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素养强化提能精练一《唯物史观类》题及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19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Word版含解析
解密19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1.(2022年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模拟预测)如图为陕西出土的西周中期青铜器-裘卫四器之一,裘卫四器的铭文记录了一庶姓贵族卫快速积累土地、财富,成长为大贵族的过程,铭文中透露出卫对“获取大量土地”的自豪感。
这一记载说明,当时A.土地所有制度松动B.等级制度受到冲击C.荒地得到大量开垦D.血缘政治得以强化【答案】A【解析】根据“记录了一庶姓贵族卫快速积累土地、财富,成长为大贵族的过程,铭文中透露出卫对‘获取大量土地’的自豪感。
”可得出该记载反映出当时已经可以允许私有买卖土地,因此该贵族才能积累大量的土地,说是有井田制有所瓦解,土地所有制有所松动,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等级,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开荒,排除C项;材料与血缘无关,排除D 项。
故选A项。
2.(2022年全国模拟预测)西周晚期琱生簋上的铭文记载了琱生与公两家之间的田界纠纷,下面是为此案件的调解程序。
这可以用来解释当时C.土地可以随意买卖D.贵族间的矛盾频发【答案】A【解析】根据“西周晚期”“重新划定田界,由有司确认,并写好文书封存官府”可知,材料是有关土地纠纷的一则案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具有国家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土地不能随意转让、买卖,但西周中期以后,很多贵族开垦私田,土地出现私有化趋势,“田里不鬻”的格局被打破,随之产生了许多土地纠纷,A项正确;凭此案例无法得出王室权威下降的结论,排除B项;经官方调解,纠纷双方达成协议,协议以文书形式封存官府,这说明土地转让是有制度约束的,不是随意买卖,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这一个贵族间的矛盾,排除D项。
故选A项。
3.(2022年湖南衡阳三模)宋代取得和占有土地的方式复杂灵活,土地可卖、可典、可租。
不仅百姓买卖土地,国家也参与其中,“官庄”、“营田”、“没官田”无不经常投入土地的流通领域,并形成错综复杂、交织重叠的多方面的法律关系。
这反映了当时A.商品经济得以自由发展B.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C.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D.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取得和占有土地的方式复杂灵活,土地可卖、可典、可租。
2020年高考历史素养提升一:唯物史观(核心理论)
返回目录
材料二 16 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 年已有棉纺厂 99 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 年,设立议会和市政 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 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 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 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 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 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 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 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 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答案 B
返回目录
3.(2019·山东淄博一模)美国学者弗兰克·萨克雷认为,二战后初期部分学者 主要关注西欧和日本的复兴。他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多年来他们(日 本和欧洲)主导了大部分世界交易,人们普遍认为世界未来的繁荣依赖于欧洲和 日本经济的复兴。前殖民地和现有的殖民地的存在价值均被忽略了。”这表明 弗兰克·萨克雷观察历史的视角侧重于( )
返回目录
价值”,由材料“这使人联想起公元前 5 世纪到前 4 世纪的希腊,以及古希腊 出现的后来孕育了科学精神的哲学思想”,得出都对各自的民族文化产生重大 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返回目录
答案 (1)相同:都关注人和社会;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都重视教育。(每 点 2 分,答出 2 点即可,共 4 分)
2020年高考历史素养提升
素养一 唯物史观(核心理论)
建体系Leabharlann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概 念 界 定
❶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通过唯 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全面客观进行考察 ❷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表象认识本质, 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非常重要。唯物史观使历史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 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020届高考历史:历史核心素养专题训练历史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练习
历史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练习1.(2019年全国Ⅰ卷28题)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2019年全国Ⅰ卷33题)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3.(2019年全国Ⅰ卷34题)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4.(2018全国Ⅰ卷 24题)《墨子》中有关“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5.(2018年全国Ⅰ卷32 题)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
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6. (2018·全国II卷35题) 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下表为一段时期内纳粹党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
这反映出( )时间1928年1930年1932年纳粹党党员10.8万35万85万国会议席12 107 230国会名次9 2 1A.德国民族复仇情绪高涨B.国会长期受纳粹党控制C.纳粹党使德国摆脱困境D.德国民主制度日益健全2.“192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把德国经济直接推向崩溃的边缘,谁能把德国从危机中拯救出来,谁就会成为大众拥戴的领导者。
1930年9月14日是德国走向独裁的关键的一天,那天共有640万选民把他们的选票投给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领袖希特勒。
”材料最能表明( )A.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B.经济危机对德国经济的打击沉重C.德国民众拥护纳粹党执政D.经济危机助推法西斯在德国的上台3.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中的相同点是( )A.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夺权B.利用经济危机引发的严重政治危机C.依靠法西斯政党夺取政权D.煽动民族复仇主义以获取广泛支持4.一位政治人物曾经表示:“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他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
”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 )A.一战时,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B.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提出领土扩张要求C.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D.二战前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题组二第二次世界大战5.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发表国会讲话:“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发动这场卑鄙的进攻之时起,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进入战争状态。
”这标志着( )A.德意日结成了轴心国同盟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出现C.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D.日本开始丧失战略上的主动权6.某城市举办了“站在‘十四年抗战’起点讲述抗战故事”的活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6练 唯物史观备考加分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76练唯物史观1.战国时,赵豹警告赵王应避免与秦国对抗,理由是“秦以牛田……不可与战……”。
材料反映了( )A.秦赵应世代交好永不交战B.牛耕在战国时已普遍使用C.先进生产力促进了国力的强盛D.赵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理念2.(某某市2017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26)唐前期,府兵制盛行。
府兵即民兵,征自分得一定土地的丁男,平时务农、练兵,战时自筹资粮出兵。
唐中期变府兵制为募兵制,募兵即职业兵,即由政府招募丁男入伍,供其资粮,免其赋役,直至退隐。
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反映了( )A.地方割据严重威胁中央B.小农赋役负担的减轻C.政府财政危机逐渐消除D.国家可支配土地的不足3.(某某市2017届第二次质量检测,27)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
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
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此说法成为土豆传入中国的重要证据。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孤证不立,该书不能成为土豆传入的证据B.土豆传入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C.中外贸易扩大推动了土豆的传入D.当时国人物质生活深受西方影响4.(某某市2018届第一次模拟考试,29)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约开商埠16处。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这些开放在沿海、沿江的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被视为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
这反映了( )A.西方扩X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B.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产生建设性影响C.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最先近代化的沿海城市成为列强侵华基地5.(某某市2018届毕业班联考二,28)葛剑雄认为,“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但他同时又说,“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这说明“太平军制度”()A.削弱了国家在社会经济中的权力B.旨在利用分配制度消灭经济竞争C.废除小农经济难以制止私产膨胀D.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6.(某某、某某、内江、眉山四市2017届第二次诊断考试,29)白话文在维新变法时期就得到了充分重视。
[精品]2019年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1唯物史观专项精练
专题01 唯物史观概念释疑: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高考真题1.(2018·全国I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A2.(2018·全国I卷,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1唯物史观专项精练172
学习资料汇编专题01 唯物史观概念释疑: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高考真题1.(2018·全国I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A2.(2018·全国I卷,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讲座
——杨宁一
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
对历史史实的敏锐性
——发现、捕捉问题、具有批判性思维。
历史知识的准备性与连贯性
——系统掌握知识,并能有效、准确地调动。
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独特性
——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解释不停留在表面,
历史视野宽广,探究内在动因和规律, 利用已掌握史实和分析方法提出见解与看法, 增加知识的“可溶解度”和“粘连性”。
经济史: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性质决定其性质);
思想文化史:关于文学艺术版块的人文主义、古典
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 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等。
2、串线:线索清晰,轻重得当
(一)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 ——商周时期 内容精讲: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礼乐制。 (二)社会转型与文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内容精讲:集权政治、铁器牛耕、百家争鸣 (三)社会进步与文明嬗变——秦汉唐宋时期 内容精讲:集权政治的发展、儒家思想的发 展经济的发展情况。 (四)近代前夜的挑战与应对——明清时期 内容精讲:集权政治的异化、批判思想的出现、 新经济因素的萌芽
1. 19世纪后期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
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
2.北洋政府由外债支持建立的官办企业也构成官僚资本一部分。
3.1936年以后,近现代史文献中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指国
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 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 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工商企 业。尤其是在抗战时期,四大家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 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官僚资本主义,是通过权利寻租,以获取超额暴利为目的的 资本主义形态。官僚资本主义是国家权力和财产私人所有制的结 合,其基础是国家权力的寻租和财产的私人所有制度,其目的是 追求超过自身(财产私人所有制)创造能力之外的财富。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3卷试题版、解析版)
2019年全国卷Ⅲ历史试题版解析版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历史试题12.某家国有企业集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向上下游知名民营企业出让29.8%的股权和部分董事席位,吸纳资金33.6亿元。
这有利于该企业①改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②控制上下游企业,实现一体化经营③调整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④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资本保值增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2012~2018年间甲国对乙国服务贸易出口变化如图3所示。
促成这一变化经济现象有甲国对乙国服务贸易出口①乙国吸引甲国的游客数量逐年增长②乙国在甲国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③乙国出口到甲国的文化产品日趋丰富④乙国向甲国支付的知识产权费用持续上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做出重大战略部署。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
从产业结构看,港澳地区以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广东九个城市以生产制造为主。
关于打造粤港澳大的是湾区的重大意义,下列判断中不恰当...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B.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D.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15.某国是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国。
当美元指数持续上涨时,该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传导过程是①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③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④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16.2018年,西藏自治区开始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工程,将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相结合,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加快边境地区发展。
2019年全国III卷高考历史试题和答案详细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备考复习(共38张PPT)
以社会史观为指导,扩展教学资源;
2018年历史试卷保持了学科一贯坚持的严谨稳定,题型和 往年一样,难度略有降低,但同时随着新版《普通高中历史课 程标准》的出台,也有一些新的变化,更多的展现了新课程标 准下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新要求。相信2019年全国 高考考试历史学科定会继续贯彻“一点四面”(一点:在高考 中要体现立德树人,四面:在高考中要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 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考查原则,坚持从有利于高校人才 选拔出发,通过优化历史试题素材选取和情境设置,加强对基 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的考查,强 化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查内容方面基本上都是考生所 熟悉的主干知识或核心知识。
广东卷命题参与人黄牧航:
“从全国各地的试题来看,应该说,传统史学 的研究内容诸如政治制度史、经济制度史、外交 史、民族关系史、科技史等仍然是命题的主要内 容,但是,社会史的逐渐渗透已经成为一个很明 显的趋势。这一方面是新课程改革的结果,另一 方面是高考命题摆脱旧的模式、寻求新的突破的 结果。”
结 论
农经济根深蒂固) 农经济顽强抵抗) 国卷入世界市场) (洋务运动) (晚清政治)
命题规律
1840-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一般命制3道,1919年之前2道,1919年之 后1道。本题是中国近代史第1道,命题范围主要集中在晚清前期,以 甲午战争为界,命题时段主要在1830-1895年。 本题难度不会太大。预测2019年仍然是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或者 是考晚清的思想(洋务思想、维新思想等)
备考建议
1、整合知识结构,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可按照《考 试大纲》中考试内容的时序将重点内容整合成通史体例。 2、重视历史知识体系的综合与比较。近三年的高考试 题,考查历史知识交叉和综合的特点十分明显,尽量做到 专题史和通史交叉综合,中外历史交叉比较,必修教材和 选修教材交叉综合。 3、关注时政热点,注意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联系。 “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 核心灵魂。要关注“十九大”报告中的一些新概念、新论 断。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背景下,还应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的拓展复习。
高考历史总复习 题型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题型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含解析)【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题型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含解析)核心素养是指高于一般能力或一般素养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即基于史料实证的,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置于特定时空条件中对史料进行解释,从而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在历史认识中体验家国情怀。
二、构成要素1.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
示意如下:五个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2.概念阐释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1)概念界定: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2)内涵阐释: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3)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例题1 “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
唯物史观素养在历史高考试题中的体现及复习策略举隅
唯物史观素养在历史高考试题中的体现及复习策略举隅一、理论阐释:唯物史观素养内涵及地位唯物史观素养属于史学史的范畴,高中传统必修教材并没有直接涉及到此内容,受这一教材思维固化及部分教师重视程度不够的影响,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的认知是比较模糊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灵魂同时也是诸要素得以达成的重要理论保证。
高中生需要领会唯物史观六大理论内涵。
表1:唯物史观内涵表1从理论层面,要让学生领会到唯物史观是个概念体系,其内涵的丰富性、整体性,要求学生学会用全局性视野去认识历史,因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能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
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为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1]二、试题分析:唯物史观素养在近三年全国Ⅰ卷第42题的体现身处大格局、大时代、大变革的新时代,高考历史学科因时而变,已由过去的“知识型”考察变为“素养型”考察。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必须牢记“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根据国家发展所需人才的特质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分别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角度对素质教育的目标进行评价,它既回答了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素质教育体系中高考“怎么考”的问题,也回答了在高考这一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中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问题。
[2]图6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
从图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2卷)(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2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2.(4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3.(4分)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4.(4分)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5.(4分)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
【推荐】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Word文档,精心制作,可任意编辑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
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
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
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B. 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C. 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D. 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答案】A【解析】【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
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A.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B. 朋党集团势力膨胀C. 门第成为选官标准D. 专制皇权受到威胁【答案】B【解析】【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
《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
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素养强化提能精练一《唯物史观类》题及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素养强化提能精练一《唯物史观类》题1.《宋会要辑稿·食货·商税》:“沿江诸郡税场,今后商贾所载物货,如系茶盐米面铜钱,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
”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A.政府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B.区域性长途贩运受到限制C.商税不再是政府主要财源D.商人合法利益受政府保护2.(明)洪武三年,沈秩受命前往浡泥国(今文莱),浡泥王称:“地瘠民贫,愧无奇珍以献。
”沈秩竟然回答:“皇帝富有四海,岂有所求?但欲王之称藩,一示无外尔。
”永乐三年(1405年)冬,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1402年即位)遣使贡献土产,明成祖封其为国王并赐印诰。
对这种朝贡贸易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B.明清时期唯一的对外贸易方式C.加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D.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3.(2018·徐州二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
另一重要制度性规定是通过立法来限制行政首脑的职权发挥,但对与之对应的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
”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B.仿行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C.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D.有效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4.下图为1958年创作,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集体食堂的宣传画,这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 )A.保障了工业建设的原料需求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C.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5.(12分)在启蒙思想家看来,明清时期是个“天崩地解”的时代。
这不仅有王朝兴亡的感慨,也是在一种新的“经济型态”崛起时,对旧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理念冲击后的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开始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而且在这个历史时期,在某些地域“发生压倒一切的影响”。
徽州地区出现“昔为末富,今为本富”;在世俗层面上,商业习气已冲垮“重义轻利”等传统观念;一大批士人科举无望转而与平民阶层结合,冲破传统贾儒观而进入商人群体。
专题04 直击五大核心素养-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
五大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课程和核心价值,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所提出的新的课程目标。
以五大核心素养引领专项突破,探究规律,升华认识直击高考。
学科#网素养一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高考考查立足点一、唯物史观高考考查基本要求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视社会现象2.一分为二辩证看待,评判人物事件3.基本观点灵活运用,阐释历史进程二、唯物史观备考指要提升素养1.活学巧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活学巧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3.活学巧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素养二时空观念——学科核心思维高考考查支撑点一、时空观念高考考查基本要求1.以时空为基础,感知历史史实2.以时空为依据,得出历史结论3.以时空相结合,认识历史规律二、时空观念备考指要提升素养1.时空观念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题不有2.时空观念的阶段性:时序空间,不同特征3.时空观念的综合性:纵横联系,不可分割4.时空观念的多样性:直接呈现,隐性暗示素养三史料实证——学科核心方法高考考查着力点二、史料实证备考指要提升素养1.学习历史的方法:史料的可靠性2.探究历史的途径:论据的充分性3.感知历史的体验:结论的完整性素养四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高考考查创新点一、历史解释高考考查基本要求1.以历史解释综合考查历史客观评判能力2.以历史解释综合考查解决历史问题能力3.以历史解释综合考查历史思维创新能力二、历史解释备考指要提升素养1.发现问题:分析比较,掌握史实2.还原情境:推理判断,说明现象3.反思结论:转换思维,评论观点素养五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高考考查切入点一、家国情怀高考考查基本要求1.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价值观判断2.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主流价值观3.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社会责任感二、家国情怀备考指要提升素养1.从家到国,中国人的家国情怀2.弘扬爱国主义,传承民族精神3.追求公平正义,捍卫自由平等4.倡导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素养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2019年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评卷及答案(一)
高三年级历史综合测评卷 1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
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思想最为相近的是A.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B.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C.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D.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3.“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4.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
规定是为()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B.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D.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5.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
由此可知,宋代()A.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6.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
”此“词曲贵浅”的主张()A.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B.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D.体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7.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
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
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A.和平崛起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民主强国8.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2019年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知识最后一个月强化总结
2019年高考历史精准复习资料高分战略秘诀
撰写人:二十画先生
1
历史学习心法
一、总认:死去活来,得意忘形,神龙活现;
二、具体方法:细腻分析,水平思考,整体把握;
三、过程: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
四、目的:自作自“授”;
历史学科认识
一、史观:
1、文明史观
2、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3、阶级史观、革命史观
4、社会史观
5、唯物史观
二、历史学中的几个概念认识
2
1、历史史实
2、历史叙述
3、历史阐释
4、历史观点
5、历史评价
三、对同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历史评价的原因
1、受时代的影响: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2、立场的不同:政治立场、国家立场、阶级立场等。
3、史观的不同;
4、个人因素的影响;
5、对历史史料的选取和辨别不同;
四、历史学习的三个层次:
1、白描式历史;
2、反思式历史;
3、哲理式历史;
五、史书的类别:
1、通史与断代史的区别:
2、纪传体与编年体的区别;
3、国别史与世界史的区别;
六、历史学习中常见的思考方式:
1、政府或个人越是提倡的,就是社会上越缺乏的;政府或个人越是反对的,就是社会上越泛滥的;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素养强化提能精练一《唯物史观类》题1.《宋会要辑稿·食货·商税》:“沿江诸郡税场,今后商贾所载物货,如系茶盐米面铜钱,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
”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A.政府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B.区域性长途贩运受到限制C.商税不再是政府主要财源D.商人合法利益受政府保护2.(明)洪武三年,沈秩受命前往浡泥国(今文莱),浡泥王称:“地瘠民贫,愧无奇珍以献。
”沈秩竟然回答:“皇帝富有四海,岂有所求?但欲王之称藩,一示无外尔。
”永乐三年(1405年)冬,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1402年即位)遣使贡献土产,明成祖封其为国王并赐印诰。
对这种朝贡贸易理解正确的是()A.政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B.明清时期唯一的对外贸易方式C.加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D.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3.(2018·徐州二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
另一重要制度性规定是通过立法来限制行政首脑的职权发挥,但对与之对应的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
”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B.仿行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C.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D.有效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4.下图为1958年创作,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集体食堂的宣传画,这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A.保障了工业建设的原料需求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C.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5.(12分)在启蒙思想家看来,明清时期是个“天崩地解”的时代。
这不仅有王朝兴亡的感慨,也是在一种新的“经济型态”崛起时,对旧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理念冲击后的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开始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而且在这个历史时期,在某些地域“发生压倒一切的影响”。
徽州地区出现“昔为末富,今为本富”;在世俗层面上,商业习气已冲垮“重义轻利”等传统观念;一大批士人科举无望转而与平民阶层结合,冲破传统贾儒观而进入商人群体。
明中叶以前的商人活动很难为自己的盈利欲找到合适的道德理由。
明清启蒙思想家尝试并成功地使宋明的“理欲对立观”转向了“以欲为本的理欲统一观”,不遗余力地试图为“人欲”正名,找到合法的外衣。
但它们并未完全取得独立之地位,往往通过天理的形式加以肯定。
——摘编自段江波等《试论明清社会的变迁及其商业伦理的发育》材料二16世纪末至17世纪的中国思想家的观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中国社会条件的反映。
他们是历史的觉醒者,他们在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学诸方面“别开生面”,还写出了将来社会全面图景的理想著作。
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过程和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先进阶级的要求,既有适应历史发展的进步的因素,又有受传统的思想所束缚的因素。
——摘编自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当时启蒙思想家所持的态度。
举例说明“士人与平民阶层结合”对当时中国文学形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明清史的所学相关知识,围绕材料二中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
(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备选训练】张岂之在《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指出:“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
”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A.结束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B.使民主共和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C.推翻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D.促使传统价值观念丧失正统地位解析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素养强化提能精练一《唯物史观类》题1.《宋会要辑稿·食货·商税》:“沿江诸郡税场,今后商贾所载物货,如系茶盐米面铜钱,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
”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A.政府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B.区域性长途贩运受到限制C.商税不再是政府主要财源D.商人合法利益受政府保护【解析】选D。
“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表明政府保护商人的权益,故A错误;区域性长途贩运受到限制与材料的内容政府保护商人的权益不符,故B错误;“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表明商税在政府收入中的重要性,故C错误;“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表明商人的合法权益受政府保护,故D正确。
2.(明)洪武三年,沈秩受命前往浡泥国(今文莱),浡泥王称:“地瘠民贫,愧无奇珍以献。
”沈秩竟然回答:“皇帝富有四海,岂有所求?但欲王之称藩,一示无外尔。
”永乐三年(1405年)冬,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1402年即位)遣使贡献土产,明成祖封其为国王并赐印诰。
对这种朝贡贸易理解正确的是()A.政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B.明清时期唯一的对外贸易方式C.加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D.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解析】选A。
材料中“皇帝富有四海,岂有所求?但欲王之称藩”表明更关注政治上王之称藩,故A正确;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但非唯一,故B错误;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值”,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故C错误;是重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故D错误。
3.(2018·徐州二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
另一重要制度性规定是通过立法来限制行政首脑的职权发挥,但对与之对应的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
”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B.仿行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C.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D.有效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解析】选A。
材料中“导致一国……”和“但对与……”体现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仿行三权分立制,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了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故C错误;《临时约法》目的是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但是没有效果,故D错误。
4.下图为1958年创作,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集体食堂的宣传画,这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A.保障了工业建设的原料需求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C.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选D。
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58年”和图片中的文字“食堂办得好”“生产劲头高”得出,当时中国人民认为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正确。
5.(12分)在启蒙思想家看来,明清时期是个“天崩地解”的时代。
这不仅有王朝兴亡的感慨,也是在一种新的“经济型态”崛起时,对旧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理念冲击后的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开始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而且在这个历史时期,在某些地域“发生压倒一切的影响”。
徽州地区出现“昔为末富,今为本富”;在世俗层面上,商业习气已冲垮“重义轻利”等传统观念;一大批士人科举无望转而与平民阶层结合,冲破传统贾儒观而进入商人群体。
明中叶以前的商人活动很难为自己的盈利欲找到合适的道德理由。
明清启蒙思想家尝试并成功地使宋明的“理欲对立观”转向了“以欲为本的理欲统一观”,不遗余力地试图为“人欲”正名,找到合法的外衣。
但它们并未完全取得独立之地位,往往通过天理的形式加以肯定。
——摘编自段江波等《试论明清社会的变迁及其商业伦理的发育》材料二16世纪末至17世纪的中国思想家的观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中国社会条件的反映。
他们是历史的觉醒者,他们在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学诸方面“别开生面”,还写出了将来社会全面图景的理想著作。
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过程和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先进阶级的要求,既有适应历史发展的进步的因素,又有受传统的思想所束缚的因素。
——摘编自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当时启蒙思想家所持的态度。
举例说明“士人与平民阶层结合”对当时中国文学形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明清史的所学相关知识,围绕材料二中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
(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商业习气已冲垮‘重义轻利’等传统观念”“冲破传统贾儒观而进入商人群体”得出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第二问据材料一“不遗余力地试图为‘人欲’正名,找到合法的外衣”得出态度是辩护;第三问据材料一“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开始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小说(戏曲)的繁荣。
第(2)题第一问据材料二“16世纪末至17世纪的中国思想家的观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中国社会条件的反映”得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家的观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中国社会条件的反映等。
第二问据材料二中“他们在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学诸方面‘别开生面’”,结合所学,从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等方面分析论证,注意进步性与局限性两个角度缺一不可。
答案:(1)影响: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本末观、义利观、贾儒观的转变)。
(1分)态度:辩护(正名,提供合法依据)。
(1分)举例:小说(戏曲)的繁荣。
(1分)(2)评分标准:(9分)等级观点方面论据方面论证方面7—9分观点明确:(2分)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家的观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中国社会条件的反映,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
史论结合,能从进步性与局限性两个角度及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加以论证:①政治方面:明清时期,感慨于王朝的兴亡,封建专制制度腐朽衰落,黄宗羲等抨击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他们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构想。
(2分)②经济方面: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黄宗羲等主张“工商皆本”,发展工商业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但他们受传统思想束论证充分,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表述通畅。
(1分)【备选训练】张岂之在《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指出:“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
”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A.结束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B.使民主共和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C.推翻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D.促使传统价值观念丧失正统地位【解析】选D。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没有结束中央控制地方的中央集权制度,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故B错误;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封建帝制,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故C错误;从材料“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可知辛亥革命促使传统价值观念改变,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