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济宁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孟子·万章》载∶“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
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
”由此可见,禅让A.实现了权力平稳有序的过渡B.反映了儒家治国安邦的理想C.是为了政治需求虚构的历史D.表明“家天下”取代“公天下”2.图1为商鞅变法时县及其以下组织的结构示意图。
这表明商鞅变法A.激化了阶级矛盾B.瓦解了宗法制度C.加强了地方统治D.扩大了统治范围3.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汉简《二年(吕后二年)律令金布律》载“诸私为卤盐、煮济、汉,及有私盐井煮者,税之,县官取一,主取五。
”据此可知,当时A.采取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B.盐铁专卖政策已有所松动C.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D.诸侯王国的势力日益膨胀4.下表是部分唐诗的摘录,从表中内容可推断出A.诗歌创作源于劳动生活B.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C.田园诗歌是唐朝的主流D.浪漫主义主导诗歌创作5.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如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B.增置新县因本地新生人口增加C.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D.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6.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
这有助于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7.18世纪末,清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议定了“藏内善后章程”。
该章程规定,在处理政务方面,驻藏大臣的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监督办理西藏事务;西藏军政官员由驻藏大臣同达赖喇嘛拣选,其升迁赏罚由驻藏大臣全权处理。
该章程的颁行从法律上A.确立了驻藏大臣在西藏的统治地位B.体现了清政府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C.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D.明确了清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8.1887年,黄遵宪完成了近代第一部系统研究日本的书稿——《日本国志》。
山东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布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
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
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色彩突出C.集权政治的出现D.部族色彩浓厚2.汉文帝时期,贾谊认为:“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威胁B.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C.加强中央对王国的控制D.打击豪强地主的威胁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史书记载,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
这体现了该时期部分少数民族的A.文化认同B.疆域拓展C.政权认同D.文化多元4.有学者指出,魏晋之时,“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族寒人,无寸进之路。
”而到隋唐之时,天下士子以科举为唯一出路,科举遂成教育重心。
作者意在强调唐代科举A.推动了儒学复兴B.促进了阶层流动C.消除了门第观念D.加强了君主集权5.据《元史·地理志》中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代这一做法A.标志着民族政策的完善B.导致了内重外轻局面形成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D.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6.据研究,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清代中期这一变化A.导致传统的社会结构解体B.体现长途贸易推动资本集中C.推动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D.促使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7.图1是近代某文章的部分目录。
据此推断该书应该是图2 图3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C.对外开放的程度日趋深化D.国内主要矛盾出现新变化13.据记载,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关于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题(历史)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题(历史)xx.11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考古资料对于先秦史的研究特别重要。
右图为河北省南杨庄遗址出土的距今5500多年的陶蚕蛹,同时还出土了当时纺丝用的纺轮。
这一考古发掘可以证明A. 该地是我国蚕丝业的发源地B. 蚕丝业可以上溯到夏朝之前C. 丝、棉纺织品成为主要衣料D. 古代官营的丝织业发展起来2. 分封制是西周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
下列关于分封制叙述正确的是A.周武王把全国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B.诸侯须承担为周天子缴纳赋税的义务C.分封制形成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局面D.分封制在春秋时期的改革中最终瓦解3 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A.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B.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4. “商鞅变法是一个长期实践法家路线的过程”,下列思想中体现商鞅变法精神的是A.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B. “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C.“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5.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这一做法A.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提供经验C.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D.正确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6. 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简化分工,提高效率B.削弱封国#权中央C.集思广益,减少失误D.削弱相权,加强皇权7.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使农民成为国家编户齐民的措施是A.宗主督护制B.三长制C.保甲制D.租调制8.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甘肃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至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荀子》记载:“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这表明礼制的制定A.旨在实现社会和谐发展B.划定了严密的等级秩序C.缓解了社会混乱的问题D.满足了统治阶级的私欲2.南宋官员叶适强调禁断淮西地区私铸铁钱流通的前提是官铸铁钱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待官钱流通,物价复旧,方见禁断私钱之利”,并建议设立铜钱和铁钱的兑换机构,以便百姓兑换货币。
叶适的这些主张旨在A.改革币制,全面推广铜钱B.统一货币,便利海外贸易C.禁断私钱,增加赋税收入D.稳定币值,维护经济秩序3.明朝万历前期,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权在握,皇帝积极支持其工作。
万历后期,皇帝对于日常政务多采取消极拖延态度,内阁成员却无可奈何。
这些现象实质上反映了内阁运行A.降低了中枢决策效率B.附属皇权和独立性差C.缺少民主协商的机制D.依赖首辅的个人能力4.林则徐督粤时曾组建翻译小组,接任林则徐的琦善则言“我不似林总督,以天朝大吏,经日刺探外洋情事”,并将翻译小组直接解散。
结果在鸦片战争及后续谈判中,官方文件翻译全由英国人负责。
这一现象说明A.翻译水平影响战争走向B.鸦片战争冲击了天朝上国观念C.清廷外交理念亟待转型D.政府情报机构的建立势在必行5.下表是根据1911年冬季清廷职官录)整理出来的武昌起义后各县级政区正印官(从布政使到知州、知县等各级地方长官)留任情况(单位:个)。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60 分)1.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D.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A. 确立皇帝制度B. 推行郡县制C. 统一度量衡D. 焚书坑儒3.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颁布“推恩令” ②设立中朝③实行察举制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4. 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A. 决策、审议、执行B. 审议、决策、执行C. 执行、决策、审议D. 决策、执行、审议5.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它正式形成于()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6. 两宋时期,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有()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②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③对外贸易发达,海外贸易税收成为政府重要财源④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7. 元朝在地方实行的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主要是因为它()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B. 有利于民族融合C.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D.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8.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 废除丞相制度B. 设立内阁C. 设立军机处D. 实行八股取士9.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A.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 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通道C. 《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D. 欧洲人对黄金的渴望10. 新航路开辟中,最先到达美洲的航海家是()A. 迪亚士B. 达·伽马C. 哥伦布D. 麦哲伦1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 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成长壮大C. 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 苏格兰人民起义12.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A. 来克星顿枪声B. 《独立宣言》的发表C. 萨拉托加大捷D.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3.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A. 三级会议的召开B. 攻占巴士底狱C. 《人权宣言》的颁布D. 雅各宾派专政14.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有()①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②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③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5.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是()A. 英国和法国B. 美国和德国C. 英国和美国D. 法国和德国16.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主要是通过()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D. 列强对世界的瓜分17.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林则徐B. 魏源C. 严复D. 康有为18.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③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④建立新式海军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9. 戊戌变法的性质是()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C. 农民阶级起义D.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20.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③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21.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A. 民主、科学B. 自强、求富C. 实业救国D. 师夷长技以制夷22.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3.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A. 中共一大的召开B. 中共二大的召开C. 中共三大的召开D. 中共四大的召开24. 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A. 中共一大的召开B. 中共二大的召开C. 中共三大的召开D.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25. 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A.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B. 段祺瑞、张作霖、阎锡山C. 吴佩孚、孙传芳、阎锡山D. 段祺瑞、孙传芳、张作霖26. 南昌起义的意义是()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C.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27. 遵义会议的意义是()A.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C.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D. 以上都是28.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 九一八事变B. 一·二八事变C. 七七事变D. 八一三事变29.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A. 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B. 国际社会的援助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30. 解放战争中,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 分,共20 分)3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陕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统测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甘肃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址中,出土了27件陶制生产工具,其中主要为纺轮,约占陶制生产工具的70%;收割用的陶刀只有1件。
石器中用于狩猎的工具有34件,占石制工具的72.3%,尚未发现功能明确的畜制农业生产工具。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该地A.阶级矛盾比较尖锐B.生产方式处于过渡阶段C.劳动分工日益明确D.游牧经济占据主导地位2.北魏拓跋先世信仰的神祇混杂繁复,北魏前期每年举行的“祀天于西郊”仪式,就源于拓跋鲜卑族的原始信仰。
至孝文帝下诏“减省群祀”,废除了西郊祀天仪式,转而采用汉地帝王的祭祀天地仪式。
北魏祭祀的这一变化A.推动了国家的政治认同B.铲除了鲜卑旧制的影响C.旨在缓和民族间的矛盾D.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3.宋代农户经常几家合零为整入纳县镇税场。
农户为减少周折便折钱给付揽人,由揽人就近购买粮绢等税物代为完纳,或者是因为农户自家不生产某种税物,亦由揽人到外地购买再入纳官府。
这反映出宋代A.白银货币化日益发展B.农业生产的专业化C.重农抑商政策已改变D.商品经济比较活跃4.图1所示为清代宫廷的西洋画师郎世宁所绘制的《乾隆皇帝射猎图》。
郎世宁将西洋画的技法融入中国画中,在此射猎图中以写实的笔法呈现骁勇善战的射猎人物形象。
这一作品A.显示出风俗画的价值取向B.体现了东学西渐的社会潮流C.彰显了清廷尚武的风尚D.反映了清朝宫廷生活的奢靡5.1903年,清政府颁布《学务政纲》,重视国学、倡导读经。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班级姓名座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0分)1.距今约5300-4000年,分布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
据考古发现,不仅有犁耕和引水灌田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工,而且拥有陶器、木器、竹器、丝麻纺织、玉雕以及髹漆等多种手工业。
据此可知()A.证明了长江流域已进入青铜文明B.代表了高度发达的早期中原文化C.体现了先民在生产劳动中的智慧D.反映了早期不同文明区域的交流2.汉代察举制中科目最盛的三科是孝廉、贤良文学和茂才,唐代设有“贤良方正”和“直言极谏”科。
宋代要求外郡推荐考生“须是履行(指行为)无恶、艺业及等者”。
清代特设孝廉方正科。
这说明古代官员的选拔()A.重视对官员德才的考核B.抑制了豪族对政权的垄断C.废除以诗赋取士的旧制D.克服了凭恩荫选官的弊病3.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
清代苏州严氏之先“士商相杂”,时人归玄恭告诫子孙“……宜专力于商而勿为士。
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材料反映了()A.传统“四民”社会完全瓦解B.社会阶层垂直流动性明显增强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社会结构D.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显著下降4.宋末元初的著名画家郑思肖,南宋灭亡后改名“思肖(‘肖’为繁体‘赵’字的一部分)”。
其笔下的兰花疏而不空、无根无土,意境深远。
下图(图1)为他根据自己在福建居住时所见的墨兰所作的《墨兰图》(题字为“一国之香,一国之殇”)。
这反映出()A.文化艺术的地域特征浓厚B.时代环境影响艺术创作C.凸显高洁典雅的文人意趣D.风俗绘画体现家国之殇5.辽国的契丹族原本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本民族文字,南北面官制实行后,辽统治者仿照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其中契丹大字就是“以隶书之半增损之”而成。
这说明,南北面官制()A.促进了契丹民族的汉化B.缓和了契丹与汉族矛盾C.具有鲜明的奴隶制特色D.推动了契丹文化的发展6.乾隆二十四年,有官员上奏称“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致丝价日昂”。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丰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3—2024(上)江西省宜丰中学11月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1,考古发掘证明,距今约5000年—3000年间,产于阿富汗的青金石(一种蓝宝石),经陆上和海上两条“青金石之路”,运至两河流域,并转运埃及,最后出现在古埃及图坦卡蒙面具、苏美尔人的神庙装饰及祭品等处。
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 古文明多元一体的趋向B. 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善c. 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发展 D. 地区性大帝国的扩展2. 明朝嘉靖四十年起,对原来世代相袭无偿劳动的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到清朝时最终废除了匠户制度。
明朝张居正改革将赋役合并,一概征银,清朝雍正时推行“摊丁入亩”,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
这些变化( )A.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 强化了封建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C. 使隐匿人口的现象得以减少D. 使赋税形式开始由实物向货币转变3.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世界不是静止的,矛盾和失衡是自然规律,中国利用了矛盾……壮大自己。
这最有可能是形容( )A.1955 年万隆会议B.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1972 年中日建交D.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4.新航路开辟时期,在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约四倍,欧洲其他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但是这种状况也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收入的地主的地位被削弱了。
这表明( )A. 物价上升致使西班牙经济衰退B. 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商业革命C. 早期殖民的扩张加快欧洲发展D. 价格革命推动欧洲社会转型5.12—16世纪,欧洲国家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并将其基本原则和概念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
据此可知,这些欧洲国家( )A. 以实现欧洲统一为主要目的B. 为推翻君主制度而寻找依据C. 借罗马法构建新的社会秩序D. 实现了人人平等和公正至上6. 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御史大夫李承嘉曾召集御史,责备他们弹劾不禀告长官就是失礼。
2023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统考历史试题
试卷类型:A 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统考历史试题2022.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出土于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的一件5000年前的石膏大瓶上,刻画着这样的画面:一些裸体平民手捧酒罐奶盆、粮斗等祭品走向神龛,一位祭司(或首领)穿着长袍,长袍带由其身后穿短裙的人举着,瓶上还刻画了水边的大麦田、羊队、水果、狮子等内容。
由此可知,当时苏美尔地区A.纺织技术发达B.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C.绘画艺术高超D.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当人口少到可以充分保障公民间的了解、交往、并彼此尽可能保持友善的时候,小型公民共同体的优势才能显现出来。
按照他的计算,这种共同体理想的公民人口为5040人。
柏拉图的这一主张A.深受寡头政治实践的影响B.为奴隶制的实行铺平道路C.构成西方哲学的精神内核D.是对城邦制度的政治构想3.据图1日尔曼人迁徙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王国可以推知,日耳曼人的迁徙图1A.打断了欧洲的农耕文明进程B.直接原因是阿拉伯人扩张.C.促进了区域文化交流与发展D.强势征服了罗马帝国文化4.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手工业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是手工业主,这说明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
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又在农村。
”作者意在说明A.手工业与农业分离造就城市B.城市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D.西欧封建农奴制度已经解体5.1348年,黑死病传遍欧洲,无计可施的市民举行盛大游行,向上帝忏悔,结果使更多的人感染瘟疫,无路可走的人们开始酗酒玩乐、日夜狂欢,用纵情享乐忘记身边的痛苦。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1.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诸多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便容易发生社会的动荡,下列选项中,能够用来证明当时社会秩序已出现动荡的是()A.商朝甲骨卜辞记载有关国政、狩猎、祭祀等大事B.西周青铜铭文中有关封侯以赏赐个人功勋的记录C.二里头文化遗址发掘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随葬品D.竹简中将周王参加诸侯会盟称作天子狩猎的记录2. 汉武帝时,在乡一级的吏员中设置三老,其职责是“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匾表其门,以兴善行。
”汉武帝此举旨在()A.进行社会基层救济B.协调邻里纷争C.应对时局变化需要D.弘扬儒家思想3. 如图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地理分布图(局部),该图的状况可用来说明()A.中原地区经济领先地位丧失B.南方地区绘画水平超过北方C.政局影响地区绘画发展走向D.西北绘画深受中原地区影响4. 隋文帝改革府兵制,实行君主直辖化即禁卫军化——他通过兵部选任军府将领,不再由一家一姓所世袭。
同时规定“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
隋文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打击门阀士族B.保证充足兵源C.确保财政收入D.强化户籍管理5. 考证学在清代初期稍稍起步,在清代中期发展到全盛。
考证学者的格言是“确凿证实然后信之,无稽者决不轻信”。
其为学全然是为做学问而做学问,经世致用的观念被搁到一边。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文化出现信仰危机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考证学发展变化C.西学东渐冲击传统文化D.政治问题影响了考证学的发展方向6. 下面是容闳对历史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评述。
这一历史事件是()“其所招抚,皆无业游民,为社会中最无知识之人”“使满洲政府几无日不处于飘摇风雨之中”“即天假此役,以破中国顽固之积习,使全国人民皆由梦中之警觉,而有新国家新思想”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7. 如图为晚清阶段(局部)英国、美国、日本、德国在华的外国航运状况(吨位%),其中属于日本的是()A.甲B.乙C.丙D.丁8. 在洋务自强运动期间,慈禧太后虚应故事地支持李鸿章的现代化计划,并允许反对势力攻击李鸿章也不加惩处。
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河南省南阳市)
选择题法国古典学家库朗热的《古代城邦》中写道:“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他也不是自己意识的主人,因为他必须信仰国家的法定宗教,参与祭祀,他不能相信只有一个神……”由此可知,当时雅典的()A. 民主政治尚未形成保护公民权利的机制B. 公民私有财产实际上为城邦所有C. 良性的政党政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D. 法律和宗教与社会习俗关系密切【答案】A【解析】通过归纳概括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主要强调了雅典公民对城邦的义务和雅典公民所受的约束,而自身权益却没得到应有的保护,故A项正确;从“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可判断出,根据城邦规定,雅典公民有义务在被抽中签时,捐献个人财产,但并不意味着财产实际被城邦所有,故B项错误;雅典的民主是直接民主,没有政党政治,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法律和宗教与社会习俗的关系,D项错误。
选择题古代雅典举行公民大会的时候,执政官就派人两头牵着一根长绳,从市场和街道上横扫而过,把人们赶向会场,绳上沾着赭色矿石粉,谁的衣服沾上这种粉末,就成为极大的耻辱。
这种做法A. 有利于坚持民主制度B. 体现了雅典民主的不宽容性C. 是对公民人身的侮辱D. 扰乱了民众的正常生活秩序【答案】A【解析】材料描述了用带有赭色粉末的绳子驱赶公民参加公民大会,身上沾有这种粉末会被认为是极大耻辱,这种做法保证了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有利于坚持民主制度,故A正确;B、C、D过度夸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消极影响,用其实施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掩盖了其本质,排除。
选择题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将物分为有体物和无体物。
他指出有体物是具有实体存在,且可通过感觉加以认知的物体,如土地、奴隶等;无体物则是指没有实体存在而是由人们拟制的物,也就是权利,如债权、地役权等。
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2014.1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
满分l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的答题纸上。
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用钢笔或0.5毫米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伏尔泰说:“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
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该材料盛赞了古代中国的A.内外朝制、察举制 B.三公九卿制、察举制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内阁制、科举制2.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据此判断,他认为A.西周制度胜于商代 B.立子立嫡之制始于西周C.宗法制适应分封制需要而产生 D.西周分封对象限于宗族子弟3.乾隆时,军机处官员管世铭诗称“面承密敕语从容,分写新纶撰进恭;御笔亲增三五字,别传天语带朱封。
”据此,对军机大臣职能理解不正确的是A.参与奏折批复 B.提出处理意见C.草拟皇帝谕旨 D.裁决军国大事4.古希腊民主和现代民主殊为不同,古希腊民主的局限主要在于A.剥夺了非公民权益以及女权 B.剥夺了本城邦成年男子权益C.剥夺了妇女、儿童权益 D.剥夺了穷人参政权益5.《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九条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试卷类型:A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考试题2022.11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正名”是孔子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
这一主张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B.实现儒学的生活化C.稳定社会秩序D.确立儒学主导地位2.战国时期,七国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
这些现象反映出A.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强化B.国家统一的趋势进一步增强C.民族关系逐渐走向平等D.尊宗敬祖的思想被各族认可3.宋代地方官员在奏议中指出:“本州农民,自来兼作商旅,大半在外。
”“近世之民,离乡轻家,东西南北转徙而之四方,固不以为患,而居作一年,即听附籍。
”这反映了宋朝A.土地兼并加速了人口的流动B.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C.百姓摒弃了安土重迁的观念D.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4.相对于科举及第者而言,落第者们更贴近下层民众,他们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
这表明科举制度A.推动了基层自治B.促进了阶层流动C.扩大了统治基础D.有益于社会教化5.表1为明代小说《金瓶梅》前100回中白银花费的初步统计。
据此可以推断当时表1类别项目花费经营业务做生意22笔,约12万两高利贷7笔,约3600两典当2笔,约60两家庭生活买卖房屋9笔,约5500两婚丧29笔,约5600两日用开支等96笔,约550两社会交往送礼贿赂41笔,约6800两做善事4笔,约600两赏赐酬劳137笔,约700两C.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D.民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6.《海国图志》问世后很少有人阅读,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高三历史2023.11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晋昭侯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
七年,晋大臣潘父弑其君昭侯而迎桓叔。
桓叔欲入晋,晋人发兵攻桓叔,共立昭侯子平为君,是为孝侯。
诛潘父。
”材料中“晋人”的行为A.维护了原有政治秩序B.强化了周天子的权威C.明确了诸侯继承关系D.重塑了嫡长子继承制2.“韩非者……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於黄老。
非……善著书。
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A.儒法两家思想同源B.法家思想胜于道家C.诸子学说交融发展D.韩非李斯自成学派3.西晋末年起,江南地区出现由流民领袖率领流民从事农耕的流民农业。
流民多根据所处不同地理条件从事单一或多元化农业开发。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A.偃武修文政局相对稳定B.生产技术明显进步C.经济发展带有时代特点D.粮食产量有所提高4.有学者认为:“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
……不务去天理上着功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
”由此可知,该学者的主张A.强调格物致知B.带有主观唯心色彩C.倡导个性自由D.蕴含经世致用思想5.右图为明清时期福建侯官县部分农民的从业情况。
2023北京朝阳高三(上)期中历史(教师版)
2023北京朝阳高三(上)期中历史1.《左传》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
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
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材料反映出A. 家国一体的国家结构B. 商周原始民主的传统C. 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D. 重视宗法血缘的特征2.下图织锦出土于西域精绝古国遗址,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字以及凤凰、麒麟、白虎、祥云瑞草等纹样。
该织锦代表了当时世界丝织工艺的顶级水平,有学者考证为汉代皇家织造官府的蜀锦。
以下叙述可能作为该观点理由的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局部)A.3. 中国是茶的故乡。
唐代陆羽所撰《茶经》有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并主张细致观察茶的烹煮过程以体会天地宇宙的造化之功,“沫饽……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①开放包容,交流互鉴②崇德向善,注重操守③革故鼎新,创新发展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4. 下列图片代表中国古代西藏与中央关系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册封八思巴唐卡②法王盔③长庆会盟碑④金瓶掣签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5. 明末清初出现“花部”与“雅部”之争。
“雅部”,仅指昆曲;“花部”,指昆曲之外的各种声腔剧种。
时人评价:昆戏者,以曲为主,其文词合于士夫之口;花部者,以戏为主,本无与于文学之事,惟在能刻画描摹,技尽于场上,然其感动妇孺,不与案头文章相侔(注:等同)也。
京剧的出现,标志着“花雅之争”的结束。
“花雅之争”①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②折射了市民生活的发展③体现雅俗文化的对立与交融④突破了伦理道德的束缚A.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刊登《西学书目表》,著录近代以来译书约300种(见下表)。
太原市2022-2023上学期期中高三历史试卷+答案(含答题卡)
(4)结论。(2 分) ①结论明确、恰当,与见解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得 2 分。 ②结论错误或简单重复材料观点或无结论,得 0 分。 示例: 见解:作者认为三个世界经历漫长的时间形成独特的世界并相互影响,我同意这一观点。 理由: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多元并起的,在第一世界亚欧大陆、北非与印度洋,早期独立的兴 起了众多文明,如以《汉谟拉比法典》为代表的古两河文明、以金字塔为代表的的古埃及文 明、以种姓制度为代表的古印度文明和以民主政治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这些文明在兴起后 不断扩展,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二世界南北美洲和大西洋也有诸多文明发展, 如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这些文明走进了世界 的视野,更重要的是美洲的高产作物玉米、马铃薯等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对世界产生了重要 影响。第三世界的大洋洲和太平洋在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后也走进了世界历史当中,太平洋逐 渐成为了世界航运的中心之一,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亚洲与美洲之间,推动了世界各大洲之 间的联系与交往,不断丰富世界历史内涵。 综上,三个世界的文明在初期是独立而多元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扩展并且和周边文 明有了联系,新航路开辟之后这种联系更加密切并快速发展,共同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25.(12 分) (1)从因俗而治、羁縻管理到改土归流;从武力征服到传播文教;从地方不缴纳赋税到国 家统一收取;从华夷有别到逐渐一视同仁。(6 分,任答 3 点即可) (2)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加快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扩大国家疆 域,增强民族认同感,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6 分,任答 3 点即可) 26.(16 分) (1)唐代长安城:中轴对称,布局严整;皇城居中,王权至上;坊市分立;封闭性。(3 分, 1 点 2 分,任答 2 点满分) 雅典卫城:错落有致,顺应自然;神庙居中,神灵崇拜;重视文化;开放性。(3 分,1 点 2 分,任答 2 点满分) (2)城市规模扩大;建筑技术高超;基础设施完善;居住条件改善;经济功能强大;服务 意识增强。(6 分,任答 3 点即可) (3)政治体制;工业化水平;思想文化观念;历史传统等。(4 分,任答 2 点即可) 27.(12 分) (1)保存并传播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优秀学者西逃提供人才基础;拜占庭先进的科学技 术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者相互交流学习,推动文艺复兴发展。 (6 分,任答 3 点即可) (2)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儒家思想符合启蒙思想家所推崇的道德和理性精神;借 助儒家思想倡导人文主义以抨击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4 分,任答 2 点即可) (3)人类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传承发展;优秀文化具有巨大的国际影响力。(2 分,任答 1 点 即可) 28.(12 分) 评分说明: (1)从材料中提取学者认识。(2 分) ①对材料中的认识表述准确(任意一点或整体),得 2 分。 ②没有观点或不是材料中的观点,得 0 分。 (2)提出自己的见解。(2 分) ①提出见解客观正确,得 2 分。 ②提出见解不正确或没有,得 0 分。 (3)对提出的见解阐述理由。(6 分) ①史实:举出与自己见解相联系的一个正确的史实并进行阐述,得 2 分,最多 4 分。 ②论证:论证充分,逻辑清晰,文字通顺,得 2 分;论证能支持观点,逻辑较为清晰,得 1 分;论证不能支持观点或缺乏逻辑联系或没有论述的质量监测
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戎狄蛮夷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
孔子认为周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因而强调“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同时,他还认为夷狄是可以教化的,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孔子这一思想( ) A.体现民族平等思想 B.维护了周文化主流地位C.蕴含着大一统理念D.孕育了华夏认同的观念2.东汉樊宏(刘秀的舅舅)的庄园有“田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据此可知,东汉庄园经济( )A.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B.阻碍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C.动摇了郡国制的基础D.提升了豪强地主政治地位3.唐初,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的长官侍中(二人)和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都是宰相,一起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
为弥补宰相的缺额或增加宰相的人数,皇帝往往指定自己信任的和品级较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
唐初此举( ) A.助推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离 B.导致了国家权力机构臃肿C.降低了朝廷政令的执行效率D.加强了皇帝对朝政的控制4.朱熹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朱熹说:“人欲中自有天理。
”又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其体现的主旨是( )A.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B.主张克制过度的欲望C.建立社会伦理道德秩序D.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5.下表是中国古代较大区域人口比重的演变(以合计数为100)。
这说明( )C.农耕文明向边疆延伸D.国家版图的日益拓展6.经李鸿章批准,轮船招商局的创办章程第一条赫然写道:“(中国)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
晚清官员盛宣怀指出轮船招商局“实系已成之公司,从前称公局者,即系公司之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记载,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
“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A.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 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 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2. 桑弘羊(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大司农)实施“笼盐铁”后,大规模的私营作坊的发展受到限制……地方诸侯的收入大幅度减少。
可见,桑弘羊的措施()A.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B.遏制了盐铁走私的现象C.从经济上打击了王国力量 D.稳定了盐铁的价格3.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说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的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4.宋代商人被认为是“能为国致财者也”,商人成为国家编户齐民,不再列入“市籍”,其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商人还取得了科举入仕和从政为官的权利。
这表明当时()A.财政问题推动税制改革 B.商税成为财政支柱C.工商皆本思想初步产生 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5.明朝洪武年间,政府允许商人用粮食换取盐引(一种取盐的凭证),商人可以凭借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去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去销售,获取利润。
材料反映出当时()A.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 B.食盐业仍被政府严格控制C.食盐市场已出现官商勾结 D.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6.下图为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
下列对该图信息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人口激增导致清代耕地面积减少 B.清代前期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C.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依附关系增强 D.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根本转变7. 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的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A. 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 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8.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在(宋代)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
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传统儒学注重道德品质修养B.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C.宋代科考中刻意增加了“经世致用”的内容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的社会影响9. 1843年11月27日英国驻广州领事要求租用广州石围塘围地,该块地皮本是中国地主潘绍光的物业。
潘绍光同意出租,但要求英方必须补偿佃户搬迁损失费两万两。
由此可见广州英租界()A. 侵犯了我国司法主权和农民利益 B.是中方受制于英国而被迫划割的C.遭到当时国人痛恨和仇视 D.其土地由清人拥有所有权10.曾国藩、李鸿章以及直接受太平军威胁的地方官吏何桂清、薛焕等人感知,在军事上,向西方学习长技。
材料主要说明( )A.清政府已认识到“借师助剿”的重要性B.洋务派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壮大了势力C.太平天国间接地影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D.太平天国运动给予列强侵华以可乘之机11.学者蒋廷黻认为,在中日关系的处理上,“不在乎我们对日强硬的程度,而在乎我们建设的成绩。
……没有建设,没有提高我们自己的力量,纵使得着外援,我们还是别国的附庸,不能在国际上成一个独立势力”。
材料说明蒋廷黻主张()A.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 B.强硬对日以表明自己是爱国者C.强化国家建设以提高国际地位 D.等待依靠外援以完成抗日大业12.现代新儒家梁漱溟讲到:“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
”此论表明梁漱溟()A.顽强抵制西方新思想的传播B.反击当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C.主张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建设新文化D.其思想与“中体西用”大致相当13.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2000千关两增长到了近5000千关两。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传统经济模式的进一步解体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14. 1927年召开的中共五大选举陈独秀为党的总书记,并做出决议:党的任务是“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土地问题的解决和乡村民主政权的建立,是深入革命,巩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政策”。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已经摆脱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新的发展道路C.正确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D.对国民革命实践有所总结和反思15.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对日战争宣言》,派大批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由东北军爱国官兵、工人、农民、学生、爱国知识分子,甚至部分爱国绿林英雄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纷纷拿起了武器。
这表明()A.国共合作抗日的局势日趋出现 B.中共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C.抗日成为全国各界的呼声 D.中国军民的抗战已经开始16. 1973年6月,陈云做出重要谈话:“过去我们的对外贸易是百分之七十五面向苏联和东欧国家,百分之二十五对资本主义国家。
现在改变为百分之七十五对资本主义国家,百分之二十五对苏联、东欧。
”陈云得出上述认识的有利的形势变化是()A.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经济实力大增B.中国外交战线取得重大胜利C.党和国家领导人摆脱“左”倾思想束缚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17.下表为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刊的材料,据此可知()A.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B.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C.罪名的虚无性很难保证结果的公正性D.表决的单一性注定了直接民主的局限性18.罗马法规定,某人未经同意将尸体埋在别人的土地上,虽然侵犯了土地所有人的权利,但因为死者属于低级的神,所以不经大祭司或皇帝发布挖掘令,土地所有人不得擅自将尸体掘走。
材料表明古罗马()A.宗教凌驾于罗马法之上 B.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C.财产所有权是受限制的 D.顽强维护中央集权制度19.1400年到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
这表明()A. 当时中国农耕经济领先世界B.古代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C.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依然领先世界 D.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繁荣20.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童工盛行,一些父母“很少从保护子女与子女福利的角度要求控制劳动时间,却十分担心议会将限制劳动时间,剥夺他们子女的劳动利益。
”该现象从侧面反映了工业革命时的英国()A.劳动力严重短缺 B.社会保障制度建立C.价值体系的紊乱 D.倾向于立法保护童工21.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达尔文所说的生存竞争的最新表现,又可以看作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
这指的是当时欧洲()A. 国家间的战争和社会斗争是政治的基本内容B. 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进入起飞阶段C.理性精神的兴起逐步推动社会生活世俗化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23.1949年联邦德国建国后,在与苏联以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交往中奉行强硬的政策。
1969年社会民主党执政后,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
西德对外政策的转变()A.受美苏冷战重心转移的影响B.反映出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C.受苏联对外政策调整的制约D.体现出两极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24.目前除了中国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外,Applepay与谷歌、三星支付已经开始在全球普及。
这一现象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科技促进社会转型C.大公司的相互竞争 D.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25. 国家的顶层设计中,集权还是放权,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材料一在自然状态中,人人都有处死一个杀人犯的权利。
人们充当自己案件的裁判者是不合理的,自私会使人们偏袒自己和他们的朋友,心地不良、感情用事和报复心理使他们过分的惩罚别人。
上帝用政府来约束人们的偏私和暴力。
——洛克《政府论》材料二 1984年中国经济生活出现的新现象:深圳特区在全国率先取消“购物票证”,副食品放开价格,敞开供应。
王石以个人资本在深圳创办了一家商贸公司(万科前身);张瑞敏在青岛接手一家频临破产的国营企业(后发展为海尔);泰籍华人创办的正大集团正式进入成都,成为四川第一家外资企业。
最受欢迎的职业排序依次是,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厨师……一部分人冲破了“捧铁饭碗、拿死工资”的旧观念,“下海浪潮”初现。
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上映,随后红裙子飘满城市的大街小巷。
美国学者科斯认为,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是“北京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和地方及民间力量推动的自下而上的改革”合力推进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个人权利让渡于政府的必要性。
(4分)根据材料一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西方国家经济机制经历了怎样的一个“集权——放权——集权——放权”的历程。
(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84年中国经济生活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8分)从1978~1984年这一时段任举一例佐证该观点。
(5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艺复兴是一个法文词,意为“再生”。
在文艺复兴时期,根据一种新的历史观念,产生了“现代”与“古代”的概念,两者为一个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的、被恰如其分地称为中世纪的漫长时期所隔开。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在意大利兴起了关于“生活”本身的新世俗概念。
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
此时,珍惜的倒是尘世生活了。
从前,贫穷备受尊敬,至少在基督教教义上是如此。
此时,对正当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
这种尊重人类活动的新观念使得社会和个人都发生了变化。
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那是由于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
他们感到有一种与他们自己时代有关的东西。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与思想再生”自行拟定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分析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运用准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