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

合集下载

黎明现象与somogyi名词解释

黎明现象与somogyi名词解释

黎明现象与somogyi名词解释
黎明现象和somogyi现象都是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关的
现象。

黎明现象是指在早晨起床之前,血糖水平会自然升高的现象。

这是由于肝脏分解存储的糖原来提供能量,以满足身体在夜间的代谢需求。

而somogyi现象则是指在血糖水平过低时,肝脏会分泌出一些激素来提高血糖水平。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患者在晚上注射了长效胰岛素后,血糖水平过低导致肝脏产生反应性的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合成,导致血糖水平反弹过高。

为了避免这两种现象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需要合理控制饮食和药物使用。

此外,监测血糖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法。

- 1 -。

莫让空腹高血糖“忽悠”了您——浅谈“苏木吉反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与处理

莫让空腹高血糖“忽悠”了您——浅谈“苏木吉反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与处理

莫让空腹高血糖“忽悠”了您——浅谈“苏木吉反应”和
“黎明现象”的鉴别与处理
王建华
【期刊名称】《药物与人》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苏木吉反应”和“黎明现象”是糖尿病患者两种常见的临床表现,二者均可表现为空腹高血糖的症状,很多病人甚至包括一些基层医生往往都会将两者混淆,一看见血糖高,就想当然地认为是胰岛素或降糖药用量不足,盲目地加大药物的用量,从而导致低血糖昏迷等严重事件的发生.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确区分这两种现象对他们安全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奇怪的病例不久前的一天,我在病房值二线班.天刚蒙蒙亮,急症室来电话请我速去会诊.放下电话,我急速赶到急症室,只见床上躺着一位中年男子,看上去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神志不清.【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王建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空腹血糖升高先别急着增加降糖药——谈『苏木吉反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与处理 [J], 王建华
2.当心落进低血糖的陷阱——谈"苏木杰反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与处理 [J], 王
建华
3.糖尿病"苏木杰氏反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与处理 [J], 王雄新
4.晨起高血糖,黎明现象和苏木杰反应要分清 [J], 刘贯英
5.晨起高血糖,黎明现象和苏木杰反应要分清 [J], 刘贯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黎明现象有什么症状

黎明现象有什么症状

黎明现象有什么症状文章目录*一、黎明现象有什么症状1. 黎明现象的症状2. 黎明现象的诊断3. 黎明现象的发生人群4. 为什么会出现黎明现象*二、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1. 苏木杰现象的症状2.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三、如何治疗黎明现象黎明现象有什么症状1、黎明现象的症状“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

这一现象最初是1981年由国外学者Schmidt首先提出。

2、黎明现象的诊断空腹血糖升高(7~8 mmol/I ),同时不存在夜间低血糖(或者说凌晨3时血糖6 mmol/L)。

它应该与“Somogyi反应”鉴别。

Somogyi反应的定义是低血糖后反跳性(交感神经亢进性)高血糖,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7~8 mmol/L)同时存在夜问低血糖(或者说凌晨3时血糖5~7 mmol/L)。

3、黎明现象的发生人群黎明现象(DMDP)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亦可见于健康人群。

应该注意黎明现象(DMDP)与其它原因的清晨高血糖相鉴别,如降糖剂或夜间胰岛素(INS)不足所致夜间基础血糖升高延续至清晨的清晨高血糖、降糖剂过量所致的夜间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Somogyi现象)等。

诊断除了解患者有无乏力、心悸、饥饿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睡前尿糖及降糖剂的使用方法外,夜间每1~2小时监测一次静脉或毛细血管血糖,或用持续血糖监测仪监测夜间血糖,根据夜间血糖绘制夜间血糖曲线而作出正确诊断。

目前多采用微型试纸血糖仪监测夜间手指毛细血管血糖,比静脉血糖微高,相关性良好。

4、为什么会出现黎明现象黎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午夜过后体内生长激素增多(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是有时间节律的),生长激素是促血糖升高激素,血液中生长激素水平升高,需要较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正常人的胰岛B细胞自动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所以血糖保持正常值。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效应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效应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效应首先是黎明现象,也被称为黎明曙光。

黎明是指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时刻,当天空开始有微弱的亮光出现,但太阳还没有完全露出地平线时,人们常常称之为黎明。

黎明现象是黎明时分几种不同的光线现象的总称。

黎明现象主要由大气散射、反射和折射等多种因素造成。

当太阳光线以较小的角度穿过大气层时,光线会遇到气体分子和悬浮物等大气成分,这些成分会使光线发生散射。

不同波长的光在大气中的散射程度也不同,波长较短的蓝光更容易被散射,而波长较长的红光散射较少。

因此,在黎明时分,由于大气散射使得太阳光中的蓝色光被散射到一定程度,人们看到的天空呈现出一种带有蓝色的亮光。

此外,黎明时分的光线还受到反射和折射的影响。

当太阳光线射到云层时,云层中的水滴会对光线进行反射,从而使天空呈现出明亮的白色或金黄色。

有时候,太阳光线还会通过大气层的折射而使天空呈现成红色或橙色,这是由于太阳光线在大气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

苏木杰效应是另一种与日出和日落时的光线散射有关的现象。

苏木杰效应是指在日出和日落时,地平线上的太阳出现一个光环,通常呈现出红色或橙色,并伴随着一个光晕。

这种现象是由于太阳光线通过大气层更长的路径,与大气成分发生更多的散射所导致的。

太阳光线在穿过大气层时,会通过气体分子、悬浮物等成分,其中蓝色光的散射程度较强,而红色光则较少散射。

因此,在日出和日落时,太阳光线在大气层中的传播路径更长,蓝光被散射掉后,只剩下红光。

这就是为什么太阳在日出和日落时呈现出红色或橙色的原因。

苏木杰效应中的光环和光晕则是由散射光线在大气中的相互作用所组成的。

当光线经过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和悬浮物时,会发生多次散射,产生出各种不同角度和波长的散射光。

这些散射光线在观察者眼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光环和光晕的效果。

总结起来,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效应都是由于太阳光线在大气层中的传播和散射而产生的现象。

黎明现象主要是由于大气散射、反射和折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苏木杰效应则是由于太阳光线的长路径传播和多次散射形成的。

出现黎明现象的原因

出现黎明现象的原因

出现黎明现象的原因
一、出现黎明现象的原因1. 血糖升高的问题2. 正常人胰岛素分泌是规律的3. 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失调二、出现黎明现象怎么办三、怎样鉴别黎明现象和苏木杰反应
出现黎明现象的原因
1、血糖升高的问题黎明现象是指每日黎明后5~8点钟出现血糖升高。

任何人都存在这个现象,只不过正常人由于胰岛素的及时分泌增多,而阻止了血糖的过度升高,但糖尿病人则表现为血糖明显升高。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可能和身体内对抗胰岛素作用的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升高有关。

2、正常人胰岛素分泌是规律的基础胰岛素分泌在体内主要受内分泌激素的调节,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这些激素都具有拮抗胰岛素降血糖、促进内源性葡萄糖生成的作用。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从半夜开始分泌并逐渐增加,至凌晨时分泌达最高峰,而在下午又有第2个分泌高峰。

3、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失调正常人的机体内基础胰岛素分泌可以随着这些拮抗激素的升高而增多,即在凌晨与下午各有1个胰岛素基础分泌的高峰,而在半夜与上午就分泌较少,这样非糖尿病患者正常的血糖水平总是能保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3.6-5.9mm01/L)。

而糖尿病患者常由于基础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消失,会在凌晨与下午有两个很难控制的高血糖期,这分别称为“黎明现象”与“黄昏现象”。

即糖尿病患者在黎明时出现的高血糖称“黎明现象”,在傍晚时出现的高血糖称“黄昏现象”。

出现黎明现象怎么办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测试早餐前、早餐以后2小时、午餐前、午餐后2小时、晚餐前、晚餐后2小时、夜里3点七。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
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或者是苏木杰现象,它有其共同的特点,也就是晚餐后血糖或者是睡前血糖基本正常,但空腹血糖偏高。

虽然这两种现象它的表现是一样,但是它发生的本质是不一样,黎明现象患者晚餐后或睡前血糖正常,但夜间没有低血糖的发生,其空腹血糖升高主要是因为凌晨升糖激素分泌过多导致。

而苏木杰现象是因为夜间出现了低血糖,然后反跳性的导致空腹血糖升高。

这两种现象处理的措施也是不同,对于黎明现象患者来说,我们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应用其他胰岛素,这时候可以加用长效胰岛素来治疗。

而对于苏木杰现象,我们在应用胰岛素或者是降糖药物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减少晚餐前的胰岛素剂量,或者是降糖药物的剂量来调整血糖。

国外学者Somogyi(苏木吉)于20世纪30年代发现:胰岛素用量过大可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稳定甚至不降反升,此时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反而能使患者血糖下降,于是他把这种低血糖后血糖反跳升高的现象称为“苏木吉反应”(又叫“苏木杰现象”)。

“苏木吉现象”常常表现为夜间低血糖,而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其血糖变化具有“低后高”的特点(与我们前面介绍的“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不同),它主要是由于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使用过量、晚餐进食量不足或晚饭后活动量过大而导致夜间发生低血糖后,机体为了自身保护,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现反跳性
升高。

广义地讲,一天当中任何时间发生的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都属于“苏木吉现象”,而不仅仅局限于凌晨低血糖后引起早晨反跳性高血糖。

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的区别

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的区别

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的区别引言:在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令人着迷的现象,其中两个引人关注的现象是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

尽管它们听起来相似,但实际上它们具有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深入探讨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之间的区别。

一、概念1.苏木杰现象:苏木杰现象源自于俄罗斯,苏木杰是一个位于东西伯利亚平原中的市镇。

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极寒的冬季,当气温达到极低点时,空气湿度很高。

在这种条件下,当将开瓶饮料或水倒入锅中时,水会迅速变成冰。

这一现象令人惊叹,因为冰化的速度在极低温下表现出了特殊的物理性质。

2.黎明现象:黎明现象是指在早晨的日出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的自然景观。

在这段时间内,天空呈现出美丽的深蓝色、紫色和橙红色。

这种现象由太阳射线在大气中的散射所引起,太阳尚未完全升起,天空逐渐亮起,形成了这一令人心醉的景象。

二、观察条件1.苏木杰现象:苏木杰现象主要发生在极寒的冬季,而且空气湿度相对较高。

当环境温度降到非常低的水平时,即使是将热汤倒入锅中,也会迅速凝固为冰。

2.黎明现象:黎明现象通常发生在早晨的日出前的一段时间,太阳尚未升起但晨曦已经开始照射大地。

这个时期通常持续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天空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

三、物理原理1.苏木杰现象:苏木杰现象的背后是冷凝和结冰的物理过程。

当水在接触到非常冷的物体时,冷凝作用会使水分子凝结为冰晶体。

而在极低温度下,这种凝结过程会非常迅速,几乎可以瞬间发生。

2.黎明现象:黎明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散射现象。

太阳射线的波长越长,散射效果就越弱。

而在黎明时分,太阳射线穿过大气层时呈现出更长的波长,这使得蓝色和紫色的光被更有效地散射,而橙色和红色的光会被更强烈地传播和照射。

四、气象条件1.苏木杰现象:苏木杰现象通常需要极寒的温度,通常在零下20摄氏度甚至更低的环境下才能出现。

此外,湿度也是形成苏木杰现象的关键因素,只有当湿度足够高时,水分子在瞬间结冰的过程才会发生。

2.黎明现象:黎明现象对温度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而是更多受到大气中的尘埃和湿度的影响。

苏木杰效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和处理

苏木杰效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和处理

苏木杰效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和处理
清晨空腹血糖在什么水平算偏高呢?60岁以下的患者,空腹血糖的目标宜控制在4.4~7.0mmol/L,超过7.0mmol/L就属于高血糖;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空腹血糖目标值的上限可放宽至8.0~9.0mmol/L,超过9.0mmo/L就属于高血糖。

如何鉴别“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效应”?可从凌晨零点开始,每隔2小时测1次血糖,直至第二天早餐前。

如果患者在黎明前后均出现低血糖(血糖小于或等于 3.9mmol/L),就说明其出现的空腹血糖升高的现象是“苏木杰效应”。

如果患者在夜间没有出现低血糖,而是血糖逐渐升高,其出现的空腹血糖升高就是“黎明现象”。

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效应”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出现低血糖时,身体会启动保护机制,体内的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引起继发性高血糖,这就是“苏木杰效应”。

这种效应可使清晨的空腹血糖随之升高。

出现“苏木杰效应”的患者,有时并无心慌、出冷汗等典型的低血糖症状,且处于睡眠之中,一旦发生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此时应该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以避免凌晨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苏木杰氏反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与处理

糖尿病“苏木杰氏反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与处理

糖尿病“苏木杰氏反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与处理苏木杰氏反应和黎明现象是糖尿病患者两种常见的临床表现。

它们都可使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血糖的症状,因此很多人会将二者混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确区分这两种现象对他们更好地治疗糖尿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氏反应呢?1.什么是黎明现象张阿姨今年65岁,患糖尿病已经3年了。

3年来,她一直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病情控制得很好。

但这两天,张阿姨在早餐前的空腹血糖一直很高。

老伴发现她的这种情况后,立即把她送到医院进行诊治。

在医院做了检查后,医生告诉张阿姨,她出现了“黎明现象”,只要在晚上睡觉前注射1剂中效胰岛素或加服1片二甲双胍,就可有效地控制早餐前的空腹血糖水平。

黎明现象是一种自然的人体生理性反应,因此正常人也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

人体内升糖激素的分泌量从凌晨3点左右开始逐渐增多,到早上8点钟时可达到高峰,从而会使人出现早晨空腹血糖升高的情况,这就是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午夜过后人体内胰岛素的拮抗激素(如生长激素等)逐渐增多有关。

此时,为了对抗血液中逐渐增多的胰岛素拮抗激素,人体需要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才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但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已出现了胰岛细胞功能缺损的情况,不能相应地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因此就出现了黎明现象。

血糖波动和高血糖所造成的糖代谢紊乱是诸多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始动因素。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自身存在黎明现象,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治疗。

2.什么是苏木杰氏反应李大爷今年67岁,患糖尿病已经6年了。

最近,李大爷在早餐前的空腹血糖一直较高,到了晚上还会出现心慌、乏力、头晕等症状。

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认为他出现了“苏木杰氏反应”,让他在每天晚上睡觉前适当地吃点东西。

李大爷想,我早晨的血糖已经很高了,如果晚上再吃东西不是“火上浇油”嘛。

于是,他非但没有在睡前吃东西,还自作主张地将晚餐前的胰岛素剂量加大。

什么是黎明现象

什么是黎明现象

什么是黎明现象
什么是黎明现象,它是指糖尿病病人在黎明时分出现的高血糖症。

这类病人,白天血糖控制的还算满意,只是每天早晨血糖很高。

一种可能是:晚间用药不够,或者用药时间过早,药效不能持续到早晨,致使清晨4时起血糖逐渐增高,这是我们常说的黎明现象。

另一种可能是:苏木杰反应,也就是说,患者晚上用药过量导致睡眠中发生血糖过低,这时机体会动员所有的升糖机制,以避免低血糖的造成的休克,因此血糖就会升得很高,简而言之就是低血糖后的反调性高血糖。

这两种情况必须加以鉴别,因为两种治疗方案相反,前者需要增加晚间用药,后者需要减少。

鉴别的最好方法就是夜间的系列血糖测定。

对策是,先抓紧时间测血糖,收集相应的数据。

先测最常规的,即:早餐前、早餐以后2小时、午餐前、午餐后2小时、晚餐前、晚餐后2小时、夜里3点。

这样就可以知道白天血糖怎样,夜里血糖的大致情况。

如果白天都正常,只是夜间或者清晨的高,那么就要考虑是不是有黎明现象,你就在夜间每隔一两小时测一下,以了解夜间血糖的变化,从而区分是黎明反应还是苏木杰反应。

黎明反应应该是夜间血糖逐渐升高,而苏木杰反应是夜间先降低再增高。

至于用药够不够得根据测得的血糖水平以调节,否则很难说你用的药是否控制了血糖。

因为要测很多次,建议患者去医院住院检测,如果自己买了血糖仪那么也可以在家里测。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
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主要症状不同、主要原因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黎明现象
是指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

2、苏木杰现象
是指夜间(午夜1~3时)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的现象。

二、主要症状不同
1、黎明现象
主要症状:乏力,饥饿,出汗,心悸。

2、苏木杰现象
主要症状:夜间血糖低,晨起感觉头痛、恶心。

三、主要原因不同
1、黎明现象
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

2、苏木杰现象
主要是由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过量而导致夜间低血糖反应后,机体为了自身保护,血糖出现反跳性升高。

对“苏木杰反应”和“黎明现象”怎样鉴别与治疗

对“苏木杰反应”和“黎明现象”怎样鉴别与治疗

对“苏木杰反应”和“黎明现象”怎样鉴别与治疗“苏木杰反应”和“黎明现象”是糖尿病患者两个常见的以早晨空腹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现象。

这两种病理现象的症状虽然十分相似,但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

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将这两种现象相混淆,一发现自己早晨的空腹血糖升高,就盲目地加大胰岛素或降糖药的用量,从而导致低血糖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确区分这两种病理现象对他们安全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久前的一天,我在医院值夜班。

天蒙蒙亮时,急症室打来电话请我速去会诊。

我急匆匆地赶到急症室,只见病床上躺着一位中年男子,他脸色苍白、大汗淋漓、神志不清。

患者的妻子告诉我,她丈夫在3年前被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由于服用降糖药效果不佳,他在半年前改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前不久,他在家中自测血糖时,发现其早晨的空腹血糖有些偏高,就自作主张地将晚上睡觉前使用的中效胰岛素用量增加了两个单位。

在此后的几天里,他每晚都会做噩梦,而且出很多的汗。

昨天,他又复查了一次血糖,结果发现其早晨的空腹血糖非但没下降,反而比上次又升高了一些。

他因此认为自己的胰岛素用量还是不足,于是在昨晚又将中效胰岛素的用量增加了两个单位。

结果今天凌晨4点左右,家人在起夜时发现他全身出冷汗,昏迷不醒,于是,连忙将他送来我院。

听了患者妻子的介绍后,我判断,患者很可能是患了由低血糖引起的昏迷。

而随后的化验结果也证实了我的判断。

于是,我马上让护士给患者静脉推注葡萄糖。

半个小时后,患者逐渐清醒过来,一直在旁守候的家人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苏醒后的患者除了对我表示感谢之外,又向我提出了几个问题。

他说:“我的空腹血糖有些偏高,我把晚上睡觉前胰岛素的用量增加一点有什么不妥?怎么会引起如此严重的低血糖呢?”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有过早晨空腹血糖升高的经历,其原因有很多。

在临床上,能引起早晨空腹血糖升高的最常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苏木杰反应”,另一是“黎明现象”。

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有什么不同

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有什么不同

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有什么不同
一、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有什么不同二、苏木杰现象如何处理三、黎明现象如何处理四、区分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的意义
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有什么不同苏木杰于20世纪30年代发现胰岛素用量过大可导致糖尿病血糖不稳定,当减少胰岛素用量时,反使病人血糖下降,于是他提出“有低血糖就有高血糖”的格言,从而称这种现象为苏木杰反应。

“苏木杰现象”表现为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简单地说,也就是“低后高”现象。

它主要是由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过量而导致夜间低血糖反应后,机体为了自身保护,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现反跳性升高。

上文提到的李女士便是苏木杰现象导致的清晨空腹血糖升高。

“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夜间无低血糖发生,由于人体内有许多不同的激素,很多激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等,而这些激素的分泌高峰一般出现在上午5-7时(或5-9)时发生,因此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患者黄先生便是此类情况。

1、苏木杰现象是指夜间低血糖以后造成的血糖反跳性升高。

黎明现象是指由于凌晨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血糖升高。

2、查全天的血糖谱:包括空腹+3餐后,睡前+凌晨2点血糖,如果凌晨2点血糖也高,提示有可能是黎明现象,如果2点血糖低,空腹高,提示苏木杰反应,这个时候,胰岛素是需要减量的。

3、苏木杰反应是指低血糖后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多是夜间低血糖,晨起高血糖;黎明现象是指晨起高血糖,午夜并无低血糖发生,不存在低。

黎明现象的名词解释

黎明现象的名词解释

黎明现象的名词解释
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清晨时段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早晨5 点到 8 点之间。

此时患者夜间血糖控制较好,但没有发生低血糖,因此体内的胰岛素水平相对较低,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夜间增加胰岛素剂量来控制清晨的血糖水平,但如果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受损,就可能导致黎明现象的发生。

黎明现象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可能需要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增加胰岛素剂量或更换更为有效的胰岛素等。

同时,黎明现象也需要注意与苏木杰反应进行区分,苏木杰反应是指糖尿病患者在低血糖后出现高血糖的现象,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为啥晚餐后2小时5.4第二天早上起来7.5了

为啥晚餐后2小时5.4第二天早上起来7.5了

为啥晚餐后2小时5.4第二天早上起来7.5了:
晚餐后2小时血糖为5.4mmol/L,第二天早上起来血糖为7.5mmol/L,这种情况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1.黎明现象:这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现象,指在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但在黎明时分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

这可能与体内
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如生长激素、皮质醇等。

2.苏木杰效应:这是指夜间出现低血糖,随后在早上出现高血糖的现象。

这可能是由于胰岛素剂量过大或饮食不当导致
的。

3.不规律的生活方式: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导致血糖波动。

4.其他疾病或药物影响:如感冒、感染、某些药物等也可能影响血糖水平。

糖尿病的“黎明现象”和“苏木杰反应”

糖尿病的“黎明现象”和“苏木杰反应”

糖尿病的“黎明现象”和“苏木杰反应”王主任查房来到糖尿病1床前.主治医师介绍了病人晨间空腹高血糖情况。

检查完病人后.他吩咐主治医师增加胰岛素的治疗剂量以控制病情。

接着他又来到2床前.该病人亦是晨间高血糖.但胰岛素注射后.有心慌、多汗、手抖、烦躁不安等表现。

王主任审阅了病历并查看了病人.嘱咐主治医师立即减少对病人的胰岛素用量。

就在王主任要离开时.2床病人一脸困惑地问道:“主任.我早晨空腹血糖比他(1床)还高.怎么他增加药量.我倒要减少呢?”王主任停住脚步.转身说:“你们两个人表面上看.都是空腹高血糖.好像病情没有得到控制.都应该加大胰岛素的治疗量.但实质上却完全是两回事。

1床临睡前血糖基本正常.但到了夜里.由于人体内生长激素逐渐增多.这就需要较多的胰岛素使血糖保持正常浓度.而糖尿病人的胰腺功能缺损.就引起了晨间血糖的显著升高.这在医学上称之为“黎明现象”。

而您恰恰相反.使用胰岛素治疗后出现心慌、手抖等低血糖的反应.睡前血糖值偏低也证明了这点。

您的身体为了使血糖不致过低而发生危险.产生了反应性的高血糖.这是您身体内的一种代偿功能。

不过正常人因胰腺功能正常.当血糖上升时.胰岛素分泌亦随之增多.使血糖仍维持在正常水平;但像您由于胰腺功能不是很健全.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所以出现了血糖明显升高的现象.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之为“苏木杰反应”.多见于胰岛素的用量不当。

苏木杰反应和黎明现象虽然都是晨间血糖升高.但其发生的原因不同.正确鉴别这两种情况非常重要.因为两者的处理原则完全不同。

不知您是否听明白了?”“哦.原来如此!”患者恍然大悟:“好像两个人都有胃痛.一个是吃得过饱.一个是因为肚子饿了引起的。

”“对.有点类似。

”王主任笑着走向下一个病人。

糖尿病的黎明现象在糖尿病中有一种"黎明现象".即夜间血糖控制很好.也无低血糖反应.仅在黎明一段时间也就是凌晨3时左右至上午8 ~ 9 时将出现高血糖现象。

糖尿病的“黎明现象”和“苏木杰反应”

糖尿病的“黎明现象”和“苏木杰反应”

1 引起夜间低血糖的原因晚上血糖水平的不稳定性患者虽然每天都在按照医生所给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晚上用定量的药物,进定量的食物,但出于能够引起血糖变化的多种原因,每天用药、进食后的血糖控制效果并不是一样的,出现了每天晚餐后的血糖有好与坏的差别。

在晚上睡前血糖控制达到理想时,患者的血糖是经不起再次下降的,否则就会出现夜间低血糖。

而患者在晚餐前或睡前增加的长、中效胰岛素往往会在黎明现象未出现的情况下发生了效力,使血糖下降,极易出现夜间低血糖。

蜜月期的影响每一个患者在治疗的初期,其蜜月期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凡是需要采用短效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一般都是要经过1个月左右的住院治疗。

在住院期间,医生的任务就是通过对患者的“贴身”研究和观察为患者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效果最佳的治疗方案,这个治疗方案一般来说就包括晚上的增加长、中效胰岛素的内容在内。

而在此时,患者的蜜月期往往还没有消失或没有完全消失,血糖会出现时好时差的情况,在血糖比较好或时好时差波动不定的情况下,晚上增加长、中效胰岛素的治疗时,是很容易出现夜间低血糖的。

患者在经历了数次夜间低血糖时,往往会询问于医生,医生则会以胰岛B细胞功能的部分恢复为由允许患者停止晚上增加长、中效胰岛素的治疗,而患者既便在今后黎明现象血糖升高时的情况下,也不会再问及这个治疗方案了。

注射时间的不定性我们知道,长效胰岛素注入体内6~7h后药性开始发挥效力,中效胰岛素注入体内3~4h后药性开始发挥效力。

晚上增加长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一般是晚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时将长效胰岛素加入一并注射的,增加中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一般是在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的,而黎明现象的出现时间一般为夜间3:30左右。

可以计算一下,增加长效胰岛素者如是晚上5:30注射的话,那距黎明现象的出现还有10h,长效胰岛素开始发挥作用时,患者的黎明现象还没有出现,也就是说在血糖还没有升高时胰岛素的作用已经开始发挥,大大增加了夜间低血糖出现的可能性;增加中效胰岛素者一般是在晚上睡觉前注射的,如果患者是在10点钟睡觉的话,那距黎明现象的出现还有5h30min,中效胰岛素开始发挥作用时,患者的黎明现象还没有出现,也就是说在血糖还没有升高时胰岛素的作用已经开始发挥,也大大增加了夜间低血糖的可能性。

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知多少

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知多少

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知多少
张绍果
【期刊名称】《健康向导》
【年(卷),期】2015(021)003
【摘要】王大爷是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血糖升高6年余,现每日注射胰岛素治疗,平时自我血糖监测较规律,尤其是早晨空腹血糖监测频率更高些,近日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随着天气渐渐变凉,食欲较夏天明显好了,饭量有所增加,餐后2小时血糖较之前略有升高,他便自行加大了餐前胰岛素注射剂量,结果早上空腹血糖还是比平时高,于是他就把晚上睡前的腋岛素用量加大了,结果有一天夜里上厕所,发现睡衣部被汗湿透了,即刻测血糖只有3.0毫摩尔/升,他自知发生低血糖了,他赶紧喝了一杯糖水,20分钟后复测血糖为4.6毫摩尔/升,这才安心睡觉。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张绍果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知多少
2.糖尿病的黎明现象与苏木杰现象
3.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4.这是苏木杰现象还是黎明现象?
5.区分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

这一现象最初是1981年由国外学者Schmidt首先提出。

发生人群:
黎明现象(DMDP)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亦可见于健康人群。

应该注意黎明现象(DMDP)与其它原因的清晨高血糖相鉴别,如降糖剂或夜间胰岛素(INS)不足所致夜间基础血糖升高延续至清晨的清晨高血糖、降糖剂过量所致的夜间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Somogyi现象)等。

诊断除了解患者有无乏力、心悸、饥饿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睡前尿糖及降糖剂的使用方法外,夜间每1~2小时监测一次静脉或毛细血管血糖,或用持续血糖监测仪监测夜间血糖,根据夜间血糖绘制夜间血糖曲线而作出正确诊断。

目前多采用微型试纸血糖仪监测夜间手指毛细血管血糖,比静脉血糖微高,相关性良好。

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的现象。

病理表现:
“苏木杰现象”表现为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简单地说,也就是“低后高”现象。

它主要是由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过量而导致夜间低血糖反应后,机体为了自身保护,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分
泌增加,血糖出现反跳性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