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曲线分析
《材料拉伸曲线》课件
极限强度
拉伸力达到材料的极限强度,材料开始发生局 部拉断。
屈服点
拉伸力达到材料的屈服点,材料进入塑性阶段。
断裂
材料完全断裂,拉伸测试结束。
材料拉伸曲线的解读
弹性阶段
材料在这个阶段内具有线性的拉伸变形,可以恢复 原状。
屈服点
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在该阶段内材料难以恢复 原状。
《材料拉伸曲线》PPT课 件
本课件介绍材料拉伸曲线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应用,以及实验操作和曲线的 特点和分析。
拉伸测试的定义
拉伸测试是一种确定材料拉伸性能的测试方法,通过施加无限小拉伸力来测量材料的性能。
拉伸测试的原理
拉伸测试基于胡克定律,即拉伸力和材料的伸长量成正比。
材料拉伸曲线的组成
弹性阶段
3 极限强度
拉伸曲线的最高点对应的拉伸力,反映材料 的最大化能力。
4 断裂延伸率
断裂点对应的伸长量除以开始的伸长量,反 映材料的延伸性。
1
准备材料
选择要测试的材料,并准备好拉伸试验
进行拉伸测试
2
机。
在拉伸试验机上施加拉伸力,不断增加
拉伸力直到材料断裂。
3
记录数据
记录每个拉伸力对应的伸长量,并绘制 拉伸曲线。
材料拉伸曲线的特点和分析
1 弹性模量
钢筋机械连接拉伸曲线
钢筋机械连接拉伸曲线的分析:
1. 试件外观尺寸:拉伸试件应无裂缝、无严重氧化锈蚀、无明显的弯曲变形。如果试件尺寸异常,可能表明接头存在缺陷。
2. 屈服强度:钢筋在拉伸试验中达到屈服点但还未拉断时,其负荷与原始横截面积之比称为屈服强度。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抗拉强度高于钢筋母材时,屈服点降低是必然的,只要不大于标准规定,则是符合要求的。
3. 伸长率:延伸率是指在拉伸试验中,试件标距段的最大标距伸长与原始标距之比的百分率。若拉伸试验中试件断裂,其原始标距与断裂标距之差即为伸长率。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延伸率一般不小于规定的最小要求。
4. 断后颈缩现象:颈缩现象是指拉伸试验中试件在拉断前,截面突然缩小,出现“颈缩”现象。颈缩前后标距与原始标距之差的绝对值称为颈缩量。由于机械连接接头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是在拉伸试件断裂前就已经确定了,实际钢筋机械连接接头从外力到破坏的全过程已明显反映出其优于钢筋之间的焊接连接头的性质,远优于与其相连接的钢筋及钢筋之间的焊接要求。
以上拉伸曲线图应当伴随着相应的文字说明,以便更好地理解拉伸曲线图的内容。同时,这里提供的分析仅供参考,具体应根据实际数据和试验结果进行评估。
材料拉伸曲线
材料拉伸曲线
材料拉伸曲线
拉伸曲线是描述材料的拉伸性能的重要图像,它显示出材料拉伸过程中变形量和应力的关系,是材料力学的重要基础。拉伸曲线可以用来表明材料的强度和延伸率,它们是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
拉伸曲线可以分为永久和可逆拉伸曲线。永久变形曲线可以表示材料在一定温度和应力条件下的拉伸变形行为,它表明了材料的强度和延伸率。可逆拉伸曲线则表示材料拉伸后,在一定限度下可以完全恢复原状的行为,它表明了材料的弹性和可逆性。
拉伸曲线的实验测试一般采用拉力机,主要包括载荷和变形的测试。载荷测试是在一定的温度和拉伸速率下,衰减负荷,获得材料的载荷和变形大小的测试。变形测试是在一定的温度和负荷下,衰减变形,得到材料的变形大小和拉伸应力的测试。
拉伸曲线可以用来分析材料的强度变化规律,衡量材料的拉伸性能,指导材料的改性和设计应用,以及材料加工和热处理。
- 1 -
如何分析拉伸曲线
如何分析拉伸曲线?拉伸曲线分析篇
时间:2012-11-16 15:19:29 来源:越联作者:越联点击数:核心提示:拉伸试验的本质是对试样施加轴向拉力,测量试样在变形过程中直至断裂的各项力学性能。试验材料的全面性能反映在拉伸曲线上。拉力曲线如此重要,如何根据拉伸曲线分析材料的各项性能呢?现在就给大家分析下拉伸曲线。
拉伸试验的本质是对试样施加轴向拉力,测量试样在变形过程中直至断裂的各项力学性能。试验材料的全面性能反映在拉伸曲线上。拉力曲线如此重要,如何根据拉伸曲线分析材料的各项性能呢?现在就给大家分析下拉伸曲线。
典型的拉伸曲线图(低碳钢)
第 1 阶段:弹性变形阶段(oa)两个特点
a 从宏观看,力与伸长成直线关系,弹性伸长与力的大小和试样标距长短成正比,与材料弹性模量及试样横截面积成反比。
b 变形是完全可逆的。
加力时产生变形,卸力后变形完全恢复。从微观上看,变形的可逆性与材料原子间作用力有直接关系,施加拉力时,在力的作用下,原子间的平衡力受到破坏,为达到新的平衡,原子的位置必须作新的调整即产生位移,使外力、斥力和引力三者平衡,外力去除后,原子依靠彼此间的作用力又回到平衡位置,使变形恢复,表现出弹性变形的可逆性,即在弹性范围保持力一段时间,卸力后仍沿原轨迹回复。Oa 段变形机理与高温条件下变形机理不同,在高温保持力后会产生蠕变,卸力后表现出不可逆性。
由于在拉伸试验中无论在加力或卸力期间应力和应变都保持单值线性关系,因此试验材料的弹性模量是 oa 段的斜率,用公式求得:
E=σ/ε
oa 线段的 a 点是应力-应变呈直线关系的最高点,这点的应力叫理论比例极限,超过 a 点,应力-应变则不再呈直线关系,即不再符合虎克定律。比例极限的定义在理论上很有意义,它是材料从弹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变的,但很难准确地测定出来,因为从直线向曲线转变的分界点与变形测量仪器的分辨力直接相关,仪器的分辨力越高,对微小变形显示的能力越强,测出的分界点越低,这也是为什麽在最近两版国家标准中取消了这项性能的测定,而用规定塑性(非比例)延伸性能代替的原因。
拉伸试验曲线
拉伸试验曲线是材料力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曲线,用于描述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来自百度文库为。拉伸试验通常是将材料锚定在一端,添加拉伸力施加在另一端,然后记录加载力和伸长量的关系。
拉伸试验曲线呈现出以下几个阶段:
1. 弹性阶段:在开始施加拉伸力时,材料会发生弹性变形,即应变随应力线性变化。该阶段内应力和应变成正比关系,而且应力解除后,材料能够完全恢复到初始状态。
2. 屈服阶段:当材料受到的拉伸力逐渐增大时,应力曲线不再是线性的,开始出现非线性变化。材料会逐渐进入塑性变形,应变随应力增加而增加。此时,应力解除后,材料只能部分恢复到初始状态。
3. 极限阶段:当拉伸力进一步增加时,材料逐渐接近其极限强度。在极限阶段,应力和应变之间关系较为复杂,材料可能发生局部变形和颈缩。
4. 破坏阶段:当材料受到的拉伸力达到极限强度时,材料发生破坏。破坏可以是脆性断裂,材料迅速断裂;也可以是延性断裂,材料出现明显的颈缩区并逐渐断裂。
拉伸试验曲线可以通过加载力与伸长量的关系曲线图形来表示。该曲线可用于评估材料的强度、刚度、延性等力学性能,并分析材料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材料拉伸曲线
材料拉伸曲线
材料拉伸曲线是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反映了材料在受力作
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过程。通过对材料拉伸曲线的分析,可以了解材料的强度、韧性、塑性等性能,对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材料拉伸曲线通常包括应力-应变曲线和载荷-变形曲线两种类型。应力-
应变曲线是指在材料拉伸试验中,所施加的拉伸应力与试样的应变之间的关系曲线。而载荷-变形曲线则是指在材料拉伸试验中,所施加的载荷与试样的变形之间的关
系曲线。这两种曲线都可以反映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性能表现,但侧重点略有不同。
其次,材料拉伸曲线的特征包括线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断裂阶段。
在拉伸试验开始时,材料会出现线性阶段,此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随着应力的增加,材料进入屈服阶段,此时材料开始出现塑性变形。在经过屈服点后,材料进入强化阶段,此时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变得更为陡峭。最终,材料达到断裂点,发生破坏。
此外,材料拉伸曲线的形状与材料的性能密切相关。比如,曲线的斜率可以反
映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点可以反映材料的屈服强度,而强化阶段的斜率则可以反映材料的强化能力。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材料的性能表现,为材料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之,材料拉伸曲线是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的重要参数,通过对其特征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性能表现,为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对材料拉伸曲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材料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拉伸曲线的三个阶段
拉伸曲线的三个阶段
橡胶拉伸曲线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线性阶段、弹性阶段和破坏阶段。在线性阶段,拉伸力与伸长率呈线性关系,这个阶段的斜率被称为杨氏模量,可以反映出橡胶材料的刚度和强度。在弹性阶段,拉伸力与伸长率不再呈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弹性行为,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拉伸力随着伸长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是当拉伸力达到一定值时,橡胶材料就会进入破坏阶段。在破坏阶段,拉伸力急剧增大,伸长率也急剧增加,最终导致橡胶材料的破坏。
拉伸曲线求延伸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拉伸曲线求延伸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拉伸曲线是材料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在受力作用下材料的应变和应力之间的关系。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材料的延伸率,以评估材料的延展性能。延伸率是指材料在被拉伸至破裂之前能够发生塑性变形的程度,是衡量材料的延展性能的重要参数。
本文将重点介绍拉伸曲线的概念和延伸率的定义,以及如何通过拉伸曲线求解材料的延伸率。通过深入了解延伸率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材料的性能,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型提供依据。在实际应用中,了解延伸率的计算方法也能帮助工程师更准确地预测材料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1.2文章结构
1.2 文章结构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在引言部分,将会对拉伸曲线求延伸率这一主题进行概述,并说明文章的目的和结构安排。在正文部分,将会详细介绍拉伸曲线的概念、延伸率的定义以及求解延伸率的方法。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探讨延伸率的应用以及展
望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对这三个部分的分析和讨论,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拉伸曲线求延伸率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
"1.3 目的": {
目的主要是介绍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拉伸曲线和延伸率作为材料力学中重要的概念和参数,对材料的性能和工程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深入研究拉伸曲线和延伸率的概念及求解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为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系统地介绍拉伸曲线的概念、延伸率的定义以及求解延伸率的方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探讨,为读者提供关于延伸率的详细理解,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复合材料拉伸曲线
复合材料拉伸曲线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组成的材料,通常具有比单一材料更优异的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中,复合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拉伸试验是评估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将介绍复合材料拉伸曲线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一、复合材料拉伸曲线的基本概念
复合材料拉伸曲线是指在拉伸试验过程中,记录下复合材料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该曲线可以反映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断裂强度等力学性能参数。一般来说,复合材料拉伸曲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线性阶段:在这个阶段,复合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这个阶段的应力称为比例极限或弹性极限。
2. 屈服阶段:当复合材料受到的应力超过一定比例极限时,其应力-应变关系不再呈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一定的非线性。这个阶段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
3. 强化阶段:在屈服阶段之后,复合材料的应力逐渐增加,而应变逐渐减小。这个阶段的应力-应变关系呈现出一定的非线性,但仍然符合胡克定律。
4. 破坏阶段:当复合材料受到的应力超过其断裂强度时,其结构发生破坏,无法继续承受载荷。这个阶段的应力称为断裂强度。
二、复合材料拉伸曲线的分析方法
1. 弹性模量计算: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的物理量。在复合材料拉伸曲线中,弹性模量可以通过直线段的斜率来计算。一般来说,弹性模量越大,材料的刚度越高。
2. 屈服强度计算:屈服强度是衡量材料在受到一定应力时是否会发生塑性变形的物理量。在复合材料拉伸曲线中,屈服强度可以通过屈服点对应的应力值来计算。一般来说,屈服强度越高,材料的抗变形能力越强。
不同材料拉伸曲线
拉伸曲线是用来描述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和应变关系的图表。不同材料的拉伸曲线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这反映了它们在受力过程中的不同行为。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材料的典型拉伸曲线类型:
1. **弹性材料(如金属):**
- 在小应变范围内,应力和应变成正比,呈线性关系,称为弹性阶段。
- 达到一定应力后,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应力逐渐增大,但应变仍然持续增加。
- 达到最大应力后,开始发生颈缩现象,应变在颈缩区域呈现出减小的趋势。
- 最终,材料可能会达到断裂点。
2. **韧性材料(如塑料):**
- 具有较大的断裂应变,呈现出相对平缓的应力-应变曲线。 - 在拉伸过程中,材料可以持续吸收能量,而不是迅速断裂,这是因为其较高的韧性。
3. **脆性材料(如陶瓷):**
- 在达到极限应力后,材料可能迅速断裂,没有明显的颈缩现象。
- 脆性材料通常在受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迅速发生断裂,没有很多的变形能力。
4. **弹塑性材料(如橡胶):**
- 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性,呈现出较大的应变,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恢复原状。
- 弹性阶段后,材料进入塑性阶段,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线性的。
这些都是一般情况下的趋势,实际的材料行为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速率等。拉伸试验是了解材料力学性能的一种重要实验方法。
金属拉伸典型曲线
金属拉伸典型曲线
金属拉伸典型曲线是描述金属在拉伸过程中应力与应变之间关系的曲线。这个曲线通常由实验获得,并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
金属拉伸典型曲线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强化阶段。
弹性阶段:在拉伸过程中,金属开始表现出弹性行为,应力随着应变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在这个阶段,金属的内部结构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屈服阶段:当应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金属开始发生屈服现象,应力不再随着应变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在这个阶段,金属内部开始出现微观结构的变化,如位错滑移、晶界滑移等。
强化阶段:在屈服阶段之后,随着应变的继续增加,金属的应力会重新增加,进入强化阶段。在这个阶段,金属的内部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如晶粒细化、位错密度增加等,以抵抗进一步的变形。
金属拉伸典型曲线对于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个曲线,可以了解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关键力学参数,从而指导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此外,通过对拉伸曲线的分析,还可以研究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变形机制,为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总之,金属拉伸典型曲线是描述金属在拉伸过程中应力与应变之间关系的曲线,对于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拉伸试验应力应变曲线
拉伸试验应力应变曲线
拉伸试验是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常用的一种试验方法,用于测定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下面是拉伸试验中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的一般特征:
1. 弹性阶段(OA 段):
在拉伸试验开始时,应力应变曲线呈现线性关系,材料在这个阶段表现出弹性行为。在弹性阶段,材料在去除载荷后能够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没有永久变形。
2. 屈服阶段(AB 段):
当应力增加到一定值时,材料开始出现屈服现象,应力应变曲线出现非线性部分。屈服阶段的起始点称为屈服点(yield point),此时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
3. 塑性阶段(BC 段):
在屈服点之后,材料进入塑性阶段,应力应变曲线呈现非线性关系。在这个阶段,材料发生永久性变形,即使去除载荷也无法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4. 强化阶段(CD 段):
在塑性阶段之后,应力应变曲线继续上升,但斜率逐渐减小。这
个阶段称为强化阶段,材料的强度逐渐增加,但塑性变形也在不断增加。
5. 颈缩阶段(DE 段):
当应力达到材料的极限强度时,材料开始出现颈缩现象,即局部截面缩小。在颈缩阶段,应力应变曲线迅速下降,最终导致材料断裂。
需要注意的是,拉伸试验应力应变曲线的具体形状和特征会因材料的性质和试验条件而有所不同。以上描述的是一般情况下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
材料拉伸曲线
材料拉伸曲线
材料拉伸曲线是描述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过程的重要曲线之一。通
过对材料拉伸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将从材料拉伸曲线的特点、分析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材料拉伸曲线的特点。材料在拉伸试验中,通常会出现拉伸阶段、屈服
阶段、塑性加工硬化阶段和断裂阶段等不同阶段的特征。拉伸阶段表现为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呈现出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称为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则是材料开始发
生塑性变形,应力逐渐增加而应变增加不明显;塑性加工硬化阶段表现为应力逐渐增加,但应变增加减缓;最后是断裂阶段,材料出现明显颈缩现象,应力急剧增加,最终导致材料的断裂。这些特点对于材料的力学性能评价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材料拉伸曲线的分析方法。在进行材料拉伸试验后,得到的应力-应变
曲线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确定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屈服延伸率、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参数。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曲线的斜率、面积等方式,得到材料的弹性模量、塑性模量等参数。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全面地评价材料的力学性能,为材料的选用和工程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最后,材料拉伸曲线的应用。材料拉伸曲线的分析结果可以应用于材料的选择、工程设计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在材料选择中,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拉伸曲线特点和力学性能参数,选择合适的材料满足工程需求。在工程设计中,可以根据材料的拉伸曲线来确定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安全系数,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在质量控制中,可以通过对材料拉伸曲线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材料的异常情况,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如何分析拉伸曲线
:
a 从宏观看,力与伸长成直线关系,弹性伸长与力的大小和试样标距长短成正比,与材料弹性模量及试样横截面积成反比。
b 变形是完全可逆的。
加力时产生变形,卸力后变形完全恢复。从微观上看,变形的可逆性与材料原子间作用力有直接关系,施加拉力时,在力的作用下,原子间的平衡力受到破坏,为达到新的平衡,原子的位置必须作新的调整即产生位移,使外力、斥力和引力三者平衡,外力去除后,原子依靠彼此间的作用力又回到平衡位置,使变形恢复,表现出弹性变形的可逆性,即在弹性范围保持力一段时间,卸力后仍沿原轨迹回复。Oa 段变形机理与高温条件下变形机理不同,在高温保持力后会产生蠕变,卸力后表现出不可逆性。
由于在拉伸试验中无论在加力或卸力期间应力和应变都保持单值线性关系,因此试验材料的弹性模量是 oa 段的斜率,用公式求得:
E=σ/ε
oa 线段的 a 点是应力-应变呈直线关系的最高点,这点的应力叫理论比例极限,超过 a 点,应力-应变则不再呈直线关系,即不再符合虎克定律。比例极限的定义在理论上很有意义,它是材料从弹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变的,但很难准确地测定出来,因为从直线向曲线转变的分界点与变形测量仪器的分辨力直接相关,仪器的分辨力越高,对微小变形显示的能力越强,测出的分界点越低,这也是为什麽在最近两版国家标准中取消了这项性能的测定,而用规定塑性(非比例)延伸性能代替的原因。
第 2 阶段:滞弹性阶段(ab)
在此阶段,应力-应变出现了非直线关系,其特点是:当力加到 b 点时然后卸除力,应变仍可回到原点,但不是沿原曲线轨迹回到原点,在不同程度上滞后于应力回到原点,形成一个闭合环,加力和卸力所表现的特性仍为弹性行为,只不过有不同程度的滞后,因此称为滞弹性阶段,这个阶段的过程很短。这个阶段也称理论弹性阶段,当超过 b 点时,就会产生微塑性应变,可以用加力和卸力形成的闭合环确定此点,当加卸力环第 1 此形成开环时所对应的点为 b 点。
拉伸试验曲线
拉伸试验曲线
一、引言
拉伸试验是材料力学中的基础试验之一,它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其中,拉伸试验曲线是评价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拉伸试验曲线的含义、特点和分析方法。
二、拉伸试验曲线的含义
拉伸试验曲线是指在拉伸过程中,荷载与变形之间的关系图像。在实际测试中,通常以荷载为横坐标,以变形或应变为纵坐标绘制曲线。根据材料力学理论,拉伸试验曲线可以分为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塑性阶段和断裂阶段。
三、拉伸试验曲线特点
1. 弹性阶段:荷载与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呈现出直线段。
2. 屈服阶段:荷载不再随着应变增加而增加,出现了明显的非线性行为。此时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
3. 塑性阶段:荷载逐渐增大,在应力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此时材料已经进入了塑性状态,并且在变形过程中不再回弹。
4. 断裂阶段:材料的应力达到极限值后,开始出现断裂现象。此时荷载与应变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
四、拉伸试验曲线分析方法
1. 弹性模量的计算
在弹性阶段,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根据胡克定律,可以计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公式为:
E = σ/ε
其中,E为弹性模量,σ为应力,ε为应变。
2. 屈服点和屈服强度的确定
屈服点是指材料从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时的临界点。通常用0.2%偏差法来确定屈服点。即从弹性阶段起,在荷载-应变曲线上取一条平行于斜率为初始斜率1/1000(即0.1%)直线,该直线与曲线相交处即为屈服点。
屈服强度是指在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时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值。通常用屈服点处的荷载值除以试样横截面积来计算。
3. 最大荷载和断裂伸长率的计算
解释拉伸曲线
解释拉伸曲线
拉伸曲线是指材料在受力下的变形情况,对于材料的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解释拉伸曲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拉伸曲线分为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加工硬化阶段和断裂阶段。弹性阶段是指材料在受力下发生微小的变形,但力消失后能恢复原状;屈服阶段是指材料在受力下开始产生塑性变形,不再恢复原状;加工硬化阶段是指材料在持续受力下,塑性变形随时间逐渐增大;断裂阶段是指材料在受力下达到极限后发生断裂。
拉伸曲线的形状与材料的性能密切相关。例如,材料的屈服强度、断裂强度、延伸率等性能指标都可以通过拉伸曲线得到。不同材料的拉伸曲线形状也不同,例如金属材料的拉伸曲线通常呈现出明显的屈服点,而塑料材料的拉伸曲线则没有明显的屈服点。
拉伸曲线的解释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性能和应用。例如,在材料选择和工程设计中,拉伸曲线可以作为评价材料性能的重要依据,从而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拉伸曲线是评价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解释拉伸曲线,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原理:拉伸曲线分析
拉伸试验的本质是对试样施加轴向拉力,测量试样在变形过程中直至断裂的各项力学性能。试验材料的全面性能反映在拉伸曲线上,因此为了对拉伸试验透彻了解,首先复习一下拉伸曲线,根据试验材料的特性,拉伸曲线可分为两种类型,典型的拉伸曲线(低碳钢)。
第1阶段:弹性变形阶段(oa)
两个特点:
a 从宏观看,力与伸长成直线关系,弹性伸长与力的大小和试样标距长短成正比,与材料弹性模量及试样横截面积成反比。
b 变形是完全可逆的。
加力时产生变形,卸力后变形完全恢复。从微观上看,变形的可逆性与材料原子间作用力有直接关系,施加拉力时,在力的作用下,原子间的平衡力受到破坏,为达到新的平衡,原子的位置必须作新的调整即产生位移,使外力、斥力和引力三者平衡,外力去除后,原子依靠彼此间的作用力又回到平衡位置,使变形恢复,表现出弹性变形的可逆性,即在弹性范围保持力一段时间,卸力后仍沿原轨迹回复。Oa段变形机理与高温条件下变形机理不同,在高温保持力后会产生蠕变,卸力后表现出不可逆性。
由于在拉伸试验中无论在加力或卸力期间应力和应变都保持单值线性关系,因此试验材料的弹性模量是oa段的斜率,用公式求得:
E=σ/ε
oa线段的a点是应力-应变呈直线关系的最高点,这点的应力叫理论比例极限,超过a点,应力-应变则不再呈直线关系,即不再符合虎克定律。比例极限的定义在理论上很有意义,它是材料从弹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变的,但很难准确地测定出来,因为从直线向曲线转变的分界点与变形测量仪器的分辨力直接相关,仪器的分辨力越高,对微小变形显示的能力越强,测出的分界点越低,这也是为什麽在最近两版国家标准中取消了这项性能的测定,而用规定塑性(非比例)延伸性能代替的原因。
第2阶段:滞弹性阶段(ab)
在此阶段,应力-应变出现了非直线关系,其特点是:当力加到b点时然后卸除力,应变仍可回到原点,但不是沿原曲线轨迹回到原点,在不同程度上滞后于应力回到原点,形成一个闭合环,加力和卸力所表现的特性仍为弹性行为,只不过有不同程度的滞后,因此称为滞弹性阶段,这个阶段的过程很短。这个阶段也称理论弹性阶段,当超过b点时,就会产生微塑性应变,可以用加力和卸力形成的闭合环确定此点,当加卸力环第1此形成开环时所对应的点为b点。
第3阶段:微塑性应变阶段(bc)
是材料在加力过程中屈服前的微塑性变形部分,从微观结构角度讲,就是多晶体材料中处于应力集中的晶粒内部,低能量易动位错的运动。塑性变形量很小,是不可回复的。大小仍与仪器分辨力有关。
第4阶段:屈服阶段(cde)
这个阶段是金属材料的不连续屈服的阶段,也称间断屈服阶段,其现象是当力加至c点时,突然产生塑性变形,由于试样变形速度非常快,以致试验机夹头的拉伸速度跟不上试样的变形速度,试验力不能完全有效的施加于试样上,在曲线这个阶段上表现出力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试样塑性变形急剧增加,直至达到e 点结束,当达到c点,在试样的外表面能观察到与试样轴线呈45度的明显的滑移带,这些带称为吕德斯带,开始是在局部位置产生,逐渐扩展至试样整个标距内,宏观上,一条吕德斯带包含大量滑移面,当作用在滑移面上的切应力达到临界值时,位错沿滑移方向运动。在此期间,应力相对稳定,试样不产生应变硬化。
C点是拉伸试验的一个重要的性能判据点,de范围内的最低点也是重要的性能判据点,分别称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e点是屈服的结束点,所对应的应变是判定板材成型性能的重要指标。
第5阶段:塑性应变硬化阶段(ef)
屈服阶段结束后,试样在塑性变形下产生应变硬化,在e点应力不断上升,在这个阶段内试样的变形是均匀和连续的,应变硬化效应是由于位错密度增加而引起的,在此过程中,不同方向的滑移系产生交叉滑移,位错大量增殖,位错密度迅速增加,此时必须不断继续施加力,才能使位错继续滑移运动,直至f点。f点通常是应力-应变曲线的最高点(特殊材料除外),此点所对应的应力是重要的性能判据。
第6阶段:缩颈变形阶段(fg)
力施加至f点时,试验材材料的应变硬化与几何形状导致的软化达到平衡,此时力不再增加,试样最薄弱的截面中心部分开始出现微小空洞,然后扩展连接成小裂纹,试样的受力状态由两向变为三向受力状态。裂纹扩展的同时,在试样表面可看到产生缩颈变形,在拉伸曲线上,从f点到g点力是下降的,但是在试样缩颈处,由于截面积已变小,其真应力要大大高于工程应力。试验达到g点试样完全断裂。
从以上典型的拉伸曲线上,可以测定金属材料如下性能:
1 上屈服强度:(c点)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高应力
2 下屈服强度:(e点)屈服期间的最低应力,要注意这里要排除初始瞬时效应最低应力点所对应的应力。(标准中3页图2 a和b)。初始瞬时效应是表现于上屈服过后,力的突然降低的现象,其大小与试验机加力系统的柔度、试样的柔度、拉伸速度、试样屈服特性以及测力系统的惯性守恒各种因素有关。
3 抗拉强度:(f点)在最大力点所对应的应力。
注意:新标准最大力的定义与GB/T228-87不同,新标准规定:最大力是指屈服阶段之后的最大力,当材料无明显屈服时,是试验期间的最大力。
4 屈服点延伸率:(ae)对于呈现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从屈服开始至均匀硬化开始之间的延伸率。要注意起点和终点的判定。
5 最大力总伸长率:f点处作一垂线,横座标原点与交点长度对应的伸长率(包括在此条件下的弹性伸长和塑性伸长率)。
6最大力非比例伸长率:f点处作一平行于弹性段的直线,横座标原点与交点对应的伸长率。
7断裂总伸长率:(g 点)断裂时刻的试样总伸长率(包括弹性伸长和塑性伸长率),这里要注意的是断裂瞬间的判定,根据自动测试系统采样频率作合理测定。当扣除断裂瞬间的弹性伸长率时,则是断后伸长率A。
拉伸过程中无明显屈服脆性材料(如淬火钢和高强钢)的拉伸曲线:
许多脆性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不出现明显屈服现象,只有3~4阶段:
oa-弹性变形阶段
ab-滞弹变形阶段
bf-应变硬化阶段(对淬火钢,到f断裂,对中强钢有缩颈)
在此情况下,用规定条件强度表示屈服强度:
8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p:
规定非比例延伸率对应的应力,即在代表伸长的横坐标上取规定的伸长量,平行于弹性线段作一直线。在与曲线交点处作一水平线与力轴的交点力值所对应的应力为Rp。一般称平行线法,适用于弹性段为直线的拉伸曲线。
对于弹性段不是直线的拉伸曲线,上述方法无法用,此时要用滞后环法或逐步逼近法进行测定。。
9规定残余延伸强度Rr:
是对于拉伸过程中不出现明显屈服现象材料,用规定条件强度表示屈服强度另一性能
,包括规定残余延伸强度Rr的测定(附录I)和验证(17条)后面谈。
10规定总延伸强度Rt:规定总延伸率对应的应力,即在代表伸长的横坐标上取规定的伸长量,平行于力轴作一直线。在与曲线交点处作一水平线与力轴的交点力值所对应的应力为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