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工程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农业生态工程重点整理

农业生态工程重点整理

农业生态工程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和能量的生产工艺系统。

2、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的区别有哪些?1)环境工程起源于专业化的卫生处理,主要用于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废气、生活垃圾、固体废物等,而且同城市密切相关的。

2)生态工程考虑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无废弃物和物质循环等特点来解决污染问题。

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和其它工艺的结合,实现系统污染的零排放或最小排放。

3)生态工程设计依赖物种所形成的网络执行给定的功能进行。

例如:废水的处理或是流失的控制功能,通常是借助物种正常生长的结果或是种群的行为。

4)发现并找到最佳的物种种类,结合构建生态系统设计是关键。

5)环境工程则依赖新的化学、机械或物质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环境工程的“零排放”来解决环境污染不可能,其提供一种环境技术选择时,常常将污染物从一种介质转移到另一种介质中去。

6)生态工程利用太阳能为基本能源,并保持或增加生态系统内部的生物多样性。

7)环境工程以化石能为基础能源,并改变或减少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从工程实施的角度:1)环境工程中生物作用相对有限,是一种被动的应用;而生态工程中则十分强化生物的作用;2)环境工程侧重集中处理,而生态工程侧重分散处理;3)环境工程多集中于生产过程后端废弃物的处理,而生态工程则贯穿整个过程,既包括前端的生态治理,如植被恢复,也包括中间的生产如生态产业和生态农业以及后端的污染修复。

另外生态工程还包括一些新生态系统的设计和建设。

工程类型基本单元基本理论基本能源基本费用设计特点控制内容与自然关系生物多样性环境工程经济系统环境科学化石能大量人为生态工程生态系统生态学太阳能合理人类辅助下的自组织污染源(废气、废力学功能(生物、太水、废渣、噪声)阳能、水、气)再污染协调、无污染改变保持或增加3、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那些?1)系统原理一、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三、动态性原理,系统的有机关联性不是静态的,是动态的。

农业生态工程讲义

农业生态工程讲义

然食品、有机食品等。
• 目的: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 洁净的食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面临的生态问题 • 资源匮乏,能源消耗日益严重 • 不少地区出现资源破坏,水土流失,耕地 减少,土地质量下降 • 农业环境污染加重
生态农业
• 我国生态农业的定义为:“运用生态学、 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 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 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 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 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 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

时间结构:指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类的
生长发育进程与环境资源节律变化的吻合状态。
• 营养结构: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间通过营养关系 联结起来的联系方式称营养结构。主要是指食物 链结构和食物网结构。
1.2 农业生态工程概念及原理
1.2.1 农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将生态工程原理应用于农业建设,即形成农业 生态工程。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充分利 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种群共生原理,多种成份相互 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的能量多层次、 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而建立的能合理利用自 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 系统。
和能量的转换与平衡出发,建立起生物种群互惠
共生,食物链结构健全,能量流、物质流良性循
环的系统工程,形成了以农代牧、以牧促沼、以
沼促果、果牧结合、配套发展的良性循环系统, 被称为西北“五配套”生态果园程模式。
• “五配套”能源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干旱地
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 重要模式。其主要内容是,户建一个沼气池、一
以生物防治的方法防治病虫害。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讲解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讲解

各位同学:揣摩考点、识破亮点、巧抓重点、攻克难点,是末考备考复习过程中的四大秘诀, 也是我们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得力技巧。

希望广大同学能够勤奋备考,诚信应考,亮 出真才实学,考出优异成绩。

建议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结合课本及课堂笔记,并根据自身实际就本 资料中出现的相关失误与漏洞请自行补充完整,由此带来的不便还望你见谅。

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军军第一部分: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一、生态农业及其产生的原因1、 生态农业: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成 就,合理地组织农、林、牧、渔、加等产业,以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农业生产系统。

2、 产生的原因:现代农业有许多负效应,推动了生态农业的产生,主要表现在能源过度消耗、水资 源需求量大,供需矛盾突出、成本增加、污染加剧、人口压力不断增大、其他问题如种植结构的单一、农业资源分类1、按可更新的能力可以分为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和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一化,水土流失等。

二、 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1、整体效应原理;2、生态位原理;3、食物链原理 原理;6、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原理。

三、 生态农业技术体系1、 多维集约用地技术(多熟种植、立体种养)。

2、 物质的多层次利用技术 A.动物粪便的多层次 利用(作为腐生生物的食物源、肥料化、基质化、 能源化);B.秸秆的多层次利用(直接还田为肥、 堆肥还田、作为动物的饲料、 基质化、能源化);3、 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种养结合、立体种植、 水土保持技术);4、 生物防除病虫草害技术(利用轮作、间混套4、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5、生物的相生相克作技术来控制病虫草害;通过收获和播种时间的 调整来减少病虫草害;利用生物天敌来控制病虫 草害); 5、生物能源及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沼气 的开发利用技术、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技术)。

2、按贮藏性可分为可贮藏性资源和流逝性资源。

二、农业资源的特点整体性、地域性、变动性、多用性、数量的有限性(数量有限;禾U用水平有限;资源结构不匹配)和潜力的无限性(技术的潜力是无限的;农业自然资源是可更新和可以循环利用的)。

生态农业的认识讲解

生态农业的认识讲解
生物与环境是生态环境的两类组分,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只有 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生存,生物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获得最佳 生产力及效益。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作用与环境,对生态环境有 一定的改造能力, 体种植与立体养殖技术 这种立体种养技术通过协调作物与作物之间,作物与动物之间,以及生 物 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充分利用互补机制并最大限度避免竞争,使 各种作物、 动物能适得其所,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生产效率。这类模 式在我国农区相当 普遍,尤其是光、热、水资源条件较好、生产水平较 高的地区更是类型多样, 成为解决人多地少、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
主要内容
1、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2、生态农业技术 3、生态农业典型模式
1、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人们经常提到,必须要运用生态学原理合理利用资源。生态农业 建设依据 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效应原理 这是根据系统论观点,即整体功能大于个体功能之和的原理,对整个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利用系统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 反馈机制进 行调控,从而提高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及其稳定性。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 生物及环境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由许许多多不同层 次的子系统构成,系统的 层次间也存在密切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物质 循环、能量转换、价值转移和信 息传递来实现的,合理的结构将能提高 系统整体功能和效率。农业生态系统包 括农、林、牧、副、渔等若干系 统,种植业系统又包括作物布局、种植方式等。
北方的“四位一体”模式运行图
1、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五) 生物与环境相协调原理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动而 形成的统一整体。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系统结构与功能相协调,系 统内生物与 环境相和谐,生物亚系统内各组分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 关系相辅相成,使 系统内有机体或子系统大大节约物质和能量,以减小 风险,获得最大的整体功能效益。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

微生物 Microbes
环境
Environment
第一节 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生态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1. 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
• 1749年布丰《生命律》;1803年马尔萨斯《人口论》 • 1859年达尔文发表《Origin of Species》,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 1869年德国的海克尔(E. Haekel)正式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 体与其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的科学。
第一节 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生态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2. 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第一次提出生态系统。 1941年美国年轻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食物链中能量利用的 “十分之一定律”。 1952年E. P. Odum发表了,第一次以生态系统为中心建立了 完整的生态学。
第一节 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农业生态学的内容
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Structure)
2、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Function)
3、 农业生态系统的地域分布特点和规律 4、 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规律 5、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规律和方法 6、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和生态农业建设
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一、 生态系统(Ecosystem) 1. 生态系统的定义
l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 用形成的统一体。 2.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生态系统的两大组分: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 l 环境组分包括四方面:辐射、气体(air)、水、土体。 l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
三、生态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3. 生态学应用与调控静的春天》;
1971年的MAB计划

农业生态工程基础概述

农业生态工程基础概述

农业生态工程基础概述第一节生态工程的概念和意义一、生态工程的概念及由来生态工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重要的应用生态学分支学科,是把生态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际,把生态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枢纽和桥梁。

尤其是近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生态农业研究,实际上就是农业生态工程科学的研究,即把农业生态学理论,通过各种生产工艺系统和技术在具体农业生产过程中加以实现,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之目的。

生态是指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这种关系的学问就是生态学。

工程是指人类设计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即达到一定目的)的工艺系统。

生态工程则是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和能量的生产工艺系统(马世骏,1987),是实现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生态工程的目标就是在维护和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物质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一致。

它既可以是纵向的层次结构,也可以发展为由几个纵向工艺链横连而成的网状工程系统。

农业生态工程是将生态工程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建设,是有效运用农业生态系统各生物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群落共生原理、多种成分(产业)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原理,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设计和建立,能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一种农业生产工艺体系和技术。

生态工程原理还可以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生产建设的许多领域和部门,进而形成各种特定领域或部门的生态工程。

因此,与生态学和工程学一样,生态工程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多分支的综合性学科。

生态工程作为应用生态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最近才发展起来的,其历史不过40多年,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学科。

首先使用生态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一词的是美国的H.T.Odum。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1.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是典型的种、养、加复合模式。

对2.鱼—桑—鸡模式是一种种、养、加复合模式。

对3.“林-鱼-鸭”属于林牧复合生态模式。

对4.四川省的“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竹缠腰,山下水稻鱼跃,田埂种桑放哨”模式属于丘陵山区立体开发利用模式。

对5.以庭院经济为主的院落生态系统类型使得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起来。

对6.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相同。

错7.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越好。

错8.种群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同种的有机体的总称,或者说一个种群就是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体。

对9.发生在多种群个体间的竞争称为种内竞争。

错10.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是利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和清洁生产思想、理论和方法进行畜牧业生产的过程。

对11.南方山区种草养畜模式使得草地畜牧业的效益大幅度提高。

对12.农、林、牧、渔结合的结构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整个总体结构的主体。

对13.根据农业生态价值增值规律,生态投资是实现农业生态资本增值的必要途径。

对14.生态农业具有综合性特点。

对15.生态农业具有高效性特点。

对16.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打开就业门路。

对17. 我国是世界上农药使用率较高的国家。

错18. 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系统型模拟不同种类生物群落的共生功能,包含分级利用和各取所需的生物结构。

对19.种、养、加复合模式是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结合在一起,相互利用相互辅助,以达到互利共生,增产增值为目的的农业生态模式。

对20.凡是立体种植,都有多物种、多层次地立体利用资源的特点。

对21.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无顺序的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错22.在“农作物秸秆养牛、牛粪肥田”的农牧结合模式中,提倡分散饲养、集中育肥模式。

对23.种、养、加复合模式是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结合在一起,相互利用相互辅助,以达到互利共生,增产增值为目的的农业生态模式。

农业生态工程原理

农业生态工程原理

农业生态工程原理通常的工程指按照人们要求,利用不同材料,遵循设计原理与材料特征,而建造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工艺系统。

目前的工程设计主流为功能派设计,即主要依客户的要求而建造工程。

而生态工程则应把客户的需求及其与生态环境统一起来进行考虑,既满足客户的生产、生活等需要,又与周围环境相吻合。

因而这里的工程原理为非常规的原理,主要着重介绍工程中的环境因子调控原理。

一、太阳能充分利用原理指从工程的空间到内部结构充分考虑最大限度使用太阳能。

如工程的布局,植被的选择,太阳能建筑材料的使用、取暖、取光等方面都要作出调整。

例如太阳能日光温室的应用在过去几年中发展迅猛,1991年时北方五省只有5万余亩,1994年即达到十几万亩,而且仍在扩展。

其原理即利用薄膜吸收太阳能,并用于夜间的热量需求,从而保证植株的提前生长与上市,有相当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又在增加太阳能转换上做了大量工作,如多层膜应用、有色膜应用、反光幕悬挂等。

农业工程及建筑中也强调自然采光作用,建筑中理想的玻璃即透光性好、热性能好的玻璃,或叫低辐射率玻璃,其日光的发生效率至少可以达到荧光灯的3倍,国外近些年发明的“超级窗户”即此。

另外近几年推广的暖舍养畜也是一种方式。

利用太阳能或天然能或生物质能将是未来节能社会的一个方式,各种节能灯、节能材料等被发明出来,一旦技术成熟,即可全面应用。

与此同时一些节能型建筑也在兴起,生态建筑即其中的一个新兴事物,如浙江省健康生态建筑研究所设计的生态住宅,英国也有生态住房建成。

二、水资源循环利用原理农业生态工程设计中要求强调水的节约、高效利用,以降低对这种稀缺资源的耗竭。

如在工业上主要是改革用水工艺,提高循环用水率,我国目前工业用水的平均重复利用率仅有20%,若提高到40%,每天即可节水1300万t,相应地节省供水工程投资26亿元,节水量和经济效益都相当可观,因此世界上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把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手段,日本的工业重复用水率已从1965年的36%提高到1985的74%,美国也从1960年的51%,提高到了1985年的87%,由此可见节约用水的广阔前景。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精心整理精心整理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一)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1.生态农业的概念。

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

2.生态农业的内涵。

一是在健康食物观念引导下,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二是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以继承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吸收现代化高新科技相结合;三是以科技和劳动力密集相结合为主,逐步发展成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四是注重保护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五是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和普及科技成果应用;六是切实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七是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有利于引导集约化生产和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八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渔,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把农业和农村发展联系一起,推动农业向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和3.1.2. 1.态平衡整体。

2.3. 1. 2.生物组分: 3.特点。

( 1. (1生态模式4 (2主要包括农、渔复合生态模式、农、牧、渔复合生态模式和农、牧、渔、加复合生态工程技术模式3个基本类型。

2.种、养、加复合模式主要包括鱼—桑—鸡模式、鸡—猪—鱼模式、牛—鱼模式、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鸡—猪模式、鸡—猪—牛模式。

3.观光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包括高科技生态农业园、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生态观光村和生态农庄等4种模式。

4.设施生态栽培模式是在设施工程的基础上通过以有机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无机营养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动、植物的共生互补良性循环等技术构成的新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其典型模式主要包括设施清洁栽培模式、设施种养抓结合生态模式和设施立体生态栽培模式。

5.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现代生态畜牧业根据规模和与环境的依赖关系分为复合型生态养殖场和规模化生态养殖场两种生产模式。

6.草地生态恢复与丘陵山区综合治理利用模式(1)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农业生态学原理

农业生态学原理

第一章1、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的调节控制规律,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2、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化:是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赫尔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4、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环境组分包括辐射、水体、气体、土体。

5、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根据环境性质可分为陆地、淡水、海洋生态系统。

根据受人类干扰程度可分为自然、半自然、人工生态系统。

6、农业生态系统: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态系统。

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环境组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

7、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答:1、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是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为主。

2、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多了人工环境组分。

3、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弱。

4、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

5、农业生态系统的精生产力比较高。

6、农业生态系统既服从自然生态规律,又服社会经济规律。

7、农业生态系统目标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以人类需求为中心的。

(生物构成、环境条件、稳定机制、开放程度、服从规律、系统运行目标)。

第二章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小因素的营养元素。

2、耐性定律(谢福尔):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当这种不足或过多接近或到达某种生物的耐性上下限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下去。

3、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是由生物个体组成的,它是具有可与个体相类比的特征。

4、种群内个体空间分布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嵌式分布。

5、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正相互作用:1、偏利如附在鲨鱼腹上的鱼。

2、原始合作如稻田养鱼3、互利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负相互作用:1、捕食2、竞争如稗草与稻对光、水、养分的竞争3、寄生如寄生于其他植物的菟丝子4、偏害作用如青霉产生的青霉素可以杀死多种细菌6、种群的年龄结构式判定种群动态的重要方面,根据年龄金字塔的形式,可分为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衰退型种群。

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 系统,是由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复合生 产过程,具有多种功能与效益,既有自然的生态效 益,又有社会的经济效益,只有生态与经济效益相 互协调,才能发挥系统的整体综合效益。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态工程技术
二、农业生态工程的工程学原理
(一)系统工程理论 (二)整体协调理论。 (三)层次结构理论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态工程技术
二、农业生态工程的经济学原理
(二)农业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自然资源是一个社会及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 基础,资源有价已经成为生产者及消费者的共同认 识。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态工程技术
二、农业生态工程的经济学原理
(三)生态经济理论 人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有生态系统交叉渗透结合 而成的生态经济系统中进行的,它的运行要受到客观 经济规律和客观生态平衡自然规律的双重制约。
1+1>2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态工程技术
一、农业生态工程的生态学原理 (五)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协同进化原理
生态系统作为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体,既要求生物 要适应其生存环境,又同时伴有生物对生存环境的 改造作用,这就是协同进化原理。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态工程技术
一、农业生态工程的生态学原理 (六)效益协调统一原理
作物生态工程技术
(一)限制因子原理 包括: ①最小因子定律
②耐性定律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பைடு நூலகம்工程技术
一、农业生态工程的生态学原理 (三) 食物链原理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和林业方面的应用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和林业方面的应用

浅谈生态学原理在农业和林业方面的应用>摘要: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使人们更加关注农业和林业,生态农业、持续农业、循环农业及林业生态工程的兴起,使人类看到了农业及林业持续发展的希望。

本文从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边缘效应原理、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熵增原理、群落演替原理及限制因子原理等多角度探讨了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应用。

纵观世界农业发展的轨迹,不难看出现代农业在给人类带来农业产量、劳动生产率与农业集约化程度提高的福音同时,也埋下了农药(肥)残留增加、土壤质量下降、水源与大气受到污染、食品安全指数下降等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隐患。

而森林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一般讲是比较稳定、抗逆行较强的,但是,也不可忽视当外界干扰(如人类采伐、垦殖、病虫害大发生、火灾、大气候变化)强度超过系统承载能力的时候,这个系统也会崩溃。

此时,生态农业及林业生态工程的提出无疑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将生态学原理应用到持续发展中,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一、概念生态农业是运用农业生态经济学原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现代农业模式。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所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而形成的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二、生态学原理在农业和林业的应用(一)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生态学原理1.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产是以农田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它是以作物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

作物在长期的栽培选择下往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低的抗逆性。

为了增强作物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农田生产安排中就应使生物种类和品种多样化。

要根据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和生物之间共生互利的生态学规律,改变单一种植模式,实行以一种作物为主,在其行间适当种植或养殖其他生物。

在这方面农田生产上的间作、套作、套养已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和生活环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与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食物网: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生物形成的相互交错成网的多条食物链。

现存量:指在某一特定的观察时刻,单位面积地段内有机体的数量,可以用个体数目、重量或能量来表示。

库:指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物质被暂时固定、贮存的场所。

r——对策生物:是指生育力高,亲体具有良好保护幼体行为的生物。

物质循环:泛指生物系统中的一切物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化学元素及水(作为介质)在生物与环境不同组分之间的转化。

初级生产力:是指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生产生物量的速率。

营养级:是食物链上的不同链节,每个链节上的生物都构成了其下一个链节生物的食物来源。

生态金字塔:把生物群落的众多生物按所属的营养级加以分类,然后将个营养级按其总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者能量的多少绘成长方形横柜,自下而上顺序排列,即形成所谓的金字塔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原理(如物种共生原理、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等),结合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设计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及多层次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生态位:是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应对特性。

系统:是指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能效率:是指人工投入单位辅助能量所获得的有效产出能或能量报酬。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次级生产: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生物量形成的生产过程。

肥力结构:指(形成产量的)自然肥力、再循环肥力和外源肥力所占的比例。

立体种养技术:是指利用了物种间对资源利用的互补特性,利用了生物间生态位的差异,从而提高整体对资源的利用率。

生态学放大作用:各种有毒污染物质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会参与物质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性质稳定、易被生物体吸收的毒物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食物链的浓缩作用又称生物放大作用。

整理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

整理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

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农业生态学》自学指导内容体系: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经济学原理及系统论综合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课程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主要讲授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优化设计、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学原理应用案例等十个章节的内容。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农业生态系统优化与调控及我国生态农业实践,培养学生生态观与经济观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理念,为日后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总计20学时。

课程内容体系图解如下:农业生态学内容体系及图例内容要点:第一章绪论本章在概述生态学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上,引出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分析了农业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并对农业生态学的教学内容、任务及可能应用方向进行了探讨。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在介绍生态系统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比较讨论了农业生态系统在组成、结构及功能上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受人类控制、出现了人工环境、组成要素简化、自我稳定性差及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规律的影响等方面。

第三章种群生态学原理本章介绍了种群的概念,从结构特征、数量特征及种群的关系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种群水平上存在的若干生态学原理、规律,并通过案例分析了这些原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群落生态学原理本章给出了群落的定义,并从数量特征、结构特征、进化特征等方面系统地讲授了群落水平所体现出的众多生态学原理与规律,证明了群落是一个由多个种群所构成的有机、有序整体。

课程中对每一个特征都通过案例解析了相关特征原理的作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本章阐述了环境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概念及分类,重点介绍了光、温、水、土壤等生态因子的作用及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应着讲述了森林、草地、土壤生物、特别是农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
10.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路径:第一条途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食草动物)取食消化,称为二级生产者,二级生产者又被二级消费者(食肉动物)所取食和消化,叫做三级生产者,还有四级、五级生产者等。植物→草食动物→食肉动物;第二条途径:各营养级中的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排泄物和残留体进入腐生食食物链,在分解者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CO2、H2O和无机物质。第三条途径:各营养级生物有机体在代谢过程中都要呼吸消耗掉大量的能量,并以热能形式消散于环境。
3.(1)大气圈是指地球表面1000km范围内的大气层。(2)水圈指地球表面为水所覆盖的部分,71%为海洋,水可分为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农业生产以地表水为主(3)岩石圈指地球表面30-40km的地壳层(4)土壤圈指岩石表层风化而来的成土母质经生物作用发育而成的,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层。
4.生态因子的变化如下:(1)生态因子的垂直变化:随海拔高度增高,气温降低,降水量增加,形成气候的垂直地带性②生态因子组合的带状分布,即水平变化:太阳总辐射的平均值,按纬向自南向北,呈现明显递减趋势(纬度地带性影响热量;径度地带性影响降水量)③生态因子随时间的递变或周期性变化。在各生态因子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气候生态因子。
3.构成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分;组分间互相联系,又称“偶联”;以整体方式共同完成两个以上组分构成的,各组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系统的整体性还表现为系统的目标、性质、运动规律、系统功能只有在整体上才能体现出来。系统的整体功能,表现出系统的“目的性”,是系统成为有目的的转换器。系统的整个结构决定系统的转换功能。
4.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1920年得到公认使农业生态学成为生态学的一个学科分支,1929年正式设立了农业生态学课程。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知识清单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知识清单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知识清单生态工程是一门旨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学科,它综合运用了生物学、生态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以下是生态工程的一些基本原理:一、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在生态系统中,物质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例如,碳在大气、生物群落和土壤之间的循环,氮在生物群落、土壤和大气之间的转化等。

生态工程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就是要使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重新变成资源,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例如,在农业生态系统中,通过沼气池将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等废弃物转化为沼气,供人们生活使用,沼渣和沼液则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回到农田,这样就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对外部化学肥料的依赖,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二、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基础。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也就越强。

在生态工程中,要注重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

比如,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中,不仅要种植主要的树种,还要搭配种植一些灌木、草本植物和其他伴生树种,为各种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形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实行轮作、间作、套种等种植方式,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需要保持协调与平衡。

当环境所能承载的生物种群数量超过其最大容纳量时,就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力,合理安排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比如,在进行水产养殖时,如果养殖的鱼类数量过多,超过了池塘的生态承载力,就会导致水质恶化,鱼类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在进行城市绿化时,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品种,避免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以免造成生物入侵,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农业生态工程:利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农业生态工程:利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农业生态工程:利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引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对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农业生态工程作为一种综合应用生态学原理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农业生态工程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一、农业生态工程的定义和重要性1. 定义农业生态工程是指通过应用生态学原理,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的一种工程技术。

2. 重要性(1)保护土壤资源:农业生态工程可以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和土壤保护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农田土壤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2)保护水资源:农业生态工程可以通过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灌溉措施,减少农业活动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保护水资源的供应和质量。

(3)维护生物多样性:农业生态工程可以通过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和化肥对生物环境的影响。

二、农业生态工程的应用方法1. 水土保持采取合理的耕作方式,如保持耕地平整、合理轮作、梯田建设等,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风险。

2. 有机农业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3. 农田生态景观规划通过设计合理的农田景观,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功能生物、降低农药使用,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提高农田生态环境的健康性。

5. 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浪费和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农业生态工程的效果评估1. 生态环境指标评估通过对农田生态环境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如土壤质量、水质、生物多样性等,来评估农业生态工程的效果。

2. 农业生产效益评估通过比较农业生态工程应用前后的农业生产效益,如农作物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等,来评估农业生态工程的效果。

农业生态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复习资料

农业⽣态复习资料第⼆章⽣活型(life form)定义:不同种的⽣物长期⽣活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会发⽣趋同适应,经过⾃然和⼈⼯选择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理和⽣态特性的物种类群说明:对综合环境条件的适应结果,但必有主导因⼦,⽣活型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举例:旱⽣植物⽣活型与⽔⽣植物⽣活型⽣态位(niche)定义:⽣物完成其正常⽣活周期所表现出的对特定⽣态因⼦的综合适应位置,包括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n维超体积⽣态位同⼀⽣境中每⼀个物种都有⼀个特定⽣态位意义:在研究物种进化、竞争、资源利⽤、群落结构及建⽴合理的农业⽣态系统等⽅⾯有理论与实践价值⽣态型(ecotype)定义:同种⽣物长期⽣活在不同⾃然⽣态条件和⼈⼯培育环境条件下,发⽣耐性范围的趋异适应,形成形态、⽣理和⽣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可以遗传)分类:根据主导因⼦的不同划分⽓候⽣态型:⼟壤⽣态型:⽣物⽣态型:研究意义为选种、育种、引种等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对研究⽣物的⽣态适应机制与物种进化有重要意义种群(population) 种群是在某⼀特定时间内占据某⼀特定空间的同种⽣物个体的集合体数量特征意义:在⽣物资源利⽤、保护、病⾍害防治、农业⽣产调控等⽅⾯的作⽤⽣物群落:在⼀定地段或⽣境中各种⽣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群落的演替community succession 在⼀个地区内,通过⼀系列的群落演替阶段,最后达到与该地区环境条件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景观见PPT⽣态系统的定义:⽣物与⽣物之间以及⽣物与其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定空间、具有⼀定结构、执⾏⼀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第五章氮沉降:包括酸性的湿沉降(含硫酸盐和硝酸盐的酸⾬、酸雪、酸雹、酸雾等)和⼲沉降(如⼆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物等⽓态酸性物)⽔体富营养化:指氮、磷等营养物质⼤量进⼊湖泊、河⼝、海湾等缓流⽔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物迅速繁殖,⽔体溶解氧量下降,⽔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物⼤量死亡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工程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
生态工程的实例
农业生态工程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将种植、养殖、水产、园艺与林业、副业、加工业等进行优化,将农业废弃物的转化、再生及资源化等综合起来,将节能、应用清洁能源、生态建筑以及人口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流动的畅通,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沼气工程——北京郊区窦店村
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还原条件),并必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

沼气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既可替代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源,也可替代煤炭等商品能源,而且能源效率明显高于秸秆、薪柴、煤炭等中国农业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十分有限,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不能以消耗农业资源、牺牲农业环境为代价。

农村沼气把能源建设、生态建设、环境建设、农民增收链接起来,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生活文明。

发展农村沼气,优化广大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是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加优质能源供应、缓解国家能源压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成果: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据报道,2005年,窦店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9.2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亿元,人均纯收入10436元,上缴国家税金1050万元,比1999年分别增长191%、190%、116%和961%,集体净资产达到1.5亿元,比1999年增长185% 。

窦店村的生态工程建设已作为样板在全国进行推广
遵循的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整体性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