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主要流派要点
心理学主要流派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主要流派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a41a1a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e.png)
心理学主要流派知识点归纳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广泛,研究的范畴包括人的行为、思维、情感等方面。
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个主要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理论体系。
本文将对心理学主要流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概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I. 结构主义流派A. 流派简介结构主义流派是心理学的早期主流,其主要代表人物是Wundt和Titchener。
结构主义着重于研究人类意识的结构和构成要素,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揭示心理过程的本质。
B. 理论要点1. 意识的结构:结构主义流派认为人的意识是由一系列基本感觉和思维元素组成的。
这些元素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分解和分析。
2. 分析方法:结构主义者使用分析方法,通过实验室研究和自我报告来获取意识结构的信息。
3. 内省法:内省法是一种观察者对自己的心理过程进行主观报告的方法,结构主义者使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心理过程中的感觉和思维。
C. 批判与贡献1. 批判:结构主义流派受到了行为主义的批判,后者认为心理学应该关注可观察的行为而非主观的心理经验。
2. 贡献:结构主义的贡献是奠定了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基础,并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
II. 功能主义流派A. 流派简介功能主义流派是对结构主义的一种回应,它的代表人物是James和Dewey。
功能主义关注的是心理过程的功能和目的性,强调心理活动对于适应环境的作用。
B. 理论要点1. 适应:功能主义流派认为心理过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个体适应环境,因此它强调了心理功能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2. 实际应用:功能主义者强调心理学的关注点应该是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因此他们关注实际生活中的心理活动,并将心理学与实用主义相结合。
C. 批判与贡献1. 批判:功能主义流派受到了行为主义的批判,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该关注行为而非主观经验。
2. 贡献:功能主义流派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关注适应性和实际应用的视角,对于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a4a397f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9.png)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学科领域,旨在探讨人的心理与身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健康的心理因素。
在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中,存在着多个主要理论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解释方式。
本文将介绍医学心理学中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特点。
1. 心理生理医学派(Psychophysiological Medicine)心理生理医学派主要强调身体和心理的相互作用。
其核心概念是身体和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
这一流派的学者认为,心理因素可以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而身体状况也可以对心理产生影响。
心理生理医学派的代表性理论是“应激反应模型”(Stress Response Model)。
该模型认为,当人面临应激刺激时,身体会产生应激反应,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进而对身体产生影响。
这一模型的研究揭示了应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身体状况对心理的影响。
2. 行为医学派(Behavioral Medicine)行为医学派将心理学、行为学和医学相结合,以寻求行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其研究重点是探索人的行为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行为管理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行为医学派的代表性理论是“行为与健康模型”(Health Behavior Model)。
该模型认为,人的行为与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因此,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健康状况。
3. 心身医学派(Psychosomatic Medicine)心身医学派强调心理和身体之间的关联性,认为心理因素可以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它关注情绪、心理状态和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主张通过心理干预来改善身体症状。
心身医学派的代表性理论是“心身症状模型”(Psychosomatic Symptom Model)。
该模型认为,当个体面临压力和情绪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身体症状,如头痛、背疼等。
医学心理学 主要的理论流派
![医学心理学 主要的理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ab9f9e21b9d528ea80c7797c.png)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转移: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觉地 转向不相干的对象,既发泄了相应的心理能量,又不会给 自己带来威胁。
抵消:是以象征性的动作、语言和行为抵消已经发生的 不愉快事件,以此弥补其内心的愧疚,解除焦虑。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个体遭遇挫折后,为自己 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自我认可的理由以摆脱焦虑或痛苦,但 有时理由实际上站不住脚。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投射: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指以自己的想法推 想外界的事实,将自己内心不能接受的感觉、欲望、态度 、意念等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以减轻内心的焦虑 和痛苦。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即是典型的投射作用。
精品课件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反向:由于道德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将潜意识中不能直 接表达的欲望和冲动通过截然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减 轻焦虑。
精品课件
一、认知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情绪的ABC理论,
精品课件
一、认知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是,通过改变来访者的想法和观念(B),来改 变、控制其情绪和行为结果(C),其中所使用的重要方法是对不合 理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D),使 之转变为合理的观念,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效果(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E)。由此,埃利斯的ABC理论发 展成了治疗情绪障碍的ABCDE模型。
四、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防御机制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发展出一套心理自我 保护的办法。
特征:在潜意识中进行;人类在正常和病态的情况下都会不自觉地 运用;运用得当,可以暂时减轻痛苦,缓解焦虑,防止精神崩溃;过 度使用则是一种病态。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43a51b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5.png)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大全第一章绪论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L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研究过程分六个步骤:1提出假设2选择关键变量及其检查方法3确定临床研究范式4选定研究样本5检验假设6结果的解释和发布(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2相关研究3实验研究第二章心理学基础心理现象分类: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两类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情绪的功能:1情绪的适应功能2.情绪的动机功能3心理活动的组织功能4情绪的信号功能认知情感意志三者之间的关系:意志过程和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证,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方面认知过程是意志过程的前提和基础,认知协助意志确定目的,制定计划,采取克服困难的合理方法,而情绪对意志具有动力作用,表现为情绪情感既能激发又能阻碍人的意志行动,另一方面意志过程又可以推动认识活动的不断深入,同时意志对情绪情感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1意志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3意志是以随意活动为基础的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韧性4自制性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使每个人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人格心理结构:1人格倾向性2人格心理特征3自我调节系统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2社会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和实践活动是人格发展的决定因素)3.教育马斯洛的需要层次: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动机冲突: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区别与联系):区别:1气质是生来具有的,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而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2气质形成早,不易变化,而性格形成晚,变化要快3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分联系:1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2性格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3气质影响性格的动态方面,性格形成的速度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称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是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我国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良好3人际和谐4适应环境5人格完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1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2及时解决情绪情感问题3防止性的困扰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人的心理活动分成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潜意识:是指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那些我们意识不到的,但却激发我们大多数的言语,情感和行为的原始冲动或本能欲望及不愉快的经历人格的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服务于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至善原则)(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发生冲突时,个体就可能产生焦虑)焦虑的分型: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自我防御机制:1压抑2否认3退行4投射5反向形成6置换7合理化8认同9理智化10.升华行为学习理论(刺激-反应理论):以可观察的行为,以及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作为主要观测元素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在对动物和人类进行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发现并提出一系列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规律强化物:凡是能增强某个行为概率的刺激操作性条件反射:又叫工具性条件反射,它描述了有机体(动物或人)做出一个特定的行为反应后,导致环境发生某种变化,即发生了一个事件行为强化:一个具体的行为的发生,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导致了这个具体行为在将来被加强的过程正性加强:行为结果使积极刺激增加,进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加强负性加强:指行为结果使消极刺激减少,进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加强第五章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出的鉴定心理评估的作用:1辅助诊断2疗效评价3健康鉴定(人才选拔、新职工入职)4司法鉴定(案发时行为能力、精神状况)心理评估的方法:1观察法2会谈发3调查法4心理测验法及临床评定量表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1确定评估目的2明确评估问题与方法3了解特殊问题4结果描述与报告智力水平分级:超常115~130平常85~115边界70~85第六章心理应激应激: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到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法则)包括:1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2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3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4认知因素在平衡或失衡中起关键作用5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根据系统模型,心理应激可被定义为: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就是心理应激根据过程模型,心理应激可被定义为: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应激源:是引起应激的刺激,也就是应激的原因。
医学心理学主要流派
![医学心理学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bd48990f6bd97f192279e953.png)
• 弗洛伊德把性的欲望称为力比多(Libido),他认为凡能引起感官满 足和自己需要的活动皆属于“性(欲)力”的活动,所以在弗洛伊德 性学理论中所论述的“性”已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性”的概念。 • 力比多生自本我,当力比多向外投注时会选择对象,个体钟爱的人或 物,多半是引发个体力比多的对象,即是欲力对象。如恋母情结、恋 父情结。
来源
遗传
经验
文化
原则
快乐
现实
道德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二 ——人格发展理论
性心理发展期 1.口腔期(oral stage,0~1岁)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嚥等活动获得满足。 婴儿的快乐也多得自口腔活动。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 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 致。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 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 2.肛门期(anal stage,1~3岁)
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这三个部分组成一个人完 整的心理结构。它们相互渗透又相互冲突。当三者处于 平衡的时候,人的心理结构就处于正常状态;反之,如 果紊乱,人就会无法控制自己,其极端的表现形式就是 歇斯底里症状的出现。
人格结构理论
个体在其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经由成熟与学习的发展历程, 逐渐建立起来的包括多种特质的统合性人格整体,称为人格结构。 • 本我(id) 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处于潜意识的深层,由先天本能、基本欲 望组成,如饥、渴、性,它包括来自对基本生理需要满足的知觉与记忆 的所有欲望。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 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医学心理学导论心理流派
![医学心理学导论心理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cd7efb0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2.png)
认知科学
实验法、观察 法 电脑模拟法、
口语记录分析 法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44页
1 提出认知过程内部机制的新范式 2 开拓研究心理学的新途径和新方 法
3 促进电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 及其广泛应用
1 忽视人的心理活 动的社会制约性 及对生理机制的 研究 2 难以摆脱无个性 化与理性主义的 理论架构
• 又在超我的要– 求人•下类格,似中顺于最应良原外心始在、的的良部现知分实、理环性境,采取社前意会识所允许
的方式我指导行– 为代•,在表保长人护期们个社生体会物安生性全活的过本程中能,冲社动会规范、道德观念
• 遵循“现实原– 则遵”等循内“化唯而乐成原则”
潜意识
• 人格的执行部门,• 平遵衡循本“我至和善超原我则”
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44页
西方现代心理学流派一览表
学派
产生 时间
事件
代表人物 研究对象
研究任务
学科性质
研究方法
贡献
完形心 理学 (格式 塔)
1912
惠特海默、 《视见运动 苛勒 的实验研究》考夫卡
勒温
意识组织 结构和整 体行为
研究行为与物理场的因 果关系及其机制
经验科学
自然观察法、 现象学实验法、 拓扑学陈述向 量分析
1 确立整体观的心理学方法论 2 对知觉心理学有突出贡献 3 开创认知心理学的先河 4 创建实验社会心理学的新领域
局限
1 先验论倾向 2 忽视量的研究 和历史因果分析 3 理论上仍有不 够严谨之处
行为主 义心理 1913 学
《行为主义 者心目中的 心理学》
华生 托尔曼 赫尔 斯金纳 班都拉
行为
研以究适行应为环的境预的测规和律控制, 自然科学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a0d4979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3.png)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在心理学领域,主要有多个理论流派,每个流派都有不同的视角和解释方式,以致于形成了一个多元而丰富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
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种主要理论流派,它着重研究人类行为和外界刺激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在环境刺激的影响下形成的,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行为的规律和原因。
行为主义强调对行为的可观察性,因此主张要用实验证据来支持理论。
认知主义是心理学的另一主要理论流派,它关注人类思维、认知和信息处理过程的研究。
认知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由内在的思维过程和心理结构所驱动的,通过实验和模型构建来揭示认知过程的机制和规律。
认知主义提出了知觉、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重要概念,并且深刻影响了教育和认知科学领域。
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的第三个主要理论流派,它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自我实现和人类潜能的发展。
人本主义认为个体具有内在的自我驱动力和自我意识,主张关注人的需求、价值观和自我实现的潜力。
人本主义对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个体成长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强调人的主观体验和自我探索的重要性。
精神分析学是心理学的最后一个主要理论流派,由弗洛伊德创立。
精神分析学关注潜意识和无意识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揭示了人类心理深层结构和冲突的本质。
精神分析学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如潜意识、无意识冲突和防御机制,并以治疗方法闻名。
虽然精神分析学的部分理论仍备受争议,但其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
每个流派都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解释框架,丰富了我们对人类思维、行为和心理的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理论流派可以结合使用,以综合性和多角度的方式来研究和解决心理学问题。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09350d6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5.png)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医学心理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涉及到人类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在医学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理论流派逐渐形成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医学心理学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医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生物医学模型生物医学模型是医学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理论流派之一,它认为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关联的,疾病可以通过生物学机制来解释。
该模型关注身体的生理过程,例如遗传、神经系统、细胞水平的异常变化等,以解释疾病的发展和治疗。
生物医学模型试图通过药物、手术和其他生物干预措施来处理身体上的问题,但它在解释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时有所局限。
二、心理动力模型心理动力模型强调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这个模型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潜意识的冲突和不满,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动力模型将焦虑、抑郁、冲突和防御机制等因素与疾病的发展联系起来。
心理动力模型在医学心理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心理治疗和解决潜意识冲突来提高身体健康。
三、认知行为模型认知行为模型认为,人们对事件的反应主要是由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所决定的。
这个模型认为,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认知行为模型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可以改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认知行为模型在医学心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压力管理、疼痛管理和心理康复等。
四、社会心理学模型社会心理学模型认为,社会因素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心理学模型强调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社会网络和文化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这个模型认为,人们的健康和疾病是由社会环境和个人关系的复杂交互作用决定的。
社会心理学模型在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涉及到健康宣教、健康促进和社区干预等领域。
五、整合模型整合模型试图将不同的理论流派进行整合,以更全面地解释身心健康和疾病。
整合模型认为,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健康和疾病。
医学心理学主要理论
![医学心理学主要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a724453f7ec4afe04a1dfd3.png)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第三讲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一、精神动力学理论(一)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活动分出三个层次,即潜(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1.潜意识(unconscious)指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这些东西具有强大的能量,是人活动的内驱力,决定或影响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活动。
2.前意识(preconscious)指无意识中那些能被召回的部分或能被人回忆起来的经验。
前意识介于潜意识同意识之间,担负着“检查官”的角色,严密防范以阻止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进入意识之中。
3.意识指直接与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它调节着进入意识的各种心理现象,压抑着心理中那些先天的兽性本能和欲望。
(二)人格结构论人格(personality)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交互作用构成。
1.本我(id):又称伊底、原我,存在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其中性本能的冲动被称为力比多,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ego):是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自我的一部分是意识的,也有一部分处于潜意识水平。
从动力角度看本我的愿望和力比多能量充填到自我,自我成为本我或内驱力的执行者。
在现实层面,自我是现实生活的承担者,其活动遵循现实原则,通过延迟满足的方式以现实原则替代本我的快乐原则。
自我要协调本我和超我不合理的要求以及外部现实的要求。
自我是否对环境有良好适应体现着心理健康的水平也是判断人格成熟水平的重要标志。
3.超我(superego):类似于良心与道德,具有良知、理性等含义,大部分属于意识的。
超我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由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而成的,对个人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督管制,使人格达到社会要求的完善程度,按“至善原则”行事。
(三)性心理发展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在性本能驱力和环境的影响下,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些与各阶段相关的心理特点。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ce155dd0b1c59eef9c7b48e.png)
第一章绪论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发展、建立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是客观现实的反应。
2、医学模式:特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基本看法与态度,是一定时期内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
模式转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4、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
范围:①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②研究心身互相作用及其机制;③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5、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简答)7、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的分类第二章心理学基础心理现象结构示意图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食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是知觉形成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进一步深化。
感觉反应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及外部联系。
知觉虽以感觉为基础,但是知觉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集合或总合。
3、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4、注意的品质:①注意的广度;②注意的稳定性;③注意的分配;④注意的转移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8、情绪与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首先,从产生原因来看:情绪是由生物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体验,如饮食、安全等需要引起的偷快或不愉快、恐惧等体验; 而情感则是由社会性需要的体验,如尊重、交往等需要引起的体验。
医学心理学导论心理流派
![医学心理学导论心理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83e1058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1.png)
医学心理学导论心理流派导言医学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人的心理状态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心理流派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和观点的集合体,代表着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探讨医学心理学导论中的几个主要心理流派,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生物心理学。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股重要学派,它的核心理论是行为的反应性和独立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对刺激作出的反应,而不受内在思维和情感的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高度重视实验和观察,并且强调行为的整体性和可观察性。
该流派主张通过刺激-反应的训练方法来改变人的行为,例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等。
在医学心理学中,行为主义心理学被广泛运用于医学行为治疗。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问题源于学习和环境因素,因此采用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例如,行为治疗可以用于减轻焦虑、抑郁和恐慌等症状,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应对技巧。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一种强调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心理学流派。
它关注人类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和心理结构,认为人们通过内在的认知过程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认知心理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模型,如信息处理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行为疗法等。
在医学心理学领域,认知心理学被广泛运用于认知行为疗法(CBT)。
CBT是一种结构化的、目标导向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减轻心理问题。
例如,针对焦虑和抑郁症状的CBT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消极的思维方式,并通过积极的替代性思维来改变他们的行为反应。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强调个体自我实现和人生意义的心理学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并通过自我实现和个体意义的追求来推动个体的成长和幸福。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主观体验和自我意识,并提倡关注个体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在医学心理学中,人本主义心理学被应用于治疗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和沟通。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47b092cdaf45b307e97197c0.png)
于19世纪末在美国开展形成了一个在主要的心理思想上与特观点相似但又有区别的较大学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2、意动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和特的容心理学息息相关。
可以说,特的容心理学是促成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直接动力。
意动心理学派与特的容心理学几乎同时产生,创始人布伦塔诺。
观点: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思维容,而是感觉、判断等思维活动,即“意动〞,并将“意动〞概念作为中心的心理学概念进展阐述。
布伦塔诺把意动根本上分为三类:〔l〕表象的意动〔感觉、想象〕,如我见、我听、我想象;〔2〕判断的意动〔知觉、认识、回忆〕,如我成认、我否认、我知觉、我回忆;〔3〕爱憎的意动〔感情、希望、决心、意向、欲望〕,如我感到、我的愿望、我决定、我意欲、我请求。
三类之中以表象的意动为最根本的,其他的两类是在这一类的根底上形成的。
布伦塔诺的研究方法是和特不同的,布伦塔诺不反对使用实验方法,但是他的主要方法是观察而不是实验,即自我观察。
3、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由特的最忠诚的学生铁钦纳于容心理学派形成近20年后在美国建立的,是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开展。
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决不等同于容心理学派,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与铁钦纳的个人努力有重要关系。
并在铁钦纳去世后衰退。
并在与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论战中得到开展。
观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历,主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省法分析意识的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局部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评论: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
在他们的示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开展。
把心理学看成一门纯科学,只研究心理容本身,研究它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其意义和功用。
所以极为狭隘。
从反面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兴起和开展。
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1、詹姆士詹姆士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
心理学三大流派
![心理学三大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1220be7e1ed9ad51f01df22a.png)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究竟是意识(包括心理过程)还是行为?从洛克、贝特莱到冯特、铁钦纳都认为主要是研究意识。
但也有人认为象意识、心理这种主观的体验,只能自己内省而不能为他人观察,很难予以客观定量。
而研究行为,从行为的表现上看意识或心理过程,所获得的资料较为可靠。
德国的雅克.洛布的动物行为研究,桑戴克的动物智慧研究,俄国谢切诺夫、别赫切列夫和巴甫洛夫的反射学说的研究都可作为代表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华生(J.B.Watson)他在1913年发表的《行为主义者眼光中的心理学》一文中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
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行为学派对医学心理学的早期形成过程有重大影响。
巴甫洛夫利用经过条件反射训练的动物分辨圆形与椭圆形图形,当圆形灯亮时,给予强化,使唾液大量分泌,当椭圆形灯亮时,不予强化,而使唾液分泌停止。
斯金纳也认为一些精神疾病和病态行为都是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获得的。
华生受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和桑戴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启发,也作过不少实验。
例如一幼儿,每当他伸手玩弄他所喜爱的白鼠时,实验者就在他背后猛击铁棍,发出强噪音,使之惊吓。
这样结合数次后,每当白鼠一出现,幼儿就会惊吓哭闹,之后甚至一接近白色有毛的动物也就得恐惧。
这使华生认为:人的一些病态体征是学习得来的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医学心理学目录---整理版
![医学心理学目录---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24c58fd0d233d4b14e69b2.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医学心理学概述一、定义、范围、性质及目的二、医学心理学相关学科第二节医学模式的转变第三节医学心理学与医学模式转变第四节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学说(psychoanalysis)又称心理动力理论或泛性论。
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创立。
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一)意识分域理论:意识(conscious)前意识(preconscious)潜意识(unconscious)(二)人格结构理论本我(id):又称伊的、原我:生物层面自我(ego):心理层面。
超我(superego):社会层面。
本我(Id):生物层面。
(三)性心理发展理论1.口欲期(oral stage)2.肛欲期(anal stage)3.性器期(phallic stage)4.潜伏期(latency stage)5.生殖期(genital stage)(四)防御机制理论自我防御机制(ego defense mec hanism)是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
1.压抑(repression)2.反向作用(formation reaction)3.置换作用(displacement)4.退行(regression)5.投射(projection)6.升华(sublimation)(五)心理病理学理论精神分析认为潜意识里的冲突是导致神经症性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潜意识冲突主要指童年时形成的,没有得到解决的冲突。
当本能的冲动不得不以伪装的和歪曲的形式释放时,就是以神经症的症状形式表现出来——“躯体性语言”。
第二节行为治疗的理论一、主要理论内容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四、社会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理论1.Ellis的ABC理论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代表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2. Beck的认知行为治疗假说3. Kelly的个人构念理论第四节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是20世纪中期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被认为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第一精神分析、第二行为主义)。
心理学流派咨询、治疗方法比较
![心理学流派咨询、治疗方法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7861158804d2b160b4ec0b3.png)
认知行为
贝 克 认 知 疗 法
该治疗具有限时短程(每 周1-2次,40-60分钟/次 情绪障碍认知理 一般15-24次 持续3-4 论 个 月)。会谈使用实式化三 体发展观 咨 段式,帮助来访者把信念 询关系理论 变为可以检验的假设,强 调偕同检验。
适用轻、中度非精神病 性抑郁症、驱体疾病或 生理障碍伴发的抑郁症 、广泛性焦虑、惊恐障 碍、恐怖症、强迫症、 物质成瘾、心身疾病的 疼痛,对多动症、冲动 性行为问题等,并对不 同教育水平、收入的患 者均有效。
本理论认为:人 的行为不管是功 习得性无助 能性的,还是非 和阳性强化 功能性的、正常 的、痛苦的,都 反应联系的 经学习而获得, 减少 也能通过学习而 更改,增加或消 除。
以矫正行为方式 为中心,以行为 学习理论为基 础,按一定程序 来矫正人的心理 障碍和行为问 题,减轻症状, 反应维持是咨询 治疗的目的。理 论目标:对行为 的预测和控制。
沟通/环境 让来访者“自悟”系 双方是伙伴朋友 非指导模式。 关系咨询治疗师 重视治疗关系真诚交 是考察者/建议 流的技术促进共情的 者 技术案例分析 理解、真诚、积极关 注
来访者主动求助 咨询师说明情 况,鼓励来访者 自由表达情感, 咨询治疗师接受 认识、澄清对方 负面情感,促进 来访者自我成 长,自觉成为一 个自我实现的人
思维 方式的歪曲
本理论认为认知 过程是行为和情 感的中介,情绪 障碍和负性认知 相互作用形成恶 性循环,是情绪 障碍的延续原 因,认知曲解是 引起情绪障碍和 心理痛苦的核心 所在。
以矫正思维方式 为中心,纠正来 访者思维偏差和 错误理念,消除 情绪和行为障 碍,克服认知盲 点,模糊知觉、 自我欺骗、不正 确判断,减轻症 状,重新构建认 知结构。
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2ed4919dd36a32d7375818e.png)
3、人本主义主要理论
(1)自我实现论
是人本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指个体的 各种才能和潜能在适宜的社会情景中能 够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
(2)需要层次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 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询者中心论
只有个人自己才能真正地、完全了解自 己的经验世界,因此在心理治疗和咨询 中要以当事人为中心。
作业:
1、什么是健康的情绪?您将如何调节和管 理自己的情绪?
2、请谈谈您学习了心理学主要理论以后的 收获。
外显行为 内隐行为
(二)行为学习理论的精髓
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 的心身反应形式,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
(四)行为学习理论的内容
• 经典条件反射 • 操作条件反射 • 内脏操作条件反射 • 社会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
食物刺激
唾液分泌(无条件反射)
食物刺激+蜂鸣器声 唾液分泌(强化)
4、性心理发展理论
(1)Libido是个体所有行为的动力 (2)性心理发展的五个时期 • 口欲期(0-1岁) • 肛欲期(1-3岁) • 性蕾期(3-6岁) • 潜伏期(7-12岁) • 两性期(12岁以后)
二、行为学习理论
(一)创始反应。
2、心理结构理论
• 意识:个体所能清晰感知到、注意到的那一 部分的心理活动
• 潜意识:个体无法感知到的那一部分的心 理活动
• 前意识:介于两者之间的、目前未被感知 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冰山结构
2、心理结构理论
• 意识:个体所能清晰感知到、注意到的那一 部分的心理活动
• 潜意识:个体无法感知到的那一部分的心 理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产生背景
一、社会背景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企图解决资本主义 国家社会病态现象所需要的产物。精神分析是弗洛伊的企图解决犹太 人家长制和维多利亚式性道德压抑尔在城的社会病态现象的迫切社会 需要的产物。 二、文化思想背景
(一)哲学和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二)科学思想的影响 (三)心理病理学的背景
• 1881
对生物兴趣,解剖400多条鳝鱼
发现可卡因可以止疼
听布伦塔诺的课,学习意动心理学
• 1895 与布洛伊尔合作发表《癔症研究》,奠基之作 1900 出版《梦的解析》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正式形成 1910 第二次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上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 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
主要著作
《癔病研究》(1895) 《梦的解析》(1900)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1901) 《性学三论》(1905) 《图腾与禁忌》(1913) 《论无意识》(1915) 《精神分析引论》(1917)
本我是我们人格中最黑暗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贮存心理能量的地方, 与肉体联系着,肉体是其能量的源泉;蕴存着人性中最原始、最接近兽性的 一些本能性冲动,此等冲动一旦发生即要求立即得到满足,不受个体的意志 支配,也不受外在社会的规范的约束。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理论
• 自我(ego) 代表人格结构的现实部分,位于以生理需要为基础的原始本能和 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是两者内化了的心理代表。 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 与调节的功能,(1)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的生存;(2) 调节本我的自我冲动,以符合现实环境的要求;(3)管制不为超我 所接受的原始性冲动,以维持三个我之间的平衡和谐。 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 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 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 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
(3)潜意识 是不能被人意识到的。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基 本出发点和前提。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 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 各种欲望和感情。
心理结构说
冰 山 理 论
在我们的内心隐藏 着深不可测的巨大空间, 意识犹如浮在表面的冰 山一角,隐没在水下的 则是庞大的无意识,而 连接意识和无意识的层 面就是前意识。 稽查作用(省查),就是从 潜意识层浮现出来的欲望和冲 动,意识层予以选择,有的被 认可而由行为表现出来;有的 被禁止,即本我受到自我和超 我监视管理的历程。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此时 期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幼儿而言是重要的。如管制过严,可能会留下后遗性 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肛门性格者,在行为上表现冷酷、顽固、刚愎 等,可能就是肛门性格的特征。
3.性器期(phallic stage,3~6岁)
儿童进入性器期,变得依恋于异性父母一方。这一早期的亲子 依恋被弗洛伊德描述为“恋母情结“。 恋亲情结:本我与自我冲突激烈 恋亲情结冲突的解决 --- 在父母共同爱的照顾下,认同同性别 的亲人,并内化父母的价值与正向特质到儿童的ego之中。 最终形成 第二自我---超我。
心理性欲阶段与成人性格特征的潜在关系
性心理发展阶段 成人时的表现 升华 反向作用
口唇期
吸烟、贪吃、贪喝、注重口腔卫 生、嚼口香糖
渴求知识、幽默、讽刺、机警、 成为食品或酒类品尝专家
说话小心谨慎、饮食追求时 尚、禁饮酒、不喝牛 奶
肛门期
喜欢解大便,极端肮脏
喜爱绘画或雕塑,慷慨大方,乐 善好施,精打细算
极度恐惧污物,整洁癖,近 乎吝啬的节俭,过分 规矩,脾气暴躁
性蕾期
爱调情,男子气表现
喜爱诗歌,钟情,喜欢表演,追 求成功
对性的清教徒式的态度,过 分羞怯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三 ——精神动力论
(一)本能论
性欲本能 生的本能 两 种 本 能 死亡的本能 个体生存本能 爱和建设的力量
恨和破坏的力量
(二)力比多学说
(三)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
1 . 焦 虑
定义: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惊恐等感受交织在一起的情绪体验 。 来源:本我和超我之间以及本我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现实焦虑:以自我对外界现实的知觉为基础,源于知觉到所需要的对象缺乏, 或存在客观的真实的危险。(对来自真实世界的威胁所产生的反应,源于自 我与现实间的冲突,表现为内心紧张、不安、恐惧)
医学心理学主要理论学派
L/O/G/O
第一章
精神分析理论流派
L/O/G/O
精神分析最初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而现在它变成了一门科学的 名称——无意识的心理过程的科学。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说起源于对神经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以及变态 者的心理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精神分析学说以研究问题为中 心,理论围绕问题而建构,以个案分析法为主,以完整的人格为研 究对象,广泛收集一切有用的材料,从患者的家庭背景、经历和自 述中再现其早年生活。在承认思想和行为上连续性的基础上追溯个 体的生活史。
Freud的性心理发展阶段(psychosexual stages)
年龄 口腔期 oral stage 肛门期 anal stage 性蕾期 phallic stage 性敏感区 主要发展任务 (潜在冲突来源) 断奶 固着后的成人 性格特点 嘴部行为:抽烟、过度饮食; 依赖他人 杂乱无章、吝啬、固执、或者 相反 道德约束力弱,难与权威人士 相处
• 性本能是个体和种族繁衍相联系的一种本能,它的生物学意义在于 保持种族的延续。
• 弗洛伊德把性的欲望称为力比多(Libido),他认为凡能引起感官满 足和自己需要的活动皆属于“性(欲)力”的活动,所以在弗洛伊德 性学理论中所论述的“性”已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性”的概念。 • 力比多生自本我,当力比多向外投注时会选择对象,个体钟爱的人或 物,多半是引发个体力比多的对象,即是欲力对象。如恋母情结、恋 父情结。
——神经症焦虑:以自我对来自伊底的威胁的知觉为基础,且也以现实焦虑为基 础。(例如:有些人面对领导或其它权威人士时,会激发这些人在生命早期 对于父母的破坏性冲动。而这些有敌意的冲动通常又伴随对惩罚的害怕,这 种害怕会内化成潜意识的神经质焦虑)。 ——道德焦虑:以自我对来自超我、尤其是良心的谴责的知觉为基础(例如:当 幼儿有想偷偷拿别人东西的念头,或当他们做错事时会有罪恶感。)
此时期开始时间,男生约在13岁,女生约在12岁,此时期个 体性器官成熟生理上与心理上所显示的特征,两性差异开始显著。自 此以後,性的需求转向相似年龄的异性,开始有了两性生活的理想, 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识,至此,性心理的发展以臻成熟。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要想达到生殖期人格的理想水平 是很难的。人格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两种危机:一是固着,二是倒退, 固着和倒退是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超我的限制 吃别人的东西是犯罪 恨父亲是罪过 逃避战场是胆小鬼 性行为不道德
人格结构理论
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关系
①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自我在超我 的监督下,按现实可能的情况,允许 来自本我的冲动有限地表现出来。
性质 本我 自我 超我
生物
心理
社会
②在一个健康的人格当中,这三种结构 的作用必然是均衡、协调的。 ③自我得应付并协调来自三方面的要求, “一仆三主”。 ④本我、自我和超我处于协调和平衡的 状态保证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 失调,就会危及人格的发展。
0-1
口,嘴唇,舌头
1-3
肛门
上厕所的训练
3-6
生殖器
俄狄浦斯情结
潜伏期 latency stage
6-12
无特定区域
防御机制的发展
无(一般在此阶段不会发生固 着)
生殖期 genital stage
12-18
生殖器
成熟的性亲密行为
成功完成早期阶段的成年人会 对他人产生真诚的兴趣 并具有成熟的性特征
人格适应
支配超我的是道德原则,其目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和引导本能的冲 动,说服自我以到的目的代替现实目的并力求完美,使人变成一个遵 纪守法的社会成员。
超我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代表社会和文化规范的部分。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内部的动力过程导致外显行为
本我欲求 食欲 憎恨父亲 求生欲望 性欲
自我的决定和行动 去食品市场 离家出走 神经症 结 婚
心理结构说
“潜意识的系统可以比作一个大前房,在这个前房内,各种精神兴奋 都像许多人相互簇拥在一起。和前房相连的有一比较小的房间,像一个 接待室,意识就停留于此。但这两个房间的门口,有一个人站着,负责守 门,对各种精神兴奋加以考查、检验,对于那些他不赞同的兴奋,就不许 他们进入接待室。”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一 ——人格结构理论
心理 结构说 人格结构 的组成
心理结构说
——1915《潜意识》
• 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1)意 识 人能认识自己和认识环境的心理部分。意识活动是遵 循“现实原则”来行事的,即合乎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各种观念才 能进入意识界。 (2)前意识 即当前未曾注意到,但一经他人提醒或自己集中注意、 努力回忆即可进入意识的心理活动,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
人格结构理论
• 超我(superego)
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上层部分,对本我的 冲动具有约束作用,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由超我的约束,可使人的 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是个人道德的核心。 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 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於犯错的限制。
来源
遗传
经验
文化
原则
快乐
现实
道德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二 ——人格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