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桃花源记》复习

桃花源记》复习
6
深思
• 文质兼美 情景俱佳 亦真亦幻 寓意深刻 • ——《桃花源记》赏析 • • 陶渊明是东晋乃至魏晋南北朝最著名的诗人。他留存下来 的散文,词赋不多,总共有10多篇,但是几乎每一篇都很 出色,其中又以《桃花源记》最为出名,作为古典文学中 的名篇佳作,它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重点讲读课文之一。 《桃花源记》之所以备受人们的喜爱,我想不仅是因为文 章具有朴素、自然、真淳的艺术特点,还有文章所蕴含的 浓郁的传奇色彩。因文章近似小说,曾被收入志怪小说集 《搜神后记》中。文章为我们虚构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外 桃源,引发了读者无限的遐想,使得读者无不为之神往。 同时它还具有高深的政治意味和象征意义。
《桃花源记》复习
优美和谐的世外桃源
1
桃花源记
2
作者简介
• 陶渊明 • 朝代:魏晋描述:东晋的辞赋家 • 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 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东晋 末期 南朝 宋初期诗人、文学家、 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 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相关作品有《 饮酒 》、《归园田居》、《 桃花 源记》、《 五柳 先生传 》、《归去来兮辞》等。 • 来自百科: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号五柳先生, 世称靖节先生,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 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 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田园诗 派创始人。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 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 出于真实感受,影响唐代诗歌的创作。

中考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中考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人间神仙境,世外桃花源---------------《桃花源记》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

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注释为主)【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

芳]香花。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样子。

[异]感到诧异。

[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垂髫]指老人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叹惋]感叹惊讶。

[延]邀请。

[语(yù)]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一词多义】[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

《桃花源记》复习原解译

《桃花源记》复习原解译

《桃花源记》陶渊明原: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解: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

中:年间。

为业:以……为职业。

为:当作。

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捕鱼为生的人。

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解:缘:沿着。

忘:忘了。

之:的。

译:(有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

原:忽逢桃花林,解:逢:遇到。

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原: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解:夹:两边夹着。

岸:河岸。

数:几。

杂树:其他的树。

译: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木,原: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解: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缤纷:坠落的花瓣,杂乱繁多地散在地上。

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

译: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原:渔人甚异之。

解:甚:很,非常。

异:诧异。

之:代前面的情况。

译:渔人非常诧异。

原:复前行,欲穷其林。

解:复:又。

前:向前。

欲:想要。

穷:尽。

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其:那个。

译:继续往前走,想走到这片桃花林的尽头(看个究竟)。

原: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解:尽:完,没有了。

便:就。

得:出现。

译: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发源的地方,便出现一座山。

原: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解: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

译: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的好像有光亮。

原:便舍船,从口入。

解:舍:本是舍弃、丢下的意思,这里指离开。

译:(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原:初极狭,才通人。

解:初:开始。

极:非常。

才通人:刚刚能通过一个人。

才:刚刚。

译:起初,洞口很狭窄,刚刚能通过一个人。

原: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解:复:又。

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

这里有“一下子”的意思。

开朗:开阔明亮。

译:又往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开阔明亮起来了。

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解:平:平坦。

旷:开阔。

屋舍:房屋。

俨然:整齐的样子。

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解:良:美好。

属:类。

译: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

原: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初二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复习提纲

初二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复习提纲

初二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复习提纲语文其实是细水长流的学科,不像数学一样把公式背了就能即刻运用。

很多学生不知道语文该怎么学,因为语文这个科目的提分并不像理科那样立竿见影,语文虽然是一门靠长时间积累的学科,但还是有方法可循的。

无忧考网搜集的《初二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复习提纲》,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篇一:文学常识】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全集》作者:陶渊明,东晋朝诗人。

这篇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林,进入桃花源,出而复寻的过程。

二、重点句子理解背诵。

1、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写桃林美景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体现桃源人热情好客(淳朴民风)特点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

《桃花源记》一.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沿着)2.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落花)(繁多的样子)3. 渔人甚异之。

(非常)(以…为异)4. 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尽)5.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6. 便舍船,从口入。

(放下)7. 初极狭,才通人。

(非常)(仅)8.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整齐的样子)(类)9.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全,都)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都)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竟然)(哪里)12.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全,详细)(通邀,邀请)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都)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女)(同乡的人)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更不用说)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详细地说出)(感叹惊讶)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请)1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说)(值得)(桃源之外)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已经)(沿着)(从前的、旧的)(做标志)2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到了)(到)2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立即)(派遣)(标志)(于是,就)22.闻之,欣然规往。

(高兴的样子。

)(计划。

)23.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实现)(不久)(渡口)二.翻译句子: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2.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打渔的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译: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4.初极狭,才通人。

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点

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点

《桃花源记》知识点一、作者作品简介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

他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了幻想,希望通过仕途来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

自二十九岁起,曾先后担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职。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看清了官场的黑暗污浊。

四十一岁最后一次出任彭泽(今属江西)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仅八十多天就辞官回家。

从此寄身田园,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生。

他一生不慕荣华,热爱自然,归隐后写了大量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意境平和、静穆、深远,语言朴实自然、亲切有味。

具有独特的风格。

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桃花愿记》原是《桃花源诗》的序,后来独立成篇。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 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他拒绝同当时的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文,足见人们对它的喜爱。

二、字音俨然(yǎn) 阡陌(qiān mò) 间隔(jiàn) 垂髫(tiáo)语云(yù) 平旷(kuàng) 诣(yì) 遣(qiǎn)要(yāo) 刘子骥(jì) 郡下(jùn)三、节奏划分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一、字词释义1 基本词语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桑竹之属:类悉如外人:都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阡陌:田间小路邑人:同县的人相闻:可以互相听到鸡犬相闻:听到乃不知有汉:竟然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具答之(具言所闻)详细地咸来问讯:都桑竹之属:类叹惋:感叹,惋惜各复延至其家:邀请不足为外人道:值得既出:已经便扶向路:沿着;以前的及郡下:到了诣太守: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寻向所志:以前欣然规往:计划未果:没有实现问津:问路。

文中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缘溪行:沿着2 古今异义芳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总称妻子邑人古: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等)味道很好仿佛若有光古: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配偶今:好像来此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走投无路的境地古:交错相通阡陌交通无论魏晋古:更不用说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今:表条件1 / 9关系的连词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34 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以(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很奇怪欲穷其林:原意是形容词,尽,完。

这里活用作动词,走完。

6 一字多义(不久)(2)寻病终(对,向)(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捕鱼为业(当做)寻向所志(寻找))寻向所志(标4遂迷,不复得路(终于)((3)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处处志之(做标记)记)翻译句子二花草遍地,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 2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处处可以听到。

3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汇总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汇总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是东晋的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为靖节先生,是我国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代表作品《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二、词语解释缘:沿着,顺着夹岸:生长在两岸。

芳:泛指花。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异: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欲:想要。

穷:走到……的尽头。

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处就没有了。

便得一山:看见。

仿佛:隐约。

若:好像。

舍船:放弃。

才:仅仅。

豁然开朗:狭窄幽暗变为开阔明亮平旷:平整宽阔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相通。

悉:全,都。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怡然:愉快、高兴。

乃大惊:于是,就。

具答之:详细、详尽。

咸:副词,都,全。

要(yāo):通“邀”,邀请。

妻子:指妻子、儿女。

邑人:同县的人。

率:率领。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乃不知有汉:竟然。

无论:不必说。

具言:详细地说。

延:邀请。

叹惋:感叹惋惜。

语:告诉。

扶:沿着、顺着。

向:原来的。

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

诣:拜访。

遂:最终。

规:计划,打算。

未果:没实现。

寻:不久。

津:渡口。

问津:这里是探访的意思。

三、重点句翻译。

1、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忽然看见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长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其中没有别的树,芳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3、土地平旷,屋舍(shâ)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的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ï),悉如外人。

译: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译:(村人)看见了渔人,就非常的惊讶,问(渔人)是从哪儿来的。

八年级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

八年级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

八年级,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八年级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一)、《桃花源记》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3、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4、文中描写桃花源生活心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描写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9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10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鸡犬相闻;无人问津。

12文中作者理想的社会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1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14、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桃源人与世隔绝的原因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6、关于桃花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陋室铭》1、文中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桃花源记 复习

桃花源记 复习

5、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 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 式?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战乱频仍,赋役沉重,民不 聊生;陶渊明追求无富无贵,无君无臣的社会思想, 少有大济苍生之愿望,现实的黑暗使他难以施展其 志,只能是憧憬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 战争的理想社会。
五(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 陶潜,字元亮,知识渊博善 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 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 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 得于真性情。曾经作《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 传》来形容自己:“家里四壁空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 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 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但 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 心里很坦然。 ” 他自己这么说, 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 当时的人也认为这是实话。当有 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 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 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 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 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 服的睡觉。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 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 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 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 也可以不停的吟诵。他不懂音乐, 《晋书》) 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 当朋友门来喝酒。就弹琴唱歌, 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 说:“只要懂得其中乐趣,何必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 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 弦音位的标志。 呢?”
晋太原中,武陵人, 东晋太元年间, 捕鱼为业,缘(沿着)溪 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 行,忘路(路程)之(的) 职业。有一天他沿着 远近。忽逢(遇到)桃花 溪水划船前行,忘记 林,夹岸(溪水的两岸) 了路程的远近。忽然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 遇到一片桃花林,溪 (芳香的草)鲜美(鲜嫩 水两岸几百步以内, 美丽),落英(落花)缤 中间没有别的树,芳 纷(繁多的样子),渔 香的草鲜嫩美丽,地 (动词,捕鱼)人甚异 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对…感到诧异)之(见 渔人对这桃花林美景 到的景象);复(又,继 感到很惊讶。又继续 续)前行,欲穷(尽,走 往前走,想走到那片 到尽头)其(那)林。 桃林的尽头。

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梳理及练习

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梳理及练习

《桃花源记》知识梳理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儿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文: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完整版《桃花源记》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桃花源记》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学名篇。

1. 内容概述《桃花源记》是一篇以桃花源为主题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偶然发现的桃花源的仙境,描写了那里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与外界隔绝的状态。

文中主人公一行人偶然间发现了这个遗世独立的桃花源,感叹于这里人民的自给自足、和平安宁的生活,但遗憾的是他们离开后无法找到回去的路。

这篇文篇通过描绘遗世独立的桃花源,寄托了人们对乌托邦式美好未来的向往。

2. 人物角色2.1 主人公主人公是一个意外来到桃花源的旅人,他和同伴偶然发现了桃花源的位置,被这里人民的美好生活所折服。

他试图向外界传达桃花源的存在,但并未成功。

2.2 桃花源人民桃花源人民生活在这个与外界隔绝的乌托邦般的地方。

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食物丰足、人民安宁。

他们对外界的生活和社会动态一无所知,过着与世隔绝的状态。

3. 美好生活的描绘《桃花源记》通过详细描绘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美好乌托邦一般的世界。

在桃花源的山水之间,环境优美,水清花丽,动物和谐相处,形成了一片人间仙境。

而人民的生活也十分幸福、和平,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劳动也有丰盛的食物,没有纷争和矛盾。

他们与世隔绝,没有被外部的世俗所困扰。

4. 寓意与反思4.1 平和与安宁《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被视为一个理想的人间仙境,给人们展示了平和与安宁的生活场景。

这一点反应了古代文人对平稳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也给现代社会传递了人们对和谐共处、追求内心安宁的重要性的思考。

4.2 隔绝与怀旧作为一篇描绘与外界隔绝的故事,不禁让人们思考与现实生活的差异。

桃花源人民的幸福生活离我们很遥远,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寻找一些养生活、减压的方式,以及与社交网络、繁忙的工作相对立的的生活方式呢?5. 文学风格《桃花源记》以叙事散文的方式呈现,旨在描绘和表达一种理想和未来的美好愿景。

桃花源记复习

桃花源记复习
• 时量:120分钟,分值:120分。 • 题型与题量:第一部分:基础24分 • 古诗文默写,字词积累,词语运用,修改病句,仿写 句子; • 第二部分:阅读46分 • 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 课外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说明文) • 课外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小说或散文) • 第三部分:作文50分; • 附加题10分(推荐名著阅读)。 • 命题范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全书内容;
得:发现
才:仅仅
属:类
悉、并:都
舍:放弃,离开。 阡陌(qiān ):田间小路。 豁:开阔。 交通:交错相通。 开朗:开阔,明亮。 黄发垂髫(tiá o):指老人 平旷:平坦宽阔。 和小孩。
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 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今义, 这样
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得、 无人问津、鸡犬相闻、黄发垂髫。
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 世外桃源 生活安逸的地方。 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 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豁 1.形容环境由狭隘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然 2.形容心胸突然转为开阔或情况、表情等 开 一下子转为明朗; 朗 3.比喻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乃:于是、就 咸:都 自:自己 邑人地方。 外人:桃源以外的人 无论:不必说,更不必说。 请。 还(huá n):返回。 具:详细地 延:邀请。 妻子:妻子和儿女。 去:离开 语(yù ):告诉。 足:值得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题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题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题
桃花源记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所写的一篇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描述了一个幸福平静的世外桃源,它的存在让人们对世事纷扰感到厌倦,并渴望能够逃离尘世纷扰。

桃花源记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传递了一些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

下面是一些与桃花源记相关的中考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桃花源记是由()所写。

A. 唐太宗李世民
B. 王羲之
C. 陶渊明
D. 曹操
2.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之地。

A. 平凡而普通
B. 贫穷而卑微
C. 繁华而喧闹
D. 宁静而祥和
3. 桃花源的居民生活得非常()。

A. 忙碌而富有
B. 匮乏而苦难
C. 安逸而恬静
D. 糟糕而混乱
4. 故事中,外界的人们无法找到桃花源,主要是因为()。

A. 它只在特定时间出现
B. 它被山水相隔开
C. 它被欢迎的人们保护着
D. 它位于人迹罕至之处
5. 故事传递的主要主题是()。

A. 追求幸福和安逸。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桃花源记》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方丈意外发现一个与世隔绝的山谷的故事。

这篇作品虽然短小,但是内容丰富,涉及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心灵等多方面的主题。

下面是《桃花源记》的考试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

1. 主要人物介绍:- 方丈:主人公,意外发现桃花源的山谷。

- 桃花源人:山谷中的居民,与世隔绝,过着安逸自在的生活。

2. 故事情节梳理:- 方丈跟随猎人穿越山林,意外发现一片蔚蓝的湖泊,进而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山谷。

- 方丈进入山谷后,发现山谷中的居民与外界完全隔绝,生活安逸自在。

- 山谷中的居民对方丈表示热情,方丈也对山谷中的美景和人民的生活赞赏有加。

- 方丈决定返回告知外界,但是山谷中的居民表示不希望和外界有任何联系。

- 方丈最终选择在山谷中定居,告别外界的纷扰。

3. 主要主题:- 人与自然:《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谷生活,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人与社会:山谷中居民与外界隔绝,过着简朴的生活,呈现了对社会的回避和拒绝。

- 人与心灵:方丈在山谷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表达了个体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历年中考题:1. 选择题:下面哪一项是《桃花源记》的主题?A. 爱情悲剧B. 人与自然的和谐C. 革命斗争D. 动人的家庭故事2. 选择题:《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山谷,其中的居民过着安逸自在的生活。

这是在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还表达了哪一种情感?A. 对和谐生活的向往B. 对爱情的渴望C. 对物质财富的追求D. 对权力的追求3. 问答题:简述《桃花源记》中方丈的决定和原因。

答案:方丈最终选择在山谷中定居,告别外界的纷扰。

他对山谷中的美景和人民的生活赞赏有加,也被山谷中的居民的热情所打动。

山谷中的居民不希望和外界有任何联系,方丈也理解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决定留在山谷中,过简朴自由的生活。

《桃花源记》知识点整理

《桃花源记》知识点整理

《桃花源记》知识点整理《桃花源记》是东晋时期隐士陶渊明所著的一篇散文,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全文传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失望,表现出了他强烈的隐逸情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以下是《桃花源记》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整理:1.陶渊明(352年-427年),字元亮,南朝宋云阳(今湖北宜昌)人,是东晋末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

2.陶渊明早年曾在官场任职,但在政治斗争中遭受挫折,后辞官隐居,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农业生产,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二、作品背景:三、主要内容:1.故事背景:一个渔夫偶然发现了一个隐藏在深山密林中的桃花源,那里生活着一群不被外界干扰的桃花源居民,他们过着安宁自在的生活。

2.描写桃花源:桃花源处处皆桃花,水湄清澈见底,渔樵耕读皆自给自足,无忧无劳,没有礼法律仪之辨,形同野人。

3.民风淳朴:桃花源居民待人真诚,相互之间和睦友善,没有欺诈和尔虞我诈,形成了一种纯粹、质朴的社会风气。

4.无忧无虑的生活:桃花源居民安居乐业,没有欲望的困扰,一生无忧无虑,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

5.后人随之而至:渔夫告诉了外界的人桃花源的位置,但后来的寻找者无法再找到这个隐秘的桃源,人们失去了这个理想之乡。

四、主题意义:1.隐逸理想:《桃花源记》展现了中国古代士人隐逸理想的特点,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绝望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3.自然与人类:作品通过描绘桃花源的自然景观和人类生活,表现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理想,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其和谐相处。

五、影响与价值:1.文学价值:《桃花源记》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体现了陶渊明独特的隐逸情怀和优美的叙事技巧,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3.社会价值:《桃花源记》传达了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探讨,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课堂版)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课堂版)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时期)伟大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2、记: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器物建筑)、写景(山川名胜)、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如: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核舟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等。

二、句读停顿: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百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三、字词归类:1、通假字:(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问所从来,具.答之(“具”通“俱”,详尽。

)2、一词多义:(1)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②寻病终(副词“不久”)(2)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下船”丢弃。

桃花源记之复习

桃花源记之复习

①忘路之远近
(助词,的)
②渔人甚异之 (代词,代“见到的景象”)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全部)
并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起,一同)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
(作为)
(对,向)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作为 ④并自为其名 题上 ⑤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成为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类判断) 2.省略句 (应为“便要之还家”,省 ①便要还家 略宾语) ②便舍船,从口入 (句前省略主语“渔 人”) ③初极狭,才通人 (句前省略主语“山洞”) ④问所从来
(应为“问之所从来”, 省略宾语)
文言句式
试一试:你能找到出自本 文的几个成语?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得)
无人问津
关于省略:
1( 村人 )见渔人,乃大惊,问 ( 渔人)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村人 ( )便要( )还家,设酒 渔人 杀鸡作食。 2 此人一一为( 村人 )具言所闻, 村人 (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 渔人)至其家,皆出酒食。 ( 渔人 )停数日,辞去。
2 《桃花源记》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 曾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请你说说它 “奇”在哪里? (桃林奇;山洞奇) 景奇 人奇(村人) 踪奇(志之,不复得路……)
3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 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 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 手法,试简要分析。
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
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源 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4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 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和谐安宁、平等幸福
5 《爱莲说》中最能概括陶渊明 的性格的语句是: 菊,花之隐逸者也。 6为什么桃花源中的人要说“不 足为外人道也”?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必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必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必考知识点
一、背景知识:
1.故事背景:唐朝时期,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二、文学特点:
1.优美的语言:《桃花源记》运用了流畅自然的文字,美丽的景色词藻,揭示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政治现实的失望。

2.描写的对象:《桃花源记》描写了庄园、房屋、田亩、村落、村人及他们的生活,以及桃源的自然景色等。

三、主要内容:
1.世外桃源的寻找:主人公在狩猎时迷失了方向,偶然发现了一片美丽的山谷,决定留下来居住。

2.桃源的美景:在桃源中,有繁茂的山林、清澈的泉水、碧绿的草地和各种野果,还有村落和村民的房屋。

3.村人的生活:桃花源中人民和睦相处,习俗纯朴,不受朝廷征税和管辖,自由自在。

4.桃花源与现实的对比:主人公在桃源度过了很长时间,不再关心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但是最终还是要离开这个世外桃源。

四、思想内涵:
1.对现实的失望:作者通过描写唐朝的黑暗腐败和政治动荡,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1.反映现实问题:《桃花源记》通过对唐朝社会的描写,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与动荡。

1.对现实的思考:《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与个人理想之间的思考。

2.对退隐生活的思考:主人公选择留在桃源,放弃了现实社会的利益和名利,是对退隐生活和个人追求的思考和追求。

以上是《桃花源记》必考的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作品,并能够运用到阅读理解和作文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
一、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又名,字,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诗有《》、《》二、字词句积累
(一)看拼音定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huò()然开朗屋舍( )俨()然便舍船()阡陌交通()( ) 黄发垂tiáo()yí然自乐()便要还家()与外人间隔()此中人语云()yì太守()刘子骥()
(二)重点句子翻译:1、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2、林尽水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三)一词多义2、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1、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仅有“敌船”为炎所焚()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4、寻:寻向所志()寻病终()飞来山上千寻塔()《登飞来峰》
5、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
6、向:便扶向路()向吾不为斯矣()
7、之: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具答之()闻之,欣然规往()(四)古今异义词: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阡陌交通
3、无论魏晋
4、诣太守,说如此
5、不足为外人道也
6、芳草鲜美
(五)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
(六)通假字:便要还家:
(七)成语积累:1、世外桃源。

2、豁然开朗。

3、无人问津。

(八)理解性默写: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
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

故事曲折回环。

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意愿。

《桃花源记》中考链接(2009年)广东省阅读《桃花源记》,回答1—4题。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2分)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

(3分)
1、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悉如外人(熟悉)C.便要还家(邀请)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009年)眉山市比较阅读(14分)【甲文】“林尽水源”一段【乙文】《五柳先生传》
【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②〖畜〗同“蓄”。

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丙文中加点的“适”主要有以下解释,最恰当的选择是()A符合B恰好C满足D舒服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因以为号焉自号曰醉翁也 B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曳屋许许声C 期在必醉与友期行 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3、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

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

D.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008年)河池市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1-5题。

【甲】《桃花源记》【乙】《饮酒》
1、“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2、解释加点词。

①便要还家:②既出,得其船:③醒能述以文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4、发挥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所展现的画面。

(4分)
5、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