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学

合集下载

“风格”与“演变”:费舍尔风格学概念的跨文化迁移与调适

“风格”与“演变”:费舍尔风格学概念的跨文化迁移与调适

调适卜 从 / 主持⊙ 学术立场赵 娟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伴随着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国门逐渐打开,中国艺术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进入西方视野,成为博物馆收藏、陈列和研究的对象,推动了西方的中国艺术研究。

作为东亚艺术重要构成的中国艺术,首先在德语世界确立其研究范式,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东亚艺术史学者的北美迁移,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①。

德语世界中国艺术的深入研究,在扎根于历史语言学传统的汉学家那里,并没有得到充分展开,而那些在处理视觉材料方面训练有素的艺术史学者和考古学者,以及有摘要:德国学者奥托·费舍尔受业于沃尔夫林和维也纳学派的美术史学者。

以20世纪初德国蓬勃兴起的现代艺术运动和1908年慕尼黑的东亚美术展为契机,他开始接触东亚艺术,展开了对东亚美术的研究。

纵观他在博物馆和大学一生的工作,对西方绘画和东方美术的研究,形成了贯穿其美术史研究的两条平行线。

本文试图考察这看似平行的两个研究领域之间的内在学术关联,进而探讨费舍尔将西方艺术史学科的视野、方法和概念,迁移到东亚艺术上的调适和学术建构,进而表明:费舍尔跨文化美术史的研究不仅将过去“黑格尔式”的美学观察带入到历史研究,对既有西方美术史研究范式和方法提出新问题,同时也建构了理解中国艺术视觉方式的新图景。

关键词:奥托·费舍尔;“新图像”;风格学;形式演变;中国艺术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18 (2023) 04-0111-07"Style" and "Evolution": The Trans-culture Migration and Adaptation of Otto Fischer's Stylistic Conceptson Chinese ArtZhao JuanAbstract : The German scholar Otto Fischer finished his academic training by Heinrich Wölfflin and scholars from Vienna schools. The modern art move-ment in German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the 1908 East Asian Art Exhibition in Munich inspired his passion and interest on the Chinese art. Throughout his life's work in museums and universities, the study of Western paintings and Oriental arts formed two parallel threads running through his art historical research.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nherent academic connections between these two seemingly seperated fields, and explores how the stylistic ap-proach adapted to interpret work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t. It suggests that Fischer's research not only brings the 'Hegelian' aesthetic observations of Chinese Art in Western into the historical context, posing new questions about the existing paradigms and methods of Werstern art histroy, but also constructes a new way to understanding Chinese art.Key words : Otto Fischer; “New Image”; Stylistics; formal evolution; Chinese art机会实际观摩物品的博物馆工作者或收藏家,在推动东亚艺术研究的学术化和制度化上发挥了主导作用。

浅析美术史研究中的风格学

浅析美术史研究中的风格学

浅析美术史研究中的风格学摘要:风格学最初产生于西方,是在以“作品为本位”的美术研究视角下所产生的一种研究方法。

该理论最早由温克尔曼、布克哈特等人提出,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伴随着李格尔的著作——《风格问题》的问世,风格学理论才初步确立起来,后经漫长时期的发展和演变,风格学逐渐走向了成熟并对我国美术史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但是由于中外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风格学研究方法在中国美术研究中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基于此,本文在第一部分对风格学产生与发展历史做了简要梳理;第二部分笔者结合个人对风格学理论的研究,就风格学目前在我国美术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详细探讨,并提出了个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能够为更好的借鉴和吸收西方美术研究理论建言献策。

关键词:美术史;風格学;发展历程引言伴随着风格学理论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这一理论对我国美术研究领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开阔了我国美术研究的视野。

但是我们也应到敏锐的意识到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风格学这一研究方法在我国当前研究中仍然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从而造成了中国艺术理论的“失语症”问题,因此加强对美术研究史中风格学理论的研究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

一、美术史研究中风格学理论的发展历程1.李格尔——风格学理论的初步确立凡是想要研究风格学理论的人都无法避开李格尔,李格尔作为奥地利的一位美术史学家,通过多年来对东方地毯、民间纺织品的考察,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发表了题为《风格问题》的著作。

在此著作中,李格尔对森珀的有关于几何纹样的来源进行了反驳,他认为森珀的“几何纹样的诞生源于编织技术”这一言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艺术产生的某些问题,但是这并不是最本质的原因,因此无法从根本上给予解释。

正是基于这一点,李格尔开始着手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史前各个不同地点的文物纹样和装饰图发展情况及规律。

例如: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罗马、伊斯兰等地都在其研究范围之内。

风格学

风格学

三、经典案例分析
滕固:在《唐宋绘画史》中认为,以山水画为例,盛唐以后的山水画在技法上有新的进步, 如毕宏的纵奇险怪,张璪的秃笔和手摹卷,王洽的泼墨,荆浩的笔墨兼顾等,这都是对盛 唐时代出现的山水画之增益、弥补和充实。他也尝试将唐代山水画在风格上分类,如将王 维归于“抒情”类,吴道子归于“豪爽”类,李思训归于“装饰”类等,这些见解都对唐 代的绘画史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但他运用风格理论来研究中国绘画史也存在明显问题。 一、滕固想要建立以作品为本位的唐宋绘画史,但至今我们仍看不到几件唐代绘画的真迹, 第一PPT模板网, 没有作品是无法像沃尔夫林那样进行形式分析的。二、中国绘画批评与绘画史有一套自己 的术语范畴,如神品、妙品、逸品、能品,沃尔夫林有关线描或图绘的五对范畴是比较文 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而得出的,不一定适合唐宋绘画史。滕固在 1931 年《辅仁学志》第 2卷第 2期上发表《关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史的考察》,试图引用沃尔夫林《艺术史基本概 念》中论述丢勤的绘画是写的( 即线描的) )伦勃朗的绘画是画的( 即图绘的) 观点,分析吴 道子挥霍如神的笔法,其特质是写的( 即线描的) ; 李思训的“金碧辉煌”的色彩,其特质是 画的( 即图绘的) 。这种类比,除一种新奇感外,对吴道子和李思训的研究,并无实质性的 帮助。三、滕固虽然认为中国以往的绘画史是“随笔札记”,是不合现代含义的历史,但 他写《唐宋绘画史》时,又不得不用这些材料,他自己也说:“脚踵却仍在旧圈子里兜 绕。”
五、结语~
当代中国艺术史的建构和发展: 1、中外美术史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话语体系,西方近现代艺术史学:重视 艺术史理论、观点、方法及逻辑体系的建构,西方风格学方法在中国美术史 中的运用并不应是完全照抄西方, 而是借鉴、综合了其他方法, 解决中国书画 作品真伪和风格断代问题, 并向多学科的背景渗透。 第一PPT模板网, 2、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是两大不同体系,我们在研究中国艺术史过程中, 一方面要像滕固说的那样,注重观念上的抽象概括,借鉴参考西方艺术史学 的理论、观念和方法,以资中国艺术史的研究,积极创立中国独有的新的艺 术史理论与方法,推动中国艺术史研究的不断前进。 3、我们还要特别注意自觉地从中国古代美学、文化以及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著作中寻找与总结中国独自的批评观念和艺术史学思想,继续挖掘中国画史 书史的精妙之处以赓续中国古典书画史的发展。建立中国自己的艺术批评与 艺术史学的价值体系与批评标准以及批评概念、范畴和话语体系。

现代风格美学特点

现代风格美学特点

现代风格美学特点1.简洁和实用:现代风格美学强调实用性和功能性,注重简洁、清晰、明了的设计语言。

室内空间通常采用开放式的布局,减少过多的装饰和繁琐的细节,强调线条和形状的纯粹性,追求简单而实用的设计风格。

2.自然光和通透感:现代风格美学注重利用自然光线,让室内空间充满自然的光亮,给人一种通透明亮的感觉。

室内通常采用大面积的窗户和玻璃墙,同时减少隔断墙和门的使用,让光线自由地在室内流动。

3.极简主义:现代风格美学追求简约、极简的设计风格,强调使用最少的装饰和家具,以及最简单的线条和形状。

室内通常采用白色、灰色、黑色等中性色调,并搭配少量的鲜艳色彩作为点缀,营造出干净、整洁的空间。

4.柔和和谐的色彩:现代风格美学以柔和和谐的色彩为主,注重色彩的平衡和统一,避免过于刺眼或过于单调的配色。

常见的色彩搭配包括灰色和白色的组合,以及浅色和鲜艳色彩的对比,营造出舒适和温馨的氛围。

5.自然素材:现代风格美学注重使用天然的材料,如木材、石材、玻璃等,强调材质的原始质感和纹理。

家具和装饰常采用木质、金属或大理石等材质,给人一种自然、质朴的感觉。

6.技术和创新:现代风格美学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创新的设计理念,通过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手段,创造出更加先进和独特的设计效果。

例如,使用智能家居系统、LED灯具和无线电视等现代科技设备,让室内空间更加智能、便捷和舒适。

7.开放和多功能:现代风格美学强调室内空间的开放性和多功能性,尽可能地利用每一寸空间。

常见的设计方法包括开放式厨房和餐厅的一体化设计,或者利用可移动的隔断墙和家具,根据需要来改变空间的布局和功能。

综上所述,现代风格美学以简洁、实用、自然和创新为特点,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创新的设计理念,以极简主义的原则为指导,创造出简洁、明了、舒适和多功能的室内空间。

读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及对中国书画风格研究的影响

读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及对中国书画风格研究的影响

读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及对中国书画风格研究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是我读潘耀昌翻译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一书的感想,通过查阅了一些本书的研究背景以及翻译背景,从而思考此书对当时及现在的影响,反思如何学习外来文化。

关键词:风格;分析;中国画前言沃尔夫林出生于瑞士苏黎士,他与其老师雅各布一起被称为艺术科学学派的开创者之一。

艺术科学派主张:“不去过多的研究艺术家,而是注重研究艺术作品,把风格的变化作为美术史的主要任务。

”围绕这一观点,沃尔夫林发表了一系列著作,而其中《艺术风格学》一书最具影响力,特别是在对艺术作品分析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一、写作背景1.时代背景沃尔夫林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当时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在科学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研究也有了极大的转变沃尔夫林作为艺术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登上历史舞台。

2.思想基础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进化论的出现美术史家们便开始从发展、进化的观念等方面来解释视觉艺术的历史进展,开始把哲学作为研究的基础。

沃尔夫林也不例外,他的《艺术风格学》分别受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循环论”的影响;李格尔“触觉的”和“视觉的”的对立范畴的影响;菲德勒形式主义的影响。

3.翻译背景《艺术风格学》是由潘耀昌翻译,1987年在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版,80年代初“文革”刚刚结束不久,美术史界开始了关于艺术创作形式美的大讨论,同时对国外的作品和艺术理论开始有选择性接受。

1979年在上海和北京分别举办了“法国19世纪农村风景画展”和“波斯顿博物馆美国名画原作展”。

这些文化极大的冲击了中国美术史界,国际艺术气息逐步影响中国美术界以及各大美术院校。

中国画开始面临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挑战。

一方面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构图法则等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

另一方面现当代的艺术家的艺术思想也融合了西方的美术理论。

中国的传统根基似乎不再那么深厚,一些画家盲目追求新的风格面貌而玩弄笔墨技巧。

读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有感

读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有感

读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有感《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是一部有关艺术风格的经典之作,是对艺术作品特点的分析和总结。

本文将从人物描写、色彩运用、绘画手法等方面分析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并在文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首先,沃尔夫林在人物描写方面非常突出。

她的笔下的人物形象非常细腻、刻画到位。

不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她都能够通过与生俱来的敏锐直观抓住人物的精髓,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点不仅可以在她的小说中看到,也可以在她的绘画中体现。

比如,她的自画像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透过那双疲惫的眼神,我们可以看到她内心深处的矛盾和不安。

其次,在色彩的运用上,沃尔夫林也极具特点。

她通过大胆的色彩运用,将情感和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色彩非常明快、刺激人心,而且往往不拘一格,不拐弯抹角地直接把画中想要表达的情感一股脑儿地表现出来。

比如在《我父亲的影子》中,她用非常明亮的红色和蓝色来表现复杂的爱恨情感,非常契合了小说中人物复杂的情感和感受。

最后,沃尔夫林的绘画手法也颇具特点。

她的绘画充满了自由、自然的感觉。

她不拘一格、任性狂放地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从她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并不十分讲究细节,也不特别注重比例和透视关系。

这些特点使得她的绘画显得非常自然、生动,充满了人性和情感,激发起观众的共鸣和共情。

综上所述,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她的小说和绘画都充满了强烈的个人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虽然近年来艺术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我们仍然应该保持独特性和创新性,不断的学习、总结和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自己的艺术作品发扬光大,为我们所在的时代留下深刻的印记。

读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有感

读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有感

读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有感沃尔夫林是瑞士美学家和艺术史家,是形式主义美术史研究方法的奠基人。

《艺术风格学》这部作品是沃尔夫林研究艺术风格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他考察了15至17世纪的艺术史,并对艺术家作品的风格进行分类,通过比较分析各个时期多种艺术形式的区别,提出了五对概念,分别是:线描与图绘,平面和纵深,封闭的形式和开放的形式,多样性的统一和同一性的统一,清晰性和模糊性。

五对观念各有侧重,在线描与图绘方面,沃尔夫林认为16世纪的古典艺术倾向于线描,而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艺术侧重于图绘。

这对概念反映出两种不同造型的基本要素和观察方式,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在平面和纵深方面,则是与作品的空间视错觉有关,探讨的是如何构建,突出三维空间感。

沃尔夫林认为,在古典艺术中,绘画作品经常把空间处理为平面,互相平行并且与作品表面平行。

而在巴洛克风格的作品中,对角线的延伸所产生出的纵深感,会给艺术作品带来一种不断延伸的深度。

在封闭的形式和开放的形式方面,这对概念体现了构图与图外环境,个别形体与相邻形体的关系差异。

封闭的形式习惯从整体看问题,诸多要素都呈现出一种完美的平衡关系。

而开放的形式则习惯与外界产生关联,形成一种无限扩张的延伸感,这一点在巴洛克风格艺术家鲁本斯的画作中体现得很明显。

多样性和统一性这对概念,则反映的是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差异。

古典艺术习惯于使各个部分成为独立自由的组成部分来达到统一,而巴洛克风格的作品则取消了各部分的独立性以便更好的同一整个主题。

从文艺复兴的作品到巴洛克风格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画面由绝对的清晰转变为相对的清晰。

以丢勒为代表的古典主义艺术家的作品所呈现出的清晰的风格,与伦勃朗这种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家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晦暗朦胧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沃尔夫林对这五对概念的鲜明对比与清晰解释,让人们清楚认识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与巴洛克时期的作品之间的巨大差异。

总而言之,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是用线条塑造的、平面的、稳定的、清晰明确的、封闭轮廓的;而巴洛克风格的作品是图绘的、块面的、动荡的、模糊的、无限开放的。

风格学的名词解释

风格学的名词解释

风格学的名词解释风格学是一门研究特定领域或时期中不同艺术作品的风格差异和变化的学科。

风格是指在艺术作品中所展现的独特特征和个性,通过对风格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作品创作背后的思想、文化和历史背景。

风格是艺术作品的关键特征,它反映了创作者的个性和审美观念。

不同艺术形式和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例如绘画、音乐、建筑、文学等。

风格可以通过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形状、结构、节奏、语言和题材等元素来体现。

在绘画领域,风格学研究主要专注于不同时期和地区的绘画作品的风格变化。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以人体比例的准确性和透视法的运用而著名,而印象派则追求表达光线和色彩的变化。

通过比较研究不同绘画风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们运用形式和技巧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

音乐的风格学研究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不同时期和地区的音乐作品呈现出明显的风格差异,例如巴洛克音乐强调复杂的旋律和华丽的乐曲结构,而古典音乐则更注重平衡和对位法的运用。

通过学习和分析不同的音乐风格,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理念。

建筑风格学研究涵盖了建筑作品的设计、结构和样式的演变。

不同时期和地域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变化。

例如,古希腊建筑以其优雅的比例和和谐的形式而闻名,而现代主义建筑则注重功能性和公共空间的利用。

通过对建筑风格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时代建筑师的创造力和设计哲学。

文学风格学研究探讨了不同作家、作品和时期的文学风格的变化。

不同作家的文学风格反映了他们对语言运用的个人偏好和独特表达方式,同时也关联到作品所描述的主题和受众。

通过对文学风格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文化背景。

总之,风格学的研究涉及到不同艺术领域和形式中的风格差异和变化。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深入探讨创作背后的思想和文化意蕴。

通过对风格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培养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同时也为我们创作和创新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试析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

试析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

试析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摘要:19、20世纪,西方经由温克尔曼至李格尔、沃尔夫林等的发展形成较为完备的风格学研究方法。

西方以作品为研究主体的风格学方法寻找艺术史发展过程中自身的演变规律,对作品精细的分析为纷乱的艺术作品理出了一条规律。

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之一就是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

现就本书的作者及写作目的、主要内容、影响及评价三个方面来介绍《艺术风格学》。

关键词:风格学;形式分析法;形式《艺术风格学》是传统意义上德语国家的艺术理论著作,全书共七章,导言部分阐述其方法论的大致内容,中间五章分别举例阐述五对概念,最后一章为结论,目的是将他的理论拓展至更大的范围。

《艺术风格学》的内容主要是考察古典艺术与巴洛克艺术之不同,其基础是古典艺术和巴洛克两个相对的风格图式,两者之间的区别可以归纳为五组概念,即线描与图绘,平面与纵深,封闭的形式和开放的形式,多样性和同一性,主题的绝对清晰和相对清晰。

所有这些因素又可以被归于“形式感”这个概念。

所以,风格学又被称为“形式分析法”。

一、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及写作目的海因里希·沃尔夫林,瑞士艺术史家和美学家,出生于苏黎世。

沃尔夫林继布克哈特及康拉德·菲德勒、阿道夫·冯·希尔德布兰德之后,与李格尔等学者一道,创立了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科学”学派,在艺术史研究中系统地引入现代科学方法,因而被誉为“现代艺术史之父”。

主要著作有《古典艺术》、《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艺术风格学》等,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就是《艺术风格学》。

《艺术风格学》是研究文艺复兴后艺术中风格问题的专著,主要目的是分析艺术的语言何以被创造和运用的研究,即美何以被创造出来的问题。

作者经过对古典艺术和巴洛克艺术特征的分析,进而进入整个艺术史的研究,将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发展史纳入到了一个统一的体系之中。

沃尔夫林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五对基本概念作为准则,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古典艺术与巴洛克的主要差别是什么?在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时代中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模式,它构成了表面上杂乱无章的艺术发展的基础?是什么使得人们对同一幅画或同一个画家有完全不同的反应?他以大量的视觉艺术材料,从素描、绘画、建筑、雕塑等角度,通过对拉丁民族和日耳曼民族不同时期的艺术进行相互比较,只分析作品本身,不做价值判断,力图创建一部“无名的美术史”。

第八章 设计风格学

第八章  设计风格学


1、拜占庭风格(建筑)
继承了希腊古典柱式和罗马建筑的恢弘气势, 发展了古代西亚砖石拱卷技术,同时采用西罗马 人混凝土技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
君士坦丁堡圣索非亚大教堂
拜 占 庭 华 西 里 伯 拉 仁 内 教 堂
拜占庭风格(镶嵌画)
镶嵌画是拜占庭艺术的光辉代表,被 用来装饰宫殿、修道院和教堂的墙壁及地 面,这些地方被饰以大量的衬垫、摺布和 华贵的纺织挂饰,尽显华丽和舒适。 其优雅精致的希腊文化与庄重内敛的东 方文化相融合,构成拜占庭艺术基础的两 种传统。
法国总统府
二、民族风格
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 心理、审美习惯等的集中体现,民族风格的 形成,往往取决于由来已久的历史积淀与文 化传承。 设计的民族风格的形成因素有两个方面, 一是民族审美意识;二是设计的表现形式。
1、美国现代设计风格

20世纪40~50年代,美国的设计主流是在包 豪斯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其核心 是功能主义,强调实用物品的美应由其实用性 和对于材料、结构的真实体现来确定。与战前 欧洲包豪斯空想的现代主义不同,战后的美国 现代主义已深入到了广泛的工业生产领域,体 现在许多工业产品上。随着经济的复兴,西方 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了消费时代,现代主义也 开始脱离战前刻板、几何化的模式,并与战后 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成熟的工 业设计美学,由现代主义走向"当代主义"。
第八章 设计风格学
河 南 师 范 大 学 美 术 学 院
第一节 设计风格
一、什么是风格 风格一般是指作品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征, 是设计师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而形成的一种独特 的审美面貌。 除个人风格外,还有流派风格、时代风格 和民族风格。

浅析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

浅析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

浅析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评论家之
一,也是波洛兹早期的风格学家。

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思想源于18世纪的拉尔夫,他认为艺术风格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可以在艺术品中体现出艺术家的思想意识。

沃尔夫林认为,艺术风格是对客观事物的形象化表现,可以将客观事物的形象化表现出来,并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把思想意识融入艺术作品。

他反对片面追求实用性,认为艺术作品应该由艺术家的思想意识激发,而不是被动地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

沃尔夫林认为,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可以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而不是把客观环境作为艺术表现的背景。

他主张艺术作品应该具有“艺术性”,这意味着艺术家应该以自己的思想意识来表达作品,而不是把作品当作客观环境的复制品。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把客观的事物和个人的情感结合起来,使作品具有艺术性和精神性。

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也是当代艺术家的重要参考,他们从中获取自身的灵感,把客观的事物和个人的感受结合起来,创作出多样的艺术作品。

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也是当代艺术家重要的参考,他们从中获取自身的灵感,把客观的事物和个人的感受结合起来,
创作出多样的艺术作品。

因此,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对当代艺术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评论家之
一,他的艺术风格学思想对当代艺术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主张将客观的事物和个人的情感结合起来,使作品具有艺术性和精神性。

自我鉴定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

自我鉴定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

自我鉴定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而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则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的关键。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学习方式与偏好也各异。

因此,通过自我鉴定,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对学习的规划和方法选择至关重要。

一、直觉型学习风格一部分人属于直觉型学习风格,他们对信息的整体概念和主要内容更感兴趣,而不太注重细节。

模糊的想法和突发的灵感可以给他们带来学习的动力和灵感。

这类学习者适合通过讲座、观察和参与实践来获取知识。

他们通常更擅长解决抽象问题和思考概念。

二、感觉型学习风格感觉型学习风格的人更关注细节和实际的操作经验。

他们倾向于通过实践和实例去学习,并且偏好具体的指导和细致的规划。

因此,他们对于经验和案例的重要性更加敏感,适合通过实践课程、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学习。

这类学习者在解决具体问题和完成实际任务时更有优势。

三、视觉型学习风格视觉型学习风格的人喜欢通过视觉和图像来获取知识。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图表、图像和图表等信息。

视觉型学习者适合通过教学演示、图表解读和图像学习来提高学习效果。

他们擅长从图像中获得信息并在头脑中进行整理和重组。

四、听觉型学习风格听觉型学习风格的人更善于倾听和口头交流,他们通过听取他人的建议和讲解来获得知识。

适合通过听课、参加座谈会和与他人讨论学习内容来提高效果。

听觉型学习者往往能够集中精力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从中受益。

五、孤独型学习风格孤独型学习风格的人更喜欢独立地学习和思考,他们对于自我探索和独立解决问题更感兴趣。

这类学习者适合通过自学和阅读来获得知识。

他们通过独自完成任务和思考问题来学习和成长。

对于不同的学习风格,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同时,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还有助于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无论是直觉型、感觉型还是视觉型、听觉型还是孤独型学习风格,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克服自身的不足,实现学习的最佳状态。

艺术风格学

艺术风格学
艺术风格学
PRINCIPLES OF ART HISTORY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 绘画风格的对比
风格
风格是艺术概念,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的有代表性的面貌。风 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 通过艺术品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内在、反映时代、民族或艺 术家的思想、审美等的内在特性。本质在于是艺术家对审美独特 鲜明的表现, 有着无限的丰富性。艺术家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情 感倾向、审美的不同,形成受到时代、社会、民族等历史条件的 影响。题材及体裁、艺术门类对作品风格也有制约作用。
艺术风格学的主要内容
沃尔夫林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在绘画,雕塑及建筑等 艺术领域中都发现了对应的不同风格的存在,每对对应的概念中 都体现了相近或者相同的一种风格,沃尔夫林沿着布克哈特、李 格尔研究的道路,通过对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艺术相比较所做出的 形势分析,纠正了巴洛克艺术是文艺复兴艺术的衰落的偏见,使 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巴洛克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是具有同等价值的 。 沃尔夫林的五对概念中,每一对风格概念都清晰的呈现在文艺复 兴和巴洛克的素描、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视觉艺术当中。
从平面向纵深的发展。
平面和纵深的关系的比较可以理解为艺术从平面性向透视性和三 度空间性的发展。平面性具有坚定的平面几何形式。平面性并非 旨在画面中没有透视,而是说,被透视缩短的物体根据画面的需 要被牢牢的固定在平面之中。
从封闭的向开放的发展。
这对概念指两种构图风格,封闭形式的风格以构造的手段把图画 处理成一个独立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处处都引向自身:开放形 式的风格向自身之外扩展,展现出一种无限性。前者以古典艺术 为代表后者以巴洛克艺术为代表。
从多样性向同一性的发展。
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前者表现出同等 的关系,而后者则是从属关系。

舞蹈学专业课程有哪些主要学什么

舞蹈学专业课程有哪些主要学什么

舞蹈学专业课程有哪些主要学什么舞蹈学专业课程主要学什么舞蹈学专业是培养优秀舞蹈艺术人才的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深厚的舞蹈基本功和扎实的舞蹈理论素养。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将能够掌握各类舞蹈的技巧、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

舞蹈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舞蹈基础理论知识、舞蹈技巧、表演演出、舞蹈编创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舞蹈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内容和学习重点。

一、舞蹈基础课程1. 舞蹈理论与艺术史在舞蹈理论课程中,学生将了解舞蹈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深入了解舞蹈艺术的内涵和发展规律,培养舞蹈艺术欣赏眼光和批判思维。

2. 舞蹈解剖学舞蹈解剖学课程主要教授舞蹈运动的生理学知识,通过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和骨骼肌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舞蹈动作的构造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舞蹈动作表演水平。

3. 舞蹈音乐学舞蹈音乐学是学习舞蹈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将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音律、节奏和音乐的表达手法,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使其在舞蹈表演中更好地与音乐相融合。

二、舞蹈技巧课程1. 舞蹈基本功训练舞蹈基本功训练是培养舞蹈学生体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的重要课程。

通过针对身体姿势、动作技巧和舞台表演等方面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舞蹈基本功并提高动作的精准度和协调性。

2. 舞蹈风格学舞蹈风格学课程主要教授不同舞种的风格特点和表演要求。

学生将学习不同风格的动作、步法和表情,并通过模仿和创新来提高自己的舞蹈表演能力。

3. 舞蹈实践技巧舞蹈实践技巧课程通过对不同舞蹈作品的学习和排练,提供学生实践舞蹈技巧的机会,培养其独立排练和表演的能力,同时通过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协调性。

三、表演演出课程1. 舞蹈教学实践舞蹈教学实践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舞蹈教师。

通过实际教学活动的参与,学生将学习舞蹈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舞蹈指导水平。

2. 舞台演出实践舞台演出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亲身参与各类舞台演出,锻炼他们在舞台上的表演能力和舞蹈艺术表达能力。

日式风格美学

日式风格美学

日式风格美学日式风格美学是一种独特而精致的艺术表达方式,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它以简约、自然和平静为核心,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哲学思想。

在日式风格美学中,简约是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

它强调去繁就简,追求简洁而不失精致的设计。

无论是建筑、家具还是艺术品,都以简单的线条和纯净的色彩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这种简约的设计风格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美观,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自然是日式风格美学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日本人崇尚自然,将自然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庭院设计还是室内装饰,都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日式庭院中,常见的景观元素包括石头、水池、花草和树木等,通过精心的布局和搭配,营造出宁静而舒适的氛围。

而在室内装饰方面,常见的自然元素包括木质家具、竹制品和自然光线的利用等,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平静是日式风格美学的又一重要特征。

日本人注重内心的平静与宁静,将这种平静的状态融入到艺术创作中。

无论是绘画、陶艺还是茶道,都强调内心的宁静和专注。

通过细腻的笔触、简洁的造型和静谧的氛围,表达出一种平和与安宁的美感。

这种平静的美学观念也影响到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他们注重平衡和谐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日式风格美学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它还渗透到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中。

日本人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无论是日本料理的制作还是茶道的表演,都要求做到精益求精,追求最高的境界。

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也体现在日本人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上,他们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力求做到最好。

日式风格美学以简约、自然和平静为核心,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哲学思想。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通过追求简约、崇尚自然和追求内心的平静,日式风格美学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美感,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浅谈沃尔夫林和他的《艺术风格学》

浅谈沃尔夫林和他的《艺术风格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 由《 艺 术风 格学》 想到 的
研 究美术史 的方法是搁置作 品主题、 内容 、
社会、 艺术家个 人情 感等 外部 因素和 主观
第一, 从《 艺术 风格 学》 这 本 书 中可 以 这对 概念 体现 了构 图与 图外环境 、 个 明显地 发现 , 沃尔夫林 非 常擅 长采 用 比对 的方法进行 分析和 研 究, 因素 , 而直接把 艺术作 品的形 式 因素 作为 别形体 与相邻形体之 间关系的差异。封 闭 可 以说 沃尔夫林 部环境 的割裂 中看待母题。形体 诸要素呈 对 比技 巧 了。几 乎在他所 有 的著作 中, 他 现 出一种 完美 的平 衡关 系 , 作 品是规则 性 都会使 用对 比表现 艺术 中的两极对 立 , 这

种是完美 、 永恒不变的 , 一种是不断发展变
化 的。
性 的统 一、 清晰性和模糊性。
1 . 线 描 和 图绘
这 对概 念反 映 出局部 与整体 、 局部 与
第二 , 沃尔夫林 所概 括 的这 五对 概念
局部 的差异 。古典 艺术通过使各个部 分成 是否就完美 无缺 、 无懈可击 、 缺一不可?事
么“ 文艺 复兴” 了, 那 么多 巴洛 克艺术 大师 面 明 暗 的影 响 , 线 条 的 塑形作 用 减 弱 了。 平衡 的协调关 系。而 巴洛克建筑 的局部 则
各部 分服 从于 一个 占绝 的作 品 “ 似 乎 不应 该 ” 出 自巴 洛 克 艺 术 大 师 在这里 眼睛不再关注线条 , 而关注色块 、 明 淹没在 整体之 中, 局部失 去独立的价值 , 之 手。沃尔夫林 的分类方 法只是 为我们 提 暗和光影 的变化。这对概念 反映 出两种不 对 支配地位 的母题 ,

风格美学设计理念

风格美学设计理念

风格美学设计理念是指在设计领域中,通过运用特定的风格和美学元素来表达设计的风格和特点,从而达到美学效果和设计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风格美学设计理念:
1. 简约主义:强调简洁、清晰和极简的设计风格,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避免过多的装饰和繁琐的细节。

2. 现代主义:强调创新、前卫和独特的设计风格,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强调形式和功能的统一。

3. 传统主义:强调历史、文化和传统的设计风格,注重形式和装饰的美感,强调对传统美学元素的传承和发扬。

4. 自然主义:强调自然、原始和生态的设计风格,注重自然材料的使用和自然形态的表达,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5. 艺术主义:强调艺术性、个性和表现的设计风格,注重艺术元素的融入和个性化的表现,强调设计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性。

在实际的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和目标,选择适合的风格美学设计理念,并结合具体的设计元素和色彩搭配,来表达设计的风格和特点,从而达到美学效果和设计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在《古典艺术》中提出: 16世纪艺术的新的绘画形式,这分为四个
方面: 1、平静、开阔、体量和尺度 2、单纯性和清晰性 3、复杂性 4、统一性和必然性
不足之处:他将注意力集中于形势分析和
风格描述上,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社会文 化背景和作品的题材意义,艺术创作的主 体缺席。
瓦萨里 温克尔曼 布克哈特 李格尔 沃尔夫林 方闻
பைடு நூலகம்
形式分析

沃尔夫林 贝尔
瓦萨里(1511—1574)
意大利阿雷佐人,在代表作《名人传》中提 出美术作品的评判标准即逼真再现,归纳了 五个准则,规则、秩序、比例、设计和风格。 原典“风格关注于源自现实的最美的因素, 这种因素产生于不断的记录最美的事物,以 及将那些最美的东西,双手、头部、身躯和 双腿,结合在一起,以使一个形象尽可能的 优美”。
艺术风格学原典
沃尔夫林把16世纪到17世纪绘画风格的发 展归纳为五对概念: 1、从线描方法到图绘方法的发展。即是从 线条作为视觉途径和观察指导到线条逐渐 被贬低的发展。 2、从平面到纵深的发展。古典艺术把整个 形式的各个部分归纳为连续的平面,而巴 洛克艺术则强调深度。


3、从封闭的形式到开放的形式的发展。每 一件艺术作品都应当是一个有限的整体, 假如我们不觉得它是独立的话,这是一种 欠缺,但是这个要求的解释在16世纪和17 世纪是如此不同,以致于与巴洛克的松弛 的形式相比,古典设计可以看作封闭构图 的最典型的形式。
风格学的概念 风格学的提出和发展
主讲人:曹洪叶 张宁
风格学方法概念
“风格”是一个最为基本的方法,它的意思是指事 物在某一段时期内较为稳定的形式特征。 风格学方法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瓦萨里首 先在《名人传》中提出相关理论,再经过温克尔 曼、布克哈特、李格尔,一直到沃尔夫林最后完 善。

风格学的提出与发展
沃尔夫林(1864—1945)


他是瑞士著名美学家和用德语写作的最重要的美术史学家。 他曾被认为是继温克尔曼、布克哈特之后第三位伟大的美 术史学家。他的特色是把文化史、心理学和形式分析统一 于一个编史体系中,不去过多地研究艺术家,而是紧紧盯 着艺术品本身,力图创建一部“无名美术史”,把风格变 化的解释和说明作为美术史的首要任务。 代表作《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

温克尔曼(1717—1768)
柏林的施滕达尔人,代表作《古代美术史》 他将希腊艺术的发展分为四种风格,即远 古风格、宏伟风格、优美风格和模仿风格。 温克尔曼确立了对古代艺术风格的分析。

布克哈特(1818—1897)
瑞士巴塞尔人,代表作《古物指南》、 《历史的沉思》、《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 文化》等 提出“有机风格”和“空间风格”。
方闻
真正将艺术风格学发挥到极致的是方闻,他身 处西方文化背景之中,所以对李格尔、沃尔夫林的 风格论较为熟悉,有一定的研究,于是他把沃尔夫 林等人的艺术风格学方法论引入中国书画鉴定的研 究领域。 在他的《心印》一书中,根据“时代风格”这 一概念,将中国山水画史划分为几个主要的演变时 期:从宋代的图画再现,经过元代的书法式自我表 现,到明代的复古主义及清初的集大成,每个时代 中又挑选出具体画家对应时代风格,并指出这种发 展现象可反映出中国文化史的基本变迁。
多样性的统一和同一性的统一
清晰和模糊性
这五对概念的成立,目的不是为了价值的判断而是为了风格的分类。因此
这五个概念是具有局限性的,只是仅存在于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 与巴洛克时期的艺术风格的比较之中。
前一对概念是最重要的一对,前者是通过线条 来观看事物,后者通过块面来观看事物。前者是客 观的,后者是比较主观的。 其余四对概念显得较为次要,它们与第一对概 念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每对概念中的 第一个都体现了同一种风格,这种风格可以称为文 艺复兴风格或古典风格,而后一个概念则都体现了 另一种风格,这种风格可以称为巴洛克风格。
基本理论


提出“艺术意志”这一概念。(起初是指艺术家内心深处 的艺术愿望) 是在《风格问题》这部著作中提出的,主要是以之来对抗 桑佩尔的“物质主义”理论。他认为“材料”“技术”和 “需要”是艺术风格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艺术出自 实用的目的,他认为早期几何形和方形来自于编织,是从 纯粹的实用性技术发展而来的。 李格尔的“艺术意志”认为:在风格即艺术形式的发展过 程中,人的审美冲动与艺术意图始终是主要的推动因素, 而材料技术等只不过是一些外部条件,是限制性因素;艺 术意志总是在与这些因素的斗争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推动 风格向前发展。

4、从多样性到同一性的发展。在一件古典 作品的构图体系中,单独的各个部分,无 论它们怎样牢固地扎根于整体中,仍然保 持一定的独立性。在两种风格中,统一都 是主要的目的,但是在前者,统一是由各 个自由部分之间的和谐达到的,而在后者, 是通过在单一主题中各部分的结合,或者 是通过从属关系,即所有别的部分都从属 于一个占绝对优势的部分达到的。


沃尔夫林的代表作先后有《建筑心理学》、《文艺复兴和巴洛克》、 《古典艺术》、《阿尔伯里希特· 丢勒的艺术》、《古典艺术》、《艺 术风格学》 在《艺术风格学》中,他以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经 过长期探索,归纳出五对包含着辩证关系的基本概念,如下所示:
线描和图绘(触觉和视觉) 五 对 概 念 平面和纵深 封闭的形式和开放的形式

5、主题的绝对的清晰和相对的清晰。这首先是一 个近似线描方法和图绘方法之间对比的对比。这 是按照事物真实的样子再现它们与按照事物所显 现于眼前的样子再现它们之间的对比,前者对事 物作个别的处理并且使其接近于塑形的感觉,后 者则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更确切的说是根据它 们的非塑形的性质来再现它们。但是古典时期的 特征是,它发展了一种完美的清晰的理想,这种 理想15世纪只是含糊地感觉到,而17世纪便自动 地把它牺牲掉了。

贝尔提出,形式独立于内容;形式是一件 作品中最重要的要素,体现了作品真正的 价值。
不足:他在理论中未能界定什么样的形式才 是有意味的,这个概念因此显得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贝尔(1881—1964)
1914年出版了《艺术》, “为所有作品共同拥有的,引发了我们情感
的品质是什么?对于圣索菲亚教堂、沙特 尔主教堂的玻璃窗、墨西哥雕刻、一只波 斯碗、中国地毯、乔托在曼图亚的画、以 及普桑、弗朗切斯卡和塞尚的杰作,它们 共有的品质是什么?只有一种答案是可能 的—有意味的形式。”

李格尔(1858—190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著名艺术史家,维也纳艺术史学 派的主要代表,现代西方艺术史的奠基人之一。被当代西 方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誉为“我们学科中最富于独创性的 思想家”。李格尔改变了19世纪的艺术史写作方式,他的 每一部著作都为艺术中史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被公认为 是现代艺术史学史上的里程碑。以他的三本名著《风格问 题》、《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和《荷兰团体肖像 画》 为线索,评述其主要学术思想以及与西方学术传统的联系, 概括了他的理论在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艺术史的建立过程 中的积极意义,并对他的著名的“艺术意志”的概念作了 初步的批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