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①②
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也 因 导 随 着 我 国高 校 教 育教 学 改 革 的 深 化 , 科 和 示 范 作 用 。 师 与 学 生 之 间的 充 分 交 流 精 力充 沛 、 想 发挥 余 热 的 老 师 来 担 任 , 本 支 逐 时 可 生 导 师 制 也 走 进 了 国 内 越 来 越 多 的 大 学 可 增进 师生 的 相 互 了解 、 持 和信 任 , 步 为退 休 教 师 阅历 丰 富 、 间 充 裕 , 以 和 学 这 从 校 园[ 。 者就 本科 生导 师 制 的 含 义 、 2 笔 1 作用 形 成 互 动 的 教 育 教 学 关 系 , 而 全 面 提 高 生 更 好 地 交 流 。 样 就 可 缓 解 一 下 导 师 不
摘
一
要: 本科生导 师制是 把本科教 育从批 量化培 养转 变为个 性化 教育 的制度 。 了促进 高校 管理工作 的发展 , 为 阐述 了本科生 导 师制作 为 项重要 的教 育体 制改革措施 在我 国高校 实施 中所起 的作 用, 并钟 对实施 中所 出 的 问题 , 现 就如何建 立符合 我 国高校 实际情况 的本科生
导 师 制提 出 相 应 的 改 进 措 施 。
关键 词 : 本科 生导师制 个性化教 育 改进 措施 中 图分 类 号 : 4 G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4 0 8 ( 0 0 () 2 6 2 1 7 — 9 X 2 1)7c 2 一0 4 —0
本 科 生 导 师制 是 国 外 的 一 些 名 牌 大 学
足的矛盾 。 等 方 面 进 行 分 析 , 结 合 几 年 来 实 施 本 科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 并 3 帮助 学 生树 3. 导 师能 投入 到本科 生 指导 工作 的时 间 2 生 导 师 制 的 经验 , 对 建 立 符 合 我 国 高校 2. 及时掌 握学 生 的思想 动态 , 针
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力。实行导 师制培养模式应 主要有 以下几种 形式 :技 能导 师制 ; 优秀本科生导师制 ; 班导 师制。实践表 明, 它调动 了教师的积极 性,激发 了 学生的学 习热情 , 新 了 创 学生管理 工作的模 式, 高 了 提 教学质量。 关键词 :本科教育;导师制;人 才培养
操作 ,共同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分析、撰写论文等。通 过查
无声” ,使教 书 育人落 到 了实 处 。
随 着 近 年 来 高 等 教 育大 众 化 的推 进 ,各 高 校 在人 才 培 养模 式 上 也 开 始 逐 渐 从 传 统 的 重 视 知识 传 授 过 渡 到提 倡 知 识 、 能 力 、 素 质 三 者 相 结 合 上 来 。 大 学 生 导 师 制 是本 科 教 育 改 革 的新 思 路 , 实 施 和 完 善 全 面 学 分 制 的 必 要 组 织 保 是 证 。 同 时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也 是 大 学 生学 业 生 涯 辅 导 的 重 要 组成部分。
( j有利于提高学 生的科研 能力 五
导 师 能 够鼓 励 学 生参 与大 学 生 科 研 项 目 ,指 导 本专 业 大 学 生 科 研课 题 ,在 学 生 中形 成 良好 的 科研 氛 围 。导 师 可 依据 自己的 课题 项 目为 学 生讲 解 科 研 的基本 过程 及 其 注 意 事 项 。 学 生 与 老 师一 起 参 与课 题 设 计 、文 献查 找 、标 本 收 集 和 实验
中图分类号 :G 4 . 62 0 文献标示码 :A 文章编号 :17 - 6 6( 0 8 2 0 6- 2 6 25 4 20 )0 — 0 9 0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指在本科生学习期间,为每个学生安排一名导师,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指导、学业规划和生活辅导等工作。
本文将探讨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重要性、实施方式、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等问题。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而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
全程导师制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指导。
大学生活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们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惑,需要有人支持和帮助。
导师可以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和成长。
导师还可以提供学业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和就业。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学校在新生入学时为每个学生分配导师,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入学指导和适应环境的帮助。
导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定期与学生面谈,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导师还应该在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和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帮助。
为了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导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促进双方的交流和合作。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导师缺乏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关注每个学生。
大学的学生规模通常较大,导师可能同时负责很多学生,导致无法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的个性化指导。
导师的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导师可能没有足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来指导学生。
一些学生可能对导师的指导抱有抵触情绪,不愿意主动与导师交流和合作。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本科生全程导师制。
学校可以调整导师与学生的比例,确保导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每个学生。
学校可以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和评估,提升他们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可以鼓励导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学校还可以建立学生反馈机制,鼓励学生向学校反映导师工作的情况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导师制度。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许多高校开始探索和实践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教育模式。
本文将介绍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含义和特点,并分析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和挑战。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指在学生入学之初,为每位学生指定一名专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和生活辅导,直至学生毕业。
在这一制度下,导师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术发展、兴趣爱好和个人特点,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和关怀,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并全面发展个人潜能。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性化辅导。
与传统的班导师制相比,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更加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导师会与学生密切配合,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学习困难,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成绩。
第二,发展规划。
通过与导师的深入交流和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导师会提供相应的职业规划和推荐资源,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项目支持。
学术指导。
在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下,导师将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研究方向。
导师将对学生的学术研究进行指导和评估,帮助学生开展科研项目,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四,综合素质培养。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
导师将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实践项目,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个性化辅导和学术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成绩,并在学术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校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时 间划 分 班 导 师 类 型
( 一) 构建多层次、 导师团队的班导师体系 本 着学 生从 入学 的第 一天到 毕业离 校 均有相 关 导 师指 导 的原则 , 即 同一 名 学 生在 大 学 四年 不 同学 习阶段 , 会有角色不同的专业课程老师对其学习、 思 想、 生活、 职涯等 方面 进行 指导 。导 师团 队建设 是根 据不同时间段、 不同知识结构 、 不 同学生个体需要 , 以及不 同实训 项 目等 采取 灵 活多 变 的聘 任制 度 , 使 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指导工作中去, 具 体 方案见表 1 .
收稿 日期 : 2 O l 3 —o 5 —1 2 项 目简介 : 辽宁省社 科联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 ( 2 0 1 3 1 s l k t z i j y x 一3 8 ) 。
作者介绍 : 陈志剐( 1 9 7 9 一) , 男, 辽 宁沈 阳人 , 沈阳体育学 院武术 系, 讲师 , 硕士 , 研究方 向: 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研究。 姜 狲( 1 9 6 9 一) , 女, 辽 宁大连人 ,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信息技术系 , 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 向: 网络控制 、 神经网络在竞技体育 中的应用。
2 0 1 3 年第 0 7 期 第2 9卷 ( 总3 3 1 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EDUCATI ONAL STI TUTE OF Jl U PROVI NCE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一、导师制教育的优势与必要性导师制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精细化的教育模式,通过为学生配备专属导师,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职业发展等方面,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规划未来。
在大学教育中,导师制教育已经逐渐受到重视,因为它有着诸多优势和必要性。
导师制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
只有通过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导师制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更全面地进行自我定位和自我规划,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导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导师制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与导师的密切互动,学生可以学会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扎实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些能力比单纯的知识学习更为重要,也更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导师制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情感联系。
导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学业上的指导者,更是学生们的精神导师和朋友。
通过与导师的深入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人生指导,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在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些知名高校都已经实施了全程导师制教育,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在这些高校,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导师制的建立。
通过专门的机构或者学院内部的组织,为每位本科生分配专属导师,帮助他们解决学业和生活上的问题。
导师通常由该院系的教师或者研究生担任,他们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研究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二是导师制的落实。
导师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本科生实施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实施 导师制 的探 索与实践
( 福州大学
林 娟 生物科学 与工程学 院 , 福建
福州
300 ) 5 18
摘要 :本科 生导师制是 高等学校教 学体制改革的一项新 尝试 ,导师制 的实施有利 于学生构建合 理的知识 结
构, 因材施教 , 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 能力。 文探讨 了在本科生 中实施导 师制的必要性、 义以及存在的问 培 本 意
题和 完善措 施。
关键词 : 科生 ; 本 导师 制 ; 育改 革 教
一
、
导师制的历 史渊源
体划一 、单一 的课 堂教学模式 和通识教育程 度不够的 弊端 , 促使导师 因人而异 、 心施教成 为可能。学生在 悉
导 师制教 学 管 理模 式 源于 1世 纪 的英 国牛津 大 4
学, 由温切斯特 主教威廉 ・ 维克姆首创 。伴 随着选课制 及 以后学分制 的推行 ,9 纪末2 世纪初 , 国又进一 1世 0 英 步将导师制推广应用 于本科 生 的培 养。牛津大学 的导 师制 以关注学生 的个 体发展为核心 ,以师生双方 的合 作为基础 。 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品行 , 指导学生 成长 , 培养学生 探究知 识 、 立思 考 的能 力 ; 生要定 独 学 期 向导师汇报学 习情况并从 导师那 里得 到指导 。历经 10 , 0 年 导师制 的实施对英 国高等教育 的发展发挥 了重
学生与教师接触 和交 流的机会越 来越少 ,使得有相 当 数量 的学生得不 到教 师 的直接指 导与帮助 ,影 响了学 生 的学 习兴趣与学习质量。因此 , 在本科生 中实行导师
制是很有必要 的。 三、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
1 .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 随着我 国高等学校教学改 革 与发展 以及学分制 与选课制 的普及 ,实行本科生导
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实践
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实践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旨在通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探索,并
从学生参与度、学术指导和关怀与引导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学生参与是本科生导师制成功实施的关键。
在本科生导师制中,学生应该充分参与并
主动发挥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与导师的面谈、讨论和交流,了解自己在学术和专业发展方
面的优势和不足,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学生可以参与导师组织的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
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
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能提高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还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
学术指导是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导师应该在学术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
和支持。
导师可以通过开展学术讲座、研讨会和探讨学术问题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
与此导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导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写作和论文发表,提高学生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通过学
术指导,可以提高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同时也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
能力的优秀学生。
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实践
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实践一、前言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学校为本科生设立导师,由导师对本科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关怀。
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可以为学校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和学习环境。
本文将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实践,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启示。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背景及意义本科生导师制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诸如学业困难、生活压力等问题,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够及时和全面,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去面对和解决。
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生活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更好的保障。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还可以推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主要集中在课堂上,而本科生导师制可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动向、学习态度等,为教师提供更多了解学生的机会,并且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指导。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中,学校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定,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学校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
1.制度建设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中,学校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定,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学校需要确定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本科生导师应该在学生的学习、生活、职业规划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生活中的问题。
学校需要确定本科生导师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时间。
本科生导师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家访、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学生进行联系和交流。
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本科生导师办公室,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咨询和服务。
在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
在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借鉴国外一流大学本科办学的制度和传统,结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地球科学类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对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本科生导师制将成为我国本科生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探索与思考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在借鉴国外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在本科教育中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教育制度。
虽然本科生导师制度在国外已实行多年,然而,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本科生导师制的引入仍然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因此,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十分重要。
本文借鉴国外一流大学成熟的本科生培养模式,结合北京师范大学的校情和实施状况,探讨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课题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抛砖引玉。
一、国外大学本科生培养的做法1、英国牛津大学牛津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加拿大散文家兼大学教授斯蒂芬,利考克两次访问牛津后,于1922年写了《我见之牛津》。
他在这篇散文中说道:“牛津的方法是陈旧的,它轻视科学,它的讲课很糟,它没有秩序,没有安排,没有制度”。
在描述了牛津落后和保守的一面后,他说道:“然而,它成功了。
无论我们喜欢与否,牛津给了学生某种东西,一种生活和一种思想方式。
”秘诀何在?利考克认为关键就在于导师的作用。
学生所知道的一切都是从导师那里或者不如说同导师一起学到的。
利考克说,牛津并不急功近利,不追求眼见得到的“效率”。
“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和环境。
一切他真正学到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靠他自己的智力积极活动,不是作为被动的听讲者而学到的。
为了进行这种积极活动,他真正最需要的是跟同伴们不断地密切接触。
”导师制在指导本科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益于他们学习、思考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高质量人才的涌现,表明这种制度具有内在的合理性,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加,教育方式和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其中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便是其中之一。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在国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也在国际上得到一些认可和实践。
那么,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到底是什么?它的实践效果如何?又存在怎样的问题和改进空间?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全程导师制模式简介全程导师制模式是指学生在整个本科学习期间都有一名教师担任其导师,对其进行学术与生涯规划、学习指导和心理辅导等全方位、全周期的指导和支持。
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培养和发展需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全程导师制模式的实践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术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问题,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写作、科研项目等;二是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选择和发展路径,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三是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四是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五是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学术、就业等方面的资源和机会。
1. 实践效果全程导师制模式的实践效果是积极的。
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够在整个本科学习期间得到一名老师的关注和指导,使其在学术、生涯和心理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长。
通过与导师的长期交流和互动,学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信任,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通过导师的指导和支持,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促进其学术和生涯发展。
通过全程导师制模式,学校和教师也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状况,有利于学校和教师的指导和管理。
2. 存在问题全程导师制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学生的数量众多,教师的精力和资源有限,导致部分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由于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方向不同,一名导师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得不到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从引入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入手,结合全程导师制的定义与特点、实施方式以及优势与挑战进行分析。
随后具体探讨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经验,通过案例分析展现其具体效果。
最后对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效果评价进行了总结,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
全文旨在探讨全程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探索,实践,定义,特点,实施方式,优势,挑战,经验,案例分析,效果评价,发展趋势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下高等教育体制下,本科生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本科生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缺乏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导致学习困难和情感问题增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界开始探索全程导师制这一新的本科生教育模式。
全程导师制是指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有一个固定的导师负责全程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全程导师制的提出,正是基于对传统本科生教育的不足和学生需求的深刻理解,是对传统本科教育模式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通过全程导师制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本科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培养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研究全程导师制的实践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未来影响。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究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施现状与效果,深入分析该制度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以及个人成长的影响。
通过对全程导师制的定义和特点进行梳理,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这一制度的运作机制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全程导师制的优势与挑战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其在现实应用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研究还将对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具体探索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从实际案例出发,剖析该制度的实际效果,为今后的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撑。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一、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是指在学生整个本科学习阶段,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由导师全程负责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
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导师的个性关怀与专业指导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全程化的培养服务。
导师不仅是学术上的指导者,更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者,全程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职业规划等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国内的高等教育机构中,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尚属于初级阶段,但已经有一些学校开始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进行了调整,加大了导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学校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导师,导师队伍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专业水平,能够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注重了导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
导师与学生定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导师还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学生规划学业和生涯发展方向,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学校还积极构建了学生发展档案体系,为导师提供了更多学生的全方位信息,有助于导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学校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关爱,学生能够更加自信、自主地参与各种活动,展现出自己的潜能和特长。
尽管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学校需要有足够的导师资源来支持全程导师制的实施。
良好的一对一关系需要导师与学生都能够投入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导师队伍,以满足全程导师制的需求。
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互动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来支持。
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为导师提供学生的信息和档案,方便导师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和指导。
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信任也是全程导师制成功实施的关键。
本科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专业课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为例
( )专 业课教 师指导学 生意识淡 薄 , 乏主 二 缺
动性 和创造性 指导学生 意识 淡 薄 , 没有 树 立为 学 生服 务 的
教育 理念 , 重 地 制约 了这 支 队伍 建 设 。指导 内 严
容不 够全 面 , 专业 课 教师 任 班导 师 在一 定 程度 上
对学 生专业 技能 的 掌握 有 益处 , 有些 专 业课 教 但
入细致 的研究 对本 科生教 育 的发展有 着重 大 的现
实意 义 。
之所 以受 到全社 会 的尊重 , 关键 是育 人 , 师 只有 教
在不 断地 育人 过程 中才能 实现 自身 的价值 。传 统
的班 级授 课制 , 师与学 生缺 乏深入 的交 流 , 教 教师
无法 深入 了解 每个 学生 的特 点 , 就 不 能做 到 因 也
、
专业课 教师 任本 科生 导师 的优 势
专业 课教 师任 本科 生导 师作 为高 校本科 生育
人 制度 的有益 补 充 , 教 育 方式 以及 对 导 师 的要 在 求 等方 面特征 明显 。 1 重对 学 生 的个 别 指 导 。教 学 过 程 中 常 .注 用 的两 种组 织形 式是 班级 授课 制与 个别教 学 。教 师 的任 务 是教 书育人 , 有时往 往 只教学 , 学 中 但 教 缺乏 育人 环节 。而专 业课 教师 任本 科生 导师恰 恰
移 默化 的影响 , 因此 , 如何在 专业课 教师 中构 建好
一
导, 能够 有效 促进 所指 导 的每个学 生 的健康 发展 。
2 师 指 导 过 程 注 重 师 生 双 向提 高 。教 师 .导
支基本 功扎实 、 专业 水平 高 、 对学 生工 作有 高度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一种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每个本科生都有一位导师在整个大学阶段为其提供指导和支持。
这个导师既可以是学术导师,也可以是人生导师,他们将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并提供职业发展的指导。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在这个模式下,导师将与学生建立紧密的关系,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并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建议和帮助。
导师将关注学生的学术表现,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并向学生提供学术指导和反馈。
导师还将关注学生的生活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最重要的是,导师还将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指导,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为了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和制度。
学校需要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导师。
这些导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学术和教育经验,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指导学生的能力。
学校需要与学生建立导师制的联系。
在学生入学时,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选择合适的导师,并安排学生与导师见面,建立初步的联系。
随后,学生和导师可以定期约见,进行学习和生活的讨论,共同制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计划。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导师制的活动,例如学术演讲、讨论会和职业指导讲座等,来促进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一种推动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模式。
通过与导师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并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学校应该在教育中加强对导师制的重视和推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指导服务。
应用型本科校内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校内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应用型本科校内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只与学术导师打交道,学习的重心更多地放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仅仅依靠学术导师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引入校内双导师制成为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在校内双导师制下,不仅有学术导师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学习,还有实践导师辅导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能力培养。
这种双导师制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中取得平衡,使其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与实践导师的互动、实践活动的参与,学生在校内双导师制下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应用型本科校内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应用型本科校内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双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践案例分析、应用效果评估以及改进与完善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加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双导师制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意义、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为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优化,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背景下,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向现代化、国际化和应用化方向发展。
1.3 研究意义应用型本科校内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探索,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双导师制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 金 项 目 : 文 系北京信息科技 大学高 等教 育研 究项 目 “ 本 本科 导 师制 与大学生创新 能力培 养研 究” ( 目编号 : O9 JE 2 的 阶段 项 2 0G Y 0)
性研 究成 果 。
导师制 ( uo il S se “最早起源于 1 T tra y tm) 4世纪英 国的牛 学 生听”的传统模 式。而这种被 动接受 的习惯在后 天的生活里 津 大学,是 牛津 大学 引以为豪的标志之一。到 1 世 纪,英 国的 产生 的后果也是 灾难性 的,一个没有想象 力、创造 力的大脑必 7 牛津大学、剑桥 大学等 高校在 研究 生教育 中普 遍 采用导师制 , 然是平庸、无竞争力 的。
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 没有质量标准呢? 有的,这 就是毛泽东 同 思想政 治教育与业务教育相 分离。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 的有文化 的劳动者。 目前,我 国高等院 而是顾 问教 师,因而本科 生导 师制是一种为了实现 “ ” 因材施 教” 校正在探 索 和尝试新 的教学 管理模 式。“ 以人为本 ,因材 施教 的个性 化教育而实 行的教育 模式。_本 科生导师 制的实施能够 6
过程 。
意识 ; 毕业论文设 计欠缺人 文思考甚 至不符 合学术 论文规范 ;
个 浙 江大学于 2 0 0 0年 初在其 农业与生物技术 学院试 行本科 参 与各 类讲座不够积极等。调查显 示 : 别高年级学生甚至从 生导师制,2 0 0 2年末在全校一、二年级全面推行。北 京大学于 来没有 接触 过本专业 的高层 次学术 期刊 。学 生专业思 想欠缺、 20 0 2年 1 0月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后 , 2 0 于 0 3年起在全校实行。 式。与此 同时,我 国许多 教育理论 工作者 和教育实践 工作者 也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任 导 师 , 师 负 责 指 导 学 生 的学 习 , 养 学 生 基 本 的 科 研 能 导 培
力 。 一 直 到学 生 大 学 三 年 级 时结 束 ( 后 学 生 将 离 开 学 校 , 此 下 到 医 院 临 床 实 习 ) 。 2 “ 科生导师制” 本 的优 点
的 学 习和 生 活 新 生 入 学 之 后 , 于 大 学 的 学 习方 法 、 活 方 由 生
年 级 就 指 定 导 师 , 的在 大 学 二 年 级 或 年 级 选 择 导 师 , 有 有 的在 大 学 四年 级 才 配 备 导 师 。我 们 学 校 的做 法 是 : 大 学 一 在
式 与 中学 时期 相 比都 发 生 了 巨 大 的 变 化 , 生 会 出 现 不 适 应 学 的现 象 , 要 表 现 在 两 个 方 面 , 是 学 习失 去 目标 和 学 习 方 式 主 一
下 :
要具有一定的专 业知 识 , 要 具有 一定 的科研 和创 新 能力 。 还 “ 师 制 ” 实施 可 以 促 进 学 生 科 研 能 力 的 形 成 和 提 高 , 过 导 的 通
导 师 系 统 的 训 练 和 指 导 , 以为 学 生 打 造 坚 实 的科 研 基 础 , 可 为 其今后的工作 、 习、 造提供方便。 学 深 2 4 在 本 科 生 中 实施 导 师 制 有 利 于 高 校 教 育 制 度 的 改 革 和 . 发展 目前 , 国 与 世 界 发 达 国 家 的 交 流 日渐 频 繁 , 些 先 进 我 一
校 对 学 生 的 教 育 和 管 理 采 用 辅 导 员 制 和 班 主 任 制 的 双 重 管 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①②
作者:许星鸿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1期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把本科教育从批量化培养转变为个性化教育的制度。
为了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发展,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体制改革措施在我国高校实施中所起的作用,并针对实施中所出现的问题,就如何建立符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的本科生导师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个性化教育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c)-0246-02
本科生导师制是国外的一些名牌大学如哈佛、牛津、剑桥等普遍采用的制度[1]。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本科生导师制也走进了国内越来越多的大学校园[2]。
笔者就本科生导师制的含义、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几年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经验,针对建立符合我国高校实情的本科生导师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1 本科生导师制的含义
本科生导师制是把本科教育从批量化培养转变为个性化教育的制度,由一位导师带几名本科生,导师将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提供多方面的指导。
导师制是与学分制相适应的一种学生培养模式。
在学分制条件下,由于学生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各专业的知识能力结构缺乏深入的了解,尤其是一、二年级学生不能按学分制要求独立地设计出合理的学习方案。
实行导师制可以改变这种情况。
在选课时,指导教师向学生提供专业教学计划及有关选课的各种规定,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特点、兴趣和就业目标的学习计划。
通过导师的帮助,使学生既能自主学习,又能遵循学习规律和达到培养目标。
2 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
2.1 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现在的高校一般都为本科生开设几十门甚至上百门的选修课,让学生自主选课,刚进校的新生难免会有盲目性,需要有专门的教师来指导。
另外,北大等学校将实行按院系、学科大类招生,大一新生入校后不立即划分具体专业,而是在导师指导下从第二年开始选择专业。
学生刚入学就给配备导师,无疑会对他们的专业选择和兴趣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2.2 发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导师与学生的亲密联系,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宽容的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
导师可对学生的学业和素质培养给予积极的引导,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切实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示范作用。
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可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支持和信任,逐步形成互动的教育教学关系,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3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才观及价值观
导师与学生充分的沟通可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通过给学生讲道理、讲志向,并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努力成才,并帮助他们确定成才的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导师通过向学生介绍学科专业特点、发展动态及其社会需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2.4 使学生早日参与科研工作,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熏陶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
学校为本科生所配备的导师都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学生一旦成为某个教师的指导学生,他就有机会参加这个教师主持的科研工作,从而耳濡目染地知道实验的方法,窥见科研的门径,直接培养出对科研的兴趣。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习惯及通过科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3]。
3 目前我国高校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3.1 导师的数量不足
原因有二:一是我国高校的生师比平均为16:1,远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14:1。
随着逐年的扩招,师资匮乏的问题越发严重,所以必须加快充实我国高校师资的步伐。
二是学校对担任本科生导师的资格要求过高,如某校要求“教授、副教授,最起码得是个博士”,笔者认为对于那些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讲师或硕士,只要其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能严于律己、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也应该纳入本科生导师的队伍。
另外,可以聘请已退休的精力充沛、也想发挥余热的老师来担任,因为退休教师阅历丰富、时间充裕,可以和学生更好地交流。
这样就可缓解一下导师不足的矛盾。
3.2 导师能投入到本科生指导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现在担任本科生导师的教授、副教授们都是学校的栋梁,一般都是博导、硕导,且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一名教授所带的研究生数量也在增加,他们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又要忙于各种学术活动,有的还肩负着行政管理工作,已经是忙得连轴转,他们并没有三头六臂,能分给本科生的时间有多少呢?所以在导师制的实施中,导师感慨实在抽不出充足的时间,学生则抱
怨有一种“有名无实、形同虚设”的感觉。
要想把本科生导师制落到实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2.1 适当减少担任本科生导师的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现在一般高校对专职教师的工作量要求还是过高,如我校要求不少于一年300课时,使得备课已占据了教师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再加上搞科研,已经无暇顾及其它了。
如果能适当降低工作量标准,就能腾出精力和时间去做好学生工作了。
3.2.2 导师和学生之间采取灵活的联系方式,如电话、电子邮件等,这样可以弥补见面机会和时间不多的不足。
另外,学生有问题想请教导师时,可以先提前和导师约好时间,以免冒昧造访,老师却没空理他。
3.2.3 采取导师、班主任和辅导员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除了北大等少数学校,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都处于由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的阶段,班级和班主任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性。
班级的存在有利于搞活动,尤其对于以学习基础课为主的低年级,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能力。
班主任主要管理班级宏观的事情,例如评比、考勤、纪律等,同时可以抓抓同学的学习、思想工作,这样也可使导师肩上的担子要轻一些。
有了导师,辅导员也不能撤,他们可从宏观上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上传下达一些院系的精神,组织一些大型活动。
总之,将导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分工,使他们既能各负其责,又能互为补充,这样就能使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3 导师自身的专业局限性
导师都是具有很强专业性的,他们只是对某一学科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不可能对所有的课程都很精通。
如果本科生从一入学就跟定了某一位导师,对其成长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不符合现今的本科生培养目标—“注重通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
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予以改善:
3.3.1 成立导师小组
由擅长不同领域的导师组成小组,来共同指导数十名学生。
这样可使导师之间优势互补,成为本专业学生的共享资源。
为了防止出现分工不明确的局面,可规定每个导师指导相对固定的几名学生,当其学生提出他解答不了的难题时,再去找导师组其他成员。
3.3.2 聘请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做导师助理
研究生是从本科生选拔出来的,他们都是过来人,在经验、时间和精力上都有条件做这项工作。
在高校中,由研究生给本科生上实验课是很常见的事,可以选择他们中的优秀者来担任导师助理。
除了学习之外,对于本科生的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小班讨论等都可以得到研究生一定的指导。
总而言之,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体制改革措施在我国高校中仍处于试行阶段,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加强研究,不断提出改进意见和办法、不断完善,建立起符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具有各个院校自己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才能推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使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真正落到实处、起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许少强.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的探讨[J].财经高教研究,1997,8(2):21-23.。