友国戴有忠等12-70囊式扩大头锚索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周扬王强沈小林S2-19多种防洪护岸型式在新沟河漕河段综合整治中的应用/孙锋明朱颖吴芳S2-26新沟河工程五牧河段挡墙基础处理方式与施工特点/沈建国杨一峰缪利伟S2-30钢板桩和扩大头锚索组合结构在河道驳岸设计的应用/王强周扬S2-34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技术难点及设计创新点/吴芳何书通汤雪晖S2-38钢板桩静压法施工在新沟河工程的应用/单体伟周扬王强S2-41马杭枢纽水泥搅拌桩防渗技术应用研究/惮文荣戴亚飞王可S2-45无锡市五牧河疏浚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杨一峰S2-48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新沟口桥主墩承台深基坑开挖及降排水方案/孙锋明S2-51通江河口长槽多隔仓双向鱼道结构研究与应用/高兴和陈浩王津S2-54水利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分析/任金龙S2-61西直湖港南枢纽水流特性数值模拟与优化/孙登峰张静于建忠等S2-64预制桩板组合护岸在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中的应用/陈红波王强吴芳S2-69灌区低成本雷达测流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胡锦辉周克志赵建军等1-54平山堂泵站的智能化改造探索与实践/田志刚1-59二堡船闸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严励1-62面向物联网的泵站站内优化调度系统研究/盛詰孙悦3-51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在水利中的应用探索/刘翰琪董阿忠赵钢3-57无锡河长制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与思考/沈世平林平赵亚南等6-25 RQ30D多传感器在线测流系统在高原地区的应用/郁婷杨溯邹巍等6-32智慧水务技术在河道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李涛张春孟繁渠等6-36智能巡检系统代替传统巡检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沈雪梅葛雯静缪恩琪等10-30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水质监测信息集成与应用/闻亮李胜陈清等10-35基于EFDC模型的水质在线模拟系统/王亦斌孙涛徐希涛10-41基于PLC控制的小型泵闸站综合信息化系统设计/嵇鹏程石超磊11-52江苏省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申亚斌朱震东朱周华11-56石梁河水库水质现状及其富营养化治理方法探讨/于兴志冯龙徐正飞1-31框式生态挡墙在河道综合整治中的应用/张志伟庄钧惠丁红岩等1-35典型农村河道水环境治理及效果评估/蒋咏张民胡晓雨等2-1大别山黄尾河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分析/顾哲衍张金池陈杭等2-5长荡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关系/尹子龙吴沛沛胡晓东2-10膜袋护坡技术在城镇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刘海明孟佳阳刘亮2-16竺山湖清淤工程的生态效益/樊尊荣李奇云刘歆2-21太湖流域望虞河沿线地区水生态调度需求及对策/张春松尤迎华鲍建腾等3-1 2009-2018年江苏省太湖西岸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变化趋势/陆隽孔繁皤张鸽等3-5建设“花盆式”河道生态护岸的新技术应用/胡阳钱明海赵建军3-10江苏省代表性水源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程逸群王龙飞胡晓东等4-1不同降雨条件下生态护坡减流减沙效应对比研究/董楚宁周曾陈文猛等4-10基于QUAL2K模型的农田排水沟水质模拟研究/洪建权马勇丁世洪等4-15常州市河湖健康状况评估/纪海婷马玲李骏等5-34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研究综述/廖轶鹏李云王芳芳等5-41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河湖生态健康评价研究/张天琪6-15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水环境生态治理研究/虞英杰贾剑班玉龙6-20洪泽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和保护/蔡永久张祯唐荣桂等7-1微生物中试技术治理氨氮超标河道的研究/吴嬪钟翔锦徐新7-8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浮标在内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王亦斌孙涛王亦宁等7—14通榆河应急输水期对饮用水源地水质影响分析/黄广勇高玉娟7—18邵伯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研究及水质生态评价/陈文猛王俊胡晓东等8—1光催化技术治理城市黑臭河道成效研究/王雪松李骏张鸽8—6大纵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张明明刘耿炜陈刚等8—10 j水河区域雨洪风险评估应用研究/高士佩许建平9—6新型环保清淤及淤泥无害化处理技术/姜玮杨剑陈云飞9—11南京市浦口区城南河水质变化影响分析/黄益双张龙玲9—15多级人工湿地对沛县污水处理厂尾水提标研究及应用/丁军葛彩红范敬兰9—19 j阳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模式与经验/袁立9—24利用生态疏浚弃土恢复太湖西沿岸湖滨带的水动力影响/周杰张建华王勇等10-21江苏省通南地区河网水量水质数值模拟研究/方浩川许仁义钱睿智等10—24高旺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朱华刚张孟颖■廖涛等11-39石臼湖(江苏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动态变化及水质生物学评价/苏雨艳赵晓平郭刘超11—43疏浚及生态修复技术在玄武湖的工程应用/高扬罗荣彪刘成11-48新孟河引水对沿程无闸控支河水动力泥沙特性的影响与修复对策/黄廷杰吴忠邵勇等12—4疏浚底泥脱水固结处理后氮磷营养盐释放特征研究/李运奔张建华殷鹏等12—9淮安市某区备用水源地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吴翔成充荣吴银杰等12-17流域生态补偿主客体识别方法比较研究/华庆莉曹秋迪沈菊琴等12—22控制排水措施对稻田浅层地下水中氮素浓度的影响/邹家荣马勇丁世洪等12-27全力推进长江岸线保护修复工作的实践/李益进邢少佳孙健云S1—31南通市高质量实施长江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薛德峰赵狄S1—35基于“江苏经验”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河湖长制工作研究/罗煜宁S1—38海口南闸闸门开度测量装置改进及应用分析/孙猛王闻通季婷婷1—66 长江南京新济洲河道整治工程与沿岸堤防防洪安全的实践与思考/王义坤王晓娟朱春光1—69老海坝河段抛石护岸工程对河道演变的影响评价/王茂枚高云云曾瑞等2—42 基于小流域洪水预警体系布设研究/李丽娜谢靖盛思远2—48模袋混凝土工程在秦淮新河切岭段的应用/耿晓明张力赵相业等2—52 蒋坝抽水站存在问题及拆除重建的必要性浅析/陈星辰陈钟孟庆余等3—62 新型升卧式钢闸门悬臂轮的设计及应用/冯建荣3—66 三汉河河口闸工程水平位移成果汇编探析/王豹龙俊李欣等3—70 做好新时期江苏水利调度工作的思考/鲍建腾孙勇黄芳等4—58关于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陈昌仁周和平陆美凝等4—63徐州市水流产权确权工彳的探索与实践/徐玲玲周锋黄苏宁4—68前置式闸孔电站在水闸的应用/陈辉盛维高顾伊娜6—53江苏省省级河长制河湖“三乱”治理流程初探/蒋志昊梁文广祁仰旭等6—58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泵站工程标准化管理探索实践/莫兆祥刘军周晨露6—62 江苏河湖库高分遥感监测探索与实践/王冬梅万骏宋瑞平7—60 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2019•8”行洪期三闸分流比探析/肖怀前林其军7—64 浅谈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界工彳的设计与施工/杨鬆7—69 岩基标点在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沉降观测中的应用/孙承祥孙晓燕8-54江苏省干旱空间格局研究/何健冯胜男陈静等8-58泵站电气设备故障排查方法探析/孙浩晖阚永庚孙明权8-63 2019年洪泽湖干旱成因及抗旱效益分析/霍中元王莉莉9-58利用再生骨料制备防洪块体经济性分析/韩毅王伟刘弘昱9-63双节顶升式液压启闭机在金湾闸的应用检修及技术改进/陈华缪慧丽田磊磊9-68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对策分析/方国华黄显峰杨子桐等10-45秦淮河流域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内涝风险变化的影响/杨红卫陈璇高斌10-50铁黄沙围区望虞河预留通道边坡坍塌治理探析/钱波10-58河道管理部门防汛工作的几点思考/蔡敏曹善宇耿晓明等10-62江苏省级防汛物资储备管理现状与对策思考/华庆莉韦建斌10-65基于AHP-FCE法的水文设施维修改造项目绩效评价/焦芳芳陈晶晶邢亚等10-68一体化智能遥测系统在闸站工程测压管监测的实践应用/蒋涛戴庆云王磊11-68自制压电陶瓷传感器性能测试及其辨识混凝土开裂损伤试验/李萌任杰12-48闸门反向挡水时封闭梁格方案对启门力降低效果的研究/倪春黄先北仇宝云等12-52推进泰州引江河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思考/徐剑斌S1-64常州市主城区易淹易涝地区积水成因分析及典型治理案例探讨/洪昕黄磊陈汉新等S1-69城区水闸泵站工程安全警戒区划定工作的探索/倪y吴皓明高璐S1-73塘马水库创新管理的对策与探索/史汉忠S1-79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高亮王强单体伟等S2-72水利工程用地涉及相关税费综述/徐蛟S2-76/焦爱华吴浩S2-79施工企业人才管理与应对流失的相关措施/马以宏陈兴涛曹扬S2-81 2016年夏至2017年冬五牧河防汛抢险分析/沈建国杨一峰冯刚S2-85盐城市沿海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研究/王军赵海娟1-38基于改进线性回归方法的江苏省综合用水效率研究/倪剑华史安基王怀群1-44马甸港闸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分析/房照娟曹小伟张彩云等1-50常州市老城区小型泵闸站过闸流量估算方法/陶晓明朱东明庄杨等2-33废黄河中山河闸站警戒水位调整分析/周海天夏飞2-38基于城镇化水平分析2003-2017年我国洪涝灾害演变特征/张春桦邹贤菊宋晓猛3-14南京市年内二十四节气降水量分配规律研究/舒持恺3-18南京市江宁区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分析及评价/卞锦宇李美香宋轩等4-20太湖流域湖西山丘区小流域水文模型适用性研究/唐仁汪院生钟栗等4-26“2016太湖大洪水”年景的雨情预测模拟/秦建国朱龙喜盛龙寿等5-1南通地区排涝控制水位初探/黄莉袁文秀5-8秦淮河流域东山站防汛特征水位复核分析/于飞龙刘月严锋5-13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探析/潘元全张巧丽徐立燕5-18七浦塘引水对阳澄湖及周围河网水质改善效果分析/张哲方国华曹蓉等5-23城市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探析/廖涛方应梅侍翰生等5-30宝应抽水站抗旱调水时三阳河输水流量率定分析/孙正兰王成李江艳等6-40基于负载指数的徐州市水资源开发潜力综合分析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王伟6-45宿迁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沙朦许广东刘昊6-49无锡市进出水量不平衡量影响因素分析/陈娟尤征懿朱前维7-38射阳河闸(闸上游)水文站流量间测可行性分析/查红黄宏家余乃旺等7-42赤山湖流域TIGGE降水预报精度评价研究/杜开连葛忆张佳丽等7-48误差异分布概率预报模型在运河站洪水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董家根胡义明罗俐雅等8-15固城湖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与富营养化评价/陆小明李红敏陈辉辉等8-20概化的累计暴雨量百分数法在太湖区域设计暴雨雨型研究的应用/纪小敏杨娜陈霞等9-29垂向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自动测流系统警示标志应用/唐春生李聂贵李刚等9-33江苏省降水产流下垫面调查统计及变化情势/陆楠毛媛媛兰林等9-36洪泽湖北部主要入湖河道阵发性水质污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徐亚东毛晓文11-4基于协调发展的南京市水资源承载状态评价与障碍因子诊断/鲍庆煜周强陈霞等11-9基于降水径流原理的北河可供水资源量分析/夏卫兵华晨胡尊乐等11-15南水北调工程江苏段流量在线监测技术选择/王军11-19无锡市区2017年暴雨洪水及其成因分析/盛龙寿秦建国姚华等12-32基于实测水下地形数据的澄通河段冲淤时空分布特征/徐祎凡栾震宇陈炼钢等12-35长江南京段八卦洲(左汉)上坝水源地风险防控措施研究/廖涛方国华李丹阳等12-39秦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调度研究/邵园园戴庆云蒋涛等12-44加快推进苏州水文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许仁康杨金艳谈剑宏等S1-53里下河腹部湖泊湖荡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成智S1-57吴江区涉水建设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崔昊杰孙建忠S1-602011-2017年苏北沿海侵蚀性降雨特征研究/陈凤张华王俊逸等5-45苏州市农业用水及节水效益统计/邓若石5-51连云港市东海县沐南灌区用水现状及存在问题/邵润泽舒飞李丽娜5-56江苏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实践与思考/杨星张馨元夏卫兵等8-24江苏省大型灌区生态建设探索及实践/蒋晓红孙晨吉凤鸣8-29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探讨/赵晨伊郭相平刘敏昊等8-33黄河故道土地生态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研究/朱永增丁继辉李倩倩等8-38贯流泵模型装置能量特性相关试验分析/李超袁尧单陆丹等8-42农田低压管道灌溉工程设计中有关问题的探讨/倪霁张金赵燕8-46略论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张军S1-42连云港市水利扶贫工作的实践与启示/李怀明S1-45南京地区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的探索/戴有忠陈友国韦群等S1-48无锡大运河文化带水文化建设路径分析/华烬任稀杨赵英4-49“生态活水”治水理论与战略意义的研究/李章林李荣福寇祥明等4-53清代洪泽湖高堰志桩零点高程推算/张敏刘洪林汪露等8-67江苏省防汛抢险训练场抢险文化建设初探/冯俊王长春冯登夷S1-82一段最年轻的水文化史/曹瑛于涛黄海田S1-85。
2018年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拟立项目
序号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项目名称 优质高产水果型设施黄瓜新品种“康秀1号”选育与推 广 优质、抗病秋甘蓝新品种瑞甘17 ‘中山杉136’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 扬州大学
承担单位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保鲜酱卤肉品质—安全协同关键加工技术研究及产品 江苏五香居食品有限公司 开发 桑葚酒渣增值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 冰鲜鸡生产危害物识别、检测与关键控制技术研发 句容市东方紫酒业有限公司 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
芦笋茎根叶副产物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 南通双羊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发 高值栀子黄及其副产物综合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 苏州求是本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开发 木霉全元生物有机肥创制 淮安市柴米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承担单位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富含功能因子特色风味发酵乳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玉米芯酶法一步制备高品质低聚木糖的关键技术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 及应用 新型植物免疫诱抗剂褐藻寡糖的绿色生物制造技术研 南京工业大学 发与应用 现代“菜-羊-田”农牧结合循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抗性糊精高效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智能稻麦收获机辅助驾驶导航控制系统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南大学 东南大学
全麦营养烘焙食品酸面团乳酸菌发酵技术研发与产业 张家港福吉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化 秸秆基富木质素纤维的定向脱胶和高价值色纺产品开 江苏新金兰纺织制衣有限公司 发 小麦胚芽稳定化及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宿迁市中胚食品有限公司
富含活性多糖黑莓浓浆生物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 江苏惠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开发
基于宏蛋白组学的麦芽引起的酵母提前絮凝机理及在 江苏金山啤酒原料有限公司 江苏大麦麦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大麦糟联产高品质β-葡聚糖、多酚关键技术研究及应 江苏华稼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用 面向黑莓挥发性芳香物分离的有机/无机杂化渗透汽 化膜制备及工艺研究 水蜜桃果酒降酸技术研究与应用 生物技术提高全麦粉营养与食用品质及产品开发 南京泽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陶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中粮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
宝应地区有机水稻栽培技术
有机 稻 米 的生产 要 求无 公害 、 无污 染 , 因此 有机 稻米 的 生 产基 地 应该 远 离城 区 、 矿区、 污染 严 重地 区 、 垃圾 场 等地 ,
应 选 择 环境 条 件 好 、 无污 染 、 交通 便 利 、 排灌 水 方便 的地 区 作 为 生 产基 地 。 此外 , 基 地 的 环境 质量 要 符合 3个标 准 , 即 土壤 的环 境 质 量 、 农 用灌 溉 水 、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要 分 别 符 合
1 产 地 环 境 要 求
出 苗前 , 棚 内保持 2 0 — 2 8℃。 秧 苗 出齐 , 顶 膜 立针 时 , 及 时 撤掉 地膜 。 床 土 发 白变干 时要 及 时浇水 , 浇水 时 间为 早揭 膜 后和 晚扣 膜 前 。 随气 温增 高 和 通风 口加 大 , 增加补水 , 每 次 浇透 , 切忌 大水 漫灌 。 出苗撤 膜 后 , 白天晴 朗高 温 时 , 开 始 通 风炼 苗 ; 1 . 5叶前 小通 风 , 即两端 和 背风 面通 风 ; 1 . 5 ~ 2 . 5叶 时, 两侧适 当通风 ; 2 . 5叶 后加 大通风 , 使 棚内温度保持 在 2 5 ℃
稻 田灌溉 水 水 质 符合 G B 5 0 8 4的规 定 , 水源充足、 水 质
先将 有 机 肥施 于 地 表 , 耕翻晒垡 , 上水 后 旋 耕 整 平 , 田 面 高 低相 差 不 得超 过 3 o m。 终 霜 期 过后 , 平均气温达 1 2℃
以上 . 秧苗 3 . 5叶 即可 插 秧 。 中籼 稻基 本 苗 要 求达 到 1 2 0万
前 有机 水 稻面 积 已达 2 0 0 0 h m , 获 得 有机 稻 米 认 证 l 4个 ,
江苏里下河沿荡区有机稻病虫草害防治集成技术
修复转换 , 发种 植 有机 稻 。20 开 0 9年 和 2 1 0 0年 生 产 的“ 三 虹” 牌有机稻米 , 严格执行 G / 9 3- 2 0 《 B T 16 0 0 5 有机 产品》 标
准, 经过农业部检测 中心 ( 南京 ) 检测 完全合格 , 品畅销 上 产 海、 南京 、 苏州等地 , 取得 了较好 的经济效益 。2 1 0 0年有机 稻 米合作社 已发展种植户 15家, 0 连片种植 10h 3 m 。
在考虑稻谷产量和米质及适应当地气候 、 土壤 的前提下 , 注重水稻 品种 的选择 , 所选 品种应具 有较强 的抗 ( ) 虫 耐 病、
性 …。经过种植 和筛选 , 宜本 地种植 的有 日本越 光 、 粳 适 南 5 5 、3 6 0 5 w 6 8等品种 。
2 2 合 理轮 作 .
江苏农业科 学 2 1 02年第 4 O卷第 2期
姜兆全 , 中军, 王 李建龙, 江苏里 下河沿荡 区有机稻病虫草害 防治集成技术[ ] 等. J .江苏农业科学 , 1 , ( ) 13一 1 2 24 2 :1 l4 0 0
一 13一 1
江苏里下河 沿荡 区有 机稻病 虫草害 防治集成技术
植有机稻 的技术 。防治病 虫草害 是种植有机 稻的重要 环节 ,
科学运 用农业 、 物理 、 生物等集成技术 , 达到 防治病虫草 害 目
的。通过示范 区种植 , 防治病虫草 害的技术集成 , 将 将集成技 术辐射到建湖县及里下河地 区, 有助 于农 民种植有机稻米 。
1 本 区 概 况
姜兆全 王中军 , , 李建龙 唐福泉。张茂森 , ,
(. i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江苏盐城 24 5 ; . 20 1 2 江苏省建湖县福泉有机稻米合作社 , 建湖 24 0 ; 江苏 2 7 0
建湖县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探析——以稻虾轮作模式为例
建湖县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探析——以稻虾轮作模式为例金宇【期刊名称】《《上海农业科技》》【年(卷),期】2019(000)006【总页数】3页(P18-19,30)【关键词】综合种养; 稻虾轮作; 实施效益; 主要问题; 发展对策; 建湖县【作者】金宇【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24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0盐城市建湖县地处江苏省里下河地区,近年来,建湖县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5 800 hm2,约是2016年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的22倍,占粮食直补面积的13.2%。
其中,稻虾轮作模式是建湖县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主推模式,由于建湖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其培育出的小龙虾个体硕大、壳质坚硬、肉质饱满,市场前景广阔。
但建湖县稻田综合种养产业面临区域品牌弱、技术支撑不够、虾强稻弱等困境。
为此,笔者拟对建湖县稻田综合种养的基本情况、实施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对策进行详细论述,以期为建湖县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进而提升全县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
1 建湖县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基本情况2018年1月,建湖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对新发展连片稻(藕)田综合种养基地面积分别在33.33、66.67 hm2以上的,每667 m2分别补助100、150元。
2018年10月,建湖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广“稻虾轮作”模式的实施意见(试行)》,再次提高对新发展稻虾轮作规模基地的补助,新发展连片稻虾轮作规模达66.67、33.33、20.00 hm2以上的,每667 m2分别一次性补助200、150、100元。
截至2018年底,建湖县稻(藕)田综合种养面积达5 800 hm2,其中,稻虾轮作面积达3 866.67 hm2,占粮食直补面积的8.8%;具有规模在33.33 hm2以上的连片养殖基地16个,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均以套养小龙虾为主。
超高茬麦田套稻稻米生产技术
超高茬麦田套稻稻米生产技术作者:林玮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6期摘要介绍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的起源与技术特点、麦田套稻稻米生产技术,分析超高茬麦田套稻稻米生产优势和效益,总结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的创新集成,以指导超高茬麦田套稻稻米生产。
关键词超高茬麦田套稻;稻米;创新集成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6-0073-02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集多熟种植、旱育、免耕、免插和秸秆全量自然还田等低碳技术于一体,是栽培技术的革新、耕作制度的创新。
这项技术同时具有节能减排、耕地培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四大优势,适用范围为全国10余个省市的稻麦两熟地区,该文主要探讨了超高茬麦田套稻稻米生产技术和技术集成创新。
1 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的起源与技术特点1.1 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的起源1980年代初,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顾克礼等引进日本自然农法新理念后,结合1970年代前后河南、山东等地麦套稻试验成果,重点研究麦田套播与机械收割、秸秆全量自然覆盖还田相结合的超高茬麦田套稻。
1994年技术初步配套,1995年正式进入全国稻麦(油)两熟不同生态区示范再研究,尤其从1998年起,各地农科教技术人员与农村科技带头人紧密合作,形成技术新体系。
江苏省2001年初次颁布、2005年重新修订了省地方标准《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规程(DB32/T423 2005)》。
1.2 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特点超高茬麦田套稻是在三麦灌浆中后期,将处理后的稻种直接套播到麦田地表,三麦收割时留茬 20~30cm,脱粒后的秸秆就地散开埋入墒沟,任其自然腐解还田。
该技术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免烧秸秆。
由于秸秆就地还田,农民不再焚烧秸秆,不会对空气造成影响,保证了人身及交通安全、生物多样性;清洁生产面源污染控制,有利于降低作物的病虫害发生。
二是免耕覆盖。
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秸秆资源6 000 kg/hm2,降低肥料用量20%;另一方面节省农机油耗30 kg/hm2。
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1江苏盐城地理位置特点及气候环境1.1地理位置特点江苏盐城地区有着非常特殊的土地以及海洋等各种资源,是整个江苏省中面积最大并且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
其具有1.7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而这其中沿海滩涂的面积就有45.53万公顷。
除此之外,盐城属于沿海城市,水上运输优势极为突出。
盐城沿海滩涂具有中国最长的海岸线,而其滩涂面积是南京城区面积的20多倍,并且每年都在不断的增长。
1.2气候特征盐城具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并且其自然气候条件也十分好。
盐城南面大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冬季温暖湿润,而夏季则高温多雨。
而盐城最北部则属于暖温带。
盐城四季都有较大的风,并且还十分持久。
1.3自然资源盐城滩涂资源十分丰富,被称之为江苏省后备土地资源中潜力最大的一个地区。
滩涂盛产牧草、芦苇以及中草药等500多种植物,此外还有贝类、虾等多种海产品。
而其东部的沿海盆地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同时其淡水资源也十分丰富,为大面积水稻的种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沿海滩涂盐碱地水稻种植配套水系技术在沿海滩涂盐碱地种植水稻,就必须得配备完善的田间灌排水系统,同时对地下水位进行严格的控制,进而保证排水降盐渠道能够顺畅。
沿海滩涂稻田的排水渠以及灌水渠通常都是安排在条田两头,避免出现串排或者是串灌的现象出现。
同时,条田的两侧还应该设立条沟,而这也是控制返盐和降盐的重要工程,条田的方向通常都是南北向。
条沟的宽度应该控制在2~2.5米,而深度则应控制在1.5~2米,并且应该按照排和灌区分开来。
此外,每一块条田都应该用开墒机挖出一定的墒沟,其方向和条沟相同,其间距应在5~10米的范围之内,每50米则应该挖出同等规模的腰墒,其方向应该和条沟相垂直,这为防病治虫以及排水补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能起到洗盐的作用。
3沿海滩涂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分析3.1水稻品种的选择应该选用已经通过省级认定或者是审核通过的,并且适合在沿海滩涂地区种植的以及具备较强耐盐性的水稻品种。
2019年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拟立项目公示清单
兴化市东奥食品有限公司
84 酱卤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江苏雨润肉类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85 冷库物流输送系统关键技术研发
江苏瑞雪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6 优质豇豆浅渍发酵后酸化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南京脆而爽蔬菜食品有限公司
87 马铃薯品质劣变控制技术研发
镇江恒伟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88 中式烹饪蟹类调理食品流通货架期寿命控制技术研究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110 早熟优质高产多抗棉花新品种苏棉30的示范推质特色紫甘薯品种徐紫薯 8 号选育及应用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112 优质特色花生新品种“徐花19号”选育与应用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113 苏绿9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59
温室蔬菜秸秆切碎除虫深还田机械化作业模式及其配套装备研 发
镇江金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60 基于养分管理的“鹅-沼-牧草”新型种养结合关键技术研究 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
61 薄壳山核桃绿色高效复合栽培技术研究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62 长江刀鲚绿色养殖与浮床薄荷耦合的立体种养关键技术研究 镇江江之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55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全程生物防控关键技术研发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56 设施果蔬真菌病害高效拮抗菌剂S. lydicus M01的研发和应用 南京工业大学
57 大棚蔬菜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研发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58
生物质厌氧发酵液与保温保湿措施联合控制温室土传病害的技 术研发
如皋市现代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118 优质、耐寒越冬甘蓝新品种‘苏甘27’
江苏扬州江都区麦茬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7月刊57栽 培 与 种 植江苏扬州江都区麦茬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黄 丽,田 煜(扬州市江都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江苏 扬州 225200)摘要:该文对江都区麦茬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现状进行分析。
目前江都区麦茬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主要涵盖江都区稻麦生产的耕、种、管、收、烘干、秸秆还田等主要环节,关键技术包括水稻机械化育秧、小麦机收、小麦秸秆切碎匀抛及还田、机插秧、机械化植保、机械化烘干等,可为长江流域及里下河地区提供借鉴。
关键词:稻麦轮作;机械化;生产模式;技术规范;机具配套;扬州黄 丽,田 煜. 江苏扬州江都区麦茬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9):57~58.扬州市江都区位于江苏中部,耕地面积95.06万亩,地貌以平原为主,土壤类型有里下河黏土、通南地区高沙土、沿运地区沙壤土3大类,土壤肥沃。
一、粮食种植现状1、技术集成扬州市江都区粮食生产以稻麦轮作为主,水稻常年种植面积66.94万亩,小麦63.77万亩。
当地以小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机插秧技术为主体,配套应用机械化育秧、机械化施肥、机械化栽插、机械化植保、机械化收获、谷物低温烘干技术,集成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截至2022年末,全区农机总值达12.1亿元,总动力69.54万千瓦,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5%以上。
2、主要生产模式(1)水耕水整秸秆还田作业联合收割机适当留茬收获小麦、麦秸杆切碎匀抛→施基肥(增施氮肥)→放水泡田→水田秸秆还田机耕整地→平田整地(沉实)→水稻机插秧→水稻田间管理(机械化植保、施肥及水肥运筹)→机械化收割→烘干。
(2)旱耕水整秸秆还田作业联合收割机适当留茬收获小麦、麦秸秆切碎匀抛→施基肥(增施氮肥)→秸秆还田机旱作灭茬还田→放水泡田→平田整地(沉实)→水稻机插秧→水稻田间管理(机械化植保、施肥及水肥运筹)→机械化收割→烘干。
二、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及机具配套1、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及耕整地技术(1)技术规范机手严格规范作业,I ~Ⅱ档匀速行驶。
江苏稻茬小麦高效生产技术
这 种 播 种 方 式 普遍 适 用于 先 割
2 根 据 播 期 与 出 苗 的 关 系 ,科 苗达 到 2 万 左 右 。根 据 多 年 实践 经 稻 后 种 麦 地 区 , 不 同 土 质 均 可 应 . 5 学调 整 播 量
验 ,错 过 播 种 适 期 之后 ,播 期 每 推 用 ,对 土 壤 墒情 的要 求 也 不严 格 。
1 月 下 旬 ,苏 南 地 区 1 月 上 旬 。 对 播 、 板 茬 或 浅 旋 撒 播 已 成 为 小 麦 主 种 在 江苏 具 有 良好 适应 性 ,江 苏 小 0 1 照 水 稻 腾 茬 时 间 与 小 麦 播 种 适 期 可 要播 种 方 式 ,普 遍存 在 播 种粗 放 、 以 看 出 :苏 北 、 苏 中 两 地 区 移 栽 水 播 量偏大 、均匀度 差等 问题 。
文 I 龙俊 郭文善 姜 东 杨 四军
一
、
江 苏 稻 茬 小 麦 生 产 存 在 的 来 ,上 述地 区稻茬 麦 高 效生 产 技术
二 、 江 苏 稻 茬 小 麦 高 产 优 质 高
主 要 问 题
研 究 尚无突 破 性进 展 ,已有 成 熟技 效 生 产 的技 术 思 路
1 根 据 生 态 条 件 和 播 种 期 ,调 .
4 \l ÷ 6' 。
种短 钧方
数 分 蘖难 以成 穗 ,选 用 春 性 品种 或 (1 万 ~1 万 基 本 苗 )最 佳 ,晚 播 5 8
条 件 下 则 必 须 加 大 播 量 ,确 保 基 本 () 茬 人 工撒 播 ,旋 耕 盖 籽 2板
大穗 型 品种尤 为重要 。
根 据 播 期 调 整 播 量 的传 统 理 论 迟 一 天 ,每 亩 播 种 量必 须 相 应 增 加 其 操 作 程 序是 :全 喂入 式收 割 的 稻
江苏省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效益分析及应用评价
江苏省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效益分析及应用评价【摘要】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效益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江苏省水稻种植的现状,然后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和对水稻效益的影响。
接着对水稻种植方式进行了应用评价,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最后对江苏省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对于江苏省水稻种植的优化和提高产量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其他水稻种植区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江苏省、水稻、种植方式、产量、效益、分析、评价、现状、影响、应用、发展趋势、综合分析、建议、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之一,水稻是江苏省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效益有着直接影响。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种植技术的不断更新,不同种植方式的效益差异变得越来越明显。
对江苏省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有助于为水稻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并推动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江苏省的水稻种植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气候挑战,传统种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稻米需求。
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资源有限、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效益的影响,有助于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保护环境的可持续性。
对江苏省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效益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推动江苏省水稻产业的发展,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江苏省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旨在帮助农户和农业从业者更好地了解水稻种植方式的影响及应用,为他们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水稻产量提升: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可以找出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方法,从而增加粮食供给。
特种水产养殖十种新技术
特种水产养殖十种新技术1、稻虾综合种养高效绿色生产技术(江苏省农科院里下河所)稻虾综合种养通过使用绿色种养、绿色营养运筹、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实现农业高效绿色安全生产,达到稻田稳产、增效和提质的现代农业生产目标,减少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并逐步改善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肥力,提高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改善农、渔产品品质。
2、“稻前虾”早虾大虾养殖技术(江苏省农科院里下河所)水稻留高茬收割后田面条带状种植水草,3月中旬每亩投放经异地配组繁殖的规格为200-300尾/公斤的优质小龙虾苗种,投喂自主研发的“富裕达”牌小龙虾专用饲料,采用自主研发的“沃纳”牌净水、改底、解毒、益草、拌饵、脱壳等系列微生物菌剂调节水质和提高小龙虾免疫力,促进小龙虾健壮生长。
到4月底即可养成提前上市的规格在50克/只以上的大虾,且一般产量达150公斤左右。
3、“稻中虾”晚虾大虾养殖技术(江苏省农科院里下河所)环沟中种植好水花生和轮叶黑藻“一浮一沉”两种水草,水草覆盖率达50%以上。
5月底6月初将规格为150-200/公斤的优质小龙虾苗种投入环沟中暂养,每亩投放5000尾左右。
6月中旬插秧后,逐步提升水位将小龙虾释放到全田,投喂自主研发的“富裕达”牌小龙虾专用饲料,采用自主研发的“沃纳”牌净水、改底、解毒、益草、拌饵、脱壳等系列微生物菌剂调节水质和提高小龙虾免疫力,促进小龙虾健壮生长。
使用自主研发的“河顺宝”牌稻虾共育专用肥肥稻、养草、护虾。
到7月中旬即可养成推迟上市的规格在50克/只左右的大虾,且一般产量达100公斤左右。
4、“稻后早苗”、“稻后晚苗”繁殖技术(江苏省农科院里下河所)水稻留高茬收割后,将粉碎的水稻秸秆垒成垛,田面条带状种植伊乐藻。
选用4-5月养成的“稻前虾”做种(异地驯养种群配种),7-8月性成熟,9月交配产卵,10月完成孵化,翌年3月中旬生产出早苗,提供给养殖“稻前虾”;7-8月养成的“稻中虾”做种(异地驯养种群配种),8-9月性成熟,10月份交配产卵,11月以后在洞穴中完成孵化,翌年3月份出洞,5-6月生产出“稻中虾”晚苗。
“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配套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配套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张家宏;韩光明;唐鹤军;王守红;寇祥明;王桂良;毕建花;朱凌宇;徐荣【摘要】[目的]探索“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集约化种养的配套技术体系及经济效益表现.[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示范方法,研究明晰该模式的资源配置、配套工程建设方案以及稻田养鸭、鸭鱼共育的配套技术.以常规稻—麦轮作方式为对照,分析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的比较效益.[结果]集成了“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系统的时间、空间、水资源、疫病防控等耦合技术及其配套技术体系,阐明该模式的运行效益是稻—麦轮作方式的2.11倍.[结论]推广“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是实现农牧渔种养结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益的新途径.【期刊名称】《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6)008【总页数】6页(P533-537,556)【关键词】“双链型”;循环农业模式;比较效益;农业结构调整【作者】张家宏;韩光明;唐鹤军;王守红;寇祥明;王桂良;毕建花;朱凌宇;徐荣【作者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扬州龙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扬州225008;扬州龙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扬州225008;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扬州225008;扬州龙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扬州225008;扬州龙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扬州225008;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扬州225008;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扬州225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0.1江苏里下河地区境内江滩、湖泊、河流及沟塘纵横交错,水资源极其丰富,“四水”(指水稻、水产、水禽和水生蔬菜)种植业和养殖业异常发达。
长期传统的稻麦轮作方式导致农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诸如土壤质量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病虫草害加剧、重金属及有机农药污染等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里下河地区麦后直播稻配套栽培技术
34 播 种方式 .
一般年份 , 播期土壤墒 情较好 , 适 宜选机械
直播 。机械直播 易扎根 , 出苗齐匀 ; 有均匀一致 、 宽窄适度的 行 间。 通风透光条件好 , 于 田间管理 ; 便 抗倒能力强。其技术
要点:1种子准备。用菌虫清浸种 2 ~4h 。 () 4 8 后 捞起晾干, 种壳间不粘连即可播种。( ) 2 田问操作。拖拉机旋耕后, 用
维普资讯
上海农业科技
20 — 06 2
里 下河 地 区麦后直播稻配套 栽培技术
张守成 刘学进 马 林 赵国成 徐宝玉 吴爱国 唐 钧 张如群 ( 江苏省建湖县农业科 学研 究所 24 0 ) 2 70
麦后直播稻是 一项无 需育秧 、 秧过 程 , 插 在麦 子收割 后 将经 药剂处理的稻种 用机械 或人工 直 接播 人 田间的栽培 方 式。该技术因省工 、 省力 、 节本 、 效 等特点 , 受广 大农 民 增 深 欢迎 。2 0 0 2年起 , 者在本所试验基地 和周 边农 户进行该技 笔 术试 验示范 , 并逐年 扩大播种 面积 ,0 5年 已辐射 到全县 条 20
普通盖种机平整畦 面 , 再用通州市农 机公司生产 的小 麦条播
本 8 元左右, 0 增效 2 元左右 , 0 累计增值 10 0 元左右, 而产量
大致持平。主要 表现 :1省 工 , () 每亩 节省用 工约 6 元 ;2 0 () 节本 , 约秧 池耕翻 、 节 灌溉 、 料 、 虫 害防治等 成本约 每亩 肥 病 2元 ; ) 0 ( 增效 , 3 每亩稻 田节省 育秧用 地 00 亩 , 来播种小 .5 用
据 田问观 察 , 直播 稻前 期主要 以单子 叶杂
草( 稗草 ) 和双子叶杂草 ( 三棱草 、 矮慈菇 、 鸭舌草 ) 主, 为 田问 有 3次出草 高峰。针对直播稻 出草规律 , 宜采取 化学防除为
三新工程铸辉煌——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实施十五周年纪实
1 9 9 8 年 以来 ,为全面推进新 的农业科 主要农产 品品种每3 年更新一次 ,孕育 育成 了一大批高产 、优质 、高抗 、多 技 革 命 ,加 快 转 变 农 业 发展 方 式 ,推 壮 大 了 一 批 农 业 种 业 新 龙 头 ,推 动 种 抗 的常规粳稻新 品种 ,南粳4 4 、宁粳
近 年 来 。全 省 各 地 按 照 省 委 、
省 政 府 关于 “ 三 农 ” 工作 的部 署 要 求 ,积极探 索科 技先导型 内涵式农 业
发 展 道 路 ,大 力推 进 农 业 科 技 创 新 与
、
新 品 种 ,引领 江 苏 现
代种业科技强省建设
保存地方鸡种3 4 个 ,其中原产地 灭绝 鸡种2 个 ,濒危鸡种6 个 ,培 育出了邵 鸡1 号配套 系等畜禽新 品种。农业种质
了重 要贡 献 。
创 新中心 、种子种苗扩 繁推广 中心 、
“ 十 一 五 ” 以来 ,全 省 共 审定 农 作 物 农 业生物技术基础 研究 中心 ,全省新
供 了 有 力 支 撑 , 为全 国 农 业 大 局 作 出 新 品种2 9 5 个 ,鉴定 蔬菜 、果树 、花 育成 的农业新 品种8 0 %来 自于基 因库
2 0 1 3 / 0 4 总 第3 3 4 期 41
3 号等 1 4 个 品种亩 产超 过7 8 0 公斤,
被 农 业 部 认 定 为 超 级 稻 品种 , 总数 居
二 、新 技 术 , 引 领 江 苏 现
代 农 业 产 业 转 型 升 级
散 养 向规 模 化 、标 准 化 、 集 约 化 养殖 转 变 ,创 新 集成 了优 质 家 禽 规 模 化 生 态 健 康 养殖 技 术 、生 猪 标 化 规 模 养 殖
里下河地区生态型农业科技园设计探索——扬州大学(高邮)现代农业科教示范园规划解析
乡村科技·乡村振兴里下河地区生态型农业科技园设计探索——扬州大学(高邮)现代农业科教示范园规划解析解大伟(上海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摘 要] 里下河地区是江苏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该地区在收获高产的同时,因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及大规模动物养殖所产生的污染对生态环境构成的威胁不容忽视。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设具有展示和示范引领作用的生态型农业科技园,成为创建新型、高效、无公害、可复制推广的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抓手,对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消除区域内的农业生产弊端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扬州大学与扬州市人民政府、高邮市人民政府合作,决定在里下河地区暨高邮市打造一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农业科教示范园区,促进区域内实现可持续的无公害农业发展。
[关键词] 里下河地区;农业科技园;生态型农业科技园[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0-27-50引言里下河地区属江苏省沿海江滩湖洼平原的一部分,由里运河、通扬运河、串场河和苏北灌溉总渠围合而成。
里下河地区涉及江苏省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淮安市、盐城市等主要城市。
里下河地区四周高,中间低,是历史上水患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面对洪水威胁,生活在此的先民开挖河道、修建圩田,形成了自然河道和人工河道水网稠密的农业生态区域,并成为江苏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但长期以来,当地存在片面追求高产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并建设大规模动物养殖场的现象,由此产生的面源污染对区域生态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
目前,关于生态型农业科技园并无统一定义。
根据《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范》(NY/T 2365—2013),农业科技园区(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是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立足于区域农业开发和主导产业发展,按照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要求,以科技研发、技术示范、辐射推广为主要内容,在特定区域建立的对区域农业与农村经济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7--畜牧兽医•水产养殖 DOI:10.16498/ki.hnnykx.2017.003.022江苏里下河地区地处江淮之间,与洪泽湖、高宝邵伯湖紧密相连,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水资源极其丰富,因水而兴的“四水”(水稻、水产、水禽和水生蔬菜)种养业异常发达,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1]。
但长期种养脱节、单一、规模化的种植或养殖生产,带来了严重的面源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危机,农民增产不增收。
近年来,随着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上升到“十三五”省级战略,以及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级地方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以期使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业自然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得到有效控制,农牧渔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显著提升,以及农民收益得到持续增长。
笔者从江苏里下河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生产实际出发,围绕稻田综合种养[2-6],开展了绿色生态种养模式创建、共作稻田绿色施肥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绿色生产的“三”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为该地区示范推广稻田生态种养提供了示范模式。
1 “一稻两鸭”模式“一稻两鸭”是指周年稻田收获一季水稻、两期鸭,冬季种植紫云英(俗称“苕子”),提高生态种养系统运行效率的新型苕—稻—鸭模式。
共作鸭应选择体型适中,成年鸭重1.5~2.0 kg/只,在稻田穿行灵活,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野养的高邮麻鸭、镇江役用鸭、绍兴麻鸭和巢湖鸭等。
1.1 田间工程及配套设施1.1.1 围 网 稻田田埂四周每隔1~2 m 打桩固定围网,围网下纲埋入土中压实,地上网高约50 cm 。
1.1.2 鸭舍及运动场 在稻田地势较高处按6~8只/m 2 搭建鸭舍。
鸭舍一般四周用竹、木围筑,石棉瓦盖顶,外围再用网围起,防止天敌入侵,并保持通风透气。
白天将鸭群赶往稻田活动,中午和傍晚用特定信号唤 江苏里下河地区稻田生态种养创新模式及关键技术 张家宏1,王桂良2,黄维勤3,朱凌宇1,寇祥明2,王守红1,韩光明2,徐 荣2 (1.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扬州 225007;2. 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 扬州 225008;3. 涟水县农业干部学校,江苏 涟水 223400)摘 要:构建了江苏里下河地区“一稻两鸭”“一稻两虾”和“稻鳖共作”等生态种养新模式,集成了稻田绿色种养、共作稻田绿色施肥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共性技术,为该地区示范推广稻田生态种养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生态种养;一稻两鸭;一稻两虾;稻鳖共作;创新模式中图分类号:S9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 (2017)03-0077-04 I nnovative Model and Key Techniques of Ecological Planting and Breeding in Paddy Field in Jiangsu Lixiahe AreaZ HANG Jia-hong 1,WANG Gui-liang 2,HUANG Wei-qin 3,ZHU Ling-yu 1,KOU Xiang-ming 2,WANG Shou-hong 1,HAN Guang-ming 2 ,XU Rong 2(1.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ion of Lixiahe Area in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225007, PRC;2. Research Center of Eco-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225008, PRC;3. Lianshui Agricultural Cadre School, Lianshui 223400, PRC )Abstract :In Jiangsu Lixiahe area, the ecological planting and breeding new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such as “single-season of rice with double-stage of duck”, “single-season of rice with double-stage of shrimp” and “integration of rice and soft shelled turtle”, it integrated the common techniques of green planting and breeding in paddy fields, green fertilization in paddy fields and green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of ecological planting in rice field.Key words :ecological planting and breeding; single-season of rice with double-stage of duck; single-season of rice with double-stage of shrimp; integration of rice and soft shelled turtle; innovation model收稿日期:2017-01-12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6〕219);扬州市农业支撑计划项目(yz2016071);中央财政支农项目(TG〔15〕110);扬州市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扬质监发〔2016〕77号)作者简介:张家宏(1965-),男,江苏高邮市人,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农业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工作。
湖南农业科学(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7年3月78--畜牧兽医•水产养殖回鸭群补食、休息,夜晚赶入鸭舍;在鸭舍前建一个鸭滩作为陆地运动场。
1.2 时空耦合第一期鸭于6月下旬水稻分蘖期施放,共作约60 d 收回成鸭;第二期鸭于8月下旬施放,至水稻抽穗期养成,以后离田进入蛋鸭养殖阶段。
水稻收获后种植紫云英以供翌年还田培肥(图1)。
图1 “一稻两鸭”时空耦合示意图1.3 共作期种养管理1.3.1 水稻水浆管理 共作期水稻一般不进行搁田,夏季田间水位应加深至约15 cm 。
当水稻抽穗灌浆时,鸭子应离田饲养,此时稻田保持干湿交替,以促进稻株根系下扎,提高根系活力,达到养根保叶、防倒伏的效果[5]。
1.3.2 鸭养殖管理 鸭在放入稻田之前,应进行约10 d 的采食、驯水训练,以适应稻田生活;鸭的听觉较为灵敏,可以在喂食时进行固定口令训练,使鸭群建立听从指挥的条件反射,便于规范化管理;放鸭密度以300只/hm 2为宜,最好以150只为一群;稻田中的浮萍、杂草、昆虫、螺蛳等都是鸭的天然饵料,可适当减少人工饲料投喂。
刚放养的雏鸭觅食能力差,早晚应适当添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中午和傍晚各1次,每日投喂量占鸭体重的6%~8%。
后期根据投放鸭子及田间食物的数量,可定时补喂少量辅助饲料或全价颗粒饲料,投喂量一般为家养鸭投饲量的20%~25%;养殖期间需定期鸭舍消毒,及时治疗病鸭和清除死亡鸭。
2 “一稻两虾”模式“一稻两虾”是指在周年稻田收获一季稻、两期虾(其中一期成虾,一期虾苗)。
小龙虾优选该地区水产良种繁育场培育的苗种,或水产养殖合作社、养殖大户等采用亲本异地配组繁育而成的规格大小一致的苗种。
2.1 田间工程设施2.1.1 开挖虾沟 养虾环沟上宽为4~6 m ,底宽为2~3 m ,深度为1.0~1.2 m ,开沟土方用于加高加固稻田田埂;田埂顶面宽3~4 m ,高出田面80 cm 以上,田埂应夯实,稻田中间不开“十”字或“井”字沟,便于机械行走和整地、插秧、收割等田间全程机械化作业。
2.1.2 防逃网 稻田田埂四周围网。
围网选用塑料薄膜、石棉瓦或20目网片,由竹木桩固定;稻田进、排水口安装竹箔、铁丝网及网片,网目在40~60目,防止敌害生物幼苗和卵粒随水流入侵,同时预防敌害生物从外部入侵稻田,以及小龙虾向外逃逸。
2.1.3 虾沟种草及消毒 水草是小龙虾栖息的附着物和食物,同时起到净化水质和作为虾蜕壳隐蔽物的场所。
苗种投放前约30 d ,一般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沟内种植伊乐藻和轮叶黑藻(或苦草)等沉水植物,同时在环沟中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浮水植物,或在环沟两侧正常水线以下20~30 cm 处种植茭白、食用菖蒲等挺水植物,起到护坡、遮阴等作用。
种植水草面积一般占虾沟60%;在小龙虾放苗前15~20 d ,用生石灰约100 kg/667m 2撒施消毒。
2.2 时空耦合每年4~5月在水稻栽插前投放虾苗于稻田环沟内,待水稻栽插活棵后提高水位,让虾苗从环沟进入稻田开展稻虾共作,从7月下旬开始陆续捕捞成虾。
水稻收割后,留取部分亲虾在休耕稻田越冬繁殖虾苗,翌年4~5月陆续捕完亲虾上市,繁殖的虾苗用于新一轮稻虾共作,多余的对外出售(图2) 。
2.3 共作期种养管理2.3.1 水稻水浆控制 田间水层一般控制在5~10 cm ,夏季提高至12~15 cm ,一般每3~5 d 加注新水1次;盛夏季节每1~2 d 加注新水1次。
黄熟期及时落水干田,以便收割。
2.3.2 小龙虾养殖管理 3月中下旬~5月上旬投放规格为3~4 cm 的虾种0.5~0.6万尾/667m 2于稻田环沟,待水稻活棵后,提高沟水,让虾进入稻田。
水稻收割后,留30~40 kg/667m 2亲虾在田越冬繁殖,以供翌年稻田养殖和出售虾苗;维持环沟水体溶解氧在5 mg/L 以上。
高温季节视水质情况,每隔20 d 用生石灰15~20 kg/667m 2泼洒1次,也可定期施用光合细菌、EM 菌张家宏 等:江苏里下河地区稻田生态种养创新模式及关键技术79--畜牧兽医•水产养殖等调节水质;共作期内,虾苗以田间杂草、浮游生物、底栖小动物等为食,可适当减少饲料投喂量。
日投喂饲料量为虾体重的6%~8%;投喂地点选择在虾沟内,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原则。
每天分上、下午各投喂1次,晚上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70%~80%。
小龙虾病毒病防治:采用0.3~0.5 mg/L 聚维酮碘全田泼洒,连用2次,每次间隔1~2 d 。
纤毛虫病防治:用0.3~0.5 mg/L 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全田泼洒,或按说明使用纤虫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