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复习教案
:光现象复习教学案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教学案(一)主编:李书平审核:关杨一、课时复习目标1.通过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记住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速度是c=3×108m/s.2.通过探究光发生反射时有什么规律的实验,来认识光的反射规律。
知道光发生反射现象时光路是可逆的。
学会用光的反射规律画光路图。
3.通过对光发生反射现象的观察,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4.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课堂复习导学1.通过对课本34页版图的观察及在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说一说什么是光源?请举一例日常生活中所用到光源。
2.课本中哪些实验和事例是用来描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请说出每个实验和事例的现象及结论。
你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其他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请举一例。
你还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说出你的实验方法。
3.我们为什么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其原因是什么?4.通过对光的反射现象的回顾,你能画出光发生反射时的光路吗?若能,请说出哪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反射角和入射角。
5.在自然界中,有些物质客观存在,却看不见摸不着,需借助某些方法才可观察到。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光的路径难以观察到,你或你的老师做这个实验时,是怎样将光路显示出来的?6.通过对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探究实验的回顾,说出光的反射规律并能画出其光路图。
7.通过对课本41页图2.2—7的观察,说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是什么?三、课堂复习研讨1.你会做下面的实验吗?模拟“日食”和“月食”现象实验器材:蜡烛、火柴、乒乓球、皮球(或气球).实验步骤和方法:(1)点燃蜡烛,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一手持乒乓球(代表月亮),另一手持皮球(代表地球).(2)使皮球围绕蜡烛运动,乒乓球围绕皮球运动,观察皮球、乒乓球各自被对方的黑影遮挡的情况.当乒乓球、烛焰、皮球三者处在同一直线上时,皮球上的某一部分被乒乓球的黑影挡住,这种情况相当于日食.当烛焰射向乒乓球的光全部或部分被皮球挡住,这种情况相当于月食.全部挡住是月全食,部分挡住是月偏食.本实验最好两人合作,并在晚间关闭电灯后或者在室内遮光的条件下进行.通过上面的实验,请你回答:(1)日食、月食的成因是什么?(2)发生日食、月食时,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请画出示意图.2.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光现象》复习教案
《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规律,理解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3. 通过光学现象的探讨,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光的色散现象。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规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光屏、白纸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水中倒影、彩虹、透镜成像等,引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现象,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 光的传播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光的传播规律,学生跟随教师思路进行学习。
3. 光的反射教学活动:讲解反射定律,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反射现象,并进行随堂练习。
4. 光的折射教学活动:讲解折射定律,演示凸透镜、凹透镜的折射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光的折射。
5. 光的色散教学活动:通过三棱镜分解白光,让学生观察彩色光谱,解释色散现象。
6. 光的波长与频率教学活动:讲解光的波长、频率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光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折射定律: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
4. 光的色散:白光分解为彩色光谱。
5. 光的波长与频率:光的性质及影响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规律。
(2)画出光的反射、折射示意图,并解释其原理。
(3)解释光的色散现象,以及与光的波长、频率的关系。
2. 答案:(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界面时发生反射、折射。
(2)反射示意图: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界面法线两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折射示意图: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在界面法线两侧,入射角与折射角遵循斯涅尔定律。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本质;(2)了解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现象;(3)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与波长的关系。
2.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光学现象的探究兴趣和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光的传播方式、光的本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衍射、光的干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中的光现象,如阳光照射进屋子、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概念讲解: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光的传播方式、光的本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衍射、光的干涉的概念,并通过图片和实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实验探究:以光的折射为例,进行实验探究。
教师准备一块玻璃板,用一个玻璃杯中装满水,将玻璃板竖直插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引出光的折射规律,并让学生自己总结。
4.同步练习:通过选择题、判断题和应用题等形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并在做题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5.拓展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的例子,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
6.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各种现象,并进行简洁的归纳概括。
四、教学评价:1.做题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和解题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实验评价:通过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评价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评价:通过学生在拓展应用中的观察和操作情况,评价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光现象复习课设计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规律;2.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3.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衍射现象;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光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2. 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衍射现象。
三、教学内容设计与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个与光有关的有趣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探索欲望。
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知识讲解(20分钟)2.1 光的传播方式和规律简要介绍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波动传播。
讲解光的规律,即光速是万物中最快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光速。
2.2 光的反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光的反射现象,解释反射的定义。
引入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阐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
2.3 光的折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光的折射现象,解释折射的定义。
引入折射率的概念,介绍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规律,并讲解斯涅尔定律。
2.4 光的色散现象以折射为基础,介绍光的色散现象。
讲解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不同导致的色散现象。
2.5 光的衍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光的衍射现象,解释衍射的定义。
引入衍射绕射的概念,阐述光的波动性和衍射现象之间的关系。
3. 练习与巩固(30分钟)3.1 单项选择题设计一些与光现象相关的单项选择题,考察学生对光的反射、折射、色散和衍射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3.2 解答题出示一些与光现象相关的解答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延伸(20分钟)展示一些与光有关的实际应用,如光纤通信、光学成像等,引发学生对光学科学的兴趣,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习题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内容设计与安排,全面涵盖了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衍射现象等知识点。
教学过程中融合了实验演示和互动答题等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光现象复习教案【DOC范文整理】
光现象复习教案第四章复习教案一、基本概念二、重点难点及典型例题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辨别摸看照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例1作图训练指南66页13题例2.A下图中a为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b为点光源S 发出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请完成光路图并确定S的位置。
B.如图,A为发光点,A/是A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横线是主光轴,利用作图法找出透镜的位置和焦点位置。
c如图所示,已知一入射光线经过某镜后的光线传播情况,试通过作图确定三种不同镜子的类型及镜子所处的位置.例3.如图所示,A是一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
B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c 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
若从外径与圆孔B相同的厚玻璃板、凹透镜、凸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B中,发现在光斑c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比圆孔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B的那个光学器件A.只能是凸透镜B.只能是平板玻璃c.只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D.平板玻璃、凹透镜、凸透镜都有可能光的折射定律例 1.如图所示为一上下表面平行且打磨光滑的玻璃板平放在木桌上。
一束光线以人射角50°从空气中入射玻璃板的上表面,已知光线进人玻璃的折射角为30°。
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在玻璃板的上、下表面发生的所有反射和折射的光。
例2.如图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中,反射角_______度,折射角_______度.例3.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
则是反射光线,是折射光线。
例4.如右图所示,为什么池塘底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若要用竹竿去击中它,应瞄准哪一点?若要用一束光线去击中它,又应瞄准哪一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v成像特点应用u>2ff<u<2fu<f焦点和的分界点,2倍焦距处是和的分界点。
例1.某同学利用焦距为10c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数据记录的表格如下,请根据实验情况,补充完整。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案优秀7篇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①了解光源,并知道光源的分类,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掌握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②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通过实验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③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使用说明用15分钟阅读课本69-72页并完成问题导学,A层全部完成,BC层完成探究部分,分层达标。
三、预习指导1.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及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2.问题导学:依据启发性问题的引导,认识光源,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掌握光速。
四。
课内探究(一)光源(3分)1、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2、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15分)1、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学生实验):打开教室的白炽灯,每个学生两只手各拿一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让眼睛穿过小孔观察光源。
(探究一):①光在均匀的液体中的传播②光在均匀的空气中的传播③光在均匀的透明固体中的传播(学生总结):光的传播特点2、如何描绘光传播路径?3、学生看教材图4.1-3同时请学生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5分)①影子的形成(探究二)用白炽灯对着墙,把乒乓球放在灯和墙之间。
现象:总结影的形成:②(教师引导)用光的直线传播总结分析日食的成因(四)光速(5分)学生阅读课本71页,自主完成如下问题:1.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2.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为m/s,光在水或玻璃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看课本71页科学世界回答:1.“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2.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五、课堂小结(2分)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案篇2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本教学,使学生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光现象”章节。
具体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2. 通过对光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难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现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复习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等知识点,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
(1)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2)将凸透镜、凹透镜放在阳光下,观察光线的变化,引导学生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
(3)用三棱镜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4. 例题讲解:针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成像等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2.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一个光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给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图。
(3)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判断下列情况中,成像的性质是什么?a. 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b. 凹透镜,物距小于二倍焦距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光现象复习教案
光现象复习
课程导入
利用山川美景 故宫夜景、上海东方明珠夜景图片引入新课
一、光的直线传播(学生小组看书完成高效复习P31考点一)
视频讲解小孔成像 日食 激光准直
教
学
目
标 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3.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教 学 方 法 1.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会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系统
复习本章知识.
2.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
念、规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讲述结合法:通过典型习题的讲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知识的内涵,熟悉解
题方法与技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激光笔 光的反射仪
器 平面镜成像 演示器材
教学
课时 1课时
光的反射(学生小组看书完成高效复习P31考点二)
教师演示光的反射现象帮助学生回忆光的反射定律,视频补充
学生自己举例解释生活中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实例
作图
【例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在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或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内(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
小,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
(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光现象》复习教案
《光现象》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7、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8、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9、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复习内容本章讲述光现象。
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知识的应用。
知识梳理1、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特点、光速3、实例及应用4、色光5、光的反射定律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7、平面镜成像8、凸透镜对光的作用9、成像规律及应用10、红外线紫外线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础练习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规律。
2.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认识物体的颜色形成原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光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和物体颜色的形成。
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白屏等。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不同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现象,提出问题:“光是如何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现象?”2. 例题讲解(15分钟)(1)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哪些?(2)什么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3)什么是光的折射?列举光的折射现象的实例。
(4)光的色散现象是什么?物体颜色是如何形成的?3. 随堂练习(10分钟)(2)计算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角。
(3)简述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 知识拓展(10分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介绍光现象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光速、光年等。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视深等。
4. 光的色散:彩虹、三棱镜分解白光。
5. 物体的颜色:吸收、反射、透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
(2)举例说明光的色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计算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角,并解释原因。
2. 答案:(1)光的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速为3×10^8m/s,光年表示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2)光的色散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彩虹、太阳镜、光纤通信等。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原因: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大于在水中的速度,根据折射定律可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现象复习课教学案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教学案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激发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通过示例题目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了解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
5. 学生实验(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6. 结果讨论与分析(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光的反射定律2. 光的折射定律3. 光的色散现象4. 实验现象与结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
(2)解释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2. 答案:(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天空是蓝色的是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对太阳光中的蓝光进行散射,使得蓝光在观察者眼中更加明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复习了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课后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光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方面,可让学生研究光的偏振、干涉等更深入的光学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学生实验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与答案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光现象复习课中,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作为教学难点和重点是非常关键的。
《光现象》复习教案
《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光现象”章节。
具体包括光的折射、反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现象的基本原理,如光的折射、反射、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等。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提高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光屏、图示等。
2. 学具:学生用光现象实验盒、直尺、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
教学细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2. 例题讲解:讲解光的折射、反射、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教学细节:通过图示和实验,形象直观地讲解原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细节:及时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2. 光的反射3. 平面镜成像4. 凸透镜成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
(2)简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计算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和像距。
2. 答案:(1)光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
(2)平面镜成像原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平面镜上的交点即为像。
(3)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1/f = 1/v 1/u,结合实际情况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光现象的知识点。
课后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光现象,探索光的奥秘,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doc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光源的含义及种类,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能说击常见的光沿宜线传播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利用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会做反射光路图,能识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理解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会处理平面镜成像相关的作图。
4.知道光的折射定律,能判断常见的折射现象。
5.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复习过程,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学习梳理总结知识的方法,能将木章内容系统化。
2.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归纳解题的方法、技巧,养成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交流学习心得,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2.通过合作探究养成学生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和善于观察、总结的学习能力。
3.通过复习养成学牛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1.光现象知识的实际应用。
2.运用光路图解决问题。
易错点:1、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常判断为与镜面或界面的夹角。
2、平面镜成像屮误认为像的大小规律是近大远小。
3、“倒影”与影子混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激光灯自制光屏平面镜玻璃板方格纸光具盘半圆玻璃块 蜡烛 打火机 讲义【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木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课件展示精美图片:这些美轮美奂的风景涉及到哪些物理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冋答,自然地引出本节复习内容一一第四章 光现象 二、专题复习总结方法 【专题一】光的直线传播专题一知识点聚焦:(小组抢答 比比谁记得准、答得快)1•光源:自身能够 _______ 的物体叫光源,根据成因分为 __________ 光源和 ________ 光源。
例如:太阳、萤火虫、水母属于天然光源;蜡烛、霓虹灯、白炽灯属于人造光源;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 (是或现象光源 规律: 现象 应用规律:光速红外线紫外线仁光的传播2、光的反射镜面反射成像规律 平血镜:(~ (元件J应用球面镜卓更现象4x 看不见的光3、光的折射定义 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不是)光源。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中考物理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复习关于光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讨论人眼能够看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体的原因分析,体会到光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光的色彩与物体的颜色,了解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理解物理上的影和像的含义,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判断方法。
了解光的热效应,直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在相互讨论与复习过程中,形成对光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并能加以辨别和运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教学重点和难点]光现象的基础知识复习与运用[教具和学具]光源、投影仪、三棱镜、三色玻璃纸、硬纸板等[课前准备]请同学在课前把中考指导书上的知识框架整理好,能够自己整理归纳知识点。
把“学法指导”部分的6个问题预习一下,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把不理解的部分整理出来,[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复习整理知识框架(10分钟)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说一说,你知道光现象的哪些知识点?学生活动:利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的整理结果展示出来。
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本章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和整理,没有整理出来的,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让学生的预习情况得到认可。
二、课堂教学(20分钟)同学们关于光学的知识作了很好的总结与归纳,在同学们归纳的知识框架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还有很多基本知识点。
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光的基础知识。
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看到生活中五颜六色的各种各样的物体?我们的生活是彩色的,但太阳光是白色的,如何让我们看到彩色的光呢?实验:光的色散现象介绍光的三原色。
通过实验演示复习色光的混合。
问题: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如何判断的?问题:不透明的物体颜色是丰富多彩的?复习颜料的三原色和颜料的混合问题: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就会形成影子,但我们学过光学元件还可以成像,那么影和像的含义各是什么呢?从科学意义上把影与像区分开来.影通常是指不透光的物体在光源的照射下,在物体后面留下的一个暗区称为影,影的边缘反映了物体的轮廓,它的几何形状和物体相似;而像是利用光学元件(面镜或透镜),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反射或折射)使物体成像。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光现象复习课,依据教材第九章《光》的内容进行。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以及光与物体颜色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传播、反射、折射等;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理解光与物体颜色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折射规律的应用;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基本概念;光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白板、PPT等。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到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复习光的反射定律。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应用;(2)光的反射:结合平面镜反射现象,解释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通过凸透镜成像,讲解折射定律;(4)光的色散:使用三棱镜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根据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画出相应的光路图;(2)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基本概念;2. 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3. 光的色散现象;4. 生活中的光现象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解释为什么镜子可以照出我们的样子;(3)结合光的折射,解释为什么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
答案:(1)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如影子、日食、月食等;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平面镜等光滑物体时,按照反射定律反射;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方向改变。
(2)因为镜子是平面镜,光线射到镜子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了镜子中的自己。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中“光现象”章节。
具体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透镜成像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规律,了解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能够运用平面镜、透镜等光学元件进行成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成像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习笔记、教材、练习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回顾光的反射现象。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分析平面镜、透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画出光在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中的传播路径。
(2)分析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水中物体看起来更浅、放大镜原理等。
4. 知识拓展(10分钟)(1)介绍光纤通信原理及其应用。
(2)探讨光学元件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5. 小组讨论(10分钟)(1)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如何利用光学元件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平面镜、透镜成像原理和特点。
3. 光学元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求出物体与镜面的距离。
(3)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放大镜原理。
2. 答案:(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物体与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像距离。
(3)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在透镜的焦点以外,成像是实像;物体在透镜的焦点以内,成像是虚像。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光现象”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睛和眼镜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规律,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2.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认识光的三原色,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3. 掌握眼睛和眼镜的原理,了解近视、远视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眼睛和眼镜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平面镜、三棱镜、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白纸、铅笔、直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光现象,如水面的倒影、彩虹、眼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例题讲解:(1)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例分析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2)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分析水中物体看起来变浅的原因。
(3)光的色散: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的过程。
(4)凸透镜成像:讲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5)眼睛和眼镜:讲解眼睛的构造,解释近视、远视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光现象,解释其原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反射定律2. 光的折射定律3. 光的色散现象4. 凸透镜成像规律5. 眼睛和眼镜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光的反射、折射光线路径图。
(2)分析生活中一个光现象,解释其原理。
(3)简述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
2. 答案:(1)见教材图示。
(2)如: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3)近视眼戴凹透镜,远视眼戴凸透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规律掌握较好,但对光的色散现象和眼睛、眼镜原理的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初步学会归纳知识,知道一些物理方法。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悟出自然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
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运用光学知识完成光路图。
器材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展示四配套实验演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程序设计
学生活动
带领学生回忆本章所学的知识点
课堂引入:一束光,从真空或空气中从光源射出,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发生那些现象呢?今天我们来系统的复习光现象。
三、光的反射
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被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分居两侧)
光路的可逆性(当你从平面镜中看见别人眼睛,别人也从平面镜中看到你的眼睛)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回答交流作业第6、13、14题,讨论、教师巩固部分知识点。规范作图,实验演示。
2.光的表示: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用来描述光的。(板书:建模法)
3.光的传播速度: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3×108m/s。
交流、讨论、学生回忆知识,
回答交流作业第8、9、10题
回答交流作业第11、12题
教师活动
教学程序设计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度讲解。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点
1.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
3.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及光速。
4.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会用对称法作平面镜成像图。
5.理解光的反射定律,会作光路图。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光现象》复习课,教材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光现象”。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的规律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镜子、玻璃棒、三棱镜等)。
学具:学生物理课本、笔记本、签字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太阳光、镜子反射、水中的鱼反射等,引导学生关注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梳理知识点,巩固记忆。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平面镜成像、折射现象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的规律及应用,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的规律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答案:光的传播是指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以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反射是指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光的色散是指光通过棱镜等介质时,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
《光现象》复习教案
《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光现象》这一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成像特点;透镜的种类、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光谱与光的色彩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传播、反射、折射等,能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不同光学元件的成像特点,能运用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3. 培养学生对光的色彩现象的认识,了解光谱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色散现象。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平面镜、透镜的成像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凸透镜、凹透镜、色散实验器材。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水面倒影、透镜成像等,引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光速等概念。
反射: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介绍反射定律。
折射:讲解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折射现象,介绍折射定律。
成像:分析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凸透镜为例,讲解实像、虚像的形成。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完成与例题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谱。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基本性质传播、反射、折射、色散2. 光学元件成像特点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透镜3. 光谱与色彩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说明平面镜、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描述光的色散现象。
2. 答案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平面镜成像规律:物距等于像距,物像等大;凸透镜成像规律:实像倒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正立、放大。
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学现象,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教案光现象
[设计意图]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复习关于光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讨论人眼能够看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体的原因分析,体会到光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光的色彩与物体的颜色,了解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理解物理上的影和像的含义,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判断方法。
了解光的热效应,直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在相互讨论与复习过程中,形成对光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并能加以辨别和运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光现象的基础知识复习与运用
[教具和学具]
光源、投影仪、三棱镜、三色玻璃纸、硬纸板等
[课前准备]
请同学在课前把中考指导书上的知识框架整理好,能够自己整理归纳知识点。
把“学法指导”部分的6个问题预习一下,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把不理解的部分整理出来,[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
设计本节复习课,旨在让学生归纳出初中光学的主要知识点,重点解决光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后续复习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知识做好准备。
参考南京市中考指导书的要求,建议在使用本节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复习的主体,结合一些简单的活动演示,提高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
[设计意图]
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主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发现本章内容中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实物的探究活动过程的重现,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境中自主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记住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解释平面镜应用的问题。
理解光反射的规律,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及其应用。
掌握基本的光路作图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复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活动与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活动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与光的反射定律及运用
[教具和学具]
平面镜、玻璃、相同的棋子两个、光源、光的反射装置一套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完成中考指导书上的复习练习,及时批阅后,把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起来做好分析,在本节课上进行校正。
[教学过程]
请学生根据归纳的知识框架二,把
有关的知识点填写出来。
问题:如何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资源]
设计本节复习课,旨在让学生根据存在的不足,复习光学的主要知识点,资源来自于学生的作业完成的具体情况,
参考南京市中考指导书的目标要求,建议在使用本节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复习的主体,结合一些简单的活动演示,提高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教学评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体现复习课的“少讲多练”得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练习,达到有效的复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