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合集下载

危险源辨识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危险源辨识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危险源辨识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危险源辨识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引言:危险源辨识是在工业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危险源的识别和等级评定,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危险源辨识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以增加对该主题的深度理解。

一、什么是危险源辨识等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或损害人员健康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危险源辨识等级是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可能引发的事故风险、对人身安全、环境等的影响等因素,将危险源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二、危险源辨识等级的划分依据1. 危险源的性质根据危险源所属的领域和性质,可以将其划分为生产设备安全、化学品管理、人员行为、工艺流程等不同的类别或子类别。

每个类别或子类别再根据其本身独特的属性进行细分,形成具体的危险源类型。

2. 可能引发的事故风险评估危险源引发事故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包括事故的频率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可以将危险源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等级。

3. 对人身安全、环境等的影响考虑危险源对人员健康、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如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生态破坏等情况。

根据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危险源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和一般风险等级。

三、危险源辨识等级的评定方法1. 利用评估矩阵法评估矩阵法是常用的评估危险源等级的方法之一。

列出不同等级的评分标准,包括危险源性质、事故风险等级、影响程度等方面的要素。

对于每个危险源,根据这些要素进行评估,最后通过计算得出该危险源的总评分,确定其所属的等级。

2. 参考类似领域的经验借鉴类似领域中已有的危险源辨识等级评定结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对比和分析,找出与已有情况相似的危险源,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评定。

3. 专家咨询与讨论请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和讨论,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对危险源进行划分和评定。

专家的参与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是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在策划服务过程时,应同时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工作。

在以下时机,应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工作:A.管理体系建立之初;B.承接到新的产品服务项目进行产品实现的策划时;C.对生产活动中的每一具体环节进行策划时;D.修改策划时;E.公司的经营活动发生变化时;F.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G.发生事故(事件)及紧急情况后;H.采取管理方案、纠正或预防措施使策划的活动发生变化时。

一、危险源辨识的工作步骤:根据公司从事的生产活动的特点和易于辨识的原则,采用分析伤害的方法进行辨识,辨识的步骤为:A.确定生产活动中容易产生的伤害 (如维修时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火灾爆炸等);B.确定那些具有能量的物质或危险物质是造成伤害的根源,即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如高处作业的人员、在人员上方的物体、电及其载体、运转的机械等);C.分析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释放的条件,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改变方面分析确定,即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源的组合是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所需辨识的危险源。

二、公司内的危险源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B.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C.发生紧急事件(如发生火灾抢救过程中存在的危险);D.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相关方)的活动;E.工作场所内的生产作业设备(如机械、设施、附属设施和工具等,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租赁或临时进入的外部设备)。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A.询问、交谈:选择从事某项工作有一定经验的人询问交谈,能指出其工作中的危险源;B.现场观察: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以找出存在的危险源;C.查阅有关记录:查阅被辨识部门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D.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危险源信息,通过分析辨识存在的危险源;E.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被辨识部门成员工作任务中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危险源;F.安全检查记录:通过查阅检查记录,可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

1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监控管理办法

1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监控管理办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监控管理制度一、目的及适用范围为准确辨识作业场所存在的潜在危险,采取控制措施,实现对危险的预知预控,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生产、储罐、物流区域及与其相关的辅助设施。

二、定义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可以是含有能量的物质,或导致物质能量释放的行为。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潜在风险的过程。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三、职责1、生产部与安全环保部负责指导各部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审核各部门危险源辨识评价资料,对落实情况实施监督和考核。

2、各部门负责定期组织开展本单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活动,制订、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定期上报危险源辨识评价资料。

四、工作程序(一)危险源辨识准备1、在危险源辨识前,公司成立安全、设备、技术部门和现场人员组成的危险源辨识小组。

2、确定辨识单元(作业点/工序/部位),掌握辨识单元基本情况和安全要求及危险源类别;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八类:(1)化学品类: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2)辐射类:放射源、射线装置、及电磁辐射装置等;(3)有害作业类: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4)特种设备类:压力管道;(5)电气类:高电压或高电流、高速运动、高温作业、高空作业等非常态、静态、稳态装置或作业;(6)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等;(7)交通运输类:产品车、牵引车、试验车等;(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二)危险源辨识方法对危险源的辨识采用现场排查法,由辨识小组人员在现场对照危险源分类进行识别、观察,确定危险源,并利用经验或根据事故经验、教训对其潜在风险进行严谨、细致分析、预测、推断,填写《危险源调查表》(附件1)(三)危险源风险评价1、利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确定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确定作业场所危险源风险等级,这三种因素及赋分标准见下表:2、由辨识小组成员共同确定每一潜在风险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3、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LEC法)评价表》(附件2)内。

1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监控管理办法

1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监控管理办法

1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监控管理办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监控管理办法是指对企业、单位、项目等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监控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保护工作场所及环境的安全,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下面是一份超过1200字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监控管理办法的范例:一、总则为规范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监控管理,保障工作场所及环境的安全,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制定本办法。

二、危险源辨识1.企业、单位、项目应当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查阅以往事故发生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可能的危险源;(2)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和标准,识别危险源;(3)组织专家进行隐患排查和辨识。

2.辨识出来的危险源应当进行详细的描述,明确其可能带来的危害、潜在的事故形式和后果等。

三、风险评价1.根据辨识出来的危险源,对其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2.风险评价应当采用科学、客观、系统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定量风险评估等。

四、风险等级划分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采用颜色、字母、数字等形式进行表示。

2.风险等级划分应当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进行,确保防范措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五、监控管理措施1.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监控管理措施。

2.高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应当采取更严格的监控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巡检与检修、提供个体防护装备、加强培训与演练等。

3.中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应当采取适度的监控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检查与维护、制定应急预案等。

4.低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应当进行常规的检查与维护。

六、监控管理的程序1.危险源辨识后,应当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价计划和监控管理方案。

2.实施监控管理方案前,应当进行培训和演练,确保相关人员熟悉操作流程。

3.定期进行风险评价的回顾和修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对监控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规定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规定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规定一、前言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已经成为企业的必要工作。

本文主要介绍危险源的辨识分类方法和风险评价分级规定。

二、危险源辨识分类方法危险源的辨识是指识别出潜在或实际存在的危险源,以便采取控制措施以减轻危害。

危险源的辨识主要有两种方法,即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

1. 主观方法主观方法是依据人员的经验、知识和观察,通过讨论、检查和分析等方式来确定危险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小型企业或无需要系统性处理的情况。

2. 客观方法客观方法是基于科学方法和有关标准进行危险源的辨识,使用客观、定量的指标来确认危险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有效规避主观判断的影响,提高辨识的准确性,适用于大型企业或需要系统性处理的情况。

三、风险评价分级规定风险评价是指通过评估危险源的潜在和实际影响(包括损失和危险源事件的发生概率),确定各种控制措施的优先次序。

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 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指对危险源进行了解与识别,识别出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及其对人身安全、生产设备和环境的影响。

在风险辨识时,可根据危险源的类别进行辨识。

按照常用的方式,危险源可分为以下几类:•机械危险源,如旋转部件、割切和挤压装置等;•电气危险源,如电击、电弧、爆炸和火灾等;•化学危险源,如有毒物质、易燃液体和气体等;•物理危险源,如辐射、噪声和振动等。

2.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对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估危险源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而确定控制措施。

评估风险时,可采用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对风险进行描述和评价。

定量法可通过计算风险指数,来确定风险等级。

3.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已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确定控制措施的优先级次序,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将风险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低风险:指对员工和公众的影响较小、可能性很低的危险源;•有限风险:指可能对员工和公众造成中等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合适的措施;•显著风险:指可能对员工和公众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进行详细的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重大风险:指可能对员工和公众造成重大、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非常严重的风险:指可能对员工和公众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并可能引起其他严重事故,因此必须立即采取最严格的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及其工作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地辨别,识别出可能对员工或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因素或系统/设备故障等存在的源头。

辨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识别出潜在的危险,以便能够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收集相关信息:了解工作环境、工作过程、设备设施等情况。

-识别潜在风险:通过观察、询问、查阅文件等方式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评估危险程度:对辨识出的潜在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

2.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潜在危险源进行分类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管控,以及采取何种管控措施。

危险源分类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常用的分类包括:-物理因素:如噪音、辐射、温度、压力等。

-化学因素:如毒性物质、可燃物等。

-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等。

-人为因素:如不安全行为、不安全操作等。

-机械设备故障:如电器故障、机械故障等。

风险评价是对潜在危险源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性评估:通过判断危险源的大小、接触频次、暴露时间等因素来识别其风险级别,如将危险源分为高、中、低风险等。

-定量评估:通过具体的测量、监测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危险源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具体数值来表示其风险程度,如利用风险矩阵、概率统计等方法。

3.分级办法分级办法是根据危险源的风险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管控措施,使危险源受到适当的控制和管理。

通常将危险源分为以下几个等级:-高风险:对员工安全和健康存在严重威胁,需要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可采取隔离、防护等措施。

-中风险:对员工安全和健康存在一定威胁,需要采取控制措施,可采取改进工艺、加强管理等措施。

-低风险:对员工安全和健康威胁较小,需要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监控。

具体的管控措施可根据危险源的特点和风险程度来制定,如在高风险等级下可增加设备维护和保护控制措施,而在中风险等级下可增加员工培训和操作规程等措施。

危险源及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办法

危险源及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办法

危险源及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办法(本文档仅供参考用途,所载资料皆来自整理,欢迎大家分享交流)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办法第一章第一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及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安全管理方式的革新,特制定此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在其它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针对隐患前期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出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应对和风险变更五个方面。

第二章基本术语第五条事故是指导致工程发生人员伤害、经济损失、环境影响、工期延误或工程耐久性降低等不利后果的事件。

本办法重点考虑引起人员伤害的事故。

第六条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不利后果的组合。

第七条本办法所提到的风险特指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亡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第八条风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或其组合,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人、物、环境因素以及管理环节等。

)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本办法将风险划分为以下四个级别:的评估方法(附件7第九条参照LEC1.一级风险是指采用LEC 评估方法分数值高于320分的(分数值≧320)或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的分部分项工程所涉及的主要风险;2.二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在160分到320分之间的(160≦分数值<320)或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部分项工程所涉及的主要风险; 1(本文档仅供参考用途,所载资料皆来自整理,欢迎大家分享交流))风险;<160160分到分之间的(70≦分数值3.三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在70)风险。

<70评估方法分数值低于70分的(分数值四级风险是指采用4.LEC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十条各项目部应成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小组。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1.物理危险源:指那些由于物质或物理状态的特点而对人的生命和健
康构成的威胁,如高温、低温、高压、高音、高频、高脉冲电流等。

2.化学危险源:指那些对人体有毒、有害、刺激、腐蚀作用的化学物质,如有害气体、爆炸品、易燃、易爆物质等。

3.生物危险源:指那些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病等。

4.人为危险源:指那些由人的行为、活动等造成的危害,如动作不慎、操作失误、违章作业等。

5.自然灾害危险源:指那些由自然界的气候、地质、水文等变化引起
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等。

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是指对不同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依据其危险性和
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分级
1.风险评估指标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和计算相应的风
险指标,如可燃气体的爆炸指数、有毒气体的浓度等,以评估其风险等级。

2.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相关的经验和常识,进行定性分析,将风险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3.定量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实验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分析,运用数
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将风险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危险源
的性质和可能的危害程度,同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
防控措施和措施,确保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办法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办法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办法范本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产生伤害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识和识别,确定所有可能带来危险的区域、材料、设备、工艺等。

风险评价是指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对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确定其可能引发的伤害程度和发生频率。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范本。

一、危险源辨识方法1. 审查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件、数据、专家咨询等方式,了解工作场所的相关信息和危险源情况。

例如查阅工艺流程图、设备操作手册、安全生产标准等,以便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2. 实地勘察法:通过实地走访、观察、调查等方式,对工作场所进行详细了解,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工作环境、设备状况、作业流程等,与从业人员进行交流,获取实际情况。

3. 工作过程分析法:对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确定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流程图法、故障树分析法等。

4. 病事故案例法:通过分析病例和事故案例,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此识别危险源。

例如分析过去发生的事故,找出其共同点和规律。

5. 专家评估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家评估,根据其经验和知识,识别危险源。

例如邀请安全工程师、工艺专家等进行评估。

二、风险评价方法1. 定性评价: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可能产生的伤害类型,将其风险程度进行定性评价,如高、中、低等。

例如根据可能引发的火灾、爆炸、中毒等类型进行评价。

2. 定量评价:根据危险源的概率、严重程度等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得出具体的风险值或评分。

例如使用概率统计方法、风险矩阵等进行评价。

3. 复杂系统评价:对于复杂的系统,可以采用系统分析和风险模型等方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

4. 经验法:根据工作实践和相关经验,对危险源进行评价。

例如参考类似工作场所或行业的经验数据,评估风险程度。

5. 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获取相关的评估方法和数据,进行风险评价。

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范本以下是一个示例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范本,供参考: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办法范本(二)工作场所:XX工厂危险源:XX设备危险源辨识:1. 审查资料:查阅XX设备操作手册,了解设备的相关信息和潜在风险。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是现代安全管理中的基础工作,是保证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下面分别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其规定。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和事故分析,识别和确定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疾病、环境污染、物质损失等的因素。

其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应当对公司现有的设备、设施、工艺、操作程序、环境等进行综合检查,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2、对新引进设备、设施、工艺、操作程序等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并消除危险源,确保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规范。

3、对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情况及时监测和分析,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

4、针对员工的不同工作岗位,确定不同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危险源分类是指根据危险源导致的风险程度,将危险源进行分类。

而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所导致的危险或风险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评估。

其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根据工作安全风险程度,将危险源分为高、中、低三类,同时还要根据危险源的特点进行分类。

2、对高、中、低三类危险源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源的特性、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可能的后果和发生的频率等。

3、针对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控制措施,确保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三、危险源分级管理危险源分级管理是指通过对危险源的分类和风险评估,将公司内部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分级管理,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危险源的作用。

其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对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分类管理,并确定相应的管理要求。

2、对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对不符合管理要求的情况进行处罚。

3、对高危险源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组织能够有效响应突发事件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确保这些规定的严格实施,有利于保护公司员工和财产安全,降低生产事故风险,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办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办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办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分析可能导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下面是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一些办法。

一、危险源辨识的办法1、文献资料查询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技术资料、政府法规、行业标准和经验总结,了解和了解与企业相关的危险源和风险因素。

2、访谈法与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危险源和风险因素。

3、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企业的作业场所和设备,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如设备的磨损、安全标志不清晰等。

4、事故调查法分析过去的事故和事件,发现导致事故的危险源和风险因素,以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5、专家评审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在集体研讨和讨论中,识别和确认危险源和风险因素。

二、风险评价的办法1、概率评价法根据统计数据和经验,评估特定事件发生的概率。

2、严重程度评价法对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伤害和后果进行评估和量化,确定其严重程度。

3、风险矩阵法将概率和严重程度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将事件的风险等级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指导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

4、风险指数法将概率和严重程度两个因素进行加权求和,得到风险指数,以指导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和优先级。

5、剧本分析法通过模拟和分析可能发生的事件情景,评估其潜在的影响和后果,确定风险等级和控制措施。

三、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要点1、全面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要尽可能涵盖所有可能的危险源和风险因素,避免遗漏。

2、客观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要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尽量减少主观判断的影响。

3、实用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为制定控制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4、定期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应该定期进行重新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新的危险源和风险因素。

总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办法,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并评估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最大程度地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二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二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环境、作业过程、设备设施等的观察和分析,识别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损坏或影响的因素。

危险源可以分为两类:自然危险源和人为危险源。

自然危险源包括地震、洪水、气象灾害等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因素。

人为危险源包括不安全的作业行为、设备故障、化学物质泄漏等与人的活动有关的因素。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工作环境、作业过程、设备设施等相关的信息,包括工作场所的平面图、作业流程图、设备设施的操作手册等。

2. 分析工作环境:观察工作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例如是否存在崩塌、滑坡、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3. 分析作业过程:分析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例如高处作业、机械操作、化学品接触等。

4. 分析设备设施:分析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是否存在故障、老化、缺乏维护等问题。

5. 识别危险源:根据分析结果,识别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损坏或影响的因素。

二、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危险源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物理危险源:包括噪声、振动、辐射、高温、高压等对人体产生直接伤害的因素。

2. 化学危险源:包括有害化学物质、爆炸性物质、易燃物等可能对人体或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3. 生物危险源:包括病原体、毒素、有害生物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生物因素。

4. 人为危险源:包括违章作业、不当操作、安全管理不善等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危险。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需要对危险源进行量化评估,确定其对人员、设备或环境的可能损害程度和发生概率。

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

风险矩阵法是根据风险程度和发生概率确定风险等级的方法。

将风险程度和发生概率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危险源的评分确定其对应的风险等级。

一般将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等四个等级。

层次分析法是将不同的因素按照层次结构进行排序,并进行权重分配。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是一种用来识别、分类和评估潜在危险的方法。

它们是保护人员和环境安全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可能引发危险的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器、火灾等各种类型的危险。

辨识危险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企业内存在的潜在危险,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辨识危险源的方法包括:现场观察、检查设备和工作场所的安全记录、与员工交流等。

危险源分类是将辨识的危险源按照其性质、特点进行归类的过程。

常见的危险源分类包括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机械性危险源、电气性危险源、火灾性危险源等。

分类危险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和管理。

风险评价是对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量化评估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危险源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风险的可能性和风险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的评估要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频率,风险严重程度的评估要考虑事故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和损失程度。

风险分级是对评估得到的风险进行分级处理的过程。

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常见的风险分级方法有五级或四级分级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等级:极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和可控风险。

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增强工作场所的安全设备、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等。

总之,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是企业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类和评价,并进行相应的分级处理,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概述在现代工业中,工厂、物流、交通等各种领域中,都存在着各种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高温、高压、高空、机械设备等。

一旦这些危险源不得当地管理和操作,则会给人员、财产甚至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对于这些危险源的辨识分类、风险评价分级办法等措施,在安全管理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档将着重阐述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为实现工业领域的安全管理提供帮助。

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对于危险源的辨识,首先需要对危险源进行分类。

目前常用的危险源分类方法有以下五种。

1. 影响因素分类法根据危险源的来源和刺激性质进行分类,包括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四类。

这种分类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和管理。

2. 机理分类法通过分析物质或能量的作用机理,将危险源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人因学四大类,这种分类能更全面地反映危险源的实质。

3. 按照剂量效应分类法将危险源按危害剂量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三类,在评估风险时能更加精准。

4. 按照状况分类法将危险源按照存在的状况分为实体危险源和非实体危险源两类,这种分类突出了物资本身的原则,为安全管理提供了特定的指导思想。

5. 按照产生途径分类法根据危险源的产生途径和来源来进行分类,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环境污染和废物处理的安全管理。

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类后,需要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价并分级。

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包括矩阵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评估法等,其中以矩阵法为最为常见和易用的。

1. 矩阵法矩阵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风险评价方法,主要依据概率和控制度,将风险分为四类:高风险等级、中高风险等级、中低风险等级和低风险等级,其关键操作步骤为:1.确定风险矩阵(如下所示)。

风险等级高风险等级中高风险等级中低风险等级低风险等级概率0.8 ~ 1 0.4 ~ 0.8 0.2 ~ 0.4 0 ~ 0.2控制度I类II类III类IV类2.利用正确的方法确定风险,如风险评价矩阵、头脑风暴会议、需求确认等。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模版(三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模版(三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模版1、引言在各类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中,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危险源的准确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可以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对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进行详细介绍,并给出相应的分级办法模板。

2、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和分析。

它的目的是找出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造成风险的因素,并加以控制。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现场调查、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等。

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危险源的辨识内容也会有所差异。

3、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可以根据其性质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危险源分类包括以下几种:(1)物理性危险源:如高温、高压、噪声、震动、辐射等。

这些危险源具有直接的物理效应,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2)化学性危险源:如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

这些危险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可能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3)生物性危险源:如病原体、虫害、有害微生物等。

这些危险源可能在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中传播并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4)机械性危险源:如旋转部件、起重设备、运输设备等。

这些危险源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和能量,并可能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伤害。

(5)火灾和爆炸危险源:如易燃物质、电气设备、火药等。

这些危险源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并对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造成重大的损失。

4、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和分析,确定其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其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2)评估危险源的暴露程度,即人员接触危险源的频次和时间,以及与危险源接触的距离和方式。

(3)评估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即危险源造成的伤害和损失程度。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办法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办法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方法1.评价目的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2.适用范围评价适用于该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3.1文件3.2(常、将来3种时态,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资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应考虑以下范围:①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的抢修);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③生产所有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分包商自带)。

还应特别考虑如下的内容: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②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③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④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⑤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⑥曾经发生和行业内容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和情况;⑦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

可依据的有关法规有:《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2)危险源识别方法。

方法采用询问与交换、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②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2:表2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C——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式中 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L,E,C的取值分别见表3、表4、表5),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D的分值。

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表6所表示的分值进行危险等级的划分或评定。

表3 发生事故可能性(L)表5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的情况时则有明显的危险,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人员失误
C、管理缺陷
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D、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等。

E、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F、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指挥失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

G、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2)、按照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分类》进行辨识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放炮(爆破)
——化学性爆炸(瓦斯爆炸、火药爆炸)
——物理性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3)、根据国内外同行事故资料及有关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辨识
(4)、引发事故的四个基本要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管理缺陷
三、危险源的评价与分级
1、是非判断法
直接按国内外同行业事故资料及有关工作人员的经验判定为重要危险因素。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即LEC法:当无法直接判定或直接不能确定是否为重要危险因素时,采用此方法,评价是否为重要危险因素。

风险值(D)=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E)*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
这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取得这3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烦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3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D为危险性分值
表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表3 发生事故的后果(C)
风险值大小一般所对应的危险级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