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_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
1. 中国的封建社会与帝国的建立
- 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 商周时期的诸侯国
- 秦统一中原,建立大一统帝国
- 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
- 秦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2. 汉朝的建立与发展
- 刘邦的战国时期与汉朝的建立
- 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法律
- 西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状况
- 东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法律
- 东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社会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法律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
4. 隋唐时期的政治社会
- 隋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
- 隋朝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
- 唐朝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状况
- 唐朝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5. 中国古代历史的启示
- 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影响
- 古代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 古代政治制度和法律的变迁
- 古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规律
- 古代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性
以上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你能够认真复习每个知识点,做好考试准备。

加油!。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一)对外友好往来(隋唐的对外交往)1、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唐朝实行的是开放的对外政策。

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代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海陆交通。

3.日本:三种交流形式:遣唐使、留学、留学。

唐朝对日本的影响:唐朝使节回国后,在唐朝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政治改革。

日本深受唐朝文化的影响。

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出使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主持修建了唐朝的赵体寺。

新罗:很多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产品在唐朝的进口中排名第一。

5、印度:玄奘西游天竺交流佛学,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此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元朝的政治和经济、民族关系)1.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会议,推选铁木真为可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

2.元朝的建立:忽必烈于1271年定国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3、农业: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交通:为了方便南粮北运,开凿了两条新运河(通惠河、汇通河)与原有运河相连,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达大都。

商业:元朝既是政治中心,也是举世闻名的商业大都市。

外交: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著作《马克·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行省制度:目的: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内容: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省”。

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汉人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内迁;契丹、女真等族汉化;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6、回族的形成:唐朝以来,不少定居在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初中历史第一学期期中复习知识点提要.

初中历史第一学期期中复习知识点提要.

初中历史第一学期期中复习知识点提要1.人类的祖先2.人类的形成3.完全形成的人进化阶段4.世界三大主要人种5.造成人种差异的因素6.人类最初的社会7.氏族发展的两个阶段8.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原因9.我国古代著名的氏族10.金字塔11.古代埃及国家的建立和统一12.新月沃地13.两河流域14.苏美尔人建立国家15.古巴比伦王国(对应中国朝代-夏)16.《汉谟拉比法典》17.古代印度国家的建立18.种姓制度的影响19.种姓制度的内容20.四大文明古国(1)时间(2)大洲(3)大河21.西方文明之源22.伯利克里(对应中国朝代-春秋)23.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对应中国朝代-春秋战国→秦朝→西汉)24.布匿战争25.罗马帝国的建立(对应中国朝代-西汉→东汉)26.日本的统一27.大化改新(对应中国朝代-唐朝)(1)背景(2)主要人物(3)内容(4)影响28.伊斯兰教的创立(对应中国朝代-唐朝)(1)背景(2)创立时间(3)创立者(4)出现地区29.伊斯兰教历30.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对应中国朝代-唐朝)3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对应中国朝代-隋唐)32.西欧等级制度的形成33.教皇和教会34.西欧城市的复兴35.市民阶级的形成36.拜占庭帝国(对应中国朝代-东晋→明朝)37.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对应中国朝代-南宋→)38.希波战争39.马其顿国(对应中国朝代-战国)40.亚历山大东征41.罗马帝国的扩张42.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43.地跨欧亚非的古代帝国44.丝绸之路45.东方国家输入西方的物品和技术46.阿拉伯人的贡献47.阿拉伯数字48.马可·波罗(对应中国朝代)(1)经历(2)《马可·波罗行记》49.象形文字50.楔形文字51.甲骨文52.字母文字53.世界三大宗教54.佛教的产生(对应中国朝代-春秋)(1)背景(2)创立时间(3)创立者(4)出现地区55.佛教的教义56.佛教的传播57.基督教的产生(对应中国朝代-西汉末东汉初)(1)背景(2)创立时间(3)创立者(4)出现地区58.基督教教义59.圣诞节60.公元纪年61.穆斯林62.伊斯兰教的传播63.阿基米德64.《荷马史诗》65.《俄底浦斯王》66.《天方夜谭》67.麦加大清真寺68.巴黎圣母院69.分辨古代建筑类型70.文艺复兴的含义71.文艺复兴的进程(对应中国朝代-元末→明朝)72.人文主义的含义73.但丁——国籍/代表作/评价74.达·芬奇——国籍/代表作/评价75.莎士比亚——国籍/代表作/评价76.哥伦布(对应中国朝代-明朝)(1)发现美洲(2)印第安人77.环球航行78.新航路开辟的意义79.文艺复兴的意义80.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81.新贵族8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对应中国朝代-清初)8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1)序幕(2)共和国的建立(3)光荣革命84.《权利法案》8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86.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87.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88.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1)序幕(2)大陆会议(3)宣告独立(4)转折点(5)英国承认美国独立89.《独立宣言》的发表90.美国1787年宪法91.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92.法国大革命的过程(1)序幕(2)共和国的建立(3)高潮93.《人权宣言》的内容94.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文件95.法国大革命的意义96.拿破仑登上历史舞台的背景97.拿破仑的历史事迹(1)上台(2)称帝(3)颁布《法典》(4)对外战争98.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99.工业革命(对应中国朝代-清朝)100.珍妮机的发明101.改良蒸汽机的发明102.改良蒸汽机发明的影响103.轮船的发明104.火车的发明105.工业革命的影响106.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和发明者。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1.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人类的祖先–人类的起源地和分布–人类的演化过程2.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农业革命–文字的发明与运用–城市的产生与发展3.古代中国文明–中国的地理环境和特点–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和瑰宝二、世界古代文明1.印度古代文明–印度的地理环境和特点–印度教与佛教的兴起–印度古代艺术和科学的发展2.古埃及文明–埃及的地理环境和特点–法老王的统治和金字塔的建造–埃及文明的衰落和消亡3.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美索不达米亚的地理环境和特点–古巴比伦和亚述的兴起和衰落–古代巴比伦的法律和文化成就三、古代希腊罗马文明1.古希腊的兴起与辉煌–希腊的地理环境和特点–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希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2.古罗马的兴起与辉煌–罗马帝国的形成和扩张–古罗马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古罗马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成就3.罗马帝国的衰落–罗马帝国的分裂与内乱–汉朝与罗马帝国的交往与影响–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东罗马帝国的兴起四、中国古代史1.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兴起–战国时期的七雄并立2.秦朝的统一与统治–秦朝的兴起与秦始皇的改革–鸿沟的修筑和文化统一–秦末乱世与楚汉之争3.汉朝的兴起与辉煌–刘邦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武帝的外征与丝绸之路的开拓–汉朝的分裂与曹操的统一五、中世纪的欧洲1.封建社会的兴起与特点–封建制度的起源和发展–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的原因和背景–宗教改革的领导人和主要内容–宗教改革对欧洲的影响3.十字军东征和城市兴起–十字军东征的动因和目的–十字军东征对欧洲的影响–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六、近代世界的崛起1.国际贸易与殖民地开拓–大航海时代与新大陆的发现–殖民地体制的建立与运作–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对外扩张2.印度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的兴起和发展–东印度公司的统治与掠夺–印度对东印度公司的反抗与独立3.近代科技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变革–科技的进步与科学思想的兴起–近代科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上就是初一历史复习的提纲,希望能够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2022—2023学年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2022—2023学年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2022—2023学年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1. 旧石器时代- 特点和生活方式- 工具和武器的发展2. 新石器时代- 特点和生活方式- 农业的发展和意义3. 文明的起源- 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埃及法典的特点和作用- 殷商和夏朝的特点和成就二、古代中国1. 夏、商、西周时期- 夏朝的起源和经济特点- 商朝的政治组织和社会结构- 西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代的政治变革- 战国时代的列国争霸和国家分裂3. 秦汉时代-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措施和政策-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4.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成就-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三、世界古代文明1. 希腊古代文明- 都城雅典的特点和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的产生和发展2. 古罗马帝国- 帝国的建立和扩张- 罗马法的制定和影响3. 印度古代文明- 和的起源和教义- 孔雀王朝的政治和文化四、历史人物和事件1. 秦始皇- 统一六国和建立秦朝- 重要措施和政策2. 孔子- 孔子的思想和影响- 论语的内容和要义3. 草木皆兵- 项羽和刘邦的斗争- 楚汉相争的结果五、历史文化遗产1. 长城- 长城的作用和建设过程- 长城的保护和修复2.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的意义和特点- 文化和艺术遗产3.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大发明的贡献- 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以上提纲可作为期中考试复习的参考内容,重点理解和掌握各个时期的特点、重要人物和事件,以及相关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参考教材和历史资料进一步深化理解并做好笔记。

七年级历史期中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期中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期中必背知识点一、三皇五帝时期1.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2. 五帝:轩辕、颛顼、帝喾、尧、舜;3. 社稷:是对黄帝、尧和舜的合称,意为土地神和谷物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被视为国家的保护神。

二、夏朝1.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王朝,约有四千年前出现;2. 夏桥遗址是夏朝时期的遗址,位于今天陕西省西安市周陵;3. 商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太甲终结了夏王朝;4. 夏王朝在宗法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制度特点是分封制和君主中心制。

三、商朝1. 商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2. 商王朝的遗址带有很强的文化、艺术和宗教气息,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3. 商朝时期,贵族阶层极其富有,但是普通百姓则非常贫穷;4. 商王朝发明了青铜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四、周朝1. 周王朝进行了分封制度,使国家日渐强大;2. 周朝被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的最后一个王是周幽王,在周幽王统治下,周祭礼达到了顶峰;3. 东周时期,齐桓公、晏婴等出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4. 在周朝,以“大一统”的王权代替了早先的部族联盟制度,民族统一的国家成为可能。

五、春秋战国时期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是中国历史上兵器最为精良、文化最复杂的时期之一;2. 春秋时期分封制的崩溃是战国时期中国国家的基本特征;3. 战国时期是古代知识分子辈出的时期,有墨家、兵家等著名思想体系出现;4. 战国时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战争密不可分。

六、秦朝1.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君主;2. 秦始皇创建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标准;3. 秦朝时期称西周“九州” 、东周“三百” 的制度被废弃;4. 秦始皇修筑了秦始皇陵和万里长城,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七、汉朝1. 汉武帝推行中央集权制,使汉朝实现了九州地区的统一;2. 汉朝设立了大规模的官僚体系,以“九卿”为官员核心,形成了完善的文书制度,让历史文化得以留存;3. 汉朝时期出现了王充、刘向等许多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形成了独特的汉文化和汉学思想;4. 汉朝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养成了中国历史上的骄傲和优良传统。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

期中考点归纳考点1:知道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1)分封的目的:为了管理国家,巩固统治。

2)分封内容:周王对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授民授疆土”,分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听从国王的吩咐,担当拱卫王室的责任。

3)分封原则:西周实行依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宗法制4)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5)分封的作用: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亲密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6)对西周分封制的评价分封制因相互牵制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并便利管理。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疆域,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但发展到后期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以及人们的野心慢慢膨胀导致了后期各种诸侯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征战导致民不聊生。

考点2:知道商鞅变法的主要史实,相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根本缘由: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目的: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3)措施:A、经济方面:①嘉奖生产(免劳役);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③统一度量衡(秦国范围内);B、军事方面:嘉奖军功(分爵),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政治方面: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体现法家思想);②推行县制。

4)历史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商鞅变法胜利的缘由:①顺应了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②指导思想正确,供应了一系列详细而行之有效的措施;③秦孝公信任、重用商鞅;④商鞅敢于和旧势力作斗争。

6)对商鞅变法及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相识①改革必定会遭到旧势力的阻碍,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会使变法者付诞生命的代价;②改革是实现社会变革的途径之一,符合时代要求的变法,必定能推动社会进步;③改革者不仅仅要具有改革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要树立“实现理想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

七上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上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上历史期中复习提纲一、人类文明的初现(约公元前3000年前后)1.人类文明的起源a.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b.农业革命和定居生活的出现2.早期文明的形成a.埃及文明的发展与特点b.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展与特点c.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与特点3.科技和文化的进步a.写字的出现与发展b.数学的发展和应用c.建筑和艺术的发展二、古代希腊与罗马文明(约公元前1000年-公元476年)1.希腊城邦的兴起a.希腊城邦的特点和政治制度b.古希腊的文化和艺术成就2.希腊与波斯帝国的战争a.凯伦尼亚战役的背景和结果b.希腊城邦联合抗击波斯的意义3.古罗马的兴起a.罗马城市的发展和政治制度b.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征服4.罗马文明的特点a.罗马法的发展和影响b.罗马建筑和工程的成就c.基督教的兴起和罗马帝国的衰落三、中国古代的国家和文明1.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a.夏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b.商朝的兴起和王室祭祀制度c.周朝的建立和封建制度2.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分裂和思想家的兴起a.各国的兴亡和战争局势b.孔子、老子等思想家的影响和思想体系3.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a.秦国崛起和其他国家的征服b.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措施和成就4.汉朝的兴起和文化繁荣a.汉朝的历史背景和刘邦的统一b.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c.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对外交流的影响四、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与碰撞1.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繁荣a.伊斯兰教的诞生和传播b.阿拉伯帝国的征服和文化繁荣2.蒙古帝国的崛起和统治a.成吉思汗的征服和统一b.蒙古帝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交流3.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对艺术的影响b.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重要航海家5.不同文明的交融与碰撞a.文化交流对各个文明的影响b.各方文明的互相影响和融合现象以上提纲涵盖了七年级上学期历史课的重点知识,希望对你的期中复习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一、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的起源和石器时代–人类的进化和人类的起源–石器时代的特点和人类的生活方式•文明的诞生和古代文明–农业革命和城市的出现–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不同文明的比较和影响二、古代中国的发展和变迁•夏、商、周的兴衰–三皇五帝和夏、商、周的建立–周朝的分封制和封建制度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中国的分裂•秦汉两代的统一–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变法–汉朝的建立和汉武帝的统一–秦汉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东汉、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东汉的灭亡和南北朝的分裂–隋朝和唐朝的统一和繁荣–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三、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合作•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繁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丝绸之路的商贸和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影响和贡献•文明交流的其他方式–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欧洲和亚洲的交流和合作–其他古代文明的交流和影响四、宗教和哲学的兴起与传播•佛教的传入和发展–佛教的起源和基本教义–佛教的传入和影响–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和传承–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教义–儒家思想的影响和传承–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其他宗教和哲学思想的传播–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影响–其他哲学学派的传播和影响五、古代科技和发明的进步•古代科技和农业的发展–农业工具和农业生产的改进–农业思想和农业制度的进步–农业发展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古代科学和技术的创新–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的发展–冶金、造纸、印刷术的发明–科技发展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古代发明和发现的贡献–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明–世界地图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古代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以上是初一历史复习的提纲,通过对历史的复习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过去,从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七年级历史必考知识点期中

七年级历史必考知识点期中

七年级历史必考知识点期中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七年级历史学习中,有很多必考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期中考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历史必考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中国古代文明史1.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包括中华文明的基本特点和文化成就,以及人类史上举足轻重的“四大发明”等)。

2.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事件。

3.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事件。

二、世界古代和中世纪史1.希腊、罗马和拜占庭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事件。

2.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包括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领地制度、封建文化和宗教改革等)。

3.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事件(包括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等)。

三、中国古代地理知识1.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态等)。

2.中国古代的分州设县、交通运输、商业、手工业和农业等。

3.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包括历史和文化遗产等)。

四、世界地理知识1.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理环境、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2.世界主要洲、国家与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分布、自然环境和文化习俗等。

3.世界地理知识应用(包括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环保等)。

五、历史思想与方法1.历史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2.古代上古、中古、近现代等时期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

3.历史知识的认识与运用,如历史名人、文化遗产的认识与探究等。

以上就是七年级历史必考知识点,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后,同学们就可以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历史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宝贵的学科,我们应该加强对历史的学习,了解历史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的重要作用。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氏族) (4000
年前)
3、黄帝和炎帝结成联盟,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进来,他们成为
中原的主体居民,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以后的华夏族。炎帝和黄帝
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称为“人文始祖”。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必背知识点
1.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 传说启蒙人神农氏,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 五帝时期与三皇时期常被看作夏朝初期的传说时代
2.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实存在的朝代
- 商朝最著名的遗迹是商城殷墟,又名殷墟遗址
- 商朝的文化瑰宝是甲骨文
3.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 分为西周和东周
- 西周时期以封建制和宗法制为主
- 东周时期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4.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战乱纷呈、百家争鸣的时期
- 各国之间进行了大量的战争和外交斗争
-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孟子为代表的墨
家等思想家和学派相继兴起
5.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 由秦始皇嬴政建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 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改革,如推行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
币制度等
- 著名的建筑是长城和兵马俑
6. 联邦制及专制制度
- 联邦制是指由多个州、地区或政治实体组成的国家或政府,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处理事务
- 专制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由一个人或一小群人控制,个人权力
较大
7. 总结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的必背知识点梳理,包括了夏朝、商朝、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秦朝以及联邦制和专制制度等。

希望
同学们通过复这些知识点,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七下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

2、结束了长达东汉后期以来300多年的政权分立的局面的是: 隋朝。

3、唐朝前期在哪些方面有很大建树?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

4、唐朝由盛转衰始于哪一事件? 安史之乱。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中论及的工程与帝王分别是什么?(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2、隋朝有哪些建树?(1)统一南北(2)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3)创立科举制。

3、南北朝最后一个朝代分别是哪一朝代?南朝:陈朝、北朝:北周。

4、隋朝是哪一年、由谁、篡夺哪一政权、建立的?都城在哪?581年、杨坚(隋文帝)、北周、长安。

5、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及标志: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

6、隋统一有什么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7、隋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8、隋炀帝的贡献:(1)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2)创立科举制。

(3)开通大运河9、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隋唐时期沟通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10、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11、隋朝大运河开通时的皇帝是:隋炀帝。

12、隋朝大运河的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千米。

13、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哪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14、隋朝大运河连接哪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15、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16、隋文帝对科举取士的贡献是: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提纲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提纲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提纲
一、史前人类时期
1. 人类起源的探讨与石器时代
2. 多瑙河流域文明与黄河流域文明
二、古代社会的形成和古代文明
1. 古代文明的特征和发展
2. 埃及文明与希腊罗马文明
三、中国古代史
1. 中国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2.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3.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
4. 中国古代的科技、教育和文化
5. 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败和中国古代的结束
四、欧洲中世纪的文化交流与征服
1. 罗马帝国的覆灭与欧洲中世纪的形成
2. 城市兴起和商业经济的发展
3. 西欧封建制度和教会的影响
4. 十字军东征和伊斯兰文明
五、欧洲的贵族统治和绝对王权
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 英法等欧洲国家的政治变革
3. 科学技术和人文主义的兴起
4. 殖民扩张和文化传播
六、东亚现代化的启示
1. 19世纪前的中国和日本
2. 近代的中国和日本
3. 日俄战争和中国民主革命
4. 东亚的近现代教育、文化和科技
七、世界两次大战及战后世界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3. 冷战和民族解放运动
4. 全球化和发展趋势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提纲的全部内容,能够让同学们对历史的发展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提纲(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以前。

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1.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大约距今70—20万年之间。

北京人能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类的一些特征,会制造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木棒),使用天然火。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3.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钻孔技术、人工取火,懂得爱美死后埋葬,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比较: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⒈河姆渡人的生活:长江下游的河姆渡遗址(浙江省余姚市),距今6000多年。

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烧制黑色陶器,制造玉器乐器,学会纺织,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饲养家畜,建造干栏式房屋(水井,适应当地潮湿闷热的气候),过着定居的生活。

⒉半坡人的社会状况:黄河中游的半坡遗址(陕西西安),距今5000多年。

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饲养猪狗;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渔猎;能纺织麻布,缝制衣服;烧制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雏形,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适应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

3.大汶口文化:出现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⒈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传说4000多年以前,黄河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即炎帝(号神农氏)、黄帝(号轩辕氏)和九黎族的首领蚩尤。

2、黄帝和炎帝结成联盟,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他们成为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在涿鹿大败蚩尤。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 (P3)一、中国神话:女娲抟土造人。

1.人类的起源,距今至少已有300多万年历史。

2.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3.元谋人——生存年代最早的人类。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前地点:云南元谋4.北京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原始人类。

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地点:北京周口店附近的龙骨山洞穴里5.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6.北京人的生活居住于周口店龙骨山洞穴里,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会使用天然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

7.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旧石器时代”。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 (P8)一、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遗址(黄河流域):栽培粟、(黍)白菜,饲养猪狗,会捕鱼,会纺织,会制彩陶(鱼纹彩陶盆),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北方气候比较干燥)。

二、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河姆渡遗址(长江下游):栽培水稻,饲养猪狗,能驾船和捕鱼,会纺织会制作陶器房屋多采用干栏式建筑(南方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炎热)。

当时,南、北方先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 (P13)1、距今八九千年以来,我国先民的足迹逐渐遍布了祖国东西南北。

2、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3、炎黄部落联盟打败了以蚩尤为首的部落,地点:涿鹿(涿鹿之战)。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P21)1.禅让的含义: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史称“禅让”。

2.大禹治水:鲧堵禹疏3.禅让制的结束: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P25)一、夏商周史称“上古三代”(前21世纪至前77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启建立),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盘庚迁殷”后,国力日益强盛。

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二、周的分封制:(P26)①目的: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

②内容:(1)“授民授疆土”。

(2)周王分封的对象:同姓或异姓的贵族。

(3)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分封出去的诸侯必须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交纳贡赋和定期朝见周王述职等义务。

(4)权利:在封国内诸侯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并可把封地内的土地和民众逐级分封给卿、大夫和士。

③作用:分封制的实行,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4.周的宗法制:西周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由层层等级严密编织成的宗法血缘关系网络,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三、周幽王时,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P30)一、春秋时代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3.春秋五霸:齐桓公(首霸)、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长江流域的吴、越两国也曾北上争霸。

二、战国时代4.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5.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6.最先进行变法的是魏国,收效最大的是秦国。

战国初期各国变法的目的:为增强国力三、商鞅变法: (P32)①目的:富国强兵②支持者:秦孝公主持者:商鞅(也叫卫鞅,法家学派)③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战国时期)④变法主要内容:⑴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连同家属罚作奴婢;⑵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⑷编定户口,相互监督。

⑤作用:新法实行后,秦的国力骤增,军队战斗力也大大加强,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6)结果:商鞅惨遭车裂而死,但新法扔继续推行。

评价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为什么说商鞅变法市成功的?):作用+结果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国君的支持;2、变法措施行之有效;3、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4、顺应历史潮流商鞅变法启示:改革变法不会一帆风顺;善于用人勇于改革是国家能否强盛的关键;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和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反眏了商鞅的什么主张?答:根据现实需要,改变传统智力国家的政策。

8.都江堰(位于今四川都江堰市)时间:战国时期①修建者:秦国李冰。

②功能:防洪、蓄水灌溉③意义: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约300多万亩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8课秦的统一 (P39)一、秦灭六国:秦王赢政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定都咸阳。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①开创了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

②中央设三个主要官职:丞相(掌管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③地方实行郡县制度,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作用:皇帝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三.秦朝的统一措施:①统一文字(小篆为标准文字)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③统一度量衡(尺、升、斤)④统一车轨、修建弛道(目的:为了加强地区间的联)⑤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4.修建长城目的:为了抗御匈奴。

第9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P48)一、起义的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1.秦的暴政①焚书坑儒:(焚烧:秦国以外的史书和诸子百家,留下:医药、卜筮和种植之类的书)②徭役繁重:(修建阿房宫、秦始皇陵、万里长城)③法律残酷:(“族诛”、“连坐”)④秦二世的统治更为残暴。

二、揭竿而起(1)时间:公元前209年(2)地点:大泽乡(3)政权:“张楚”(4)历史地位: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三、秦的覆灭3.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消灭了秦军主力;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咸阳,推翻秦朝。

补充: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答:说秦始皇是个伟人是因为:他统一六国,结束战乱;开创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影响深远;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北御匈奴,修建长城。

说他是个暴君是因为他下令“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了文化;他修建了阿房宫和长城等,给人们带来了繁重的劳役负担;他统治时期,法律残酷。

所以说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暴君。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P53)1.为争夺帝位,刘邦和项羽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2.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3.休养生息:原因:1、经济萧条。

2、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①陆贾写成《新语》一书,主张行仁义、重教化、,成为了汉初施政的重要依据。

②(汉高祖)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四点)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的田宅;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释放为平民;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

(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

)4.文景之治:轻徭薄赋(三十税一);减轻刑罚:文帝时废除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

景帝时又减轻了笞刑。

经过汉文帝、汉景帝将近40余年的整治,统治者“躬修俭节,思安百姓”,形成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史称“文景之治”。

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 (P57)一、巩固大一统局面主要措施:1、北击匈奴:前127年至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北击匈奴。

2、河西屯田:在河西设郡,开通河西走廊,进行河西屯田。

3、西南开发:说服西南诸国归顺西汉,4、东北拓展:在东北设立行政机构进行统治。

二、经济与文化措施1、铸造钱币:废半两钱,铸五铢钱。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2、兴修水利: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

3、重视经书:重视经书的重写,鼓励各地献书。

4、兴办太学:汉武帝酌取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发展儒学教育,设置五经博士,让博士教授弟子,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政绩:开拓边疆;对匈奴发动三次战争,解除了匈奴对汉的威胁,巩固西汉北部边郡;河西设郡,河西屯田,开通了河西走廊,开发了河西地区的经济;在西南夷和东胡设置郡县,开发了西南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发展经济:该铸五铢钱,把铸五铢钱的权利收归中央;开凿六附渠白渠,治理黄河,保证农业生产。

弘扬儒学:大力发展入学教育,创建太学,确立中国古代官学制度,由此看来,汉武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他为西汉的强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12课东汉的盛衰 (P60)1、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建都于洛阳。

2、光武中兴:①特征:(1)以柔术治天下;(2)注重文治②措施:(1)释放和禁止虐杀奴婢;(2)废除苛捐杂税,减轻田租(三十税一)(3)提倡节俭,精简机构。

(4)整顿吏治。

(5)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③影响: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在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光武中兴”3、东汉的衰败原因:年幼的皇帝被各种政治势力所左右;地方割据势力猖獗;农民起义爆发。

表现:1、官僚地主兼并土地;2、官僚宗族世代把持政权;3、左右举官舆论;4、大地主拥有徒附与家兵。

上册山学期时间小结: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胜商纣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前476年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战国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咸阳,推翻秦朝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25年东汉建立人类起源 300多万年历史元谋人 170万年前北京人 70万—20万年前八九千年前我国先民遍布祖国东西南北涿鹿之战黄帝大战蚩尤牧野之战周武王胜商纣王巨鹿之战项羽消灭秦军主力都城小结:商:殷西周:镐东周:洛邑秦:咸阳西汉:长安东汉:洛阳错别字:五铢钱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图片小结:P8 彩陶盆 P10 河姆渡稻谷 P黄帝像P22 大禹 P27 殷墟 P33七雄图 P34商鞅 P42秦始皇 P43秦朝疆域 P57汉武帝像P汉高祖像习题:材料一:不到长城非好汉材料二:秦代修筑长城由大将蒙恬主持,整个工程是在赵秦燕旧长城基础上修缮增筑而成。

全国有2000万人口,秦始皇征调青壮年男子30万,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占全国人口的15%,当时全国青壮年男子仅有三四百万。

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长城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答: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2)材料二说吗什么问题?答:秦朝修筑长城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3)上述材料是否矛盾?如何正确全面的看待秦始皇修筑长城?答:不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