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地区灰飞虱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传毒灰飞虱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控技术(姜堰)
二、水稻黑条矮缩病等流行趋势
黑条矮缩病田块
近两年,我市该病已从局部向全市迅速扩展,且发 生程度不断加重,如姜堰沿河村折实失收面积近百亩。
二、水稻黑条矮缩病等流行趋势
玉 米 粗 缩 病 流 行 程 度 不 断 加 重
粗缩病株率高达58%
水 稻 黑 条 矮 缩 病 同 一 病 源 的
二、水稻黑条矮缩病等流行趋势
灰飞虱迁移高峰期坚 持速效性药剂和持效药剂 复配使用权。 每 亩 用 50% 吡 蚜 · 异 丙威 30-40 克或 40% 毒死蜱 乳 油 60-80 毫 升 , 对 水 30 公斤喷细雾。为提高防效,
延缓抗性,要轮换用药。
吡蚜·异丙威的控虫特点
五、防控关键技术
吡 蚜 · 异 丙 威 防 治 效 果
四、历史的教训
四、历史的教训
广大农户恐惧、得病后无所适从
五、防控关键技术
五、防控关键技术
防控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统防 统治为关键,治虫防病、切断毒源为目标。
五、防控关键技术
1、物理防治:秧田期全程覆盖防虫网、无纺布等措
施,阻断灰飞虱传毒。
五、防控关键技术
2、适当调整播期:以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迁移
灰飞虱
若 虫 成 虫
1. 直接危害严重影响
稻苗和玉米生长; 2. 间接危害,传毒后
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水
稻黑条矮缩病、玉米粗缩 病。
一、灰飞虱发生危害特点
水稻条纹叶枯病
病 株
健 株
一、灰飞虱发生危害特点
黑条矮缩病
一旦传毒发病,无药可治(就像水稻 条纹叶枯病一样),危害严重造成失收。
一、灰飞虱发生危害特点
五、防控关键技术
四是明确防控方法: ⑴推行统防统治,各镇要 以村组为单位统一用药时间、 统一药剂配方,防止传毒灰飞 虱来回逃逸,确保防效。 ⑵全面防除公共用地及沟 渠路边杂草上的灰飞虱,确保 不留死角。通过 3 年努力,由 灰飞虱传毒引的水稻病毒病的 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灰飞虱成灾原因剖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灰飞虱成灾原因剖析及防治对策探讨周耀建;李成;于风翠;刘玉;王建法;郝道花【摘要】从五个方面简要剖析了本地灰飞虱特大暴发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成灾的原因,提出了灰飞虱的防治应注重强化农业措施、主攻压低虫量、推广抗病品种、坚持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期刊名称】《大麦与谷类科学》【年(卷),期】2007(000)001【总页数】2页(P51-52)【关键词】灰飞虱;成灾;防治;对策【作者】周耀建;李成;于风翠;刘玉;王建法;郝道花【作者单位】建湖县钟庄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建湖,224741;建湖县农林局,江苏,建湖,224700;恒济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建湖,224700;恒济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建湖,224700;建阳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建湖,224700;建湖县农林局,江苏,建湖,224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近几年来,由灰飞虱传毒引发的水稻条纹叶枯病给本地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而付出了大量的人财物力。
如何变被动为主动,使灰飞虱防治转入常规范畴,我们做了一些试验和调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害虫灰飞虱传毒引发的,同时灰飞虱还可引发三麦条纹叶枯病、玉米粗缩病等,一旦受毒感病,尚无有效药剂防治。
因此,目前有效的策略是“切断毒源,治虫防病”。
即将灰飞虱虫量控制在无灾范围内,阻断其传毒而达到少发病,不发病的目的。
近两年,我地灰飞虱特大暴发成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气候条件有利。
近年来我地冬季气温比常年高,-7℃以下极端低温持续时间短,有利于灰飞虱越冬存活。
二是感病品种比例高。
由于条纹叶枯病高感的武育粳、武运粳系列品种米质优、价格高、销售好,在我地种植面积高达90%以上,2005年仍达40%,为灰飞虱获毒传毒提供了大量的载体。
三是栽培制度长期不变。
一方面沿袭“一季稻一季麦,一直种到胡子白”的栽培习惯,使病虫生活链得以有效延续和扩张。
另一方面,由于稻套麦节工省力,应用面积高达90%,不仅为灰飞虱食物链的延续提供了充足营养源,而且收割留下的高稻桩也为灰飞虱越冬提供了庇护场所。
2007年灰飞虱发生情况及综防措施
2007年灰飞虱发生情况及综防措施秦建华【摘要】2006年冬季偏暖,灰飞虱发生早发生数量大,农场感病品种面积大,受条纹叶枯病的威胁大,我们采用统防统治,以农业防治为前提,化学防治为保障,有效地控制了灰飞虱的发生基数,减轻了条纹叶枯病的为害。
【期刊名称】《大麦与谷类科学》【年(卷),期】2008(000)004【总页数】1页(P44)【作者】秦建华【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洋农场推广站,江苏,射阳,2243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2006年冬季偏暖,灰飞虱发生早发生数量大,农场感病品种面积大,受条纹叶枯病的威胁大,我们采用统防统治,以农业防治为前提,化学防治为保障,有效地控制了灰飞虱的发生基数,减轻了条纹叶枯病的为害。
1 灰飞虱发生特点1.1 发生早1)麦田发生早,2007年在3月中旬麦田田边查到大量灰飞虱,比常年早半个月左右。
2)麦田迁入稻田比常年早,第一个迁移高峰在5月25~26日,比常年早6~7d,第二个迁移高峰在6月8日,比常年早3d左右。
1.2 发生量大1)麦田发生量大,越冬高峰期虫量小麦田5.9万头/667m2,大麦田2.37万头/667m2,而2006年同期小麦田3.13万头/667m2,大麦田1.4万头/667m2,约是2006年同期的2倍,麦田一代灰飞虱高峰期虫量小麦田达100万头/667m2,大麦田达50万头/667m2。
2)稻田发生量大,一代灰飞虱成虫秧池高峰期虫量达48万头/667m2左右,约是2006年的8倍;大田高峰期虫量达12.6万头/667m2,少于2006年35.23万头,是常年的3倍。
2 影响灰飞虱的发生因子1)暖冬,三麦越冬气温平均温度4.3℃,比历年高1.7℃,比2006年高1.9℃,越冬气温高,降低了越冬死亡率,提高了越冬基数;春早提早了灰飞虱的发育期。
2)小麦面积大,小麦面积2700hm2,占70%,是近几年比例最高的一年,使得迁入水稻田有效虫源发生基数大,同时夹花种植面积大,也造成了早栽大田的灰飞虱发生量大。
灰飞虱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暴发原因
1 . 2 传 毒 特 性
近 年 来 随 着 一 些 新 型 栽 培 技 术 及 水 稻 种 植 多 样 化 模 式 的推广应用 . 造 成水稻落谷 期和移栽 期的 时间不 同 . 使 得 灰 飞 虱 转 移 到 水 稻 上 的 桥 梁 数 量 增 多[ 1 o 1 。小 麦 免 f 少) 耕 栽 培 方 式. 为 灰 飞 虱越 冬提 供 了非 常 有 利 的条 件 。在 自然 状态 下 , 对 3个 移 栽 期 的 水 稻 上 一 代 灰 飞 虱 同期 发 生 量 的 调 查 结 果 表 明 .最 早 移 栽 的水 稻 灰 飞 虱 虫 量 分 别 是 后 两 次 移 栽 的 1 - 3倍
影 响 水 稻 的 产量 及 品质 。 探 讨 分析 灰 飞 虱在 宝应 县 的 生物 学特 性 、 发 生 规律 及 暴 发原 因, 为 今 后 更 好地 防控 灰 飞 虱 、 保 证 粮 食 生 产安 全提 供 依 据 。
关键词 : 灰 飞虱; 生物学特性 ; 发 生规 律 ; 暴发 原 因 灰 飞 虱 是 水 稻 上 的重 要 害 虫 . 除以成 虫 、 若 虫 直 接 刺 吸 为 害影响水 稻产量及 品质外『 1 _ . 更 为 严 重 的 是 灰 飞 虱 还 能 传 播 水 稻条 纹 叶 枯 病 和 水 稻 黑 条 矮 缩 病 等 农 作 物 病 毒 病 目 仅 2 0 0 l 4年 江 苏 省 水 稻 条 纹 叶 枯 病 发 生 面 积 就 高 达 1 5 7 . 1 3万
和 4倍 [ 1 l 】 可以看出 . 早 播 早 栽 等 栽 培 方式 有 利 于灰 飞 虱 的栖
息、 繁 殖 稻 套 麦 和 麦 套 稻 等技 术 的推 广 。 使 田 间上 下 茬 之 间 没有 间隔 . 也 给 灰 飞 虱 的 越 冬 繁 衍 和 发 生 为 害 提 供 了 良好 的 场所r 7 】 。 随着 种 植 结 构 的 调整 。 单季 稻 面 积 大 幅 度增 加 , 迟 熟 粳 稻 品种 种 植 面 积增 大 . 增加 了灰 飞 虱 冬前 的发 生 数 量【 l 2 1 。另 一
灰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21年第f 0 2 2期I J叶
油菜矮 苗壮 ,油 菜矮 壮保 丰收 ,本刊服 务部 可 办邮购 ,电话 :2 05
8 2 0 1 : 术 咨 询 热 线 :2 ~ 2 0 6 7 6 0 15 技 0 1 6 5 9 3
编鳢: 商蓉(jf9 9 1 3c m) n 9 9 @ .o z 6 等农 业技 术 . 同时 狠 抓 麦 田和 秧 田期 化 学 防治 . 虫 控 病 . 断毒 链 , 治 切 减轻 病 毒 病 的危 害 是 目前 防 治 灰 飞 虱及 其 传播 病 毒 病 的 主要 防 治措 施 。 1农 业 防 治 ( ) 整 种 植 方 式 . 1凋 和布 局 有 效 控 制灰 飞虱及 其 条 纹 为 叶枯 病 和黑 条 矮 缩 病 的发 生 与 蔓 延 , 可 通 过 凋整 作 物 及 品 种 布局 、 作 制 耕 度 、 培 方 式 , 断 灰 飞虱 及 病 毒 的 栽 切 寄 主 循 环 链 . 成 不 利 于 灰 飞 虱 生 长 形 的 农 田 生 态 环 境 . 源 头 上 遏 制 灰 飞 从 虱及 其 传 播 的病 毒 病 且 能传 播 水 稻 黑 并 条 矮 缩 病 、 纹 叶 枯 病 、 麦 丛 矮 病 条 小 和 玉 米矮 缩 病 等 多 种病 毒 病 . 成 病 造 害 的普 遍 流 行 , 传毒 危 害造 成 的 损 失 远大 于 直 接 刺 吸危 害
一
、
生 活 习 性
在水 稻 本 田刺 吸传 毒 。 成 第 二个 传 田 、 稻 秧 田以及 水稻 本 田之 间 产 生 形 水 毒高 峰 .并 在7 中下 旬 出现 第 二 个 不 同程 度 的迁 移 和 扩散 行 为 月 发病 显症 高 峰 : 代灰 飞虱 在 气 候 适 三 三 、 治 措 施 防 宜 时 . 形 成 第 三 、 四 个 传 毒 危 害 会 第 协 调 运 用抗 耐 病 品 种 、 学 栽 培 科
灰飞虱暴发原因及防治技术
灰飞虱暴发原因及防治技术
曹松涛;陈海新;徐金妹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7(035)020
【摘要】简要概述了高邮市灰飞虱发生情况,从环境、气候、防治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灰飞虱连年暴发的原因,并提出"以农业防治为主,立足旱防争主动"的综合治理对策.
【总页数】3页(P6175-6177)
【作者】曹松涛;陈海新;徐金妹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植保植检站,江苏高邮,225600;江苏省高邮市植保植检站,江苏高邮,225600;江苏省高邮市植保植检站,江苏高邮,225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112
【相关文献】
1.邹城市2008年灰飞虱大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J], 惠祥海;孔德生;孙明海;赵艳丽
2.凤阳县2006年稻飞虱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J], 柏新盛;张乃康;吴怀刚;王旭东
3.稻飞虱暴发原因及防治措施 [J], 吕建方
4.灰飞虱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J], 陈海新;张国林;徐金妹;朱凤生
5.灰飞虱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暴发原因 [J], 纪拥军;杨呈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灰飞虱发生为害新特点及防治对策
灰飞虱发生为害新特点及防治对策摘要介绍了灰飞虱发生为害的新特点,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灰飞虱;为害;新特点;原因;防治建湖县位于江苏省里下河平原地区,常年农作物种植以稻、麦、棉为主,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防治药剂变化等因素影响,灰飞虱适生环境优化,2002年以来逐年加重,在该县已连续4年大发生,发生程度重,为害致病种类多,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给水稻和小麦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笔者总结了2002年以来灰飞虱发生为害的新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剖析后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在实践中应用已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在灰飞虱特大发生之年也没有成灾,使建湖县粮食生产连续得到稳产丰收。
1 发生为害新特点1.1 发生量逐年加大2002年以前,田间害虫飞虱以迁飞性白背飞虱与褐飞虱为重点测报对象,自2002年以来,田间灰飞虱虫量逐年加大,直至2004年达特大发生,2004~2007年呈逐年加重态势(表1)。
1.2 迁入秧田灰飞虱虫量多,时间长2005年由于大面积推迟落谷,5月25日揭膜后即查见虫,成虫数达39万~97.2万头/hm2,5月29日开始剧增,当日虫量216.9万~426.6万头/hm2,平均254.55万头/hm2,有3个主峰,主高峰在6月3~4日,麦田边秧池5 640万头/hm2,成匡秧池田2 970万头/hm2,平均4 170.3万头/hm2,比2004年同期增531.75万头/hm2,增幅87.25%,直到6月17日分别下降到25.5万和30.15万头/hm2。
2006年因调整育秧布局,揭膜时间普遍推迟,6月2日大面积揭膜后秧田虫量75万~150万头/hm2,6月5日开始激增,当日虫量267.9万头/hm2,6月7~9日达到高峰,虫量在1 500万头/hm2,6月20~22日又是一个高峰,虫量达到1 650万头/hm2,此后开始消减,直至6月24日下降到510万头/hm2(图1)。
40% 呋虫胺WG 防治稻飞虱药效研究
粮经作物 农技服务
40% 呋虫胺 WG 防治稻飞虱药效研究
钱存选 1,吴惠秋 1,张海燕 2,黄 奇 2,李爱国 2
(1. 泰州市姜堰区白米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2. 泰州市姜堰区植保植检站,江苏 泰州 225500)
[ 摘要 ] 进行 40% 呋虫胺 WG 防治稻飞虱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用 225-270g40% 呋虫胺 WG 对稻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且对稻纵卷叶螟等水稻害虫具有很好的兼治作用。 [ 关键词 ] 稻飞虱;40% 呋虫胺 WG;防效
校正防效(%)=[1-(空白对照区药前虫数 × 处理区 药后虫数)÷(空白对照区药后虫数 × 处理区药前虫数)] ×100
1.6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 8 月 3 日,最高气温 34.3℃,最低气温 26.8℃,平均气温 30.5℃,相对湿度 71%。试验期间 (8 月 3 日至 8 月 13 日 ) 平 均气温 27.1℃,最高气温 36℃,最低气温 21.9℃,雨量 111.5 mm,雨日数 6 d,相对湿度 83.8%。
92.25
Bb
89.91
Cc
89.67
Cc
表 3 40% 呋虫胺 WG 对稻飞虱防效试验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F0.05
F0.01
区组间
3
2.97
0.99
2.49
3.86
6.99
处理间
3
71.53 23.84 59.94
3.86
6.99
误差
9
3.58
0.4
总变异
15
78.08
为明确 40% 呋虫胺 WG 对姜堰区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笔 者进行了 40% 呋虫胺 WG 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以了 解该农药防治稻飞虱的田间防效及安全性,为生产上大面积推 广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灰飞虱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灰飞虱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摘要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灰飞虱在大丰市稻区迅速上升为优势群种。
近几年大丰市稻田一代、二代灰飞虱连续发生,已成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
因此,针对水稻灰飞虱发生的新特点,采取防治对策。
关键词灰飞虱;发生特点;防治对策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传毒昆虫灰飞虱在我市稻区迅速上升为优势群种,近几年因受上年五代灰飞虱虫源基数大、冬春气温偏高、麦子收获迟及种植方式多样化等影响,我市稻田一代、二代灰飞虱连续大发生,十分有利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传播蔓延,已成为我市水稻生产上主要害虫,给水稻病虫防治带来了新的课题。
1 为害症状成、若虫均以口器刺吸水稻汁为害,一般群集于稻丛中上部叶片,近年发现部分稻区水稻穗部受害亦较严重,虫口大时,稻株汁液大量丧失而枯黄,同时因大量蜜露洒落附近叶片或穗子上而孳生霉菌,但较少出现类似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虱烧”“冒穿”等症状。
灰飞虱是传播条纹叶枯病等多种水稻病毒病的媒介,所造成的危害常大于直接吸食危害。
2 发生特点2.1 越冬场所广,虫口基数特大本市常年稻麦连作,麦子面积在4万公顷左右,灰飞虱寄主十分广泛,而麦子及禾本科杂草为主要适生寄主。
因此,本市虫口密度高,如2005年越冬代和一代高峰期虫量分别达67.5万头/hm2、135万头/hm2,夏收后害虫虽大量死亡,但迁居秧田的有效虫量仍高达120万头/hm2、。
2.2 带毒率较过去明显提高据2005年测定,我市水稻条纹叶枯病重病区一代灰飞虱平均带毒率14.22%,2004年平均带毒率15%,2006年越冬代平均带毒率20.9%,远高于病害大流行指标。
灰飞虱的带毒群体量大,大量的带毒灰飞虱促进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的传播蔓延。
2.3 发育进度不整齐,世代重叠明显,一代、二代致病力强由于灰飞虱虫体小、群体大、代次多,田间卵虫兼有,成若虫并存,个体发育极不整齐,世代重叠严重,使虫害防治难度增大。
一代、二代盛发期间,正是水稻成苗、成蘖的关键时期,且这两世代致病力很强,生产中发现,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主要与这两个世代灰飞虱传毒有关。
灰飞虱的发生为害与综防措施
地 发 生 6代 . 冬 代 若 虫 由 于 冬春 出 现 暖 冬 气 候 . 大 提 高 越 大
了 田问 灰 飞虱 越 冬 存 活 率 4 5月 在 看 麦娘 、 尾 草 、 — 狗 马唐 、
千 金 子 等 禾 本 科 杂 草 上 由越 冬 代 若 虫 羽 化 而 形 成 的 越 冬 代
但 总 体 上 秋玉 米 受 害较 轻
2 发 生 原 因
21 暖 冬气 候 提 高 越冬 存 活 率 .
气候 资料 显 示 : 近年 在 入 冬 以 后 . 温 普 遍 偏 高 。 其 是 气 尤
20—20 0 5 0 6年 、0 6 2 o 2 0 — 0 7年 偏 暖 更 为 明 显 。 自 2 o 0 1年 开
及 相 当 多 的禾 本 科 杂 草 成 为 了灰 飞 虱 的 转 主 寄 主 , 直至 6月
一
收 面积 累计 达 到 15 5h 田 问测 杏 显示 . 稻 和 玉米 不 同 4 mz 水
种 小 型 害虫 。在 海 门地 区寄 主有 水 稻 、 麦 、 米 及 稗 草 、 小 玉
品 种 上灰 飞虱 发 生 无 显 著差 异 . 口密 度 相 当 . 不 同 水 稻 虫 但
成 虫虫 口密 度 较 大 . 卵 量 大 。其 中相 当 多 的 卵得 以仔 活 发 产
育 为 第 一 代 若 虫 . 着 春 季 气 候 回 暖 . 宜 禾 本 科 杂 草 及 小 随 适
麦 的 旺盛 生 长 . 一 代 若 虫 相 继 羽 化 为 第 一 代 成 虫 , 5月 第 在
下 旬 至 6月 上 旬 麦 收 季 节 .大 量 的第 一 代 成 虫 陆 续 迂 出 麦 田 . 附 近 寻 找适 宜寄 主 . 在 而这 时生 育 期 还 不 足 1 0叶 的 玉米
江苏省水稻主要优势产区灰飞虱发生动态分析——以丹阳市、赣榆县为例
东亚、 东南 亚 、 欧洲 和北非等地 , 国内分 布遍及全 国各
地, 以长江流域和华北稻 区较多。 灰飞虱能刺吸取食水
稻、 小麦 、 玉米 、 稗草等多种禾本科植物 , 并 且能够传播 水稻黑条矮缩病 、 条纹 叶枯病 、 小麦丛 矮病和玉米矮缩 病等 多种病毒病 ,其传毒危 害造成的损失远大于直接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8 0 8 2 . 2 0 1 5 . 0 2 . 0 0 9
中 国
米 2 0 1 5 , 2 1 ( 2 ) : 3 0 — 3 4
江 苏省 水 稻 主要 优 势产 区灰 飞 虱发 生动 态分 析
刺 吸危 害… 。
江苏省灰 飞虱一年发生 5 - 6 代 ,第 1 代灰飞虱成
地为江苏地 区防治灰飞虱提供科学依据 。
虫 一般在 5月底 6月初迁飞高峰时期集 中传毒 ,对秧
田及玉米 田等造成极大危害 , 属于主害代 。 丹 阳市处于
长江下游 , 属太湖流域 , 位 于江苏省南部 , 2 0 1 1 年水稻
2 0 1 1 年和赣榆县 2 0 0 0 — 2 0 1 0年的灯下历 史资料 , 以及
丹 阳市植 保站提供 的 2 0 0 5 — 2 0 1 1 年的 田间灰飞虱历史 资料 , 对灯下和 田间灰飞虱发生规律进行分 析。
1 . 1 灯诱 调 查
于江苏水稻 四大优势产 区之淮河 以北产 区。选择丹 阳 和赣榆 两个地方 可 以代表 江苏水稻 种植 的优 势产 区。 许 晓辉『 3 1 2 0 1 0年报道 , 江 苏丹 阳市 越冬若 虫在 翌年 春 季气温 回升 时羽化 为越冬 代成虫 ,第 1 代于 4月底至 5月上 中旬在麦 田等越冬场所 和部 分水稻秧苗上 繁殖
灰飞虱的发生与防治(7)
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植保站E-mail:nq.zbz@ 日期:2011.5.23 灰飞虱发生及其传播病毒病的防治意见水稻条纹叶枯病、玉米粗缩病均以灰飞虱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病毒病,对水稻、玉米生产已构成很大威胁。
根据植保站近期调查预计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单季粳、糯稻上中等发生,其他中籼稻轻发生;玉米粗缩病在迟播春玉米、早播夏玉米上中等偏重发生,其它播期玉米偏轻发生。
预报依据:1、传毒媒介灰飞虱虫口基数较大。
5月中旬在部分乡镇麦田调查:一般亩虫量为12006-54027头,平均36963头,比近三年均值+57%,是去年同期虫量的4.2倍,最高亩虫量高达80000多头,多为3-4龄若虫,成虫占14.4%。
2、玉米易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吻合程度高。
5月下旬后期至6月上旬,迟播春玉米、早播夏玉米在我区播种面积较大,苗期至9叶期,为易感粗缩病生育期,与灰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相吻合。
预计成虫高峰期出现在5月下旬后期至6月上旬,与常年相近。
防治技术意见1、预防水稻条纹叶枯病:坚持“治秧田,保大田,治虫控病,治前控后”的防治技术策略。
狠治水稻秧母田一代成虫,阻断病毒传播。
防治方法:在小麦成熟收割期秧田普治灰飞虱,防治指标为秧田每平方米有虫20头,大田每百丛有虫30头。
药剂可选用吡蚜酮、吡虫啉或毒死蜱等,可结合一代二化螟进行综合防治。
2、预防玉米粗缩病:坚持预防为主,突出以播期时间差、避虫防病为主,辅助以关键生育期药剂防治的策略。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油菜、小麦等茬口玉米播期应推迟到6月10日后播种,避免一代灰飞虱成虫高峰期与玉米易感生育期相吻合,提倡种子包衣或吡虫啉等药剂拌种。
(2)药剂防治:玉米幼苗期可选用吡蚜酮、吡虫啉或毒死蜱等药剂及时防治灰飞虱,虫量大的要连续防治2-3次。
(3)已发病田块,可选用菌克毒克或菌毒清连续防治2-3次。
灰飞虱
(2)习性
灰飞虱属于温带地区的害虫,耐低温能 力较强,对高温适应性差。其生长发育的 适宜温度在25℃左右。冬季低温对越冬若 虫影响不大,不会造成大量死亡,而夏季 高温干旱对其发生极为不利。
(3)发生与环境条件
若春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秋季 和冬季气温偏高的情况下,利于灰飞虱的 发生。近年来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明显 变暖,春、秋季气温较高,加长了繁殖期 ,冬季气温偏高有利于越冬,但夏季气温 未明显升高,夏季死亡率降低,均利于灰 飞虱发生。
4.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铲除田边杂草,适当提前耕翻绿肥,以
达到消灭虫源地和减少毒源的效果。
(2)化学防治
使用70%烯啶·噻嗪酮水分散粒剂240~ 360 g/hm2,于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 1~2 次,间隔期10~12 d;稻飞虱偏重以 上发生时推荐使用70%烯啶·噻嗪酮水分散 粒剂300~360g/hm2 防治1~2 次,间隔期 10~12 d。
目录
1.形态特征
成虫: 长翅型虫体长4~4.2毫米,短翅型
2.4~2.8毫米,全体淡黄褐或灰褐色。颜面 中部偏下方处最宽,额区有两条黑色纵沟。 前胸背板及触角淡黄色。小盾片中央黄白色、 土黄色或黄褐色,两侧各有一半月形褐色斑 纹。胸腹部腹面黄褐。
2.主要危害
(1)直接危害:
成虫和若虫群聚在稻株下部取食 危害,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 养分。
灰飞虱
Lao-delphax striatellus
学名 Laodelphax striatellus同翅目,飞虱 科。分布在中国各省,长江中下游和华北 发生多。
寄主 水稻、英白、小麦、大麦、玉米、高 粱、甘蔗、看麦娘、稗草等禾本科植物。
灰飞虱致灾特点及防治对策
样 板 防治 主要 用 稻 虱净 ( 叫扑 虱灵 ) 0 也 1 0倍 液 + 敌 5 敌
畏 80倍 液 进 行 叶 面 喷 雾 防 治 . 后 1 0 药 d平 均 防 效 达 9 % 以 2 上 . d后 达 9 %以上 , 3 7 7d后 达 9 %以上 . 到 了 统 防 统 治 的 8 达 目的 。 用 机动 喷 雾 器 防治 , 均 每 h 2 使 平 m 使用 成 本 为 105 . 0 .元 比一 般 田块 防治 每 h 2 m 防治 成 本 175元 少 2 2. 7元 . h 挽 每 m
力 、 金 、 用 物资最 多 、 大的一 年 , 资 农 最 也是 取 得 防 治 成 效 0 20— l2
表 氨礁囊攘 震 黪滁对熊
梅 爱中, 邰德 良, 仲凤 翔 , 春 兰 王
( 苏 省东 台市 植 保 站 ,2 20 江 240 )
6
2 09 0 ,年第 2 卷 第 2期 月刊) 2
次 . 极开展 宣传和发布稻 飞虱警报 6 积 2期 . 报 15期 , 情 8 印
示 范 区 领 导 小 组 8个 . 展省 级 机 动 喷 雾 防 治 6 66 m 样 开 6. h 2 7
发资料 5万余份 . 做到监测 准确 . 同时全 州县 乡村等 出动农
动 喷雾 器 械 1 9 1台 ( 含 农 民 自投 ) 110机 动 喷 雾 人 次 6 不 、 4 ( 不含 农 民 自筹 )农 药 2 3万 , 行 统 一 防 治 和连 片 防治 。 、 . 2 进 45 科 学 合 理 使 用 农 药 .
回水 稻 12 48k 。其 中 6 7h 范 样 板 共 挽 回粮 食 损 失 9. g 6 m 示
总 之 .云 南 省 红 河 州 20 0 7年 稻 飞 虱 的 发 生 是 红 河 州 有
灰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
灰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作者:何艳丽于宏亮曹孔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5期【摘要】文章对在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作以深刻探讨,通过科学管理对进一步控制灰飞虱传毒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灰飞虱;危害;原因;防治;技术宿迁市宿城区拥有耕地3.96万hm2,以稻-麦(玉米)轮作为主,常年种植水稻2万hm2、玉米1.3hm2、小麦1.3万hm2。
2004年以来,灰飞虱在本区一直发生广、虫量大、带毒率高,传播的病毒病已成为近年来水稻、玉米生产中严重威胁的病害,给农业安全生产带来较大隐患。
多年来,经过对灰飞虱发生规律、重发原因分析及对防治技术的实践摸索,积累了一些防治经验,对进一步控制灰飞虱传毒危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发生规律及危害灰飞虱在宿城区常年发生5代,以若虫在麦田越冬。
危害是以直接刺吸危害及间接传毒危害两种方式。
病毒病显症高峰以1~3代成、若虫传播为主,4代虽能传毒,但一般不形成发病高峰。
2004年以来,秧田一代灰飞虱一度呈重发生,传毒高峰日平均亩虫量平均在85万万头以上,大田二代灰飞虱传毒高峰日百穴虫量平均在150头以上,带毒率常年接近或超过大流行指标的12%。
灰飞虱的大发生,造成了2004~2005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发生,两年内近1.5万hm2的稻田不同程度发生条纹叶枯病,两年损失稻谷约0.5万t,后由于抗病品种的种植,条纹叶枯病得以进一步控制,但由其传播的另一种病毒病--黑条矮缩病又呈为继条纹叶枯病以来威胁宿城区水稻安全生产的又一个危险因子,并呈逐年加重趋势,发生面积收由2008年的一个乡镇(中扬镇)13.3hm2发展至2009年的10个乡镇约0.2万hm2,且发病品种由2008年的“冈优725”一个品种上拓展至2009年的籼稻Ⅱ优系列及华粳6号、武运粳21等多个主体品种;玉米粗缩病在一些乡镇的郑单958、郑单518、苏玉18、神玉2号等品种上发病较重,尤其是主体品种郑单958(常年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发病较重,发生较重的2007年、2008年,发病面积分别占总种植面积的50%、70%以上,产量损失分别为0.35万t、0.5万t。
飞虱综合防治措施
飞虱综合防治措施
飞虱类昆虫是传播多种病原体的重要矢量,其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日益突显。
因此,飞虱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要课题。
本文针对飞虱的防治,提出了综合性预防与控制策略,以期更好地预防日益增长的飞虱灾害。
首先,应采取有力的行动来强化对飞虱的防治。
建立健全检测和监测体系是提高飞虱灾害控制水平的关键所在。
可以采用多种检测技术,如定点灭活检测、网状卷曲检测、活体捕获检测和运动趋势调查等,实时发现飞虱群体,早日采取有效措施。
其次,应加强对飞虱的环境卫生管理。
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是预防飞虱灾害的有力措施。
应加强对飞虱的生活场所的卫生清理,地面应保持清洁,及时将有害积存物及时清理。
同时,应定期清理附近的污水管道,防止污水滋生飞虱。
此外,还应采取化学和生物控制措施,科学采用有效的有毒物质,及时对飞虱进行消杀,使其不受到病原体的传播。
此外,还应采取“一般性”的防治措施,如宣传教育,提高大众的防治意识。
应让大众了解飞虱的危害,从而正确认识自我防护,不被飞虱传播的病原体感染。
另外,应当为工作人员提供防蚊防虱的技术培训,使其更加熟练操作防虱设备,降低飞虱对人体的传播。
总之,飞虱的防治不仅要采取综合措施,还需要配合公共卫生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方努力实施,才能有效防治飞虱病原体的传播,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堰地区灰飞虱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摘要在通过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总结灰飞虱在麦田、秧田、大田的消长动态及从麦田迁向秧田的高峰期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姜堰市灰飞虱特大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灰飞虱;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灰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
灰飞虱能传播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等病害,其寄主有水稻、茭白、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甘蔗、看麦娘、稗草等禾本科植物。
其刺吸水稻为害很少造成损失,而传播的病毒病却能造成水稻很大的损失。
1重发原因
1.1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灰飞虱增殖和毒源的累积
冬春季气温高,雨雪少,灰飞虱死亡率低,越冬基数逐年加大。
根据近年来姜堰市冬季和春季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2001年和2002年是典型的暖冬年,年平均气温分别为6.42℃、5.19℃,分别比常年同期高出3.10℃和1.87℃,越冬灰飞虱虫量比常年高出1倍。
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该市逐旬平均气温为:6.4℃、2.9℃、4.9℃、6.0℃、2.3℃、-0.2℃、3.6℃、8.8℃、7.9℃;冬季温度虽低于常年,但由于低温持续时间短,雨雪少,越冬灰飞虱成活率高。
调查结果显示:麦田越冬代灰飞虱虫量: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为1.497万头/hm2、2.295万头/hm2、5.582万头/hm2,虫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1代灰飞虱卵孵化盛期温度高、雨水少,极利于灰飞虱的发育繁殖,是灰飞虱暴发成灾的一个重要因素。
气象资料统计分析:2004年3月下旬至4月份逐旬平均气温为10.4℃、12.0℃、16.5℃、16.7℃,比2003年同期平均温度分别高-2℃、0℃、1.3℃、1.7℃。
比近5年来的同期旬平均气温高-1.6℃、-1℃、1.4℃、1.0℃;且这段时间内的降雨量仅为51.8mm,雨日为10d;2003年同期平均降雨量为212.3mm,平均雨日为15d;近5年同期平均降雨量为99.8mm,平均雨日为13d;相对于2003年同期降雨量少160.5mm,比近5年同期降雨量少48mm,相对雨日数比2003年少5d,比近5年少3d。
相对温高雨少,导致1代灰飞虱增殖倍数增大,虫量成倍增长。
1代若虫的高峰期虫量调查:2003年灰飞虱平均48.6万头/hm2,2004年平均813.15万头/hm2,是2005年同期虫量的14倍,是常年同期的20多倍。
1.2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满足病害大流行的寄主条件
1995年姜堰市粳稻面积为1.32万公顷,只占水稻总面积的30%左右,而近年来粳稻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占水稻种植面积90%的左右。
该市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品种又是以高感品种武育粳3号为主,调查表明,同期栽插情况下,水稻品种间发病差异明显,条纹叶枯病以武育粳3号最重,平均病株率为9.0%,香粳平均病株率为8.42%,这些品种不仅自身容易发病,而且成为灰飞虱获得病毒的来源。
1.3栽培方式多样化,灰飞虱桥梁寄主多,成活率高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不断深化,姜堰市水稻茬口、播期呈现出多样化,同一地区存在麦套稻、移栽稻、旱直播、抛秧稻、小苗机插秧等多种栽培方式。
由于麦套稻播期早,灰飞虱直接从麦田转入稻田,成活率大大提高,在秧苗现青以后就取食传毒;全市常规水育秧一般在5月5~15日落谷,麦子收割时秧苗已5~6叶,此时与灰飞虱成虫羽化高峰吻合,有利于灰飞虱迁入秧田传毒危害;旱育秧虽落谷较早,但其秧田以菜地和庭院附近为主,远离麦田、杂草等虫源田,加之旱育秧苗在无水条件先生长老健,不利于灰飞虱的迁入传毒,而塑盘抛秧、旱直播、小苗机插秧落谷相对较晚,一般在5月15日至月底,从而避开了灰飞虱的迁入高峰,虫口密度大大低于水育秧田内的虫量。
在大田发病表现上:旱直播、小苗机插秧最轻;其次是抛秧、肥床旱育移栽田;再次是常规育秧;麦套稻发病最重。
普查结果显示:麦套稻平均病株率为18.6%;移栽稻平均病株率为6.3%;直播稻平均病株率为1.4%;抛秧田平均病株率为2.19%,肥床旱育移栽田平均病株率为2.5%;小苗机插秧平均病株率为0.3%。
1.4早栽早播田重于迟栽迟播田
早播早栽的秧田正好解决了1代灰飞虱的营养来源问题,而且1代灰飞虱成虫迁入早、迁入量大、传毒时间长、获得病毒的几率高,发病明显重于迟播田。
在6月中旬的调查中:5月10日前落谷的水育秧,百穴虫量为成虫57头,若虫95头;而5月20日落谷的水育秧,百穴虫量为成虫10头,若虫25头;5月25日后播种的百穴虫量成虫3头,若虫4头,病株未见。
另据调查,大麦茬口直播稻,品种系武育粳3号,由于不同播种期秧苗发病的情况为:5月20日播种的田块平均病株率为41.06%;5月22日播种的平均病株率为24.22%;5月31日播种的平均病株率为12.38%。
1.5科学用药田块好于不按照配方用药田块
据6月12日调查:在姜堰市的白米镇,2户农民在5月17日同期落谷的水育秧稻田,一户按照技术要求,采用粉虱净+高效大功臣等药剂,防治及时,成虫仅2头/m2,若虫5头/m2,病株率不足1%;而另一户播前用呋喃丹混土,防治时选用甲胺磷,系一种防效较差的药剂,有成虫18头/m2,若虫5头/m2,病株率达20%。
在后来的普查过程中,抽查429块水稻田,适期使用锐杀(吡虫啉+异丙威)等药剂的田块,平均病株率为4.26%;使用粉虱净(噻嗪酮+异丙威)
等药剂的田块,平均病株率为3.8%;其中有4块发病严重的田块,均为防治时单用或复配使用过甲胺磷的,平均病株率高达29.9%,甲胺磷对灰飞虱不但防效差,而且具有刺激灰飞虱增殖作用,田间虫量均高于其他药剂防治田。
1.6耕作制度合理调整的地区好于传统耕作区
姜堰市里下河地区习惯于早播早栽,而通南高沙土地区则以抛秧和旱直播为主。
普查结果显示:里下河地区5月15日落谷,叶龄在7叶以上,1代迁飞高峰防治不力的病株率为20%左右。
曾有某镇一户农民在4月30日落谷的,直播田出现大量的“假枯心”死苗现象,不得不耕翻重播。
移栽田播种早,接触毒源早,发病早,因而发病重。
而通南高沙土地区麦后旱播面积大,不少直播田秧苗刚现青,避开了1代灰飞虱的传毒,由于虫量小,条纹叶枯病轻;而直播田在1.5叶以上的亦查见灰飞虱的成、若虫,根据后来调查,平均病株率为1.42%。
2防治对策
2.1栽培控病
(1)适当调整播栽期,避开灰飞虱迁入高峰,降低传毒几率。
推广旱播稻、塑盘抛秧、小苗机插秧等栽培方式,同一生态区尽量同期播栽,避免局部田块早播、早栽,造成局部集中为害。
(2)重视品种更新。
条纹叶枯病在不同的品种上有较大的差异。
在重病地区推广抗病性较好的扬粳9358、盐粳5号、常优1号等品种。
(3)稻茬和麦茬耕翻,避免连续套播套栽,降低灰飞虱越冬存活基数。
同时彻底清除田边杂草,铲除毒源寄主,恶化灰飞虱的生存环境,减少灰飞虱发生数量,减轻病害发生。
2.2药剂防治
(1)做好1代灰飞虱虫源的防治。
1代灰飞虱是全年传毒危害的基本代。
小麦田是该地区1代灰飞虱若虫生长发育的主要场所。
4月底至5月上旬是小麦蚜虫防治阶段,此时也是1代灰飞虱1~2龄若虫的高峰期,选用吡虫啉类药剂展开防治,可有效兼治灰飞虱,压低1代成虫的迁飞基数。
同时清除沟渠、路边的杂草,恶化灰飞虱的生存环境,减少灰飞虱的发生数量。
(2)抓好秧田防治。
秧苗期是灰飞虱传毒危害的重要阶段,同时秧田期具有面积小、虫量集中等特点,若防治不得力,大田分蘖期产生第1发病高峰时,会导致基本苗严重不足。
在灰飞虱特大发生的情况下,秧田防治应采取“治虫防
病”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策略,选用锐杀+高效大功臣或粉虱净+高效大功臣等速效、长效药剂,适当提高用药量。
防治时间则从秧苗现青开始,实行全程药控。
(3)做好本田期的防治。
灰飞虱主要传播为害期为秧田期和大田前期,针对秧田灰飞虱1代成虫和2代若虫的高峰,分别在6月18~19日、6月25~26日、7月4~5日进行药剂防治。
7月中、下旬,结合白背飞虱的防治,对3代灰飞虱成、若虫再次进行药剂防治。
选用科学合理的药剂,确保防治效果。
防治灰飞虱则推广应用对灰飞虱成虫和若虫均有效的吡虫啉系列药剂,注意速效、长效相结合,不使用甲胺磷等既对灰飞虱防效差,又能刺激其增殖的药剂。
(4)实行统一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一家一户的分散用药,易造成灰飞虱从用药田向未用药田迁移,影响防治效果。
因此,同一地区最好以村组为单位,集中同一时间,同时用药防治,确保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