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做 家 务》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做 家 务》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七、课堂练习
1.2+2+2=( )×( )=( ) 2.2+2+2+2+2=( )×( )=( ) 3. 1条裤子有( )条裤腿,3条裤子有( )条裤腿,4条裤子有( )条裤腿。 4.2的乘法口诀。 2的乘法口诀有( )句,是根据2分别与1,2,3,4,5,6,7,8,9相乘所得的积编制 成的;2的乘法口诀得数的个位是2,4,6,8,0中的一个。也就是说,2的乘法口诀 里得数都是( )数;2的乘法口诀每相邻的两句口诀里的得数都相差( )。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学生的状态便为本节课定 下了基调。二年级的学生比较爱玩,于是我设计做家务的情景,让学生 在这个轻松愉悦的具体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同 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2的乘法口诀。这样设计引入的目的是为了 使学生能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乘法口诀的编制不离开 乘法的意义单纯的编制。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和自身认知特点,对于生动、直观的语言 和形象较容易接受,喜欢活泼有趣的视觉画面。同时也已经具备一定的 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 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
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 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3. 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掌握2的乘法口诀。 4.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确定位置》。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以及用不同的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数对与位置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学生对于数对与位置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重点则是学生能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白板、粉笔、点子图、小卡片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可以帮助我更直观地展示和解释数对与位置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白板和粉笔来展示数对与位置之间的关系,以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用点子图和小卡片来展示和解释不同的物体的位置。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例如给出一个物体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来表示。

同时,我也会设计一些拓展题,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思考,运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以及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学生理解数对与位置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并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圆的周长 人教版(共26张PPT)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圆的周长 人教版(共26张PPT)

4㎝
C正:4×4=16(㎝)
答:正方形的周长更长。
课外拓展
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 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 圆周率应在3.1415926 和3.1415927 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 值计算精确到7 位小数的人。他的这 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 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
第5单元 圆
第2课时 圆的周长
情境导入
圆桌和菜板都有点开裂, 需要在它们的边缘箍上 一圈铁皮。
分别需要多长 的铁皮啊?
同学们,你们有办 法解决吗?
探索新知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呢?
二、滚动法
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
答:这辆自行车后轮转一圈,大约可以走2.
1415926 和3.
这辆自行车后轮转一圈,大约可以走多远?小明家离学校1km,后轮转480圈够吗?
0
1
2
3
探索新知
0
1
2
3
探索新知
0
1
2
3
探索新知
0
1
2
3
探索新知
这辆自行车后轮轮胎的半径大约33cm。
后轮转480圈不够。
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
1 km=1000 m
圆桌和菜板都有点开裂,需要在它们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
答:这辆自行车后轮转一圈,大约可以走2.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就有:
1415926 和3.
4.71÷3.14=1.5(m) 答:这个圆桌面的直径是1.5 m。
拓展练习
1、把一块边长是10分米的正方形铁片,剪成一个最大的
圆形,这个圆的周长是( 31.4分米)。 d=10 C=3.14×10=31.4分米

二年级下册英语教案-Unit5Myday第二课时人教新起点

二年级下册英语教案-Unit5Myday第二课时人教新起点

二年级下册英语教案Unit 5 My day 第二课时人教新起点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册英语《人教新起点》第五单元"My day"的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围绕日常活动展开,主要学习如何用英语描述一天中的不同活动,如起床、吃早餐、上学、游戏和睡觉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动词短语和基本句型,如"I get up at 7 o'clock"、"I go to school at 8 o'clock"等,并能用英语简单描述自己的日常作息。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听懂、会说、会读本节课的生词和句型。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句型描述自己的日常活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准确理解和运用时间表达法。

2. 正确使用动词短语描述日常活动。

3. 流利地运用句型进行对话交流。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本和练习册。

2. 彩色卡片和图片。

3. 录音机和音频材料。

4.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英语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2. 新授:展示和教授新词汇,如"get up"、"eat breakfast"等,并引导学生用新学的词汇造句。

3. 练习: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练习用英语描述自己的日常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的日常场景,用英语进行对话。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新词汇、句型和时间表达法。

通过图表和颜色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 用英语写一篇关于自己一天的小短文。

3. 家长协助,录制学生描述自己一天的视频。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以及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画垂线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画垂线人教版

你能分别过下面的点,画出相应直线的垂线吗?
下面的各组直线,哪组互相垂直? 你能分别过下面的点,画出相应直线的垂线吗?
2.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三 随堂练习 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展开后的折痕互相( )。
同一个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 )条。
二、过长方形ABCD的A、C两个顶点分别向对角线BD作垂线,这两条垂直线段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也可以用一把三角尺来画。
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的步骤:
下面的各组直线,哪组。
也可以用一把三角尺来画。
这两条垂直线段长度相等且互相平行。
四 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同一个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
的垂线,可以画( ① )条。
①1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的步骤:
你能分别过下面的点,画出相应直线的垂线吗?
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的步骤:
同一个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 )条。
二、过长方形ABCD的A、C两个顶点分别向对角线BD作垂线,这两条垂直线段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的步骤:
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的步骤:
同一个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 )条。
二、过长方形ABCD的A、C两个顶点分别向对角线BD作垂线,这两条垂直线段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的步骤:
① 1 ② 2 ③ 无数
同学们可以自己画一画。
我用量角器画。
也可以用一把三角尺来画。试试吧!
你能分别过下面的点,画出相应直线的垂线吗? 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的步骤: 同学们可以自己画一画。 你能分别过下面的点,画出相应直线的垂线吗? 下面的各组直线,哪组互相垂直? 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展开后的折痕互相( )。 下面的各组直线,哪组互相垂直? 你能分别过下面的点,画出相应直线的垂线吗? 这两条垂直线段长度相等且互相平行。 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展开后的折痕互相( )。 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的步骤: 也可以用一把三角尺来画。 下面的各组直线,哪组互相垂直?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也可以用一把三角尺来画。 二、过长方形ABCD的A、C两个顶点分别向对角线BD作垂线,这两条垂直线段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① 1 ② 2 ③ 无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第五单元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第五单元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课题第二课时观察物体(2)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通过亲身观察立体图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且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了立体图形初步的轮廓,这样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水平。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时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学会辨认从立体图形前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根据观察立体图形时所看到的图形,推理出观察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时所看到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能根据观察到的图形,判断观察的视角,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积木等。

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1.活动引入。

教师出示积木。

师: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拿出你们的积木搭一搭。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出示任意图形或发出指令,组内成员搭一搭,看谁搭得又对又快。

2.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个立体图形。

师:你们还记得这些立体图形吗?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些立体图形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2)]【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搭积木活动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观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观察中感受看到的图形的每个面,为新课的探究打好基础。

二、合作探究,观察立体图形1.合作探究,观察长方体。

(1)小组活动:将长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前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2)全班交流: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有的学生会说看到了长方形或正方形,也有的学生会说看到的是平行四边形,这时可用纸盖住这个面,沿着面的四周按压出图形的轮廓,用笔沿轮廓线描出所看到的图形,再确认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2)》是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圆的认识,主要包括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圆的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原理,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体验,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剪刀等。

2.教学素材: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数学实验室,以便于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交流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车轮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引发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画垂线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画垂线
(2)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直线上 的已知点重合。 (3)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并标出直 角符号。
部编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交流: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部编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交流: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部编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交流: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或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1.边线重合。 2.平移到点。 3.画线标号。
部编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3) 过90°处的点和直线标出的点画一条直线并标出直角 符号,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部编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交流: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
部编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交流: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
部编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交流: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1)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样的垂线
可以画出( A )条。
A.1
B.2
C.3
D.无数
(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样的垂线 可以画出( A )条。
A.1
B.2
C.3
D.无数
部编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选择。
(3)在直线上画出3条垂线,想一想它们的关系是
( A )。
A.互相平行 B.互相垂直
部编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交流:你能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 用量角器画:
部编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交流:你能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 用量角器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垂线的画法 人教版(共13张PPT)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垂线的画法 人教版(共13张PPT)
测量跳远成绩时,应该怎样测量?
测量跳远成绩时,应该怎样测量?
先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再填空。 分别过A点画BC的垂线
你怎能样画 画出已互知相直垂线直的的垂两线条?(直线1吗)?边线重合 (2)点点重合 (3)画垂线 (4)标直角符号
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基础训练
怎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画垂线的方法是在边线重合的基础上平移找点, 然后沿另一条直角边画。
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
第2课时 垂线的画法
活动导入
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相交成直角
探索新知
你能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
二、探究发现
探索新知 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测量跳远成绩时,应该怎样测量? 先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再填空。 分别过A点画BC的垂线 第2课时 垂线的画法 第2课时 垂线的画法 画垂线的方法是在边线重合的基础上平移找点, 先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再填空。 你能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 测量跳远成绩时,应该怎样测量? 测量跳远成绩时,应该怎样测量? 你能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 过直线上(或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只能 画垂线就是要保证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2课时 垂线的画法
二、探究发现 探索新知
二、探究发现 探索新知
画垂线就是要保证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探索新知 拿先一过张 A点正画方已形知的直纸线对的折垂两线次,,再使填两空条。折痕互相垂过直直。 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第2课时 垂线的画法 第2课时 垂线的画法 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先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再填空。 先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再填空。 第2课时 垂线的画法 画垂线就是要保证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确定位置》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确定位置》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确定位置》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经历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确定位置,感受生活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学生准备:A4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

上课了,小军和他的同学们快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从左数,小军排第几?只有一排时,用一个数就能确定位置。

现在又来了一些同学,这次我说小军排第二,准确吗?当有多组多排时,到底该怎么确定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用数学眼光,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由一维的认识上升至二维空间,这是本节课导课的关键,在学生感受到用一个数无法确定位置时,需要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的基础上,带着任务进行下面的学习】二、游戏情境,探究新知。

1.熟悉第几组合第几排。

教师和学生一起数一数教室中的组和排,使学生明确组是从左往右数,排是从前往后数。

老师喊到第几组或者第几排,对应的同学请做出相应的动作,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反应最快。

2.小游戏。

课件出示:①第二组第一排同学;②第四组第五排同学;③第五组第四排同学;④第六组第二排同学;⑤第八组第三排同学。

【设计意图:通过有节奏的小游戏,既能迅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确定位置”需要知道第几列第几行】三、组织位置探索,认识数对。

师:在咱们班,有一位足球小将,在我们足球比赛时,他作为守门员阻挡了很多球,为我们班争得了荣誉,你们知道这个守门员是谁吗?你能确定他的位置吗?生:第4组,第3排。

1.小组活动:探讨更加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等量关系》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等量关系》课件
他们还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
二、巩固练习
1.什么时候相等?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吗?
100克+1个樱桃的质量=1个苹果的质量
二、巩固练习
2.请你表示下列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1个苹果的质量+1个梨的质量=300克
二、巩固练习
2.请你表示下列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1个鸡蛋的质量×2=100克
二、巩固练习
第 五 单 元 认识方程 第 2 课时 等量关系
一、学习新课
说一说,什么时候相等?
一、学习新课
请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 关系。
妹妹 姚明 笑笑
妹妹 妹妹
20厘 妹妹 米
一、学习新课
请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 关系。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一、学习新课
2.请你表示下列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1本的价格×3=15.6元
二、巩固练习
3.长方形的长、宽、周长、面积分别用 a,b,C,S 表示,你能写出哪些等量关系?
C=(a b) 2 S=a b
1.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点。 2.师生共同反思学习心得。
教科书本课课后习题第一题。完 成后同桌之间相互订正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 中国石拱桥 - 第二课时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 中国石拱桥 - 第二课时

(6)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
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摹状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石刻狮子的各种情态,说
明了卢沟桥在装饰上的特点,突出了卢沟桥形式的优美。
(7)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
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
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
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
州桥形式优美。
引用各种材料,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品读语言,明确语言特色
1.有人说,茅以昇先生毕竟不是作家,有些语言显得很啰唆。比如
介绍旅人桥时,说它“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
早的石拱桥了”,直接说“是最早的石拱桥”不就行了吗?同学们
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好处?试在文中
找出实例,并在旁边做批注。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
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
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打比方,把弧形的桥洞比作“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
怎么认为呢?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说明只是推测的情况。“有
记载的”使话语的根据更具可靠性,这些词的使用体现了作者
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能删去。
2.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很讲究语言的分寸,用语准确严谨。
在文中找找,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
(3)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确定位置》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确定位置》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数对?用数对 可以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
七、课堂练习 1.说出自己座位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相邻的分别是谁。
2. 读教材第63页的第2问。 分析与解答:淘气在第2组第4排,可以用数对(2,4)表示,发现表示组的数在前面,表 示排的数在后面,由图可知笑笑在第1组第1排,所以用数对表示为( )。 3.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先写( ),后写( ),不能调换 位置,两个数之间用( )号隔开。 4. 根据数对说出相应的实际位置。如某个同学在(5,6)这个位置,他的实际位置是 班级中第( )组第( )排的位置。
(二)、探究新知 1.明确行、列的意义。 师: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在数“列”的时候,习惯上按从左往右数的顺序,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 行”的时候,习惯上按从前往后数的顺序,依次为第1行、第2行……通常情况下, 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师:现在你能说出班长的位置吗? 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并汇报。 预设:学生在说“前后”也就是行的时候不会有问题,在说列的时候会有问题,左 右——是站在什么位置来确定的。
3.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展示方格图。(将圆点连起来, 成为方格图)
介绍方格图:标注方格图上的列和行,使学生明白,横为行竖为列,列与行的 起点为0。谈话:我们把每个同学看作一个点,连起来就成为方格图,在方格图 上标出淘气的位置和其他同学的位置:奇思(4,3),妙想(1,4)。
4.试一试(教材第64页“试一试”)。师:请你用数对表示棋子 移动的位置。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并汇报。 (1,6)→(3,6)→(6,6)→(6,5)→(6,1)师:视察数对的变化,你有什么发 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确定位置》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确定位置》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确定位置》北师大版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时,《确定位置》。

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以及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能够准确地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并且能够理解平面图上的方向。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是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平面图,学生们可能会感到困惑。

重点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一课时的内容,我准备了一些平面图和一些小物体,比如小木棒或者小纸片,让学生们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它们的位置。

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这一课时的内容。

我会拿出一个平面图,上面有一些小物体,比如小木棒或者小纸片,然后我会让学生们尝试用数对来表示它们的位置。

然后,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们练习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我会给每个例题配上一个平面图,上面有一些小物体,然后我会让学生们找出每个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并用数对来表示。

在学生们掌握了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之后,我会给他们一些随堂练习的机会。

我会给他们一些平面图,上面有一些小物体,让他们用数对来表示它们的位置。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我会写上一个数对,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然后我会用这个数对来表示平面图上的一个点。

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巩固这一课时的内容,我会给他们布置一些作业。

我会给他们一些平面图,上面有一些小物体,让他们用数对来表示它们的位置。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还会给学生们的学习拓展延伸,给他们一些复杂的平面图,让他们用数对来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第二课时 教案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第二课时 教案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人民币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2.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人民币的能力。

教学准备:1.人民币模型。

2.课件。

3.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谁能告诉我人民币有哪些单位?2.学生回答:元、角、分。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45页,自主阅读,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2.学生阅读完毕,教师提问:谁能告诉我在人民币中,元、角、分之间有什么关系?3.学生回答:1元=10角,1角=10分。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用课件展示。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换算练习。

3.教师出示人民币模型,让学生亲自操作,巩固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课堂互动1.教师出示一些人民币,让学生进行换算。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这些人民币凑出指定的金额。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五、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一个生活场景:小明在超市买了一支铅笔,售价为2元5角,他给了售货员10元,请问他应该找回多少钱?2.学生分组讨论,列出计算过程。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互动、案例分析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培养了学生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课后作业环节,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确保他们按时完成作业。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教学目标。

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梅花三弄》(教案)

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梅花三弄》(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琴的基本演奏技巧: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古琴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右手指法和左手指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和基本技巧,如“挑”、“勾”、“踢”、“撮”等。
举例:讲解“挑”的技巧时,教师要强调手指的力度和角度,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模仿。
(2)旋律感知与表达:《梅花三弄》的旋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学会聆听、辨识并表达旋律中的情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总之,本次教学让我收获颇丰。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让他们在学习古琴的过程中,既能掌握技能,又能传承文化。
举例:通过讲解曲子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在演奏时融入自己的情感。
(4)文化背景的理解:古琴音乐富含传统文化内涵,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价值是教学难点。
举例:结合古诗词、历史故事等内容,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深入了解古琴文化。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梅花三弄》。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听过古琴音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琴艺术的魅力。
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梅花三弄》(教案)
一、教学内容
《梅花三弄》为本校五年级音乐课程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依据教材中关于民族器乐的介绍,围绕古琴艺术展开,具体内容包括:
1.了解古琴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感受其作为我国传统乐器的独特韵味。
2.学习《梅花三弄》的基本旋律,掌握古琴演奏技巧,如右手指法、左手指法等。
举例:通过对比不同古琴曲目的演奏,让学生分辨音色差异,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第五单元第二课时《五彩缤纷的大地》教案

第五单元第二课时《五彩缤纷的大地》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地球表面色彩的成因和地理景观的识别非常感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地表色彩现象进行思考,这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从他们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是比较有效的。
(3)我国地理景观特点: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景观特色,强化学生对国家地理环境的了解。
举例:介绍青藏高原的雪山草地、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江南水乡的河网密布等地理景观特点,突出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2.教学难点
(1)地表色彩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地表色彩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分析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地球表面色彩成因的基本概念。地球表面色彩是由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这些色彩反映了地球表层环境的特征,对我们认识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不同地理景观的卫星图像,了解地表色彩如何帮助我们识别地理环境,如沙漠、森林等。
4.增强人地协调观:让学生了解地表色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
5.激发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我国地理景观特点,增强学生对国家地理环境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色彩成因的理解:讲解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要素对地表色彩的影响,使学生掌握地球表面色彩成因的核心知识。
难点解析:阐述气候、地形等因素如何影响地表色彩,举例说明,如沙漠地区干燥气候与地表色彩的关系,高山地区地形与地表色彩的关系。
(2)地理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认识地球表层空间分布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组八年级音乐组主备人周文娟执教人周文娟朱静课题唱歌《化蝶》课时 2 时间
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情感,愿意以歌唱的方式表达。

2、在体验与探究中,学唱歌曲《化蝶》,分析音乐要素对歌曲情感表现的作用。

3、了解《化蝶》的词曲作者及创作背景;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设想教学重点:能够运用不同的音乐要素来表现音乐中的情感。

知识难点:音乐基本技能训练,大跳音程音准练习。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程序与策略个性修改
一、导入
1、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主题“音乐,提问:这段音乐选自哪部音乐作品?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情节?它的演奏形式是什么?主奏乐器是什么?曲作者是谁?
2、老师简单介绍作品。

二、学唱歌曲
1、出示谱例,播放歌曲《化蝶》,请同学们边听边观察歌曲的音乐构成要素如调号、主音、节拍、速度、乐句、乐段等,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并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进行特点。

2、基本技能训练
(1)跟随老师手打稳定拍,用“da ”读下面两条节奏型,注意节拍稳定、节奏准确。

4/4 ×××××××××∣×.×××××× - ‖
4/4 ××××××××. ××∣×.×××××××‖
(2)跟随老师学习演唱两条发声练习,注意运用缓吸缓呼的呼吸方式,做到发音柔和连贯。

大跳音程音准练习:
1= C 2/4
1 4∣ 1 5 ∣ 1 6 ∣ 1 7 ∣ 1 ī∣1 - ‖
u
连音练习:
1=F 2/4
5672 6165 3561 5∣5672 6165 3561 5 ‖
u
3、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学生跟唱,并思考:每段歌词陈述了什么内容?音色和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2)划拍视唱歌谱,注意音准。

(3)填词演唱歌曲,注意每个字的时值要唱得饱满。

(4)练习歌曲的难点。

4、拓展延伸
(1)选择适当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情感。

情绪:优美抒情、明亮轻快、依依惜别、悲切伤感、激动深情
速度:慢速、中速、稍快、快速
力度:p pp mp mf f ff
音色:男声、女声、混声
(2)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体验,自主选择音乐要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5、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三、课堂总结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