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
国内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
国内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国内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动物养殖业在我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是在动物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防治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也加强了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紧迫性。
在当前全球疫情之下,加强动物防疫工作也是我国应对全球疫情的重要策略之一。
因此,对于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需要通过建设完善的动物防疫体系,来保障动物健康,维护国家的动物产品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一、动物防疫体系的意义动物防疫是一种特殊的公共卫生行为,它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疫情的发生、传播和扩散,控制动物疾病的流行,保护人民健康和经济利益,保障国家食品安全。
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是实现国家动物防疫安全和健康保障的重要保障。
具体来说:1.保护人民健康。
动物防疫工作的核心任务是保护人民健康,通过有效防控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维护食品安全,减少人畜共患疫情的发生,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2.提高动植物产品质量。
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养殖业的生产质量和产品质量,改善养殖环境,以确保食品卫生和质量的安全。
3.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可以提高养殖业生产效率,降低畜禽养殖业的损失,从而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加强食品产业的稳定。
二、当前国内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疫情的防治和控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防疫技术不够成熟。
目前国内防疫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疫苗种类不够齐全,防疫效果难以保障。
2.传染病溯源能力不足。
病毒基因测序和溯源等技术相对薄弱,缺乏精准化的诊断方法。
3.动物防疫监管不够完善。
防疫监管体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等手段的引入相对滞后。
4.防疫物资储备不足。
临时采购或者缺货状态经常出现,在疫情爆发时难以应对。
三、国内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水平,加强防疫工作,我国需以规划和体系建设为重点,并实施以下措施:1.建立现代化防疫技术体系。
国办发(2012)31号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2〕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二○一二年五月二十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依据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防控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有力保障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动物产品安全,成功应对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灾后防疫,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动物疫病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动物疫病防治基础更加坚实。
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下,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基础不断强化。
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国家修订了动物防疫法,制定了兽药管理条例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出台了应急预案、防治规范和标准。
相关制度不断完善,落实了地方政府责任制,建立了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区域化管理等制度。
工作体系逐步健全,初步构建了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和技术支撑体系,动物疫病监测、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监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加强,一批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制、综合防治技术集成示范等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和产品。
我国兽医工作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恢复了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合法权利,实施跨境动物疫病联防联控,有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动物疫病流行状况更加复杂。
动物卫生防疫体系建设
动物卫生防疫体系建设一、引言动物卫生防疫体系是保障动物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对动物卫生防疫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包括防疫法规制定与执行、防疫监管体系、动物疫病监测、疫苗研发与生产、疫情应急处理、防疫宣传与培训、防疫物资储备、动物卫生研究、国际防疫合作以及动物养殖规范管理等。
二、防疫法规制定与执行建立健全的防疫法规是动物卫生防疫体系的基础。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的防疫责任,为防疫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加强法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防疫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三、防疫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的防疫监管体系,对动物饲养、屠宰、运输和加工等环节实施全程监管。
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检和风险评估等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理动物疫病隐患,防止疫情扩散。
四、动物疫病监测建立健全的动物疫病监测网络,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等多种手段,实时掌握动物疫病的分布和流行情况。
加强监测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上报,为制定科学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五、疫苗研发与生产加大疫苗研发与生产的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针对主要动物疫病,研发安全高效、质量可控的疫苗,满足动物防疫需求。
加强疫苗生产环节的监管,保证疫苗供应充足且质量可靠。
六、疫情应急处理建立健全的疫情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物资储备、疫情处置等方面的要求。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在疫情发生时,迅速采取隔离、扑杀、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七、防疫宣传与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开展防疫宣传,提高公众对动物疫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定期组织防疫培训,提高防疫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消除恐慌情绪。
八、防疫物资储备建立健全的防疫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关键时刻物资充足可用。
储备足够的疫苗、消毒药品、防护用品等防疫物资,加强物资保管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建立物资调拨和分配机制,确保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调拨到一线。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是指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政策、法规等措施,以确保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响应能力,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安全。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立法建设:制定专门的动物疫病防控法律法规,明确法律责
任和权益保护,加强法律保障。
2.监测监控: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监测监控体系,包括动物疫
病监测网络、监测方法和技术,及时掌握和报告疫情信息。
3.预防控制: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能力,包括建立动物疫苗
生产和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养殖环境管理,提高动物免疫力,减少疫病传播风险。
4.应急响应:建立动物疫病应急响应体系,包括及时调配应急
物资和人力资源,协调各相关部门合作,实施紧急防控措施,迅速处置疫情并降低损失。
5.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动物疫病的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国家
共享信息和技术,加强国际援助与支持,共同应对跨国动物疫病威胁。
通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建设,可以提高动物疫病的监测、
预防和控制能力,保护动物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减少动物疫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威胁。
动物防疫做法与措施策划方案
动物防疫做法与措施策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养殖业日益繁荣,动物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疫情频发,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是当务之急。
二、目标定位1.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减少疫情发生。
2.完善动物防疫体系,提高防疫效率。
3.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三、防疫措施1.建立健全防疫制度(1)制定严格的养殖场防疫规定,包括免疫、消毒、隔离等环节。
(2)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提高防疫知识水平。
2.加强免疫接种(1)根据疫情动态,及时调整免疫策略,确保疫苗覆盖面。
(2)加强疫苗管理,确保疫苗质量。
3.消毒灭源(1)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消灭病原体。
(2)加强养殖场周边环境的治理,防止病原体扩散。
4.隔离观察(1)对疑似患病动物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2)对病愈动物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康复后再投入使用。
5.应急处置(1)建立疫情应急处置机制,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2)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疫情。
四、防疫做法1.强化宣传引导(1)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动物防疫知识。
(2)开展防疫知识讲座,提高养殖户防疫意识。
2.落实防疫责任(1)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养殖户的防疫责任,确保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2)对防疫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
3.创新防疫模式(1)引入智能化防疫系统,提高防疫效率。
(2)推广防疫新技术,提升防疫水平。
4.加强部门协作(1)建立健全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确保防疫信息畅通。
(2)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形成防疫合力。
五、项目实施1.项目启动(1)成立项目组,明确项目目标、任务、进度等。
(2)召开项目启动会,对项目进行宣传和动员。
2.项目实施(1)按照项目计划,分阶段推进防疫工作。
(2)定期对项目进度进行检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项目验收(1)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下阶段动物防疫工作计划
下阶段动物防疫工作计划引言动物防疫工作是确保动物健康和遏制疫情传播的重要措施。
为了有效防控动物疫情,保护动物健康,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下阶段动物防疫工作计划至关重要。
1. 工作目标本次下阶段动物防疫工作计划的目标是:•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预防常见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和统计;•提供科学、及时、精准的动物防疫服务;•提高动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工作内容2.1 动物疫苗接种计划制定并执行针对不同动物的疫苗接种计划,包括但不限于:•家畜接种计划:牛、猪、羊等;•家禽接种计划:鸡、鸭、鹅等;•宠物接种计划:狗、猫、兔等。
疫苗接种计划应包括接种时间、接种对象、接种剂量等详细信息,并及时更新。
2.2 疫情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动物疫情监测网络,通过动物疫情监测站点、动物医院等途径,及时掌握动物疫情的发展态势,并及时发布疫情预警。
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要确保准确、及时、全面,形成科学的动物疫情预警机制,以便于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2.3 疫情调查和溯源针对发生的动物疫情,开展疫情调查和溯源工作,明确病原体来源和传播途径。
疫情调查和溯源工作要做到全面、细致,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影响范围,为后续防疫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4 疫情应急响应建立健全的动物疫情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疫情处置,包括但不限于:•疫情扩散控制;•疫苗储备和调配;•受感染动物的隔离和治疗;•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
疫情应急响应工作要与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2.5 健康检疫和防疫知识宣传对进出口动物、家畜、宠物等进行健康检疫工作,加强入境动物的检疫力度,防止疫情输入。
同时,加大防疫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宠物主人等人群的防疫意识和能力。
3. 工作要求•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一体化防疫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疫意识;•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的整体水平。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总论1.1 方案概要1.1.1 项目名称:新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1.1.2 项目主管单位:****地区计委、畜牧局1.1.3 项目承担单位:****畜牧局1.1.4 项目建设单位:****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办公室(****动物防疫监督站)1.1.5项目设计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工程勘察规划设计院****分院1.1.6建设地点:****动物防疫监督站及各乡镇(场)1.1.7建设内容及规模:****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涵盖全市19个乡镇(场)。
主要建设内容:在****动物防疫监督站的基础上通过仪器设备更新、化验室改扩建,使动物防疫监督站成为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牵动全市动物防疫工作的“中心站”,在此基础上围绕“中心站”完成全市动物疫病防疫、动物疫病监督监测、防疫网络动态建设、政策法规保障四大体系建设。
1.1.8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1年,即2003年。
1.1.9投资规模:总投资20.072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5.606万元,仪器设备购置4.786万元,隔离观察所5.5万元,网络设备购置1.5万元,交通工具1.68万元,构建地区网络1万元。
项目建设资金筹措为:国家投资20.072万元。
1.2建设背景畜牧业历来是****的传统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0年****提出大力发展畜牧业,力争实现由种植业大市向养殖业大市的转变,特别是近两年,为了提升畜牧业综合实力,实现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委、市政府在加大畜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诸多优惠政策,使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截至2002年,****年末牲畜存栏75.86万头(只),其中:牛5.1万头,羊58.67万只,猪10.53万头;家禽年末存栏96万只。
随着畜禽存栏增多,****逐渐加大了动物疫病防制工作力度,特别是在疫病防治、畜禽检疫、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兽药监督管理、兽医科研和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得到了明显进展,近两年,随着《动物防疫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宣传和贯彻实施,****还相继制定了动物合作防疫管理、兽药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饲料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等配套管理制度。
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
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动物防疫工作是保障动物健康、保障人畜安全的重要举措。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防控动物疫病,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制定并实施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地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保障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实施方案1. 加强动物防疫监测建立健全的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加强对养殖场、畜牧场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动物疫病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监测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2.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对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制度,对重点疫病进行定期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加强对动物饲养环境的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疫病传播的可能性。
3. 完善动物防疫法规加强对动物防疫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动物防疫的责任主体和监管机构,规范动物防疫工作的程序和标准,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 提高动物防疫意识加强对养殖户、畜牧户的动物防疫知识培训,提高养殖户的动物防疫意识和能力。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动物疫病的预防知识,引导养殖户自觉遵守防疫法规,共同维护动物健康和人畜安全。
四、保障措施1. 加强动物防疫资金投入,保障动物防疫工作的经费需求。
2. 加强动物防疫技术研究,提高动物防疫技术水平。
3. 加强动物防疫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严格落实动物防疫法规。
五、总结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才能有效防控动物疫病,保障人畜安全,促进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广大养殖户、畜牧户共同努力,落实本方案,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实施,为动物健康和人畜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动物防疫站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2010年**********动物防疫站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二0一0年六月五日2010年**********动物防疫站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委农经司、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关于申报2010年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精神,根据《关于申报2010年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的紧急通知》要求,扎实做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摘要:1、项目名称:2010年**********动物防疫站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改扩建3、建设单位:**********4、主管单位:************5、建设年限:2010年6、建设地点:**********主干道西二、项目背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同志早在2002年就指出,“发展畜牧业固然有许多制约因素,但疫病是一个最大的危险因素,在畜牧业中,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
发展畜牧业必须坚持防疫先行”。
这是我区畜牧业发展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是确保我区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我区畜产品卫生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是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
搞好动物防疫体系项目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它将对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科技水平,增加科技含量,降低畜禽发病率、死亡率和饲养成本,提高动物及其产品质量,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我国兽医事业进步,加快畜牧业现代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三、项目必要性首先,由于现代社会人与动物之间距离的不断缩小,人畜共患病时有发生。
人畜共患病不仅给养殖业及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威胁人类健康,打乱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此外,随着动物养殖过程中兽药的广泛应用,动物产品中兽药残留问题日渐突出,抗生素类药物残留超标率居高不下,同样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其次,养殖业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优势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五部门规划投资88亿元构建动物防疫体系
农民文摘年第5期本栏编辑隆亚西
Z H EN G CEFAG U I
从公安部获悉,我国将大力推进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为重点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实现公民身份平等。
各地也在不断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河北、辽宁、山东、广西、重庆等12个省、
区、市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统一了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统称为居民户口;公安机关主动配合民政、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教育等部门调整相关配套的政策。
此外,北京、上海两市下发了本市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实施意见。
广东省的一些地方将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居民统一转为非农业户口,实行城市化管理。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将
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落户
条件,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
促进人才交流和人口的合理有序
转移;完善暂住户口登记,探索建
立居住证制度;放宽夫妻投靠、老
年人投靠子女到城市落户的条件
限制。
我国将建立
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
由国家发改委会同农业部、财政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林业局联合编制的《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2004~2008年)》于前不久发布。
规划总投资88.35亿元,到2008年,通过中央、省、县、乡四级防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建成与新型兽医管理体制与防疫队伍相适应的动物防疫体系。
届时,力争每年减少养殖业直接经济损失170亿元,减少间接损失450亿元,农民人均增收50元。
五部门规划投资88亿元
构建动物防疫体系。
动物防疫检疫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建设分析
动物防疫检疫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建设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动物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和蔓延,建设一套科学高效的动物防疫检疫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本文将对该系统建设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意义、目标和建设过程。
一、系统建设的意义1.提高动物防疫工作效率。
传统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主要依靠纸质档案和人工排查,工作效率低下,易出现漏检漏报等问题。
建设一体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自动化处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防控。
系统可以及时收集、分析和发布动物疫情信息,帮助监管部门更好地了解疫情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动物疫病的传播风险。
3.优化资源配置。
系统整合了各级防疫检疫部门的资源和信息,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合理配置人力、物资和资金,实现资源优化利用,提高防疫工作的效益。
二、系统建设的目标1.完善的信息整合和共享机制。
系统需要整合各级防疫检疫部门的信息资源,并建立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换,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利用率。
2.高效的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
系统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及时发现疫情蔓延的迹象,提前预警,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3.便捷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
系统需要具备便捷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导入和导出,方便各级防疫检疫部门进行信息录入和查询统计。
三、系统建设的关键环节1.信息技术支撑。
系统的建设需要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以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精度,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管理。
系统建设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统一数据格式和管理流程,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安全保障机制。
系统的建设需要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措施,防范数据泄露和攻击风险,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用户数据的安全。
畜禽疫病防治工程建设规划
关于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建立高效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议畜牧业是我市农业的重要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畜牧业占农林牧业总产值34%。
从2003年底开始,我国内地部分地区相继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严峻的疫情对我市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恐慌,也警示我们,在畜禽养殖业加速发展、消费量与日俱增的同时,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目前我市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畜牧兽医队伍处于“线断、网乱、人散”的局面,严重影响到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开展。
乡镇畜牧兽医队伍是第一线的主力军。
目前全市有乡镇畜牧兽医干部81名,并且大部分时间从事乡镇中心工作,从事本职岗位工作的时间不足10%。
2、年龄老化和知识老化的情况日益严重,兽医技术人员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据统计:目前全市81名乡镇兽医干部中,50岁以上的28人,49岁一40岁的40人,40岁以下的仅13人,从文化程度上看,中专程度的37人,大专或本科学历仅20人。
人员老化伴随着知识的老化,人员老化又使得知识的更新非常困难。
我市兽医队伍总体技术水平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要求。
3、基层兽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装备、技术手段落后,使得动物防疫检疫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目前全市80%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没有专用工作场所,更没有疫苗冷藏、药品柜台等必要的工作设施和实验仪器设备,加上没有固定的工作经费,严重制约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当今时代,病毒传播的形式和速度都发生了变化,随着人流、物流、商品流的迅速涌动,阻遏病毒传播的空间屏障变得愈来愈脆弱,动物防疫检疫的任务越来越重,因此,加强兽医队伍建设也越来越紧迫。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稳定动物防疫机构和重担队伍建设,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动物防疫基础,要加强建设”、“乡镇兽医站一要稳定,二要改革,三要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四要给予扶持。
动物防疫的实施方案
动物防疫的实施方案动物防疫是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保障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动物防疫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就动物防疫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
1.建立健全的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对重点动物疫病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加强疫情预警机制,建立动物疫情信息快报系统,对疫情预警信号进行及时发布和通报,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二、严格的动物检疫措施。
1.加强对进出口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监管,建立健全的检疫站点和设施,严格执行检疫规程。
2.严格执行动物疫病防治法律法规,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动物检疫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加强动物疫苗接种和免疫管理。
1.制定完善的动物疫苗接种计划,对重点疫病进行定期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2.加强动物疫苗的质量监管,确保疫苗的安全有效,防止疫苗质量问题导致疫情暴发。
四、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
1.加强养殖场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场地消毒和清洁,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2.加强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管理,确保饲料和饮水的质量安全,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
五、加强动物健康监测和早期诊断。
1.建立动物健康档案,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监测和体检,及时发现和诊断动物疾病。
2.加强动物疫病的早期诊断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疫病的诊断速度和准确性。
六、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宣传教育。
1.开展动物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养殖户和兽医人员的防疫意识和能力。
2.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基层兽医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动物防疫的实施方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防疫措施和管理制度,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
希望各级相关部门和广大养殖户和兽医人员都能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方案,共同维护动物健康和农业生产的安全稳定。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与管理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与管理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与管理是指建立完善的机构和制度,以有效预防、监测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和爆发。
这是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与管理的几个关键方面:
1.建立监测和报告机制:建立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报告系统,包括建立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动物疫病报告制度和动物疫病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掌握疫情信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加强预防和控制能力:加强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包括建立动物疫苗研发和生产体系,推动疫苗的使用,加强动物免疫管理,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3.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动物疫病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提前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准备工作,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疫情的传播和影响。
4.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跨境动物疫病的挑战。
建立国际间的疫情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的合作,共同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5.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动物疫病防控的责任和权益,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推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规范化和合法化。
通过建设和管理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可以提高动物健康水平,确保人类食品安全,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03
严格动物及动物产 品检疫
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产地检疫和 屠宰检疫,防止疫病传播和扩散。
推进科研创新能力提升
加强动物疫病防治科研攻 关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支持开展动物疫病防治 关键技术研究,提高我国动物疫病防治科技 水平。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平台建设,促进科研成果与 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动物疫病防治效果。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 应对全球动物疫病挑战,提升我国在国际动物卫 生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PART 03
总体策略与重点任务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总体策略
01
坚持预防为主,加强源头治理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动物福利、推进生物安全措施等,降低疫病发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动物疫病防治科技 人才,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 保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参与国际动物疫病防治合作
01
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性的动物疫病防治合作,共同应
对跨国境的动物疫病挑战。
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02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加强与国际组织
、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PART 02
动物疫病防治现状与挑战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我国动物疫病防治现状
疫病监测与报告体系
我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动物疫病监测与报告体系,包括国家、省、 市、县四级监测网络,实现了对重点动物疫病的有效监控。
疫病预防与控制
通过实施强制免疫、扑杀、无害化处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我国成 功控制或消灭了多种重大动物疫病,如禽流感、口蹄疫等。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兽医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各省 、 自治 区、 辖 市及 计 划单 列 市 畜牧 兽 医 ( 直 农
牧、 业) f 、 ) 农 厅 局 办 :
法律法 规体 系 。兽 医管 理体 制改 革全 面推 进 . 、 省
市 、 三级兽 医行 政管理 、 物卫 生监 督和 动物 疫 县 动
病 预 防控制 三类工 作机构 建 立健全 .基 层 动物 防
疫公共 服务 机构普 遍健 全 .按照 乡镇 或者 区域 设
为阐 明全 国兽 医事业 发展 思路 .明确兽 医公 共 服 务重 点 . 推动 兽 医社 会 化服 务 发展 . 领 “ 引 十 二五” 时期 全 国兽 医 事业 全 面进 步 , 照 《 国农 按 全 业 和农 村经济 发展第 十二 个五 年规 划 (0 2 1 2 1- 0 5 1
术支 撑 和物 资 保 障等 系 统 同时 . 中央 出 台动 物
第一章 “ 二五 ” 十 时期 兽 医 事 业 发 展 面 临 的形 势
一
防疫 强 制 免 疫 补 助 、 制 扑 杀 补 贴 、 层 动 物 防 强 基
疫 工 作补 助 政 策 . 中央财 政 累计 投 入 经 费 1 4亿 5 元, 各地 财 政 每年 落 实工 作 经费 约 6 元 . 证 O亿 保
疫 法》 核心 、 本适 应兽 医工 作发 展需 要 的兽 医 为 基
政 策 法 规
2
雇科广/ 02 l  ̄ 1年第 1期 1 2 0
Pl dt 。ynSt ia c a
检疫 动物标 识 及动 物产 品追溯 体 系建设 初见 成 效 . 猪耳标 佩 戴率 达 7 %。 药产 业迅 速发 展 , 生 0 兽 依 然 复 杂严 峻 . 物产 品 消费 数 量需 求 和 质量 要 动 求越 来 越 高 . 禽小 规 模 养 殖 占比高 、 物 和 动 畜 动 物产 品大流 通 的格 局 短期 内难 以根 本改 变 . 物 动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
开 篇
• (3)动物疫病的扑灭 • 动物疫病的扑灭一般是指发生重大动物疫 情时采取的措施,即把发生对人畜危害严 重,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动物疫病时, 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综合的“封锁、隔 离、销毁、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强制措 施,迅速扑灭疫情。
开 篇
• (4)动物疫病的扑灭原则 • 对动物疫病的扑灭应当采取“早、快、严、 小”的原则。“早”,即严格执行疫情报 告制度,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动物疫情, 以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能够及时地掌握动 物疫情动态,采取扑灭措施;“快”,即迅 速采取 各项措施,防止疫情扩散;“严”, 即严格执行疫区内各项严厉的处置措施, 在限期内扑灭疫情;“小”,即把动物疫情 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使动物疫情造成的 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开 篇
• 人畜共患病是指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传播和 相互感染的疾病。许多动物疫病,不仅在动物之 间(包括同种动物之间和非同种动物之间)可以 互相传染,而且可以在动物与人类之间互相传染。 目前,世界上发现有200多种动物疫病可以传染 给人类。现在世界上常见的对人类危害严重的人 畜共患病有狂犬病、疯牛病、流感、日本乙型脑 炎、禽流感、炭疽、结核病、布鲁氏菌病、沙门 氏菌病、李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特别是O157 型)、链球菌、钩端螺旋体病、家畜血吸虫病、 囊虫病、旋毛虫病、弓型虫病等数十种。
• 制定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目的 • 一是为了真正提升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 的地位。 • 二是为了落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 的具体责任。 • 三是为了更进一步地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 职责。 • 四是为了做好决策、评估和监督。
开 篇
• 一是为了真正提升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 的地位。就是要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 扑灭真正上升为国家行为。即由国家制定 和发布重大动物疫病扑灭规划,建立健全 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反应机制;国家有关部 门应根据国家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将重大 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纳入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 国家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应急反应的需求, 保障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到位。
农业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农业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5.07.11•【文号】农医发[2005]19号•【施行日期】2005.07.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农业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2005年7月11日农医发[2005]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厅(局、办):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为积极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动物防疫能力建设,促进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科学设置机构,明确工作职能当前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政府兽医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能,理顺工作关系,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一)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各地要根据兽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养殖业发展水平、动物产品生产消费情况,特别是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近年来,一些畜产品主产省(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所在省对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健全完善了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强化防疫职能,进一步增强了依法防疫能力,取得了一些经验。
各地应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和借鉴各地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成功经验,统筹规划,提出本地兽医管理机构的设置方案,扎实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指导、监督检查等手段,加强兽医行业管理,不断提高本地区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的安全水平。
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动物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和计划;拟定本地区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计划;监督和管理本地区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兽医医政和药政管理工作;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管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依法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监督指导。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有 关部门和生产经营者的职责,确保防治工作有效开展。
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
加强各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提高防疫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保障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加大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保障防治工作的正 常开展和有效实施。
发生风险。
突出重点
针对重点动物疫病,采取有效 措施,加强监测、净化、消灭 工作。
科学防治
加强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 ,提高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 效性。
依法监管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 力度,确保防治工作的规范化
和法制化。
重点疫病防治策略
高致病性禽流感
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加强 应急处置能力。
加大投入力度与资金保障
01
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各级财政
对防治工作的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02
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动物疫病防治
工作,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03
加强资金监管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
性。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
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防治工作队 伍。
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 现和消除风险,有效预 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 生和传播。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 研攻关和新技术推广, 提高防治工作的科学性 和有效性。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动物疫病防治的认 识和参与度。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有关 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 同应对动物疫病的全球 挑战。
02 当前动物疫病防治现状
非洲猪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2004-2008年)二○○六年十一月目录一、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一)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 (1)(二)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2(三)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需要 (2)(四)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提高我国动物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3)(五)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和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 (3)二、我国动物防疫体系现状 (4)(一)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 (4)(二)动物防疫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5)三、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建设原则 (6)(一)指导思想 (6)(二)建设目标 (7)(三)建设原则 (7)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总体框架 (8)(一)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系统 (9)(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系统 (9)(三)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系统 (9)(四)兽药质量监察和兽药残留监控系统 (9)(五)动物防疫技术支撑系统 (10)(六)动物防疫物资保障系统 (10)五、动物防疫体系重点建设项目与布局 (10)(一)中央和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 (10)(二)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 (11)(三)检疫监督设施建设 (12)(四)兽药质量监察及残留监控设施建设 (13)(五)国家动物防疫技术支撑项目 (13)(六)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改造 (14)六、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实施步骤 (15)(一)第一阶段,2004—2005年 (15)(二)第二阶段,2006—2008年 (15)七、投资测算与资金来源 (16)(一)总投资及构成 (16)(二)资金筹措方案 (16)八、投资效益分析 (17)(一)社会效益 (17)(二)经济效益 (17)(三)生态效益 (18)九、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18)(一)修订完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 (18)(二)加快动物防疫管理体制改革 (18)(三)建设高素质防疫队伍 (19)(四)落实防疫工作经费 (19)(五)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储备 (19)(六)推进饲养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 (20)(七)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20)前言建设和完善我国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是实现我国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率不断提高,养殖密度和流通半径不断加大,境内外动物及其产品贸易活动日益频繁,某些重大动物疫病呈大范围流行态势。
2004年预防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实践,暴露出我国目前的动物防疫体系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与全面加强动物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必须尽快加以健全和完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兽药管理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务院第39次常务会议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部、财政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林业局,编制了《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鉴于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及防疫队伍建设等内容已列入《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本《规划》侧重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涵盖陆生和水生动物防疫,以及国内检疫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期为2004-2008年。
一、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我国作为养殖大国,人畜共患病时有发生。
长期存在的动物炭疽、结核病、布鲁氏菌病、沙门氏菌病、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动物,2005年我国首次出现了人感染禽流感病例。
近年来,国际上又发现艾博拉病、疯牛病、莱姆病,对我国形成新的威胁。
现代社会人与动物之间距离的不断缩小,使动物疫病向人间扩展的可能性增加。
人畜共患病不仅给养殖业及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威胁人类健康,打乱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此外,随着动物养殖过程中兽药的广泛应用,动物产品中兽药残留问题日渐突出,抗生素类药物残留超标率居高不下,同样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加快我国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有效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养殖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优势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给养殖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全国36种重点动物疫病每年导致生猪发病1160万头、牛发病45.3万头、禽发病5.3亿只。
水生动物发病率约18%,危害程度日趋严重。
据测算,我国每年仅动物发病死亡造成的直接损失近400亿元,相当于养殖业总产值增量的60%左右。
我国养殖业正处在一个从量到质转换的重要时期,动物防疫体系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养殖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加快建设的任务十分紧迫。
(三)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需要养殖业收入增长对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已达30%以上,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发展养殖业是增加农村就业门路的现实途径,目前全国从事养殖业的劳动力超过1亿人。
2004年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使养殖农户、加工贸易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
初步估计,全国农户减收达80亿元,企业减少销售收入200亿元,减少就业岗位上百万个。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降低养殖业的疫病风险,对于促进产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四)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提高我国动物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我国畜禽水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但畜产品出口不足产量的1%,水产品出口不足产量的5%。
主要制约因素有两个:一是动物疫病。
根据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要求,没有15种A 类动物疫病的国家可禁止从尚未消除以上疫病的国家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
而我国目前尚有禽流感、口蹄疫、新城疫、猪瘟等6-7种一类动物疫病(我国一类动物疫病大体相当于国际A类动物疫病,二、三类动物疫病大体分别相当于国际B类、C类动物疫病)没有得到消灭或有效控制,直接影响到我国动物产品的出口。
二是兽药残留超标。
近几年,我国出口欧盟、日、韩及东南亚等国家的动物产品,多次被检出兽药残留超标,导致动物产品出口屡屡受阻,并已影响到我国动物及其产品的国际声誉。
因受动物疫病影响,2004年我国肉类、禽蛋出口量比2003年下降10%以上,其中活畜禽类产品出口下降47.6%。
此外,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因氯霉素等残留超标,曾被欧盟等国禁止进口,国内相关企业蒙受巨大损失,2002年以来仅水产品直接损失累计达10亿美元。
建设动物防疫体系,有效控制A类动物疫病及兽药残留,是提高我国动物产品整体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五)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和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野生动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不少野生动物自身携带病毒,容易导致野生动物种群出现重大疫病,造成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物种灭绝,影响自然生态平衡,也对人类社会构成威胁。
同时,由于我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较为薄弱,在涉及共同承担防控源自野生动物疫情的国际义务时,一些国际组织或机构借此对我国相关工作进行蓄意攻击,对我国国际声誉和对外形象造成不利影响。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有利于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维护生态平衡和我国国际形象。
二、我国动物防疫体系现状(一)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
相当一个时期内,由于养殖业生产规模较小,商品率不高,基础设施落后,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进展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养殖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动物防疫设施的投入力度,尤其是1998年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对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的投入显著增加。
1998-2003年,中央累计投入近27亿元,建设了一批重点项目,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国家一级,投资建设了一批动物防疫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建设了国家动物疫情测报中心、农业部兽医诊断中心、国家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国家动物疫病参考实验室(2个)、国家外来病诊断实验室(3个)、国家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国家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兽药残留研究中心和兽药安全评价中心等。
改造了4个动物疫苗生产厂。
在出入境检验检疫方面,在全国421个一类、二类开放口岸和进出口贸易集中地区设立了618个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建设了56个重点实验室和一部分区域性中心实验室、4个国家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和2个动物疫情信息和预警中心。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约75%的中央投资用于建设省、地、县三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
建设了省级疫情测报中心、304个动物疫情测报站和146个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初步形成了全国动物疫情测报网络。
建设了四川盆地、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吉林松辽平原和海南岛等5个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
在15个畜产品主产省建设了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检疫、监督等基础设施。
在西部12个省(区)建设了动物防疫和冷链设施。
全国建设了12个省级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检测中心。
此外,全国共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6处,鸟类环志中心(站)66处。
(二)动物防疫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基础薄弱。
一是基层动物防疫机构不健全,定位不清,体制不顺,设施落后;二是基层防疫队伍人员素质不高,中专以下文化程度的超过50%。
三是全国约30%的县级畜牧兽医机构缺少必要的预防、诊断、检疫和监测手段,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其余县级机构由于基础设施标准低,有相当部分不能有效开展工作。
四是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工资和日常业务工作经费保障度低。
2.应急反应机制不完善。
一是目前我国动物疫情测报方式、技术和手段落后,信息采集点少、信息量小。
疫情报告统计周期长,时效性差,不能及时反映动物疫情动态,难以对重大动物疫病做出早期预警预报,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野外监测预警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二是隔离、消毒、扑杀、无害化处理等动物疫情快速处理设施设备明显不足。
三是我国动物防疫指挥调度、疫病诊断、扑灭控制等应急反应机制不完善,疫区动物扑杀评估和补偿机制不健全,不能快速组织动员人力财力物力,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迅速有效地控制扑灭疫情。
四是缺乏部门、地区间有效的信息交换和组织协调机制,联防联控难以落实。
五是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制度尚未建立,难以满足应对重大、突发动物疫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