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崇高与优美的审美形态及其审美特征

合集下载

大学美育:优美与崇高

大学美育:优美与崇高
21
龙卷风
22
3.康德继承了英国经验主 义的崇高观,并从理性 的角度对崇高进行了探 讨。他认为崇高不能包 含在任何的感性形式里, 而只能涉及理性的观念。
23
康德还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数学的崇高主要指体积的庞大,这种体积的 大,只能通过目测,从单纯的直观中把握对 象的整体。对象在心灵中唤起的这种无限大 的观念,才是崇高。力学上的崇高,主要指 威力而言。
30
31
2.形式方面:往往不符合 形式美的规律。比如形 式美要求和谐,而崇高 的事物往往是无限的大, 力量的无限强劲等。
32
3.审美感受:先有痛感, 后有快感。比如面对汹 涌的波涛,首先是恐惧, 然而当我们意识到他并 能伤害到我们时,感到 它非常壮观。
33
(四)崇高的分类 1.自然崇高:以无限大的 力量、无比大的形式显 示崇高。体现在量的无 限大,力的无限威猛。 泰山是雄伟高大的,但是 当我们爬到山顶一览众 山小的时候,我们征服 它的感觉就是一种美感, 是一种愉悦感。
48
49
37
在大海面前人会觉得渺 小,大海对人造成压抑, 但人也有超越大海的能 力。比如当我们在大海 中自由航行的时候,大 海给我们的感觉不再是 压抑沉重的,而成为我 们的快乐源泉;
38
(六)崇高与壮美的关系 1.联系:它们都是指一种雄伟壮阔的美,外在的形式 以及量上都很大。 2.区别: (1)壮美与崇高是两种不同的美的形态,即美的 两种不同种类。正如叮咚山泉与惊涛骇浪,是两种 不同形态的美一样。这两种形态的美,各自特征截 然不同,给鉴赏者的审美体验也不同。前者显得玲 珑小巧,娇柔透剔,令人舒心惬意,各种审美因素 趋向平和统一;后者显得粗砺强劲,雄奇怪涎,令 人惊心动魄,各种审美因素趋向冲突对立。

谈崇高与优美

谈崇高与优美

谈崇高与优美

内容摘要:

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一门学科。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美学思想都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审美范畴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形成的、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审美现象的一些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种类概念。崇高与优美属于审美范畴的两种,到底是什么,有怎样的特征,值得我们去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

崇高,壮美,惊心动魄,优美,和谐,心旷神怡

崇高和优美都属于审美的范畴,是美的表现形态。崇高又称为是壮美,通过对象的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产生敬仰、赞叹的情怀。优美,并不是与作为审美对象总称的美一样,它与崇高相对。优美又称为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

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阳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

在审美类型中,崇高的基本特征是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客体企图以巨大的气势和力量压倒主体,主体在严峻冲突中更加激发自身的本质力量与之抗争,最终战胜与征服客体,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比在优美事物中更加充分的显现。崇高的核心在于“冲突”。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审美主体所受到的挑战越严重,遇到的冲突越激烈,斗争的历程越险恶,就越能激发和显示人类自身的本质力量,也就越能令人感到崇高。

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第九章 优美与崇高

第九章 优美与崇高
乐而忘之,几忘其有身。

欣赏者凝神观照, 获得审美的愉悦,刹那 间忘记自身的存在。

朱先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论述刚性美和 柔性美的区别。比如,“走进一个院子里, 你抬头看见一只老鹰站在一株苍劲的古松上, 向你瞪着雄赳赳的眼,回头看见池边旖旎的 柳枝上有一只娇滴滴的黄莺,在那儿临风弄 舌,这些不同的物体在你心中所引起的情感 如何呢?”“鹰和松式的美”是刚性美,和 “莺和柳式的美”是柔性美。鹰和松同具一 种美,莺和柳又同具一种美。

圆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各式圣者登上了色彩绚 丽的玻璃窗,酷似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当人们走近 教堂不仅产生对天国的神幻感,也产生装饰美感。由 于它是玻璃画能依光线的穿透而生艳,以其光色的奇 妙而引人入胜。
崇高的文化内涵:艺术风格
中世纪基督教的哥特式建筑代 表了早期的崇高风格,这是一种对 神的赞颂同时对人的价值进行压抑 的宗教艺术。 当崇高从宗教艺术风格演变为 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时,它的内容从 主体精神的异化复归为主体精神的 自觉。追求超越的人对自身的超越 这一精神历程,代替宗教超越中的 彼岸(天国、上帝),成为崇高的 核心。

(三)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 判》中,把崇高分为两种:数量的崇高主要涉 及体积,比如暴风雨中的大海、荒野的崇山峻 岭、埃及的金字塔和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等等。 力量的崇高指巨大的威力,同时我们心中有足 够的抵抗力和这种威力抗争。 英国的勃拉德莱在《牛津诗学讲义》中, 就举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到的麻雀抗拒猎狗 的例子反驳康德的这个观点。麻雀的英勇和它 的体积不相称,所以,体积的大小并不是崇高 的主要因素。

优美与崇高的美学探究

优美与崇高的美学探究

优美与崇高的美学探究

摘要:

优美的美感经验,在感觉上是一种无功利而普遍令人愉快的、轻松的体验;在审美主体与对象的关系上是一种和谐、契合关系,而不是一种抵触或矛盾关系;在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意识与无意识之关系上,优美感作为纯粹的感性活动,却是合乎理性的;在心理反应上是一种顺应反应,即我们的心理活动没有与对象之间的对抗和矛盾,而是很快乐的接受对象,并在情感上与对象之间亲和、亲密;在美感经验的呈现形式上,则是“合规律性”的形式,即既不违反自然形式,也不违反人的基本感性形式。

关键词:

优美崇高

崇高和优美是美的两种不同形态,即美的两种不同种类。如有句六言诗云“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这两种不同形态的美,给我们的审美感受也是不同的。前者给我们无限的力量,后者给我们的却是心旷神怡的审美愉悦,可以扩大我们的精神境界和审美享受。前者叫崇高,后者叫优美。

优美、崇高的本质及美学特点

优美、崇高作为美学范畴分别对应着阴阳两象,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不论是形态或色彩,质地或境界,优美与崇高都以各自的特征而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⒈优美的本质及美学特点

一般来说,娇柔小巧事物的美属于秀美,即优美。例如依依的杨柳,娇嫩的花草,柔和的春风,还有一般的青山绿水,小桥人家。娇柔的声音是优美的,如鸟类的声音,昆虫的声音,潺潺流水声。社会生活中的优美,侧重于内容的和谐,既表现在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表现在结果上,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而产生出来的浑然合一、交融无间的一种境界。人情友善、和睦共处的社会关系,安居乐业、国富民安的社会环境,缠绵悱恻、激动人心的

第二节__优美与崇高

第二节__优美与崇高

第二节__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

这是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往往把它们并列起来比较研究。

一、优美

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我们先把握四个字:和谐统一。

是最早被人类认识、最一般的审美形态。

所以在西方早期,美和优美往往混为一体。因此,在广义上,美包括崇高、优美、悲剧、喜剧、丑和荒诞等形态,但在狭义上,美则主要指的是优美。随着研究的深入,优美才从美的概念中脱离出来,演化成与崇高并举的审美形态,随着对崇高形态研究的深入,对优美的研究也不断得到重视。

(一)优美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

真善美最大限度的和谐统一。

(1)自然不是作为审美主体的对立面出现,而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成为物性与人性完美、和谐的统一。

在我们中国画中,“比德”的痕迹很重,那棵松象征人的意味比较明显。真善美统一的人为痕迹更易看出来。

(2)优美也包含社会性内容

它在此处与崇高的不同就在于有没有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优美就是一种令人舒适的自然而然的和谐感。

所以,儒家这样描述过君子的风范:“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个文质彬彬,就是带有社会性的优美的表现。

2.特征:

(1)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表现。

就是审美主体要能自我观照,使审美对象的特征能够呈现。比方“柯达一刻”的广告,单纯从具体对象分析,不涉及优不优美的问题,但是把那些画面组接起来,就有一种和谐统一感,就令人心境放松。这与创作者用心去捕捉生活瞬间有根本关系,他首先有过这样超然的心态,才能在需要时把它表现出来。

(2)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

浅谈崇高与优美的审美形态及其审美特征

浅谈崇高与优美的审美形态及其审美特征

浅谈崇高与优美的审美形态及其审美特征

内容摘要:美的现象的审美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在美学史上,很早就有人注意了崇高

与优美的不同。人们对崇高和优美的历史探讨时怎样的呢?崇高和优美又具有哪些审美特

征呢?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侧重于展示客体与

主体在实践中经由矛盾对立达到统一、平衡、和谐的状态。崇高更多地展示着主体和客体

在现阶段相冲突和对立的状态;并且在这一对立的冲突中,显示出客体和主体相统一的历

史必然性。关键词:崇高优美内涵历史探讨审美特征区别一、概述崇高与优美的内涵

崇高是西方美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其基本内涵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经历了巨大的自足

力量的压制、排斥和冲击之后,最终通过生活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得到充分的提升和体现。也可以说,崇高是一种具有积极价值内涵的审美形式,通过生活实践和审美活动,在真、善、美与假、恶与丑的对抗与冲突中重建。在西方美学中,美是一种与崇高对立互补

的基本审美形式,具有一定的价值内涵。美是理性的内容和感性的形式,是理想和现实。

个人与社会、自然、自由与自由、主观目的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和谐统一。总之,美是理想

生活境界与生活实践完美统一的现实表现和展示。2、论崇高与美的历史

在西方美学史中,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中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一般认为是

朗基努斯的《论崇高》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对举的美加以概述。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与美严格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的经经验主义哲学家--博克。他在《崇高与美》一文中提出,崇高感情的根源是“自我保全的冲动”。康德从博克

优美与崇高的比较

优美与崇高的比较

摘要:本文从探究优美与崇高的来源出发,探究西方美学家的理论。进而对优美与崇高进行比较,在内容上和谐与冲突、平衡与矛盾的区别,在形式上,一小一大,一静一动,一柔一刚,在美感上,优美能给人和谐与愉悦的美感,而崇高给人以恐惧、惊心动魄、激奋昂扬的审美感受。然后比较维纳斯和掷铁饼者两尊雕像,她们分别是优美和崇高的象征,是柔与刚的诠释,静与动的塑造。接着联系中国美学中的概念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援引古代经典诗词,不同的风格展现不同的美学意识。其实,优美与崇高在自然界,在社会生活中,在艺术领域里,都有广泛而生动的体现。它们各尽其妙、异彩纷呈,举例来比较不同妙处。最后,强调人们对崇高的追求日渐淡漠的时候,提倡人们更应重视“崇高之美”。

关键词:优美崇高阴柔之美阳刚之美

西方美学精彩纷呈,浩瀚似海,在此,仅选择优美与崇高进行浅微的探讨。

一.“优美”与“崇高”的来源

“优美”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美的形态,平时我们说的美,在大部分情形下就是指的优美。“美这个概念来自希腊语“bellus”,原意是“漂亮”。其引申涵义是指姿态、动作的轻盈、优美。美是哲学家努力要发现的一种特质,它是可以使人的感官和理智感到快乐和愉悦的一种特性。”①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窄到广、先易后难、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崇高之美也逐渐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与优美同样重要的审美形态。“崇高”这一范畴是由古罗马的朗加纳斯在《论崇高》中最早使用:“崇高风格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

西方美学家认为,优美与崇高分别源起于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在西方古典美学中,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的交错互动,构造了西方美学的基本概念——美与崇高。双希精神的巨大钟摆,从理性的人和完善的人的理想,到信仰的人和超越的理想,塑造了美和崇高的基本特性。” ②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

古希腊的这种单纯、静穆、和谐的美。不仅表现于建筑 和雕塑,而且也表现于绘画、音乐、诗歌等其他艺术形 式。
拉 斐 尔 : 《 西 斯 廷 圣 母 》
“是一种天国仙界中的 平和与安静。”“在拉 斐尔的任何画幅之前, 必得要在静谧的和谐中 去寻求它的美。”(傅 雷)
拉 斐 尔 : 《 美 丽 的 女 园 丁 》
朱光潜先生 (1897—1986)
• 对感情、灵感、想象的重视使朗吉弩斯的《论崇高》 成为若干年后的启蒙运动者和浪漫主义者手中的武器。 他们以此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反对刻板的政治 生活对人的自由天性的压抑,崇尚艺术创作中的自由 和激情。 • 朗吉弩斯的崇高范畴的提出以及对崇高效果——狂喜 的强调,在美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一种 转变,这种转变在艺术创作中是由理智向情感的转变。
• 对于康德的崇高在于 体积巨大的观点,受 到后人的批评。英国 的勃拉德莱在《牛津 诗学讲义》中,就举 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 写到的麻雀抗拒猎狗 的例子反驳康德的这 个观点。
勃拉德莱F.H. Bradley (1846-1924)
中国美学中与“崇高”范畴有关的论述
• 在我国古典美学中,没有崇高这个审美范畴。但 是与崇高近似的内容在古代的典籍和文学作品中 早就出现了。比如,《易经》把各种事物归为阴 阳两类,相应地,美的事物也可以分为阳刚之美 和阴柔之美,即刚性美和柔性美。“骏马西风塞 北”是刚性美,“杏花春雨江南”是柔性美;苏 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阳刚 之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阴柔之美。 这里的刚性美就近似于崇高,而柔性美就近似于 优美或秀美,是一种优雅、秀丽的美。

(完整版)优美与崇高

(完整版)优美与崇高

溪流
溪流
海洋
火山
• 朗吉弩斯通过列举这些对象显示出自然界崇高的美学 特征:数量的巨大和力量的强大,威严可怕,令人惊 叹,人的实践尚未征服的奇异。“崇高”对象的特征 是无形式,即对象形式无规律、无限制。崇高感是主 体由对对象的恐惧而产生的痛感转化为由肯定主体尊 严而产生的快感。
• 崇高,是一种庄严、雄伟的美,具有巨大的力量和慑 人的气势。崇高,是惊心动魄而不是玲珑雅致。
• 博克还看到丑和崇高之间的某种一致性,这是值得 注意的。丑本身不一定崇高,但是丑和引起强烈恐 怖的那些性质结合在一起,就会显得崇高。在西方 现代美学和艺术中,丑这个审美范畴受到高度重视。
• 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在 《判断力批判》中,把崇 高分为两种:数量的崇高 主要涉及体积,比如暴风 雨中的大海、荒野的崇山 峻岭、埃及的金字塔和罗 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等等。 力量的崇高指巨大的威力, 同时我们心中有足够的抵 抗力和这种威力抗争。
古希腊的这种单纯、静穆、和谐的美。不仅表现于建筑 和雕塑,而且也表现于绘画、音乐、诗歌等其他艺术形 式。
拉 斐 尔 : 《 西 斯 廷 圣 母 》
“是一种天国仙界中的 平和与安静。”“在拉 斐尔的任何画幅之前, 必得要在静谧的和谐中 去寻求它的美。”(傅 雷)
拉 斐 尔 : 《 美 丽 的 女 园 丁 》
浮华纤巧的罗可可风格
• “诗人需要的是什么呢?生 糙的自然还是经过教养的 自然?动荡的自然还是平 静的自然?他宁愿哪一种 美?纯净肃穆的白天里的 美?还是狂风暴雨雷电交 作,阴森可怕的黑夜里的 美呢?诗需要的是一种巨 大的、粗犷的、野蛮的气 魄。” ——《论剧体诗》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

Page
9
康德不将崇高归结于自然,自然只包含崇高的事物,不包 含崇高的根据或崇高的原因。 崇高与人的不可分离性:崇高归根结底与人的生命体验密 切相关。
优美:形式和内容完全统一。
“真正的崇高不能含在任何感性的形式里,而只涉及理性 的观念”。
优美直接引起有益于生命的感觉,对人有直接的吸引力并 唤起人的游戏的想象;崇高首先引起人们生命力阻碍的感 觉,接着是更强烈的生命力的爆发,从而克服生命力的阻 碍。
美的形式:1、凭感官可 以把握的有限的形式—— 优美; 2、无法把握、无法度量 的无限的形式——崇高。
巨大不等于崇高,崇高属 于伟大。
Page 8
与优美相比,崇高在形式上 是无限的和没有秩序的。 崇高的事物主要在自然界, 如呼啸的海洋、喷发的火山 、浩淼的宇宙等。 崇高的事物一定是巨大的: “数学的崇高”:体积的巨 大或数量的巨大;“力学的 崇高”:力量的巨大和不可 抵御。 崇高的两种主要类型。
Page 22
席勒 “美可以同时期待产生松弛 和紧张两种作用。松弛的作 用可以使感性冲动和形式冲 动各自安分守己,紧张的作 用可以使两种冲动都保持其 力量”。 “理想的美,尽管是不可分 割的和单一的,但在不同的 关系中却显示出融合性和振 奋性。在经验中存在一种融 合性的美和振奋性的美”。
Page 23
(二)优美的内涵

【优美与崇高的联系】优美与崇高的特点

【优美与崇高的联系】优美与崇高的特点

【优美与崇高的联系】优美与崇高的特点

审美形态是审美实践活动中特定的人生样态、审美境界、审美情趣和审美风格等的感性凝聚及其逻辑分析。优美和崇高都是人们在长期审美实践活动基础上逐步形成并积累下来的最基本的审美形态,把握优美与崇高的区别是美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人们多关注的是优美与崇高的区别而很少关注它们之间的联系,这里我要讨论的就是优美与崇高的联系。

优美,也就是狭义的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优美的本质特征是和谐与完美。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在美感上看,优美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感受;从自然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例如“断臂美神”维纳斯,这尊古希腊艺术杰作,自从1820年从希腊弥罗岛上一座倒塌的庙堂里发掘出来后,它的美不知使多少人陶醉。

崇高,即广义上的美,也作为美的一种形态,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的矛盾激化中。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坚韧的特征;在美感上看,具有“不平凡、伟大的”独特的审美属性。崇高的基本特征是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审美主体所受到的挑战越严重,遇到的冲突越激烈,斗争的历程越险恶,就

优美与崇高的比较

优美与崇高的比较

优美与崇高的比较

1

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2

突。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客体企图以巨大的气势和力量

3

等。

耳。

瑙河圆舞曲》。崇高的事物却常常有意地突破或违背对称、均衡、节奏、比例等形式美法则

《列宁格勒交响曲》。

高之美。

4.优美与崇高的辩证统一

亮繁饰

男性风采的兴趣和男人对女性魅力的钟爱。

和道德品质及其相互关系钟浅析审美价值以及刚柔相济的原则。他把知性和德行等人的活动

崇高的性质引起人们的敬意。狡黠、谨慎、玩笑、恭维和精细和气这些细致微末、文雅的行

以及善于从任何事态中脱身的诙谐家上上当的可笑。这显然是一种优美。喜剧中的爱情并不

及刚柔相济的思想。

美好充分展现出来。

愉快的人生。

5

美”

1

2

3

西方美学理论中关于崇高的

1213273

的意义。

2

3

的形式无规律、无限制或无限大。而美的形式是有规律、有限制的。

学的崇高是指对象的

自然界的对象”。这就

崇高观完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

4

事物之外。

内在联系。

5

比其他一切事物

乏体现崇高美的实质的具体内容。

1984年版《朱光潜美学文集》第四卷。

2002年版。

2001年版。

2002年版。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

精品文档

优美与崇高

1.优美的概念,特点及本质特征

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在审美类型中,优美通常是指一种单纯的美,常态的美.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之所以是和谐,其实质就在于它体现出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的和谐统一,并且在对象世界中得到感性的显现.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2.崇高的概念,特点及本质特征

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阳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

在审美类型中,崇高的基本特征是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客体企图以巨大的气势和力量压倒主体,主体在严峻冲突中更加激发自身的本质力量与之抗争,最终战胜与征服客体,使人的本质力

1 / 15

精品文档

量得到比在优美事物中更加充分的显现.崇高的核心在于"冲突".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审美主体所受到的挑战越严重,遇到的冲突越激烈,斗争的历程越险恶,就越能激发和显示人类自身的本质力量,也就越能令人感到崇高.

浅谈崇高与优美的艺术特点

浅谈崇高与优美的艺术特点

浅谈崇高与优美的艺术特点

作者:李悦

来源:《祖国》2016年第16期

摘要:美的范畴是美的本质的具体展开。美的本质存在于各种具体的审美对象中,其表现形态是极其丰富的。由于美学研究角度不同,人们将美的形态划分为种种不同的分类,如,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等。本文主要探讨其中最突出的优美与崇高两种形态以及它们各自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优美崇高审美特征

一、西方美学史上对崇高和优美的探讨

在西方美学史上,崇高这一术语,是古罗马的朗吉努斯在他的著作《论崇高》中首次被提出,但那时的“崇高”仅被理解为修辞的风格。18世纪的经验主义者柏克首次将“崇高”一词作为美的范畴进行研究,他认为,崇高是克服了恐惧后的审美快感,后来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康德在此基础上对“崇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康德从理性角度对崇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崇高不在于对象的恐怖,而在于人类的想象力与理性的矛盾斗争中产生的强烈的审美感受,主观的心理从痛感转化而来,由惊惧转化为愉悦感,但康德的理论脱离了产生美感必要的物质基础,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泥潭。黑格尔从康德的理论为出发点,把崇高看成是绝对精神运动,认为绝对的理念压倒一切,理念才是最高的本质。真正把崇高这一美学范畴从唯心主义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的是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他认为崇高是事物本身,而不是这些事物所唤起的任何思想,崇高的东西是有限的,在对象上不仅包括自然现象也包括社会现象和艺术现象,给唯物主义美学观奠定了基础。

西方美学史上对优美这一范畴的探讨最早是在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从探讨万物的本源入手来探讨美的本质,他们认为美体现着理想的数量关系,“美即和谐”,这个美,就是优美,“静穆,宁静”是优美和谐的具体表现。亚里士多德继承发扬了上述观点,他认为美的具体形式就是“秩序、匀称与明确”。

浅谈崇高与优美的审美形态及其审美特征

浅谈崇高与优美的审美形态及其审美特征

崇高与优美的审美形态及其审美特征

崇高与优美是艺术审美的两种核心形态,它们的审美特征也有所不同。从这两种形态的审美特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来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艺术审美的深度与丰富性。

首先,崇高与优美在审美特征上有明显差别。崇高是一种高尚深远、博大精深的美,它展现在视觉上是一种宇宙观念,体现出人类的精神崇拜。在艺术上,崇高的审美特征总结为“信仰观念”,表现手法有“幻想想象”、“崇拜宏伟”。崇高的审美作用是引发人们对精神诗性的敬畏之心,也可以激发文明精神。

优美是一种柔和、富有诗意的美,它具有一种动态、自然和人文几何的审美形态,唤起观者一类柔美而优雅的空灵感受甚至一种圣洁焕发的心情。艺术中,优美的审美特征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表现手法有“精细神秘”、“恬淡自然”。优美的审美作用是引导观者由诗意的物象转向现实的通透,从而像传统的“天人合一”一样沉浸在一种天地融合的平静沉醉中。

此外,崇高与优美在表现手法上也可以看出明显的不同。崇高以“博大精深”为主要表现手法,以梦境领域、宗教神话、宇宙观念以及人文精神等为主题,以古典、宏伟抽象、浩瀚雄伟、神秘庄肃为主要艺术表现空间,以能够传达空灵之感的手法来进行审美表现。

优美则以“恬淡自然”为主要表现手法,主要探讨生活中的小景小物。通常以自然之美,

如大自行、人文熏染之美为媒介,使用光影的变换、物象的重组、细节的点染与折射,来形成一种妩媚而凝重的审美风格,以涤除苦楚,引发温馨而安全的感受。

总之,崇高与优美是艺术审美中重要的两种形态,它们在审美特征上有所不同,表现手法也有所不同,作用也有所不同。这两种形态的审美都可以影响观者的心理,激发其情绪反应。艺术作品应兼具崇高与优美的审美形态,以期追求最完美的审美效果,才能表达艺术审美的深度和丰富性。

第六章 审美范畴

第六章  审美范畴
第六章 审美范畴
第一节

优美与壮美(崇高)



一、优美(秀美、柔美、阴柔之美) 1.优美即狭义的“美”,是美的常态,是最早 被人们发现和欣赏的审美形态。 2.优美的内在特征:一般不呈现激烈的矛盾冲 突,而表现为矛盾双方的暂时相对静止状态。 3.优美的外在特征:小巧、柔和、淡雅、细腻、 光滑、圆润、精致、轻盈、舒缓、绚丽、渐次 的流动变化等等。 4.优美带来的审美感受:平缓、亲切、轻松、 随和、舒坦、闲适、宁静、愉快等等。
二、壮美(崇高、刚性美、阳刚之美)





1.壮美的内在特征: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 中,蕴涵着力量和气势——力学的崇高。被征 服了的现实表现出对实践力量的肯定。 2.壮美的外在特征:结构庞大、线条粗犷、变 化剧烈、气势恢弘、庄严宏伟——数学的崇高。 3.壮美带来的审美感受:复合的情感效应。 惊奇、尊崇、景仰、豪迈、狂喜、震撼、胜利 感等,取向最终是积极向上的。 4.优美与壮美交织在一起。
wenku.baidu.com
二、喜剧

1.何谓“喜剧”? 正在失去或已经失去存在根据的事物, 或脱离生活常规的不合正常情理的事物 以荒唐、谬误、虚伪、不协调、可笑的 形式表现出来。 (注意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与作为 戏剧艺术的“喜剧”之别)
2.喜剧的类型:
①否定性喜剧:内容本质的丑却用美的 形式乔装打扮。 “将那无价值的人生撕破给人看”(鲁 迅);“把陈旧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 让“人类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 ②肯定性喜剧:美的内容本质常取机械、 愚蠢、甚至丑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崇高与优美的审美形态及其审美特征

内容摘要:美的现象的审美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在美学史上,很早就有人注意了崇高与优美的不同。人们对崇高和优美的历史探讨时怎样的呢?崇高和优美又具有哪些审美特征呢?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侧重于展示客体与主体在实践中经由矛盾对立达到统一、平衡、和谐的状态。崇高更多地展示着主体和客体在现阶段相冲突和对立的状态;并且在这一对立的冲突中,显示出客体和主体相统一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崇高优美内涵历史探讨审美特征区别

一、概述崇高与优美的内涵

崇高是西方美学的基本形态之一。它的基本内涵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经过巨大的已己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最终通过人生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活动而得到全面的高扬和完整的体现。也可以说,崇高是一种通过人生实践和审美活动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冲突中重建起来的具有肯定性价值内涵的审美形态。优美在西方美学中是与崇高既相反又相成的基本的审美形态,同样具有肯定的价值内涵。优美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和规律性的和谐统一。概而言之,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

二、崇高与优美的历史探讨

在西方美学史中,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中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一般认为是朗基努斯的《论崇高》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对举的美加以概述。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与美严格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的经经验主义哲学家--博克。他在《崇高与美》一文中提出,崇高感情的根源是“自我保全的冲动”。康德从博克的提法中引申出崇高与美的最重要的内在区别。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崇高不存于自然界的任何物内,而是内在于我们的心里”他强调人类本身的伟大,但没有把人类本质力量理解为物质生产实践,而将它归结为心灵的理性。在康德之后,席勒和黑格尔等几位西方美学家分别对崇高作了进一步研究。在我国,李泽厚在《批判哲学的批判》的结尾如此概括过崇高的内涵:“崇高的基础不在自然,也不在心灵,而是在社会斗争的伟大实践中。所以,伟大的艺术作品经常以崇高为美学表征,即以体现复杂激烈的社会斗争为基础和为特色的。先进战士、亿万人民的斗争,勇往直前,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英勇牺牲,正是艺术要表现的崇高。自然美的崇高,则是由于人类社会实践将它们征服之后,对观赏来说成为唤起激情的对象。”

在中外美学史上,最初有关美的本质和特性的探讨,大体上指的都是优美。英国美学家博克认为:“优美这个观念和美没有多大区别” ,主要是从对象的物性特征以及对相对于人的圣经刺激的角度入手,来论述优美。康德则从对象给人的快感、内在情感、想象等角度分析优美。在康德之后,席勒认为:“美可以同时期待产生松弛和紧张的作用。松弛的作用可以使感性冲动和行事冲动各自安分守己,紧张的作用可以使两种冲动都保持其力量”。他认为,优美是一种动态美,它是精神在感性自然中最充分地得到表现,并给人以最适合感官要求的审美享受的那种美。它更多表现在女性身上。

三、崇高与优美的审美特征及其比较研究

博克最早对崇高和美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从观念的起源和客观性质两个方面,对这两个范畴作了明确的区分。他认为,崇高与美起源于人类的两种基本情欲,即自我保全和社会交往。前者是崇高感的基础,后者是美感的基础。

崇高和优美虽然都是令人愉快的,“二者的判断都不是感官的,也不是伦理的规定着,而是以合乎反省判断为前提”。但两者是不同类的审美形态。优美直接引起有益于生命的感觉,对于人有着直接的吸引力并唤起人的游戏的想象,崇高首先因企业、人们生命力阻碍的感觉,接着是更强烈的生命力的爆发,从而克服生命力的阻碍。

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如巍巍泰山、滔滔长江等。在审美体验上,崇高往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在人生精神上,崇高总是给人强烈鼓舞,引人赞叹,催人奋进。

优美根源于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情欲,与爱的观念有紧密联系,其审美形态一般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等形式特征,对于优美的对象,常常以清新、秀丽、娇小、精致、幽静、素净、轻盈等加以描述。优美是对人的生命自身、力量的静态直观,使人感到和谐、平静、松弛等愉快和美好。优美是理性内容和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与自在、主观的合目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康德从哲学上充分揭示了崇高和美的区别。确立了崇高在美学中的地位。他认为,崇高和美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就共性说,二者都是审美判断,都是自身令人愉快的,并不涉及利害、目的和概念,但又都有主观的合目的性、必然性和普遍可传达性。就差异说,美只涉及对象的形式,崇高却涉及对象的无形式,美引起的美感是单纯积极的快感,心灵处于平静安息的状态,崇高则引起一种包含痛感或由痛感转化而来的消极的快感,造成心灵的惊叹、尊敬和巨大的震荡。

优美与崇高是客体与主体的矛盾在事物中呈现的两种客观状态。崇高主要体现实践主体的巨大力量,更多地展示的是在实践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对立、冲突中显示出来的美,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侧重的是在实践主体与客体处于矛盾统一、和谐、相对静止状态中显示出来的美。在优美的形态中,自然感性形式往往具有对称、均衡、柔和、比例协调的特点,与之相适应的是生理的快感、情感的松弛快适、心灵的共鸣。例如:中国传统意向花好月圆、芳春柔条、扶疏杨柳等,就基本上属于处在优美状态中的审美对象。即使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外在环境中,虽同属于优美,也会有不同的审美特征。

总而言之,我认为,崇高和优美都是美,却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关于崇高与优美的联系与区别问题,因为对二者的本质理解不同,有些美学家强调崇高的本质的独特性,从而将崇高与优美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崇高根本不属于美的范围(如柏克、康德以及布拉德雷等)。许多美学家则反对这一理论,认为崇高与美具有共同的本质。他们强调美与崇高的一致性,认为崇高是美的最高阶段,崇高本身就是美。从美学史上的争论来看,认为崇高与优美对立的人,大都强调了崇高中的消极和否定的一面.而认为崇高与优美具有共同本质的人,则强调崇高中的积极的、愉悦的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