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 探究动能定理 学案
(人教版)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学案5-5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第五课时实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考点剖析一、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了解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思路.3.学习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当我们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那么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是第1次的2倍、3倍……如果把第1次实验时橡皮筋的功记为W,以后各次的功就是2W、3W。
……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这样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得到若干组功和速度的数据.【实验步骤】1.按上图组装好实验仪器,由于小车在运动中会受到阻力,把木板略微倾斜,作为补偿.2。
先用一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把橡皮筋拉伸一定长度,理清纸带,接通电源,放开小车.3。
换用纸带,改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相同.4。
由纸带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把各次实验获得的速度依次记人设计的表格中.5.对观测数据进行估计,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的关系,然后以W为纵坐标,以护(或。
、v3、石)为横坐标作图.【实验数据处理】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如果作出的功—速度曲线是一条直线,表明橡皮筋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即W—v;如果不是直线,就需要根据测得的速度分别按v2、v3、……算出相应的功的值,实际测得的速度与哪一种最接近,它们之间就是哪一种关系.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目的】1.进一步明确机械能的确切含义.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原理】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守恒,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下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h及计算出的瞬时速度v,从而验证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P= mgh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mv2/2相等思考1:实脸中为什么不必用天平测童重锤的质量?思考2:实验时不慎将一条选择好的纸带的前面一部分损坏了,能否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步骤】1.把打点计时器按图安装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学生电源连接好.2.把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3.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4.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重打几条(3—5条).5.从打出的各纸带中挑出一条点迹清晰且第1,2两打点间距离接近2 mm的纸带,在第一个打点上标出O,并从稍靠后的某一点开始,依次标出1,2,3,……并量出各点到位置O的距离h1 ,h2 ,h3,……并记人表格中,6.用公式v n=v中计算出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1, v2,v3 , v4……,并记录在表格中.7.计算打各点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mgh和动能的增加量喜mv2/2并进行比较,看是否相等,将计算数值代人表格中.重点突破知识点一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注意事项1.木板要略微倾斜,以平衡摩擦力(即摩擦力与重力的下滑分力力平衡).2.实验中使用的橡皮筋应该是完全相同的橡皮筋.3.实验时使用不同条数的橡皮条时,小车应拉到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实验5 探究动能定理学案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对应学生用书第93页)一、实验目的1.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正比关系.二、实验原理1.不是直接测量对小车做功,而是通过改变橡皮筋条数确定对小车做功W、2W、3W…2.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这样,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得到若干组功和速度的数据.3.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v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可以得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定量关系.三、实验器材小车(前面带小钩)、100 g~200 g砝码、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规格相同的橡皮筋、刻度尺.四、实验步骤1.按原理图实图5-1将仪器安装好.实图5-12.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上不挂橡皮筋时,轻推小车,纸带打出的点间距均匀,即小车能匀速运动为止.3.先用1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筯对小车做的功为W,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4.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2,将数据记入表格.5.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五、数据处理1.测量小车的速度:实验获得如图实-5-2所示的纸带,为探究橡皮筋弹力做的功和小车速度的关系,需要测量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应在纸带上测量的物理量:A1、A2间的距离s,小车速度的表达式是v=sT(T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图实-5-22.记录实验数据:把计算出的速度填入表格中并算出v2的值.3.数据处理:在坐标纸上画出W-v或W-v2图线(“W”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4.实验结论:从图象分析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为W∝v2. 六、误差分析类型产生原因减小方法偶然误差小车速度的测量误差多次测量s,求平均值摩擦力做功平衡摩擦力适当系统误差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选规格相同的橡皮筋1.平衡摩擦力: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使小车连着纸带并接通电源,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长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2.选点测速:测小车的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时的部分.3.橡皮筋的选择: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4.先后顺序: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并且要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5.小车的选择:小车质量应适当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对应学生用书第94页)考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为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提供如图实-5-3所示的器材,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频率为50 Hz)图实-5-3(1)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当我们分别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我们把第1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由于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如图实-5-4所示是其中四次实验打出的部分纸带.图实-5-4试根据以上信息,填写下表.次数1234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W小车速度v/(m·s-1)v2/(m2·s-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解析](1)为了消除摩擦力,应将木板固定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使小车在不接橡皮筋时缓慢匀速下滑.(2)由匀速运动的速度公式v=xt,可求出小车的速度,其中x可从题图中读出,分别为2.00 cm、2.83 cm、3.46 cm、4.00 cm,交流电频率为50 Hz,故T=0.02 s.次数1234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W 2W 3W 4W小车速度v/(m·s-1) 1.00 1.42 1.73 2.00v2(m2·s-2) 1.00 2.02 2.99 4.00[答案]见解析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小车是在1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________(填测量工具)和_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掉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4)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图中纸带的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解析](1)为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来测量纸带上点和点之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必须使用交流电源.(2)平衡摩擦力时,也要平衡掉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力.根据平衡状态的特点,小车做匀速运动时即平衡掉了摩擦力.(3)若木板水平放置,则未平衡摩擦力.小车速度最大时,也就是加速度为零的时刻,即橡皮筋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的时刻,此时橡皮筋处于伸长状态,小车还未到两个铁钉的连线处,B正确.(4)应该选用纸带上小车做匀速运动部分进行测量,此时小车的速度最大,即GK部分.[答案](1)刻度尺交流(2)D(3)B(4)GK考点二|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如图实-5-5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探究“橡皮筋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我们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小车每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图实-5-5(1)除了图中的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2)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3)在本实验的数据记录表中,请将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做的功填写在对应的位置:橡皮筋做的功10个间隔的距离s(m)10个间隔的时间T(s)小车获得的速度v n(m/s)小车速度的平方v2n(m/s)21W 0.2000.2 20.2800.2 30.3000.2 40.4000.25 0.450 0.2n n W n ∝________.请你运用数据表中测定的数据在题给的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图象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解析](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实验中需要刻度尺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来计算物体的速度,所以要用到刻度尺.为了能让打点计时器工作,必须提供交流电源.故缺少刻度尺和交流电源.(2)纸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做加速运动,橡皮筋做功完毕,则速度达到最大,此时做匀速运动,因此匀速时的速度即为该过程中的最大速度,故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点均匀部分测量.(3)我们把1根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作为1W ,作为功的一个计量单位.当我们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的功分别是2W,3W,4W,5W .(4)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 t 得:v =xt ,所以:v 1=0.20.2 m/s =1 m/s ,v 2=0.280.2 m/s =1.4 m/s ,v 3=0.30.2 m/s =1.5 m/s , v 4=0.40.2 m/s =2 m/s ,v 5=0.450.2 m/s =2.25 m/s所以,v 21=1,v 22=1.96,v 23=2.25,v 24=4,v 25=5.06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的功应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所以W 与v 2成正比,即W n ∝v 2n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应用描点法作图,图象如图所示:误差允许范围内,图象是经过原点的直线,说明W n 与v 2n 成正比. [答案](1)交流电源、刻度尺 (2)点距均匀 (3)2W 、3W 、4W 、5W (4)v 2n 图象见解析(2018·湖州模拟)某同学利用图甲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得到了如下表的数据:实验次数12345橡皮筋条数13457小车速度0.71 1.23 1.42 1.58 1.87v/(m·s-1)(甲乙(1)设一条橡皮筋拉长到固定长度所做的功为W0,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橡皮筋所做的功W与小车速度v关系的图象.(2)由图象大致可判断出W与v的关系可能是________.[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橡皮筋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有关,并且做功越多,小车获得的速度越大.据描点法可知,W与v的图线为抛物线,如图所示.(2)由图象大致可判断出W与v的关系可能是W∝v2.[答案](1)见解析图(2)W∝v2考点三| 实验拓展与创新视角1:实验器材及装置的改进视角2:数据测量的改进视角3:实验方案的改进例如: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探究功和动能的关系.视角4:数据处理创新由ΔE-W图象取代v2-W图象.创新点1速度测量的创新1.(2018·河东区模拟)某同学用如图实-5-6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合力做的功与动能改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他们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并用重物通过细线拉小车,然后保持小车和重物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小车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s)进行多次实验,实验时要求小车每次都从静止释放.图实-5-6(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d=________ cm.(2)如果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小车到光电门的距离为s.该同学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来反映合力做的功与动能改变量之间的关系,则他所作的图象关系是下列哪一个时才能符合实验要求________.A.s-t B.s-t2C.s-t-1D.s-t-2(3)下列哪些实验操作能够减小实验误差________.A.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重物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B.必须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C.必须保证小车从静止状态开始释放[解析](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1 mm,游标读数为0.05×9 mm=0.45 mm,所以读数为11 mm+0.45 mm=11.45 mm=1.145 cm.(2)光电计时器记录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计算出小车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用该平均速度代替小车的瞬时速度,故在遮光条经过光电门时小车的瞬间速度为v=dt,根据动能定理有Fs=12m v2=12m⎝⎛⎭⎪⎫dt2,可见s与t2成反比,即与1t2成正比,故应作出s-t-2的关系图象,故选项D正确.(3)经前面分析知,要使s-t-2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应保证小车初动能为零,即必须保证小车从静止状态开始释放,故选项C正确.[答案](1)1.145(2)D(3)C创新点2实验方案的创新2.(2018·东北三校联考)某同学利用如图实-5-7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将木板竖直放置在斜槽末端的前方某一固定位置,在木板上依次固定好白纸、复写纸.将小球从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并根据落点位置测量出小球离开斜槽后的竖直位移y.改变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位置,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数据如下:图实-5-7高度H(h为单位长度)h 2h 3h 4h 5h 6h 7h 8h 9h竖直位移y /cm 30.0 15.0 10.0 7.5 6.0 5.0 4.3 3.8 3.3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斜槽倾角为θ,小球与斜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与斜槽末端的水平距离为x ,小球在离开斜槽后的竖直位移为y ,不计小球与水平槽之间的摩擦,小球从斜槽上滑下的过程中,若动能定理成立则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想利用图象直观得到实验结论,最好应以H 为横坐标,以________为纵坐标,描点作图.[解析](1)小球离开斜槽末端后要做平抛运动,因而斜槽末端O 点的切线要水平.(2)小球从斜槽上下滑到斜槽末端时速度为v ,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μmg cos θH sin θ=12m v 2,小球离开O 点后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有x =v t ,竖直方向有y =12gt 2,联立解得H =x 24-4μ1tan θ·1y .(3)由(2)可知,要利用图象直观得到实验结论,图象应为直线,因而以H为横坐标,以1y 为纵坐标,描点作图即可.[答案](1)使斜槽末端O 点的切线水平(2)H =x 24-4μ1tan θ·1y (3)1y创新点3 数据处理及分析的创新3.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实-5-8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 cm 的A 、B 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 、B 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图实-5-8(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①测量________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线路.②将小车停在C点,________________,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减少砝码,重复②的操作.(2)下列表格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22-v21|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Δ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ΔE3=________,W3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次数M/kg v22-v21/(m2·s-2)ΔE/J F/N W/J10.5000.760.1900.4000.20020.500 1.650.4130.8400.42030.500 2.40ΔE3 1.220W34 1.000 2.40 1.200 2.420 1.2105 1.000 2.84 1.420 2.860 1.430(3)[解析](1)在实验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和拉力传感器做功使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动能增加,所以需要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2)通过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和A、B间距用W=FL可计算拉力做的功.(3)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由动能定理W=12M v22-12M v21,可知W与ΔE成正比,作图可用描点法,图线如图所示.[答案](1)①小车②释放小车(2)0.6000.610(3)见解析图[随堂训练]1.“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实-5-9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当用4条、6条、8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0、3W0、4W0……,每次实验中由静止弹出的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均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图实-5-9A.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B.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v m和橡皮筋做的功W,依次做出W-v m、W-v2m、W-v3m、W2-v m、W3-v m……的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C.打点计时器可以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为4~6 VD.实验中使用的若干根橡皮筋的原长可以不相等AB[小车获得的动能应该等于橡皮筋对其做的功,所以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故A正确;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和小车获得的动能满足:W=12m v2的关系,所以当小车质量一定时,W与v2成正比.所以最好做W与v2的关系图象,实验是需要画多个图象找最好的,故B正确;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故C错误;实验中用到多条橡皮筋,就要求每次橡皮筋相同且被拉长的一样多,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才有倍数关系,故D错误.]2.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实-5-10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图实-5-10(1)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安装好实验器材,从图中读出两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________cm;(2)测量挡光条的宽度d,记录挡光条通过光电门1和2所用的时间Δt1和Δt2,并从拉力传感器中读出滑块受到的拉力F,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直接测量的一个物理量是____________;(3)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________(填“是”或“否”)[解析](1)由图可知,s=70.30 cm-20.30 cm=50.00 cm.(2)要应用滑块验证动能定理,应有关系式:Fs=12M⎝⎛⎭⎪⎫dΔt22-12M⎝⎛⎭⎪⎫dΔt12,故还应测量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3)因拉力传感器直接测出滑块所受的合外力,并不是用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代替做实验,故没必要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答案](1)50.00(2)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3)否3.利用气垫导轨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关系,在气垫导轨上放置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滑块的一端与轻弹簧贴近,弹簧另一端固定在气垫导轨的一端,将一光电门P固定在气垫导轨底座上适当位置(如图实-5-11所示).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使滑块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然后由静止释放滑块,与光电门相连的光电计时器可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则可计算出滑块离开弹簧后的速度大小.图实-5-11实验步骤如下:①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②在气垫导轨上通过滑块将弹簧压缩x1,滑块由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第一次通过光电门时遮光片的挡光时间t1.③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滑块第一次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和动能12m v2.④增大弹簧压缩量为x2、x3、…,重复实验步骤②③,记录并计算相应的滑块动能12m v2,如下表所示.弹簧压缩量x(cm)0.5 1.0 1.5 2.0 2.5 3.0 x2(cm2)0.25 1.00 2.25 4.00 6.259.00动能12m v20.49m 1.95m 4.40m 7.82m 12.22m 17.60m(1)测量遮光片的宽度时游标卡尺示数如图实-5-12所示,读得d=________cm;图实-5-12(2)在下面所给的两个坐标系中分别作出12m v2-x和12m v2-x2图象:图实-5-13(3)由机械能守恒定律,E p =12m v 2,根据图象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游标卡尺读数规则,读出遮光片的宽度d =1.0 cm +0.02 cm =1.02 cm.(2)根据描点法在坐标系中进行描点、连线,所作12m v 2-x 和12m v 2-x 2图象如图所示:(3)根据图象得出结论是: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x 的二次方成正比.[答案](1)1.02 (2)见解析 (3)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x 的二次方成正比。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实验 探究动能定理学案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学生用书P97]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二、实验原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可用如实验原理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来测量每次实验后小车的末速度v,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速度变化与功的关系.三、实验器材橡皮筋、小车、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钉等.四、实验步骤1.垫高木板的一端,平衡摩擦力.2.拉伸的橡皮筋对小车做功:(1)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2)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3)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3.测出每次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v.4.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和W绘制W-v或W-v2、W-v3…图象,直到明确得出W和v的关系.五、实验结论物体速度v与外力做功W间的关系为W∝v2.对实验原理和操作的考查[学生用书P97] 1.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在纸带上的点是否均匀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2.测小车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点均匀分布的部分.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典题例析】(高考天津卷)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的钩码,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此外还准备了打点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等.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2)实验开始时,他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下列的哪个________(填字母代号).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B.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C.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3)平衡摩擦力后,当他用多个钩码牵引小车时,发现小车运动过快,致使打出的纸带上点数较少,难以选到合适的点计算小车速度.在保证所挂钩码数目不变的条件下,请你利用本实验的器材提出一个解决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将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一些.这一情况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C.阻力未完全被小车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掉D.钩码做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解析] (1)实验要处理纸带测速度,需要刻度尺,要分析动能的变化,必须要测出小车的质量,因此还需要天平.(2)实验中调节定滑轮高度,使细绳与木板平行,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力,如果不平行,细绳的拉力在垂直于木板的方向上就有分力,改变了摩擦力就不能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力,D正确.(3)在所挂钩码个数不变的情况下,要减小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以增大小车的质量,即可在小车上加适量的砝码(或钩码).(4)如果用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发现拉力做的功总比小车动能的增量大,原因可能是阻力未被完全平衡掉,因此拉力做功一部分用来增大小车动能,一部分用来克服阻力做功;也可能是小车做加速运动,因此细绳的拉力小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重力做的功大于细绳的拉力做的功,即大于小车动能的增量,C 、D 项正确.[答案] (1)刻度尺、天平(包括砝码) (2)D(3)可在小车上加适量的砝码(或钩码) (4)CD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合力的功与动能改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他通过成倍增加位移的方法来进行验证.方法如下: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 点,用重物通过细线拉小车,保持小车(带遮光条)和重物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小车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实验时要求小车都由静止释放.(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 ,示数如图乙所示,则d =________cm .(2)如果每次实验时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 ,小车到光电门的距离为s ,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来反映合力的功与动能改变量的关系,则所作图象关系是________时才能符合实验要求.A .s -tB .s -t 2C .s -t -1D .s -t -2 (3)下列实验操作中必要的是________.A .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重物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B .必须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C .必须保证小车由静止状态开始释放解析:(1)由游标卡尺读数规则可知,示数为:10 mm +0.05×15 mm =1.075 cm .(2)由题意可知,该同学是通过成倍改变位移来改变做功的,设小车所受的合力为F ,对小车,有Fs =12m ⎝⎛⎭⎫d t 2,即有s ∝1t 2,则D 正确. (3)由(2)可知,公式中的F 是指小车所受到的合力,而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所以在该实验中不需要平衡摩擦力;同理可知,重物与小车质量的大小关系也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若小车释放速度不为0,则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选项C正确.答案:(1)1.075 (2)D (3)C对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考查[学生用书P98] 1.数据处理(1)求小车的速度:利用纸带上点迹均匀的一段测出两点间的距离x,则v=xT(其中T为打点周期).(2)实验数据处理:在坐标纸上画出W-v和W-v2图象(“W”以一根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根据图象得出W∝v2.2.误差分析(1)误差的主要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的误差.【典题例析】(2017·高考北京卷)如图1所示,用质量为m的重物通过滑轮牵引小车,使它在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利用该装置可以完成“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直流电源B.交流电源(2)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把长木板右端垫高B.改变小车的质量在不挂重物且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A.计时器不打点B.计时器打点(3)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将打下的第一个点标为O.在纸带上依次取A、B、C……若干个计数点,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得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为x1、x2、x3……,如图2所示.实验中,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 .从打O 点到打B 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______________,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v =________.(4)以v 2为纵坐标,W 为横坐标,利用实验数据做出如图3所示的v 2-W 图象.由此图象可得v 2随W 变化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功与能的关系,动能的表达式中可能包含v 2这个因子;分析实验结果的单位关系,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________________.(5)假设已经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若重物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则从理论上分析,图4中正确反映v 2-W 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解析]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源,故选B .(2)实验中,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时,应先不挂重物,把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在小车后面挂上纸带,接通电源,在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给小车一个初速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则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3)实验中,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F 大小为mg ,从打O 点到打B 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Fx 2=mgx 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v B =x AC 2T =x 3-x 12T. (4)由题图3可知,v 2=kW ,斜率k =v 2W ,其单位为m 2·s -2·J -1.又1 J =1 N·m ,1 N =1 kg·m·s -2,故1 J =1 kg·m 2·s -2,故J -1=kg -1·m -2·s 2,因此斜率k =v 2W 的单位为1kg ,故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质量.(5)假设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对由小车和重物组成的系统,其动能增加量为ΔE k =(m +M )v 22,考虑到我们按重力做功W =mgx ,有ΔE k =(M +m )v 22=W ,即v 2=2M +m W ,故v 2-W 的图象斜率k =2M +m,保持不变,故选项A 正确. [答案] (1)B (2)A B (3)mgx 2 x 3-x 12T(4)v 2=kW ,k =(4.5~5.0) m 2·s -2·J -1 质量 (5)A 2.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平衡摩擦力后,通过实验得到图乙所示的纸带.纸带上O 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1 s 的相邻计数点A 、B 、C 、D 、E 、F .实验时小车的质量为0.390 kg ,小车受到细绳的拉力为0.40 N .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小车从O 到E ,合力做的功W =______J ;动能变化量ΔE k =______J .(2)实验中该同学发现W 略大于ΔE k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解析:(1)合力做的功W =Fx OE =0.4×46.9×10-2 J ≈0.188 J动能的变化量ΔE k =12m v 2E -0 =12×0.390×⎣⎢⎡⎦⎥⎤(57.00-37.80)2×0.1×10-22 J -0≈0.180 J . (2)虽然平衡了摩擦力,但是每次运动中空气或纸带的阻力做负功,所以W 略大于ΔE k . 答案:(1)0.188 0.180(2)小车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纸带阻力等)创新实验[学生用书P99]1.实验器材及装置的改进2.数据测量的改进由光电门算速度v=dΔt,速度传感器直接测量速度大小――→替代测量纸带上各点速度.3.实验方案的改进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4.实验目的创新测量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典题例析】光电计时器是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时常用的一种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如图乙所示,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与导轨间可视为没有摩擦.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量的关系”,实验前要调整气垫导轨底座水平,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d,实验时滑块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1)如图丙所示,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________cm.用天平测得滑块与遮光条的总质量为M、钩码的质量为m.(2)实验前需要调整气垫导轨底座使之水平,实验时将滑块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所用时间为Δt =1.2×10-2 s ,则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用游标卡尺的测量结果计算)________m/s .(3)在本次实验中为了确保细线拉力所做的功与钩码重力做的功近似相等,则滑块与遮光条的总质量M 、钩码的质量m 间应满足________;本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说明并用相应的字母表示).(4)本实验中可通过改变钩码的质量测得多组数据并建立1(Δt )2-m 关系图来进行验证,则下列图象中符合真实实验情况的是________.[解析] (1)由游标卡尺读数规则可得遮光条的宽条d =5 mm +0.05 mm ×8=0.540 cm .(2)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v =d Δt =0.540×10-21.2×10-2m/s =0.45 m/s . (3)令细线拉力为T ,则有T =Ma 及mg -T =ma ,T =M M +m mg =mg 1+m M ,所以只有满足M ≫m 时,细线拉力所做的功与钩码重力做的功才近似相等,细线拉力做的功为W =mgs ,即需要测定滑块上的遮光条初位置到光电门的距离s .(4)由运动学规律知v 2=2as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g =Ma ,v =d Δt ,联立得1(Δt )2=2gs Md2m ,即刚开始时图象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但当钩码的质量不再远小于滑块与遮光条的总质量时,直线末端发生弯曲,分析可知选项C 符合.[答案] (1)0.540 (2)0.45(3)M ≫m 滑块上的遮光条初位置到光电门的距离s(4)C3.(2018·重庆一中月考)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来探究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木板上固定两个完全相同的遮光条A 、B ,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木板通过两个滑轮与弹簧测力计C 相连,木板放在安装有定滑轮和光电门的轨道D 上,轨道放在水平桌面上,P 为小桶(内有沙子),滑轮质量、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1)实验中轨道应倾斜一定角度,这样做目的是________.A .为了使释放木板后,木板能匀加速下滑B .为了增大木板下滑的加速度C .可使得细线拉力做的功等于合力对木板做的功D .可使得木板在未施加拉力时能匀速下滑(2)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 =________ cm .(3)实验主要步骤如下:①测量木板、遮光条的总质量M ,测量两遮光条的距离L ;按甲图正确连接器材. ②将木板左端与轨道左端对齐,静止释放木板,木板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 及遮光条B 、A 先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 1、t 2,则遮光条B 、A 通过光电门的过程中木板动能的变化量ΔE k =________.合外力对木板做功W =________.(用字母M 、t 1、t 2、d 、L 、F 表示)③在小桶中增加沙子,重复②的操作.④比较W 、ΔE k 的大小,得出实验结论.(4)若在本实验中轨道水平放置,其他条件和实验步骤不变,假设木板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测得多组F 、t 1、t 2的数据,并得到F 与1t 22-1t 21的关系图象如图丙,已知图象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 ,直线的斜率为k ,求解μ=________(用字母b 、d 、L 、k 、g 表示).解析:(1)轨道略微倾斜的目的是平衡摩擦力Mg sin θ=f ,木板就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木板连上细绳后拉力等于其合力,细线的拉力对木板做的功等于合力对木板做的功,故C 、D 正确.(2)游标卡尺的读数先读出主尺的刻度数:1 mm ,游标尺的刻度第14个刻度与上边的刻度对齐,所以读数为:0.05×14 mm =0.70 mm ,总读数为:1 mm +0.70 mm =1.70 mm =0.170 cm .(3)遮光条B 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B =d t 1,遮光条A 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A =d t 2,则ΔE k =12M v 2A -12M v 2B =Md 22⎝⎛⎭⎫1t 22-1t 21.光滑的滑轮两端的细绳拉力处处相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显示的是细绳的拉力F 即为木板所受的合外力,故W =FL .(4)当轨道水平放置时,对小车由动能定理得(F -μMg )L =Md 22⎝⎛⎭⎫1t 22-1t 21,解得F =Md 22L ⎝⎛⎭⎫1t 22-1t 21+μMg ,结合F 与1t 22-1t 21的关系图象可知斜率Md 22L =k ,纵截距b =μMg ,联立解得μ=b Mg =bd 22kgL. 答案:(1)CD (2)0.170(3)Md 22⎝⎛⎭⎫1t 22-1t 21 FL (4)bd 22kgL[学生用书P100]1.“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 0.当用4条、6条、8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 0、3W 0、4W 0…,每次实验中由静止弹出的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点的纸带测出.(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打点计时器可以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为4~6 VB .实验中使用的若干条橡皮筋的原长可以不相等C .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D .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v m 和橡皮筋做的功W ,依次作出W -v m 、W -v 2m 、W-v 3m 、W 2-v m 、W 3-v m …的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图乙给出了某次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物体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O 点到A 、B 、C 、D 、E 各点的距离分别为OA =5.65 cm ,OB =7.12 cm ,OC =8.78 cm ,OD =10.40 cm ,OE =11.91 cm .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 ,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 m =________m/s .解析:(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6 V 交流电,A 错;实验中应选取相同的橡皮筋,B 错;小车应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C 对;数据分析时,应作出不同的图象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D 对.(2)由所给数据知BC =8.78 cm -7.12 cm =1.66 cm ,最大速度v m =1.66×10-20.02m/s =0.83 m/s .答案:(1)CD (2)0.832.(2016·高考全国卷Ⅱ)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1)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 ①把纸带向左拉直 ②松手释放物块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2)图乙中M 和L 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 .由M 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 .比较两纸带可知,________(填“M ”或“L ”)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解析:(1)实验中应先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测量弹簧的压缩量,然后把纸带向左拉直,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松手释放物块,使其向右滑动,因此步骤为④①③②.(2)由于物块离开弹簧时的速度最大,因此M 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v =2.58×10-2m 0.02 s=1.29 m/s .由于弹簧压缩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因此推开物块后,弹簧弹性势能转化成物块的动能越多,物块离开弹簧后获得的速度越大,打的点间距越大,因此M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答案:(1)④①③② (2)1.29 M3.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 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①测量____________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线路.②将小车停在C点,____________,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减少砝码,重复②的操作.(2)下列表格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22-v21)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Δ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ΔE3=____________,W3=__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次数M/kg v22-v21(m2·s-2)ΔE/J F/N W/J10.5000.760.1900.4000.20020.5001.650.4130.8400.42030.5002.40ΔE31.220W341.0002.401.2002.4201.21051.0002.841.4202.8601.430(3)解析:(1)在实验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和拉力传感器做功使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动能增加,所以需要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2)通过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和A 、B 间距用W =FL 可计算拉力做的功.(3)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由动能定理W =12M v 22-12M v 21,可知W 与ΔE 成正比,作图可用描点法,图线如图所示.答案:(1)①小车 ②释放小车 (2)0.600 0.610 (3)见解析图4.(2017·高考江苏卷)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的质量为M =200.0 g ,钩码的质量为m =10.0 g ,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 的交流电.(1)挂钩码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挂上钩码,按实验要求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选择某一点为O ,依次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Δx ,记录在纸带上.计算打出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 ,其中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 1=________ m/s .(3)将钩码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取g =9.80 m/s ,利用W =mg Δx 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利用E k =12M v 2算出小车动能,并求出动能的变化量ΔE k .计算结果见下表.W /×10-3 J 2.45 2.92 3.35 3.81 4.26 ΔE k /×10-3 J2.312.733.123.614.00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ΔE k -W 图象.(4)实验结果表明,ΔE k 总是略小于W .某同学猜想是由于小车所受拉力小于钩码重力造成的.用题中小车和钩码质量的数据可算出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F =____N .解析:(1)挂钩码前,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表明此时已消除了摩擦力的影响.(2)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 1=(2.06+2.50)×10-20.2 m/s =0.228 m/s .(3)根据题表格中的数据,描点作图.(4)由于W =mg Δx ,ΔE k =F Δx ,则有F =ΔE kW mg =4.24-2.004.50-2.14×0.01×9.8 N ≈0.093 N .答案:(1)小车做匀速运动 (2)0.228 (3)如图 (4)0.093。
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教学案设计实验专题5第28讲探究动能定理
第28讲探究动能定理基础命题点课本原型实验一、实验目的1.探究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探究动能定理:力在—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即W=ΔE k。
二、实验原理以平板上的小车为研究对象,使它在牵引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若牵引力的大小或小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运动的距离改变,力对小车做的功就改变了,测算出多组牵引力做的功与对应的速度,就可以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1.速度的测量:用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
2.牵引力做的功的测量方案一:由橡皮筋提供牵引力——只能定性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由橡皮筋提供牵引力,改变橡皮筋的根数,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车,若1根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是W,则n根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是nW。
方案二:由重物提供牵引力——可定量探究动能定理由重物提供牵引力,当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可以把重物所受的重力当成小车受到的牵引力。
改变重物的质量或者改变小车运动的距离,也就改变了牵引力做的功。
小车运动的距离可以由纸带测出。
三、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长木板、小车、纸带、橡皮筋(或重物、细绳)、垫块、毫米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1.仪器安装与调试(1)按实验原理图将仪器安装好。
(2)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上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下面垫一木块,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直至小车上不挂橡皮筋(或细绳上不挂重物)时,轻推小车,纸带打出的点间距均匀,即小车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为止。
2.数据测量方案一:(1)用一条橡皮筋拉动小车到某一位置O由静止释放,得到一条纸带。
橡皮筋做功W,标在纸带上。
(2)用2条相同的橡皮筋拉动小车到同一位置O由静止释放,得到一条纸带。
橡皮筋做功2W,标在纸带上。
(3)用3条、4条、……相同的橡皮筋拉动小车到同一位置O由静止释放,得到一系列纸带。
橡皮筋做功3W、4W、……,标在纸带上。
方案二:(1)测出小车的质量M、重物的质量m。
(2)由静止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动能__动能定理》学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动能动能定理》复习教案凤县中学梁瑞琼【教学目标】1、知道做功与能量间的转化关系。
2、知道动能的概念,会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掌握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能运用动能定理解答有关问题。
【重点难点】1、计算物体的动能及动能的变化量。
2、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运用动能定理解答有关问题【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先通读教材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归纳,再认真限时完成课前预习部分内容,并将自己的疑问记下来(写上提示语、标记符号)。
【课前预习】一、知识梳理二、动能及其变化1、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E。
(2)表达式:k(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
(4)动能是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且总大于(v≠0时)或等于零(v=0时),不可能小于零(无负值)。
2、动能的变化量△E k动能的变化,又称动能的增量,是指一个运动过程中的物体末状态的动能E k2(对应于速度v2)与初状态的动能E k1(对应于速度v1)之差。
即△E k =___________________。
三、动能定理1、内容: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公式:W总=W1+W2+W3+…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动能定理的理解1.动能定理公式中等号的意义等号表明合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间的三个关系:(1)数量关系:即合外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可以通过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求合力的功,进而求得某一力的功.(2)单位相同,国际单位都是焦耳.(3)因果关系:合外力的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2.适用范围: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各个力同时做功、分段做功均可用动能定理.3. 动能具有相对性,其数值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4. 动能定理只涉及到物体初、末状态的动能和整个过程中各外力所做的功,不需要考虑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时间。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回顾 实验四 探究动能定理教案
表(一)
实验次数
1 2 3 4
加速度 a/(m·s-2)
小车受力F/N
表(二)
实验次数 加速度a/(m·s-2)
1 2 3
小车和小车上砝码 的总质量M/kg
【数据处理】
1.计算加速度:先在纸带上标明计数点,测量各计数点间的距离,根据逐差法计算各条纸 带对应的加速度。
2.作图象找关系:根据记录的各组对应的加速度a与小 车所受牵引力F,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画a-F图象。如 果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便证明加速度与作用 力成正比。再根据记录的各组对应的加速度a与小车和 小车上砝码总质量M,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画a- 图 象,如果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就证明了加速 度与质量成反比。
d t1
( d )2( d )2 可得:a t2 t1 。
2x
d t2 v22-v12 2ax
(2)在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当合外力一定时,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近似相等。
(3)如图所示
答案:(1)
d
d
(2)、(3)见解析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设右边沙袋A的质量为mA,左边沙袋B的质量为mB。
(2)取出质量为mi的砝码放在沙袋A中,剩余砝码都放在左边沙袋B中,发现A下降,B上升 (左右两侧砝码的总质量始终不变)。
(3)用刻度尺测出沙袋A开始时离桌面的距离h,用秒表
测出A从开始位置下降到桌面所用的时间t,则可知A的
t1 t2
( d )2 ( d )2 t2 t1
2x
【反思归纳】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得到的理想a-F图象应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但由于实验误 差影响,常出现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说明见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探究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探究动能定理》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05章学案02 动能和动能定理 [导学案]
学案02 动能和动能定理知识体系 知识点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E k =12m v 2,单位:焦耳,1 J =1 N·m =1 kg·m 2/s 2。
2.矢标性:动能是 量,只有 值。
3.状态量:动能是状态量,因为v 是瞬时速度。
4.动能的变化量:ΔE k =12m v 22-12m v 12,是 量。
ΔE k >0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ΔE k <0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少。
5.同一物体(质量m 相同),动能与速度的关系:(E k 为标量,v 为矢量)(1) 速度变化,动能 变化。
如:匀速圆周。
(2) 速度不变,动能 不变。
(3) 动能变化,速度 变化。
(4) 动能不变,速度 不变。
知识点二、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
2.表达式:W =ΔE k =E k2-E k1或W =12m v 22-12m v 123.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辨析理解(1) 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 ) (2) 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 )(3) 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一定为零。
( ) (4) 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时,动能一定变化。
( ) (5) 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就是动能的变化。
( ) (6) 重力做功和摩擦力做功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 ) 考点突破考点1、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例1 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M ,在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物体。
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电梯的速度由v 1增加到v 2时,上升高度为H ,则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或表达式正确的是( )A .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W N =12m v 22,其中W N 为支持力的功B .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W 合=0,其中W 合为合力的功C .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W N -mgH =12m v 22-12m v 12,其中W N 为支持力的功11例2如图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由于A、B间摩擦力的作用,A将在B上滑动,以地面为参考系,A、B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
一轮复习 探究动能定理 导学案
第8课时实验:探究动能定理高三()姓名评价【实验目的】1.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关系。
◇◇◇◇◇◇实验方案一◇◇◇◇◇◇1、实验图示:2、实验原理与操作用上图所示装置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时,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再根据纸带上的打点确定小车对应运动的速度,进而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1)除了图中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
A.需要测出小车的质量mB.需要选择相同的橡皮筋进行实验C.需要测出每根橡皮筋对小车所做的功WD.改变橡皮筋条数时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3)为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应该采用下面所述方法中的______A.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小车能够自由下滑B.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开始运动C.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给小车一初速度,让其拖着纸带匀速下滑D.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拖着纸带的小车自由下滑3、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1)平衡摩擦后,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如下图所示),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2)下面是某次实验的数据记录表,把一根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把2条、3条、…、n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n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
小车每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点的纸带测出。
请将第2次、第3次、…、n次实验中橡皮筋做的功填写在对应的位置,并计算v n 2从理论上讲,橡皮筋做的功W n和物体速度v n变化的关系应是W n∝________,请你根据表中测定的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图像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2019年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实验05 探究动能定理教案 新人教版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打点计时器可以用干电池供电 B.实验仪器安装时,可以不平衡摩擦力 C.每次实验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 D.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 vm 和橡皮筋做的功 W,依次作出 W-vm、W-v2m、 W-v3m,W2-vm、W3-vm……的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 验装置如图(a)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 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
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1)试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 ①把纸带向左拉直
加速度g=10 m/s2)作为小车所受合力,算出打下0点到打下第5点合力做功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打第5点时小
车的动能E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相关数据前字母列式),把打下第5点时 小车的动能作为小车动能的改变量,算得Ek=0.125 J.
三、实验器材 橡皮筋、小车、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钉等
四、实验步骤 1.按原理图将仪器安装好 2.平衡摩擦力 3.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 4.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 5.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小车在一条橡 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4条……完全相 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 记为2W、3W、4W……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的纸 带测出.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学案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1.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体会探究过程和所使用的方法.【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平方的正比例关系.【实验原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可通过改变力对物体做的功,测出力对物体做不同的功时物体的速度,为简化实验可将物体初速度设置为零,可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来测量每次实验后小车的末速度v.【实验器材】小车(前面带小钩)、100 g 200 g砝码、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则不用学生电源)、5 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实验步骤】1.按如图1所示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图1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1,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3.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2,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2,将数据记入表格.4.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数据处理】先对测量数据进行估计,或者作个W-v草图,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是什么关系.如果认为可能是W∝v2,对于每一个速度值算出它的二次方,然后以W为纵坐标、v2为横坐标作图,如果这样作出来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说明两者关系真的就是W∝v2.【误差分析】1.误差的主要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3.利用打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会带来误差.【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很关键,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j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木板一个合适的倾角.2.测小车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点距均匀的部分,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时打在纸带上的点.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条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这是本实验的技巧之一,这里通过转换单位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也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思想和手段.(历史上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和这里相似)高频热点一实验原理及数据处理【例1】如图1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做探究“橡皮筋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案
按照高考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四部分,即:功和功率;动能、势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功能关系、动量、能量综合。
其中重点是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力学问题。
难点是动量能量综合应用问题。
动能定理是一条适用范围很广的物理规律,解题的优越性很多。
根本原因在于它省去了矢量式的很多麻烦。
一、对动能定理的理解1.对“外力”的两点理解(1)“外力”指的是合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它们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
(2)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
2.“=”体现的二个关系二、动能定理的应用1.应用动能定理的流程2.应用动能定理的注意事项(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应用动能定理的关键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及运动过程分析,并画出运动过程的草图,借助草图理解物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3)当物体的运动包含多个不同过程时,可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当所求解的问题不涉及中间的速度时,也可以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求解,这样更简便。
(4)列动能定理方程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确实难以判断的先假定为正功,最后根据结果加以检验。
三、动能定理的图像问题1.解决物理图像问题的基本步骤(1)观察题目给出的图像,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
(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分析解答问题,或者利用函数图线上的特定值代入函数关系式求物理量。
2.四类图像所围面积的含义(1)vt图:由公式x=vt可知,v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2)at图:由公式Δv=at可知,a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动能定理学案(浙江专用)
第2讲动能定理[考试标准]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说明动能和动能定理 d d1.不要求用平均力计算变力做功和利用F-l图象求变力做功.2.不要求用动能定理解决物体系的问题.动能动能定理1.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2)公式:E k=12m v2.(3)标矢性:动能是标量,只有正值.(4)状态量:动能是状态量,因为v是瞬时速度.2.动能定理(1)内容:在一个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W=12m v22-12m v21=E k2-E k1.(3)适用条件:①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②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③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阶段作用.(4)应用技巧:若整个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整个过程考虑.自测1关于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B.物体的动能总为正值C.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D.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答案 D解析动能是运动物体都具有的能量,是机械能的一种表现形式,A对;动能是标量,总是正值,B对;由E k=12可知当m恒定时,E k变化,速率一定变化,速度2m v一定变化,但当只有速度方向变化而速率不变(如匀速圆周运动)时动能不变,C对;动能不变,物体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如匀速圆周运动,D错.自测2关于动能定理的表述式W=E k2-E k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式中的W为不包含重力的其他力做的总功B.公式中的W为包含重力在内的所有力做的功,只能先求合外力再求合外力的功C.公式中的E k2-E k1为动能的增量,当W>0时动能增加,当W<0时,动能减少D.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但不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但不适用于变力做功答案 C命题点一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1.定理中“外力”的两点理解(1)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它们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2)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例1(2015·浙江10月选考·20)如图1所示是公路上的“避险车道”,车道表面是粗糙的碎石,其作用是供下坡的汽车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避险.质量m=2.0×103kg的汽车沿下坡行驶,当驾驶员发现刹车失灵的同时发动机失去动力,此时速度表示数v1=36 km/h,汽车继续沿下坡匀加速直行l=350 m、下降高度h=50 m时到达“避险车道”,此时速度表示数v2=72 km/h.(g=10 m/s2)图1(1)求从发现刹车失灵至到达“避险车道”这一过程汽车动能的变化量; (2)求汽车在下坡过程中所受的阻力;(3)若“避险车道”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17°,汽车在“避险车道”受到的阻力是在下坡公路上的3倍,求汽车在“避险车道”上运动的最大位移(sin 17°≈0.3). 答案 (1)3.0×105 J (2)2.0×103 N (3)33.3 m 解析 (1)由ΔE k =12m v 22-12m v 21得ΔE k =3.0×105 J(2)由动能定理有mgh -F f l =12m v 22-12m v 21得F f =12m v 21-12m v 22+mgh l=2.0×103 N(3)设汽车在“避险车道”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x ,由动能定理有-(mg sin 17°+3F f )x =0-12m v 22得x =12m v 22mg sin 17°+3F f≈33.3 m变式1 如图2所示,一块长木板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 上放一物体A ,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 ,由于A 、B 间摩擦力的作用,A 将在B 上滑动,以地面为参考系,A 、B 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图2A .外力F 做的功等于A 和B 动能的增量 B .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大于A 的动能增量C .A 对B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与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大小相等D .外力F 对B 做的功等于B 的动能的增量与B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答案 D解析 A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B 对A 的摩擦力,对A 物体运用动能定理,则有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 的动能的增量,即B 错;A 对B 的摩擦力与B 对A 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由于A在B上滑动,A、B对地的位移不等,故摩擦力对二者做功大小不等,C错;对B应用动能定理,W F-W f=ΔE k B,W F=ΔE k B+W f,即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D对;由前述讨论知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与A的动能增量(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不等,故A 错.变式2(2017·浙江“9+1”高中联盟期中)如图3为倾角可调的可移动式皮带输送机,适用于散状物料或成件物品的装卸工作.在顺时针(从左侧看)匀速转动的输送带上端无初速度放一货物,货物从上端运动到下端的过程中,其动能E k(选择地面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与位移x的关系图象可能正确的是()图3答案 B解析货物从上端运动到下端的过程可能一直加速、也可能先加速后匀速或者先做匀加速度较大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较小的加速运动,故只有B正确.变式3(2016·绍兴市联考)一辆汽车以v 1=6 m/s的速度沿水平路面行驶时,急刹车后能滑行x1=3.6 m,如果以v2=8 m/s的速度行驶,在同样的路面上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x2应为(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A.6.4 m B.5.6 mC.7.2 m D.10.8 m答案 A解析急刹车后,汽车只受摩擦阻力F f的作用,且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大小是相同的,汽车的末速度皆为零.由动能定理有 -F f x 1=0-12m v 21① -F f x 2=0-12m v22②由①②得x 2x 1=v22v21故汽车滑行的距离x 2=v22v21x 1=⎝⎛⎭⎫862×3.6 m =6.4 m .故A 正确.命题点二 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1.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全过程列式,另一种是分段列式. 2.全过程列式时,涉及重力、弹簧弹力、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时,要注意运用它们的功能特点:(1)重力的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 (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 (3)弹簧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例2 (2016·浙江10月学考·20)如图4甲所示,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底朝上在竖直圆轨道上运行,可抽象为图乙所示的模型.倾角为45°的直轨道AB 、半径R =10 m 的光滑竖直圆轨道和倾角为37°的直轨道EF .分别通过水平光滑衔接轨道BC 、C ′E 平滑连接,另有水平减速直轨道FG 与EF 平滑连接,EG 间的水平距离l =40 m .现有质量m =500 kg 的过山车,从高h =40 m 处的A 点由静止下滑,经BCDC ′EF 最终停在G 点.过山车与轨道AB 、EF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2,与减速直轨道FG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75.过山车可视为质点,运动中不脱离轨道,g 取10 m/s 2.求:图4(1)过山车运动至圆轨道最低点C 时的速度大小;(2)过山车运动至圆轨道最高点D 时对轨道的作用力大小; (3)减速直轨道FG 的长度x .(已知sin 37°=0.6,cos 37°=0.8) 答案 (1)810 m/s (2)7×103 N (3)30 m解析 (1)设过山车在C 点的速度大小为v C ,由动能定理得mgh -μ1mg cos 45°·h sin 45°=12m v 2C代入数据得v C =810 m/s(2)设过山车在D 点速度大小为v D ,由动能定理得 mg (h -2R )-μ1mg cos 45°·h sin 45°=12m v 2DF +mg =m v 2D R,解得F =7×103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过山车在D 点对轨道的作用力大小为7×103 N (3)全程应用动能定理mg [h -(l -x )tan 37°]-μ1mg cos 45°·hsin 45°-μ1mg cos 37°·l -x cos 37°-μ2mgx =0解得x =30 m.拓展点1 直线与平抛的结合变式4 如图5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左端固定,用质量为m =1 kg 的小物块压紧弹簧,从A 处由静止释放物块,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运动,物块离开弹簧后继续运动,离开桌面边缘B 后,落在水平地面C 点,C 点与B 点的水平距离x =1 m ,桌面高度为h =1.25 m ,AB 长度为s =1.5 m ,物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小物块可看成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 2,求:图5(1)物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到桌面边缘B 处的速度大小. (2)物块落地时速度大小及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 (3)弹簧弹力对物块做的功.答案 (1)2 m/s (2)29 m/s 2.5 (3)8 J解析 (1)物块离开桌面边缘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有h =12gt 2,解得t =0.5 s ,水平方向上有x =v B t ,解得v B =2 m/s.(2)对平抛过程运用动能定理:mgh =12m v 2C -12m v 2B ,解得vC =29 m/s ,物块落地时水平方向v x =v B =2 m /s ,竖直方向v y =gt =5 m/s ,则tan θ=v yv x =2.5.(3)从A 到B 的过程中,运用动能定理有W 弹-μmgs =12m v 2B -0,解得W 弹=8 J.拓展点2 直线、平抛与圆周的结合变式5 (2017·宁波市九校高三上学期期末)如图6所示为一遥控电动赛车(可视为质点)和它的运动轨道示意图.假设在某次演示中,赛车从A 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经2 s 后关闭电动机,赛车继续前进至B 点后水平飞出,赛车能从C 点无碰撞地进入竖直平面内的圆形光滑轨道,D 点和E 点分别为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已知赛车在水平轨道AB 段运动时受到的恒定阻力为0.4 N ,赛车质量为0.4 kg ,通电时赛车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恒为2 W ,B 、C 两点间高度差为0.45 m ,C 与圆心O 的连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α=37°,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图6(1)赛车通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 (2)赛道AB 的长度;(3)要使赛车能通过圆轨道最高点D 后回到水平赛道EG ,其半径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 (1)5 m/s (2)2 m (3)0<R ≤2546 m解析 (1)赛车在BC 间做平抛运动, 则竖直方向v y =2gh =3 m/s. 由图可知:v C =v ysin 37°=5 m/s(2)赛车在B 点的速度v 0=v C cos 37°=4 m/s 则根据动能定理:Pt -F f l AB =12m v 20,得l AB =2 m.(3)当赛车恰好通过最高点D 时,有:mg =m v 2DR从C 到D ,由动能定理:-mgR (1+cos 37°)=12m v 2D -12m v 2C ,解得R =2546 m ,所以轨道半径需满足0<R ≤2546m(可以不写0). 命题点三 与图象相关的动能问题 图象所围“面积”的意义(1)v -t 图:由公式x =v t 可知,v -t 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2)a -t 图:由公式Δv =at 可知,a -t 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 (3)F -x 图:由公式W =Fx 可知,F -x 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 (4)P -t 图:由公式W =Pt 可知,P -t 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例3 如图7甲所示,长为4 m 的水平轨道AB 与半径为R =0.6 m 的竖直半圆弧轨道BC 在B 处相连接,有一质量为1 kg 的滑块(大小不计),从A 处由静止开始受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F 的大小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滑块与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与BC 间的动摩擦因数未知,g 取10 m/s 2,求:图7(1)滑块到达B 处时的速度大小;(2)滑块在水平轨道AB 上运动前2 m 过程所用的时间;(3)若到达B 点时撤去力F ,滑块沿半圆弧轨道内侧上滑,并恰好能到达最高点C ,则滑块在半圆弧轨道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答案 (1)210 m/s (2)27035s (3)5 J 解析 (1)对滑块从A 到B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F 1x 1-F 3x 3-μmgx =12m v 2B解得v B =210 m/s.(2)在前2 m 内,有F 1-μmg =ma , 且x 1=12at 21,解得t 1=27035s.(3)当滑块恰好能到达最高点C 时,有mg =m v 2C R ,对滑块从B 到C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W -mg ·2R =12m v 2C -12m v 2B代入数值得W =-5 J ,即滑块在半圆弧轨道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5 J.变式6 质量为1 kg 的物体,放置在动摩擦因数为0.2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水平拉力做的功W 和物体发生的位移x 之间的关系如图8所示,重力加速度为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A.x=3 m时速度大小为2 2 m/s B.x=9 m时速度大小为4 2 m/s C.OA段加速度大小为3 m/s2 D.AB段加速度大小为3 m/s2答案 C解析对于前3 m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W1-μmgx=12m v2A,解得v A=3 2 m/s,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2a1x=v2A,解得a1=3 m/s2,故A错误,C正确;对于前9 m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W2-μmgx′=12m v 2B,解得v B=3 2 m/s,故B错误;AB段受力恒定,故加速度恒定,而初、末速度相等,故AB段的加速度为零,故D错误.1.(2016·绍兴一中期末)下列关于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A.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B.如果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C.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发生变化D.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答案 A解析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则根据W=Fl cos α可知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A 正确;如果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合外力不一定为零,例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B错误;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不一定发生变化,例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C错误;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合外力不一定为零,例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D错误.2.(2016·衢州市学考模拟)如图1所示,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从A点出发分别经三个粗糙斜面下滑到同一水平面上的C1、C2、C3处.已知三个斜面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 .物体到达C 3处的动能最大B .物体在C 1、C 2、C 3处的动能相等 C .物体在三个斜面上克服摩擦力做功都相同D .物体沿AC 3斜面下滑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最多 答案 A解析 设斜面倾角为θ,由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W f =μmg cos θ·x 知,沿AC 1斜面下滑克服摩擦力做功最多,沿AC 3最少,而重力做功W G =mgh 相同,故到达C 3处动能最大. 3.(2016·温州市调研)如图2所示,一个弹簧左端固定于墙上,右端连接物块,物块质量为m ,它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起初用手按住物块,弹簧的伸长量为x ,然后放手,当弹簧的长度回到原长时,物块的速度为v 0,则此过程中弹力所做的功为( )图2A.12m v 20+μmgxB.12m v 20-μmgx C.12m v 20 D .μmgx -12m v 2答案 A解析 当弹簧恢复到原长时,物块对地的位移为x ,根据动能定理有:W 弹+(-μmgx )=12m v20-0,得W 弹=12m v 2+μmgx ,选项A 正确.4.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 -t 关系图象如图3所示,已知在第1秒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 ,则( )图3A .从第1秒末到第3秒末合外力做功为4WB .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合外力做功为-2WC .从第5秒末到第7秒末合外力做功为-WD .从第3秒末到第4秒末合外力做功为-0.75W 答案 D解析 由动能定理W 合=12m v 22-12m v 21知第1 s 内W =12m v 2.同理可知,D 正确.5.如图4所示的滑草运动中,某游客从静止开始由坡顶向坡底下滑,滑到坡底时速度大小为8 m /s ,如果该游客以初速度6 m/s 沿原来的路线由坡顶滑下,则游客滑到坡底时的速度大小是(设游客所受阻力不变)( )图4A .14 m /sB .10 m/sC .12 m /sD .9 m/s答案 B解析 游客由静止从坡顶下滑到坡底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 -F f ·s =12m v 21,游客以6m/s 的初速度从坡顶下滑到坡底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 -F f ·s =12m v 22-12m v 20,由以上两式解得v 2=10 m/s ,选项B 正确.6.(2016·临海市联考)如图5所示,AB 为四分之一圆弧轨道,BC 为水平直轨道,圆弧的半径为R ,BC 的长度也是R .一质量为m 的物体,与两个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它由轨道顶端A 从静止开始下滑,恰好运动到C 处静止.那么物体在AB 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重力加速度为g )( )图5A.12μmgR B.12mgR C .mgR D .(1-μ)mgR答案 D解析 设物体在AB 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 AB ,对物体从A 到C 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 -W AB -μmgR =0,故W AB =mgR -μmgR =(1-μ)mgR .故D 正确.7.质量为1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粗糙的地面上,在一水平外力F 的作用下运动,如图6甲所示,外力F 做的功和物体克服摩擦力F f 做的功分别与物体位移x 的关系如图乙中图线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图6A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B .物体运动的最大位移为13 mC .物体在前3 m 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 2D .x =9 m 时,物体的速度为3 2 m/s 答案 B解析 由W f =F f x 对应题图乙可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F f =2 N ,由F f =μmg 可得μ=0.2,A 正确;由W F =Fx 对应题图乙可知,前3 m 内,拉力F 1=5 N ,3~9 m 内拉力F 2=2 N ,物体在前3 m 内的加速度a 1=F 1-F fm =3 m/s 2,C 正确;由动能定理得:W F -F f x=12m v 2,可得:x =9 m 时,物体的速度为v =3 2 m/s ,D 正确;由动能定理知物体运动的最大位移x m =W F mF f=13.5 m ,B 错误.8.在赛车场上,为了安全起见,车道外围都固定上废旧轮胎作为围栏,当车碰撞围栏时起缓冲器作用.为了检验废旧轮胎的缓冲效果,在一次模拟实验中用轻弹簧来代替废旧轮胎,实验情景如图7所示,水平放置的轻弹簧左侧固定于墙上,处于自然状态,开始赛车在A 处且处于静止状态,距弹簧自由端的距离L 1=1 m .当赛车启动时,产生水平向左的恒为F =24 N 的牵引力使赛车向左匀加速前进,当赛车接触轻弹簧的瞬间立即关闭发动机,赛车继续压缩轻弹簧,最后被弹回到B 处停下.已知赛车的质量m =2 kg ,A 、B 之间的距离L 2=3 m ,赛车被弹回的过程中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大小v =4 m /s ,方向水平向右.取g =10 m/s 2.求:图7(1)赛车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弹簧被压缩的最大距离. 答案 (1)0.2 (2)0.5 m解析 (1)从赛车离开弹簧到B 处停下,由动能定理得-μmg (L 1+L 2)=0-12m v 2解得μ=0.2(2)设轻弹簧被压缩的最大距离为L ,从赛车加速到离开弹簧,由动能定理得 FL 1-μmg (L 1+2L )=12m v 2-0解得L =0.5 m.9.如图8所示,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足够长的斜面,经过A 点时的速度为v 0,若斜面光滑,则物块恰能到达D 点后返回;若AB 段不光滑(粗糙程度相同),其余段光滑,则物块恰能到达C 点后返回;已知AB 段与BC 段和CD 段长度之比为1∶2∶3,试求:图8(1)斜面光滑时,物块通过B 点的速率; (2)AB 段不光滑时,物块通过B 点的速率;(3)若已知斜面倾角为θ,AB 段不光滑时,物块与AB 段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 (1)306v 0 (2)33v 0 (3)3tan θ 解析 (1)设斜面倾角为α,当斜面光滑时,由动能定理得-mg ·l AD sin α=0-12m v 2-mg ·l AB sin α=12m v 2B -12m v 2解得v B =306v 0. (2)当AB 段不光滑时,由动能定理有 -mg ·l AC sin α-F f ·l AB =0-12m v 2-mg ·l AB sin α-F f ·l AB =12m v B ′2-12m v 2联立得v B ′=33v 0. (3)当斜面倾角为θ且AB 段不光滑时,有 mg ·l CD sin θ=μmg cos θ·l AB 又l AB ∶l CD =1∶3,故μ=3tan θ.10.(2017·温州市期末)水上滑梯可简化成如图9所示的模型:倾角为θ=37°的斜滑道AB 和水平滑道BC 平滑连接,起点A 距水面的高度H =8.0 m ,BC 长d =2.0 m ,端点C 距水面的高度h =2.0 m .一质量m =60 kg 的运动员从滑道起点A 点无初速度地自由滑下,不计空气的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cos 37°=0.8,sin 37°=0.6,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可视为质点).已知运动员与AB 、BC 间有摩擦力,且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5,求:图9(1)运动员从B 滑到C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运动员从A 滑到B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3)运动员到达C 点时速度的大小. 答案 (1)180 J (2)720 J (3)310 m/s解析 (1)运动员从B 滑到C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 W f1=μmgd =0.15×60×10×2 J =180 J(2)运动员从A 滑到B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 W f2=μmg cos θ·H -h sin θ=0.15×60×10×0.8×8-20.6 J =720 J.(3)运动员从A 滑到C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可知: mg (H -h )-W f1-W f2=12m v 2C -0得运动员滑到C 点时速度的大小为v C =310 m/s.11.(2017·浙江11月选考·20)如图10甲所示是游乐园的过山车,其局部可简化为如图乙的示意图,倾角θ=37°的两平行倾斜轨道BC 、DE 的下端与水平半圆形轨道CD 顺滑连接,倾斜轨道BC 的B 端高度h =24 m ,倾斜轨道DE 与圆弧EF 相切于E 点,圆弧EF 的圆心O 1、水平半圆轨道CD 的圆心O 2与A 点在同一水平面上,DO 1的距离L =20 m .质量m =1 000 kg 的过山车(包括乘客)从B 点自静止滑下,经过水平半圆轨道后,滑上另一倾斜轨道,到达圆弧顶端F 时乘客对座椅的压力为自身重力的0.25倍.已知过山车在BCDE 段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与轨道对过山车的支持力成正比,比例系数μ=132,EF 段摩擦力不计,整个运动过程空气阻力不计.(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甲 乙图10(1)求过山车过F 点时的速度大小;(2)求从B 到F 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对过山车做的功;(3)如果过D 点时发现圆轨道EF 段有故障,为保证乘客的安全,立即触发制动装置,使过山车不能到达EF 段并保证不再下滑,则过山车受到的摩擦力至少应多大? 答案 (1)310 m/s (2)-7.5×104 J (3)6×103 N 解析 (1)在F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人g -0.25m 人g =m 人v 2Fr,r =L sin θ=12 m代入已知数据可得:v F =310 m/s (2)根据动能定理,从B 点到F 点: 12m v 2F-0=mg (h -r )+W f 解得W f =-7.5×104 J(3)在没有故障时,物体到达D 点的速度为v D , 根据动能定理12m v 2F -12m v 2D =-mgr -μmg cos 37°·L DEL DE =L cos 37°=16 m ,发现故障之后,过山车不能到达EF 段,设刹车后恰好到达E 点速度为零,在此过程中,过山车受到的摩擦力为F f1,根据动能定理 0-12m v 2D =-mgL DE sin 37°-F f1L DE , 联立各式解得F f1=4.6×103 N使过山车能停在倾斜轨道上的摩擦力至少为F f2,则有F f2-mg sin θ=0, 解得F f2=6×103 N综上可知,过山车受到的摩擦力至少应为6×103 N.。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实验四 探究动能定理学案
实验四探究动能定理误差分析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
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
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找到木板一个合适的倾角。
2.选点测速: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状态的。
3.橡皮筋的选择:橡皮筋规格相同时,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热点一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例1】(2017·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如图1甲所示,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主要过程如下:A.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
B.分析纸带,求出橡皮筋做功使小车获得的速度v1、v2、v3、…。
C.作出W-v图象。
D.分析W-v图象。
如果W-v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W∝v;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W∝v2、W∝v3、W∝v等关系。
(1) 实验中得到的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求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________(填“AB”或“CD”)段来计算。
图1(2)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可以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整数倍增加B.通过改变小车质量可以改变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C.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需保持一致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3)在该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纸带足够长,点迹清晰的纸带上并没有出现一段等间距的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探究动能定理学案
第五章功和能1.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关于功和功率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与电流及电磁感应相结合命题.2.功和能的关系一直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涉及这部分内容的考题不但题型全、分量重,而且还经常有压轴题,考查最多的是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且多数题目是与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以及电磁学等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试题.3.动能定理及能量守恒定律仍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高考题注重与生产、生活、科技相结合,将对相关知识的考查放在一些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情境中去,能力要求不会降低.1.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体会探究过程和所使用的方法.基本实验要求1.实验目的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实验原理(1)一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为W.(2)两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应为2W.(3)三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应为3W.(4)利用打点计时器求出小车离开橡皮筋的速度,列表、作图,即可求出v-W关系.3.实验器材橡皮筋、小车、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钉等.4.实验步骤(1)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2)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3)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4)测出每次小车获得的速度.(5)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和W绘出W-v、W-v2,W-v3、W-v关系图.5.实验结论找出v 与W 间的关系W=21mv 2. 规律方法总结1.实验注意事项 (1)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长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2)测小车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的点均匀的部分,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部分.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2.实验探究的技巧与方法(1)不直接计算W 和v 的数值,而只是看第2次、第3次……实验中的W 和v 是第1次的多少倍,简化数据的测量和处理.(2)用W -v 2图象处理实验数据,这比W -v 图象更加直观、明了.★典型案例★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探究恒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案
第五章 功和能1.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关于功和功率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与电流及电磁感应相结合命题.2.功和能的关系一直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涉及这部分内容的考题不但题型全、分量重,而且还经常有压轴题,考查最多的是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且多数题目是与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以及电磁学等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试题.3.动能定理及能量守恒定律仍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高考题注重与生产、生活、科技相结合,将对相关知识的考查放在一些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情境中去,能力要求不会降低.第19讲 动能和动能定理1.掌握动能的概念,会求动能的变化量.2.掌握动能定理,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熟练应用.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2.表达式:E k =21mv 2. 3.物理意义:动能是状态量,是标量(填“矢量”或“标量”).二、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W =21mv 22-21mv 21=E k2-E k1. 3.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4.适用条件(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阶段作用.考点一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及简单应用1.从两个方面理解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①数量关系:即合外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可以通过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求合外力的功,进而求得某一力的功.②单位关系,等式两侧物理量的国际单位都是焦耳.③因果关系:合外力的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2)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外力”,即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2.应用动能定理的注意事项(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2)应用动能定理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及运动过程分析,并画出物体运动过程的草图,借助草图理解物理过程和各量关系.★重点归纳★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3)明确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状态的动能E k1和E k2;(4)列动能定理的方程W合=E k2-E k1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2.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时应注意的问题(1)所求的变力的功不一定为总功,故所求的变力的功不一定等于ΔE k.(2)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对应物体动能的变化,而不是对应物体的动能.(3)若有多个力做功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待求的变力的功若为负功,可以设克服该力做功为W,则表达式中应用-W;也可以设变力的功为W,则字母W本身含有负号.★典型案例★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学生用书P97]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二、实验原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可用如实验原理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来测量每次实验后小车的末速度v,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速度变化与功的关系.三、实验器材橡皮筋、小车、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钉等.四、实验步骤1.垫高木板的一端,平衡摩擦力.2.拉伸的橡皮筋对小车做功:(1)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2)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3)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3.测出每次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v.4.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和W绘制W-v或W-v2、W-v3…图象,直到明确得出W和v的关系.五、实验结论物体速度v与外力做功W间的关系为W∝v2.对实验原理和操作的考查[学生用书P97] 1.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在纸带上的点是否均匀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2.测小车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点均匀分布的部分.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典题例析】(高考天津卷)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的钩码,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此外还准备了打点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等.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2)实验开始时,他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下列的哪个________(填字母代号).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B.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C.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3)平衡摩擦力后,当他用多个钩码牵引小车时,发现小车运动过快,致使打出的纸带上点数较少,难以选到合适的点计算小车速度.在保证所挂钩码数目不变的条件下,请你利用本实验的器材提出一个解决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将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一些.这一情况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C.阻力未完全被小车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掉D.钩码做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解析] (1)实验要处理纸带测速度,需要刻度尺,要分析动能的变化,必须要测出小车的质量,因此还需要天平.(2)实验中调节定滑轮高度,使细绳与木板平行,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力,如果不平行,细绳的拉力在垂直于木板的方向上就有分力,改变了摩擦力就不能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力,D正确.(3)在所挂钩码个数不变的情况下,要减小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以增大小车的质量,即可在小车上加适量的砝码(或钩码).(4)如果用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发现拉力做的功总比小车动能的增量大,原因可能是阻力未被完全平衡掉,因此拉力做功一部分用来增大小车动能,一部分用来克服阻力做功;也可能是小车做加速运动,因此细绳的拉力小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重力做的功大于细绳的拉力做的功,即大于小车动能的增量,C 、D 项正确.[答案] (1)刻度尺、天平(包括砝码) (2)D(3)可在小车上加适量的砝码(或钩码) (4)CD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合力的功与动能改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他通过成倍增加位移的方法来进行验证.方法如下: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 点,用重物通过细线拉小车,保持小车(带遮光条)和重物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小车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实验时要求小车都由静止释放.(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 ,示数如图乙所示,则d =________cm .(2)如果每次实验时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 ,小车到光电门的距离为s ,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来反映合力的功与动能改变量的关系,则所作图象关系是________时才能符合实验要求.A .s -tB .s -t 2C .s -t -1D .s -t -2 (3)下列实验操作中必要的是________.A .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重物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B .必须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C .必须保证小车由静止状态开始释放解析:(1)由游标卡尺读数规则可知,示数为:10 mm +0.05×15 mm =1.075 cm .(2)由题意可知,该同学是通过成倍改变位移来改变做功的,设小车所受的合力为F ,对小车,有Fs =12m ⎝⎛⎭⎫d t 2,即有s ∝1t 2,则D 正确. (3)由(2)可知,公式中的F 是指小车所受到的合力,而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所以在该实验中不需要平衡摩擦力;同理可知,重物与小车质量的大小关系也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若小车释放速度不为0,则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选项C正确.答案:(1)1.075 (2)D (3)C对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考查[学生用书P98] 1.数据处理(1)求小车的速度:利用纸带上点迹均匀的一段测出两点间的距离x,则v=xT(其中T为打点周期).(2)实验数据处理:在坐标纸上画出W-v和W-v2图象(“W”以一根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根据图象得出W∝v2.2.误差分析(1)误差的主要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的误差.【典题例析】(2017·高考北京卷)如图1所示,用质量为m的重物通过滑轮牵引小车,使它在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利用该装置可以完成“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直流电源B.交流电源(2)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把长木板右端垫高B.改变小车的质量在不挂重物且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A.计时器不打点B.计时器打点(3)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将打下的第一个点标为O.在纸带上依次取A、B、C……若干个计数点,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得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为x1、x2、x3……,如图2所示.实验中,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 .从打O 点到打B 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______________,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v =________.(4)以v 2为纵坐标,W 为横坐标,利用实验数据做出如图3所示的v 2-W 图象.由此图象可得v 2随W 变化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功与能的关系,动能的表达式中可能包含v 2这个因子;分析实验结果的单位关系,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________________.(5)假设已经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若重物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则从理论上分析,图4中正确反映v 2-W 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解析]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源,故选B .(2)实验中,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时,应先不挂重物,把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在小车后面挂上纸带,接通电源,在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给小车一个初速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则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3)实验中,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F 大小为mg ,从打O 点到打B 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Fx 2=mgx 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v B =x AC 2T =x 3-x 12T. (4)由题图3可知,v 2=kW ,斜率k =v 2W ,其单位为m 2·s -2·J -1.又1 J =1 N·m ,1 N =1 kg·m·s -2,故1 J =1 kg·m 2·s -2,故J -1=kg -1·m -2·s 2,因此斜率k =v 2W 的单位为1kg ,故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质量.(5)假设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对由小车和重物组成的系统,其动能增加量为ΔE k =(m +M )v 22,考虑到我们按重力做功W =mgx ,有ΔE k =(M +m )v 22=W ,即v 2=2M +m W ,故v 2-W 的图象斜率k =2M +m,保持不变,故选项A 正确. [答案] (1)B (2)A B (3)mgx 2 x 3-x 12T(4)v 2=kW ,k =(4.5~5.0) m 2·s -2·J -1 质量 (5)A2.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平衡摩擦力后,通过实验得到图乙所示的纸带.纸带上O 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1 s 的相邻计数点A 、B 、C 、D 、E 、F .实验时小车的质量为0.390 kg ,小车受到细绳的拉力为0.40 N .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小车从O 到E ,合力做的功W =______J ;动能变化量ΔE k =______J .(2)实验中该同学发现W 略大于ΔE k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解析:(1)合力做的功W =Fx OE =0.4×46.9×10-2 J ≈0.188 J动能的变化量ΔE k =12m v 2E -0 =12×0.390×⎣⎢⎡⎦⎥⎤(57.00-37.80)2×0.1×10-22 J -0≈0.180 J . (2)虽然平衡了摩擦力,但是每次运动中空气或纸带的阻力做负功,所以W 略大于ΔE k . 答案:(1)0.188 0.180(2)小车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纸带阻力等)创新实验[学生用书P99]1.实验器材及装置的改进2.数据测量的改进由光电门算速度v =d Δt,速度传感器直接测量速度大小――→替代测量纸带上各点速度. 3.实验方案的改进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4.实验目的创新测量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典题例析】光电计时器是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时常用的一种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 、b 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 、b 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如图乙所示,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与导轨间可视为没有摩擦.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量的关系”,实验前要调整气垫导轨底座水平,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d ,实验时滑块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如图丙所示,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 =________cm .用天平测得滑块与遮光条的总质量为M 、钩码的质量为m .(2)实验前需要调整气垫导轨底座使之水平,实验时将滑块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所用时间为Δt =1.2×10-2 s ,则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用游标卡尺的测量结果计算)________m/s .(3)在本次实验中为了确保细线拉力所做的功与钩码重力做的功近似相等,则滑块与遮光条的总质量M 、钩码的质量m 间应满足________;本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说明并用相应的字母表示).(4)本实验中可通过改变钩码的质量测得多组数据并建立1(Δt )2-m 关系图来进行验证,则下列图象中符合真实实验情况的是________.[解析] (1)由游标卡尺读数规则可得遮光条的宽条d =5 mm +0.05 mm ×8=0.540 cm .(2)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v =d Δt =0.540×10-21.2×10-2m/s =0.45 m/s . (3)令细线拉力为T ,则有T =Ma 及mg -T =ma ,T =M M +m mg =mg 1+m M ,所以只有满足M ≫m 时,细线拉力所做的功与钩码重力做的功才近似相等,细线拉力做的功为W =mgs ,即需要测定滑块上的遮光条初位置到光电门的距离s .(4)由运动学规律知v 2=2as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g =Ma ,v =d Δt ,联立得1(Δt )2=2gs Md 2m ,即刚开始时图象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但当钩码的质量不再远小于滑块与遮光条的总质量时,直线末端发生弯曲,分析可知选项C 符合.[答案] (1)0.540 (2)0.45(3)M ≫m 滑块上的遮光条初位置到光电门的距离s (4)C3.(2018·重庆一中月考)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来探究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木板上固定两个完全相同的遮光条A 、B ,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木板通过两个滑轮与弹簧测力计C 相连,木板放在安装有定滑轮和光电门的轨道D 上,轨道放在水平桌面上,P 为小桶(内有沙子),滑轮质量、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1)实验中轨道应倾斜一定角度,这样做目的是________.A .为了使释放木板后,木板能匀加速下滑B .为了增大木板下滑的加速度C .可使得细线拉力做的功等于合力对木板做的功D .可使得木板在未施加拉力时能匀速下滑(2)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 =________ cm .(3)实验主要步骤如下:①测量木板、遮光条的总质量M ,测量两遮光条的距离L ;按甲图正确连接器材. ②将木板左端与轨道左端对齐,静止释放木板,木板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 及遮光条B 、A 先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 1、t 2,则遮光条B 、A 通过光电门的过程中木板动能的变化量ΔE k =________.合外力对木板做功W =________.(用字母M 、t 1、t 2、d 、L 、F 表示)③在小桶中增加沙子,重复②的操作.④比较W 、ΔE k 的大小,得出实验结论.(4)若在本实验中轨道水平放置,其他条件和实验步骤不变,假设木板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测得多组F 、t 1、t 2的数据,并得到F 与1t 22-1t 21的关系图象如图丙,已知图象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 ,直线的斜率为k ,求解μ=________(用字母b 、d 、L 、k 、g 表示).解析:(1)轨道略微倾斜的目的是平衡摩擦力Mg sin θ=f ,木板就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木板连上细绳后拉力等于其合力,细线的拉力对木板做的功等于合力对木板做的功,故C 、D 正确.(2)游标卡尺的读数先读出主尺的刻度数:1 mm ,游标尺的刻度第14个刻度与上边的刻度对齐,所以读数为:0.05×14 mm =0.70 mm ,总读数为:1 mm +0.70 mm =1.70 mm =0.170 cm .(3)遮光条B 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B =d t 1,遮光条A 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A =d t 2,则ΔE k =12M v 2A -12M v 2B =Md 22⎝⎛⎭⎫1t 22-1t 21.光滑的滑轮两端的细绳拉力处处相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显示的是细绳的拉力F 即为木板所受的合外力,故W =FL .(4)当轨道水平放置时,对小车由动能定理得(F -μMg )L =Md 22⎝⎛⎭⎫1t 22-1t 21,解得F =Md 22L⎝⎛⎭⎫1t 22-1t 21+μMg ,结合F 与1t 22-1t 21的关系图象可知斜率Md 22L=k ,纵截距b =μMg ,联立解得μ=b Mg =bd 22kgL. 答案:(1)CD (2)0.170(3)Md 22⎝⎛⎭⎫1t 22-1t 21 FL (4)bd 22kgL[学生用书P100]1.“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 0.当用4条、6条、8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 0、3W 0、4W 0…,每次实验中由静止弹出的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点的纸带测出.(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打点计时器可以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为4~6 VB .实验中使用的若干条橡皮筋的原长可以不相等C .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D .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v m 和橡皮筋做的功W ,依次作出W -v m 、W -v 2m 、W-v 3m 、W 2-v m 、W 3-v m …的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图乙给出了某次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物体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O 点到A 、B 、C 、D 、E 各点的距离分别为OA =5.65 cm ,OB =7.12 cm ,OC =8.78 cm ,OD =10.40 cm ,OE =11.91 cm .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 ,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 m =________m/s .解析:(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6 V 交流电,A 错;实验中应选取相同的橡皮筋,B 错;小车应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C 对;数据分析时,应作出不同的图象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D 对.(2)由所给数据知BC =8.78 cm -7.12 cm =1.66 cm ,最大速度v m =1.66×10-20.02m/s =0.83 m/s .答案:(1)CD (2)0.832.(2016·高考全国卷Ⅱ)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1)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 ①把纸带向左拉直 ②松手释放物块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2)图乙中M 和L 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 .由M 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 .比较两纸带可知,________(填“M ”或“L ”)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解析:(1)实验中应先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测量弹簧的压缩量,然后把纸带向左拉直,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松手释放物块,使其向右滑动,因此步骤为④①③②.(2)由于物块离开弹簧时的速度最大,因此M 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v =2.58×10-2m 0.02 s=1.29 m/s .由于弹簧压缩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因此推开物块后,弹簧弹性势能转化成物块的动能越多,物块离开弹簧后获得的速度越大,打的点间距越大,因此M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答案:(1)④①③② (2)1.29 M3.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 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①测量____________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线路.②将小车停在C点,____________,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减少砝码,重复②的操作.(2)下列表格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22-v21)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Δ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ΔE3=____________,W3=__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解析:(1)在实验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和拉力传感器做功使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动能增加,所以需要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2)通过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和A 、B 间距用W =FL 可计算拉力做的功.(3)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由动能定理W =12M v 22-12M v 21,可知W 与ΔE 成正比,作图可用描点法,图线如图所示.答案:(1)①小车 ②释放小车 (2)0.600 0.610 (3)见解析图4.(2017·高考江苏卷)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的质量为M =200.0 g ,钩码的质量为m =10.0 g ,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 的交流电.(1)挂钩码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挂上钩码,按实验要求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选择某一点为O ,依次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Δx ,记录在纸带上.计算打出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 ,其中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 1=________ m/s .(3)将钩码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取g =9.80 m/s ,利用W =mg Δx 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利用E k =12M v 2算出小车动能,并求出动能的变化量ΔE k .计算结果见下表.k(4)实验结果表明,ΔE k 总是略小于W .某同学猜想是由于小车所受拉力小于钩码重力造成的.用题中小车和钩码质量的数据可算出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F =____N .解析:(1)挂钩码前,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表明此时已消除了摩擦力的影响.(2)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 1=(2.06+2.50)×10-20.2 m/s =0.228 m/s .(3)根据题表格中的数据,描点作图.(4)由于W =mg Δx ,ΔE k =F Δx ,则有F =ΔE kW mg =4.24-2.004.50-2.14×0.01×9.8 N ≈0.093 N .答案:(1)小车做匀速运动 (2)0.228 (3)如图 (4)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