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货币对美元升值的影响比较与启示

合集下载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影响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以及一些其他的因素组成,一下分别对这几个因素做出分析。

首先是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又包括国际收支,通货膨胀,资本流动三个方面。

我们知道一国国际收支的顺差会导致外汇的供给增加,导致汇率下降,即人民币对于美元升值。

自2005年到2008年上半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较大的顺差。

尤其是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保持的“双顺差”占总顺差比例一直很大。

这是我国国际收支最显著的特征。

其实自2000年起,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就逐年扩大,2007年达到4453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年均增长53%。

2008年上半年,国际收支继续保持较大顺差,但增长势头有所缓和。

这主要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恶化。

美国次贷危机继续对国际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强烈冲击。

此外,在2008年上半年,我国国内也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

在两方面的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国内生产价格指数涨幅较大,消费物价涨幅有所下降,但仍不乐观;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国内资本市场持续波动和低迷。

如资料所示:2005-2008年上半年国际收支顺差结构行为扭转了市场的信心,为弱势货币提供了有力支持。

与普通的外汇市场投资者不同,中央银行入市买卖时带有突发性和瞬间金额庞大等特点。

这种干预方式非常有效,中央银行一般在本国货币汇率长期偏离均衡汇率时才愿采取这种措施。

除以上因素外影响汇率的因素还有政治因素,心理因素,投机因素和偶然因素。

其中心理因素是目前影响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近几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以及近期人民币不断升值,人们普遍预期人民币会升值,而这样的心理因素也时人们大量持有人民币抛售外币从而导致对于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使人民币对于美元进一步升值。

那么人民币对于美元的升值到底对中国带来哪些影响呢?首先从有利的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日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比较与启示

中日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比较与启示

中日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比较与启示【摘要】本文旨在比较中日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通过概述中日两国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中的启示和经验借鉴。

文章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对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启示和经验借鉴部分,文章总结了两国政策的经验,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中日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对比,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比中日货币政策的差异和相似点,可以为两国的货币政策提供实质性的参考和借鉴。

文章旨在促进中日经济交流,加深双方对货币政策的了解,提高两国经济发展的效率和稳定性。

【关键词】关键词:中日,货币政策,比较分析,启示,经验借鉴,政策建议,对比总结,未来发展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货币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采取了各种不同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财政稳定。

中日作为亚洲两大经济体,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全球经济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比较中日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探究其异同之处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对于促进双边经济合作、推动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和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对中日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进行综述和比较分析,总结出不同时期的经验借鉴和政策建议。

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展望中日货币政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中日两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互利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研究中日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比较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中日货币政策,可以深入了解两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经济发展的不同理念和策略选择。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日两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和路径,为未来提供经验借鉴和政策建议。

研究中日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比较也有助于加深对国际金融体系的认识。

中日作为亚洲两大经济体,其货币政策的发展和调整对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格局都具有重要影响。

日元汇率变动对其经济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元汇率变动对其经济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元汇率变动对其经济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朱越琦2010211826摘要:本文从日元汇率变动入手,分析了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同时对比中日汇率变动情况,总结日本的经验,寻求对我国应对汇率变动的启示。

这对于寻找汇率变动与经济的关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目前也同样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中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汇率变动、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一.日元汇率变动情况回顾如下两图可看出日元在1969年至2013年汇率的走势情况。

1971年以前,日元汇率处于固定汇率阶段,在此期间美元兑日元汇率一直保持在1:360的固定水平。

1971年之后,日元突然升值,这主要是源于1971年8月的尼克松危机(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发表讲话,其主旨是终止美元同黄金的可兑换关系,结束按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价格兑换美元的承诺。

这实际上打破了原来各国执行的以美元挂钩黄金、各国货币绑定美元的国际汇率体系,开始实施浮动汇率体系。

)及同年1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瓦和解斯密森协定成立。

1985年,日元又一次出现大幅升值。

这主要是因为1985年9月,“广场协议”的签订。

此背景为,1979年至1984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美联储连续三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美国市场名义利率快速上升到20%左右的水平,短期实际利率上升到3%—5%。

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大幅升值,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1000亿美元。

基于上述原因,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决心共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签订广场协议等一系列措施。

于是,日元被迫升值。

2008年,日元再一次明显升值。

2007至2010年,日元从120円到80円。

这主要是受到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10年欧债危机及11年希腊的经济危机等,都给日元升值带来压力。

2013年,日元贬值。

这是近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日元汇率政策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作用和价值分析_贸易经济论文

日元汇率政策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作用和价值分析_贸易经济论文

日元汇率政策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作用和价值分析_贸易经济论文一、引言美国财政部在2013年4月12日发布全球汇率问题报告中称:自中国2010年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10%,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例大幅下降。

此次美国财政部虽未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但仍表示人民币被“显著低估”,仍有进一步升值的理由。

报告指出中国央行每天只允许人民币汇率在1%左右的范围内浮动。

报告呼吁中国进一步提高本币汇率弹性,增加“透明度”。

报告中这样的言论,目的是敦促中国汇率更加灵活化。

讨论汇率政策最好的方法是国际案例研究。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日元一直呈升值趋势,直至近日实施量化宽松新政并在二十国集团(G20)央行默许下才开始阶段性走低。

对日本而言,自1973年实施了新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怎样避免或者应付快速的日元升值成了最重要的政策问题之一。

本文就意在观察日元政策过去40年的转变历程并根据日本案例总结我国应该汲取的经验。

二、影响日元汇率政策的主要事件(一)“尼克松休克疗法”和日元投机20世纪60年代后期,德国、日本经济一直是收支盈余状态,而美国陷入长期的通胀和赤字。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了一系列改善收支状况的措施,包括单方面终止黄金可自由兑换。

德国在1967年升了币值,日本仅是放松了资本流出控制并使进口商品和劳务进一步自由化,这些举措对缓解日元低估远远不够。

很快就被迫放弃固定制度。

日元兑美元马上由360:1升到了340:1,虽然进行了很严重的外汇市场干预,但是在当年年底还是升到了315:1,并且在东京市场上货币的投机十分严重。

投机者通过经常项目交易积累日元权益和美元负债,比如,在外贸收支中预付、缓付货款,多开、少开发票等等。

1971年12月18日,各国经过漫长的多边磋商达成协议,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比率下调7.89%,并且大部分其他的货币兑美元的汇率也要做出调整,特别是日元需要调整16.88%,将兑美元汇率调至308:1。

日本经济泡沫兴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_兼论日元升值的正面影响

日本经济泡沫兴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_兼论日元升值的正面影响

销调查、特殊保障条例等措施,要求日本开放市场、禁止垄断,批评 日本低汇率、低内需、高出口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官企结合、内部交 易等经济制度。石油危机之后,美国采取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日 本采取了与美国相反的扩大出口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形成了内需 低沉不振、出口强劲增长的局面。1980 年至 1984 年,日本的消费 和投资分别平均增长约 3%和 4%,出口平均增长约 10%。1986 年 和 1987 年日本贸易顺差占 GDP 比率和贸易顺差绝对额达到 80 年代最高点,分别为 4.3%和 870 亿美元,1987 年,美国的贸易赤 字比率和绝对额也达到高点,分别为 3.2%和 1437 亿美元(表 1)。 如果 1985 年不出现日美贸易摩擦加剧下的日元升值事件,日美贸 易不平衡还会继续加重。
1988
796.3 (2.8)
1989
571.6 (2.0)

15.3

(0.1)
81.6
- 70.0
- 442.9
- 1041.9
- 1126.8
- 1332.5
- 1437.0
- 1265.5
- 1058.8
(0.3)
(- 0.2)
(- 1.3)
(- 2.8)
(- 2.8)
(- 3.1)
(- 3.2)
9.7 5.8 4.1
利润
17.9
3.9 - 1.6 27.6 25.6 14.7 - 6.9
资料来源: 日本内阁府:《经济财政白书》, 2005 年。
日元升值后,日本出口及经济增长速度减慢。1986 年,以日元 计的出口增速从上年的 3.9%变为- 16.8%(表 2),企业设备投资增 速从 16.4%下落到 6.2%,下落 10 个百分点,矿工业生产和企业利 润变为负增长,消费和 GDP 增长速度明显减慢(表 3)。1985 年日 元升值后日本经济全面下滑,这一变化被称为“日元升值冲击”、 “日元升值萧条”。但这一冲击或萧条时间很短。1987 年,日本经济

日本汇率政策变化及其对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启示

日本汇率政策变化及其对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启示

日本汇率政策变化及其对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启示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大国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往往会遇到汇率升值的内部压力与外部压力,能否处理好这个问题,对于该国的宏观稳定和持续增长,对于该国顺利实现经济崛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日本汇率政策变化的历程分析(一)“尼克松冲击”及其影响“尼克松冲击”发生于1971年8月15日,当时的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单方面宣布:为了避免美国国际收支继续恶化,美国将对进口征收10%的附加费,并且终止美元对黄金的自由兑换。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德国和日本经济快速增长、竞争力大幅提高的同时,美国却因为越南战争而陷入长期的通货膨胀之中。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无法通过提高黄金的官方定价而使美元贬值。

因此,它只能对德国和日本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它们重估自己的货币。

但是,美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德国马克仅小幅升值,日本政府则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出现的经济过热和经常项目巨额顺差,证明日元确实被严重低估了。

为了保持日本经济平衡发展也确实需要对日元汇率进行调整,可日本政府并没有这样做。

1969年秋,日本银行仍然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同时,加快了金融自由化步伐,采取多种措施放松了对资本外流的限制,并促进商品和劳务进口。

于是发生了著名的“尼克松冲击”。

“尼克松冲击”之后,日本起初准备拒绝日元升值,但不久就放弃了这种努力,日元汇率立即从1美元兑换360日元升值到340日元,随后又上升到315日元。

为了避免日元升值所带来的通货紧缩压力,日本政府开始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971年12月18日,西方七国集团经过长时间的多边谈判后,在华盛顿特区史密森索尼安学院达成协议,将美元兑换黄金的比率下调7.89%,其它国家货币与美元的兑换比率也进行相应的调整。

由此,日元再次升值16.88%,达到1美元兑308日元。

但是,由于J曲线效应,日元大幅升值之后,日本经常项目顺差仍在继续扩大。

中日两国汇率发展历程及启示_图文.

中日两国汇率发展历程及启示_图文.

经济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5卷第6期J OURNAL OF CHONGQI NG UN I VERS I TY(Soci al Science Ed iti onVo l 15N o 62009收稿日期:2009-07-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72100;重庆市教委软科学研究项目(KJ070608作者简介:谢非(1964-,男,四川人,重庆理工大学副教授,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风险管理、企业管理研究。

中日两国汇率发展历程及启示谢非1,2,陈利军2,秦建成2(1.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44;2.重庆理工大学,重庆 400050摘要:汇率制度的安排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文章对比中日两国汇率发展历程发现:中日两国汇率发展历程有相似性;汇率变化是各自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国际经济政治压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研究阐明:一国汇率制度的安排应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新形势下的人民币汇率变化应立足中国当前国情采取平稳审慎的态度,以避免重蹈日元被动大幅升值给日本经济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覆辙,确保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

关键词: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浮动汇率中图分类号:F830 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5831(200906 0035 08一、引言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的一系列安排和规定。

在国际金融史上,一共出现了3种汇率制度,即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据I M 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截至2001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5个成员国实行了8种汇率安排[1]。

这8种汇率安排可以归纳为3类:较为固定的汇率制度、中间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建国以来,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相继经历了单一汇率制、双重汇率制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3个阶段。

适时选择的汇率制度安排很好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迅速增长,外汇储备规模迅速扩大。

升值历史对比视角下的市场演绎

升值历史对比视角下的市场演绎

●长江证券邓二勇大行报告Macroeconomic.Capital当下,通胀难以单纯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单纯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面对着大宗商品上涨导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当前的人民币升值不再仅仅是为了缓和国际政治压力,而是带着压制通胀的任务来到市场面前,这与前两次汇改的情形颇不相同。

通胀压力驱动的本币升值目前人民币正在以超越市场预期的速度升值,而且越来越呈现出单边升值的态势。

我们认为,本轮加速升值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输入性通胀难以治愈,同时美元指数的持续弱势也给人民币兑美元加速升值提供了条件。

短期来看,通胀是一条非常突出的理由。

虽然CPI 同比从5.2%的高点回落,但是2月份4.9%的通胀率超出市场预期,3月份通胀率又升至5.4%。

由于翘尾因素将在6月份达到峰值,如果不加控制,通胀在二季度将会更加猛烈。

面对越来越难以控制的通胀,政府必须有所动作。

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加速升值之所以能够有助于解决通胀问题,首先是因为美国货币宽松和中国流动性转紧时期,人民币汇率理应上升。

从货币环境的角度来分析汇率,如果本国货币环境较他国宽松,则应当贬值;反之,如果本国货币环境较他国为紧,那么就应当升值。

在国内转紧国外转松的货币格局下,国内政策制定者并不愿意加速人民币兑美元升值。

然而这么做的代价就是通货膨胀。

在国际市场流动性极为宽松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扬。

而由于中国已经晋升为制造业大国,产能的不断扩张需要包括原材料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中国对于原材料的巨量需求,令中国完完全全暴露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之中。

尽管PPI 向CPI 传导的过程中过滤了大部分的大宗商品价格冲击,但是由于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增幅过于迅猛,因此难免造成其对国内通胀率的明显冲击。

所以,如果要控制通胀,那么利用汇率的加速升值来吸收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是一条值得关注的政策路径。

此外,央行操纵汇率升值意味着抛出外币标价的资产,从而收回人民币标价的流动性,这也直接起到了货币紧缩的作用。

从日元升值透析当前我国汇率变动

从日元升值透析当前我国汇率变动

从日元升值透析人民币升值及其影响班级金融1107 姓名杨宝磊学号 20115014摘要:自1973年日本正式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日元便开始踏上了升值之旅, 尤其是在1985年“广场协议” 定后,日元急剧升值。

自1985到1996的10年间, 从1美元兑换250日元升至1美元兑换87日元, 升值近3倍。

在1995年时曾一度达到1美元兑换79. 75日元,平均每年上升5. 2%。

2011年7月中旬以来,美元对日元再次跌破80关键点位,并最低下探至76附近。

为此,对日本经济造成了多方面的严重冲击。

当前, 美元仍然处于下降通道、长期低位运行的趋势近期难以改变,加之最新数据显示,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企稳好转, 中国可能再度成为热钱逐利的战场。

可见,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势必逐渐增大。

因此, 在充分借鉴日本应对日元升值的经验教训基础上, 迫切需要提出我国应对人民币升值对经济冲击的对策建议。

Abstract: Since 1973, Japan formally adopted a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since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yen began to embark on a journey, especially after the 1985 "Plaza Accord" signed a sharp appreciation of the yen. Since 1985-1996 of 10 years, from 250 yen dollar dollar rose to 87 yen, nearly three times the appreciation. In 1995 dollar had once reached 79.75 yen, an average increase of 5.2% per annum. Since mid-July 2011, the dollar fell below 80 yen again, the key point, and the lowest dropping to around 76. To this end, the Japanese economy caused many serious impact. Currently, the dollar is still in decline, long-running trend of recent low is difficult to change, combined with the latest data show that, as China's macro-economic stabilization and improvement in China could once again become a hot money, fame and fortune on the battlefield. Seen in this context, the pressure of RMB appreciation is bound increases. Thus, in response to the Japanese yen to fully draw the lessons based on the urgent need to put forward our suggestions to deal with RMB appreciation impact on the economy.关键词:广场协议; 日元升值; 人民币升值; 汇率; 国内需求目录一、日元升值的历史背景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一)日元升值的历史背景(二)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二、日元升值后日本的经济形势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比较分析三、(一)人民币升值与“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的经济形势之相似性(二)人民币升值与日元升值的经济形势之不同点三、减轻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对策建议参考文献一、日元升值的历史背景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一)日元升值的历史背景二战后, 日本为实现本国经济的发展, 正确地发挥了后发优势, 依靠技术引进、学习、模仿、改进等方式, 并借助本国政府相关政策的有效干预和美国的大力支持, 顺利地完成了追赶目标, 由此跻身于发达国家之列。

中国当前与日本80年代对外投资的比较及启示

中国当前与日本80年代对外投资的比较及启示

未经允许请勿引用经济预测分析第 17 期国家信息中心2015年5月25日中国当前与日本80年代对外投资的比较及启示内容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开始大规模对外投资。

从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是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不断升级的过程。

当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与当时的日本具有一定相似性,比较这两个时期中日经济的发展,对加快我国对外投资步伐、推动经济发展— 2 — 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正进入对外投资快速增长阶段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由资本净输入国变为资本净输出国。

1、对外贸易难以继续拉动经济快速增长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我国对外贸易的世界份额快速提升,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 后,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的外向性提高,贸易顺差逐年增加,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6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外汇储备大国,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经济规模跃居全球第二;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但当前,我国外贸已进入低增长的新常态,进出口规模占GDP 比重在2006年达到63%的高点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参见图1)从未来世界经济走势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看,外贸将难以继续发挥以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

与此同时,巨额的贸易顺差既造成了中国外汇储备额的迅猛增长,也引发了不少贸易摩擦,更带来了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开始实施,活跃的海外投资日渐成为中国经济新亮点,并形成新的增长潜力。

0%10%20%30%40%50%60%70%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0042006200820102012中国出口占G D P 比重中国进口占G D P 比重中国进出口占G D P 比重图1 中国进出口占GDP比重变化情况2、对外投资实现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大规模净资本流入,经济取得快速增长。

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

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

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1、日本汇率制度演变的三个时期考察日元升值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固定汇率制末期的调升期从1949年至1971年的22年间,日本一直采取1:360的固定汇率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国力的上升使得日元汇率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

1971年12月日本调整汇率,从1美元兑360日元升值为308日元,并以此作为标准汇率,上下浮动2.25%,这是日元持续升值前的最初一次较大幅度的调升币值。

(2)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时期,日元开始了第二次升值1973年2月13日,日本从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转变,开始推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日元从1973年2月到1985年9月逐步升值为1美元兑240至250日元。

(3)自由浮动汇率制时期,即1985年签订"广岛协议"至今1985年至1987年的两年半,是日元升值的主升浪期间。

1985年《广岛协议》签订之后,日元大幅升值,日元汇率从1:250升至1:120,升幅高达两倍多。

日本国内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地区转移。

此后日本央行采取了低利率的政策,希望减轻日元再次升值的压力,可大量日本企业转而投资国内股市和楼市,最终产生大量泡沫,导致经济持续低迷至今2、在日元升值时期,货币升值是当时比较普遍的经济现象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汽车、钢铁、家电、造船等诸多行业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经济实力的增强对日元提出了强烈的升值要求,加上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经济力量的推动,于是日本政府开始进行外汇体制改革。

从1972年至1985年间,日本汇率制度从固定汇率制转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再到自由浮动汇率制。

汇率制度的改革推动日元进入长期升值的周期当中。

1972年至1990年的19年间,是日元的升值周期。

从日本“金融危机”看中国人民币升值

从日本“金融危机”看中国人民币升值

2005年7月21日 人民币汇价由 挂钩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外币; 人民币兑美元实时升值2%。
日本
1987年 日元升值超过50%, 东京证券交易所的 股票市值超过纽约证交所。
中国
2007年底 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 已累计升值超过11%。全年深圳成指 上涨173%,上证指数上涨105%。 房价上涨速度也加快,涨幅7.6%, 高房价引起社会关注。
0.00%
8.70% 7.10%
8.30%
8.50%
2008.1
2008.2
2008.3
2008.4
CPI
外储缩水、通胀加剧、企业倒 闭,加之2007年1O月以来股市的 连续暴跌,中国经或将出现拐点的 担心一再出现,我国的宏观调控面 临更加困难的局面。可以说,当前 中国经济所遭遇的困难,很大程度 上是美元“恶意贬值”,人民币升 值的恶果。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1985年以来.美国通过汇率、利率等手段诱 导美元贬值、压迫日元升值,不仅减少了美国的 外债负担,也大大削弱了日本的经济实力,日本 从此陷入长期经济低迷。而同期的美国经济却实 现了高增长、高就业及低通胀的少有的景气局面。 近些年美国又开始不遗余力地压迫人民币升值, 使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困境。我们应从日本的 “金融战败”中吸取教训,依据我国经济的实际 情况,调整人民币汇率,关注金融安全,尽快提 高金融体系的竞争力。
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经济 ,美国知道他们不 能坐以待毙,必须采取措施来维护他的世界霸主的 地位。于是就出现了美国压迫日元升值,最终导致 日本泡沫经济的历史一幕。
美国采取压制手段
召开广场会议 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经 济,美国开始通过一些政治手 段压日元升值。1985年9月, 美、日、法、英和联邦德国 五国财长及央行行长在纽约 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前美联 储主席保罗・沃克回忆说:最 令人吃惊的是当时日本的大 藏大臣竹下登,主动提出允许 日元升值10%以上。

中日货币升值问题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中日货币升值问题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中日货币升值问题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摘要:1985年9月至1995年的日元升值,导致了日本的金融资产泡沫,日本产业大量向海外转移、本土制造业走向衰退。

1995年日本对美元一度升至1美元兑80日元的历史最高水平,当时日本国内掀起了日本“产业空心化”和产业衰退的恐慌情绪。

笔者将日元升值和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以探讨日本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日元升值方面的经验,从而为中国的产业调整和人民币升值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日元升值汇率制度经济泡沫一、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一)日元升值引致产业空心化1985年9月,美国为了解决持续快速增长的贸易逆差问题,与日、德、法、英等国签订了“广场协议”,要求5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逐步缓解美国贸易逆差问题。

“广场会议”后日元大幅升值,引发了日本的海外投资浪潮。

1985年至1995年长达10年的日元升值给日本国内制造业沉重打击,对此,日本采取了扩大海外直接投资的策略,大规模增加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并采取当地生产和当地销售的策略,以避免日元升值带来的产品价格的提高。

日元的大幅升值,使得日本与欧美的劳动生产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打破了原有日本以国内生产为主,然后采取出口贸易的方式。

同时,日元的升值使得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相对于日本而言越来越便宜,这极大地降低了日本在欧美的生产成本。

在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日本加速海外投资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迫使日本走上了海外投资之路。

1985年到1995年间,大量日本投资于海外,实施国际化战略。

结果导致日本本土制造业雇用规模缩小,中小群体出现大量的转业、弃业情况,日本国内投资比率大幅下降,导致日本国内产业空心化。

(二)日元升值引发日本经济泡沫1.日本经济泡沫的形成机理日元持续大幅升值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涌入日本,它们大量投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推动了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同时,在美国的国际协调政策的影响下,为了缓解汇率升值造成的经济紧缩,日本在日元大幅升值的期间实施了低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日本、德国应对本币升值的货币政策比较及启示:基于广场协议的分析

日本、德国应对本币升值的货币政策比较及启示:基于广场协议的分析

全球视点2010年6月19日,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汇率开始呈升值态势。

截至2011年6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716,一年来累计升值5.5%。

但国际上要求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的声音依然存在,同时,由于当前中国目前正面临诸如经济快速增长、贸易顺差扩大、资产价格上涨、金融改革深化等很多问题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有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在美国通过汇率法案后,不少人开始担忧,不断增加的此轮人民币升值压力会不会对中国产生像对日本当年一样的影响,甚至使中国经济也进入“迷失的十年”。

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认为有必要回顾历史,对日本、德国1在“广场协议”前后应对汇率升值采取的货币政策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更清醒地看待当前面临的问题,为我国货币政策抉择提供借鉴。

“广场协议”签署的背景及目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首先是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后,能源价格大幅上升,消费物价指数随之高攀,美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一度超过两位数。

与此同时,美国双赤字逐年扩大:一是对外贸易赤字逐年扩大,到1984年高达1600亿美元,占当年GNP 的3.6%,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日本、德国应对本币升值的货币政策比较及启示:基于广场协议的分析刘 涛40%多。

二是政府预算赤字逐年扩大,1981-1985年赤字共计8122亿美元,远远超过从1789年建立联邦债务统计制度到1980年间财政赤字的总和2。

对此,一方面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为了吸引外部资金投向美国来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美国采取了连续多次调高基准利率的货币政策。

但是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断升值(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涨近60%),进而造成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寄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强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日元升值的教训及启示

日元升值的教训及启示

日元升值的教训及启示近年来,美国频频对我国人民币升值施压,设置贸易壁垒,提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内需等一系列要求。

这种情况与80年代的日美关系有很大的相似性。

只是相对于日本,美国对中国的影响力相对有限,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转轨国家,中美之间的不对称依赖程度不如当时的日美关系。

但是日本80-90年代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广场协议前后日美间的博弈及其之后日本经济“10年迷失”的教训,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

汇率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广场协议并不是一次孤立事件,而只是80年代日美间一系列政策协调的组成部分,了解其问题的实质及世界性意义,需要对当时世界经济、金融不平衡的大背景有个认识。

80年代初,美国里根政府实施减税、放松金融管制以及货币紧缩,导致居民消费大增、财政赤字快速增加和经常项目赤字的扩大。

另一方面,日本执行严格的财政预算管理(财政重建一直持续到1987年),成功应对第二次石油危机,企业竞争力提高等,导致日本贸易顺差大幅上升,尤其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上升得更快。

与此同时,日本贸易顺差又大量投资美国国债,那几年美国国债发行收入中30%-40%为日本资金。

世界经济形成了实物与资金相互支撑的循环圈:日本为美国提供融资,进口日本的商品、服务,同时又通过自身的负债为美国对外投资需求提供资金支持。

80年代日美之间的政策协调,就是在这个大循环基础上进行的。

起初,美国认同强势美元政策,但认为因日元低估,导致日美贸易失衡,产生低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金融市场的封闭性(虽然日元的使用情况好于1978年日元汇率较高时期)。

为此,设立日美间日元美元委员会,推动日本金融的自由化、对外开放和日元国际化。

其后日本采取渐进的方式推动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日美贸易失衡仍持续扩大,美国开始与日本谈判具体市场的开放,并签订一系列的MOSS协议(即从单一产品的贸易谈判转向市场和行业)。

其后强势美元损害了美国产业竞争力,美国转向弱势美元政策。

美国通过广场协议进行外汇市场干预,实现美元币值有序下跌。

日元升值对我国的历史借鉴

日元升值对我国的历史借鉴

日元升值对我国的历史借鉴作者:李露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21期[摘要]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屡创新高,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但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国际的影响却颇受争议。

在此背景下,借鉴他国的经验意义明显。

而日元升值与我国某些方面存在着类似。

本文立足于人民币不断升值的现状,通过比较中日两国本币升值的异同,从而找出适合中国目前状况的宏观经济对策。

[关键词] 日元升值异同点对策一、日元升值历程的简要回顾日元升值从1971年开始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1年到1973年。

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颁布了“新经济政策”,即停止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本位制度,美元不再可以兑换黄金。

这对那些对美国拥有巨大贸易顺差的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日本。

日本被迫妥协,直接将l美元兑360日元升值为308日元,并以此为基准实行只可上下浮动2.25%,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第二个阶段为1973年到1985年,实行浮动汇率制。

1978年初,央行裁定日元汇率在银行间浮动汇率连续升值的压力下被迫升值30%以上,此后开始浮动。

日元逐步升值到1美元兑240日元~250日元。

这一阶段日元升值过程比较平缓。

第三个阶段为自1985年“广场协议”到1989年。

1985年“广场协议”,日元升值为1美元兑90日元~140日元。

“广场协议”促使日元大幅升值。

1985年9月22日,美、日、英、德、法5国财长会议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决定5国联合行动,有秩序地使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以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

这项联合声明被称作“广场协议”。

日元迅速升值到1美元兑90日元~140日元。

第四阶段是在1994年底到1995年初发生。

从1993年开始,2月下旬日元汇率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猛升,于八月份升至接近1美元兑100日元,1995年4月突破一美元兑80美元大关。

二、日元升值与人民币升值的相似之处2007年中国经济更像1983年的日本经济,两国有着非常相似的金融环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