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复习内容【自制】_语文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段讲解)教学设计 冀教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标出音节,要求把字音读准确。
2.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3.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信奉、胆大妄为、固执、惊讶、宣布。
4.查阅资料,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
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语境认识“妄、执”等生字,辨析5个多音字“着、的、当、更、为”在文中的正确读音,并能区分1组形近字“辩、辨、辫”。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对比品读,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品读表现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当时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语段,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名言引路,走近“伽俐略”1.课前交流:“赠名言”。
师:世界上有许多伟人,他们将自己毕生的理念全部融入在简短的言语中,以此来传承伟大的精神,激励世人的斗志。
可以说,这些言语是集“万千精华于一身”,不停地唤醒着许多沉睡的心灵。
孩子们,那么多的名人名言中,也一定有一句让你感怀至深,让你备受鼓舞,让你铭记于心!谁愿意现场来交流?教师也赠送学生一则名人名言:(课件出示)“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1)指名朗读后交流自己从这句名言可以触摸到作者大致是个怎样的人?预设:不盲目迷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善于实践……(2)揭示名言作者: 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俐略。
(多媒体出示伽利略画像和名字)(3)引导学生交流从课外收集到的关于伽利略的成就资料。
(要求语言简练)(4)课件出示:伽俐略一生的辉煌成就。
(简表)师:伽利略能够获得那么多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恪守这样的信念——(齐读名言)2.紧扣“经典”,走进文本。
师:孩子们,要真正读懂伽利略,光凭这则名言是远远不够的,伽利略能这样说,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可以借助于各种文学作品,在充满情味的语言文字中去逐渐丰满伽俐略伟大的形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WTT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一)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常用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 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
5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6 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伽利略,一个是亚里士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按你的了解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教师补充)二、读课文,学习生字,检查在预习中解读生字词的情况。
三、按自然段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要词句,再讨论概括自然段段意。
四、给课文划分结构段并概括段落大意五、总结:全文共六个自然段,是以简介人物、提出问题、多次试验到公开验证,紧紧围绕两个铁球着地的问题展开叙述的,段与段之间联系得十分紧密。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a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b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记叙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两个铁球落地实验的背景与经过。
小编为四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
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小学语文 人教版)四年级 下册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伽利略、辩论、信奉、固执、违背、一磅、拴住、拖着、宣布、比萨城、胆大妄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 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 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重点难点重点: 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难点:1. 针对课文内容, 发表自己的见解。
2. 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教学用具媒体资源: 动画课件《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审题, 导入新课1.齐读单元阅读连接语, 画出文章句, 了解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故事。
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 课文的题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
下面我们来看着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二)初读课文, 检查预习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2. 在学生朗读基础上评读, 纠正字音。
3.齐读课文,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4.默读课文, 根据提出的思考题, 检查学生读后是否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 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 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 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5. 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奉:相信, 并照着去做。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5_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 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 磅重的10倍。 ——亚里士多德
这句话说明:
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 重量(有 )关,物体越(重 ), 落下的速度越(快) 。
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 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 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有的 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 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 脸!”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 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 的这句话的确 说错了 。两个不同 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 是 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 速度 跟铁球的 轻重 没有关系。
小练笔: 反复试验后,伽利略准备在比萨斜塔上 公开试验,面对亚里士多德的权威,面对 质疑他的人们,他想: -
人教版新课标 四年级语文下册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湖北省枣阳杨垱镇中心小学
杜本琼
伽利略
是十七世纪意大利 伟大的物理学家和 天文学家,科学革 命的先驱。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 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 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 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 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 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科学 小故事。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 做。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教学精品ppt课件
不确信。因为伽利略想:“这样,从一 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 么解释呢?”这可以证明。
这是他思考之后产生的怀疑。他在思考 的过程中,他相信吗?
他在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时先说了“如 果”,“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说明他还 不能确信这个说法,说明他很谨慎、很小心。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是一种假 设,至于到底是不是正确,那要看你的说法 是不是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推敲,我就相信, 否则我就怀疑。在我得出判断之前,我不确 信你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们把这段话完整地 读一下,读出你在思考,读出你很谨慎,读 出你的思考一步一步很严谨。
这是两个铁球,一个是10磅重,它下 落的速度快;一个是1磅重,它下落的速度 慢。把它们拴在一起的时候,因为1磅重的 铁球下落的速度慢,它就会拖住10磅重的 铁球,就像这样,从而使这个整体在下落 的时候速度变得慢了一些。
你为什么说10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快 而1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慢?
因为亚里士多德说,两个铁球同时落 下时,速度不同。10磅重的是1磅重的10倍。
一个事实得出两个结论,自然要引起伽 利略的怀疑。这里说的“一个事实”指的是 什么?“两个结论”指的是什么?
“一个事实”指的是伽利略设想的一
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把两个铁球拴在一
起”,跟10磅重的铁球下落来比较;这
“两个结论”呢,一个说它会比10磅重的
铁球落得慢,一个说它比10磅重的铁球落
得快。
伽利略是怎么推导出这两个结论 的呢?请一位同学来模拟推导一下,怎 么得出的第一个结论,一边说一边演 示。
所以,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每一部 分都在发挥特定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 伽利略的思想和精神也因为有了这两个自 然段的烘托,而显出对人类思想进步的巨 大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复习内容【自制】
一.看拼音,写词语,并按要求填写
jiü lì lûâqīn lûâbiàn lùn jiübiàn lùn
(伽利略)(侵略) (辩论家) (辩论)
xìn fâng wãi bâi yībàng shuün zhù
(信奉:信仰和敬奉)(违背) (一磅) (拴住)
tuōzhùjiě shìxuün bùbǐ sàchãng bǐ sàbǐng
(拖住)(解释)(宣布) (比萨城)(比萨饼)
dǎn dà wàng wãi gù zhi xún cháng jiě dácãng jīng
(胆大妄为) (固执) (寻常)(解答) (曾经)
jiào shòu
(教授)
二.多音字
①着:zháo(着地) zhuó(穿着)zhāo(高着儿)zhe(走着)
②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1.广大无边,如“气势~~”;
2.扩展,充满,如“热情~~”)
三.填空
1.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对当时研究科学的人信奉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产生了怀疑。
经过反复试验,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在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他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的试验,使人明白(道理):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座号:_______
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
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