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阅读题“架空分析”现象审视
2019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命题特点与趋势分析
2019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命题特点与趋势分析
一、内容更加考查名著的深层思想
传统的名著阅读试题重视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表层内容,而在2019年中考中,更加注重考查名著内在的深层思想和价值观念。
例如,题目出现了对《西游记》中
“求仙不够规矩”的探究,对《红楼梦》中“贾母为何要设宴”、对《水浒传》中“晁盖
和宋江的领导作用”等问题的考查。
二、注重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2019年中考中除了考查学生对单篇名著的理解外,还注重考查学生对多篇名著的阅读能力。
例如,一道题目要求学生将《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中的某个
片段联系起来分析,另一道题目要求学生从《老人与海》、《青春之歌》、《夏洛
的网》等不同的作品中找出相似之处。
三、增加文化知识的考查
2019年中考中出现了许多考查文化知识的题目,例如对于《红楼梦》中的“对联”、对于《水浒传》中的“双燕山”和“秦明会”等文化内容的考查。
四、注重情感态度的考查
除了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外,还注重考查学生对名著中人物情感态度的理解,
例如对于《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情感、对于《水浒传》中梁山泊义士的情
感等的考查。
总体来说,2019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深层次思维能力,更加强调对多篇名著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加了文化知识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这也是
未来名著阅读试题的趋势之一。
2019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命题特点与趋势分析
2019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命题特点与趋势分析随着我国中学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作为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也在不断调整与完善。
对于这一命题特点与趋势的深入分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备考中更好地把握命题规律,提高解题水平,还能够对教师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命题特点分析1.注重文学经典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一直以来都注重经典著作的考查,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傲慢与偏见》等。
这些经典名著具有深厚的文学积淀和普世的价值,通过阅读这些名著,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注重文本理解试题更加侧重对名著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通过考查对细节、情节、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等方面的理解,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深入分析能力,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握故事发展的轮廓。
3.注重能力考查除了对名著文本内容的理解外,试题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进一步展开思考,对名著背后的深层次意义进行探讨和思考。
这种考查方式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能。
1.注重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除了传统的文言文名著外,也会适当增加一些现代文学作品的考查,如鲁迅、茅盾、巴金等。
这种多样化的命题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学形式的理解和欣赏。
2.注重生活化现代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还趋向于注重生活化,试题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更贴近学生的思想与情感需求。
这种趋势更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深入理解和体会。
3.注重综合素质未来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还将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如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等。
这种综合素质的考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助于学生成为综合发展的人才。
中考“名著阅读”类试题呈现形式、考查要点和应考策略
中考“名著阅读”类试题呈现形式、考查要点和应考策略大家都知道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享受到优良的文学艺术熏陶,还能体悟人生经验与智慧,激发学生的人性情怀、精神理性和社会责任感。
因而,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要求,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名著阅读类试题作为引领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打好精神的底子的一种创新题型应运而生。
一、名著阅读类试题命制的根本依据名著阅读类题型,作为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一道亮点的题型,近几年来,一直是常考常新,不断在命题实践中丰富考查的呈现形式,推进考查的内容,细化考查的要点。
然而,始终不变的是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规定的范围;名著阅读类题型考查的根本目的:就是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期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标的这些阐述无疑是中考名著阅读类题命制的根本依据。
二、名著阅读类试题的呈现形式先看几道省内的2009年中考原题:【2009年常州市中考题】选出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 】A.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B.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对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的分析与思考
对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的分析与思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第四学段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藉此推动学生扩大学习资源,增多语文积累,提高语文素养,为以后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要求,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自2004年始,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大都设置了“名著阅读”检测题,时至今日,“名著阅读”题题型多样、内容丰富,从形式上看有选择题、填空题、填表题、简答题,从考查内容看有识记积累题、归纳概括题、感悟理解题、欣赏评价题,这些试题为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但是,回顾近几年来的中考“名著阅读”题及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名著阅读”题还不能很好地引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并从中获得真切的感悟和体验,也少有独特的思考和见解。
问题出在哪里呢?先请看下面五道中考“名著阅读”题:1.请根据所提供的语境,补写出相应的人物名。
(任选其中的两个作答)(1)拳打镇关西(《水浒传》)(2)三顾茅庐(《三国演义》)(3)三打白骨精(《西游记》)(4)葬花(《红楼梦》)(2008年海南省)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打动你的是哪一点?(30字以内)(2008年陕西省)3.你一定也读过《朝花夕拾》,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人物?用一句话概括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008年山东淄博市)4.《傅雷家书》一书,大部分书信都是我国著名的家傅雷先生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人名)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儿子果然不负父望,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大师。
(2008年福建南平市)5.法国作家罗曼·曼兰的《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分别写了三个人物,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雕塑兼画家。
中考名著阅读试题浅析
1 中考名著阅读试题浅析作者考点透视《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学、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 在总目标中也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因此名著阅读已经成为中考语文试题的显著特色之一。
名著导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
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姓名、简历、国籍等、作品人物、情节、内容、主题、写法、文风、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
选材均取自七——九年级语文教材附录“名著导谈”中的列举篇目不设文段阅读试题以选择题、填空题、图表题、判断题等为主。
应考策略①要求依据七——九年级语文教材附录“名著导读”的导读文字了解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内容梗概等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
②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一些文学名著的原著如《爱的教育》《伊索寓言》《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朝花夕拾》《名人传》《繁星·春水》等。
2 ③将名著阅读与考点对接有针对性地阅读还可将名著阅读与电视、网络结合起来熟悉名著中的开篇词以及重要诗词熟悉名著中的主要情节、回目或梗概熟悉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字、绰号和典型语言等从而凸现积沉文化和应对考试的双赢。
典型考题2006年徐州中考试题“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初中名著阅读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名著阅读的问题与对策作者:潘黎明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8年第07期在提倡全民阅读的新形势下,语文教学也应该以阅读名著为重。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平时学生学习和接触到的文章比较多,文章的题材各异,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是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而名著作为文化经典,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可见名著蕴藏的历史文化和拥有的文学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提倡名著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能锻炼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初中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1.中考名著阅读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江苏历年语文中考的题目中可以看出,关于名著阅读的题目考察过于僵硬和笼统,很多题目对于名著的考察仅仅限于简单的积累应用,综合性的题目较少,考察内容不够深入。
这就让教师和学生误以为名著阅读并不是那么重要。
例如,有一年语文中考考题曾考过四大名著的作者,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回答。
要想让教师和学生注重名著阅读,当务之急就是要在考题上下功夫。
出题多侧重考察名著的内在问题,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让教师和学生有紧迫感,以此督促学生重视名著阅读。
2.初中生对阅读存在误区和盲点,使得阅读趋于低俗化学生为了应试,在名著阅读方面只看考试的内容。
对名著断章取义,影响了对名著整体的把握和理解。
目前很多初中学生对一些网络小说情有独钟,但名著不同于其他小说之处就在于,名著是得到很多人认可,并且传递某种特定感情的书籍,旨在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
而当前流行的网络小说,很多内容趋于低俗化,对学生存在不良的影响。
但其实在名著中同样可以找到轻松愉悦的阅读感觉,或许它比网络小说更具有内涵。
其实读名著不是考试的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考试让学生理解更多关于名著的知识。
名著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3.教师的名著阅读教学存在功利化倾向教师为了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在中考中做到不该丢的分不丢,平时会把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和总结准备成课件,让学生直接学习和记忆。
为“名著阅读”呐喊--2009年江苏中考名著阅读题引发的冷思考
20 0 9年 江 苏 各 市 名 著 阅 读 立在 山 岭 上
② 四周如 积雪 一般 一 片明 晃
晃 的 白
⑥ 仔 细看 又有 一个 变形 的 汉
字“ , 长” 点明运 动会 的地 点
③叫声久久地回荡在 空旷的
山 野 里
运动 ” 主题 的
定是句⑥ ;再根据上下文的勾连 和对应关系 , 句②应放在最后; 那 么能具体构成会徽具体特点的就 只剩下①和③了, 根据逻辑关系, 应该是先①再③。而⑤ 和④是说 明其总体特点的,由此可以排 出
顺 序来 , 择 C项 。 选
上 说 :不读 书 的民族 是 没有 希望 “ 的 民族 ,年 轻人 要 读活 书 、活读 书、 读书活。 由此可见, ” 阅读的地 位 非 同一般 。 以 , 为语 文教 师 所 作 理 应义 不容 辞 ,做 推 广 阅读 的排 头 兵 ;作为 教育 领导 和制 定 考 纲 的教育 专家 ,理 应 大胆地 提 高名 著阅读考题的分值 ,放大 中考这 根 指挥 棒 的效应 ,从 源头 上 唤起 师 生 的阅读 意识 ,调 动起 师 生 的 阅读 积 极性 。
④ 夜 莺藏在 林 子深 处一 会儿 便 发 出一 声悠 长的啼 叫 ⑤银 色的 月光倾 泻在 丛 林和
乱 石 间
上文 有 “ 夜 ” 月 的提 示 , 么 同 月 那 夜 有关 的月光 就是 紧接 着要 叙 述 的 内容 了 ; 而后 文又有 “ 恐怖 的气 息” 的提示 , 么营造 恐 怖气 息 的 那 内容就 应该 放在 后 面叙述 。 由此 , 我 们也 能较 好地 解答 此题 。 最后, 标点 符 号 。 的时候标 有 点也 能 给我 们 的解题 提供 暗示 和 帮 助 。如 2 0 0 9年 宁 夏卷 :
2010年中考“文学名著阅读题”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
2010年中考“文学名著阅读题”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考点解读: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课外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1.考查对文学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故事的了解。
2.考查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作品、人物、故事、战役、成语等。
3.对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内容、人物思想进行探究、评析。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渗透。
常见题型及答题指南针一、识记辨别题这类题的题型主要是客观题,常见的有选择题、填空题等,主要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或既填人物又填故事等。
解题指南针:①熟悉、了解名著名称、名著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常见典故等。
②注意辨别,不要把人物与故事交叉起来。
例如“花和尚拔垂杨柳”,“花和尚”到底是谁,要辨别清楚,不要扯上其他人物。
考题1.(2010·长沙市)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童年》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母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C.古典名著《水浒》,成功地塑造了“花和尚”武松、“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人物形象,被金圣叹赞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是著名作家冰心深情歌颂母爱的诗句,她的《繁星》、《春水》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净化了许多读者的心灵。
解析:该题是对四部文学名著的解说,涉及到内容、主题、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像这种选择题,对知识的考查面广、考点多,可谓一举多得。
要解答好这类题,不仅要对作品的内容进行全面回忆,还要对作品作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只有真正把握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才能对这些“解说”作出正确的判断。
此题的选项C中的绰号与人名不符,即花和尚是鲁智深。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分析探究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分析探究文学名著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永恒的文化魅力。
阅读名著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其写作能力,还能够启迪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的特点首先,遵循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体现人文精神的重要理念。
自从新课程标准颁布并实施以来,我国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不仅愈发的迎合新课标的基本精神,且有意识的遵从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此类题不仅极具科学性,更加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贯彻其中。
其次,命题更具开放性和综合性,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从以下的几个方面中可以得到较完整的体现:其一,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我国中考中语文阅读题不仅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考察相对稳定,其题型不断的创新,其内容不断提纯,其知识不断淡化,其不断呈现出情境的设计及有创新的表达,语文实践越来越多的得到教育界专家、学者和教师的重视。
其二,中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材以书中的内容为主,注重课内外的有效结合,并将浓厚的生活气息与鲜明的人文特点融入其中。
近几年来,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着眼于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考试的价值取向由原来的要求学生较好的再现结构性知识而转向了要求学生以知识为平台,生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价值判断,体现真正的人文关怀。
其三,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名著阅读题,笔者赫然发现,现阶段的中考名著阅读题,其主要考点由过去的文学常识向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艺术特色等方面转变,并且,此类题型绝大多数都是以主观问答题的形式出现的,着重考察学生对于整篇名著的认识及理解。
第三,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的命题愈发灵活、多变,以考察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
伴随着我国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深入,我国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的题型愈发灵活、多变,这不仅有助于考核学生课内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有助于学生应变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
中考名著阅读“架空分析”现象再审视
N看 下 面 的 中考 题 :
( 2 ) 有人说 , 苦难能锻 炼一个人 ; 也 有人说 , 苦 难 能 毁 灭 一 个人 。 你 赞 同哪 一 种 说 法 ? 请 你 从 以 下备 选 人 物
悉教材 “ 名 著导读 ” 中 的相 关 内 容 , 就能很快 回答 。 ( 二) 命 题者 、 考 生 共 同 直 接 参 与
关键 词 : 中考 名 著 阅读 命 题者 架空分析
梳理 2 0 1 5年 中考 名 著 阅读 题 ,我 们 会 发 现 中考
名 著 阅读 “ 架 空分 析 ” 现 象 非 常 普 遍 。下 面 , 我们 就从
无肉, 容易 胡乱 联系 。请看 下 面的 中考题 :
3 . 按 要 求答题 。
命 题 者 和考 生 参 与 的角 度 , 对 中考 名 著 阅读 “ 架 空 分
析” 现 象 作 一 些 新 的思 考 。
一
我 市“ 阳光读 写推介 会 ” 后 , 学校 开展 “ 名 著推 荐
墙” 活动, 要 求 同 学们 将 所 读 名 著 浓 缩 为 一 句话 , 推荐 给 其他 同学。请 你从 以下备 选名 著 中选择 一部 , 仿 照 示例 , 完成推 荐 。
、
“ 架空分 析” 现 象 立体 审视
从 命 题 者 和 考 生 参 与 的 角 度 审 视 名 著 阅 读 题 中 的“ 架 空分 析” 现象 , 大 致 有 以下 四 种 参 与 方 式 。
示例 : 《 水 浒》 — — 梁 山好 汉 嫉 恶 如 仇 , 除暴 安 良,
显 英雄 本 色。
这种 考查 方式 , 大 多是 让考 生用 高 度浓缩 的语言 ( 几句话 ) 将 名 著 概 括 出来 , 特 点是 叙 议结 合 , 但 有 骨 7 2 l语 文戟 学通讯・ 初中 I 2 0 1 5 . 9
中考名著阅读题命题现状与策略
712019.2 •初中中考名著阅读题命题现状与策略◎欧阳齐(北郊初级中学, 江苏 常州 213000)◆命题研究摘要:统编语文教材突出了名著阅读专项设计,并将其提到了名著阅读课程的高度。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名著阅读考查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呈现出一些可喜的变化,但也有一些问题很值得关注和探讨。
一是名著阅读题应该将“读了什么”“读到了什么”“用什么方法读的”三个问题作为命题的抓手,紧扣阅读这一核心学习活动进行考查。
二是依据初中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和名著阅读考查内容,应将名著阅读题考查层级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
关键词:名著阅读 中考命题 考查内容 阅读方法名著阅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出的亮点,也是对过往文选型语文教材和篇章式语文教学缺陷的有效弥补,更是语文课程回归语文本质的有效路径。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这里所说的整本书阅读,指的主要就是名著阅读。
正是基于这样的课程理念,统编语文教材更加突出了名著阅读专项设计,并将其提到了名著阅读课程的高度。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名著阅读考查也在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呈现出一些可喜的变化。
但是,只要深入研究近两年中考名著阅读题的命题内容和考查形式,我们还是会发现隐匿其中的一些问题。
下面,笔者就以2018年中考语文卷为例,就中考名著阅读题的命题现状和策略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命题现状(一)题型推陈出新笔者对收集的89份2018年中考语文卷梳理后发现,名著阅读题考查题型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为主,考查内容涉及作品作者、国别朝代、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其中有些试题在命题形式上有所创新,比如下面这两类题。
1.图表题。
这类题配有与名著相关的插图,或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插图概述与名著有关的故事情节,或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文字和图表完成对相应内容的填写。
这类题既有对重要情节的考查,也有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更有对主题的探究,比如2018年中考山西卷5题:5.第三小组以“细品数朵·朝花·感悟鲁迅初心”为主题,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分享他们阅读《朝花夕拾》的体验。
10年中考真题名著阅读题型分析
10年中考真题名著阅读题型分析10年中考真题名著阅读题型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9年级课外阅读量和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提出的具体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
为了考查“新课标”提出的课外阅读目标是否完成,从2006年起,各地在中考命题时,都注重了对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情况的考查。
这种试题总的特点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
解答名著阅读题同解答其他题目一样,也需要注意方法。
这里,我们不妨在对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有关名著阅读命题的题型、取材情况和考查侧重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正确而恰当的答题方法。
2010年各地中考共有21份试卷中涉及名著阅读命题,大致可分为主观类、客观类、主客观兼备类三种题型。
其中,主观题型有12道,客观题型有4道,主客观兼备的有5道,已呈现主观题骤然增多、客观题急剧减少、兼备类题型逐步被看好的变化趋势。
从这21道试题所涉及的名著情况看,有14道以《水浒传》命题;12道以《西游记》命题;5道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命题;《三国演义》、《繁星·春水》、《格列佛游记》、《名人传》各被3个省市用来命题;《红楼梦》、《朝花夕拾》、《安徒生童话》各被2个省市用来命题。
此外,老舍的《骆驼祥子》、泰戈尔的《园丁集》、《新月集》也有所涉及。
从中可以看出,选用中国名著的多,选用外国名著的少;选用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西游记》的多,选用《三国演义》、《红楼梦》和中国现代名著的少;中国现代名著中,《繁星·春水》被选用较多,其他现代名著选用较少;外国名著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被选用较多,其他作品选用较少。
从试题的深浅或难易程度看,识记层次的试题较多,理解和运用层次的试题较少;单项知识考查的试题较多,综合知识考查的试题较少。
综观这21道考题,我们可以将它们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①主要人物性格题,2道;②故事情节评点题,3道;③人物情节关联题,4道;④感悟品味评价题,4道;⑤综合知识积累运用题,8道。
中考名著阅读题“架空分析”现象审视
中考名著阅读题“架空分析”现象审视作者:许丹来源:《读写算》2020年第29期摘要针对近几年的中考名著阅读题分析,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名著阅读题“架空分析”现象较多。
本文针对“架空分析”的现象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架空分析”现象的有效策略。
解决名著中“架空分析”现象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改变出题人的思维方式,应该深入探究考查内容,对名著进行深度考查,让学生深入名著深处进行阅读,提升名著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希望通过考试升华名著阅读对学生的作用。
关键词中考;名著阅读题;架空分析;现象审视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9-0175-02从新课标实施开始,在中考中也开始存在对名著考查的题型。
而且根据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中考中所考查的名著内容一般都是课本中曾经提过的内容或者是课程标准中推荐阅读的内容,在考查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阅读实际情况的落实。
但是在中考的命题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考查中“架空分析”题型特别常见,就是要让学生在宏观的角度对作品的框架进行分析,并得出一个概括式的结论。
这样的考查方式脱离了名著的具体内容,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
一、产生名著“架空分析”的原因(一)出题人对教材把控不准确在近几年的命题中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出题人在出题时只是断章取义地将名著中的内容转变成题目,不能深入理解教材编写的目的,这就导致了“架空分析”现象的出现。
在教材中存在的名著导读只是开始,后面还会有相应的阅读建议以及片段和思考,教材中名著的阅读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但是在出题人的分析中就将教材中的导读以及思考当成了重点,对于教材要求的名著中精彩片段在考试中体现的却很少,从而产生“架空分析”的题型。
(二)出题人本身对名著了解不够在很多题目中可以发现,出题人对名著本身的了解并不够,出题人本身都没有对名著详细的阅读过,所以出题人在谈论名著时就会出现对名著的偏见,只是以自己看到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没有针对名著的整体进行分析。
中考名著阅读题“架空分析”现象凝视
中考名著阅读题“架空分析”现象凝视自从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中考语文也开始了对名著阅读的考查。
从整体上看,所考查的名著多数是新课标推荐的,讲义做过简要介绍的,而且也愈来愈注重阅读实践的落实。
可是,在命题思路和命题方式上,一直存在对名著进行“架空分析”的现象。
所谓“架空分析”,确实是借用文学史的分析模式,要求考生从宏观角度对作品进行大纲节目式的简要分析、评判,形成一个骨架势的结论。
这种不从作品的具体内容动身,也不深切到作品细枝末节的考试方式,与新课标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评判建议相去甚远。
现结合2020年各地的中考试题,来做一番分析。
一、“架空分析”现象扫视中考对名著考查的“架空分析”,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形:(一)将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制成干瘪的“木乃伊”这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最多的一种考查方式,其表现是:撇开作品具体内容,让考生抽象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社会意义等。
经过这样一番条条框框评价折腾后,遂将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变成了一具具干瘪的“木乃伊”。
如:根据要求作答(1)请写出保尔·柯察金和鲁滨逊共同的优点。
(2)请概括孙悟空被玉皇大帝封为“齐天大圣”后到偷吃仙丹之前的故事情节要点。
(福建省龙岩市中考题)此题第(1)小题就是从宏观视野出发,让考生来比较分析两部文学名著中的主要人物的共同优点,是一道典型的架空分析题,就是让语文教师回答也有难度,更何况初中生。
第(2)小题也有点架空分析的意味,但是涉及到作品的具体内容,重在检验考生的阅读实践,有其合理性。
参考答案:(1)有远大目标(理想);能持之以恒;有顽强拼搏精神。
(答到两点即可)(2)要点:拜访众仙;管理蟠桃园;偷吃蟠桃;定住七仙女;欺骗赤脚大仙;偷吃仙酒等。
再比如下面这道名著阅读题: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
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2019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命题特点与趋势分析
2019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命题特点与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考语文考试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其中名著阅读是中考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著中的经典作品被视为中考语文试题中的重要篇章。
每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命题都会有一些特点和趋势,了解这些特点和趋势有助于学生备考,提高阅读能力。
下面就2019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趋势进行分析。
一、命题特点1.注重文本的精读与解析:2019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中,出现了一些比较长的篇章,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和分析。
这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理念,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字,感受文字的魅力,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
通过精读并解析文本,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而非简单地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记忆能力。
2.强调名著与生活的联系:2019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中,不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命题。
名著是现实生活的缩影,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哲理。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感悟人生、感悟社会,将名著中的思想和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深度的思考。
试题命题也注重考查学生对名著中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能力。
3.注重扩展性思维:2019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中,出现了一些灵活性和开放性较强的题目,不再只是简单地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记忆,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扩展性思维。
要求学生根据名著内容进行联想、融会贯通,甚至有一些命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写出与名著情节相关的作文内容。
这种形式的试题命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趋势分析1.名著阅读的考查将更趋多样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名著阅读的考查形式也将更加多样化。
不再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背诵名著内容,而是通过多种形式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包括选择题、阅读理解题、作文题等,都将成为名著阅读考查的一部分,以此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2.注重名著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名著阅读不再只是语文学科的内容,而是会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例如历史、地理、文学等。
中考名著阅读试题浅析
中考名著阅读试题浅析[考点透视]《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学、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总目标中也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因此,名著阅读已经成为中考语文试题的显著特色之一。
名著导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
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姓名、简历、国籍等)、作品(人物、情节、内容、主题、写法、文风)、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
选材均取自七――九年级语文教材附录“名著导谈”中的列举篇目,不设文段阅读,试题以选择题、填空题、图表题、判断题等为主。
[应考策略]①要求依据七――九年级语文教材附录“名著导读”的导读文字了解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内容梗概等,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
②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一些文学名著的原著,如:《爱的教育》《伊索寓言》《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朝花夕拾》《名人传》《繁星・春水》等。
③将名著阅读与考点对接,有针对性地阅读,还可将名著阅读与电视、网络结合起来,熟悉名著中的开篇词以及重要诗词,熟悉名著中的主要情节、回目或梗概,熟悉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字、绰号和典型语言等,从而凸现积沉文化和应对考试的双赢。
[典型考题]( 2006年徐州中考试题)“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睛节要点
就 是 从 宏观 视 野 1小
出发 , 考生 来 比较 分析 两部 文学 名 著 让 中的主要 人物 的共 同优 点 , 一 道 典 型 是 的 “ 空 分 析 ”题 , 是 让 语 文教 师 回 架 就
为了引 出祥 子这 个人物 , 对人 物性 格 的 分 析 没 有 任 何 帮 助 。 题 者 的开 阔视 命
人 为架 空 的 结论 , 不但 站 不住 脚 , 而且 带 着 明 显 的 偏 见 。这 ~ 个 性 评 价 倒 无 所谓, 问题 的关键 是 , 生 必须 编造 谎 考 言, 来证 明这个 被 “ 架空 ” 的结 论 , 把人 物 丰富的 个 性 完全掩 埋了。 属于 开放 虽
这种 “ 架空分析” 现象的表现是撇
瘪 的 “ 乃伊 ” 木 。如 : 根 据要 求作 答
( )以上文段 节选 自 1
( 者) 作
的小说 《
() 2 请结合小说 内容对文 中 “ 他”
的性格 作 简要 的分析 。
路 和 命 题 方 式 上 , 直 存 在 对 名 著 进 一 行 “ 空 分 析 ” 现 象 。 谓 “ 空 分 架 的 所 架 析 ” 就 是 借 用文 学史 的分 析 模 式 , , 要
开具体 内容 , 考 生介 绍 作 品的 性 质特 让 点、 思想 内容 、 艺术特 色 、 阅读 感 受、 社 会 意 义等。 生 只能根 据 自己的 一知 半 考 解, 对原著 进 行简单 化 、 念 化 处 理 。 概 例如:
息 ”请 结合作 品说说你从 中呼吸到的
“ 雄们 的 气息” 英 ( 安徽 省 艽湖 市 中考题 ) 此 题 给 出的 简 短 阅 读 材 料 只 是 一 个 引子 , 目的是 回答 第 ( ) 题 , 1小 属于 文 学 常识 范 畴 。 ( ) 第 2 小题 要 求结 合整
想再 喝 水 , 可是 见 了 井不 由得 又过 去
灌 了一 气,不为解渴 ,似 乎专为享受 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 胃中,忽然
自从 实 施 新 课 程 以 来 ,中考 语 文 也 开始了对名 著 阅读 的考 查。从 总 体 上
品 中的人物 形 象 、 格特 征 、 会 意 义 性 社
等。经过 这 样一 番 条条框 框 的折腾 后 ,
评
价
60
谈谈你的看法。
( 建省福 州市 中考 题 ) 福
( 将作品中博大精深 的丰富内 二)
涵进 行 简单化 、 念化 处理 概
【
兰大声疾呼 : 打开窗子吧 !让 自由的 “
空 气 重 新 进 来 !呼吸 一 下 英雄 们 的 气
此题首先 给 出的人物 评价 , 是 就
野, 阅读 实 践行 为格 格不入 。 与 下 面一 题 更是 “ 架空 分 析 ” 的代 题
甚远 。 结合 21 年各 地 的中考试 题 , 现 00
来做 一番 分析 。
答, 也有 难度 , 更何 况 初中生 。 ( ) 第 2 小 题 也 有点 “ 空 分 析 ” 意 味 , 是 涉 架 的 但 及作 品的具体 内容 , 在检 验 考生 的 阅 重 读 实践 , 有一定合 理性 。 大 致有以下两 种情 形 : ( ) 作 品 中鲜 活 的人物 形 象制 一 将 成 干瘪 的 “ 乃 伊 ” 这 是 近 几 年来 出 木 。 现 的最 多的一种 考 查方 式 , 表现 是 : 其 再 比如 下面 这道 名著阅读 题 :
性试题 , 但是 有点 “ 老虎吃天 , 无从下 口” 的感觉 , 很难回答。
析 ”题 ,出示 的 一 点 阅读 材 料 , 仅仅 是
求考生从宏观角度对作 品进行大纲式
的分 析 评价 , 形成一 个 骨架 式 的结 论。 这种 不从 作 品的具 体 内容 出发 , 不深 也 入 到 作 品细 枝 末 节 的 考 试 方 式 , 新 与
课 标 对 文 学 作 品 阅读 的评 价 建 议相 去
了许 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
花 的 令 人 害 怕。 他 不 知 怎 么是 好 了 .
低 着头,拉 着车 ,极慢 的往前走 ,没 有 主意,没有 目的,昏昏沉 沉的,身
上挂 着一 层黏 汗,发 着馊 臭的味 儿。
走 了会 儿 ,脚 心和 鞋 袜 粘 在 一 块 ,好
像踩 着块湿泥 ,非常的难过。本 来不
( ) 写 出保 尔 ・ 察 金 和 鲁 滨 1 请 柯
逊 共 同的优 点。
( )请 概 括 孙悟 空被 玉 皇 大帝 封 2 为 “ 齐天 大 圣 ”后 到 偷 吃 仙 丹 之 前 的
(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题 ) 此题第 ( ) 1 小题是考查文学常识。
第() 2 小题 是 一 道典 型 的人物 “ 空分 架
凉 了一下 ,身上 的毛孔猛 的一收 缩, 打个冷战,非 常舒服。喝完,他连连
的打 嗝 ,水要往 上 漾 !
看, 所考 查 的名 著大都 是 新 课标推 荐且 课 本 做 过 简 要 介 绍 的 , 且也 越 来 越 并
注 重 阅读 实 践 的落 实 。 是 , 命题 思 但 在
作 品中鲜 活 的人物 形象 变成 了 具 具干 一
中任选一人,结合原 著 内容 ,以 “ 我 同意……”或 “ 我不同意……”开头,
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 气味
都 混含 着 由地 上 蒸发 出来 的 腥 臭 街 上 仿佛 已没 了人 ,道 路 好 像 忽 然加 宽
撇开作品具体 内容 , 让考生抽象分析作
割 1 。.0 例 o I o 。
表作 :
名著阅读 学习小组在 阅读 《 西游
记 》后 ,有位 同学对书 中主要人物这
样评价 : 悟空可颂 ,悟净可敬 ,悟能 “
可 气 ,唐 僧 可憎 。 ”针 对这 一评 价 , 同
在这 个白光里,每一个颜 色都刺
学们展 开 了热烈的讨论。假设你也参
加 了讨论,请你在 “ 悟能”和 “ 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