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思考
我国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我国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摘要:对于社会组织,我国形成了以双重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制。
这种双重管理体制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为此一些地方政府进行了改革创新。
该文对各地政府创新实践进行了回顾和比较,最后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组织是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其发展壮大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我国当前对社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其严重地束缚了社会组织功能的发挥。
随着中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现代化公民社会目标的确立,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一、现行的双重管理体制及其困境现行的双重管理体制确立于1989年国务院颁发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其规定社会组织的成立和运行必须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双重管理。
在该种体制下,如果成立一家社会组织,创始人首先必须找到相对应的政府部门作为其业务主管单位,然后才能到当地的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门登记,同时业务主管单位对社会组织拥有广泛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责任[1]。
双重管理体制是在整个社会发育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建立的,它在成立初期适应了我国社会发展需要,保证了社会组织的质量和正确发展方向,但是,近年来国内外社会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我国政治民主化改革不断深化,迫切要求放宽对民间力量的管制,积极培育社会力量;另一方面,从全球角度来看,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化进程加速,我国社会组织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在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之时,也深刻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在该种情况下,双重管理体制显得落后且不合时宜,其罪魁祸首就是政社不分,社会组织实际扮演了“二政府”的角色[2]。
今日的双重管理体制,不仅饱受西方国家的批评,国内学者也纷纷对其提出了质疑,甚至惊呼“第三部门失灵”。
二、各地改革双重管理体制的探索旧的双重管理体制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管理体制取而代之。
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思考
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思考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类社会组织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不断凸显。
然而与社会组织发展迅猛不匹配的是我国社会组织管理的滞后,这大大的制约了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用的发挥。
本文通过对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在分析目前社会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社会组织管理水平的提升做出有益思考。
关键词:社会组织;管理;问题;思考社会组织管理的实质就是政府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的一个过程。
在社会组织重要性不断彰显的背景下,社会组织管理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为了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来规范社会组织的发展,如何根据文件的要求来加强社会组织的管理正在不断的考验着社会组织管理者的智慧。
一、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拥有各类社会组织近50万个,这些社会组织分布在各个领域,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正能量。
但是社会组织管理的滞后大大削弱了社会组织正能量的发挥,鉴于此,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意义重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组织是介入政府以及市场主体之间的第三部门,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应从一些竞争性的领域进行只能收缩,而社会组织在经济的发展中应承担更多的职责。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社会组织在一些经济领域的职能发挥相比政府而言更加有效。
2.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社会组织作为联系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纽带可以起到下情上传以及上情下达的作用,其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
加强社会组织的管理可以进一步的发挥其纽带作用,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引导民情,疏导民怨;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协助政府进行弱势群体的帮扶,实现社会的公正。
社会管理方式创新:对于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思考
一
、
加 强相 关法 制建设
发N G O营利 化的问题 。因此 , 对 N G O经营性活动予 以管制
是必要的。( 2 ) 通过法律解决 N G O员工就业和相关的社会保 障问题 。社会组织 的人力 资源包 括专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 从 目前的情况看 , 中国 N G O专职工作人员较少 , 志愿者更 为 缺乏 。 N G O的非 营利性决定 了其从事 的大都是公益性事业和 社会服务事务 , 所提供 的较低 的回报使其在 吸引人 才上 相当
会发展 的真实需求和制度变革的理 陛要求 。 二是要把握好现
应 当采取 一定 的扶植 、 鼓励措 施 以保证 N G O专业 人才和 志 愿者队伍 的稳定 。将 N G O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和相关 的制度 规范 , 纳入市 场经 济条件下社会整体 的人事 、 福利 、 社会保 障 体系 , 包括建 立人 才交流中心对社会组织人员 的档案管理制 度, 在 医疗 、 退休 养老 、 劳动 、 失业保 险金 的缴纳 方面 , 制订社
繁修订 , 因此 一部好 的法律应尽可能预见到所调整事物 的适 时性 、 稳定性 和连 续性 问题 。因此 中国民间组织立法原则必 须把握好现实与发展 的互 动关 系 , 中国民间组织发展 中的问 题有 自身的原 因, 但更 重要的是在体制转轨过程 中旧有 的计 划经济体制与新 的市场经济体制矛盾 的反映。因此 , 依靠 强
孙 静
( 中 国人 民公 安 大 学 , 北京 1 0 0护社会 和谐稳 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 中国社 会组织体 系的发 育还 不成熟 , 其外部环境 与 自身水
平都需要完善。具体 来说 , 首先 , 应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 良好 的法制环境帮助社会组织提 高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的能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社会管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
稳定的重要手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1. 统一和多元关系
在社会管理中,要统一各方面力量,形成整体合力,实现目标的一致和效果的
最大化。
但又不能忽视多元化的需求和差异化的实际情况,要充分尊重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和特殊情况,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措施和政策,实现统一性和多元性的有机结合。
2. 依法和因法关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依法治理,加强法制建设和法治意识,确保社会管
理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但又要因法而治,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科学决策、灵活处理,使法律成为为社会管理服务的工具和手段,而非僵化的枷锁。
3.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关系
在社会管理过程中,要实现自上而下的管理和领导,形成层层责任和指导机制,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工作的推进。
但又要充分重视自下而上的意见和反馈,尊重基层的情况和特点,实现民意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
4. 理性和感性关系
社会管理需要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依据事实和逻辑开展工作,确保决策的合
理性和效果的可控性。
但又不能忽视感性因素和人性需求,要注重情感交流和关怀体验,赋予社会管理更多的人情味和温度,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综上所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须处理好统一和多元、依法和因法、自上而下
和自下而上、理性和感性等四个关系。
只有通过平衡好这些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持续发展。
关于推进荆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思考
i
困难和 问题 ,主要 表现 在 :
一
是 社 会 组 织 发展 相 对 滞 后 。 我 市 社 会 组 织 整 体 数 量 不
多、质 量 不 高且 缺 乏 活力 ,特 别 是公 益 性社 会 组织 规模 小 ,数 量 少 ,与经 济社 会 发展 水 平 不相 适应 。 同 时社 会组 织 自身能 力 较 弱 ,有些 功能 不完善 ,服 务不 到位 ,法人 治理 结构 不健 全。
一
些 民办 的艺 术 团体 、 幼儿 园 、培 训 中心 、诊 所 、养 老院 等 ,
这 些 民间组 织 有 的在 业务 主 管部 门进 行 了登记 ,取 得执 业 许 可
证 ,却 不 到 民政 部 门注册 登 记取 得 法 人资 格 ;有 的 既 没有 业务
业 方 面 ,主 动参 与兴 办教 育 、科 技 、 文化 、体 育 、 社会 福 利 、
通过 服务来 获取 运作 资金 的渠 道不通 畅 。
、荆 州 市 社 会 来自 织 创 新 的现 状 近 几 年来 ,剂 州市社 会 组 织 已步 入 了 良性发 展轨 道 ,参 与
社 会服 务 和 社会 管理 的水 平 不断 提 高 ,显 示 出 了 自身 突 出 的特
点 :一 是覆 盖 面 广 ,发展 迅 速。 截至 2 1 年 上 半年 ,全 市 现有 0 2 社 会 组织 2 8 个 ,其 中 社会 团体 9 个 ( 本 级 1 4 )、 民 45 1 2 市 8个
关于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政策思考
周 秀 平
( 北京 师 范大 学 中 国教 育政 策研 究 院 ,北京 1 0 0 8 7 5 )
[ 摘 要]传统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面临登记入 口狭 窄、 日常管理薄弱和资源分布不均衡等挑战 。 这 些挑 战 来 自于我 国公 共 管理 理 念 的 变化 以及 社 会 组 织 管理 工作 重点 的后 移 。据 此 。提 出变单 纯 重监
和管理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昭示 着新世纪
以来 我 国公 共 管理 理 念 从 一元 管理 向多元 治理 的 转变 ,并 以 国家政 策 文件 的形 式 确 立 为我 国 的 国 家发 展 战 略 。社会 建 设 和社 会 管理 背景 下 ,传 统 双重 管 理 的社 会组 织 管 理 制度 设 计 亟 需改 革 。双 重管 理 从本 质 上将 社 会 组织 与政 府 置 于相 互 对 立 的关 系上『 3 _ ,与 社 会 组 织 作 为 政 府 的依 靠 力 量 、 协 同对 象参 与公共 产 品与 服 务 的生 产 与供 给 的公 共治 理 理 念不 相适 应 。双 重 管理 制 度 产 生 于上 世 纪8 0年代 ,那 时 刚刚经 历一 次思 想 大辩论 后 的 中
二、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嗣度势在必行
从经济政 治社会发展 的大环境来看 ,从上个 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的经济变革和本世纪之初凸显
的政 治 社会 变 革 改变 了社会 组 织 管 理制 度 设 计 基 础 ;从 社会 组 织管 理 体 系 本 身来 看 ,入 口登 记 管
作 ,在 法 律 上 是 社 会 组 织 的统 一 归 口管 理 部 门 。 同时 ,相 关 法律 法 规 规定 ,与 社会 组 织 业 务 范 围 相 关 的政 府 职 能部 门或政 府 授 权 的单 位 ,作 为社 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也要行使监督管理职 能。 这 样 ,统 一 的登 记 管 理机 关 和 分散 的业 务 主 管单
关于做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和探索
党员活 动证 》。二是凭 《 流动党员 活动 党员捐助等形式筹集资金 ,建立党 内关
让党员公认 、群众认可 。特别是对党组 证 》 及时报到。 流动党员 凭《 流动党员活 爱扶助基金 ,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基本生
织负责人 ,按党 的组织基层党组织选举 动证 》及 时到流入地 党组 织报到 ,积极 活 等 问 题 。
对社会组织 困难党员实行温 暖式管
别不 同类别社会组织 中党组织 的职责任 织党组织无法掌握党 员的去向和活动情 理 。由于年龄 、身体 、家庭等原 因 , 社
务 、不 同群体党员 的岗位特点 ,紧密联 况 ,由于党组织 的原 因或 者流动党员 自 会组织 中会 出现一些 困难党员 。党组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 ;使社 行工作指导 。同时 , 要重 视对 党务干部 和有关党组织报告 。四是返 回后汇报 , 会组织党员努力成为本行业 、本领域发 的关怀 , 落实支部书记补贴政策。 展创新和服务 的骨干及会员 的表率 。本 流动党员外 出返 回后 , 及 时将 《 流动党
对社 会 组织 流 动 党员 实 行跟 踪 式 员活动证 》交给流 出地党组织查验 , 如
着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 、有利于党员 管理 。流动党员 的出现给党员 管理带来 实 向党组织汇报 外出期 间的情况 。
参加 、有利于活动取得实效 的原则 ,区 了很大 困难 , 不少流 动党 员所 在社 会组
当 “ 科 学发展带头人 ”为载体 ,引导党 建设 与党组织 建设 同步推进 ,社会组织 三是探索设置党组织候 补委员 ,选好 社
员亮 身份 、亮形象 ,服务社会组 织 、服 评估评优 与是 否建立党组织挂钩 同步 推 会组织党组织 “ 接班人 ”。创新 实施 候
社区治理的创新思路——我的思考
社区治理的创新思路——我的思考社区治理的创新思路——我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社区治理正在成为一个被越来越多关注的话题。
社区作为基础单位,必须要有良好的治理模式才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
然而,目前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亟须创新思路。
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一、实行电子化运营管理当前社区通常采用人工或半人工的管理方式,这种运营模式的效率和精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们可以考虑实行电子化运营管理,这种方法可以让社区管理更具规范性、方便性和高效性,从而更好地服务居民和落实国家政策。
通过引进互联网+的平台,建立社区信息化系统,将社区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包括人员管理、物资管理、安全管理等,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员工作量,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障居民的利益。
二、建立健全的治安维稳机制社区的治安环境是居民生活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立健全的治安维稳机制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先进地区的做法,在本地区建立一个全天候、及时响应的巡逻警务网络,同时进行常态化的虚拟巡逻,采用智慧安防系统,增强治安防范,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感。
建立社区警务委员会,拟定社区治安维稳保障计划,建立全民参与的社区预警机制,开展社区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从而加强社区治理的基础。
三、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公共设施是社区治理的核心之一,我们应该根据居民需求及时增设和改造相关公共设施,比如公共卫生间、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等,增强社区的功能和服务。
在建设公共设施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引入社会力量进行协同建设、管理、运营,鼓励建立社区自主维护机制,增强社区的自我建设和管理意识,从而落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宗旨。
四、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参与,提升公众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区的治理能力,为社区治理提供有益的支持。
我们可以鼓励成立各类社会组织,比如志愿者团队、文艺团体、老年协会等,引导他们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和监督建设,增强社区自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关于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做法与思考
随着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其自主性和专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在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的独立性 和专业性,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满足公众需求。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成功案例二
某慈善组织通过多元化合作,与多家企业合作筹 款,实现了公益事业的社会化推广。
3
成功案例三
某社区服务中心以社区化运营为理念,为当地居 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服务,促进了社区的 和谐发展。
03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思考 与建议
创新的方向与路径
数字化转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 、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提高 社会组织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社区化运营
01
社会组织以社区为基础,与当地居民建立紧密联系,开展符合
社区需求的服务项目和活动。
社区化运营的优势
02
了解社区需求、增强居民参与感和归属感、促进社区发展和社
会凝聚。
社区化运营的挑战
03
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社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项目可持
续性和长期发展。
成功案例分析
1 2
成功案例一
某非政府组织通过数字化管理,提高了项目管理 效率,成功实施了多个国际合作项目。
关于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 的做法与思考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挑 战
•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实践 与案例
•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思考 与建议
目录
•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挑战 与风险
•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经验 教训
•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前沿 动态与趋势
失败教训之二
管理不善。社会组织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注重细节管理, 避免管理漏洞和失误。
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若干问题的思考讲解
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若干问题的思考讲解 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若干问题的思考社会组织能够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识.但从实践来看,要发挥好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积极作用,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如何参与,解决机制的问题;二是如何持续,解决能源问题;三是如何提高,解决人才问题。
这几年,上海围绕这三个问题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主要情况如下: 一、用社会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解决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问题 我们理解,社会创新是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以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为主体,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创造社会价值、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创新行为。
社会组织根植于社会、面对于群众,善于发现社会需求、创新服务方式,是社会创新的重要主体。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要求是指导中国社会创新的理论依据。
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方面,与行政机制相比,社会组织不仅是更加有效的供给者,同时是更加主动的创新者。
当前在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社会组织的数量有限,市场竞争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二是社会组织开拓创新的能力不强,难以激活社会建设内在活力。
为此,上海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模式上进行不断探索,努力把发展社会组织与培育社会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今年7月5日“XX省社会创新孵化园”的正式开园,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副部长姜力等领导出席开园仪式。
孵化园由XX省民政局立项,福利彩票公益金提供资金支持,委托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运作管理。
其主要功能:一是建立社会创新的支持系统。
孵化园致力于创建新型政社合作机制,通过搭建政府、企业、公益性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之间深入沟通的平台,推动跨界合作,实现社会创新。
同时利用这个平台培育和发展优秀的、具有一定自我造血功能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并以创新高效的公益项目来吸引公共资金投入,并广泛吸收来自企业和公众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协助,以解决社会组织有创新能力,但缺乏创新资源的问题. 二是促进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
宣城市创新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思考
文/ 吴学斌
近年来 , 安徽省宣城市社会组织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 自2 0 1 1 年以来 , 全市社会组织改革创新工作拉开序幕 ,
协会政会分开工作阻力大 、任务艰巨。除市本级强力推
进外 ,县级推动乏力 ,官办和半官办化倾向依然存在 ;
安 徽省合肥市瑶海 区元一名城小学的学生们 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
各 种废旧挂历和包装纸 制作保护课本 的书皮 ,并创意地在书皮上画 上 了自己喜爱的各种图案 ,用实际行动倡导环保节俭 。
供图 / CFP
3 6/ 中国社 会组织 , 管理新探
册登记的社会组织中建立 党组织的仅 6 7个 ,其 中社会 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专业合作组织 ,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 团体 1 7个 ,民办非企业单位 4 6个 ,占整个社会组织的 同时为过渡到实体型农业专业合作社打好基础 。三是围 6 . 1 5 %; 市本级 2 5 3个社会组织吸纳就业达 5 0 0 0余人、 绕和 谐 社 会 建设 ,培育 发 展 公 益慈 善 类 社 会组 织 和社 区 党员 5 3 6人 、建立党组织 3 4个。同时 , 全市社会组织 社 会 组织 建 设 ,在 扶 贫 助 困 、兴 教助 学 、健身 娱 乐 、志
工作 提 出一 些意 见 。
不足和问题
是社会组织发展趋缓、政策支持不够 。政府职能
一
转移滞后 ,政府购买服务停留在原始状态而无专门的规 划设计和专项的资金支持 。 二是行业协会创制面临压力 、创新发展乏力。全市
行业 协 会 虽 然 占整 个 社 团 的 1 / 4,但 是 过 去 登 记 的 行业
不 仅 开 展 已登 记 的 行 业 协 会 ( 商会 ) 政 会 分 开 工 作 ,而 大 部 分 行业 协 会 还 存 在代 表 性 不 够 强 、规 模 不够 大 、作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的做法与思考十
contents•引言•社会组织管理现状及问题目录•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实践•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创新思考•结论与展望背景介绍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背景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现状研究目的通过对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研究,探索创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社会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要点一要点二研究意义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创新对于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意义缺乏规范化管理资金筹措困难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社会认可度低当前社会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认知不足管理水平不高资金支持不足创新实践一:以需求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详细描述1. 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期望,以及组织内部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2. 需求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组织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点,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3. 资源配置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确保组织的各项服务和管理措施能够满足内外需求。
4. 绩效评估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对组织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管理策略,不断提升组织的效能和服务质量。
创新实践二: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创新实践三:多元参与和协同治理010*******思考一强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建设01实施社会组织绩效评估02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031 2 3简化社会组织注册登记程序建立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财务管理与监督思考二:如何优化社会组织管理流程和机制0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组织管理01探索社会组织管理的新模式02加强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思考三01 02 03结论一结论二结论三研究结论展望一未来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将更加注重创新发展,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模式,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同时,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支持,推动社会组织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提升社会组织建设水平的几点思考
有法 可依 、有法必依 ,切实做好社会组织 的培育发展和监 督
础 。在政策方面 ,要制定 出台政府 向社会组织转移职 能和 购 买公 共服 务的意见 ,配套落实社会组织优惠扶持政 策 ,适当
降低准入 门槛 ,简化程序 ,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健康发 展。各 级政 府要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 资金列入财政预 算 ,设立社会 组织 发展基 金 ,建立 公共财 政对 社会组 织 的资助 和奖励 机 制 ,扩大税收优惠种类和范 围 ,彻底解 决社 会组织资金投入 和 服务 平 台短缺 问题 ,为社 会组 织发展 创造 宽松 的经济 环
创新社会 管理 ,政府 必须牢固树立依 法管理的理念 ,在社会
步 改革创 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 ,使各项社会组织 工作 管理工作 ,为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奠定坚 实的法治基
组织领域加 强立法工作 ,完善社会组织相关 的法律法规 ,进 住人 才 ,鼓舞人才 ,带动人才积极工作 ,无私奉献 ,这是社
政治局 会议专题研究 了加 强和创 新社会管理 问题 ,明确 指出
各个社 会单 元的 重要纽 带 ,是社 会成 员 自我 组织 的基本 方
式。应 当看 到 ,社 会组织的兴起 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趋势 ,我 们要从巩 固和 加强党的执政基础 的高度 ,解放思想 ,创新理 念 ,在思 想上接 受社会组织 ,在政策上支持社会组织 ,在体 制上 吸纳社 会组织 ,引导社会组织在党和政府希望 、人 民群
破 ,提 高社 会组织建设水平 ,为社 会组织参与社会 管理 创造
种舆论传媒 ,大力宣传社 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中的
地位和作用 ,总结推 广优 秀社会组织的成功经验 ,培树先进
更加有利 的基础 条件和 良好环境。
社会组织管理
社会组织管理在当今社会,社会组织管理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和重要的议题。
社会组织是指由一群志愿者、成员或系统性地协作的组织,追求共同目标,为社会福祉服务。
如教育机构、慈善团体、社区服务组织等。
这些组织起到了社会服务和支持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社会组织成为社会管理者和组织领导者共同面临的挑战。
社会组织管理的重要性社会组织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社会组织的正确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果。
通过合理的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社会组织可以更好地实现其宗旨和目标,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其次,有效的管理可以帮助社会组织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可以提高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社会对其的认可和支持。
社会组织管理的挑战尽管社会组织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社会组织的性质多样性和复杂性,管理者往往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和变化,需要不断调整和适应。
其次,社会组织往往依赖于志愿者和捐赠者的支持,管理者需要更好地激励和管理这些资源。
再次,社会组织管理需要兼顾组织使命与经济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管理者需要有较高的管理智慧和技能。
社会组织管理的方法为有效管理社会组织,管理者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包括明确的组织宗旨和目标、规范的管理机制和流程等,确保组织的内部协作和高效运作。
其次,加强对组织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再次,注重组织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升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此外,管理者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结语社会组织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领域,对组织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不断加强对社会组织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管理方法和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思考
织 的发展促进政 府改革 , 利于全面正确履行 政府职能 、 优 化政府组织结 构。 “ 小 政府 , 大社会 ” 流行 于二十世 纪 8 0 — 9 0 年代 的西方新 自由主义 思潮 , 已成 为各 国行 政 改革 的重要指 导思想 之一和 共 同选 择 。 ” …~ 作 为 理 想的承接载体 , 社会 组织逐 步进人公共治理领域 , 逐 渐 承担从政 府逐渐剥 离 出来 的部 分公共服 务性事 务 , 政 府才能真正正 确履 职和优化 结构。社会组 织植根 于 社 会 的优 势 , 使其 成为政府推 进社会管理 的重要合 作 伙伴 , 这是加快形成科 学有效的社会 治理体制 、 加强地 方政府社会 管理 的重要途径。 ( 二) 社会组织的发展 有利 于创新公共服 务提供 方 式, 优化公共服 务供 给 在政府管 理视野 下 , 政府 是公共服 务唯一 的供 应 主体 。随着 现 代社会 公 民对公 共服 务需 求 的不断 上 升, 这种 由政府 “ 包 揽” 公共 服务 的供 给和对社会生 活 领域治理 的传 统模式 , 不仅效 率不高 、 提供的服务内容 和质量有 限 , 而且 各级政府 已是不堪重 负 。而 以民间 性、 公益性 和 自主性为基本 特点 的社会 组织在组织 和 分配社会 资源时往 往更有效率 , 能够 降低 社会治理 成 本, 提 高社 会治理效 益 。提供公 益性 、 非 营利性服 务 , 是 现代社会 对社 会公 益组织的基本要 求。十八届三 中 全会《 决定》 提 出要“ 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改革 开放 以来 , 我 国大 批的社会组 织将公益 慈善作 为发 展 宗旨, 在提 供公共服 务方面 , 尤 其是扶老 、 救灾 、 助残、 助学和济困等公 益性 慈善事业 中发挥 了重要 的主体 作 用 。需要社 会组织通 过委托 、 协议 、 参 与招 标 、 合作 外 包等方式 承接部分 政府 的社会 管理 和公共 服务职 能 , 利用 自身机制 、 资源 、 人才 等方面优势 , 在社会公共 服 务活动中以服务为宗 旨, 积极 组织市场开拓 , 发布市场
协同机制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以在苏
件, 化勰 会员企业矛盾 纠纷 。苏 州市安 徽商会 根据 商会
自身特点 , 积 极发 挥维 权服 务作 用 , 摸索 出 了一 条通 过
“ 沟通一 协调一 法律咨询一 双方调解 ” 的调解方 式 , 使大
部分经 济纠纷 、 劳资纠 纷、 工伤事 故、 交 通事 故等 的双方
当事人缓解 了矛盾 , 从 对立 到对话 , 从强硬态 度到相互理
摘 要 :通过总结、 分析在 苏异地 商会组 织参 与社会 管理创新 的具体 实践 , 解读在 苏异地商会组 织在参与社 会管理创新 中呈现的特点 , 指 出了在 苏异地 商会组 织在进入 社会服 务领域积 极参 与社 会 管理创・ 新 方面存在 的 问题 , 提出了 协 同机制视 角下的在 苏异地 商会组 织参 与社 会 管理创新 的对策 : 完善 法律法规政 策 , 建立社 会 管理评价体 系; 转变社会 管理理念 , 加快政府转 型; 增 强公众威 信 力, 创造 良好的社会 氛 围; 加 强组织 自身 建设 , 增 强参 与社会 管理创新 的能力。
2 . 参 与社会管理 的形式 日趋多样
一
是成立公益慈善组织。如苏州市贵州商会与《 姑
苏晚报》 联合发起 的 “ 姑苏 图书室 项 目” , 帮助 贵州 贫 困 山区学校建爱心图书室 , 进一 步丰 富社 会服 务活 动的方 式和内容 , 延伸 了社会 服务 的 区域 ; 二 是兴办 各类机 构 , 如异地务工人员服务 机构 等 , 利用 自身优势 , 对来苏外地
省籍或市籍 自然人或法人在苏州地区依法 自愿 发起组
( 一) 在 苏异地商会组织的作用
建、 并依法在 民政部 门登记注册 的区域性社会 团体 , 它是
商会的一种特殊组织 形式 。这 种社会 组织 , 在 政府 与 民 营企业之间搭建 了一个 新型 的对话 平 台, 为政 府之 间 的 经济合作开辟 了新 的领域 , 是地 方政府 间经 济合作 的有 效机制 。在社会 管理创 新 中, 应 重视异 地商会 组织 这一 特殊的角色 。
社会组织的登记与管理
社会组织的登记与管理社会组织是指由自愿结合、独立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以追求共同目标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组织。
在当今社会,社会组织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们在促进社会发展、提升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社会组织的登记与管理也显得非常重要,这是确保社会组织合法合规运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保护公众利益的必要措施。
一、社会组织的登记制度社会组织的登记制度是指社会组织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条件才能被认可合法存在的制度。
登记制度主要包括登记机关的设立、登记申请条件、登记手续等方面。
(一)登记机关的设立社会组织的登记机关是指负责管理社会组织登记工作的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登记机关设置不尽相同,有的是由民政部门负责,有的则是由专门的行政机构承担。
登记机关的设立有利于标准化和规范化社会组织的登记工作,增强社会组织登记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二)登记申请条件社会组织的登记申请条件是保障社会组织合法性和可持续性的基本要求。
通常包括组织的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的明确、法定代表人的资格条件、成立日期及原因等。
(三)登记手续社会组织的登记手续是指登记申请人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步骤提交相关材料,并经过登记机关的审核和审批后,方可获得登记证书。
登记手续的简化和便捷化,有利于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依法登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社会组织的管理机制社会组织的管理机制是指对已经登记的社会组织进行监督、服务和支持的制度安排。
管理机制应当确保社会组织的规范运作,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对社会组织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体制机制。
社会组织作为公益性质的组织,其资金来源和用途应当受到严格的监督,以确保经费的合法合规运用。
此外,还需要对社会组织的活动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其服务目标的实现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二)服务机制服务机制是指为社会组织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持的政策和措施。
政府应当为社会组织提供便利的政策环境,例如减免税收、优惠政策等,以鼓励社会组织的发展。
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思考
双重 管 理模 式 ,改革社 会 组 织登 记 管理 体 制 ,降低 社 会组 织 “ 准入 门槛 ” ,实行 民间组 织 的备案制 ,或将行 业协会 业务 主管 单位 改为业务 指导单位 。本 着 “ 先 易后 难 ,逐 步推 进” 的原则 逐 步建 立社 会 组织 评估 机 制 。完 善城 乡 基 层社 会 组 织备 案 制
法登 记并 因此 成为非法社 会组织 ;二是 业务部 门对 所管理 的社 会组织 的行政 干预 。因此 ,在实 践 中 ,针对上 述 问题 ,要 改革
织 法律 法规 体 系 ,确保 社 会组 织依法 规 范和健 康发 展 。 同时 , 要不 断完善 扶持政 策 ,一是 加大对社 会组 织 的人 才和税 收 的政 策扶 持 。根 据社会组 织发展 特点制定 人才 引进 、资格认 定 、职 称评 定 、福 利保 障等政策 ,促进社会 组织 人才 队伍职业 化 、专 业化 。二是 建立政府 奖励及 资助制度 。按 照突 出重点 、分类实 施 的原则 ,在工商 经济 、社会 福利 、公益 慈善和 社 区社会 组织
法律法 规是社会 组织发 展 的制 度保 障。 目前 ,迫 切需要 在
一
现有法律 法规基 础上进一 步完善社 会组织 的立法 ,研究 并制定 部社会 组织 的基 本法 ,将 各种类 型 的社 会组织 置于 一个统 一 的法 律框 架 下 ,对 社会 组 织 的法 律地 位 、主体 资 格 、登 记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位双 重负责 。这种管理体 制在 我 国改革 开放初 期发 挥 了积极作 用 ,对 于政府来 说 ,这种 管理体 制方便 了 自身 的行 政管 理 ,降 低和 控制 了社会 组织可 能带来 的政治 风险 ,也 规避 了政府 部 门 的相关 管理责 任风险 。然 而对 于社会组 织来说 ,这 种管理 体制 却大 大限制 了其发展 ,产 生两个 问题 :一是 大量 的社会组 织 因 找不 到合适 的业 务主管部 门或达 不到登 记 的其 他条件 而无 法依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关于阜新市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变 工作 作 风和 增 强服 务 理念 , 化 办事 质量 , 高 办 事效 率 来 促进 社 会 组织 的 发展 。2 1 年 , 优 提 0 1 民间组 织 管理 局 受理 各种 咨询 事宜 6 件 , O 全部 得 以妥 善答 复 。
( 管理逐步规范。阜新市注重 以加强监管来保证社会组织的发展进入 良性轨道 , 三) 通过全面贯
设成绩 不菲 , 但其在发展进程 中所存 在的诸 多问题还 需要从 思想理念 、 法律政 策、 府改革 、 政 自身能力等几 个方面寻求
破 解之 道 。
【 键 词】 关 阜新市 ; 社会 组织 ; 社会 管理
一
、
阜 新 市社会 组 织发 展 的基 本 情况
( 发 展速 度 较 快 。通 过采 取 放 宽注 册 登 记相 关 条件 等 措 施 , 新 市各 级党 委 政 府支 持 引 导各 一) 阜
< 00000@
中 图分 类 号 : 9 6 C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4 9 ( 0 2 0 — 0 7— 0 1 7- 4 6 2 1 )2 0 1 4
加 强社 会组织建设 完善社 会 管理格局
— —
关于阜新 市社会 组织发展 与社会 管理创新 的调 查与 思考
类 社 会 组织 不 断 发 展 壮大 , 其在 促 进 行 业 协会 、 村 专业 经 济 协 会 的发 展 以及 指 导县 区 培 育 发展 尤 农
社 区 社会 组 织 方 面力 度较 大 。 目前 , 阜新 市 共注 册 登 记社 会 团体 30家 , 中市 本 级 15家 , 区 级 7 其 8 县
收 稿 日期 :0 2 0 — 8 21—2 02
作者 简介 :. 1 王雪梅 , , 女 中共丹东市委党校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 向为公共管理 。 2 孙学敏 , , . 男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公共管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思考
作者:郑丽箫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35期
摘要:社会组织的发展是公民社会进步的标志。
如何管理社会组织,让其在社会中发挥最大作用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现实问题。
在社会管理的范畴中,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是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新的思维与实践。
关键词:创新;社会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218-02
一、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概况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使用“社会组织”一词,同时提出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要“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可以说,十七大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并将社会组织的发展提到了战略高度,其间蕴涵着党的执政理念和国家建设理念的变革,意味着以社会组织为重要载体的公民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认可和重视。
从此,社会组织的建设不再是自话自说,而是关乎我国社会建设大局的战略要件。
在2008 年汶川抗震救灾和2009 年玉树抗震救灾中,社会组织在全面参与中进一步壮大了自己。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社会组织无论在总数上、功能上,还是在格局方面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首先,从总量上,中国社会组织在近20 年来经过了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
截至2011年底,我国社会组织46.2万个,比2010年增长了3.6%。
其中,社会团体25.5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0.4万个,基金会2614个,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599.3万人。
社会组织中在民政系统完成登记注册的只占48%。
①
其次,在功能上,中国社会组织已经遍布全国城乡,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主要分布在行业中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劳动、民政、体育、环保、社区、农村专业经济等领域,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
社会团体中,行业性社团数量最多,这与我国政府近年来重视培育发展社会行业中介组织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在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和世界上多数国家一样,是以教育、卫生类为主的发展模式。
再次,在格局上,我国社会组织,尤其是社会团体是按照行政层级设置的,既有全国性,又有省地县级的,还有基层社区服务组织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他们在法律上各自独立,不存在相互的隶属关系。
现实中,层级越高的民间组织总量越少,越接近于基层的民间组织数量越多。
这就使得中国民间组织在外部结构上呈现出一个明显的金字塔式结构。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
展,中国社会组织的职能框架已经基本呈现出来。
其中,从事与社区建设相关的体育健身、娱乐、养老院、社会服务、物业管理、社区发展等事务的社会组织占的比重在不断增加。
二、我国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
社会组织的合法化困境和主体地位的不明确造成了社会组织竞争的弱势。
由于法律规制跟不上发展步伐,社会组织一方面在登记管理、财政税收制度、劳动人事制度方面受到限制而导致资源获取、人才储备、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在信息披露、监测评估、激励和惩罚等方面措施不力又使得社会组织出现公众不认可、自我毁誉等方面的公信力缺失。
在现实中,社会组织发展普遍面临场所和设施短缺、财务困难、服务定位不清、决策管理以及服务技术落后、专业人才缺乏等具体问题。
(一)政府对社会组织的两难选择
在我国,虽然社会组织形式存在已久,但其初始的、直接的和最主要的力量均来自于政府权力部门的推动。
政府既是改革的推动者,又是需要进行改革的对象,政府的这种双重性使它对社会组织的发展经常面临一种“两难选择”的状况;与此相对,社会组织自身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反过来又加剧了政府对社会组织两难程度。
因此,政府在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两者之间,经常出现摇摆不定的政策取向,特别表现在对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往往限制有余而支持不足,从而导致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不够,推动力也存在明显不足。
(二)社会组织的“准政府模式”
1.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二为一。
以中介组织为例,据相关部门对126家技术中介组织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国有中介组织占2/3。
这些国有中介组织许多与政府部门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业务发展依靠的是政府部门权威,实行行业垄断,隐蔽或公开地将行政管理职能转化为有偿的社会中介服务,实际上成为政府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2] 。
2.政府与社会组织是上下级关系。
有些社会组织虽然实行了脱钩改制,成为名义上独立的法人,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由于政府是其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和对其负责的主管部门,这些社会组织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会主动寻求政府部门的领导和支持这是一方面;而在另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在既得利益的驱使下,也愿意把有隶属关系的社会组织变成自己的附属物,指挥社会组织办事,决定社会组织的内部事务。
3.政府与社会组织是主仆关系。
对于一些自下而上成立起来的纯社会组织,依据我国现行法规,必须找到一个主管单位,方能正式注册登记。
因此,绝大多数的社会组织就此挂靠或置于政府部门的控制之下,处于为政府部门打工的地位,而那些找不到主人的社会组织,只好成
为地下活动的草根组织。
即使是这些草根组织,它们要想展开活动、运作项目,一般情况下也必须首先得到政府的点头,通过政府部门来动员社会资源,处于观察的范围之内。
(三)现行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的缺憾
我国关于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目前国务院颁布的只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民政部出台的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救灾捐赠管理办法和民政部与其他部门联合下发的规范性文件等,总体上层次不高、数量少、不配套、可操作性不强,还没有专门的、全面的、严谨的关于社会组织管理的社会组织法,使得社会组织的设立、性质、地位、作用及功能等没有完全明确、规范,缺乏相关的行业自律环境。
同时,对社会组织的人员编制、职称评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税收减免、收费许可等方面也缺乏完善的、相配套的法规与政策,使得多数社会组织的队伍不稳定、人员结构老化,缺少应有的活力和作用。
当前,我国对社会组织实行的双重管理制度,在强化社会组织准入条件并规避可能的政治风险的同时,也产生了三个问题:一是登记门槛过高,致使大量社会组织难以获得合法身份。
据有关专家的调研估计,目前没有合法登记注册而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数量,大约十倍于合法登记的社会组织[3]。
二是合法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政治色彩浓厚。
能够合法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大多与政府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或合二为一,或上下级,或主仆关系等等。
三是现行管理体制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大量涌现的社会组织纷纷绕开双重门槛做法,不仅对于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起不到应有的约束和监管作用,而且降低了法律应有的尊严并激励了公民不守的群体行为,这在法制社会是一种危害性的现象[3]。
三、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从法规组合到法律体系的制度建设
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高层次部门法的建立还需要时间。
其次,专项条例结合众多部门规章制度的现状是政府权力结构在社会组织管理上的具体表现。
但必须肯定的是,多头立法虽然适应了政府结构,但也将目前条块分割的政府体制弊端带入到了社会组织管理及自身建设之中。
突出表现为社会组织交流相对匮乏、社会组织建设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利益勾结、社会组织官僚主义等问题。
专门法律才是社会组织制度建设的方向,是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的必要保证,但法律的建立需要相关条件的配合,越是高层次的法律越是需要充分的酝酿准备,否则,将很容易产生法律制度的动荡,反而阻碍了社会组织的发展。
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明确,比如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人力资源以及财政收入等。
但随着各项条件的逐渐成熟,出台相应的专项法律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因此,提高制度层次,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路径具有比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政府管理需从分级统合到分类规范
在合作型管理中,政府对社会组织实施针对性的管理,在基本管理制度一致的情况下,对于特定类型的社会组织,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
例如公益社会组织,政府通过项目合作和定期拨款的方式给予扶持,充实了这些组织的资金。
相比之下,目前中国政府对社会组织虽然也进行了一定的分类管理,但总体上,现有管理体制更多的是依赖于分级统合管理,即通过各级地方政府对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进行归口管理,这就产生了一定的问题。
社会组织是个大而化之的概念,在具体管理中,不同类型组织需要不同的管理,这要求对社会组织进行科学的分类。
但目前更强调的是通过多管理主体来实现分级统合管理,即双重管理体制。
双重管理体制除了说明社会组织的管理主体同时包括两个政府部门之外,还包含了分级管理的原则,即对社会组织按照其所开展活动的范围和级别,实行分级登记、分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